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篇

通過讀後感可以看出我們對於原作的理解程度,大家要知道文學的魅力是無限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篇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並不能用有趣、精緻、傷感來簡單概括這本小書,之所以入得經典行列,許是手邊有此一冊,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題記

或許有的人一生轟轟烈烈,或許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許有的人活得碌碌無為,有的人卻光彩奪目。沈復是哪種人,我不得而知。關於他的生平,百度也僅是寥寥數語。但這本充滿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書卻能讓人體會作者苦樂摻雜、至誠至愛的一生——沈復,他,已成經典。

東坡詩云:“事如春夢了無痕。”在那些逝去的時光背後,星星點點都是回憶,若不以筆墨記錄下來,未免辜負了那一路的風光與坎坷。在作者心中,為官作宰不足掛齒,與愛人琴瑟和鳴才真是一輩子難以忘懷。

沈復的妻子叫陳芸,女紅習得嫻熟,通曉文學詩詞,那一身才情頗受他之喜愛。每當看到“秋侵人影壽,霜染菊花肥”時,我總能體會到陳芸的蕙質蘭心。這樣一位妙人對於沈復更是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愛戀之情無以言述。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當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兩行眼淚,涔涔流溢”之時,我便能感受到沈復的心是怎樣的支離破碎。等到她靈魂縹緲,懷恨辭世之時,我也忍不住吶喊,上天為何如此不公,讓一對恩愛夫妻只可來世再見!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為失去了芸的沈復會痛不欲生,追隨妻子而去。但他沒有,痛苦之後他平靜地接受了現實,選擇“不諳世事,不染紅塵,遠離世間悲苦極樂”的方式,獨身一人云遊四方。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了莊子的《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是多麼偉大的思想啊!“天道無為”是他之所想,“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就是他的追求。當夕陽西下,獨自一人,登上山頂,拈鬚吟哦“獸雲吞落日,弓月彈六星”,與酒光對飲,喝到微醺,人生如此,豈不快哉!

沈復的一生儼如一塊純美之水晶,只見明瑩不見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我相信這種淳樸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這是否就是人活於世間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這或許便是這本《浮生六記》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前些日子上古文課,老師偶然提及《浮生六記》,講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動有趣,筆觸是怎樣的細膩獨到,頓時心嚮往之。於是,立即去拜讀了一番。《浮生六記》是一本追懷往事的書。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而且作者的思想史很自由的,尤其是文章第一章就寫夫婦生活的《閨房記樂》,而且寫得那麼大膽自然。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首先從書的題目來看《浮生六記》大概是去了李白“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意思吧。然而只要是用敏感的心靈細細體味,再久遠的事情也會依稀重現。大概人生總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溫可以獲得些許暖意。清乾隆年間,一位不那麼有名的書生沈復,用簡約的俊逸的文字,回憶自己的純真少年和憂患中年,記錄那段時光裡所經歷的閨房之樂,坎坷之愁,閒情之趣,浪遊之俠。處處流露不隨人是非的浪漫情懷和獨特的審美眼光。

讀了這本書,不得不羨慕其中的女主人公,芸娘。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痴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雲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於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悽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父親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記》的芸娘。他愛她能與沈復促膝談詩愛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

讀完《浮生六記》,最大的感觸就是,休閒,一點也不覺得累人,傷神。每每獨到其中的一些片段還會於坐著產生共鳴。例如“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這是多麼的會享受生活,多麼愜意的比喻呀。還有其中關於插花的想法,讓人不覺讚歎。總之《浮生六記》是以篇筆致生動,細膩,簡約的美文。其中還印著姑蘇古城的文化底蘊,透著江南才子的精神氣質,裹著追憶往事的神祕面紗,是的語言精緻自然。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言《浮生六記》儼然一塊純美水晶。《浮生六記》的確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文字也不生澀,簡單,閱讀起來也很有趣。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讀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想著還是通過文字記錄一下讀完的感受;不過我讀的是譯文,文言文的話可能讀起來就更為艱難了。

