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劍指”形式主義頑疾

“劍指”形式主義頑疾

“劍指”形式主義頑疾

日前,中辦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強調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作風保證。認真學習領會《通知》精神,人民日報政文“金臺銳評”刊發12篇評論,多角度剖析當前形式主義的主要問題。現整理彙集,以饗讀者。

1.不讓搞形式主義者嚐到甜頭

“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日前,中辦印發通知要求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其中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形式主義是作風建設的一大頑疾,給黨和國家的建設造成嚴重危害。近年來,中央和各地密集出臺一系列反對形式主義的舉措,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依然存在,有的十分頑固,還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新表現。有基層幹部反映,有文號的檔案少了,但白頭的工作提示則不減反增,同一個檔案從省到市、縣、鄉層層轉發,得重複處理好幾次,造成資源浪費,增加負擔;個別地方在疫情防控初期採取“表格抗疫”的做法,有基層幹部反映在一週內就接到街道、社群、衛健局、教育局、派出所等多個單位和部門的電話,填寫了多張表格,內容都大同小異;有單位接到緊急通知,次日凌晨就要對某一情況彙總上報,負責該項工作的同志措手不及,只能連夜準備,有的熬通宵仍來不及完成任務……

分析發現,形式主義問題之所以層出不窮、翻新變異,說到底還是因為有人從搞形式主義中嚐到了甜頭,甚至獲得了利益。正如一位基層幹部所說,“我們現在都特別注意留痕,一方面是工作需要,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當整天忙得團團轉的基層幹部發現搞形式主義比埋頭苦幹更容易應付檢查、甚至更能獲得上級肯定後,就難免不會選擇前者。

形式主義頻頻冒頭,背後實際上是官僚主義作祟。從上述案例可見,往往由於上級有關部門調研檢查流於形式、過於頻繁,下達命令時存在拍腦袋、一刀切、不切實際等情況,才導致基層敷衍了事乃至弄虛作假。因此,要克服形式主義問題,就必須以上率下,進一步改進督查檢查考核方式方法。中辦日前印發的通知對此作出了具體部署要求,指出對中央和國家機關納入計劃的監督檢查考核事項,不要求地方層層配套開展,並強調要注意糾正陣仗聲勢大、層層聽彙報、大範圍索要臺賬資料等做法,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從一味挑毛病、隨意發號施令向既發現問題又幫助解決問題轉變,推動相關部門督查檢查考核結果互認互用。只有當上級部門的督查檢查考核結果與群眾的滿意度完全一致,不再出現“被形式主義糊弄”的情況時,“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的人才會越來越少,形式主義問題才能真正得到根除。

克服形式主義,還要進一步加大對形式主義問題的監督查處力度,讓搞形式主義的人不僅無利可圖,還要因此付出沉重代價。只有進一步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導向,讓“願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幹部脫穎而出,讓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做蠢事者”受到嚴懲,才能推動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持續解決。(姜潔)

2.下去調研,非得“一把手”接待?

“下去調研要輕車簡從,不搞層層陪同,不得要求主要負責同志出面接待。”日前,中辦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再次對調查研究改進作風作出了明確規定。

實際上,去年3月,黨中央就印發通知,要求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提出“調查研究、執法檢查等要輕車簡從、務求實效,不干擾基層正常工作。”隨後,從中央到地方著力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取得了明顯成效。

然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弊非一日之寒,從根子上減輕基層負擔也非一日之功。“不得要求主要負責同志出面接待”,便是針對在調查研究方面作風頑疾新問題的靶向治療。

調查研究重在察實情、聽真話、取真經,與“一把手”是否出面接待並無關係。可現實中,要求“一把手”出面陪同、介紹情況,成了一個普遍現象。

如果工作需要,非主要負責同志說不清楚,那是另說。然而,大多數情況下,獲取情況資訊的渠道便捷,其他同志,尤其是相關部門的同志完全說得清楚,而且,有些政策調研,要廣泛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因此,無論有無必要,一概讓“一把手”出面接待,還是官僚主義作祟。有的領導幹部認為,只有“一把手”出面接待才有面子;有的認為,“一把手”是否出面關係到調研的規格;有的講究職級對等,甚至要求提級接待,好像這樣,地方才算重視,調研才夠充實。

