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罪與罰》有感範文四篇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讀書能學習名人成功的經驗,也能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讀《罪與罰》有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讀《罪與罰》有感範文四篇

讀《罪與罰》有感範文

《罪與罰》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極其窮困的大學生,因痛恨當鋪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凶——殺了老闆娘,卻自以為是伸張正義。但以後的日子裡,他飽受殺人的恐懼,良心的譴責。最後,他醒悟了。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投案自首。

其實那位大學生有正義感是好事,可我認為他用了一種最極端的方式去伸張正義,結果事得其反。變成了殺人凶手。有時候,在做一些事情之前,要想清楚這些事該怎麼做,事情才能做得更好,更完美。而那位大學生正是因為太恨老闆娘,頭腦發熱,才殺人行凶的。

但主人公畢竟是受過教育,有良知的一個人。他在殺人後十分不安,就怕自己被抓。這時,我想他已經明白,自己即使逃脫了,也會不安地度過一生。於是,大學生首先把殺人的事實告訴了自己的愛人、親人、朋友。並最後告訴了警官。這也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第二個道理:在你犯錯後,一定要勇於去承擔責任,而並不是去逃避。因為這樣,你的一生都會充滿恐懼。

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大腦思考後才能做事。哪怕做錯了,也要敢於承認事實。這也就是《罪與罰》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讀《罪與罰》有感範文

我們知道,拉斯科尼科夫和他同病相連,他們雖然殺人動機不同,但面對的良心的懲罰確是一樣的。他們都沒有真正越過良心的障礙,我覺得這是好事,最起碼他們還沒有完全泯滅人性。斯維里加洛夫面對良心的痛苦和煎熬,失去了活著的希望,最後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沒有看過小說,我們或許會問,拉斯科尼科夫的命運也會和斯維里加洛夫一樣嗎?沒有希望了嗎?

小說中,拉斯科尼科夫沒有自殺,他最後活了下來。他不是戰勝了內心的恐懼,他也不是越過了良心的障礙,像有些我們所崇拜的人那樣。讓他活下去的是愛,人性最大的光輝和最高貴的屬性是愛。是愛給了他希望,是愛給了他新生,他復活了。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婭“愛”的力量下終於潰敗下來。是愛不斷的把他從泯滅人性的路上慢慢拉回。彷彿在他們中間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角力。拉斯科尼科夫決定還要在較量一番,與自己的良心較量。一個要戰勝良心的人不能動感情,否則怎麼能跨過障礙呢?一旦動了感情,怎會泯滅人性呢?拉斯科尼科夫一方面很需要索尼婭,因為他的痛苦需要索尼婭分擔。另一方面,他也有點怕見索尼婭,因為她的愛讓他更痛苦。愛是戰勝無情的大敵。索尼婭的愛不斷的刺激他的良心,愛不斷的滲入到他的心中。終在索尼婭愛的力量下,拉斯科尼科夫重新拾得感情,重獲人性,重新有了愛,做回真正的人。愛真的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人良心中的明珠。

當拉斯科尼科夫告訴索尼婭是他殺了麗莎維塔的時候,索尼婭的反應讓拉斯科尼科夫震驚。索尼婭不但沒有痛恨和棄絕,反而去擁抱拉斯科尼科夫。索尼婭看到的不是拉斯科尼科夫的喪心病狂,而是他的可憐不幸與痛苦。因為她真正理解一個人在罪中的痛苦和良心的.煎熬。所以她可以生髮出如此強烈的接納與包容。這就是愛,不管你多麼不堪,無條件的愛。這愛超越了情慾,超越了自私,是純潔的愛。這愛是無條件,完全為著別人益處的愛。這愛的力量無堅不摧,使根本不配被愛,封印自己感情的拉斯科尼科夫留下了淚水。也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

神就是愛,他是愛的源頭。他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從他榮耀的寶座上來到人世間。萬物的主宰,宇宙的王,甘願道成肉身,成為一個人。他愛我們到一個地步,甚至為我們的罪甘心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受盡人的羞辱和辱罵。上帝竟願為罪人而死,上帝為我們竟願受如此大的羞辱。他可是宇宙的君王,萬物的創造主啊。這樣的愛何等震撼!這樣的恩典何等奇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或多或少都犯過錯,也都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後果。你的良心真的平安嗎?還是說,你已經把良心封印起來,變得沒有人性。一個沒有良心的人,我們能稱他為人嗎?我們會說,你不是人,是惡魔。人死不能復生,過錯也不能挽回。欠下的罪債如何償還?不安的良心如何慰藉?

