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數學教學心得8篇 "數學教學新思路:掌握計算的訣竅,點燃學生的數學激情"

《數學教學心得》是一篇關於數學教學經驗分享的文章。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有效地教授數學,並提供一些實用的教學技巧和方法。通過分享作者自身的教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教師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讓數學變得更加有趣和易於理解。

數學教學心得8篇

第1篇

從國小升入國中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學習上開始面臨較大的壓力,數學的學習更是與國小完全不同,一節課聽不懂,一節課沒跟上,就很有可能對後面的學習產生影響,因為國中課程相對緊,不像國小,能有較多時間一直重複某些問題,因此在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需要教師進行有效性的指導,這對學生後面三年的數學學習,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就這方面談一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主要針對七年級學生)。

學生在國小基本沒有預習的習慣,課程的深入需要他們學會預習,但預習不是簡單的瀏覽一遍課文內容,在進行預習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教材的內容;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絡,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學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然後學會帶著問題來聽課,也就是一節課的內容學生要學兩遍。

國中生往往對課程增多以及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常會發生顧此失彼、精力分散的現象,從而導致聽課效率明顯下降。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做到:

(5)聽好課後小結。從而儘量提高聽課效率,爭取由“聽”變為“會聽”。

學生剛從國小升到國中,對老師的依賴性還比較強,遇到問題不懂自己去想,因此會出現回去作為思考的問題不當作作業,反正老師也查不到,課堂上更是,碰到稍難的題目基本班上鴉雀無聲。對此,老師就得善於鼓勵,善於引導,使學生會從問題情境出發,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努力培養學生盤根究底的思考習慣,這當然得有耐心,不是一天兩天能培養得出來的;另外,數學問題比較活,開展變式訓練也很重要,因此得慢慢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善思。還有就是,可以在教學中多叫幾位學生進行不同方法的解題,用方法的優劣有時也可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學會反思。而教師也可特意在課堂上多留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知識的轉折處、問題的疑難處、矛盾的解決處、真理的探索處進行思考,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國中的知識內容多而繁,類似點較多,學生記憶起來有時會比較困難,或者有時記住的東西很快就會忘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相對少,這永遠不能滿足國中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得重視對學生的記憶方法指導。在教學中,有時就得適當總結得出自己的一些“土”辦法,就是編一些好記的話,如對稱問題,總結為:x軸對稱x不變,y軸對稱y不變,原點對稱都變;又如,x軸上的點有x沒y,故縱座標為零,y軸上的點有y沒x,故橫座標為零等,特別有利於學生的記憶,琅琅上口,碰到有關問題,用上口訣基本可以自行解決。

學生在學習中,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大部分的學生還不敢來請教老師,大都是同學之間解決,因而會出現作業不會,借來同學的作業進行“參考”,最後卻變相為“抄”,因為反正是懂了,做法還不都一樣。但是問老師,就完全不同了,老師可以教給他們解題思路,引導他們看出自己作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才會有進步。因此學會問問題很重要,千萬不要把自己憋著,讓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否則一定會導致知識的不連貫,從而使成績下降。

6.指導學生學會課後複習鞏固

現在的學生自覺性還不夠,對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很多都是應付,只是完成而已,為了交作業而做作業,不管質量如何,給家長的交待也是“作業做完了”,因此哪天若沒作業,他們就會高呼萬歲。鑑於這種情況的發生,去進行必要的複習更不用說了。如此,老師應該指導學生每天做好課堂筆記,做作業前先認真閱讀教材,結合課程的重難點,回憶老師上課時講授的知識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公式、定理,然後再去獨立完成作業,並儘量注意解題的規範、條理的清晰。特別國中一年級學生,學了幾何後,對幾何語言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化很不到位,正確的推理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加強,常會出現前言不搭後語的現象,這很正常,但需引導,入門以後,學生將會覺得很輕鬆。還有就是各種考試的複習,主要得教學生看書看筆記看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看做過的練習,熟悉課本知識的重難點,會自己進行歸納和總結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然後做些適當的各型別的習題,並及時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達到知識間的相互轉化相互聯絡。

