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談規矩讀後感8篇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感受和文章內容的良好結合,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大家對名著理論的分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談規矩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談規矩讀後感8篇

談規矩讀後感篇1

這本書在我剛請好假,拉著行李走出門的那刻來到的。我帶著它開始了我的旅程。沒有網路,但是這本書卻讓我的生活充實了許多。感謝喆媽和各位義工們。

不知道看到我的題目,會不會有人發問:這本書是寫給父母的,為何你卻文不對題的來句:帶著敬畏去愛呢?不如讓我談談我的感受吧。先借用書中引用的一首紀伯倫的詩:

論孩子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愛,卻不可以給他們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象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從弦上發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無窮之間看定了目標。

也用神力將你們引滿,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遙遠地射了出來。

讓你們在射者手中的彎曲成為喜樂吧。

因為他愛那飛出的箭,也愛那靜止的弓。

紀伯倫的這首詩中充分肯定了一點:孩子不是某個人的所屬品,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需要你代行撫養這一神聖職責的獨立的人。你不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塑造”他,當然,假若你對其不管不顧,也是對父母的神聖職責的褻瀆。那麼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什麼呢?

“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父母這個重要的崗位也是別人不可替代的。”

“教育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對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環境時,創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髮揚光大。”

“如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自己沒有什麼收穫,這樣的老師算不上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不能和孩子一起在愛中成長的父母一定不是一個好父母。”

“孩子不僅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也是對一箇舊生命的救贖。”

一句句振聾發聵的話語,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重視和尊重,是否給予了這份撫育足夠的重視和尊重?是否將孩子看成了一個平等而神聖的生命,並且對這個生命的意義進行了充分的思考?

如果認真去審視這份愛,你會發現,只有在規則中的愛,才是理性和更好的愛。不寵溺,不嬌縱;不粗暴,不專斷。

而這份規則,其實不僅僅是對於孩子的規則,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共同營造的規則。愛中陪伴著孩子,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唯如此,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而孩子所帶著的神聖使命也才能更好地體現,父母也才能圓滿地完成這份撫養的義務。

中國人把一個美滿的家庭形容成:天倫之樂。——其意義不也正是如此嗎?倫,人與人的關係。天倫除了指父子、兄弟等關係外,還被演化成天理。其對規矩,倫理的敬畏之意也深深蘊含在了其中。

所以,很有幸,能讀到這本書,讓我再次反思自己小時候的親子關係,在釋然中成長;並以此為契機,尋求對自己孩子親子關係中的位置,在敬畏中,探索規矩和愛的軌跡。

談規矩讀後感篇2

按照分公司紀委的要求,近期我認真閱讀了《紀律和規矩的底線》一書,收穫很大。對黨員幹部來說,紀律、規矩、底線都是我們思想和行為應遵循的準則。通過閱讀此書,讓我們更加懂規矩、明事理,知道工作、生活中哪些可以為、哪些不可以為,從而時時處處嚴守紀律和規矩的底線,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當一名合格的基層幹部。

黨的紀律是為維護黨和人民利益、保證全黨行動一致而要求黨員必須遵守的各項規定,當然它的內容廣泛,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多個方面。黨內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規則,其中黨章是總規矩、黨紀是硬約束、國法是鐵規則。底線是確保思想和行為不發生質變的紅線,黨員幹部的底線包括政治底線、法律底線、紀律底線、政策底線、道德底線等。

面對紀律和規矩,我認為黨員幹部更應該注意從平時做起,從細節做起。作為黨員來說,言談舉止無小事。因為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不只代表個人,還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並且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影響著身邊的親人、同事和朋友,因而影響著社會。因此,作為黨員應該高標準、嚴要求,努力使自己產生正向的影響力,始終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讀後感·可以說,《紀律和規矩的底線》就是一面現實的“鏡子”,提醒黨員幹部要時時注意清掃自己言行上的“塵埃”。長此以往,不僅自己內心充滿陽光,也能影響和帶動周邊正能量的傳遞和弘揚。

?紀律和規矩的底線》一書亮點很多,它的每一篇都包括典型案例、案例分析、警示提醒以及延伸問答四部分,案例典型突出,分析透徹到位,讓人讀後深有感悟。手冊看起來輕便,實則內容厚重。它從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角度,收集了有關理想信念、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7個方面的多種日常具有代表性的負面言論和行為,對此進行逐一分析,並就黨員幹部言行一致如何保持常態、堅持長效提出了建議。讀後不由讓人陷入思考:如何對待理想信念?如何對待組織?如何對待群眾?紀律和規矩面前,黨員幹部如何做?

