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師讀後讀後感8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同學們對書上故事的認識,你們可以在讀完一本書後專心書寫一篇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師讀後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教師讀後讀後感8篇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1

最近幾天我閱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讓我深深感受到“肖川博士文字的優美、自然、含蓄豐厚、耐人尋味,在輕靈與明快之間閃耀著思想火花。”他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幸福的課,發人深省,令人受益。很欣賞書中這樣一句話:“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許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這也讓我重新審視起了教師這個職業。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我們隨時都會被學生、家長“打攪”,隨著時間的流逝,像我這樣一個任教十八年的老師,也已經開始對教師這個職業產生了倦怠。反思肖川教授書中提出的:對教師而言,要養成專業心態中的良好心態,就是“接受現實、悅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世界。擁有樂觀的心態的人,不會將精力浪費在對付情緒的起伏上。幸福是一種感受,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

回想那一個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由於安海的交通如此地擁擠,你也只能乖乖的多享受點“日光浴”。也正是這樣,才讓我更清楚地看到了那一個燦爛的微笑,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所謂的幸福吧!一群疏通管道的工作人員,我不知道他們在這樣的烈日下已經工作了多長時間,當我經過他們的身邊時,他們剛好完成了任務,只見一位工作人員高高舉起了他的一隻手,向對面離他有一段距離的另一位工作人員打出勝利的手勢,那會心、樸實的笑容讓人至今無法忘懷。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不也是有幸福圍繞嗎?一個成績落後的學生在你的指導下進步了;一個違紀的學生在你的教導下改正了;由於你的點撥,使學生想出了更為簡便、快捷的解題方法;由於你的幫助,使學生變得積極進取了;由於你的輔導,使學生在各種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課堂上精彩的發言;操場上那一聲聲“老師好”,……當你走在大街上或坐在公共汽車裡被不知名的家長喊著教師好時,畢業多年後學生打來的電話,生病時學生悄悄放在辦公桌上的一盒金嗓子;拔河比賽勝利時與學生共同慶祝比賽的勝利……原來幸福無處不在。

雖然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相信只要我們擁有陽光般的心態,我們的心靈每天就都會開出一朵花,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愛上自己的職業,芬芳著自己也芬芳著學生……

讓我們擁有陽光般心態,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2

本書以“建議”的形式彙編,從對話的視角出發,關注的是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各篇文章的作者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主,書中的建議是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全面涉及了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各個方面。這本書不是在簡單說教,而是倡導和詮釋了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要素:關愛、對話、反思、合作。

這本書中特別是講到要關注每個孩子。《綱要》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並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

在幼兒園裡,孩子的個別差異是非常顯著的,有聰明、靈巧的孩子,有調皮、膽大的孩子,有膽怯、退縮的孩子,作為幼兒園教師,既要關注好的孩子,也要關注差的孩子。更要關注不聲不響的孩子。要嘗試多種方法,全面關注幼兒。

在以前的班級中,我們班的小哲屬於那種默默無聞的孩子,每次的活動中很難看到她的身影,偶爾老師點到她的名字請她回答問題的時候,她也總是顯得很不自信,為了這件事情我們也曾經跟她父母聊過,從父母口中我們得知,家中的小哲不是這樣的,在家裡,小哲非常開朗,平時還經常到鄰居家表演節目呢!

對此,我們也覺得很困惑,為什麼小哲在幼兒園跟在家是兩個樣子的呢?然而在一次舞蹈活動中我無意中發現她在舞蹈方面的天賦,找到這一閃光點,我通過談話、鼓勵、表揚的方式引導幼兒意識到自己的優勢,並利用集體的力量讓她意識到自己的強項,並建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我們發現小哲的進步,並且在其他領域也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變。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非常大,孩子的改變讓我想了很多,我覺得,不論是什麼孩子,他們是需要成人的肯定的,而我們,則要細細觀察自己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及時地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而來放大,以此來促進孩子取得更多的進步,得到更多的發展,變得更加開朗、自信。作為幼兒園教師,我清楚地意識到關注每個孩子的重要性,只有我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點,才能促使每個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才能讓每個孩子不斷地進步,更上新臺階。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3

幾年前就讀過吳非老師的《不跪著教書》,此書篇幅很長,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教育的不同問題。吳非老師的確是一代大家,把近三百頁的內容濃縮為一段話啟迪我們,使我感觸頗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這本書至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前,校長不惜重金購買了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百餘本,每人發了一本,讓暑假閱讀。當拿到書看到書名時,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剛上班的老師了?《致青年教師》這書是給剛上班的老師看的。然而,邊讀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卻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與吳非先生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尚遠。讀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淺。

書中拉家常式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觸膝相談一樣親切。讀起來竟然愛不釋手!

