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6篇

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心得體會的篇幅可長可短,想要寫出優秀的心得體會,我們就必須認真思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實踐論的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6篇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篇1

懷著一種衝動我重新讀了毛主席《實踐論》這篇文章。

這種衝動來自於我自身的危機意識,我發現無論我讀多少書,我避免不了淺薄。這種淺薄的危機感,使得我對自身進行審視。而這種審視的落腳點,便是知與行的問題,也是《實踐論》的副標題所揭示的。

毛主席的文章,有時候有種老生常談的感覺。這種老生常談的另一層意味是,說多了也無用。直到許多大牛將自己的成功歸之於毛澤東思想。據說,習總書記曾被其父親習仲勳要求背誦毛選大部分文章。在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發現,老生常談的是他的句子,煥發精神魅力的是他的精神。

人是社會性的。人所從事的最基本的實踐形式是生產勞動,而與此相連線的是人與人皆有生產活動所結成的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等社會關係。三大實踐活動,生產活動,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從哲學的角度,將人類所有的活動囊括進來,不能再有更多的內容。

人的認識都要經歷從低階向高階的發展,伴隨著這個過程,也就是從片面到全面,由潛入深的過程。這一點很簡單,當我們加入一個班級的時候,我們總為不能及時記清所有人的姓名而苦惱,隨著認識的深入,我們慢慢的瞭解到確認他們是誰。我們往往有認識片面的時候,那麼這些片面的認識來自於哪裡呢?第一是剝削階級的偏見,或者說宣傳輿論觀念的灌輸所造成的一些假認識;第二是生產規模狹小,用現在的語言講就是格局視野的狹小。學校的大學生為什麼書呆子,或許就是這兩個因素共同造成的吧。

我們的認識如何是真的呢?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嚴肅的問題。或許你會說,這是書裡說的,或者這是某某老師說的。或者我就是非常確認,雖然我也說不上什麼理由。那麼實踐論告訴我們,人們只有達到了思想中的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我們需要做到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簡單的說,就是要實事求是。但我們所遇到最大的陷阱是,客觀太強大,自己的思想(主觀)太自卑,從而造成固囿於自己的見解之中。通常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心懶,即使再三栽跟頭,也不願從自己所遭受的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

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而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實踐是認識的驅動和落腳點,但認識卻經常選擇離棄實踐,這是一大弊病。書生的落腳點一如既往的書,或者說認識。從書中來到書中去,實踐只是生活中的吃喝拉撒。書生的毛病是意識的淤積,堆砌著無數的東西,卻不能甄別不知何用,三大實踐卻常常是三腳貓的功夫。淤積是種病,中醫上說的。

不能在封建社會就預先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規律,因為資本主義還未出現,還沒有這種實踐。認識脫離不了實踐,認識與實踐是辯證統一的進行著。因而,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識裡手,有了道聽途說的一知半解,便自封為天下第一,適足以見其不自量而已。知與行的分離,人生缺少多少味道。然而,世上真有脫離實踐,只關注書本的蠢人。嚮往著聖賢之事,而不敢為聖賢之事。知道個大同世界,但不敢創造個大同世界。滿足於書本上的好似有趣的事情,在實踐中往往對認識之於指導實踐取取消的態度。就好像,總是嚮往著書中美好的愛情,卻不敢對心仰的女孩道一聲你好。

然而,還是需要認真的對待知識的問題。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到時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知識被書生束之高閣,但不意味知識的不重要性。知識的問題非常關鍵,認識的作用仍然依然重要,知識的傳承與發展,有賴於以誠實與謙遜的態度認真對待前人的認識以及當下的實踐的活動。

知識包括兩個方面,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而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時常談熟知非真知。這告訴我們,一切熟知要轉換為真知,必須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應用。沒有生活實踐的知,好似海市蜃樓,不過是大海或沙漠中的一閃,你只是望望,卻永遠不能住在裡面好好體會他的滋味;或者每個假期都可以來度度假。古諺有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讀書不實踐,枉費了對虎穴的苦苦尋覓。一個閉目塞聽,同客觀外界根本絕緣的人,是無所謂認識的。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完全的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內部規律性,就必須通過思考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製造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就必須從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這告訴我們的是做學問的方法。可能這也是對潘維老師《憶先師陳翰苼》一文中陳老所教方法最好的概括呵!

