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篇

所謂讀後感要注意如實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畢竟感是重點,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篇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浮生六記》是清朝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二字出自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全書與妻“芸”和丈夫“三白”的夫妻生活為主線,描寫了一個可愛的女子和一段令人嚮往的詩情畫意的夫妻生活,然而這段世外桃花源般的生活並未持續許久,最終被現實打破,佳人化作一縷青煙,生者從此擾擾嚷嚷,不知夢醒何時耳。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曾經提到過此書,說書中的女主人公“芸”是最可愛的女子。當時曾經覺得好奇,大概是讀書不多,我能想到的書中可愛女子就《紅樓夢》中的史湘雲,《傲慢與偏見》的伊麗莎白班奈特。而看完此書的前兩章,“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後對芸的可愛結論完全贊同,甚至暢想我要是男人也要娶個芸這麼可愛的女子。

全書寫描寫芸可愛的趣事特別多,芸因為想去廟會看花燈,於是女扮男裝稱是三白的堂弟。正沾沾自喜,遊遍廟會竟無人認出,突然偶遇一熟悉的女眷,芸竟直接上去打招呼,身子一側,依在了夫人的肩膀上。夫人大驚,旁邊的丫鬟怒曰“你是什麼人,如此輕狂,不知法紀?”芸一看情況不妙,立刻脫掉帽子和鞋子,抬起腳丫給他們看,說:“我是女子啊。”旁人面面相覷,然後鬨然大笑~

芸愛吃臭腐乳和滷瓜,三白笑她“狗沒有胃所以才吃糞便,因為它不知臭”芸強行用筷子把滷瓜塞到三白嘴裡說“我都做了很久的狗了,就委屈你嘗試一下。”並一本正經地說“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芸喜歡在發間別上茉莉花做裝飾,即美觀又香氣襲人,三白笑曰“這茉莉花的香味竟蓋過了屋裡佛手的香味。”芸說“佛手是香料中的君子,香味清醒脫俗,似有似無;茉莉則是香料中的小人,香味有點諂媚。”三白問“那你為何近小人而遠君子乎?”芸笑著說“我笑君子喜愛小人啊?”

芸素來豁達不拘小節,一日與三白一起在橋下與船孃飲酒至深夜,次日朋友之妻告曰“聽說你丈夫昨日在橋頭與兩失足婦女飲酒到深夜啊。”芸笑曰“確有此事,其中一個就是我。”

芸不僅可愛還是一個聰慧又有情趣的女子,對詩詞歌賦也頗有天賦,年少就曾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句子。三白從湖邊拾得假山的石頭,她親自用石墨畫上紋理,種上藤蘿做成逼真的盆景,與三白一起暢想老來隱居於此山,在山的這頭建上小屋,那頭引入溪水。在鄉下避暑的日子,芸利用豌豆花製成格子花架放在窗前,靚麗可愛,既能遮蔭又不會擋住風和光線。因為家境不富裕,芸會裁衣還會刺繡補貼家用。三白愛喝酒,芸製成梅花盒,盒子呈梅花型,每格放一個白色的磁碟,磁盤裡放些精緻小菜。三白愛花藝盆栽,芸又建議花雖美但少了些靈動,夫妻兩人又製作昆蟲標本把昆蟲固定於花葉上,使盆栽更加生動。芸還會製作蓮花香片,把茶葉放入荷花的花苞中待次日荷花盛開取出茶葉,再用荷花上採集的露水烹茶,茶清香撲鼻。

芸素愛美,對美的事物和人都特別痴迷,一日聽說三白的堂弟得一美女,芸欣然前往想看,事後搖頭“美則美矣,少了些韻味。”堂弟戲謔“難道你打算將來給三白納一個又美又有韻味的美女嗎?”芸竟然之後真致力於給三白納一真正的美女。後來一次在虎丘偶遇江南名妓“園”,特別高興地說“終於找到一個又美又有韻味的女子了。”芸欣然與之結伴為姐妹,並贈送翡翠鐲替三白做聘禮。然最終園辜負了芸的好意嫁與富人之家,芸傷心落淚,也竟因此被公婆詬病結交不良女子,為日後最終失去公婆喜愛埋下伏筆。