這本書吳非老師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著重要影響的!

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我的觸動很大。聯想到現在許多老師沒有把教育當成事業,對教學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把完成任務當成目標,工作就是為了掙份兒工資,於是乎,工作處於被動狀態,領導推一推,他就動一動,教學沒有激情,更沒有幸福感,這樣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又會怎樣呢?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說的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著、幸福著!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4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當我翻開這本書時,看到裡面密密麻麻的字有點反感,可是在細細品讀時,卻意猶未盡,與我們的教育密切相關,而且讓我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工作進行反思、質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戀》中寫到:“培養幼兒的自尊”通常都會被列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幼兒教育中各種不同的課程與教學模式並存,雖然他們主張不同的目標與教學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認同,協助幼兒對自己感覺良好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

對幼小的兒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從評價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外在的標準而來,而是可能來自於是否深深地感覺到被有特殊意義的人所愛、所接受、所重視。

當幼兒脫離了幼兒階段,外在社會開始對愛與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標準與條件。如果兒童早期所建立大膽被愛與被接受的感覺足夠穩定,那麼當他面對嚴厲的拒絕或責罵時,便不會過度的沮喪或自我貶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會逐漸內化社會所外加的標準,使之成為評價個人自尊的標準。

小班,班中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在家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小皇帝,在家裡父母對孩子表現的標準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滿足了。可到幼兒園裡,有那麼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讓父母認為乖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並不是表現出色。

記得我班中有一個小朋友,在一次使用漿糊的活動中,我要求孩子們用一個手指蘸漿糊,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發現麟麟一隻手上的五個手指都蘸有漿糊,當我要教他時,只見他一個勁的踹大氣,然後就開始眼淚汪汪了,像這樣的孩子自尊心很強,可能在家父母認為他很能幹,時常表揚他,然而當他遇到批評時就承受不了。還有一個女孩子,平時調皮好動,在家媽媽經常對做錯事的她進行批評,而且有時還要用棒打她,以至於她在幼兒園做錯事情後問她原因時,總是默默無語,有時我們說盡好話她也無動於衷,對於這些孩子,我們老師有時真的束手無策,但在這本書中讓我瞭解到:由於幼兒來自各個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為增強幼兒的自尊,老師應該提供他們更多樣化的人際情境。這樣一來,幼兒就能經歷很多不同的人際情境,由此增強他們的自尊,也增加他們處理、應對人際情境的能力。

當兒童被尊重時,自尊最可能發展。當對兒童有特殊意義的承認及同伴尊重兒童,詢問兒童的意見與喜好、提供機會讓兒童真正決定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事情及選擇自己在意的東西時,就傳達了對兒童的尊重。成人應該以尊重的態度徵詢幼兒對於活動與事情的意見、看法與喜好,並應加以慎重的考慮。

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幫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反饋,但是反饋要適量(而不過量)、明確且能充分地提供資訊(而非範範地讚美或討好),才能增強兒童的自尊。

