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精選《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罪與罰》是一部很好的具有警示意義的作品,它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精選《罪與罰》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精選《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關於精選《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羅加原本是一位大學生,因為繳不起學費而休學家教工作也丟了,房租也有好幾個月沒繳。對他而言,放的老婦人是以不正當的方法賺錢,她對社會有害無益,即使被殺了。羅加終於犯下可怕的殺人案,他以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卻受不了良心的遺責。她幫助了一位喝醉酒的人,因此認識桑妮亞。遠在故鄉的母親和妹妹,也在這時候搬到他家附近,母親對他的愛,都一直在折磨著羅加的良知。

我們大家有父母的照顧,已經很好了,還讓我們唸書,如果沒有像大家一樣,還是要努力的生活,不要用殺人來解決方法,如果這樣做會比之前還要難生活,也不能幫助喝醉酒的人,有些人會假裝喝醉酒,較別人幫他做事情。


關於精選《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該說,這是一本非常值得那些為著自己的能力而驕傲、而痛苦的人讀的書。

該書的主人公認為憑著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能夠隨意決定其他人的生與死,天才具有通過犧牲弱者和平庸者的生命來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的權利,在天才面前,他只為自己立法,而不需要聽從一切世俗的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為了能夠讓人類獲得進步,天才即使一時傷害了普通人,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合法的,有道理的。

正是這種思想,驅使了主人公完成了他的那次為了驗證這個思想而去實施的殺人。但最後,他自己卻無法忍受由此而來的孤獨,也無法說服自己殺人的目的,並通過與救助那些平凡人的過程中,逐漸被平凡人的感情所感化,最後通過自首、服苦役而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批評了當時盛行於歐洲的功利主義、實證主義、科學主義、庸俗唯物主義的觀念,倡導了人性和情感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通過揭示那些普通人的喜樂,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地方,以及非凡者身上平凡的地方,最終打消了自康德以來,一直在哲學界中存在著的那種理性者有權利為自己立法,因而有權利不顧普通人的感受來強加給他們意志的歧視性的做法。在陀氏的作品中,極力揭示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事背後那些感人至深,異常複雜的東西。如果缺少了這些關切,那麼任何一個天才所要拯救世界的理想,最終也將不可避免地蛻變成為一個暴君獨裁專制的藉口。



關於精選《罪與罰》讀後感範文


看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情節不是很曲折,《罪與罰》讀後感。主要線索是主人公以一種不平凡人可以殺死平凡人的想法(精英社會),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但是當他殺死她之後發現了自己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其中有很多讓人感到刺激的地方。裡面的心理描寫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特別是主人公在警察局的時候,那種智鬥,更是讓人驚歎。

但是看完這本書想到得更多的是裡面人們那種受苦的精神。我們經常說中國人艱苦奮鬥,能忍能吃苦之類的。從某一方面也許是這樣。但是和這本書裡面的那種“受苦與忍受”卻有本質的區別。這本書裡面的人,或者說俄羅斯人的忍受與受苦精神主要是來自一種道德和宗教精神。他們“渴望”受苦,因為這樣能夠讓他們心安。也許心裡的安慰比來自物質上的安慰更讓人願意接受吧。當然還有宗教精神所在。但是,所想到的中國人的那種忍受與受苦更多的是來自於一種生存的“智慧”。一種隱忍,一種“獨善其身”的想法,一種為了生存,可以放棄放棄很多東西,甚至自尊的“劣根性”。好比我們一直推崇韓信的胯下之辱,甚至還將其放到教科書裡面。它一直在告訴我們,為了生存,其他一切都是浮雲。怪不得中國人的那種“拓荒”能力那麼強。怪不得在全世界各地中國華人都能很好的生存著。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獨善其身”。個人各掃門前雪,不是我的事我就不理。以至於我們能夠圍觀落水的人而不去救援。甚至還當做娛樂來看。無事生非,惹來一身騷又何苦呢?唯有生存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