看第一二卷是輕鬆又愉快的閱讀,然後看到第三卷“坎坷記愁”又難免惆悵芸的命運。真應了那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始芸淡泊名利,她的夢想是過像滄浪亭蕭爽樓那樣的生活,布衣暖,菜飯飽,一家人其樂融融不問世事的生活。然後現實生活並不是桃花源,需要面對的依舊是柴米油鹽貴和人情世故,多情率真之人也多因情和真而傷,何況又是在那樣的時代裡。

芸的悲切命運即是那個社會造成,也是芸本身造成的。芸太愛三白,在對三白的愛裡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心為三白尋覓真正的佳人,與失足婦女結為姐妹被人詬病;因為擔心三白與弟弟的關係不和,寧願受委屈也不願意告知公婆小叔在外借債的真相;因為三白的愚孝,擅作主張為公公納妾,結果失去婆婆歡心;又因為傷了婆婆的心,心中自責寫信給三白,在信中稱公公為老頭,讓三白把此女送回老家。結果信被公公看到,勃然大怒驅趕出門,從此飄零在外,客死異鄉。

此書看到卷三實在是覺得惋惜,芸娘死後的第四卷已無心去看。在前兩篇時還羨慕這樣情意濃濃的夫妻生活,而看到最後實在覺得芸娘這樣的女子嫁給三白有些可惜了。雖然三白對芸娘清深意重,未曾離棄,但到後期從芸娘遭遇委屈開始,他都並未給出半分解決方案。一生未給芸娘帶來富貴和現世安穩也就罷了,在芸娘遭遇冤枉和委屈時未勇敢站出來替芸娘說話,只是眼睜睜看著這種悲劇的發生。身為長子,明明應該承擔家庭重任,卻因過於清高任由弟弟胡作非為,家道中落;身為丈夫,完全沒有照顧好妻子兒女,妻子飄零在外重病而亡,女兒草草嫁人,兒子早夭,自此以後渾渾噩噩聊度餘生。

全書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死別生離,悲切動人。可惜、可嘆、又可悲!卷三之後再無心去看後卷。做女子可如芸之聰慧、可愛,善良,卻不能太深情,太心軟,沈三白雖好,卻只能做吟詩作對之友,實不宜選為夫婿。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清代的沈復,知道的人不少,芸娘呢?也大概略有耳聞。浮生六記有六記,看似只有前兩卷是寫沈復與芸孃的生活,但其實每一記都有一個芸娘。哪怕是她逝後的生活,沈復獨居修身養性,整日賞花觀水卻還是言談舉止帶有芸孃的影子。用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說,大概就是從今以後,我所愛的都像你。

《浮生六記》是沈復一生的傳記,記載了他少年承父業,遊山玩水的快樂,也寫了他中年無業窮困潦倒的光景。全書讀下來,給人印象最深之處,還是他和芸孃的愛情。十三歲的沈復信誓旦旦說:“非淑姊不娶。”頗有幾分劉徹金屋藏嬌的架勢。後來果然四年後,芸娘成了沈復的妻子。以後的日子兩人如膠似漆,沈復外出差還差點相思成疾。他們二人志趣相投,共同作詩品茶賞花種草。芸娘在花草方面頗有造詣,又心靈手巧。她用植物做活屏風,用細絲扣蟲繫於花草間,比畫中的小蟲還活靈活現,見者無不稱絕。

而沈復在第二卷閒情記趣中,詳盡地闡述了許多植物盆栽的培養方法,他自覺識遍《群芳譜》,種也種過大半,看他在侍弄花草時,總讓人不由得有種閒適之感。尤其是他種的碗蓮,“花發大如酒杯,葉縮如碗口,亭亭可愛。”有極強的感染力,讓人恨不得也立馬也翻箱倒櫃找一碗來種蓮。但就像做飯容易燒糊要重頭再來一樣,種花也是常有失敗,有長勢甚好的蘭花被人潑了開水一夕既死的,有悉心佈置地盆景被摔碎的,沈復和芸娘總是雙雙落淚,彷彿痛也痛在一起了。