總之,教師只有具備了心得教育觀念,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擁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識,才能把幼兒培養成適應未來社會的具有自尊的人。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5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前總覺得教育理論的書比較深奧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師》單看它的目錄就比較新穎、獨特更符合我們青年教師的胃口,作為一名國小教師,這些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吳非老師以平易的語言,將那些典型、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在工作中給我們以啟示,在生活中給我們以指引,在閱讀時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在促膝交談。記得有人說結緣教育是一生的幸福。然而,工作中我卻總是自怨,總找不到身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在邊讀《致青年教師》一書的時候,我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與思想,卻不由的有些汗顏。是啊,在現實的生活與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與作者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甚遠。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只是一味地專注於適應工作環境,在被動中提高著自己的教學和業務水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教師這一職業根本就沒有更深層次的規劃,而在這本書中,每一篇文章無不折射著作者的教育觀和人生觀。 吳老師在書中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 、“不要急”、“心裡裝著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如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裡,吳非老師說我們教育孩子們成為人,我們自己首先必須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當無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動和傷感時,就讓我們的眼淚流出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老師。說實話,面對學生,我笑過,也哭過。我曾為學生那純潔善良的心靈感動得流淚,也曾為他們中一些同學的不爭氣而傷心落淚。事後,我還埋怨自己太沒出息,感情太脆弱,但看了吳非老師這篇文章後,我明白這是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作為教師,就是教學生做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而不是一個對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冷眼處之的人。如果我們教出的學生都是冷血動物,那麼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我認為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真正的人,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引導學生去關注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發現真善美的引導者。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原。教師心胸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學科,就有可能成為樂園;他的學生,才會開墾自己心靈。所以說,教師胸懷博大,學生自然就“大氣”。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是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不能事事斤斤計較,不能嫉賢妒能,不能心胸狹隘,我們不妨也做一個“肚裡能撐船”的老師,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裡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現在的孩子接受的資訊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與學生不合群,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大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我們的智慧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當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期待著那一天。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6

今年的“三八節”,學校領導別出心裁地送給我們每位教師一份獨特的禮物——陶繼新老師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剛看到這本書時,我想大概又是在教我們如何無私奉獻吧。可當我不經意地翻開一看,立刻被深深吸引,如飢似渴地讀了下去。書中的話語時時在我的腦海裡閃光,帶給我心靈的碰撞和思想的洗滌。

陶老師說:“人們談論更多,關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師的專業成長,這固然重要;但是教師從身到心到靈的生命飛躍,則是超越專業成長的。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個文化人。而要想擁有文化,就必須讀書。經典文化一旦成為教師的心裡,外顯出來的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因為經典文化不僅流淌著智慧的光華,而且還搖曳著思想的要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與教師的生命成長有著一種內在的維繫。”

說實話,我很重視自己的專業成長,一心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但近幾年我們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就是老師們越來越忙了,怎麼可能還有精力和時間去反思、去沉澱呢?可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時間,需要一種良好的心境來體會。只有停下來,慢慢地品味,細細地欣賞,才能讓你內心的那雙眼睛看見一路的風景。

所以,即使我們再忙碌,每天也要有閱讀的時間,要有思考的時間。而閱讀,可讓我們獲得內心的寧靜和滋潤。而且還要像陶老師提倡的那樣,我們要“取法乎上”的閱讀,這樣才可以一當十,拓寬生命的維度。書中說:“一個文化積澱深厚的教師,往往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思想文化領地,在關注教材和教參的同時,也會更多地關注課外更大範圍的文化。在教學中,就會有屬於自己的話語與思想,能夠旁徵博引,上下縱橫,進入‘教學如有神’的境界。”我想,這即是所謂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吧。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到終生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專業修養,就像陶老師說的:“文化一旦在心靈安頓,就成為人一生幸福的儲蓄。”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只有自己每天幸福快樂了,才能帶給學生幸福和快樂,也影響著自己的整個人生是否幸福快樂。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多讀書、讀好書,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吧!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7

從某種程度上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因此,在現實中,教育出現了不少違背發展規律,甚至是“大躍進”的現象。前一階段我讀了《致青年教師》,給了我很多借鑑。 特別對於教育的一個特徵:慢有很深的感受。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他帶給我們的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衝擊。相對於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教育是慢的藝術”帶給了我們更多的從容與淡定。正如吳非所言,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細緻、耐心,但有時非常容易就是訓斥、強迫、禁止。當然這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教師自身教養、對教育的責任、對孩子的愛心出了問題。的確,我們不少教師以“為學生好”的名義,做了很多不利於學生髮展的事情,這是需要我們教師反思的。