上有官僚主義,下有形式主義。許多“一把手”雖然要務纏身,但對上面的調研,不能“不給面子”,更不敢得罪領導,只能“排除萬難”,硬著頭皮上。有時同時來了幾路調研組,“一把手”還要放下手中工作“趕場子”,疲於應付。

為“一把手”減負是為基層減負的重要內容。此次中辦通知的要求,讓困擾基層許久的難題看到了進一步解決的希望。但是,要根本解決此類問題,還需要在落實上下更大功夫,並做到常抓不懈。

一方面,下去調研的領導幹部應當擺正心態,面對基層幹部不應該講究接待規格,而應該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在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上下功夫,決不能因為“一把手”出面接待、熱情周到就放寬評判標準,更不能因為人家沒出面陪同就給“上眼藥”“穿小鞋”。另一方面,相關的制度硬約束也不可或缺。公眾號逍遙文稿整理,對於“不得要求主要負責同志出面接待”要進行細化,必要時可出臺相應規定,讓上級和下級都做到有規可循,嚴格依規行事。這樣大家心裡都踏實,工作起來更務實。

切實為基層的“一把手”減負,這項工作確實需要下大力氣抓一抓了。(趙兵)

3.莫當不推不動的“陀螺幹部”

“切實防止文山會海反彈回潮”“深化治理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只表態不落實、維護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必須大力激發廣大幹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近日,中辦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為基層持續減負,為實幹大膽撐腰,讓廣大基層幹部十分振奮——這既是減負鬆綁,更是加油鼓勁!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再疊加疫情影響,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更大,因此更加需要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優良作風狠抓工作落實,把受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穩定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專案標。

非常之時,需要幹部以非常之力決戰決勝艱鉅任務。然而,現實中仍有極少數幹部不主動擔當作為,他們遇到問題百般推脫、左躲右閃,甚至臨陣脫逃。其中,有些幹部被群眾形象地稱為“陀螺幹部”或“木偶型”幹部。他們中,有的“拖懶散”“等靠要”思想嚴重,上級責令一次、要求一下,才會“走一步”“動一動”;有的缺乏創新、因循守舊,每天滿足於機械重複地工作;還有的稍遇到問題就按住不動,心想“拖一陣是一陣”……這樣的幹部,自然難以勝任繁重複雜的工作任務。

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裡,“陀螺幹部”並非個例。細加分析,一些幹部之所以“推一下動一下”,根子出在思想上。他們不願主動作為,習慣於“下命令”“被安排”,缺乏工作主動性創造性;另一些幹部本領不強、能力欠缺,不能適應新環境、新挑戰,乃至於出現“推而不動”的情況;還有一些幹部則是不敢擔當,不願負責,畏首畏尾,什麼都等上面部署,總擔心多幹多出錯。此外,如果一個地方或部門風氣不正,領導幹部不能主動擔當作為,也會傳遞給基層,致使幹部工作動力層層衰減。

無疑,“陀螺幹部”或“木偶型”幹部是改革發展穩定的“攔路虎”。在當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環境下,無論是指導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還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絲毫等不起、慢不得,廣大幹部更應快馬加鞭、狠抓落實。一旦凡事“慢幾拍”,甚至推一下才動一下,就會貽誤經濟社會發展良機,也給要辦事的群眾造成諸多不便,累及黨和政府的形象。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近年來,不少地方對不作為、“慢半拍”的幹部和單位進行批評教育、通報曝光等處理,推動解決了“重大專案建設進展緩慢”“民生資金長期在賬上趴窩”等難題。此外,還有的單位探索建立工作定期彙報制度,嚴格執行幹部獎懲機制,讓“陀螺幹部”及時“下”,讓敢擔當、能作為的“干將”“闖將”頂上去,形成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置身新時代,有為才有位。各地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加大正向激勵力度,持續抓好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有關具體措施落實。真正讓那些不推不動的“陀螺幹部”徹底失去市場,讓“願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幹部脫穎而出。(孟祥夫)