全書共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好像後兩記已經亡佚了,只讀了前四記。《閨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芸之間的纏綿繾綣,《閒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芸悲悽曲折、痛斷人腸的人生經歷;《浪遊記快》描寫了作者遊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

讀閨房記樂,能夠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芸生活中的一種閒適契合,兩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難怪林語堂曾稱“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並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芸天資聰穎,頗具才情,識山川之美,知詩歌之妙;日常生活頗懂優雅之趣,往往匠心獨具,瞬間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脫俗,這就是芸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潑率真、痴心純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風,總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卻被屢屢摧殘,先被小人所暗算,後被公婆所驅趕,再為浮妓所欺騙,母死弟亡、惡疾纏身,最後困頓而死。書讀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長嘆,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見,沈復便對母親說若娶妻非芸姐不可;婚後相處,兩人情深義重,芸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還主動為丈夫納妾,這一點其實對我來說並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愛為什麼要讓他人介入呢?可能這也是芸深愛丈夫的體現吧,我們終究也不能拿後世的思想來對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

而在《坎坷記愁》裡講述了他們家庭的一步步沒落,還多次寄居於友人家中;當沈復沒落時還是有很多友人接濟的,這與他平時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關係。沈復一生坎坷不順,生平也沒有太大作為,後期妻子長子均離世,孤身一人四處遊蕩飄離;我覺得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便是娶了芸為妻,與芸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日子。

其他的像《浪遊記趣》一類的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沈復和友人一起遊覽各地的事情;讀完全書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於自己學識太過淺薄,即使是譯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復和他妻子芸的一些生活趣事記憶更為深刻些,我可能對這種傾向於故事的情節更感興趣。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初見這本書時,它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潔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後,便是書封面上那幾個淡淡的文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讓我有想要閱讀它的衝動。

《浮生六記》為清朝蘇州人沈復所著,因同為蘇州人,便對書中所寫的園林有一種親切之感。沈復居於滄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園林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築。書中有介紹園林的地方,我因幼時去參觀過,能大致在腦海裡勾畫出園林的樣子,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沈復,而是他的妻子陳芸。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芸孃的可愛之處在於,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穎慧,幼時“即能成誦”《琵琶行》,還自己學會吟詩作對,對於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於,她賢淑能幹,懂插花、疊盆景、焚香、畫蟲草,還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緻,是一種食盒,形如梅花,內建中五六隻瓷碟,裝上飯菜,如裝於花瓣中。芸娘還曾女扮男裝,同沈復一起參加廟會。因那時並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還真心真意的幫沈復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韻味才行,後遇到憨園,芸娘很喜歡憨園,但因種種原因,沈復未能娶到憨園,這也讓後來芸孃的病情更嚴重。

《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樂是它的獨特之處。正如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會寫閨事,夫婦生活,而沈復以直率平實的語言敘述閨中樂事,寫出了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後來,沈復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貧窮,生活艱難,芸娘仍為沈復想辦法賺錢,去討一份工作。這夫婦之間的真情令人感動,不幸的是芸娘紅顏薄命,沈復漂泊各地。

“浮生”應就是指沈復浮蕩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與芸娘在一起的時光雖短暫,但很歡樂,美好,但相比較他後大半生坎坷遊歷,那些歡樂的時光便如夢境一樣虛幻飄渺,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讀三遍《浮生六記》,怔怔之久,感動著前人的一段恩愛悲歡。

我感動於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我羨慕著他們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真摯恩愛,至死不渝,我仰望著他們一生平凡卻心胸磊落,超然脫於俗塵。

沈復,生活初是小康,但後家道中落,雖為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他與妻子陳芸雖在飢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卻志趣相投,彼此恩愛。但最後,夫妻二人卻天人永隔,滿是悽慘。就在陳芸去世讓沈復再找一人時,沈復說:“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耳”。