但再怎麼幸福的時光總是有限的,短短几年裡,沈復家道中落,芸娘身患重病,最後還是香消玉殞。臨死前口中斷續疊音“來世”二字,讓沈復幾乎肝腸寸斷。

自芸娘去後,沈復終日形單影隻,面容憔悴,備極淒涼。他在慘淡中寫下:“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恐怕是真情實感所致。因為太愛,所以在離開的時候反而更加痛徹心扉,早知如此,不如當初剋制情感,當初少愛一分,今日便少痛一分。

淒涼中,沈復就完全將感情寄於山水書畫,怕是因山不死,水不竭,書畫世上有千萬,不像芸娘是世間孤品。他整日少思少言少怒,住在寺中一如禪師。追求的是心無雜念,清淨明瞭。卻也會在登山時不經意想到,當初與芸娘共賞美景時,良辰美景被輕輕放過,如今孤身一人,看景似乎更全更透,卻平添一分落寞。

想和你過完這一生,然後來世,我做女子,你做男子,我再嫁給你,你去雲遊天下,我為你斟茶種花。這是沈復對芸娘說的話。在古代,男人的地位很高,休妻納妾都是常態。地位越高,越難看清自己,好像那時人的心有很多顆,可以分給一個又一個。又或者他們不屑還是羞於把心交給一個比自己卑微很多的女人。沈復與芸孃的愛,之所以被傳為佳話大概就是因為這份難能可貴。沈復十三歲的一句戲言,堅持了二十三年,芸娘去世便不念俗世,一心向禪。而芸娘和這樣的痴情種也是相配的,她賢淑善良,大方優雅,精於女工又懂琴棋書畫,這樣的才子才女相愛,本就是人間佳話。中間二十三年的悲喜,皆從《浮生六記》裡道來。不疾不徐,或悲或喜。沈復一生並無大成就,就是普普通通一介文人,《浮生六記》寫得清清淡淡,讀起來大起大落之處為少,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的生活,生活裡起起落落,或悲或喜,還藏了一萬句,我愛你。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斷斷續續半個月,算是看完了《浮生六記》前四卷。後兩卷因為不是三白原筆,只略翻幾頁,發現其文字確實與三白風格不盡相像,便沒了閱讀的興趣。

追究起看這本書的原因,是一個朋友的朋友圈封面是《浮生六記》裡的一段話。可前四章看完,也沒看到那段話,上網查過,才知那段話是第六卷裡的。即使翻遍書本,再細細默讀,卻很難再回到像我第一眼看到這段話時的感覺。

我必須得承認,其中所涉及的許多情感,我是沒有經歷過的,可偏偏【卷三-坎坷記愁】中芸娘與沈家矛盾那段看得我心情跌宕不止。讀這本書時,恰是我思鄉情緒最濃的時候,看書的時候,總會不覺把自己代入,讀到情意濃處,我的雙眼也因淚水而越加模糊。

一、稱寢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志趣相同者不謀而合,說的就是他們夫婦倆吧。不管是在滄浪亭畔故居,還是借宿友人蕭爽樓,都少不了討文論字賦酒令,三白玩花弄草時,倆人情趣亦十分相投,羨煞旁人,我也因此越來越喜歡芸娘。芸娘撒手人寰的時候,我想到《水調歌頭》中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起初我十分牴觸看帶譯文的版本,真正看過後,更覺得是沒有存在的必要。文言文字身就給人一種朦朧羞澀,若隱若現的感覺,所營造的氣氛是現今白話文無可比擬的。我所看的版本譯文是難的照搬不譯,簡單的反而翻譯出來。乍看之下是圈錢的,可當細心品讀下去才發現,一些難懂的句子是作者內心感受的直白,因為不翻譯,所以才會迫使你停下來思考作者要表達什麼。

憶妾唱隨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不以頑劣見棄。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布衣暖,飯菜飽,一室雍雍,悠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神仙幾世才能修到,我輩何人,敢望神仙耶?強而求之,至乾造物之忌,既有情魔之擾。總因君太多情,妾生薄命耳!