社會現狀反映了國人的一種浮躁心態,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這一思想也開始衝擊著我們的教育。我們搞素質教育,就一股腦的把素質教育的種種做法,比賽似的加於我們的學校,各種興趣班一擁而上,學校紛紛構建了屬於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霎時間,每個學校熱熱鬧鬧,看似精彩紛呈。有人竊喜:素質教育已在我校提前結出成果了!可是,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快,只是為素質教育穿了一件外衣而已,沒有實際的意義,是違背素質教育規律的。教育的快,還表現在片面追求升學率上。這也是一個極端。有人說,我只要升學率高了,就能遮百醜,於是乎,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沒完沒了的做作業,沒完沒了的考試,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還美其名曰: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是承受痛苦了,但也沒發現學生得到舟啊。急速提高升學率與提高教學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帶有明顯功利色彩的行為,屬於拔苗助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生命既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極易損傷的作品,有時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線。”是啊,教育的使命就是用耐心攙扶生命成長的一段時間,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自我確認、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過程,我們可以給予學生一時的攙扶,但我們總不能拖著孩子跑啊。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教師需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生命去推動生命,用生命去潤澤生命,在生命化教育的高度下,教育毫無疑問就是慢的藝術。如果教師用生命的高度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他們生命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是否愉快,這其實關係到學生的生命質量。因此,讓“教育是慢的藝術”的理念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共識,讓教師們在繁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期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現在的教育不缺巨集大的理論,更需要的是迴歸常識,教育是慢的藝術,其實就是一種常識,需要我們去尊重。

教育是慢的智慧的藝術。教師要用心慢慢去做,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尊重。教育是潤澤心靈的藝術,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耐心,減少教育浮躁與功利,這是教育真正的精彩。教育應該慢下來,欣賞細水長流的美妙風光。慢下來靜靜地看,我們就會驚喜地發現,所有一切依然是美好如初,抑或是更加美好。慢教育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潤物細無聲”、“大愛無痕”、“誨人不倦”、“鍥而不捨”等精髓的通俗詮釋,對我們也是一種訓誡。慢下來,我們才能從容領略教育事業的精彩;慢下來,我們才能細膩感受教育生命的神聖;慢下來,我們才能咀嚼教育生活的美好;慢下來,我們才能夠輕輕觸控教育行走的真實!教育,就是扶著生命慢慢走!慢教育是新課程的一種態度,是教育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智慧和能力!我正享受著這個“慢”的狀態,他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實的!

教師讀後讀後感篇8

假期前學院要求每一位教師認真閱讀一本書並寫出讀書體會。藉著這次的要求,在暑期中,我認真拜讀了肖川教授關於《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的這本書,看後常常為書裡那些意蘊深長的人生哲理所感動。幸福的真義到底是什麼?教師的幸福源泉在哪裡?校長為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發展應該做些什麼?可以說,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於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發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教授認為一所好學校的重要指標是,首先,看一所學校能不能讓所有的學生獲得成功。其次看一所學校能否成為社會大家庭中富有建設性的成員。第三,就是看一所學校能不能讓所有的教師體驗到作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職業的內在尊嚴。書中一再強調,一定要關注師生校園生活的質量。一個好校長,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使我們的學校首先對教師來說變得更有吸引力、更有親和力。

肖川教授在書中對影響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評價一位教師是否幸福,主要從身心愉悅程度和精神充實程度兩個方面來進行判定。他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包括三個緯度,即觀念、行為和個性。其中觀念包括心態和理論學習。他指出,教師要想追求職業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個健康的心態,而健康心態的擁有從“十六字”上獲取:接受現實;悅納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他特別指出,擁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費時間去處理內心的掙扎;擁有樂觀的心態的人,不會將精力浪費在對付情緒的起伏上;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會浪費心力去在乎別人的評頭品足;擁有進取的人生態度的人,不必浪費心力去擔心未來風雨;擁有穩定的精神情緒的人,不會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擁有積極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費精力去尋找外在的肯定。這無疑是肖川教授饋贈給我們的一杯清茶,一杯醇酒,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肖川教授認為,教師的幸福來自於教育教學的工作;教師的幸福來自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教育研究;教師的幸福來自善好的學校生活。在書的各章節中,肖教授從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因材施教,從轉變學生觀開始;課堂管理與班級管理;良好的家校溝通等角度論述了教師如何在專業發展中實現自己的幸福人生。

是的,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幸福人生的營造可以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好迴圈。一個能夠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師也更有可能以更積極和光明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

為了文明的進步,為了我們能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質,為了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全社會都應該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的各方面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從我們教師自身來說,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用我們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風範贏得整個社會的信任和尊重,不僅完全可能的,也是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有為才會有位,有為生活也才會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