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案8篇 "應用比例解決問題:六年級數學教案"

本教案以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為主題,以切實應用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述比的概念與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本教案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份優秀的教學資料。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案8篇

第1篇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解,促進相關技能的形成,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

小黑板、課前請體育老師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測試百米跑步的時間

(1)學校舞蹈隊有x人,歌詠隊的人數是舞蹈隊的3倍,歌詠隊有( )人;舞蹈隊和歌詠隊一共有( )人,歌詠隊比舞蹈隊多( )人。

(2)踢毽的和跳繩的每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組,跳繩的有8組。踢毽的有( )人,跳繩的有( )人;踢毽的比跳繩的少( )人,踢毽的和跳繩的一共有( )人。

第(1)小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列方程的依據以及怎樣解列出的方程。

先讓學生獨立列出方程。交流時師隨機板書不同的方程,並讓學生說清列方程的依據。

(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注意個別輔導。)

交流完後,讓學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難的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理解的方程來解。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根據怎樣的'等量關係來列方程的。

獵豹追捕獵物時的速度大約是一名優秀短跑運動員百米賽跑速度的3倍,大約比這名運動員每秒多跑20米。這名運動員每秒大約跑多少米?這隻獵豹呢?

先讓學生算一算自己在體育課上測試百米跑步時的速度大約是每秒多少米?

盒子裡裝有同樣數量的紅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個紅球和4個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後,紅球正好取完,白球還有10個。一共取了幾次?盒子裡原來有紅球多少個?

學生讀題後可引導學生畫線段圖來理解“取了若干次以後,紅球正好取完,白球還有10個”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明“取出的紅球比白球多10個”。

再讓學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時說說是根據怎樣的等量關係來列方程的。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些什麼收穫呢?你還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六年級數學上冊《比的應用》教案8篇

第2篇

國小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第52頁~53頁的內容,練習十三的第1~4題。

2、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3、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1、問:我班男女生人數各是多少?你能根據我班男女生人數用比的知識和分數的知識來說一句話嗎?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麼,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麼分配嗎?今天我們研究按比例分配問題。(板書: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分配。

1、把複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 :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這句話你可以聯想到什麼?(小組討論)

4、嘗試解答:用你學過的知識解答例題,並說一說怎麼想的?(請學生板演)

②把六年級和二年級的面積化成比的形式,化簡後的結果是不是等於3 :2

如果你來分配這100平方米的保管區給六(1)班和六(2)班你準備按這樣的比來分配,並把兩個班保管區的面積算出來。

學生彙報。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解題過程,並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7、出示:學校新買來315本新書,要分配給六年級三個班,如果你是圖書管理員,怎樣分配才合理呢?

(1)小組討論,提出各種各樣的分配方案,最後統一到按照各班人數進行分配比較合理。

(2)增加條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問:3154本書按照人數分配,就是按照怎樣的比來分配呢?

(5)學生彙報。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解題過程,並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8、小結:觀察我們今天學習的按比例應用題有什麼特點?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錢30元,具體用途及分配情況見下表:

2.看了這張表,你有什麼想法?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安排這30元零花錢?能用表格展示出來嗎?

1、反饋。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表格,並讓學生說說理由和計算錢數的方法。

五、佈置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4題。

第3篇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了百分數和百分數的基本應用以後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數進行利息的計算,同時讓學生學會解決儲蓄的有關問題,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在五年級的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及運用方程解決的百分數問題,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本節課是利用百分數計算利息,與已有知識聯絡緊密,難度不大,易於掌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百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從而激發學習的慾望。

1、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2、經歷通過模擬實踐、合作交流,探索利息的計算公式,並應用公式計算利息,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4篇

1.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的數量關係和解題思路,能正確地分析、解答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2.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簡單的和稍複雜的之間的聯絡,以及不同型別的的結構特徵和解題規律;進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學生口答後提問:第(1)題的40%是怎樣求的,表示什麼意義?第(2)、(3)題是按怎樣的數量關係列式的,這兩個式子都表示什麼意義?