罕有文人的愛情傳說可以感動我。比如,李隆基楊玉環的悲劇華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趙明誠的顛沛流離只使我可憐,蔣鹿潭黃婉君的貌合神離只讓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難過……

通讀後,不覺中發現,另一種想法卻湧上心頭。

沈復作為一介書生,雖然娶了聰明又有情趣的芸作為妻子,但他自己卻在家中不懂得如何處理與親人之間的關係,窩窩囊囊,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最終落得自己都被排擠出門,與芸四處飄泊,無所依靠,外出借錢,半路差點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捲一捲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為生活的點綴,卻無法成為主流。那些讓人看起來羨慕不已的閨房之樂,在缺少衣食的現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在《坎坷記愁》中寫到沈復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樸的夏氏雖嫁了農民,但豐衣足食,生活穩定,一家人其樂融融。相比芸,聰明的芸嫁給了沈復這個才子,卻遭到家人的排擠,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盡了艱苦。

芸最終去世了,沈復以“夫妻恩愛不到頭”來做自我安慰,但陳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並未在自己身上找過。朱奇志點評曰:“芸之早夭,誰致之耶?大戶人家,是非眾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無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闊,不善生計,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論,不知是糊塗還是敷衍?”

沈復空有一身知識,但自身的知識終是被現實所擊敗。不懂變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細胞又有何用?芸嫁於沈復實在是淒涼。到頭來,芸的一生終究只化作沈復一句“夫妻恩愛不到頭”,只成了讀者心中解不開的故夢罷了……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本書已經流傳了二百餘年,可以說影響了好幾代人,這本書如今又在市面上出現,說明人們對於此類文學的熱衷。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夫婦二人的日常生活,十分樸素,他們之間的感情溫馨至極,整個居家生活都是浪漫灑脫的。他們夫婦二人去往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的人和事,這本書講這一切都加以記錄。在作者雨陳芸初次相見之時,就產生了情愫,可以說是情投意合,而他們所向往的生活也是充滿藝術感的布衣蔬食浪跡天涯。

然而現實生活是人類夢想的最大敵人,渺小的人類只有抵抗,卻很少有人能夠戰勝現實。他們的夢想如同大多數人一樣,破滅殆盡,但是他們不忘初心,當初的快樂絲毫未減,這才是真正的愛情,無論任何事都不能將兩人分離。這種生活在現如今都很難找到了,真正的浪漫就應該是像他們這樣的,也只有這本書,才能真正體現夫妻之情。

“情之所鍾,雖醜不嫌。“沈復十八歲就與陳芸結婚,在這命運多舛的一生的末尾,陳芸還被疾病所困擾,雖然如此,兩人依然沒有分離,老天這麼想拆散他們兩人,直到陳芸去世也沒能實現,莫非這就是超越一切的愛情?後來沈復獨自一人離家漫遊,過完了自己的餘生。

本書就像是混沌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它不與外世紛爭,記錄方式淳樸,因為故事本身耐人尋味。作者的高超之處不僅於此,他還將細節描寫到淋漓盡致,連心理活動和一些耐人尋味的小動作都加以記錄,有些時候還不乏風趣。作者雖然是有一定歷史感的人物,但他和現在的人依然後很多相似點,我就在他身上找到了很多這樣的特徵。他貪玩,對很多新鮮事物抱有興趣,也願意與人分享快樂。兩人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沈復總是能找到玩樂的方式,雖然不高階,但是兩人卻樂在其中。只可惜最終兩人還是要分離,看到最終也難免為他們感到惋惜。

作者的經歷是很多年輕人所向往的生活,面對生活的壓力,也只有這種生活是最輕鬆的。但是現如今無論是多麼富有,都很難做到,真正能找到另一個瞭解自己的人也更是難上加難。最後沈復也看透了一生,並將一切記錄在書中。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7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週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裡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麼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願,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麼評價。芸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餘,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遊。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閒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後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鬱鬱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麼還能跟人分享。或許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芸孃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麼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後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裡的庇廕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後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麼養家餬口,竟然還繼續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麼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媳,託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後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續後代了,為啥是芸娘沒有後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後這句,真是噁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寫了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後來又說唯有朝雲能識我。冒闢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8

