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7篇 《品質人生——讀《生命的品質》有感》

《生命的品質》是一本暢銷書,作者楊海峰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瞭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積極心態、享受生命和持續成長的點滴故事,讓讀者深刻理解生命的真諦。該書實現了內心和物質的平衡,啟示人們更好地對待生命和珍惜當下。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7篇 《品質人生——讀《生命的品質》有感》

第1篇

內容如同封面一樣簡單,不繁冗,不拖沓,但蘊藏著大智慧,平凡中慢慢體會出來的智慧。確實是隨感篇,一篇中總是簡短的幾個部分,但每個部分都讓你收穫不同。源於平凡的生活,可有佛家的般若存在。是每一個熱愛生活,思索生活,彩畫生活的平凡人必備的心靈寶盒!

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既是圓滿。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護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的生活。

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的生活。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7篇 《品質人生——讀《生命的品質》有感》 第2張

第2篇

關於人的生命最本質的思索,我們每個人理解不同,讀過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對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頓悟。尤其喜歡他序言中的第一句話: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的越來越複雜了。

我們在這個喧囂的社會越來越無法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了,原本單純的生命被附加了太多的野心、慾望、財富、名聲甚至是平庸,充滿詩意的生活在今天的社會成了一種奢望和夢想,人們很難靜下心來真正的去體會我們活著的意義。有人說我們都是普通人不用去想那些空洞的道理,不用去體味什麼是生命的意義,我們只要活著就好,可是有誰在不尊重生命本身的同時能夠安靜而幸福的活著。“我們活在世界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其實我們能夠一家人安靜的在一起吃頓飯也是一種幸福,亦或我們能專注的看一處風景也是一種幸福,是真正的在體味生命的每一個過程和每一個瞬間。可是我們太多時候都是在隨波逐流,太多的時候都忙碌不堪,我們到底在忙什麼?回過頭看看我們活了那麼多年生命中留下了什麼,有的人也許只是自然年齡的增長而已,可是我們終究要面對我們的內心,如果沒有一顆澄明的心,我們就無法享受真正的美好,充其量享受平庸的熱鬧而已。我們既沒有能力享受安靜,也沒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歡。所以我們只有單純的活著才能還原我們生命本身的美好。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相對簡單,可是安頓好我們的心就比較難了。針對這點作者在文中是這樣寄語孩子們的:

一、成為你自己—不受外界時尚和潮流的支配,有真實的`自我;

二、愛使人富有—一顆心不在社會的競爭中變得冷漠,有豐盈的愛心;

三、生命中不能錯過什麼—真性情不被物慾汙染,保持本色的生命;

四、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做人有道德,處世有理想,有高貴的靈魂。

只有這樣少年的他們才能安頓好自己的心,那我們呢?我們雖然在過去的歲月裡失去了許多本真的東西,這有社會大環境的原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最終影響著我們的社會,如果我都安頓好自己的心,讓內心清澈豐盈,那麼我們的社會就不會成為沒有真正信仰的社會。金錢至上,道德淪喪,信仰缺失等等,我們的心跟著這些生命以外的東西慌亂不堪,讓我們的生命失去本真,讓我們的心無法安放。我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心慢慢的釋然了,希望能真正的獲得內心的平靜,安頓好一顆被世俗物化的心靈。

我們一直在匆匆趕路,我希望大家停下來,看看我們的生命軌跡,等等我們的靈魂,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的生活。保持生命的自然品質,昇華生命的精神品質。

第3篇

最近,有機會讀了周國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質》這本書,很多的感悟與感觸油然而生。

一直以來,我以理想主義者自居,思維遊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哲學是一種分身術,把人分為具體的人和抽象的人,就具體的人而言,周先生認為是一個有很多塵世慾望的複合體,在紅塵中拼搏、奮鬥乃至掙扎。我不盡然,某種程度上,我認為那不是慾望,而是理念、信仰,是為了理念和信仰所付出的執著與堅強,在努力與奮鬥中所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愛與真摯,連最枯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欣慰譯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佐證。抽象的人站在具體的人之外,所以清醒、理性,也從更加超脫的角度來勸導那個具體的我,讓生命簡單、本真。於是在午後、深夜,一杯茶、一本書,與心靈對話,感受到最真實的自己,在喧譁的世界中沉澱下來。