我認為此書可圈可點之處頗多,比如開列出負面言行清單,就是提醒黨員幹部說合適的話、做得體的事,如此一來,清風正氣才能得以弘揚,幹事創業的正能量才能得到傳遞。

?紀律和規矩的底線》一書圖文並茂,是黨員幹部規範言行、修煉提升自我的必讀書,它時刻提醒黨員幹部要規範、約束自己的言行,引導著黨員幹部“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提高了制度的約束力和警示度。

談規矩讀後感篇3

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已變得思想放鬆、情緒浮躁、作風散漫、行為驕縱,平常根本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跟你說話怎麼這麼費勁”、“這是上面的意思,我們也不願意這樣幹”、“準點下班,多一秒都不會等”諸如此類的話隨口而出,成為拖延推諉的藉口、搪塞糊弄的託詞,甚至有時口無遮攔、大放厥詞,說出“端著碗吃肉,放下碗罵娘,老百姓給臉不要臉”這樣嚴重破壞黨群團結的瘋言瘋語。黨員幹部的言行看似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實則是關乎個人作風和思想覺悟的大事。這些黨員幹部不宜言行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的三觀不正,而《紀律和規矩的底線——黨員幹部負面言行提醒手冊》這副“良藥”恰好可以治治這些痼疾。

這本書將現實生活中部分黨員幹部在工作過中的負面言語和行為作為反面教材,猶如明鏡般時刻提醒黨員幹部,同時書中的“延伸問答”又很好地解答了他們對於相關問題的誤解和疑惑,從而矯正他們的三觀,讓他們明白該做什麼事,能說什麼話。

書中的“對如何對待群眾負面語言的警示提醒”和“對如何對待群眾負面行為的警示提醒”這兩章節令我印象深刻,在日常生活中,我就親歷或親見他人尋求政府公務人員辦事時,遇到過一些幹部就只拿自己當“幹部”,不願將自己視為群眾一員,特別喜於以“父母官”的稱謂自居,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對群眾頤指氣使,將其招之來揮之去,結果往往就是事沒辦成還讓群眾受了不少委屈、遭了不少罪。對於這種“官氣”,毛主席批評的很深刻,“是一種低階趣味,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階的趣味”。說到底,還是這部分黨員幹部的心態不對,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

斯大林曾引用一個古希臘神話故事來闡述黨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係,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無人能敵的英雄,名為安泰,是地神蓋姬的兒子。他之所以百戰百勝,是因為每當他與敵人決鬥陷入困境時,便倚靠他的母親——大地,從而獲得了新的力量,因而從未有敵人可以擊敗他。後來,敵人獲悉了這一祕密後,便設下圈套將其舉到空中,然後終於在空中把他斬殺了。這個故事極其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係,黨是人民的兒子,人民才是黨的母親。兒子強大的力量來源於他的母親,正是因為有了母親這強有力的後盾,兒子才可以每次化險為夷打敗對手,一旦離開了母親的庇護,失去了根基,頃刻間便被毀滅。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初期的舉步維艱到如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正是因為我黨時刻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連,人民群眾是我黨的力量源泉和制勝法寶。

風箏,一旦離開了風就沒有了動力;魚兒,一旦離開了水就沒有了活力;黨,一旦離開了群眾就沒有了戰鬥力。“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然而某些黨員幹部的負面言行卻傷透了人民群眾的心,抹黑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破壞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堅實基礎,將人民群眾推到了黨的對立面,這將不利於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事業。因而,黨員幹部需要慎於言,嚴於行,立於心,為黨和政府樹立良好形象;腳踏實地,努力做事,仰望星空,展望未來,積極為人民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為國家謀發展謀未來。