看重理論,正是,也僅僅是,因為它能知道行動。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他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看重讀書應該也是這個道理。需要說明的,這種理論的來源有兩個,其一是生產實踐的總結,其二是理論體系的歷史繼承。後一種就是讀書可以給予我們。這與自己的一個問題息息相關,就是為什麼書賣了那麼多但很少讀,或者說,讀書為什麼越來越沒趣了。原因,我想就是失去了實踐維度,好似幹活是沒有男女搭配。

人類認識的歷史告訴我們,許多理論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經過實踐的檢驗而糾正其錯誤。這另外思考一個問題,老祖宗的書在何種意義上是至偉不破的。為什麼我們需要不斷的產生新思想新方法。同時,又說,理論若不和革命實踐聯絡起來,就變會變成務物件的理論,同樣,實踐若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導,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

最後,主席教導我們,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係。隨著實踐水平的上升,理論素養也必須跟得上,在這個過程中,方法論的意義不斷提升,即注意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實踐,認識,再實踐,在認識……迴圈往復以至於無窮,這就是全部的實踐論。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篇2

最近,按照省廳和警令部“三讀”活動的安排和要求,我認真閱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深受啟發,總有一種清新之氣如春風般撲面而來的感覺,除了因一些舊事遠去的生疏感外,並不覺得煩難。

?實踐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我認為,不懂得哲學的人,是無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沒有哲學思維功底做鋪墊,也是無法進行事物抽象思維的,因此,認真學習哲學十分必要。一九三七年毛澤東之所以以“實踐論”為題闡述認識論問題,有理論和實際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和基本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特徵。二是黨記憶體在的“左”傾教條主義,輕視實踐,造成中國革命的嚴重損失,用實踐的思想教育廣大黨員和幹部,具有現實針對性。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總結出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是正確的實踐觀。“自覺投身公安工作實踐中去”,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每一個民警的要求,同時也是新時期公安工作發展的需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不但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實踐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真理又是相對與絕對的辯證統一,所以要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真理。公安工作,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不能用理論去切割事實,而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驗證、修改、補充、完善工作機制,以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路線。“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是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根據這一基本原理,在公安工作中必須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路線,不斷提高工作水平。毛澤東指出:“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而主觀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主觀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因此,對工作物件的認識,就不能滿足於經驗層次,而要經過思考、實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求得理性認識,總結規律性。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正是在長期、細緻的實踐中,達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迴圈狀態。

只有在公安工作中大膽實踐,才是我們對於公安工作認識的真理性標準。毛澤東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

少數民警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我們要抓緊機會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能做有準備的人。

?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實踐論》引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取成功,在實踐中得到經驗。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篇3

讀完《實踐論》我受益匪淺。

在過去的大學聯考課本里,我們學大多數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於一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的人,學這些理論無異於紙上談兵,即使當時記得很牢,但是如果沒有實踐,你就學不會真正的知識,因為你沒有形成共鳴,而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大多來自於親身實踐。現在你回想一下大學聯考的知識你還記得多少。如果現在讓我們去再考又可不可以考到原來的分數呢?所以實踐是重要的。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迴圈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迴圈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是正確的實踐觀。“自覺投身社會實踐中去”,相信這也是對於我們年輕人的一個要求,同時也是我們進步的一個最好手段。所以,在實踐中進步,從現在開始。

?實踐論》論文的語言不僅直白生動,還準確。對於論文而言,語言的準確性是第一位的。通篇用的都是常見的詞彙,但卻十分精確地表達出了作者的思想內涵。比如說,“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能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些話,然而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著的人,那些人在他們的實踐中間取得了‘知’,經過文字和技術的傳達而到達於‘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間接地‘知天下事’。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各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簡潔精確的例子把要說的問題一語道破。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成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實踐,不論是怎樣的工作都離不開實踐,實踐出真知!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篇4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最傑出的哲學著作之一。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具體的社會實踐,深刻地揭示了認識與實踐的密切聯絡。在讀完《實踐論》全文之後,我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有了更為深刻的瞭解。

?實踐論》文題雖為“實踐論”,但其論述的過程卻始終不離開認識。通過不斷闡述認識與實踐的聯絡,從而更能深刻地表達實踐、解釋實踐。

?實踐論》首先說明了認識對生產和階級鬥爭的依賴關係,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裡,人的社會實踐其內容正是生產活動、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著依賴關係。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毛澤東同志對於這句話給了更加深刻準確的詮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於是認識被證實了,如果達不到,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在失敗中得到教訓、改正思想,然後取得成功,此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失敗者成功之母”。

通過闡述認識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生,而又服務於實踐。

首先,認識來源與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個表象、各種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聯絡,即對事物的感性認識。然後,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全體以及事物的內部聯絡,感性認識達成飛躍,成為理性認識。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認識的不斷深化,無不基於實踐這一基礎。無產階級對於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人民對於帝國主義的認識,以及戰爭的領導者對於戰爭的認識等等皆是如此。

但是,認識的目的不是認識本身,而是用於實踐、改造世界。因而認識來源與實踐,並要迴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之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性的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一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繼續。理論是否符合於客觀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運動過程中是不能完全解決的。要完全地解決,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

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向另一階段變化發展時,認識就要繼續,就要適應新的情況。客觀過程的發展充滿著矛盾和鬥爭,因而人的認識運動的發展同樣充滿矛盾和鬥爭;社會實踐過程是無窮的,人的認識過程也應當是無窮的。