其實,遊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為何沒有痛苦的表情,反而激情飛揚?活在當下,焉能放下?人生在世,確有很多無奈的負重,因活在當下,上學時一門心思想考更好的學校,畢業時烈日奔走只為一份適宜、理想的工作,工作了又想要有所建樹。其實親情、愛情、友情,哪一個不是生命中沉甸甸的負重。時光流走,歲月飛逝,曾“隔著窗兒,看小鳥飛,卻怎麼也打不開那扇門”,是因為人有太多的渴望,今天不再來,今生不再來,誰又在白頭時再感慨年輕時沒能實現心願而空悲嘆?並不是所有人都為了野心、慾望、身份而活,也不是所有人為了權富、財力、地位、身名而活。起碼有些人不是,或者大部分人不是。如非要有所定義的話,那一部分人則為理念、信仰而非單單慾望。

人的幸福在於兩大塊:一是生命的快樂。二是精神的快樂。正是有了生命,才有了為信仰而奮鬥的源泉,並在這一過程中享受精神的快樂。我很欣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生存的需要到自我實現的需要,物質滿足的快樂。

周先生的書品味悠長,一本好書初讀時似曾相識,再讀時又美如初見,直入心底,感覺在閱讀與思考中與偉大靈魂相遇,而這種相遇幫你擺脫塵世命運的束縛,生活在一個更寬廣、更崇高的世界裡。讀書如一劑良藥,遇到再多的磨難與挫折,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詮釋,迴歸淳樸,迴歸簡單,迴歸本真,把平凡生活過得同樣精彩!

看完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看看身邊的人,有多少恰在追求生活的品質呢?

第4篇

內容如同封面一樣簡單,不繁冗,不拖沓,但蘊藏著大智慧,平凡中慢慢體會出來的智慧。確實是隨感篇,一篇中總是簡短的`幾個部分,但每個部分都讓你收穫不同。源於平凡的生活,可有佛家的般若存在。是每一個熱愛生活,思索生活的平凡人必備的心靈寶盒!

第5篇

偶然間,看到了周國平新作《生命的品質》,該書是20xx年至20xx年周國平所寫文字的結集,當然我也無暇覽閱其他文作,但《生命的品質》這20多萬珠璣文字卻將我深深吸引……書中的很多文字、很多言語,也許用以上簡短的語言描述並不能完全表達我所理解和領悟的生活寓意,只能在心裡細細琢磨。一口氣讀完,掩卷遐想,我有了更多對情誼的感受,更多對生命的觸動,更多對生活的領悟: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它原本應當是單純而有意義的。但是,在社會的不斷髮展變化過程中,人們不斷違背和拋棄了生命的意義和品質,許多人成為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的奴隸,並讓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人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肉體生命已被格式化、複雜化。人們在擁有肉體生命的同時,還擁有著一個超越於肉身的內在生命,它被恰當地稱作靈魂。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生命,又透過肉體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可以說,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只有那些追求平凡生活的人,才能實現生命的自然品質,只有那些注重內在的生活的人,才能實現生命的精神品質,才能將靈魂昇華。把這兩種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是就是好的。

楊絳先生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寫道:“人世間成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自己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或許楊先生的語氣裡帶著些許無奈和消極,卻不能否認”漠然、自閉、逃避“確也成為了許多人生活的主流。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去追求生命的真實品質,唾棄那些矇蔽生活的堆積物,讓生命的燦爛和靈魂的光彩發揮極致,那生命的真正目標就離我們不遠了。我認為這之前我們還要學會下面這些事:

一、學會感恩。每一天,從早上醒來起,我們都應當感恩生命的精彩。首先,要感謝父母,他們為我們操勞,為我們擔心,他們一直都在奉獻他們的身心,所以,我們要懂得報恩,知道知恩酬報,孝敬父母,也是回報自己;其次,要感謝老師,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增長知識,傳授我們生存的技能;第三,感謝社會,每個人都要經歷社會,在社會這所大學裡,它讓我們懂得更多,更寬廣的東西,也讓我們明白什麼叫人生?什麼叫生活?還要感謝朋友,友情讓我們懂得了珍惜,學會了關愛;還要感謝同事,他們讓我們學會了分工協作、領悟了團隊精神;還有很多很多的……

