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範文四篇

學習樑家河瞭解共產黨人的初心,認清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那麼關於樑家河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範文四篇,以供參考。
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範文四篇

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

紀實文學《樑家河》用細膩的文筆描寫了習近平和樑家河群眾的深厚感情,提供了深入學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活教材,我們學習研究樑家河蘊含的精神,就是要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中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源泉,進而獲取投身偉大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從《樑家河》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力量。在樑家河插隊的七年,青年習近平在與群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乾的過程中,實現了從迷惘、彷徨到充滿自信的轉變,孕育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從《樑家河》中汲取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豐厚滋養,深入領會總書記立根群眾、造福群眾的工作方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在實處,在選拔幹部時多到基層一線瞭解幹部、觀察幹部;在制定政策時,多聽取各方面意見,綜合把握群眾意願,努力提高群眾滿意度。

從《樑家河》中汲取捨我其誰的擔當力量。習近平總書記20歲出頭就擔任樑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領幹部群眾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件件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以鐵一般的擔當推動樑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從中汲取面對困難敢闖會幹,敢於擔當進取的力量,在選拔任用幹部時,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真正把那些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時候豁得出來的幹部用在關鍵崗位上。

從《樑家河》中汲取攻堅克難的奮鬥力量。苦,是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底色。面對艱難困苦,他沒有怨言,而是與群眾一起開荒、種地、放羊、鍘草、挑糞、拉煤、打壩,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學習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和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赤子情懷,把黨賦予的各項工作完成好,以苦幹實幹成就事業。同時,有意識地把年輕幹部選派到急難險重的實踐中去淬鍊、去昇華,讓他們在攻堅克難中完善自身、成就人生。

從《樑家河》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就是一部以上率下的奮鬥史。在打壩淤地時,水溝旁剷土是誰都不願乾的苦差事,每次習近平同志總是主動去水溝旁剷土。修築梯田過程中,鄉親們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習近平同志都是帶頭赤腳站在冰中鑿冰清理壩基,正是他的模範帶頭,樑家河村先後建成了14座淤地壩,成為了鄉親們收入的聚寶盆。

作為組工幹部,我們要從中汲取向我看齊的表率力量,發揮“關鍵少數”的示範帶動作用,堅持領導幹部當“頭雁”,走在前、幹在先、作表率,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凝聚起爬坡過坎、追趕超越的強大合力。

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

2015年,習近平在英國倫敦時,回憶起樑家河:“年輕的我,在當年陝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後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這股一往無前的執著和永不鬆懈的勁頭,源於總書記無比鮮明的人民立場和堅定真摯的人民情懷。正是這種真情大愛,獲得了群眾的情感認同,讓群眾發自內心地崇敬愛戴,發自內心地堅定追隨。

以“一聲聲喊我小名”為題,講述了當年與習近平交往中的小夥伴們獲得了哪些人生大學問,進而提升了他們的人生境界,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道路。四十多年過去了,鐵鎖、黑子、王栓、隨娃……

現如今,習近平的這些“小夥伴”已是兒孫繞膝,但耳旁依然縈繞著習近平插隊時在土窯洞裡、熱炕頭上說的話:“做行動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來到世上,就是要為人類辦好事”“要想辦法巧幹,避免苦幹”“當幹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該書中“隨娃”是石春陽的小名,習近平當時任大隊支部書記,有意推薦石春陽當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習近平為了培養“隨娃”,在一次給村民分配救濟糧時恪守“一碗水端平”的處事原則,至今讓“隨娃”受益匪淺。

以“我們走在陽光路上”為題,講述了樑家河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為我們展現了樑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樑家河人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住上了大房子,用上了網際網路,種植高階水果,發展起觀光農業,成立了公司經營文化旅遊產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時,村上實施生態環境治理,營造美麗宜居環境,引導村民樹家風、正民風,打造文明村莊,還辦起了民間藝術館,成為名副其實的“最美鄉村”。

據瞭解,去年12月,在“2017尋找中國最美鄉村推介活動”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標準,經過專家學者和媒體公眾評選,樑家河獲評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

樑家河,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

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

樑家河,這是一個座落於中國大西北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小山村,但就是這個看起來不很起眼的陝北小村莊,卻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

陝北是中國革命聖地,延安是偉大的延安精神產生地,樑家河就成長在這片紅色革命聖地上。在延安精神光茫的照耀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樑家河,這是一個能找到初心的地方。

習近平總書記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每名共產黨人都把尋求人民解放,為人民謀幸福作為終身奮鬥的目標,這就是我們黨的宗旨,共產黨人的初心。

