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8篇 “探索生命的品質:從擁有到感悟”

本文主要介紹了關於人生的一本經典書籍——《生命的品質》的讀後感。從作者的角度和觀點出發,深入淺出地解析了人生的真諦與意義,為人們探索人生道路提供了啟示和思考。讀後不僅能讓人獲得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更能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重新定義生命的品質。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8篇 “探索生命的品質:從擁有到感悟”

第1篇

不工作並不代表有更多的空餘時間,在自己身上體現的淋淋盡致。忙,都為他人做嫁裳。一些不快的經歷,不能動搖我絲毫的秉性,固執如老頭般可愛,內在的本質更顯強大的一面。

書店,看到周國平著《生命的品質》,被封面後面的一段話所吸引。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的生活。

人來到世上,首先是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人不只有一個肉體生命,更有一個超越於肉身的內在生命,它被恰當地稱作靈魂。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

說到底,人活的就是一個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造就不同的人生。平凡的生活體現了生命的自然品質,內在生活體現了生命的精神品質,把這兩種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是就是好的。

書中,有篇《人生邊上的智慧》——讀楊絳《走到人生邊上》。書中寫道:

尤使楊先生痛心的是:“當今之世,人性中的靈性良心,迷濛在煙雨雲霧間。”這位九十六歲的老人依然心眼明亮,對這個時代偏離神明指引的種種現象看得一清二楚:上帝已不在其位,財神爺當道,人世間之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窮人、富人有各自操不完的心,都陷在苦惱之中。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好人更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自己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看完深思,對照自己,無愧為醒世良言。這個時代有種種問題,最大的問題正是信仰的缺失,信任的缺失。當自己對任何一個只要我認識的人,無原則的絕對信任,給予了我能力範圍內的幫助。而實際情況確經常事與願違,受到傷害也是必然。

不夠豁達,不夠大度,不然就不會有痛。愛我,更愛他們;恨我,一笑而過;罵我,檢點自己;咒我,反思自己;幫我,銘記於心;幫人,選擇忘記;恨人,不如恨已。

醍醐灌頂,頓然醒悟,心也釋然。只應有愛,不應有恨;只應記恩,何必念仇;

幡然於世,多應寧靜,各位朋友抽空可看周國平《生命的品質》。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8篇 “探索生命的品質:從擁有到感悟” 第2張

第2篇

一個人,在“生命”這個偉大的名詞面前,是渺小的,如同咿呀學語的小兒,不僅無知而且茫然。周國平先生作為哲學系的思想者,或多或少也會去探尋“生命”的真諦,於是《生命的品質》面見於社會大眾。我有幸能夠讀到這本書,閱讀的同時,我分明看到一位黑髮人,他安靜地盤坐在樹下,時而低頭思考,時而仰望天空,剎那間,一道亮光飛逝而過,頓時明光四起。

周國平的文字總是散發著星辰的光芒,聖潔而不乏靈動,耀眼而震懾人心。他說“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這正是周國平先生在本文中要敘述的主題思想。

在討論一個人的生命時,他堅持人包含兩層生命:一是外在生命,這層生命是父母給予的軀殼,既有完整又有殘缺,既有美麗又有醜陋,而生命的真諦卻不在此;二是內在生命,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生命,即生命的本真所在,因為它突破了軀殼的限制,將真實的生命展現出來。

在討論關於靈魂時,作者接受了楊絳的看法——靈魂不同於內在生命,靈魂是塑造內在生命的'主導者。如果說,內在生命可以規範一個人的行為,那麼,靈魂則足以讓一個人的心靈變得純真而高尚。在序言裡,周國平先生如此寫道:“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這正說明他極其推崇靈魂的鍛鍊,因為生命的一切起源都是來自靈魂,失去靈魂的生命,只能稱之為“肉體”。

這不禁令人深思,如何讓一個靈魂得到鍛鍊?作者並未直接指出,但綜觀全書,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真”,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的生活,不必去追捧榮華富貴,側耳聆聽靈魂的聲音,找尋屬於自己最合宜的位置,讓靈魂與生命得到滿足,讓生命綻放如星光般璀璨的靈魂之光。

閱讀的過程中,有些內容令我感到些許夢幻,那樣的靈魂與生命是否真的存在?無奈,周國平先生也承認“人世間只成了爭權奪利、爭名奪位的戰場……”是啊,這幾天我大多是在公交車裡品味此書的,每當自己的視線離開書本移向窗外時,實有一種痛心之感,這本該是大自然的芬芳氣息,卻成了充斥著銅臭氣味的宣傳廣告,利益已讓人們忘記了自己的生命本真,迷失在都市的圈牢中,這是多麼令人灰心絕望的不幸。而周國平先生是清醒的,我至多於世俗中思考世俗,他卻於黑暗中守護人性。