當然,千說萬說,不落實就是空說;千條萬道,落實才是硬道。雖然《紀律和規矩的底線——黨員幹部負面言行提醒手冊》為黨員幹部的言行定下了規矩,但我們還需制定相關的監管制度,確保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能依照相關規定嚴律於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談規矩讀後感篇4

8年多前初為人母,我心中的喜悅無法形容。但壓力也隨之而來:如何讓兒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我自身是在一種“學習成績高於一切”的環境中長大的,但成人後進入社會的經歷告訴我,“學習成績不能高於一切”,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學的,我對自己小孩的教育不能再重複上一輩的那一套,我需要重新學習。王濤博士的《規矩和愛》這一書,給了我很多啟發,我想重點談談以下兩個方面:

一、情商優於智商的原則。王濤博士在書中列舉了盧剛殺人並自殺的事件。這個事件我在學生時代在另一本書中讀過,當時對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沒想明白盧剛為什麼要這樣做,嫉妒和恨就能讓他做出這麼極端的事嗎?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偶爾我還會思考一下。無獨有偶,王濤博士在他的書中詳細了講解了整個事件過程,並分析了盧剛的極端行為與他的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王濤博士也借盧剛事件告訴我們:情商優於智商,這是一條真理。盧剛事件並不是偶然,20xx年發生的林森浩事件也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對小孩的教育。我細心地發現,在諸多類似盧剛事件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極端,這也許是男孩天生的內向性格所致。所以男孩更需注重情商的培養。在書中,王濤博士對情商定義為“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以及處理人際關係、參與團隊合作等相關的個人能力的總稱”定義中認識自我是比較抽象的,王濤博士對怎樣培養孩子客觀積極的自我意識,給出了詳細的闡述:“規矩和愛,規矩可以讓孩子懂得敬畏,約束自我意識的不客觀膨脹。愛能讓孩子得到安全,看到自己的價值,因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但是愛和規矩需要結合。如果只有嚴厲的規矩而沒有愛,孩子的行為也許能夠得到暫時的約束,但是內心就容易產生極端的自卑。如果只有愛而沒有規矩,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就是上帝。”這段話讓我知道了培養孩子自我意識的方向:規矩和愛,但落實到具體的生活中,還需要自己不斷地模索、學習和總結。

二、不佔有原則。我想先說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上週六帶孩子去上小提琴課,在臺階上遇到了一個母親在嚴厲的打罵一個小男孩,從她的片言碎語中我大概知道了打罵的原因是因為小男孩平時在家練琴時敷衍了事,上課時沒有通過老師的檢查,被老師批評了。這位媽媽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把火氣一股腦兒往孩子上灑。小男孩在不停地抽泣,恐懼的眼神讓我非常心疼。在讀這本書前我也做過類似的事,雖然沒有這位母親這麼凶狠,但也是在公共場所。讀了王濤博士的不佔有原則,我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很懊悔,以後再也沒在公共場所大聲斥責小孩。“愛你的孩子,但不能以佔有作為條件。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做一個完整的靈魂,即一個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孩子不屬於你,他們屬於他們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歸屬,也會尋找自己靈魂的歸屬,但這歸屬一定不是你。”現在我會把孩子當作親人、同事、朋友一樣相處,給予他完全應有的尊重,給予他完全應有的獨立。現在我喜歡與他一起分享學校的趣事,也會告訴他我公司的趣事,而不像以前只是關心成績;家裡的家務我會讓他參與進來,而不像以前自己全包乾,讓他像小寵物一樣待著。這種相處方式,讓感覺到他的進步,學會了關心人,學會了容忍。

教育孩子一輩子的事,且行且學習,我會和孩子共同成長!很感謝鍾老師推薦這本書,也希望老師和其他家長能把更好的經驗一起分享。

談規矩讀後感篇5

最近一段時間,在公司的組織及支援下,我讀完了《紀律和規矩的底線——黨員幹部負面言行提醒手冊》這本書,書的內容通俗易懂,接地氣,但書中反映的問題,確是我們值得深思的。當我合上書的最後一頁,腦中思緒萬千,心中還在回想著書中那一個個的小案例.....