福音好訊息就是,上帝的獨生子親自成為了那替罪的羔羊。虧缺的良心在基督裡得到醫治,不安的良心在基督裡得到了安息。因為你的罪行,他已為你承擔。你的審判,他已為你承受。你的死亡,他已為你代替,在他裡面有真正的平安。

讀《罪與罰》有感範文

從來沒讀過這麼厚的書,其實全篇就是講主角拉斯柯爾尼科夫殺人後,承認自己所犯罪惡的歷程。第一次一口氣看了一百多頁,讀得酣暢淋漓,但是暫停之後再看就有點啃不下去了,讀得相當煎熬,這文字功力心理描寫真的是太牛了,彷彿跟拉斯科爾尼科夫一起經歷這罪與罰的過程。

比較有意思的是拉斯柯爾尼科夫是為了他抽象的理論而殺人的,他早已形成他的“平凡的人”與“不平凡的人”的理論,凡人必須遵守世間的法律,而非凡的人,也就是英雄,則可以為了崇高的目的而不顧手段的卑劣,這是清除障礙的必要步驟,他用行動來檢驗自己是不是英雄,是不是像拿破崙一樣不受法律的約束。但是一殺完人他就害怕了,然後就是漫長的“罰”,一次次和法律的交鋒和自己的交鋒,慢慢顯露出拉氏的價值觀,好在他最後被持有完全相反價值觀的索菲亞救贖自首。

對我來講比較難啃得下來,但是我想如果等我能啃得下這種文學作品的時候還是值得好好再仔細讀一讀這本書,分析下拉氏每一次和自己交鋒,和警局交鋒,每一次轉折,每一次的價值觀暴露,這還是很有意思的。

讀《罪與罰》有感範文

天道好輪迴,人皆有宿命。也許,在某些世界的角落,有人揹負著罪與罰,在塵世苦苦地掙扎。

剛開始接觸到《罪與罰》時,我為它的長而感慨。但看完之後才發現,它的故事並不冗長:一位原本是大學生的落魄青年拉斯科利尼科夫,罹患了精神病,在生活的重壓和諸事不順下,他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憤慨——他殺死了一位七等文官的老太太。後來,他因現實的原因,選擇去自首。乍一聽,這個故事可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最後應該是經歷了什麼感人肺腑的事情,讓主角幡然醒悟,決定通過自首來贖罪。可羅佳(拉斯科利尼科夫的愛稱),並沒有認為自己有罪。他只是認為,自己成不了如同拿破崙一般的英雄,所以才去自首,其中並不摻雜任何贖罪的想法。

為何會如此呢?這得追溯到剛開始他發表在雜誌上的第一篇文章《犯罪》,此文在結尾時曾暗喻:一些有著豐功偉績的人物,即使殺掉一些人,那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在這篇文章中,他將人類分為了兩種,一種是循規蹈矩的普通人,他們用來繁殖;另一種是智商超群的人,他們有著反抗精神,被允許打破社會規律。而羅佳正是因為不甘心做第一種人,所以走上了第二種人的追求道路。

他原本是個大學生,雖然家裡貧窮,但有著深愛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後來也找到了教書的工作。他原本只要用盡全力,執著地去掙脫命運的枷鎖,便可以開啟那一扇美妙生活的大門。但是他只是拘泥於自己所租賃的那間只有沙發的房屋,每日每夜精神恍惚,絲毫不信教,只願與人隔絕。他傲慢,自尊,為何能允許自己手沾鮮血?因為他其實非常討厭自己,討厭自己不能變成拿破崙,但因為傲慢和自尊,他不允許自己自殺,所以他就開啟了“投射”機制,殺了一位老太太。而在他看來,他不過是殺死了一隻蝨子。

那麼,羅佳真的是一個極端主義者嗎?《罪與罰》中,對羅佳的心理描寫十分真實:他不是一個變態殺人狂,也不是冷血動物。他只是人,只是一個病態又偏執的人。他親手結束了一個人的生命,他也會恐懼,也會厭惡,也會在內心中在道德和行為上做一番爭執。他害怕他要永遠揹負上罪惡,害怕被制裁,所以他開始疑心周圍的一切,以至於出現了幻象。其實,羅佳只是個無助的青年,過早地蹚了渾水,一步步地被自己的深淵裹挾而不自知。他惘然若失,卻忘卻了躲閃。

那麼,直接促成他自殺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是因為他遇見了所愛之人愛索尼婭,至使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仰。其次,是因為他所認識的地主斯維德里蓋洛夫。斯維德里蓋洛夫也是一個傲慢而病態的人。他和他的妻子法爾瑪結合後,喜歡上了羅佳的妹妹,並對她展開了追求攻勢。後來法爾瑪死後不久,他就來到了彼得堡,與羅佳相識。在文中雖然沒有明確指代,但憑著他如此傲慢的性格,想必也是他殺死了法爾瑪。在此之前,他就殺死了一位少女,進了監獄後,是法爾瑪將他贖了出來。這樣一個手染鮮血,不知感恩的人,最後卻因為羅佳妹妹對他戀情的拒絕,他便走到了瞭望臺,當著士兵的面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正是他的自殺,讓羅佳內心起了波瀾。在他看來,斯維德里蓋洛夫的死是一種英雄般的解脫。他面對著涅瓦河,卻無法直接跳下去,他覺得天地間都冰冷刺骨。他不想死,他還不想像《聖經》中的拉撒路一般復活。

他選擇活著,那麼就應該承受命運的審判。上帝為他關閉了一扇門,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身邊還有深愛他,又用一生去救贖他的索尼婭。遇見索尼婭之後,他的心如同堅冰遇見暖陽一般開始消融,露出年輕人應該有的一面。雖然不夠熱情洋溢,但他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出深淵,擺脫桎梏。

這時,想起尼采的箴言: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我們也應該避免踏入深淵,揹負上罪與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