這類書,向來不適合現代人的快速閱讀習慣,如果買來只是讀過譯文,那完全沒有買的必要。而稍有點語文功底的人,也不必像我一樣驕傲自大,因為譯文為你提供了不同的翻譯思路。

三、看書確實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的。

餘凡喜事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即論詩品畫,莫不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故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而自以為妙者。

我喜歡早上的宿舍,舍友還在睡覺,校園廣播還沒響起,周圍一切只有我的呼吸聲,那時候讀書時間過得好慢,可惜我沒有毅力在這寒冬早起;我喜歡中午的圖書館,那時只有寥寥幾人,可以隨便找個偏僻的角落靜靜地看書。但在那覺得總有人看我似的,我渾身不自覺;

下午,哪裡都很熱鬧,教室或許是最安靜的地方,但和食堂一樣,我不願在最冷清的時候去那;晚上,我哪也去不了,宿舍也無法總是給我我想要的安靜,我經常什麼都做不下去。這本書,就是在這斷斷續續的時間裡讀完的。

沒有完全讀懂的書會留遺憾,所以要讀第二次第三次。而有些經歷沒有經歷過,就算讀再多遍,也只是醒悟原來這種感覺是可以這樣形容的,而依舊不懂這種感覺是怎樣的。如果強求不得,就等若干年後再讀過吧。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浮生六記》這本書初為伍智紅所推薦,是在聊《金瓶梅》時她說這本書據說也略有香豔文字,但當我開啟這本書之後卻被它感動到數次落淚。

《浮生六記》為清代沈復所作。沈復字三白,蘇州人,少時家境尚富足,後面沒落,生活頗為貧苦,職業為幕僚,文人一枚。此書共分為6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之所以將“閨房記樂”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關雎》這首愛情詩為《詩經》第一篇,這也是我最為欣賞的一卷。

沈復其妻名陳芸,他叫她“芸娘”,芸娘是大他十個月的表姐,長相嫻靜,性格溫柔,且聰慧,刺繡之暇,漸通吟詠,少時便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兩人從小感情就很好,新婚初期,沈復外出求學,心中卻對妻子百般思念,老師看出他的心思後,數月之期便“出十題而遣餘歸”,他在這段求學期內也是度日如年。“居三月,如十年之隔”。一到家,兩人相見,便將周圍一切置之度外,雙手緊握未通片語。正如秦觀的《鵲橋仙》中所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芸娘善烹飪、刺繡女工,也懂詩文,兩人相伴時,是愛人也是知己,偶有言語互戲,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芸娘有一次在沈復的建議下女扮男裝,與他一起共逛廟會,因為女子出門不便恐惹非議,但沒想到竟然真的無人識出,她無心將手搭在婦女肩上,讓婦女怒火中燒,直到她脫帽說“我亦女子耳”,眾人才轉怒為歡。這一段讀起來挺有意思的,電視劇中女扮男裝是多麼明顯,我們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這原來真有這種識不出的,感到震驚。

還有一節生活片段是寫夫婦兩人搬到別處避暑,鄰居是一對老夫婦,待人十分友善,兩家人相處十分融洽,一起釣魚觀霞,吟詩作對,婦女溫酒做飯,晚上月下對酌。附近種滿了菊花,雖身著布衣,但心中不忘詩酒,生活充滿詩意,好似一對神仙眷侶,令人羨慕不已。但這也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了,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難終究還是將他們拆散。

芸娘還曾給丈夫尋小妾,見憨園喜愛不已,只可惜後被人搶去,這導致芸娘染上血疾,最後也是因這個病去世。其實這一點我是有些不理解的,向這種神仙眷侶般的日子,心得有多大才能容下第三人來分享丈夫的愛啊,為丈夫尋小妾這種事,正宮娘娘都不會去做吧,正常人不都是怕丈夫尋小妾麼,因憨園被別人搶去而生病去世,我覺得芸娘死得有點過分啊。