於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迴圈以至無窮,並且每個新的迴圈都代表著更高的內容。

?實踐論》不僅深刻而又系統地論述了認識與實踐密切關係,同時也對一些與實踐相關的問題給予了精闢獨到的見解,使我深受啟發。

關於人們在面臨新的實踐活動的信心問題。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情況的時候去進行某種實踐。在《實踐論》的論述中,談到了一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瞭解直接相關。這對於我們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大學生在學習、研究以至將來的工作都會面臨各種機會與挑戰,而對於面臨的實踐活動我們的瞭解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信心。許多人總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積極提升自我,積極瞭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這樣當機會來臨時,我們才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關於正確、深刻的認識來源問題。《實踐論》談到,“感覺只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解決本質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這說法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正是許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說游泳、騎自行車,一個人因為不會而不去遊、不去騎,總在一旁看別人做,那麼他永遠也不可能會。又比如說我們學英語,因為說得差而不說,總是把話放在心裡念,那麼我們就不可能說好英語。許多事物,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才能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正所謂“實踐出真知”。以旁觀者的心態,是不能學到東西的。

關於真理的絕對與相對的問題。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哲學問題。“沒有絕對真理”,這句話如果是正確的話,那這句話本身是否看作是絕對真理呢?這似乎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實踐論》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單獨認識,不能被某一句話闡述,因為人們對於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

?實踐論》是毛澤東同志對於實踐的正確而系統的見解,對於指導當時的中國革命,指導我們現在、將來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它,並領悟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們的實踐,從而使我們更好的參與實踐,收穫成功。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篇5

從毛澤東的《實踐論》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重大理論意義,不僅在於它革新了我們的世界觀,更在於它對中國革命的巨大推動作用。從高中的文綜課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它批判了當時歷史背景下的兩種不良傾向,其一是經驗主義,其二是教條主義。從中我們也可以舉一反三:例如,

一、《實踐論》對經驗主義的批判。學了中國近代史及現代史的都能瞭解經驗主義所帶來的不良後果。舉例來說,如一隊科研人員要到某雪山頂上探險。一位專家指出,高山頂上酷寒,煤氣孔容易被凍住,需多帶幾根鋼針以防不測。但是負責裝備的是個老隊員,他僅憑經驗認為,一根鋼針就足夠了,因而沒有聽從專家的勸告。結果這群人全部被凍死在山頂,就因為那根鋼針不小心弄斷了,煤氣孔堵塞,無法取暖。這個例子能夠極好的說明,好的經驗可以給我們的實踐帶來益處,但經驗主義是卻會在不經意中令你萬劫不復。

二、《實踐論》對教條主義的批判。從字面我們就可以瞭解到與經驗主義者相反,教條主義者是隻講理論,不聯絡實際,一切硬往理論上套。這也就讓我想到我們高中學思政時老師的舉例:我們學生往往容易如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社會實踐活動和實習活動,就是為了要我們多聯絡實際,少說空話,避免教條主義。同時,實踐又有利於加深對理論的認識。這也就是我們學習了關於資料庫的理論同時還要做實驗的原因,即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把握。

當然理解這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理解到,實踐固然重要,但實踐不是一切。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通過接受外部資訊,通過主動觀察,形成了對事物表象的認識,即感性認識,再積累一定資料的同時對其加以整理、歸納和總結,便會得到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絡,即規律。形成了對規律的認識,這才到了理論層面。當然理論還需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如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一樣,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一定是正確的理論。這也就是我們從書本上所瞭解到的,馬克思主義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綜上,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論》在世界觀上的重要性。從而我們不難理解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當然,實踐論還有其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實踐論的心得體會篇6

?實踐論》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不急不躁、由表及裡、全面觀察、由感性到理性、瞭解事物的演進變化、分清事物彼此間的區別聯絡、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迴圈往復、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對具體來說就是:在對任何事情沒有做出深入瞭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於作出任何結論。具體的操作過程可以是:

1)觀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儘可能多地從不同的側面觀察事物的特性,詳細列舉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觀察事物的內在特性:探尋事物內在特性,儘可能多地列舉事物的特性的各個要素。

3)觀察事物的變化過程:即探尋事物特性如何隨推演變化的。劃分事物的變化階段、描述每個階段的事物特性的變化。

4)觀察手段:從一切可以或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記錄。提取過程中,保持客觀態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帶有推斷性、結論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觀察事物內在聯絡:描述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

6)觀察事物外在聯絡:描述事物與周邊相關的聯絡:是如何區別與聯絡的,整體與區域性是如何互動的。

7)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迴圈反覆,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摸索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對事物的發展做出合理預測。

實踐論的提出根本意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指導人們依據對客觀事物的深入認識來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