曾在學習中,深深地記得這樣一句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曾在書中看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類似的標語。帶著這樣的目標和驕傲,我開始了我的教師實習,兩個月的時間裡,教育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漸漸地也嘗試了面對面的教學。儘管生澀,但在慢慢地的成熟之中,讓我的實習生活充滿了未知、驚喜、快樂,當然也少不了挫折和困難的存在。

出國留學第二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出國留學校育人環境幽雅,綠樹成蔭,四季常青。建有兩棟教學樓,兩棟宿舍樓一棟辦公樓和能同時容納600餘人就餐的國家b級標準學生餐廳。學校建有校園遠端教育接收系統,微波接收系統,光纖上網系統和班班通網路系統,學校還擁有現代化的校園教育網路,八個多媒體教室、兩個計算機教室、標準的雙套實驗室、音體美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圖書室藏書達六萬餘冊。現在的二中已經成為眾多學子帶著圓夢情結抒寫人生傳奇的神聖殿堂。我校現有教職工114人,其中專任教師100名,高階教師14人,一級教師78人,國家級優秀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38名,市級師德標兵10名,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全面,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校長寄語;二中秉承“厚德博學,和諧發展”的治學理念,嚴謹治學,精細管理,貫徹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自主和諧,強化養成教育,實行開放式教學,力爭讓每位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生存,堅持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原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人才為目標。

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瞭解國小教育教學實際,懂得教育與認識規律,學習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手段,把知識形態轉變為教育形態,把教學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模擬教學變為面對面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業務水平,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實踐教學工作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為今後為人師表打下基礎。

我的實習內容包括見習、備課、授課及班級管理四項內容。其中見習時要做

好聽課記錄;備課時要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寫出詳細的教案;在班級管理中應積極與指導班主任老師配合,學習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並根據班級上所出現的一些情況進行主題班會的開展。

擔任班主任工作是對自己管理學生能力的一個體現。在班主任工作的實習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處理班級事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對於這個新班級的管理,每一件小事都要細緻入微,時刻叮囑著什麼事該怎麼做。

在近一個月與學生的交流接觸中,使我認識到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實質上是一個與學生實行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真正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師對學生成長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對教師工作給予配合支援的目的,從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當把教學理論一點點轉化為教學實踐,模擬教學變為面對面教學的時候,自己深深地體會到“做一名教師很容易,做好一名教師卻非常的不容易。”要想真正上好一節課,必須經過多次的思考與反覆修改教案,更有甚者還要經過多次試講才能走上講臺,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經過多次聽正式教師的課以後,自己也嘗試著上了一節練習課,我覺得站在講臺上真正面對學生們進行授課與以往我們在教材講授課上的試講有著巨大的差異,由於以往我們試講的物件是我們自己班上的同學或老師,所以我們的思維中並沒有那種簡化細緻講解的概念,一節課的內容通常只花二十多分鐘就能講完了,而如今在真正的課堂上,指導教師們圍繞一個小知識點就能講十多分鐘甚至二十多分鐘,記得第一次聽完課我特震撼,突然覺得之前的試講真是太糟糕了,完全不瞭解這些學生的思維方式,在真正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們時才發現自己的應變能力很差,課堂中學生們有許多的反饋,既要解答他們反饋的疑問,又得按照自己的思路清晰的講解完今天的知識點,這確實是件困難的事情。終於體會到了“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首先要有一桶水”,這句話的含義,堅定了我以後努力的方向和想要到達的目標。

數學教學心得8篇

第2篇

四月中旬,我有幸與學校領導及數學老師一起來到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逸夫體育館,參加了 “千課萬人”第二屆全國國小數學學導課堂教學研討觀摩活動。本次觀摩活動的主題是“學導課堂”。該主題剛好與數學組剛結束的開放式數學課堂模式研討會的“以導促學”理念相吻合。