二、學會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包括生你養你的父母、疼愛你的丈夫、妻子、給你帶來歡樂的孩子……;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逢年過節送去溫暖的問候,可能一句”節日快樂“的祝福,會給他、她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珍惜同事之間的緣分,要懂得在工作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睦的相處,並學會尊重他人,感受他人,體恤他人;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學會奉獻。對我們來講,奉獻是人際關係的一個支點。如果你賦予他人愛,你也定會獲得他人回報。人際關係會朝著互愛方向前行,互相之間的情感也會跳出原有的層次,向精神層面昇華。相反,如果你對周圍的一切都抱著冷漠,那麼你的人生無疑是蒼白的,你的處境無疑是狹小的。”牆角之花,當你孤芳自賞時,世界也就小了。“關愛他人,學會奉獻,是我們應該弘揚的精神,這種精神不需要那麼的轟轟烈烈,只需要拿出你的一顆友愛之心。

四、學會工作和學習。要懂得珍惜每一寸光陰,要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學習上、花在工作上;通過學習可以讓你自身得到全面提高,通過工作可以讓你的學習效果得到永久的鞏固,而在深入的工作中將會有不斷追求新知識的慾望,這是一個迴圈的呈不斷上升的圓環。

生命是我們要規劃時間去珍惜的,俗話說”寸金難買寸光陰“,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到處都充滿了愛。在生的時候,我們不要虛度光陰,只要一切有利於我們充實生活的東西,我們都要去學,去讀,去想,去做。只要每時每刻的去計劃和把握我們的時間,就會不讓我們,在即將失去肉體生命時,有什麼遺憾的。既然肉體生命的長度已經註定,我們無法改變,那麼我們就應當去增加生命的厚度,我們可以在有限的肉體生命期裡無限延伸生命的精神品質,即使是挫折也把它當做必要的積澱和歷練,讓我們無悔自己的人生,將靈魂昇華。

最後,用書中那句經典的話語作為這次讀後感的結語:”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的生活。“

第6篇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它原本應當是單純而有意義的。但是,在社會的不斷髮展變化過程中,人們不斷違背和拋棄了生命的意義和品質,許多人成為財富、權力、地位、名聲的奴隸,並讓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人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甚至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肉體生命已被格式化、複雜化。人們在擁有肉體生命的同時,還擁有著一個超越於肉身的內在生命,它被恰當地稱作靈魂。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生命,又透過肉體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在“內在生命的偉大”一文中,周國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體殘疾卻依然收穫了一份完整而有意義的人生的人:荷馬、貝多芬、霍金、海倫·凱勒,誠然,這些人都是偉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這最起碼能證明一個強大的靈魂可以跨越身體上的殘缺,爆發出不可思議的驚人力量,從而讓我們的生命閃現出耀眼的火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身體健全的人,雖然我們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會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但上帝上公平的,他賦予我們每個人一個完整的靈魂,一個永遠不會殘缺的`內在生命,在這個靈魂中,我們可以自由的活著,不受任何東西的干擾。我們應該成為自己內在生命的主人,無論平庸或是偉大,都應保持一個獨立的靈魂,以尊嚴的方式活著。

周先生的書品味悠長,一本好書初讀時似曾相識,再讀時又美如初見,直入心底,感覺在閱讀和思考中與偉大靈魂相遇,而這種相遇使你擺脫塵世命運的束縛,生活在一個更廣闊、更崇高的世界裡。讀書如一劑良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都能從其中找到詮釋,迴歸淳樸、迴歸簡單,迴歸本真,把平凡生活和內在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就是好的。

活在當下,定位自己在紅塵萬丈中最合宜的位置,把生命照看好,活出生命的精彩。焉能放下,就讓那無法解除安裝的重量同在同行,把心安頓好,活出生命的真實。而這份精彩和真實的融合,才能活出生命的品質。

第7篇

書裡全部是周老師發自內心的.人生感悟,挺真實的。

開啟書,可以想象成面對著一位智者,在給你指點迷津。。

也可以想象成一位普通的老人,在用他大半生的人生經歷告訴你如何走好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