《浮生六記》中的芸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一個女人”。

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親人只剩下媽媽和弟弟,當時窮困的家徒四壁。

芸年紀稍微大後,憑藉自己的女紅手藝為別人做一些針線活,養活著一家人。後面她的弟弟求學認字讀書的費用也是她出的。

因為芸能背誦《琵琶行》,有一次在翻到該書,就一字一字的對照著認,這就開始了自學認字。芸在學做針線活的空閒,通過慢慢自學也漸漸學會吟詠詩詞。

芸和沈復結婚後,常常陪沈復在閨房中談詩論書,賞雪飲酒;也敢於女扮男裝去看廟會,主動為丈夫謀妾室,為公公找姬妾。正式如此,芸也是一個悽慘的女人,努力討好周圍的人,卻還是失歡了,失歡於婆婆,失歡於公公,失歡於小叔子,失歡於家奴。

芸所處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下,加上她出生卑微,導致她越是在乎別人對自己怎麼看,一心為別人著想,卻不想別人卻早已對她成見頗深。

芸為了討沈復喜歡,心心念唸的為丈夫挑一名精神上、容貌上都契合的小妾,最後事情沒有辦成功卻惹的一身騷,被婆家人認為芸和青樓女子有啥牽扯。

在沈復同他父親在海寧時,芸為了討婆婆喜歡,芸主動擔起寫家信的活。後來,家裡偶然有些閒言碎語,芸的婆婆就開始懷疑芸在家書裡描述不對,後來乾脆就不讓芸寫家書了。

沈復後來又陪父親去刊江做官僚,他的父親說他出差在外,一直勞苦奔波,如果能找到一個陪他去外地照顧他起居的人就好了。沈復告訴芸後,芸私自託媒人開始給公公物色,而這過程中芸並沒有告訴沈復的母親。最後沈復母親知道後,芸失歡於婆婆。

芸的公公在外面當官僚時,不知道為什麼很久沒有收到家書,後面看到來的家書不是芸的筆記。以為是芸不想dai寫家書了。芸的公公開始對芸產生成見。

後面,沈復的弟弟向鄰居借了錢,芸做的擔保人。被追債人討上門後,公公以為是芸揹著丈夫跟鄰居借債,還進讒言誹謗小叔子,最後芸被公公趕出家門。芸失歡於公公。

古代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芸自學成才,但是思想還是被舊社會給荼毒至心,認為夫家至上,不由得讓人覺得社會能殺死人。

管中窺豹,這居然讓我們明白這就是傳說中千年以來難解的婆媳關係難題。所幸現在已經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婦女也是半邊天。女性已經不需要求別人歡心,不用擔心失歡於別人。不是自己的事情就裝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懶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通用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

有幸在朋友的介紹下,近期看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所記述的內容雖稍顯日常繁雜,平淡無奇,卻情真意切,清新自然。讀來如清風拂面,意氣盎然。

書中記錄著沈復一生經歷的跌宕起伏,悲歡離合。書中散發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人彷彿置身於舊世其間,體味著人生百態。沈復的心裡始終懷念著自己的妻子,人雖已逝,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痴情卻長久世間。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亂、飢餓、孤苦,但沒有人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無論是疾病,還是失去親人,這些並不是不可能,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後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何如是,痛苦何如是,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意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

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於生活過於淺薄的理解,我應該改變我的人生態度,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後行,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處境都應思慮再三。困難和挫折破壞了生活的樂趣,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克服困難,也要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有多少赤子之心,便能賦多少閒情。有多少繁花似錦,便要有多少承擔滿眼凋零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