青年時期的習近平,1969年從北京來到這裡當知青做農民,那一年他才16歲,而這一干,他就在這個小村莊當了七年的中國農民。這就是青年習近平,一顆紅心永向黨,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習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今天,我們的總書記帶領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繼續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宗旨,朝著新時代的新徵程奮勇前行。讓生長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這一代人深受啟迪,受益匪淺。

樑家河,這是一個見證艱苦奮鬥的地方。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八個紅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窯洞的外牆上醒目所在,窯洞旁邊的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就是習近平當年帶領鄉親們所建的。

在樑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裡,習總書記帶領群眾開荒山,挖水窯,建沼氣,辦鐵鋪,築淤壩……這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同群眾苦幹實幹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人民情懷。

正如總書記所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樑家河,這是一部中國農村發展建設進步的光輝史。細讀《樑家河》,讓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現實意義,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領袖的偉大風範。這就是習近平,堅定的信念,堅韌的品質,為民的情懷在樑家河的山山峁茆歷練了他七年難忘的知青歲月。七年的農民生活,人生的大課堂,造就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堅強意志和優秀品格。

樑家河,陝北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經是築滿著美好夢想的地方,如今是滄桑鉅變夢想成真的地方。

今天,我們在人民領袖,軍隊統帥,黨的核心習總書記的帶領下,正朝著新時代的新徵程而奮進!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務光榮而艱鉅。

正如習總書記所說,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紀實文學《樑家河》黨員讀後感

近日,我仔細研讀了《樑家河》一書,並查閱了《我是黃土地的兒子》、《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書中參考的資料。通過對相關書籍、文章的學習,系統瞭解了總書記在樑家河村插隊七年的歲月經歷,深刻感悟到習近平總書記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幹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和復興民族的夢想。

《樑家河》通篇運用群眾語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不同人物的鮮活形象,生動地還原了總書記在樑家河的點點滴滴,讀起來讓人感覺眼前有畫面、耳旁有聲音。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的七年間,同這裡的父老鄉親一起以實際行動踐行和發展了延安精神,賦予了他新的時代內涵。在這七年的艱苦歲月裡,總書記將延安精神融入到實踐中,實事求是、埋頭苦幹、大膽創新,帶領樑家河的父老鄉親改善了這裡的條件,並在實踐中逐漸培育了適應時代發展的崇高精神,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下面,我結合自身工作生活,談四點體會:

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1968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號召,主動申請到陝北農村插隊,為總書記認識中國農村、瞭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的所思所想以及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樑家河插隊時,他並沒有因為父親的問題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是以立足於實際、立足於群眾、立足於中國社會發展的巨集大視野,通過與農村、農民的接觸,更為深切地意識到中國社會發展的出路在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更加堅定了對黨的忠誠和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要注重通過日常社會實踐鍛鍊,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二、要有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樑家河是習近平總書記揮灑了七年青春的地方,通過在基層與鄉親們同甘共苦,經受了磨難,鍛造了意志,砥礪出堅強。面對樑家河艱難的生存條件,總書記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繼承延安時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帶領樑家河父老鄉親改產生產生活條件,培育出苦幹實幹、拼搏奮鬥的崇高精神。在《沼氣專業戶》章節,為建好沼氣池,總書記跑了四川5個地區的17個縣,為了檢視沼氣池哪裡漏氣,用手一遍一遍的摸滿是大糞的沼氣池,為了能夠讓沼氣池排氣,被大糞噴了一臉,最終建成陝西首個沼氣池,打破了“沼氣不過秦嶺”的謬言。基層雖然苦、雖然累,但能磨鍊意志、增強才幹,也大有可為。對於我來講,要學習總書記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真正沉在基層、服務基層、造福基層。在思想上,要保持旺盛鬥志,奮鬥不息;在工作上,要不避困難,勇挑重擔;在生活上,要吃苦耐勞,克勤克儉。

三、要有紮根基層的為民情懷。每一個人都是有情懷的,一心為民的情懷最無私,最受人尊重。在《淚別樑家河》章節,總書記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習總書記帶領村民打壩造田、修沼氣池、建鐵業社等發展生產的為民情懷,也充分體現為民造福的初心。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政法工作的根本立場,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作為全區政法工作的帶頭人,我將紮實開展大調研,全面瞭解群眾對政法工作及平安最真切的需求,發揮民智、藉助民力,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和政法綜治助力脫貧攻堅戰,讓群眾帶著滿滿的安全感邁入小康社會。

四、要苦幹實幹、擔當有為。作為共產黨人,不求當多大的官,只求為老百姓多做實實在在的事。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後的第一需求,是極其重要的民生。作為全區政法工作的負責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踐行“五個紮實”、實現追趕超越為目標,堅決履行好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等“四大任務”,爭創“平安鼎”、繪製平安地圖、加強法治碑林和平安碑林建設,樹立碑林政法品牌、打造碑林政法鐵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