他說:“把心安頓好,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不去沾染不良風氣,孟子的“性善論”指出“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我們尋到人生正確的方向,讓生命本來的面目——“善”和“美”直到永恆,也許,我心中的夢幻就不會再是夢幻。周國平先生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這一環節,他寫了許多關於教育的文章,幫助人們走向真正的教育之路,即“讓人的精神稟賦發育良好,成為人性意義上真正的人”。我十分景仰他的勇氣,因為他能夠拋開世俗的眼光,專心做自己的學問,堅持不讓人性墮落在黑暗的社會裡。

以作者自己的標準來看,他認為:“一本好書會讓讀者也想寫點什麼,它營造了一種氛圍,使人彷彿置身於合宜的氣候裡,心中潛藏的種子因此發芽破土。”我想《生命的品質》一書正符合此點,這也正是我閱讀本書的原因,即它給人以力量,讓人擺脫肉體的脆弱,拂去人在面對強大的物質世界時,因為無法抗爭而倍感心力憔悴的無助感,從而做一個內心充實而強大的人,維護最寶貴的生命本真。

我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到靈魂中那顆最璀璨的星辰,真實而美麗,普照著社會的每一個黑暗角落,讓每一個黑暗角落不再黑暗,而是永恆地散發著光芒。

第3篇

讓生命迴歸單純,活出生命的品質。這句話很有感觸。

每天忙碌於喧囂的城市,被時間和生活強推著前行,卻慢慢偏離了心中的目標。想要割捨,想要放棄,卻又沒有那份勇氣和灑脫。

讀周老師的散文,讓我在這種無奈和迷茫中找到暫時的安慰,接下來,我需要的.是行動……

第4篇

最近,我終於有幸得到周國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質》一書,這本書是我渴求已久的書。

此書思想精髓在於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

一直以來,我以理想主義者自居,思想遊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哲學是一種分身術,把人分成具體的人和抽象的人,具體的人周先生認為是一個有很多塵世慾望的複合體,在紅塵中奮鬥、掙扎,我不盡然,我覺得那不欲望,而是理念、信仰,是為了理念和信仰所付出的執著與堅強,在努力與奮鬥中所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愛與真摯,連最枯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欣慰到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佐證。抽象的人站在具體的人之外,所以清醒、理性,從更加超脫的角度來勸導那個具體的我,讓生命簡單、本真,於是在午後、在深夜,一杯茶、一本書,與心靈對話,感受最真實的自己,在喧譁的世界中沉澱下來。

周先生的書品味悠長,一本好書初讀時似曾相識,再讀時又美如初見,直入心底,感覺在閱讀和思考中與偉大靈魂相遇,而這種相遇使你擺脫塵世命運的束縛,生活在一個更廣闊、更崇高的世界裡。讀書如一劑良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都能從其中找到詮釋,迴歸淳樸、迴歸簡單,迴歸本真,把平凡生活和內在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就是好的,果真如此嗎?

有學友曾問我,遊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為何沒有痛苦的表情,仍激情飛揚。活在當下,焉能放下。人生在世,確有許多負重,因活在當下,上學時想考一所好的學校,畢業了想有一份合宜的工作,工作了想有所建樹,親情、愛情、友情哪一個不是生命中沉甸甸的負重。時光遊走、歲月流逝,曾“隔著窗兒,看小鳥在天空飛,卻怎麼也打不開那扇門”,是因為人有太多的渴望,今天不再來,今生不再來,誰能白頭時再感慨年輕時沒能實現的心願空悲嘆。並不是所有人都為慾望、野心、身份而活,也不是所有人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而活,其碼我不是,如非要有所定義的話,我則歸納為理念、信仰而非慾望。人的幸福在於兩大快樂:一是生命的快樂、另一是精神的快樂,正是有了生命,才有了為信仰而奮鬥的源泉,並在這一過程中享受著精神的快樂。很欣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生存的需要到自我實現的'需要,物質滿足的快樂與精神的快樂相比是淺顯的,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正是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上層建築才彰顯品位和價值,人才有可能很優雅的讀書品茶,品味人生。我不欣賞除了上帝什麼都沒有的人,十丈紅塵是一個很現實的大染缸,關健是如何定位自己合宜的位置,實現自我的價值。在實現過程中,更應注重過程本身,而非結果,因這一過 程如試金石,考驗人的耐力、原則,做人的尊嚴、底線,考驗對生命、生活的態度,如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心靈的自由、美好、高貴,結果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人之所以懷念過去一些美好的東西,就在於它的不可複製和不可重來。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稱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人在找回失去東西的時候,即使是同一條河流,但此時非彼時,物是人非,欲說還休。

