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四篇

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讀書的愛好吧,其實讀書也是我們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四篇

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最近我讀了一部有關社會心理的小說。小說描寫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羅佳·拉斯柯尼柯夫因痛恨放貸款的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凶,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由於殺人的恐懼、良性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的煎熬,整日心驚膽戰,最終在愛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助下投案自首。

這部小說譜寫了不朽的長歌。小說中的羅佳啊!你是個大學生應該很有自判能力的,當我讀到:“他們說的沒錯我這麼做是為了伸張正義,是為了補救更多的貧困大學生,就不會有那麼多跟我一樣的大學生受苦受難了。”這句話你表面上是在在同情別人,其實你是在虛掩自己脆弱不敢的負面心理。後來我又讀到:“卡琳達——你的妹妹,比爾——你的妹夫他們整天奔波在外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你啊。”羅佳你有那麼多的親人、朋友,你為什麼不珍惜卻去幹出那麼蠢的事。而且那老太婆有肺炎過不了多久就會死的你想為了一個對社會百害無一利的人需要用一個英才去除掉他呢?

羅佳啊我為你惋惜!

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罪與罰》是他的一部最深刻最富於現實意義的作品,是一部催人淚下的社會悲劇,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哲理小說。他以犀利的筆觸無情的剖析那個時代俄國的社會現實,深入地觸及社會底層的各個角落,令人窒息的感到,走投無路就是小說的主旋律。種種社會的原因把窮苦無告的人們逼到左右為難、進退兩難的困境。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彼得堡的貧民區,在一座公寓的斗室中住著一個窮困的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他原本在法律系就學,但因困輟學,靠著母親和妹妹從拮据的生活費中節省下來的錢維持生活,已經很久沒有交房租了。房東停止供食,催租甚緊。這個時候他遇到了馬爾美拉陀夫,他是個因失業而陷入絕境的人,他的長女索尼婭被迫當了街頭妓女。尼科夫聽了,他不想像這樣任人宰割,他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有一個心狠手辣放高li貸的老太婆,尼科夫計劃著要殺了她。一晚,他趁他一個人在家的時候,闖進老太婆的房間,將其殺死。但是這時她的妹妹正好從外面趕來,尼科夫在慌亂之中也將其殺死。第二天清晨,他收到傳票十分恐懼,當知道是追繳欠款才鬆了一口氣。事發後,他病倒了,幾天不省人事,後來並有所好轉,但是內心卻一直處於更痛苦的矛盾衝突中。馬爾梅拉多夫因車禍身亡,尼科夫將身邊僅有的錢接濟孤兒寡母。律師盧仁因為沒有成功娶到尼科夫的妹妹而懷恨在心,想要誣陷索尼婭偷錢,但是尼科夫揭穿了他的無恥行為,因此索尼婭十分感激他。殺人事件之後,雖然他沒有露出痕跡,他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感到美好的感情泯滅,是比法律懲罰更嚴厲的良心懲罰,他意識到他自己的“實驗”失敗了。他懷揣著痛苦的心情來找索尼婭,受到其宗教思想的感召,並且在索尼婭的勸說下,說出了犯罪真相和動機。在索尼婭的勸說下,向警方自首。他被判八年的苦役,來到了西伯利亞。不久之後,索尼婭也來到這裡和他相聚。他們決心以懺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難,然後獲得精神上的新生。

書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尼科夫犯罪前後的心裡描寫。他具有典型的雙重人格,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有天賦、正義感,但是同時擁有陰鬱、孤僻的性格。他在馬爾美拉陀夫被撞後,看見他們連葬禮的錢也拿不出來,又拿出母親今天剛寄來的錢送給他們一家孤兒寡母。可是這些錢是他的母親以養老金作抵押向別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錢了。但他又讓人捉摸不透,他蔑視一切,有時候卻非常注意細節。正是這種雙重人格之間的激烈衝突,使得他不斷動搖在對自己的“理論”:做“平凡的人”還是“不平凡的人”的肯定和否定之間。

“罪”是開頭,只佔了一章,後面寫的全是“罰”。“罪”是貧困生活和觸目皆是的社會不公。“罰”,他現實逃避懲罰,再來接受精神上的懲罰和折磨,也是指自首後的服刑。最後把“罰”導向救贖,從索尼婭一人認罪,到向廣場上的人認罪,尼科夫靈魂擺脫煎熬,走向解脫和救贖。

通過尼克爾,作者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弱肉強食”原則對小資產接濟知識份子的毒害,批判了這一原則的反人道主義的實質。

小說場面轉換很快,場景的推移很迅速,主要情節過程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在濃縮的時空中容納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小說的時代色彩和政論色彩十分的鮮明。小說的結構方面,因果到歷史敘述模式的退場和以對話和獨白為中心的新的結構的建立。在對心理現實主義的推進,儘量不脫離人物自我意識以及最大限度挖掘人物潛意識的心理描寫,以“復調”對“獨白”的超越。

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該說,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那些為著自己的能力而驕傲、而痛苦的人讀的書。

該書的主人公認為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能夠隨意決定其他人的生與死,天才具有通過犧牲弱者和平庸者的生命來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的權利,在天才面前,他只為自己立法,而不需要聽從一切世俗的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為了能夠讓人類獲得進步,天才即使一時傷害了普通人,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合法的,有道理的。

正是這種思想,驅使了主人公完成了他的那次為了驗證這個思想而去實施的殺人。但最後,他自己卻無法忍受由此而來的孤獨,也無法說服自己殺人的目的,並通過與救助那些平凡人的過程中,逐漸被平凡人的感情所感化,最後通過自首、服苦役而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批評了當時盛行於歐洲的功利主義、實證主義、科學主義、庸俗唯物主義的觀念,倡導了人性和情感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通過揭示那些普通人的喜樂,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以及非凡者身上平凡的地方,最終打消了自康德以來,一直在哲學界中存在著的那種理性者有權利為自己立法,因而有權利不顧普通人的感受來強加給他們意志的歧視性的做法。在陀氏的作品中,極力揭示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背後那些感人至深,異常複雜的東西。如果缺少了這些關切,那麼任何一個天才所要拯救世界的理想,最終也將不可避免地蛻變成為一個暴君獨裁專制的藉口.

小說《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我還是非常推薦這本書的。

開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點像論文,而不是小說。不過看完一半以後,故事情節就陸續出來了,開始顯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看完一半的話,不要因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為精彩的在後面。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殺了一個放高利息借貸的老太婆,行凶以後,被她的妹妹發現了,所以他連著她妹妹也殺了。之後,凶手陷於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斷地為自己辯護,認為他殺了那個老太婆是為了行俠仗義,是合理的,也是公義的。

他想辦法逃脫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卻無法得到平安。他寫了論文說明他是屬於那類改變世界的,不服從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個身世可憐的女子索尼雅懺悔過。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告訴了她一切。

隨著案情的發展,他逐漸逃離了警方的調查。證據都顯得對他的逃脫有利。但是,他最後決定自首,去服苦役。因為他坦白承認,又因為他犯罪以前表現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過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間,他開始並沒有悔改,還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他所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他不應該自首。索尼雅在這段時間裡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後,他發現他愛上索尼雅了。從此以後,他開始了正確的反思,比起之後永遠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沒什麼了。在監獄裡,他開始閱讀索尼雅給他的那本福音書。

整本小說裡面還捲入了很多人和事。有愛他的母親和純潔善良的妹妹,也有陰險的彼得位元羅維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這本小說給了我一個資訊,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後,不管你怎麼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並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謙卑下來,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後,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