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8篇 開啟語文大門-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心得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科中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學習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我深刻領悟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並通過實際實踐和不斷思考掌握了一些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8篇 開啟語文大門-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心得

第1篇

本次考試我的語文成績很好,於是總結了一些我在語文學習中的心得體會。雖然稱不上是語文學習的不二法門,但是相信能讓大家收穫一些好的經驗。

在我們的耳中“上課好好聽”可能是最多聽到的了。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句空話,但我認為,無論是對於語文,還是其它的科目,它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條,對於語文,人盡皆知的是,看書只能複習古詩文,對於語文考試中最重要的閱讀幾乎毫無作用,有的人自詡刷題達人,可是刷題若是不聽老師的歸納總結和講解,只會陷入“做—刷—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怪圈之中。由此看來,認真聽講!實在是不可謂不重要。

老師的'新課引人入勝,增加我們的知識底蘊,閱讀課從文章的不同型別入手,抽絲剝繭地揭開閱讀題的神祕面紗,更不必說針對性極強的專題式作文課了,如果好好聽課,語文成績不會上不去呢!

可見,許多人正是問題出在聽課上。有的人聽課態度很有問題:上課時睡覺,看小說,甚至做一些與課堂毫不相干的事。這樣若能學好語文,可是咄咄怪事了。希望同學們反省啊!還有些人,可能覺得語文無聊,亦或是難以跟上老師的節奏,聽講時便魂飛天外,神遊太虛了,但是距離大學聯考僅一年時間,若再不奮起直追,振奮精神,還待何時。

此外,“下課好好做”也同等重要。請大家捫心自問,語文作業多嗎?無非是古文集萃3篇,古文觀止預習,閱讀訓練和週記。再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是有答案就拿答案一抄,沒答案就把隨便糊弄甚至乾脆不交當成“心安理得”的事呢?老師的時間很緊張,可能是改作文就要耗費幾天的時間,哪裡有功夫來天天追查這種小事呢?況且,把這些作業寫好,收穫會跟好好聽講不相上下。比如說:做古文集萃,古文觀止的作業時,可以好好看看註釋和答案後的全文翻譯,力圖通曉全文的意思。當你遇到一篇陌生古文,可以讀懂80%的意思,大致掌握中心,古文題,翻譯題,以及校本詞彙題將不再成為你的掣肘。

週記在我看來,是很無拘無束的文體。你可以把老師當成你最好的朋友。一篇文章,你何處讀懂了,何處讀不懂,有什麼看法,都可以在週記之中娓娓道來,日積月累之下,你對於各類文章的瞭解絕對會超出你的想象。

以上便是我的語文學習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與大家共勉!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18篇 開啟語文大門-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心得 第2張

第2篇

第一、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立(基礎)、自為(實質)、自律(保證)。具體表現為:學生參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參與制定學習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習慣。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體驗,並以之激發自己學語文、用語文,自己能在語文實踐中及時反思並調整學習活動。合作學習要求明確共同的任務,要求學生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支援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評估學習活動,尋求改善途徑。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掌握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要培養合作的生活態度。探究學習著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學習要求在語文實踐中,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重要現象,在對重要現象的觀察體驗感悟中,有針對性的所及與處理相關資訊,在對問題的探索認識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逐步形成,並呈現、說明、評價和檢驗探究解惑,在探究學習中掌握防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發展實踐創新和探索進去精神。

對立面包括教師的指導性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驚醒必要的指導和要小的幫助。包括使他們明瞭學習目標和內容,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涉及語文學習活動,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合作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個體學習。合作學習錢,個體都應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有知識和經驗的新的建構。探究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接受學習。如果接受學習中學習者是主動地,能夠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建立實質的聯絡,就是有意義的。

第三、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第3篇

本週我們又學習了《國小語文課程課標》,使我明確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使我清楚的知道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現就自己所任學段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淺談如下:

國小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將課堂還給學生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願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願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為此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齣兒童味來。

因此在教學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時遵循規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1~2年級要多認少寫。因此,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多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反覆朗讀中,去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低年級來說更應該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和體驗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喜歡閱讀,主動閱讀。

第4篇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

在永河國小我們分別聽了將小劉江老師的《醜小鴨》和永河國小王阿玲李家灣國小江虹的《晏子使楚》三節課,精彩的課堂感染了每位學生以及在座的老師。

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為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感受如下:

老師的語文功底紮實,語文素養要高,深入研讀教材。

例如:教師在文章的指點,列舉問題等方面,他們都明確指出,便於學生理解並從文章中找出,尤其是對於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中學生來說,教師的輔助指導所起的作用是無比大的。

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

從這些節課可以看的出來,由於在備課時已經“預測”到學生會提這樣的問題,因此,這些老師在指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顯得尤為巧妙,具有藝術性。

整個過程她都沒有作正面的解釋性回答,而是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答案,在言語實踐中自然感悟問題的答案。

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他們沒有簡單化處理,而是引導學生來聯絡自己,從實際出發,進而得到情感世界的.昇華和豐富。

這些老師通觀年齡,都比較年輕,相對來說也是一名新教師,卻彰顯出非淺的功底和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要更加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一天之中,感受頗多,教文字的同時,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在熟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實現作者與讀者的心靈共振,語文課很有語文味,是幾位老師的共同之處。

回顧自己四年的教書生涯,比較之下,頓生感慨:教書難,教好書更難!身為新課程改革一線的語文老師更應該錘鍊語文功底,加強文化底蘊,煥發語言魅力,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位不負眾望的好老師。

第5篇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全國國小特級教師新課程教學藝術展示暨魅力課堂研討會”。會上,我認真聆聽了專家的報告,潛心觀摩了名師的課堂教學,收穫頗多。聽名師上課如聆聽蕩氣迴腸的名曲,又似品位餘香繚繞的香茗。這次西安之行,我有幸認識了全國知名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特級教師蔣軍晶老師;全國教育專家江蘇省國小語文特級教師張康橋老師;全國優秀教師李衛東老師;全國模範教師武鳳霞老師。名師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令人回味,發人深省。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蔣老師上的是《趵突泉》一課,他講得少,兩節課始終貫穿著學生的讀,並在度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的方法,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他沒有細枝末節的分析,有的是學生反覆的讀,不同程度的讀,直至最後深入感悟,實現讀的目的。比如他指導學生讀“三個永遠”和“三個冒”,先讓學生髮現這個句子的特點之後,生第一次試讀,感覺不是很理想,蔣老師並沒有放開而是讓學生猜測趵突泉到底有多長時間呢?學生紛紛舉手報時間,蔣老師隨機出示有關趵突泉的.資料,讓學生了解趵突泉距離現今至少有二、三千年了,從而感悟到趵突泉的活力,再讀,學生一下子就把這個句子所展示的美及活力讀出來了。在座的三百多名老師都情不自禁地為他們精彩的表現鼓掌。整堂課沒有絲毫作秀,全都是孩子們的當堂表現,樸實的課堂,展示了蔣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我佩服不已。

武鳳霞老師上的是《槐鄉五月》。她聲音甜美,感情豐富。在她的課堂裡,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國小語文老師的教學藝術和課堂中流露出來的人格魅力。她在課堂教學中所展示出來的智慧、機制和深厚的語言功底讓我折服,更讓我體會到了語文學科以及祖國語言文字的美。課堂以和學生談話開始,和學生拉近關係,然後直入課題。課堂上,武老師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朗讀,交給學生理解“山山窪窪”、“坡坡崗崗”等詞的方法:在引導學生想象槐鄉五月都有誰來相伴時,課件出示了蜜蜂嗡嗡、孩子們的笑聲。讓學生說說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然後交流,讀出自己的感受,由此可見聽說讀寫的訓練不是一句口號,吳老師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明銳捕捉,精心設計,落實了訓練的點。

張康橋老師執教的是《如夢令》。張老師課堂教學沉穩、從容、執著才、幽默。他的課如詩如畫,課堂與文字融為一體,感情真摯,讀寫結合。他知道學生用動作來朗讀詩歌,形象生動,之後他又來到學生中間問;“你醉了,醉成什麼樣了?”引導學生想象,並讓學生任選詩的一幅畫面,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張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使學生在及時評價中產生學習的積極性,發現自己的潛能,在評價後有進一步發展的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他的專題報告《如何進行讀寫結合》,我願以此作為敲醒我的警鐘,努力去做到。