“千課萬人”活動邀請到了華應龍、吳正憲、黃愛華、劉德武等大師級教師演繹了精彩的研究示範課,還有鄭毓信、吳正憲等專家做專題報告。“千課萬人”的日程安排可以用“緊、滿”兩個字來概括,上午從8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五節課,下午從1點30分開始到5點30開始也是五節課。真是學習的世界呀!雖然完成一天的學習有些疲憊,但是卻覺得非常充實,收穫也非同一般。走進名師,走進名師課堂。一堂堂別出心裁激情四射的示範課;一個個見解獨特、觀點鮮明的報告,確實讓我這個年輕的教師享受到了一頓豐富的有營養的數學大餐。享受過數學大餐後,給我的感觸頗多,我的總體感受是:受益匪淺!老師們上的這些課,讓人賞心悅目,感覺老師們教得輕鬆,孩子們學得愉快;有的課無論是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滲透,還是對教材的挖掘,無論是教師素養的提升還是學生的發展,都發揮得相當出色,他們的課堂師生情緒飽滿,氣氛和諧,非常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平等交流,給學生創設了愉悅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發展,確實值得我學習。

吳老師的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童趣盎然,其背後又隱藏了深層的數學本質。開課部分,她組織學生回顧幼兒園的“排隊問題”,以此作為熱身;展開部分她引導學生傾注大量時間解決“數學組與語文組共有幾人”,從中充分體驗;結束部分,她又啟發學生開啟思路,“跳出語文組、數學組,舉些別的例子”進行推廣。整節課吳老師並沒有給出什麼是“重疊問題”的抽象概括,但“重疊問題”的數學內涵已經進入了學生腦海。吳老師的數學語言也很有魅力,有善解童心的評價語。當有同學對(5+9)-2的小括號能不能去掉髮生爭執時,吳老師讓學生充分說出理由,並親切評價:“他想通過小括號使我們明白計算順序,當談他也知道去掉小括號不影響計算”。既有肯定,更有指正,課堂評價散發出促進力。

什麼樣的課才是一節好課?正如張莉老師自己所追求的,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上讓學生喜歡的課。一節課設計得怎麼樣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張老師的課讓學生非常喜歡。

張老師狀態親切、自然、大方。語言清晰、準確,語調抑揚頓挫,每次學生髮言都能給一個適當、忠懇的評價,有效的肢體語言貫穿全課。

張莉老師的課上有多次讓大家記憶深刻的對比溝通,例如對例題和鞏固題兩道題各三種不同的思路,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得到三種方法的相同點是:用連乘解決問題,都是兩步計算,先求一部分再求總數,同一道題思路不同但結果相同等;不同點是:第一步算的不一樣,也就是先解決問題的中間問題不同。在練習中張老師也能充分抓住機會帶領學生對不同解法的內在聯絡進行比較,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比較中強化對數量關係的理解,更得到從多種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發展。

總之,本節課張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更輕鬆,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還有很多老師的精彩課堂我也不一一陳述,聽了這些課,我更深深感到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感覺到要不斷虛心地向老師們學習,汲取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經驗,努力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水平。正如田昌通老師所說:作為一個教師,多聽一些好課非常必要,對自身的鍛鍊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聽課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人就是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第3篇

靜下心來思考;國小數學課堂中,數學文化的素材俯拾即是,如通過對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數學本身的特點,數學家的創造活動,數學發展史的挖掘都能提現數學的文化元素和內在價值.回憶自己教的內容:

如在講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確定位置》時,可以介紹笛卡爾,他在生病時還一直思考如何把點和數結合在一起,而牆角的蜘蛛和蜘蛛網讓他得到了啟示,把蜘蛛看成一個點,蜘蛛的每個位置就能用一組資料確定下來,,他用一對有順序的數表示平面上的一個點,建立了直角座標系,讓學生通過對數學過程的瞭解,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的,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為學生創造一個探索與研究的課堂氣氛。

在五年級上冊數學設計旅遊方案活動中,讓學生利用暑假時間,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完成這項活動,在整理自己旅遊方案過程中,學生髮現自己運用了很多看似和數學無關實際卻緊密相連的內容,如學生學習如何用電腦製作圖片,如何規劃最優路線,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在講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後,出示韓信點兵故事,讓學生猜測解答並讓學生課後查一些有關中國剩餘定理的資料,下節課彙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不僅好學,還好玩。

再講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講金子塔的高度這樣有趣的小故事。

把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到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育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第4篇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學生在原來對長、正方形粗淺認識基礎上的一個提升,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並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絡與區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於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但這樣的認識是感性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性認識並提出疑問:你看到的一定是這樣嗎?指出觀察到的其實只是自己的猜想,需要驗證。這一環節既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接著放手讓學生操作驗證,交流得出結論。在整個過程中體現了探索知識一個基本方法:觀察——猜想——驗證——結論,這種方法的滲透有助於學生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二、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發現特徵