這本書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列舉了對待理想信念、紀律和規矩、組織、群眾、工作、生活和學習等七個方面五十三種日常具有代表性的負面言論和行為,每一種負面言論和行為都會配一個小案例,對案例逐一進行分析,並就黨員幹部如何言行一致保持常態、堅持長效提出了建議。雖然,作為一名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少,但是,從各種新聞媒體上,也可以瞭解到一些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隨著中國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一些黨員幹部的思想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十八大後,全國從嚴治黨,高壓反腐,在嚴格的紀律面前,一些黨員幹部的雷言雷語層出不窮,不但本人露醜,而且損害了政府的形象,極易引發各種社會矛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覆強調,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必須抓早抓小,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黨員幹部的負面言行,就是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所謂負面言行,主要是黨員幹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牢騷話和不負責任的言行,甚至是雷言雷行。很多負面言行存在於違規與不違規的模糊地帶,一直以來對這種現象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這種現象值得我們警惕。雖然有一部分負面言行不構成違規與違法,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小,從表面來看,負面言行似乎只是小節、細節,實質上則是黨風不正、黨性不純的具體表現。

良好的形象是黨員幹部的生命,黨員幹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假如群眾來辦事,黨員幹部給出了負面言行,必然會產生負能量,影響黨員幹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怎麼跟群眾說話,考驗的並不是黨員幹部說話的技巧,考驗的是黨員幹部是否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言語是心靈的窗戶,話風是作風的影子,古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如今制定這樣一個清單,也可以讓黨員幹部們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這些容易犯的負面言行拿出來給大家作對照,就是要時時提醒黨員幹部,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

現如今,我已邁出校園,走向工作崗位。走向工作崗位後,我發現,雖然我不是一名黨員,但我仍應該以這本書中的紀律和底線來要求自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工作崗位上,同事之間的協作配合很重要,只有大家齊心協力配合好,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完成,才會給自己、給部門及所在單位帶來效益,否則,就會處處受阻,工作程序緩慢,逐漸地,自己也會融入不進單位中去,不能為單位創造價值。對外來說,員工的個人言行不僅僅代表自己,也會代表著一個企業的形象,假如說一位客戶來公司辦事,受到了你的負面言行,他會怎麼想,他這時不僅僅想的是你個人的素質問題,更會對你所在的公司產生不好的印象,給公司蒙羞。

讀完這本書後,感觸頗多,我們作為公司的新生力量,從初入社會時,心中就應該時刻緊繃一根弦,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紀律和規範的要求下,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為公司奉獻自己的一絲綿薄之力。

談規矩讀後感篇6

本人有幸拜讀了江漸名人王濤寫的《規矩和愛》,感悟頗深。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教育孩子方面,方法也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孩子在研學方面也有許許多多,感人的傳說。有頭懸粱、槌刺股、匡衡鑿壁借光等。而這些傳說構成了中國人教育孩子方法的一部分。我兒時,聽得最多的也就是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上等人自成人;中等人打罵成人;下等人打罵不成人。從中可以看出來,望子成龍的中國人,教育孩子,打罵不失為一種手段。西方國家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仍然沒有忘記學習中國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文化,包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國人很少有人潛心將西方國家教育孩子的方法進行長時間的研究,並將研究結果告訴國人。江漸名人王濤做到了。下面說說我的讀後感,請斧正。

1、細心觀察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交朋友,不斷聽取孩子的想法。要讓孩子體察出家長的親和力。給孩子定規矩,並因孩子的成長而調整規矩。

2、相信孩子,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獨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且事後與孩子多溝通。讓孩子增強歷練,提高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孩子好學上進的習慣,行成良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注意孩子坐勢、走路姿勢、睡覺姿勢、吃飯、睡覺時間。教育孩子加強團隊意識,尊師愛幼、樂於助人、誠實守信,體現出平和的學習、工作心態。