兩人雖然琴瑟和諧,但文人總風流,沈復外出遊玩時也和朋友找妓女,一起飲酒賞景。沈復在提到這件事時,寫到自己因不逼妓女吃酒,對她們總是溫柔以待而受到妓女們的喜愛,那種待遇是多少有錢人都享受不到的而十分得意。晚上,沈復攬妓賞月,心中還想著要是芸娘也在此共享美景該多好。這也是我覺得沈復配不上芸孃的地方。我們中國有個很壞的傳統,就是男人就該三妻四妾,女人就該忠貞不二,導致現在男性出軌人們都是勸女性隱忍,“男人麼,這很正常的。”

在《坎坷記愁》這一卷中,作者寫到他生活的窘迫,人生百態。父子兄弟不和,友人背叛,妻死子夭,算是很悲慘了。也許跟自己當時的心情有關吧,看到這我好幾次都溼了眼眶。芸娘死得很悽慘,兩人生活貧苦,她躺在床上最後只留下“來生”二字,便香魂永逝。“當時是,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存心欲碎。”甚悲。

而後寫到兒子逢森、父親都去世了,讓我想到了餘華的《活著》,沈復和富貴一樣,並沒有因親人的相繼離世就也想從人間解脫,當然他有過出家的念頭,但女兒說他尚有親人在世,不應如此。沈復確實沒有消極度日,我們可以從卷六《養生記道》中看出,他還是想健康地活著。在這一卷中他提到了不少與現代健康養生相符的觀點,如:“醉眠飽臥俱無益,渴飲飢餐尤戒多,食不欲粗並欲速,寧可少餐相繼接。”“試聽行坐不可久。”還有些雖是說健康,但也有人生哲理的:

“今欲安心而卻病,非將名利兩字滌除淨盡不可。”此為淡泊名利。

“將啼飢者比,則得飽自樂;將號寒者比,則得暖者自樂;將勞役者比,則有限自樂;將疾病者比,則康健自樂;將禍患者比,則平安自樂;將死亡者比,則生存者自樂。’此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人大言,我小語;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藥。”此為遇事淡然處之,把心放寬。

“閒時無事之人,整日不觀書,則起居出入,身心無所棲泊,耳目無所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想生嗔,處逆境不樂,處順境亦不樂也。”不讀書心神無所寄託,容易想多,故楊絳先生說,你不快樂,是因為你想得太多,而讀得太少。

“無論何種處境之中,可以不必鬱郁,須從鬱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樂之精神。”英雄所見略同,實習的最後一節課我也跟學生說,不管你今天有多麼不快樂,你總得找到快樂的入口,總要有那麼點事讓自己開心起來。可道理都懂,自己卻做不到。

還有關於讀書的。“知強記之心,速欲之心,誇多鬥靡之心都必須要剔除,如此方能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

沈復的這本《浮生六記》記錄了自己的生平、生活、情感,很樸實,言語很清新,令人有感動之處,也有讓我不太認可之處。明清時這種平淡清新的文字還是挺多的,日後要閱讀張岱的作品,以及《浮生六記》的同類作品《項脊軒志》。

關於優秀《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浮生六記》為清代沈復所著,為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篇,文字優美、細膩,恬淡寧靜,用語雖是古文,卻也淺顯易懂,是值得一讀的美文。

本文開篇是《閨房記樂》,記錄了沈復和其妻子陳芸的日常生活。敘述以時間為軸,娓娓道來,將古時夫妻生活的點滴用筆墨描繪出一幅精美畫卷展現於讀者眼前,使人在繁華亂世之中也能感受到一二閒適之情。頗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韻味。

弘一大師雲:"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而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而沈三白和陳芸便是如此,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狗血劇情,有的只是止於脣齒、掩於歲月的深情。這種生活極富有詩情畫意,看似"人人皆有,確為人人所無"。