4.基層典型,招架不住“扎堆調研”

“加強調研統籌,避免同一時間到同一地方扎堆調研”,近日,中辦印發的《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對調研不能給基層增加負擔提出了明確要求。

扎堆調研,一般在出典型經驗的地方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地方往往因為好的經驗做法,工作突出,得到上級肯定、群眾認可而出了名。應當說,不同發展階段,發現許多好的基層典型,供各地參觀、交流、學習,發揮了很好的引領帶動、激發幹勁的作用。但是,許多地方長期疲於接待、彙報、應酬,也是不堪重負,尤其是“扎堆式”調研,更是招架不住。

據瞭解,有的地方一個月時間裡有半個多月都在接待調研組,個別地方甚至一天之內要接待10多批調研人員。尤其是對於一些出典型的基層單位,本來就人手不足,但因為要接待各級各類調研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對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有的基層幹部頗為無奈地說,“要想踏踏實實幹活,就得不吭不響,實在是陪不起、耗不起”。

當然,調研先進典型,有利於解剖麻雀,及時總結學習經驗,找準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也有利於各地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調研有益,但須有度。地方工作能創出亮點、成為示範,本身就需要付出諸多時間精力,倘若擠佔基層過多精力用於被調研,有可能會打亂該地原本的工作節奏、計劃安排,甚至貽誤幹事創業最佳時機。尤其是市場競爭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實踐中,有些老典型、老先進就是因為停留在已有的成績上,錯過發展機遇,慢慢落後了。

如何既能交流經驗,又能切實減輕基層負擔,這就需要加強對調研的科學統籌。比如可以對調研進行合理規劃,避免在同一時間集中調研;可以對調研進行集中合併,減少調研頻率;被調研地方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安排“開放日”、採取預約制,增強安排的自主性;有條件的也可以通過錄制視訊、印發材料等形式,對經驗進行總結推廣。總之,就是要讓更多的幹部從被調研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創新發展。

而且,是否要到熱門的地方進行調研,也要實事求是地看。調研是為了瞭解情況、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絕不能因為某些地方是典型,就要一窩蜂去“打卡”,認為不去現場就表達不出真誠,聲勢不大就體現不了重視。事實上,這種“打卡式”調研不僅很難了解到實情,是否能夠推動工作也要打個問號,反而有可能助長裝樣子、走過場的形式主義,背離了調查研究的初衷,浪費社會資源,增加基層負擔。

關心關愛基層,既要及時發現、充分肯定先進典型、成功經驗,更要將目光聚焦在那些薄弱地區、薄弱環節,在強弱項、補短板上下功夫。只有多考慮基層的困難,多為基層減壓,多一些雪中送炭,讓基層擺脫形式主義的困擾,才能讓基層幹部輕裝上陣,激發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旺盛活力。(江琳)

5.工作痕跡留下了,群眾心裡的疙瘩也留下了

“從‘中字頭’”、‘國字頭’督查檢查考核做起,持續改進方式方法,注意糾正陣仗聲勢大、層層聽彙報、大範圍索要臺賬資料等做法。”近日,中辦印發的《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改進督查檢查考核方式方法。

督查檢查考核,核心要義是抓落實。瞭解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找出薄弱環節,以便及時採取針對性措施,排除工作中的困難和障礙……這些動作最終是要把我們黨的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實下去,落實到實踐中去、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群眾中去。

而正如《通知》中所列的現象,當下的一些督查檢查考核,恐怕不是落實,而有“落空”之憂。分析它們的工作鏈條,不合常情常識常理之處頗多。

先說要材料。掌握必要的檔案資料,有利於全面掌握情況,但一次關於安全生產的督查,真的需要來自十多個部門的90多個檔案盒?大範圍索要資料,必然大量擠佔督查時間,關起門來看資料多了,到實踐中觀察、到群眾中傾聽就會少,如何保證工作質量?更何況,每個檔案盒,都需要基層“點燈熬油”準備,其間人力、物力、時間都是有成本的,消耗的是工作效率和實際效果。

要陪同。既要求對等又要求對口,上面來的職務高,一要求對等,縣裡的主官就得出面。一則排場大了,群眾未必願意近身,更別說反映真實情況;二則這樣的小組一多,地方幹部迎來送往疲於奔命,每天都很忙,但又有多少時間是在忙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實事,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急事、難事?