我們根據分數的意義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數量關係,學習過。這節課就複習。(板書課題)我們學過的,分為簡單的和稍複雜的兩種情況。通過複習,要能進一步理解井掌握它們的數量關係、解題思路,更加明確它們的結構特徵和解題規律,提高分析、解答的'能力。

1.選擇下面三個條件裡的一個條件作問題,編出三道不同的應用題。

(1)松樹30棵,楊樹50棵,松樹棵數是楊樹的幾分之幾?

指名學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師板書。提問:第(1)題為什麼用楊樹棵樹做除數?第(2)、(3)題為什麼都用楊數棵數乘言?你認為解答的關鍵是什麼?(板書:關鍵:確定單位1的數量)追問:上面題裡與對應的數量是什麼?求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要怎樣算?第(2)、(3)題都是技怎樣的數量關係列式子的?

從上面的題可以看出,解答的關鍵是確定單位1的數量,並且找出與幾分之幾(百分之幾)對應的量,然後聯絡分數、百分數的意義,或者一個數乘分數 (或百分數)可以表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意義列出數量關係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個量是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就用幾分之幾對應的數量除以單位1的數量;當幾分之幾是已知條件時,就要根據單位1的量乘幾分之幾等於與幾分之幾對應的數量來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提問各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讓學生填寫數量關係式,然後口答。結合提問學生第(2)題的數量關係式裡為什麼是節約的數量,強調數量對應關係。提問:從上面可以看出的基本數量關係是怎樣的?找數量關係時要注意什麼?

?板書:基本關係:對應數量單位1的量=幾分之幾(百分之幾)

指出:我們解答,一般根據含有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這句話確定單位1的量和題裡的數量關係,這樣就可以根據數量關係式來列式解答。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學生兩個問題有什麼不同。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提問:求這兩個問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用除法算,都用單位1的量做除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不同? 指出:解答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要先確定好單位1的量.再根據問題裡數量間的對應關係找準需要的數量,然後列式解答。

學生默讀題目。提問:這兩題哪個數量是單位1的數量?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提問:這兩題都是按怎樣的數量關係式列式的?為什麼第(1)題用算術方法直接列乘法算式解答,第(2)題用方程解答?指出,這兩題都是已知誰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這個條件,解答時也是看這個條件先確定好單位1的數量,再根據單位1的數量乘幾分之幾,等於幾分之幾的對應數量列式解答。當單位1的量已知時,就可以按數量關係式直接列算式解答;當單位1的量未知時,就要按數量關係式列出方程解答。

(板書:單位1已知算術方法解答單位1未知列出方程解答)

學生改編應用題,老師依次出示。提問:你能從改變後的條件看出求小麥面積的數量關係各是怎樣的嗎?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提問:為什麼這兩題的式子都是兩步計算的?解題方法為什麼不一樣?指出:解答,要注意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板書:注意:數量的對應關係)當題裡的數量與題裡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不對應時,就是稍複雜的。解答時,要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絡確定數量關係式,並按照單位1已知還是未知確定解題方法,然後對照數量關係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提問:這兩題有什麼相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然後提問怎樣列式的,老師板書。提問:這兩題的數量關係式是不是相同?數量關係式相同,為什麼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據數量關係式列式時,要找準相應的數量。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師板書。提問:這兩題有怎樣的數量關係?為什麼所用的解題方法不一樣?

提問:這兩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提問:為什麼問題相同,而解題方法不一樣?這兩題各是按怎樣的數量關係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一般先確定單位1的量,(板書:定1)再根據單位1已知還是未知確定解題方法,明確用算術方法還是用方程解答,然後對照數量關係式列出式子解答。

第5篇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抓住了數量關係相同,通過複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係,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絡,便於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2)比航模組多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佔航模組的 (1+)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係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裡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第6篇

?百分數的應用(三)》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有兩個層次的基礎: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和百分數知識的學習。同時,本課的學習還將是學生國中代數學習的知識基礎。

本課的編排是這樣的,教材呈現出一幅笑笑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統計表以及針對表格提出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和課後閱讀資料主要是體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而第二問則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本課編排特點,我將本課目標設定為以下兩點