其中有篇寫到其妻陳芸愛吃腐乳,沈復鄙夷不已,後在芸勸說下嚐了一口,然後"真香",正是"餘掩鼻咀嚼之,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看到此處,我也不禁莞爾一笑,沈復對生活中小事的描寫,真是趣味橫生。其情其景彷彿跨越了300年時間隔閡,重現於世人眼中。

陳芸曾發願:"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是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夫妻二人最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樂趣,安度流年。我喜歡沈復文字裡的恬淡如水,也喜歡那溫暖的煙火氣:守著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飯,遠勝過看亂世紅塵的萬千風景

"餘年一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十三歲那年的夏天,還是少年的三白邂逅了表姐芸娘,自此情竇初開,一片光風霽月,發誓此生非芸娘不娶。

三白和芸孃的愛是活生生的,是落實到紅塵地面上的,是有情有義的溫度,是宜室宜家的。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撥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沈復向來好客,芸娘便準備好茶好酒好菜進行招待。有時缺酒錢,芸就拔釵沽酒,不露絲毫聲色,良辰美景,不能辜負。

"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僱其擔街","是時風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那日,城外油菜花盛開,芸娘提議大家一起去城外賞花飲酒,還機智地僱傭賣餛鈍的小販,挑著爐火,跟大家一起去,好為大家溫酒熱飯。

遊人們看到這樣一群人在盡情地吃喝,無不羨慕這奇妙的想法。喝到有些小醉,或坐或臥,或歌或嘯。

陳芸,會持家,精刺繡,善烹飪,有雅意,愛看山水,愛花草,愛書畫,能吟詠詩歌,才思娟秀,能工善文,德賢兼備,有生活情趣。

沈復嘆其: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記得書中這樣寫道兩個人不動聲色的深情。七月初七,是民間乞巧的日子,芸娘也張羅了一番。三白就趁著佳節刻了兩枚印章,上面寫:"願生生世世為夫妻。"他的那枚是陽刻,芸孃的是陰刻。每當兩個人通訊時,便用印章進行落款。

每次讀到這裡,都被兩個人的心思幽情所打動。我想,古人的很多情思是我們今人所無法企及的。一個人能細細體會並感知另一個人的美,亦能撫琴彈得一手好曲子,聞絃歌而知雅意。見花落淚,拂風有聲,看得懂花光燈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每日忙碌的我們有多久沒有手寫一封信件了呢,對著一個科技的工具日夜旋轉,萬般話語只從嘴出而卻未心入,氾濫的情話使人口躁脣乾。習慣使用電腦打字的我們是否還能寫出娟秀的字呢。這樣彼此心心念唸的`小心意和詩意真是難以尋覓了吧。

作家慶山說:"《浮生六記》這冊薄薄的古人筆記裡,引人心動的,不盡然是一對男女之間私自的情感。這樣的生活,必然和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大眾的價值觀,和他們對待文化、自然、生命、歡樂的態度息息相通。越過兩百年,且看今日的社會,誰還能具有這樣的玩心,這樣的曠達。靈魂的宴席早已結束,剩下虛妄和空洞的遊戲。兩百年後的愛情,也已失去彼此欣賞和玩味的從容心境,失卻細膩的心思和剋制的禮儀。"

一生一世一雙人,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古人的意趣及情思單純美好,花下對酌,舉杯邀月,有千年悠悠之思。抑或絲絲細雨撒落江面,江畔遊人寥寥,山水青幽,觸目皆是澄澈的靜。

當下時代熙熙攘攘,不見當年的風花與雪月,人群的喧囂與熱鬧,但終究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打撈起來只是一片虛幻的影子。

通讀全書,可以發現,沈復是一個極具溫度並且積極樂觀的人,非熱愛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其文透露著美,於細節之處展露生機。我想: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情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人間不值得,一草一木皆失顏色;人間值得,一草一木皆具風致,單看觀草觀木之人心境如何了。

《浮生六記》是可讀性很強的一本書,其用語雖是古文,但因其以"情"字見長,故特別能夠引發人的共鳴,生活中每件小事的描述不見刻意,而能輕鬆地讓我們想到自己身上最近發生的事情,從而覺得通體舒暢、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