要路線。這一條最令人費解。要求地方提前規劃好督查檢查考核的路線和點,無異於讓參加考試的考生自己出題目。如今一些地方,為了拿高分,會花費大量資源打造幾個拿得出手的所謂“點”,來了考核組、檢查組、督查組、調研組,不管是什麼主題,一站式滿足。只是這樣獲取的資訊,能反映普遍情況嗎?對於考核評定、制定決策又有多大裨益呢?

要留痕。留痕管理本是一種企業管理方式,近些年來借鑑到基層工作中。但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有效復原工作過程,有利於查擺問題、評定優劣;但一定要避開它的反面,即過度強調留痕,可能會成為形式主義的溫床。比如,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熱火朝天加油幹,但也有一些不那麼和諧的場景——幹部入戶慰問,第一要事是拍照,交接慰問品來一張,拿起笤帚掃地來一張,坐下談話再來一張……事實上,這樣的場景大家都尷尬,幹部尤其不好受,那為啥還要幹?留痕。工作痕跡留下了,群眾心裡的“疙瘩”也留下了,這樣的痕,留它何用?

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如果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本身,落入了形式主義的窠臼,再好的政策措施也難免落空。希望以此次下發《通知》為契機,讓各項督查檢查考核迴歸其本義,該合併的合併、該精簡的精簡,進一步改進方式方法,從而激盪求真務實之風、真抓實幹之風。(劉維濤)

6.反對形式主義,多讓群眾參與監督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形式主義是人人痛恨、個個喊打的“過街老鼠”,但是它常常在隱匿蟄伏一段時間後換件馬甲再度招搖過市,體現出問題的頑固性、複雜性。

治病要找病根,形式主義問題是與官僚主義如影隨形的,原因複雜多樣。而群眾監督的缺乏也是導致形式主義久治不愈的原因。現實中,有些幹部首先考慮對上級負責,因此不注意解決實際矛盾而著力於掩蓋矛盾、迴避問題,只求表面光鮮而不顧實際效果,種種形式主義的亂象由此而來。

基層幹部是直接為群眾服務的,因此對他們的評價,群眾最有發言權。但是,現在評價一個幹部,儘管也要求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但往往還是不夠深入。而上級評價幹部的依據是什麼呢?一是看材料,二是聽彙報。這就存在力所不及的難題。上級要完成督察考核任務,就不得不依賴基層提供的資料和資料,而又難以對資料資料是否客觀、全面反映了民意做出考核。用檔案傳達檔案,用會議落實會議,就是因為這是低成本完成考核任務的現實方式。上級來基層考察,短時間內走馬觀花也無法充分聽取群眾意見。更何況,一些地方事先做好了準備,上級領導又能聽到多少基層真實的聲音呢?

哪裡監督缺失,哪裡的權力就可能濫用。正是因為群眾參與度不夠,上級評價基層幹部時可能存在主觀性問題,讓搞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的人鑽了空子。有的地方為了迎接上級檢查把禿山塗上綠漆,有的地方在建設新農村時把沿街的房屋外表粉刷一新而內裡仍是破破爛爛,有的地方在“廁所革命”中僅僅安裝馬桶卻不安裝下水管道……這些損害群眾利益、損害幹部形象的形式主義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監督缺位造成的。如果群眾有充分的監督權,這些現象還能輕易發生嗎?如果群眾有充分的監督權,當地幹部還敢隨意弄虛作假嗎?正是因為群眾參與監督不夠充分,形式主義的問題才能長期存在,並花樣翻新。