整節課我創設了大量的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實踐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因此,每項活動的過程,我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餘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學生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這些活動,自主探索驗證了猜想,得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絡,更體現了數學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

三、注重培養學生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和發散思維、邏輯思維

在學生交流驗證猜想過程中,我要求學生邊說邊演示自己是怎樣驗證的,猜想對不對,以此來培養學生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如在驗證長方形的四個角是不是直角時,並不止步於比四個角,我提出問題:“能不能減少比的次數?”學生思維一下子開闊了,想到通過對摺只要比兩次。我再追問:“能不能再減少比的次數?”立刻就有學生想到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發散開來,為正方形邊的特徵的探索奠定思維基礎。通過這樣步步深入的操作引導,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定、轉化,形成智慧。所以,安排好練習,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本節課我設計了“認一認”、“畫一畫”、“變一變”、“猜一猜”、“比一比”的分層練習,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成功的樂趣。

數學學習的價值很大程度體現在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上,文林國小的徐老師這方面做得很好,將面紙的規格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聯絡起來,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練習不是為了練而練,要最大限度的體現它的價值,追求高效課堂,練習也是重要一部分,設計練習時可以考慮這個知識點的後續教學,將後續教學的難點分散一部分到本節課。

在指名學生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相同之處後,應該讓學生一起再說一說。動畫演示將長方形的長越變越短,當和寬一樣長時就變成正方形,將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知識點一帶而過,其實在練習的“變一變”中可以再提一提,強化一下認識。

本節課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多,所以不確定因素也很多,不同的班級操作過程不盡相同,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不變的,如何有序組織、合理評價學生確實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有隨機應變的本領。通過這次上課活動,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要多向名師學習,注重在平時教學中不斷提升。

第5篇

(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資訊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

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

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後,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五)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遊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遊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六)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髮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後、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並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於它的封面設計得多麼美麗,也不在於設計得多麼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教學《前後》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鍊。

第6篇

1、孩子在每天這樣的練習中,計算能力得到了鞏固,熟練程度得到了提高,運算速度相應的快了許多。

2、樹立信心。一般情況下孩子對計算的掌握還是不錯的,有的只是掌握的不夠熟練,只有個別不是太會,但是通過這些訓練,孩子發現自己算的越來越好了,做起題來也會越來越有信心的。

3、通過每天的練習,程度好的孩子做題認真習慣得到了培養。每天的計算練習,老師批改做優良記錄,孩子積極性很高,做題也很認真,久而久之認真程度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1、每天堅持訓練,但是題量不要大,3到5個就行,控制在5分鐘內完成較合適。

2、題不多,但是要精,而且儘可能的覆蓋計算型別多一點。

4、保證把後進生的練習一一批改,老師做好監督工作。

第7篇

自去年接班一年多的時間,瞭解到班級學生的情況,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習慣很重要。

只要上新課前,要求學生先對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這樣能初步對新知有所瞭解,使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此外,還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適當的檢查。對預習好的及時表揚。

審題就是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所給的資料資訊、運算子號、已知條件和問題,明確題目的要求。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有利於學生形成做事細心、踏實的品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不少的學生之所以把題做錯,就是因為審題不認真、加字減字造成的。所以,要加強審題指導,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抓住重難點理解題目的良好習慣。

有一部分學生,作業本或試卷上常常弄得墨跡斑斑、一塌糊塗,塗破、擦破的現象時有發生。故此,要對學生加強作業衛生教育,讓學生學會利用草稿本,充分發揮草稿的作用,使學生養成利用草稿的良好習慣。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的作業清潔、美觀,而且能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貪玩是國小生的天性。學生除了主要的學習活動以外,還要進行其他的一系列活動才能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甚至把其他活動放在了首位,把學習拋到了九霄雲外,導致了忘記做作業或趕作業的現象發生。及時完成作業,有利於改掉學生作業拖拖拉拉的不良習慣,為學生的其他活動擠出時間。因此,要嚴格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錯題當天校正。

書寫是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不僅能體現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很多錯誤,並非是由於不理解知識造成的,也不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造成的,而是由於書寫不規範、不清潔或不工整造成的。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書寫要嚴格要求,儘量做到以書上的為範例、 為標準,對容易書寫錯的地方,要提出來作特別強調,一定要寫好,不能隨筆帶,否則,會使“0”和“6”相混,“了”和“3”相混等,“要教學生正確使用橡皮,不要一擦就馬上寫在上面,弄得一塌糊塗,要講究書寫格式,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第8篇

八年級數學教學論文新的課程標準改變了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要求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關於八年級數學教學論文以供各位老師參考和參考,希望對於大家的數學教學有所幫助和裨益!

