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4篇範文

     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成為了很多人都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那麼接下來還是為大家來整理一下在寫作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雖然結構比較簡單,但是還是需要有一定技巧的。今天本站小編整理了《關於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4篇範文》,以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4篇範文
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1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師,甚是挑戰。《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十八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生成適宜於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
  
  我園處於新建一年的一個嶄新的幼兒園更是一個挑戰,尤其是我園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園建設成為樂園、花園、文化園”。那麼,幼兒園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呢?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整理成以下幾點。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一句話溝通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專案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著自己。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說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過程是這樣的:
  
  (3)真情感動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彙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緻指導,耐心細緻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瞭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援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的發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老師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瞭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好多老師現在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瞭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教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教師添麻煩等,不少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三、教師和家長談話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裡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教師應通過多渠道,採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委員會。老師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並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瞭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家長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併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長園地。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視窗。老師們似乎已習慣於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為什麼不準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如“誇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4、家園共育袋。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家園袋。每週,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於袋裡裝著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週末將袋子帶回家,週一再帶入幼兒園。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於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5、個別化的家園溝通。由於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絡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個別化的溝通要著重於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並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於與不同型別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
  
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2
  
  2月16日中午x校長給我們培訓了“與家長怎樣溝通”技巧,讓我們的大腦又重新梳理了一番。這一課題主要是以例項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清晰的掌握了一些與家長溝通中的問題。
  
  “與家長溝通”主要通過幾個問題來體現,比如說“遇到急於求成的家長,我們老師該如何去說,如何讓去溝通?”針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應該告訴他:孩子每個年齡階段他所需求的是不一樣的,我們應根據他自身發育特點,成長需要,給與相應的知識,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也已經拋棄傳統的死記硬背|、單調的將資訊、知識傳遞給孩子,現在發展趨勢走向開放、自由、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們去操作,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通過我們五大領域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善於溝通、交往、表達、觀察、動手操作的社會人才,所以說您不要顧慮孩子不能背幾首詩,不能記住多少漢字,關鍵要看孩子全面性格的完善。
  
  再如:“受傷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怎樣做好家長工作?”如果孩子時被碰傷,第一時間先把孩子帶到保健室做處理,然後將事實告訴園長,如傷勢不重,沒有什麼問題,等待晚上接園時跟家長交待清楚事情的經過。
  
  接下來又說到“家訪中與家長的溝通”新班家訪三個老師一起去,家訪過程中注意老師的言談舉止,要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情況孩子自身情況和對事物有無過敏狀況,家訪中有些家長會有一些小禮物,一定不要去接受,更不要留在家中吃便飯。
  
  簡單清晰的一些小事例,給我們留下很深的思考,通過每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讓我們延伸到了許多與家長溝通的小細節,短暫的學習,帶給我們永久的思想昇華。相信在以後的家長工作中我會更自信,越來越順暢。
  
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3
  
  為了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學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須與家長互相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辦法。溝通是連線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重要橋樑,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做好這一個環節,是廣大班主任教師所應慎重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此我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緒。
  
  由於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難認識不一致,特別是當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時,雙方就易產生互相埋怨的情緒:如一方怨老師不會“教”,對自己子女有偏見;而另一方則怨家長家教不嚴,縱容、袒護其子女。此外,由於所處環境的不同,老師瞭解的較多是學生的在校情況,而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學生在家的情況,而學生由於環境的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雙方缺乏溝通的話,就會由以上的埋怨情緒導致某種對立情緒,最終將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學生在校調皮、吊兒郎當,各項基本工作不做或馬虎了事,而家訪時家長都聲稱其子女在家如何聽話,如何懂禮貌。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及時地找機會與學生家長坐下來,互相交換意見、看法,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協商其解決的辦法。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問題,適時、適當、科學地進行家訪。家訪中要防止向家長“告狀”,要同時尊重家長。因為每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有時“恨鐵不成鋼”,個別家長會在一怒之下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心底裡還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看到、聽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優點,而往往忽視其短處、缺點。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責任的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家訪,要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是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並適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教育的正確方法,以取得家長配合。
  