群眾是否得到實惠、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群眾最有發言權。在基層治理中,進一步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治理思路。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就能更好地考核幹部、評價幹部。目前,有的地方在探索完善政府資訊公開,向群眾公示政府的工作內容,歡迎群眾監督,但這種監督還是停留在臨時的一般性的層次上,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為制度化、法定化的常規之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治理形式主義,一方面要積極為基層減負,合理規劃基層幹部的權責,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群眾監督,讓群眾說話,讓群眾參與。正如中辦《通知》所指出的,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張賀)

7.離開了研討會,文藝評論怎麼辦?

但凡有個文藝節目播出,無論電視劇也好,綜藝節目也罷,不管是否必須,都大動干戈舉辦研討會,不僅給不出真見解,解決不了真問題,且耗時耗力,浪費金錢。一段時間以來,這已經成為文藝領域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指出,要切實防止文山會海反彈回潮,不開應景造勢、不解決問題的會議。這主要是針對各級黨政部門及相關機構提出要求,其實,當下包括一些文藝研討會在內的許多單位召開的研討會、座談會,就存在這樣的病灶。

主辦方為什麼熱衷於頻頻舉行研討會?按照常理,研討會本應要麼總結優秀作品的創作經驗,為今後的創作提供參考;要麼針對作品提出寶貴意見,發現創作中的不足,汲取創作中的教訓。然而,當下的不少研討會,更多的是出於節目宣傳的目的。專家們往往在會上對節目一通誇讚,既不總結經驗,也不提出意見,僅憑媒體報道這些浮誇之詞,便放大節目的影響力。

這類研討會的花銷也不容小覷。動輒每人數千元的專家費,價格不菲的場地費,外地參會人員的交通費、住宿費等都不是小數目。

然而,儘管會議主辦方費盡心力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參會,但一些參會的專家學者卻未必認真看過這些節目。從一些專家們的發言中便可以看出,他們說出的一套套大而化之的道理,既可以套用在這個節目上,也可以套用在那個節目中,而對節目創作本身卻並沒有給出針對性的分析和點評。更有甚者,由於各種研討會實在太多,而專家有限,專家們不得不急於“趕會”,在這個會上剛剛發言結束,便馬上再換個地方參加另一個研討會,有的專家一天要趕三五個場子。

對於這些情況,一些主管部門的領導並非不知情,但要麼對此充耳不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大家誤認為這些會開得理所應當;要麼索性位列席中,給與會者和在場媒體造成一種假象——既然領導都在這兒了,足見這個會議有多重要,這節目有多優秀……

文藝評論又稱文藝批評,對文藝創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審慎對待每一部作品,是對創作負責的態度。文藝評論首先要敢於面對作品說真話、給出真知灼見,而不是應景造勢,曲意逢迎。而眼下不少文藝評論攀附在研討會上,已經遠離了初衷,失去了獨立性和客觀性,淪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還何談給出中肯的批評和意見?

對於這種應景造勢,完全流於形式的研討會,主管部門應止其行、剎其風,正確引導文藝評論的風向,使其真正發揮指導文化創作的作用。(曾凱)

8.責任狀一直簽到村委會,不負責任!

“讓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日前,中辦印發《通知》,專門對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全面檢視、大力整治。動不動就層層濫籤責任狀、動不動就“一票否決”等問題在基層一些地方積弊已久。此次《通知》精準用力、“靶向治療”,傳遞出黨中央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廣大幹部輕裝上陣的堅定決心。

作為推動工作貫徹落實的手段之一,“責任狀”也很必要、很管用。簽了責任狀,就有了硬任務、硬壓力。實踐證明,在基層落實重要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時,主要領導簽訂“責任狀”,確保責任明晰,從而推動工作順利開展。如此,就能實現上下同欲、步調一致。

然而,一段時間裡,責任狀在一些地方過多過濫,事與願違。少數領導幹部不管部署什麼工作,都讓下級籤個責任狀,下級再讓下級籤個責任狀,導致責任狀在基層滿天飛。有鄉鎮曾在一年裡與上級有關部門簽訂具有“一票否決”性質的責任狀達60多份,從森林防火到義務教育、道路安全等,幾乎涵蓋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有的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與村委會簽訂責任狀,這讓村支書倍感無奈。“我們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沒有執法權,咋去管理呢?”