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經過一年多的新教材的使用,我認為:新教材與以前教材相比,最大的變化是知識和呈現方式的多樣性,而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性。

全新的教材要求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問題意識。以前教師頭腦中具有的教材意識、教參意識,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眼睛盯著知識點,強調的是標準答案,應對的是統一考試。而如今強調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⑴大量的數學知識源於生活,這為數學題材的生活化及情境化提供了可能,因此要把抽象的數學材料還原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原型。在應用型型別課的設計上,要多舉一些和日常生活關係緊密的例子,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採用學生動手、小組合作的方法蒐集資訊,教師從中儘量給學生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動,動手到什麼程度,到哪一步,教師適當給予指導,就象我們寫散文一樣形散神不散。

比如:在七年級教材100萬有多大?這節課的設計:第一、本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大數,培養數感。因此在課前設計一個讓學生收集數學資料的活動,引導學生從報紙、書籍中收集大數,體驗生生活中隨時隨地離不開大數。從而提高對大數的認識。第二、引入活動的設計,設計讓一名同學扮演中了100萬元大獎,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第三、小組活動,4人一組,一臺天平,綠豆若干,估測100萬粒綠豆的質量。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得出了多種估測方法,各個小組經過討論、嘗試、真正體現了小群體的優勢,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這節課上,把知識的教學溶於活動之中,真正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和能力。

⑵要拓展教材的時空侷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如何拓展現行教材的時空侷限,盤活教材,引導學生廣泛地、多方位地獲取資訊知識、應用資訊知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如:學完扇形統計圖之後,可以引導學生設計生活垃圾,環境汙染等、吸菸有害健康等專題,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調查、訪問、獲取的資訊進行歸納整理,完成課題的研究,也可以組織學生編制數學報,辦報過程就是學生收集、交流、選擇有價值資訊的過程,又是資訊加工、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高,教材的知識得到了運用,個人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⑶我在新教材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教材上學習素材非常有興趣,但經常是心求通未得,幾欲言未能,對書中的例題的解答也是說不清道不明。因此,在教學上,要在如何把有趣的素材轉移到數學知識上去解決這一方面上下功夫。

⑷教學方法的改變帶來了課堂結構和形式的改變,應避免出現下列現象:有的教師認為啟發式教學就是一問一答,整節課提問,問題的設計缺乏合理性,科學性,提問的時計把握不好;以投影代替板書;課堂上盲目的小組活動,造成上課亂的氣氛,有一部分同學乘機說題外話。這就要求我們在課的設計上下功夫,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課件的使用要恰當;小組活動分工要清,如4名同學可分別擔任組長、記錄員、發言人、監督,做到人人有活幹,不能開小差。

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對教師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第一、教師應當知道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是什麼關係。第二、新課程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要求教師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有所瞭解。第三、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了數學化和數學情景,要求教師善於創設教學情景,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的經驗。

要做到以上幾點,這就要靠學習,靠探索。要讀那些過去從沒有讀過的書,想那些過去沒想過的問題,要不斷的超越自己,為了給學生一杯的價值的水,自己就要努力有一眼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另外,教師認真準備每一節課,包括課的內容、及其延伸知識以及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此類數學問題,課上如何讓學生動手操作,到何種程度,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學生課下作哪些準備,這些都是在備課過程中應想到的。課後進行反思,寫出課後小記,要寫出通過實踐,自己準備的課是否成功,失敗點,不足及改進方法和學生的高見。比如我在講完打折銷售這一節時,自己感到學生應該掌握了,可通過改作業發現學生對利息稅問題還不是太清楚,要抽時間給學生補上。

面對新教材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己的素質,培養出更高素質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