活在當下,人總有疲倦的時候,於是解除安裝一些生命中無法承載的人和事,使旅途輕便。但有些總是放不下,“我想飛,不想帶著傷,卻無法解除安裝心頭的重量”,那份重量如此清晰,使我終究明白,我只不過是行走在十丈紅塵中至情至真的凡人,如若放下了,我便不是我,空靈脫俗到大徹大悟的聖人,或是遊走在天地之間普救眾生的神靈。無論是幸福還是痛苦,無論是快樂還是憂傷,那都是劃過生命的最真實痕跡,是上蒼饋贈的最好禮物,又何必放下、又焉能放下呢?如若放不下,就與生命同在同行。“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人如若想看後天的太陽,一是有沒有堅持下去的毅力,二是有沒有堅持下去的辦法,如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一個放下二字,又怎能看到後天太陽升起一瞬間令人暈眩的光芒。

活在當下,定位自己在紅塵萬丈中最合宜的位置,把生命照看好,活出生命的精彩。焉能放下,就讓那無法解除安裝的重量同在同行,把心安頓好,活出生命的真實。而這份精彩和真實的融合,才能活出生命的品質。

第5篇

利用端午假期,集中讀完了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生命的品質》是作者20xx年至20xx年所寫文字的結集,共分十一輯,包括對生命內在意義的探索,哲學的思考,對教育的呼籲,讀書的吶喊,對時代的評論,對人性的度量,對心靈的追問,面對災難的反思以及對宋詞的賞析等,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他的真誠、睿智、思考、獨立,襯托出了他的平凡、活潑、善良、哲理。什麼是生命應該具有的.品質?書中沒有給出具體的答案,卻自始至終無不透露著答案。書雖讀完,思考卻無法停歇。

“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單純,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要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

把命照看好,保持生命的單純。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為了這些,我們透支著青春,透支著生命,到頭來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一場雲煙而已。早些時候,讀過於娟的生命日記——《此生未完成》,對我觸動很大。

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權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寫作。所有的浮躁沉澱了,所有的偽裝剝離了,所有的喧囂遠去了,所有的執著放下了。只有一個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兒、妻子、母親對生命最單純的感悟。在這個故事裡,相信很多讀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生命本就短暫,在這個愈來愈快的社會裡,在大家都在忙名、忙利、忙地位的時候,讓自己慢下來,迴歸簡單,迴歸淳樸,不要讓名利權情這些社會堆積物矇蔽了我們的生命,使得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照看好命,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有意義的事。

把心安頓好,積累靈魂的財富。畫家王川曾說:“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來,中間的時候,什麼都留不住,最後的時候,什麼都在。”最後的時候全部都在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精神與靈魂的積累。物質性的東西可以設定目標,精神的追求同樣可以設立某種目標,但這種目標只是一個方向,它的實現方式不是在未來某一天變成可見的現實而是作為方向體現在當下的每一個行為中。

它永遠不會完全實現,又時刻可以正在實現。把心用在每一個當下,事事磨練,實現內在的轉化。練就一顆堅強的心,勇敢的承受遭遇的不幸;練就一顆慈愛的心,愛己愛人;練就一顆坦蕩的心,光明磊落,無愧於心;練就一顆安靜的心,剝離喧囂,沉澱浮躁,享受真正的歡愉。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通過靈魂的昇華,心靈的培育與安放,增加生命的厚度,在有限的肉體生命期裡實現生命精神品質的延伸。

照看好命,安頓好心。樸素的文字,道理卻讓人沉思而深遠。

第6篇

周國平是這幾年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還有一個這樣的人在如此嚴肅的關注著我們的內心,著實感動,我們是同樣的人。

我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並將赤裸裸離開。在這個走向死亡的過程裡,如何賦予我們自己的`生命以意義,與誘惑同行,是一個困惑的問題。

第7篇

本書是周國平最新散文集《生命的品質》的修訂珍藏版,增補了20xx年發表的散文,是作者按時間順序結集的第五部散文集的定本(20xx-2010年)。

作者認為,讓生命迴歸單純,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這種生活藝術和精神修煉在今天的時代雖然彌足珍貴但又不可或缺。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好好地活吧:讓生命迴歸單純,活出生命的.品質!

第8篇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

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

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這些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