動輒簽訂責任狀,看上去是層層負責,有些時候層層負不了責任,真有層層“甩鍋”之嫌。有的幹部把責任狀當成“萬能咒”,此咒一念,既可應付上級,又能牽住下級;有的不考慮基層實際和困難,隨意籤責任狀,致使責任最終“懸在空中”;還有的簽完責任狀後,落實如何不管不問……流於形式的責任狀,不僅起不到正向效果,反倒助長了一些人搞形式主義。

事實上,無論是濫籤責任狀,還是動不動就“拿下級是問”,從根本上說源於一些領導幹部的官僚主義、長官意志。本該由他們想得更細、落得更實的責任,卻以責任狀的方式簡單壓下去——不看過程看結果,你們想轍去吧!如此,層層壓下去、層層灌下去,基層幹部好像兩腿綁了沙袋、灌了鉛,如何邁開腳步呢?有些時候無奈之下,只好敷衍了事,形式主義就在所難免了。

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一方面,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不能將責任一“籤”了之,要從“給我上”變成“跟我上”,一級帶著一級幹,真正推動責任落地落實。另一方面,在制定指標、分解任務時,也要充分考慮基層實際,不能讓基層“以有限的權力承擔無限的責任”,只有落實好責權利對等原則,將上級的歸上級,基層的歸基層,各司其職,才能把工作抓到實處。

為切實解決責任狀過多過濫問題,《通知》明確,對清理後保留的“一票否決”、簽訂責任狀事項以及涉及城市評選評比表彰的建立活動,實行清單管理。各地要貫徹中央要求,進一步細化辦法,明確權責,讓責任狀發揮其本來作用,讓基層幹部工作起來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孟祥夫)

9.屬地管理不是筐,不能什麼都往裡裝

“釐清不同層級、部門、崗位之間的職責邊界,按照權責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責任清單,科學規範‘屬地管理’,防止層層向基層轉嫁責任。”近日,中辦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為推動基層減負工作取得實效注入一劑“強心針”。

屬地管理,通俗地說就是誰的轄區誰負責,有利於明確責任落實,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在基層貫徹執行,也有利於強化源頭治理,推進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可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以“屬地管理”為由,把自身應予承擔的工作推給基層,一旦出現問題,統統由基層承擔責任。對此,基層不堪重負、頗有怨言。

比如,有基層同志反映,“屬地管理”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有的鄉鎮一年簽訂的責任狀、任務書多達四五十份。再如,原本大家一起幹,現在只有自己幹,有些部門還以“督導組”的姿態,理直氣壯催著幹。而面對很多工作任務,一些基層單位既無能力也無權力,根本擔不起、扛不住。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是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相關地方和部門如果層層向基層轉嫁責任,看似層層壓實責任,實則層層不負責任;看似工作有了著落,結果往往是影響了工作進展。這是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並且,承接上級轉嫁的責任多了,不僅擠佔了基層幹部的時間、精力,加重了工作負擔,甚至影響到基層本職工作。倘若因此被約談、問責甚至處分,更會涼了基層幹部的心。還有些基層幹部,“一票否決”多了,時間長了,甚至皮了、油了。問責的嚴肅性也就打了折扣。

因此,問責只是管理手段之一,層層負責才是幹事創業的應有態度,才是真正為基層減負。當前,各級黨委政府應根據中辦《通知》要求,加強制度建設,明確職責分工,擰緊責任鏈條。對於確需下放到基層的工作,要嚴格按照制度、程式稽核把關,既要下放責任也要下放權力。隨意轉嫁責任、“甩包袱”,本質上是不擔當、不作為,是失職失責,對此要堅決防範遏制。