1.通過探索、交流、比較,使學生掌握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培養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與人交流以及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根據百分數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一堂好的數學課,最終目標是學習能力和數學思想的培養,而應用於生活則是這個目標的價值所在。為此,在本課中我將主要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較、聯絡生活都是學習本課的有效方式。

本課的教學環節分為3大塊:閱讀資料,匯入新課自主探究,分析比較拓展思路,學以致用。

課始,閱讀資料,匯入新課。課件出示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關於恩格爾係數的介紹。請學生帶著下列問題獨立閱讀恩格爾係數指什麼?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你能計算出你家的恩格爾係數,並對此做出科學解釋嗎?,然後同桌交流,全班反饋並小結得出:百分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百分數的應用(三)。

選擇這一匯入而沒有選擇複習匯入有以下3點考慮:1.這樣匯入一下子拉近了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2.對恩格爾係數的學習能更好的體現教材的編寫意圖。3.如果選擇前面學過的列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或用分數問題複習匯入,雖然能幫學生尋找知識的生長點和連結點,以實現知識的遷移,但壓縮了學生的探索空間。所以不設相應的複習題就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尋找新的知識生長點,感悟新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較分為3個層次:循序漸進,動態示題探究交流,夯實基礎比較優化,啟用思維。

首先:循序漸進,動態示題。笑笑也調查了一份他們家的食品支出情況,我們去看一看然後運用課件將表格中的第一排資料一一出示,讓學生分別判斷處於什麼生活水平,然後再說一說有什麼發現。這樣逐一出示,能夠讓學生的觀察視野隨著時間的推移,直觀的發現笑笑家生活水平從貧困溫飽接近小康的巨大變化,感受到這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出示整張表格。這時,我將問題(1)去掉,因為它已經在動態出示表格的過程中完成了,直接將問題(2)改成(1)隨著表格一起出現: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嗎?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環節和比較優化環節。

探究交流,夯實基礎。這個環節主要通過以下4步完成

獨立完成有利於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形成,以達到自主建構。交流想法則是用語言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再一次論證,展現。

而在展示方法這一步,由於前面的學習基礎,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用方程來解這道題,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會出現這一種(65%-35%)X=210,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同學用算術方法---210(65%-35%)。所以將這三種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饋的時侯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尤其是對等量關係的把握。比如第一種65%X-35%X=210根據要求,學生一般都會先畫出線段圖,那麼首先要讓學生根據線段圖說出圖意,其次說出列方程的根據:你是抓住哪句話來分析的?通過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關係:食品支出的.錢數-其他支出的錢數=210元,再根據等量關係說出所列方程的含義:65%X、35%X分別表示什麼?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並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於(65%-35%)X=210雖然從算式來看只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實際上他們所依據的數量關係是完全不一樣的,可適時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程方法的區別與聯絡。期間對於學生因為粗心比較容易犯的錯誤,要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錯的原因。總之,對於基礎好的同學多放手,給他們探索的空間,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既要讓他們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時給予引導。

比較優化,啟用思維環節:新課標倡導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類問題,因為這種順向思維的方法,既化難為易,又加強了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因此,針對學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術2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比較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討論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係直接列出方程式,便於理解;同時指出列方程這種方法在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然後要求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試一試的第2題(2)20xx年,食品支出佔50%,旅遊支出佔10%,兩項支出一共540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來鞏固所學。由於第一題(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與例題是重複的,所以刪掉。而第(2)題作為例題的延伸和對主題資源的有效利用做為課堂練習。

課尾拓展思路,學以致用。由於前面的學習比較充分,而教材後面的練習題和例題基本處於同一層次水平,所以我在豐富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以及聯絡生活實際這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據此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某班在一次數學單元訓練中這道題是從扇形圖的練習形式以及涵蓋了基本訓練、變式訓練、發散訓練的練習內容兩方面豐富了本課,其意圖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數學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環保意識的培養。 第二道題選用的材料是《我國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情況》的財經報道。