  二、對學生的要求要達成一致。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都會有所差異,加之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不盡相同,對學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不相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產生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家長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能升學,有“出息”。於是,有的家長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各項活動,說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把學生的種種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腦倒出來。家長聽了難免對老師的能力產生懷疑或對老師產生厭惡情緒,而使溝通產生隔閡,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不妨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如何呢?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迷上電腦遊戲,經常上網咖玩,上課無精打采,放學就往網咖跑,甚至出現曠課。他家人也知道,但無論如何怎麼罵、甚至打還是改正不了。對於他的表現,我一直不滿意,多次找他談話,但每次都沒有多大的成效。最後到他家與家長會面。家長很主動地向我瞭解情況,並將這位學生從國小一直以來的情況給我作了反映。從他談到的情況中,我瞭解到這位學生在七年級就已經迷上電腦遊戲,可謂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難,所以對於他的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因此本著解決問題的思想,我並沒有來一通告狀詞,而是給其家長一個建議:讓學生寫一份保證(或是協議)書,給自己一週定個打遊戲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外絕對不允許打遊戲,然後給其一定時間慢慢改正,然後請家長對其子女的上下學時間進行督促,後來證明效果還可以。因為該學生有了名正言順的時間玩遊戲,他得考慮若不守信可能面對嚴厲的處罰。因此見了家長就劈頭蓋臉地一番數落,結果可能不能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找到更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可見,有時候多說不如少說,甚至作個聽眾也不錯!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於我們從中捕捉資訊。
  
  四、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出,國小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因此,老師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瞭解,然後根據這些資訊,及時、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情況。在談情況時,要克服對優生家長談優點,對差生家長談缺點的習慣,也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的老好人心理。對於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要說全面,說透徹,指出其危害性,並表示出想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的意願。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時,還要注意耐心地聽取疽長的意見,對學生家長的意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以便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於真誠,併力求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老師與家長溝通技巧的心得體會4
  
  在沒有當老師之前,我和我的家長溝通起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當了老師之後,我發現我和我的家長溝通起來卻成了一個我必須要不斷學習的事情。當然,這兩個“我的家長”已經不是同一個所指物件了。
  
  過去我只用作為孩子與我的父母家長交流我的學習與生活,現在我得跟我們班孩子的家長們溝通這些由他們生養由我教育的孩子,著實讓我有了全新的人生體驗。我們班xx個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家長亦是不同的。在與這些家長的溝通中,我逐漸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採取不同的方式,與家長的溝通更要採取不同的方式。
  
  在與我們班孩子的家長的溝通中,我意識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作為老師的我不能夠完全瞭解的個體,必須要時刻與孩子的家長保持溝通,時刻“通著氣兒”才可以瞭解清楚這些孩子都在想些什麼,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對他們的教育必須要從瞭解他們的家長開始。我們班有好幾個學習上有非常大困難的孩子,後來我在與這些孩子的家長溝通中發現,與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孩子們的這些學習困難,而作為老師的我是不可以不尊重的向家長們直接指出來的,我只能委婉地提出或許這些困難需要家長們的配合才可以徹底克服。這些家長自身的問題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必要性。這些家長在過去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也肯定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才會有這麼多的自身問題,甚至有的家長在成年之後也沒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就把孩子生了下來,生下來就開始了自身問題的一個延續。好幾次因為我的溝通方式沒有把握好,導致一些家長對我給孩子的教育產生不放心的心理,還有的會直接上報我的領導說我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任或者說我不配做老師。我知道這些都是我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一些不夠成熟的家長直接爆發出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後來在不斷地溝通中,我意識到我和家長都是出於愛,為了把孩子教育好,只是每個人的方式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而有所偏頗。我也就在與家長的溝通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方式,學著更加尊重家長也尊重孩子的方式去展開我的教育。說實話,這也讓我意識到當老師的艱難與高尚。我們作為老師,要教育的不僅有那些來聽我們課的孩子,而且還有那些孩子的家長,以及身為老師的我們自己。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可以去做這樣一個普及知識的老師,這樣才可以配得上“老師”這個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