一方面是防止層層轉嫁責任,一方面要伸出關心幫助的手。當前,無論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還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抑或是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社會治安、民生服務,都離不開廣大基層幹部的恪盡職守、擔當作為。但是,基層開展有效治理,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援和保障。各地各部門應進一步轉變工作理念,改進工作方式,沉下身子、甩開膀子,通過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指導和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困難,推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基層夯實了,各方面工作落實才會更有力。(張洋)

10.不解決問題的會,就別開了

“不開應景造勢、不解決問題的會議,做到真減負、減真負”,近日中辦印發的《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再次對防止文山會海反彈回潮、提高會議質量提出明確要求。

忙於各種會議,已成為基層幹部一個不小的負擔,給基層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擾。比如有的地方,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和主題能沾上點邊的單位,就安排參會。有基層幹部反映,一週要開16個會,甚至同一時間有兩個會要參加,“分身乏術”;而對於一些確實需要通過會議研究部署的工作,卻只是泛泛表態,講意義多、談措施少,或者僅僅簡單分配任務,對基層不進行具體指導。會議落實會議,最後工作沒有落實。

為何“文山會海”整治多年,狀況卻沒有大的改觀,甚至出現新的變種?根子還是在於一些領導幹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作祟,始終沒有擺脫會議落實會議的慣性思維。有的認為不開會就沒有體現出重視,有的推動工作辦法不多,一有任務,第一反應就是“馬上開會傳達”。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貫徹落實上級精神的三部曲是:開會就是落實,學習就是表態,唸完檔案就算傳達完了。實際效果如何?下次開會總結。

會議是推動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會議傳達上級精神,研究普遍要求和具體工作怎麼結合,拿出哪些落實措施,很有必要。不少基層幹部反映,基層並不是怕開會,而是怕開和自己關係不大的會,怕開“神仙”會,更怕只是以會議傳達會議,上下一般粗,缺乏針對性、指導性,“老和尚唸經,聽了打瞌睡”。

會議只是手段,推動工作、解決問題才是目的和實質,決不能本末倒置。一事當前,應當理性研判、綜合權衡,如果能通過電話、發函等形式解決的,就沒必要“大事小事,都來開會”;如確需要開會,也應統籌好會議範圍,減少不必要的陪會,合理控制會議時長。對工作的重視和落實,並不是由開會數量來衡量的,關鍵是否有利於“一竿子插到底”。

切實把會議負擔減下來,提升會議質量效率尤為關鍵。會前,召集者應吃透上級精神、摸準地方實際,對會議主題、議程進行認真研究,必要時提前告知參會物件提前準備。這樣的會,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共同找準推動工作的著力點、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讓參會的人都有獲得感。(江琳)

11.文少了、會少了,減負為啥不明顯?

“既要嚴格控制向縣級以下發文的數量,又要精減基層向上級報文報表的數量。”近日,中辦印發《通知》,再次對困擾基層的種種形式主義問題靶向施治,對減輕基層在填表報材料方面的負擔進一步提出明確要求。廣大基層幹部充滿期待。

“經常有村民問我,說你們動不動關在屋裡忙到深夜,都在忙啥?”一位駐村扶貧幹部無奈表示,花在搞材料應付檢查上的時間太多了,“像村裡的貧困戶、危房這些本來都有建檔,但這個部門要求按照這個標準和順序報送材料,那個單位要求按照那個標準和順序報送,我們只能不停折騰;像扶貧問題整改,一些村裡本來沒有的問題也要搞整改材料,光是整改這一塊的檔案盒我們就有60多個。”

一段時間以來,報文報表上的形式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基層單位忙於在材料和表格上“空轉”,以致不能集中精力抓落實、幹事業。為減輕基層負擔,去年,中央提出大幅度精簡檔案和會議,確保發給縣級以下的檔案、召開的會議減少30%—50%。