2.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局面下,我國經濟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15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其中中央本級收入27526.8億元,同比增1.6%,地方本級收入23992.07億元同比增長9.8% 問題:根據這些資訊你能知道什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並列出算式? 這道題的資料雖然複雜不方便計算,但是體現了數學材料的真實性。其傾向性在於培養學生自主蒐集、提取資訊並加以綜合運用的能力。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本課的板書: 因為本課本著放手讓學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書的設計遵循黑板是學生的試驗田的原則,除了教師板書課題及一些重點要求外,主要是學生上來展示他們的解題方法。

就是這樣,一堂樸實數學課的探究與應用,就此結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專家與同仁的指導。謝謝!

第7篇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畫圖、計算等方法探索新知。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比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4.在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師數一數,並記錄其資料(緊張的有15人,不緊張的有20人)。

你能根據這15人和20人用比的知識或分數的知識說一句話嗎?

師:大家說的真好,可見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以前我們體驗過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今天我們再來體會一下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板書課題:比的應用。

師:其實只要有心,隨時都可以發現一些數學問題,今天,我們的好朋友笑笑就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她遇到了什麼問題。(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找出圖中所提供的資訊,明確所提出的問題:把這些橘子分給一班和二班,怎樣分合理?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然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啟發學生明確:平均分就是按1:1的比例來分的;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並不是把一個量平均分,而是要按不同的份量(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像這樣把一個量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就叫按比例分配。

師: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怎樣解決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板書:按比例分配

(二)解決問題二:怎樣分才是按3:2的比例來分的?

師:我們幫笑笑想出了分配的方法,笑笑又問:怎樣分才是按3:2的比例來分的呢?

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橘子,4人—組分一分。[教師給每組相同數量的小棒,但沒有告訴學生小棒的根數。(小棒的根數是5的倍數)學生按3:2分小棒,教師巡視,及時瞭解學生中典型的分法]

①發現6:4,9:6、15:10、30:20……的結果都是3:2。

(三)解決問題三:如果有140個橘子,按3:2該怎麼分?

解設每一份有x個橘子,則一班分3x個,二班分2x個,根據:3份(3x)+2份(2x)=140列出方程:3x

師:說的真好!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是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的問題,請你們思考: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5~76頁中“練一練”的第1、7、8題。

本節課在談話中引出問題複習舊知,為新授做鋪墊,同時也讓學生切身實地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

整節課緊緊圍繞三個問題展開,共分兩大部分:一、分一分: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通過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過程中體會1:1分配的不合理性,產生按比分配的必要性,同時體會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二、算一算:再有了實際操作的基礎上,解決把140個橘子按3:2分給兩個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勵學生運用合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由於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運用很廣泛,所以在練習的設計上,主要通過有層次、有坡度的一組問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生活上的問題。

存在問題:由於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學在短暫的課堂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個別學生不能順利準確的解決問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足。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學生全面發展,在課餘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課堂上關注學困生,培養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第8篇

掌握各部分量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按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能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各部分量之間應該按怎樣的比例來分配。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1、使學生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例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2、小小調查員:前幾天,我已經請同學們去作了課外調查,看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識。下面,請彙報一下你調查到的資訊。

3、小結:通過調查,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絡。今天,我們就隨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處?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來了一位客人。剛巧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於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親自招待這位王叔叔。

師:請客人坐下後,一般要幹什麼?(泡茶)對,這是待客的基本禮儀。小明打算親手配製一杯又香又濃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些什麼?

(a)先要解決什麼問題?(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a)請你談談你對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解法,為什麼?

(b)其實,這些方法都很好。不過,第(b)種解法是我們今天所學到的一種新方法。它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顯示課題,齊讀)

(1)剛才小明就按大家計算的結果給王叔叔配製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會兒,剛巧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張電費的清單。原來,“小明家和另外兩戶居民合用一個總電錶。九月份共應付電費60元。”(顯示)王叔叔想看小明這個小主人合不合格,就問小明:“你們家上個月交了多少元電費?”

(a)你覺得小明家應付多少元電費?你是怎麼想的?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