4、人生的歷程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是坎坷的。我們要與孩子一起樹立信心,克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讓孩子感悟到,他是家庭中關鍵的一分子,他也有責任心,也需要他的努力。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人生理念。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經過不懈的努力後,會成功的,會苦盡甘來的。同時,要有良好的社會責任心,不斷的回報社會。

5、謙虛謹慎,慮心學習,知錯就改,做人做事,要低調。

談規矩讀後感篇7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這一樣一個問題所困擾:“怎樣讓孩子在幼兒園既快樂又能主動遵守規則?”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王濤博士的《規矩和愛》。書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也讓我獲益匪淺。

他認為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屬品。父母可以愛孩子,但卻不能佔有孩子。作者的另一個觀點也為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動輒對孩子進行呵斥。實際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獲得孩子的尊重。你所採用的方式,實際上也會被孩子所學習。權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卻存在隱憂。真正的教育,是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的置換。

就像王濤博士所說的:當孩子鬧情緒,很抓狂的時候,我們不能和他講道理,這時他們沒有接收能力,沒有學習能力,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再交流,而且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不僅要有語言交流,還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輕聲輕氣地說重話。通過這種交流幫助孩子避免以後再出現這樣的`錯誤;對待孩子,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點,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進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們帶領……

這些方法不正是我們老師常用的嗎?

所有的孩子都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讓他懂得尊重、禮讓、感恩,悲憫,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愛;另一個是節律、規範,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規矩。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條。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書中有很大篇幅介紹培養孩子的情商,和我們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們合理的有效的借鑑書中的方法,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快樂幸福的成長!

本書看似是給家長準備的,其實對於我們老師也是非常實用的,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只有孩子還有家長。我們也需要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來指導家長,為他們答疑解惑。讓我們和孩子、家長們一起快樂的學習,一起健康的成長!

談規矩讀後感篇8

最近,閱讀了鍾老師推薦的王濤著作《規矩和愛》,對書中提出的有關孩子的教育觀點深有感觸。針對書中提出的教育理論,對照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較貼近作者的觀點,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觀點出入較大。不同的做法產生不同的效果,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繼續堅持,同時,要不斷修正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對書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這是《規矩和愛》裡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講就是孩子需要愛,更需要規矩,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最不缺的就是家長的疼愛。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給孩子,孩子喜歡什麼玩具,想去哪裡玩都盡全力滿足。按照古代“孔融讓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經不太現實,首先家長就不可能這樣要求孩子。但愛不是放縱,否則愛就變成了害,在有關孩子個人品德、學習習慣、性格培養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是必須有一定的規矩的。當然,規矩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平時一點一滴習慣的養成。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要求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然會再做其他事情,這個好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所以在作業方面基本不要我們家長操心。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適當的懲罰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知什麼時候養成了擠眉弄眼的壞毛病,怎麼講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擠眉弄眼時,我們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當時委屈的哭了一會,但從此再也不擠眉弄眼了。當然,在教育過程中一定也有許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做事拖拉、不注意個人衛生等問題,一直沒有更好的辦法去糾正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作者認為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們認為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須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好與不好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剛上國小時,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的興趣比較大,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但不玩這些又會讓孩子與社會脫節,就與孩子約定平時大家都不看電視,玩電腦,週末可以多玩一會。家裡人也都比較配合,平時基本上不開電視和電腦,孩子自然養成了好習慣,只在節假日才看看。

書中提到了情商與智商的關係,認為情商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國的父母往往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智商情況,孩子是否比別人家的聰明,就算是現在意識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在老師的教育培養下,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但明顯感到孩子小小年齡就有了不應該有的壓力。比如每次考試前孩子都很糾結,擔心考不到100分,擔心別的同學考試超過他,擔心當不上班長了。缺少男孩子應該有的大度和灑脫。作為家長,我們只能儘量開導孩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增長知識,不是為了得100分。只要應該會的學會了,考試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沒什麼。但要通過考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能夠經歷一些挫折教育對現在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

總之,規矩和愛並非是完全對立的兩方面,愛為規矩之根源,規矩為愛之保障。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讓孩子成為一位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這需要每位家長做好與學校老師的配合工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標籤:讀後感 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