有基層幹部反映,過去一年收到的紅標頭檔案確實少了,會也少了,但工作負擔並沒有減少太多。一些原本應該發紅頭、走辦公系統的檔案現在改了頭換了面,以“白頭”、便箋的形式,或者各種即時通訊工具流向了基層,視訊會議卻多了。有的部門和幹部工作安排“以我為主”,單憑自己的工作進度和工作需要佈置工作,“壓哨”發通知,不給基層幹部留足完成任務的時間;或是脫離基層實際,佈置難以完成的任務。有的基層幹部迫於完成任務的壓力,往往堆材料、忙報表,疲於應付交差。結果是既浪費了時間,又可能對上級部門造成誤導。

多頭報文報表、重複報材料也是基層反映強烈的問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單位分工則相對籠統。在縣級以下單位,一個科室往往要對接好幾個上級部門,同時接收多方面的指令,很容易發生多頭報文報表、重複報材料的問題。即使每個條線的上級機關,都自覺只要求基層報送必要材料,一個基層科室向上報送的工作量依然不小。

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就像中年人減肥,偶爾發狠節食,瘦了也會反彈,可持續才是關鍵。對各級領導機關而言,既要築牢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政治根基,在主觀上想方設法為基層幹部減負,也要重視加強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積極探索為基層減負的長效機制。

材料檔案的上傳下達,每個單位每天都在進行著,這也是解決各類形式主義問題的著力點。一方面,各級領導機關應加強對各個條線的發文統籌,明確標準,把好指令出口關。既要重視紅標頭檔案的管理,也要注意把各類非正式通知納入監測管理,能精簡的精簡,能合併的合併。另一方面,要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建立各部門資訊互聯互通共享機制,同級各單位之間打破“資訊孤島”、聯通“資訊煙囪”,提高基層上報資料資料的利用率。做到讓資料多“跑腿”,幹部群眾少“跑路”,真正減輕基層多頭報送的壓力。(蘆樵)

12.形式主義的3個不等式,你能解開嗎?

近日,中辦印發通知強調,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這句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最高衡量標準是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那麼,為什麼還會有人“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

現實中,領導滿意和群眾滿意對不上,無外乎三種情況:大於、小於、約等於。

首先說“大於”。實事求是地說,大多數領導幹部是有全域性觀念、大局意識的,考慮問題是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由於所處位置不同,有時候,少數群眾更在乎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此時,就存在“領導滿意”大於“群眾滿意”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當然要堅持維護群眾根本利益、長遠利益,不能為迎合少數人而置多數人於不顧,不能亂開口子、“花錢買滿意”。但是,堅持原則,並不意味著可以漠視群眾關切。越是利益衝突,越要加強溝通協調;越是發現矛盾,越要加強解釋引導。要會做群眾工作、善做群眾工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把群眾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有機協調統一起來。

還有一種情況是“小於”。個別領導幹部,考慮問題不是從全域性、大局出發,而是從本位主義出發,琢磨的是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得失,計較的是自己頭上的官帽。不敢擔當、不願負責,敷衍應付、作風飄浮。幹工作疲疲沓沓、拖拖拉拉,遇問題推諉扯皮、報喜不報憂,甚至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損害群眾利益。這類領導幹部,常常是隻顧自己滿意,不顧群眾滿意。這樣一來,就容易有下級投其所好,做出讓群眾失望的事情來。而且,確實有些人投機取巧,一段時間內卻經常得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紮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就必須加強正確政績觀教育,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把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對那些幹蠢事的,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在大於和小於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是“約等於”。有時候,領導幹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好的,是為了實現群眾利益、讓群眾滿意。群眾也期盼、支援領導幹部把工作幹好。但由於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掌握資訊的程度不同,在實際工作中容易發生偏差。就好比從兩頭打隧道,都想把隧道貫通,但圖紙畫得不精、施工把握不準,彎彎扭扭,對接不好。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換位思考。領導幹部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紮紮實實推進工作,和群眾一道把好事辦好。

上下同欲者勝。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要重視這3個不等式,努力在領導滿意與群眾滿意之間劃上一個等號。

標籤:頑疾 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