兩天之中,感受頗多,教文字的同時,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在熟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實現作者與讀者的心靈共振,語文課很有語文味,是幾位老師的共同之處。回顧自己七年的教書生涯,比較之下,頓生感慨:教書難,教好書更難!身為新課程改革一線的語文老師更應該錘鍊語文功底,加強文化底蘊,煥發語言魅力,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位不負眾望的好老師。

第6篇

國小的六年時間裡,語文、數學和英語都是主科,但是,我覺得語文最有魅力,也許我對它學得並不是很好,但它的確給予我很多,我的生活是離不開語文的。

學習語文令我有了生存的能力。我們的母語是中文,也就是我們學習的語文。生活在中國,必須學會中文,如果你是一個不認識文字的文盲,在現今社會是難以生活的。假如你買一樣東西回來,不會用,可又不認識文字,那就看不懂說明書了;你出外吃飯,不會看菜譜,那就不用吃了;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什麼事,開啟報紙也看不明白,對外面的事情一無所知;到外面辦個事,人家叫你籤個名字,你只能說:不好意思,我不會寫字——那太沒面子了。這些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說不通,寫不了,那真是不堪設想,所以學習語文十分重要,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能力。

語文使我學會交流。從學習認識一個字,會看一段話,看一篇文章,可以看一本書和一張報紙,我們通過學習語文讓我有了閱讀能力,它讓我瞭解了世界,欣賞了別人的文學,瞭解了別人的`思想。同時,從會寫一個字,寫一段話,到現在我能寫一編文章,以後長大了甚至可以寫一本書。這就是語文賦予我的寫作能力,它讓我可以向他人表達我的思想、觀點,讓我好的、新的想法得到更多人贊同。閱讀和寫作就是交流的過程,它們是相輔相承的,只有多閱讀,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寫得更好,寫得好才能向世界表達自己好的相法,這樣,周而復始,世界就進步了。

語文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充滿魅力,還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第7篇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穫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第8篇

本月下旬,我鎮組織全鎮語文骨幹教師參加“國培計劃”遠端教育語文培訓。天氣雖然炎熱,但擋不住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有的學員家離學習地點雖然比較遠,但是每一個人每天都能準時參加,不早退,學習期間總是認真的傾聽並做好學習筆記。

這次培訓不但全面,而且細緻,有編導對教材的精彩解讀和分析;有課堂實錄;還有耐人尋味無窮的經驗之談。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為期七天的國培計劃的國小語文教師培訓。本次培訓,讓我們來自全鎮的教師學員得以聆聽眾多專家、學者乃至國內的學術界權威人士的講座,和一些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傾聽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語文思想方法等。七天的培訓雖然很短暫,但卻帶給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給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穫頗豐!

專家引領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精闢,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飽享了高規格的“文化大餐”。如xxx老師的專題講座《口語交際,讓學生“動”起來》,讓我走出以往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讓我也明白: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選擇合適的交際話題、營造交際的氛圍,還要讓學生“能”交際(也就是要創設交際情景和形成交際共體),創設交際情景需要做到模擬真實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設計問題情景等。為我今後可以交際的教學指出了方向。

xxx老師的《國小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語策略》,指出我們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兩個誤區,要求我們明確“三項重點”,突出“三種意識”,處理“四個關係”,落實“四個環節”教給我們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我們以後走彎路……我深深感悟到:語文的課堂應是充滿色彩、充滿詩意、充滿生命力的課堂。

參與授課的專家、名師,每一位身上都有著許多閃光點,他們廣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充滿悲憫的人文情懷、對教育的熱愛,統統都融入在他們生動精彩的講課中,也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我。我該怎樣做?我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是參加這一次培訓學習以來,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本次培訓,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學習期間,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並且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語文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它讓我們的業務水平不斷地提高,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們將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第9篇

我教了多年語文課,總感覺上口語交際課無從下手,有時簡直就是走走過場,沒有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要求,工作中一直感到很困惑。這次有機會看看別的優秀教師的上課,我受益匪淺。我聽了幾節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節二年級的課《感謝,要大聲地說出來》。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本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懂得感恩,同時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感謝,然後大聲地說出來,應該說些什麼,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感謝的心情。教育學生說話時態度要自然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簡單說就是有禮貌、說清楚、聽明白。教學難點是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靈活應對。我覺得本節課老師做得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

反思自己以前的口語交際教學,總是覺得孩子們怎麼那麼不愛說,每次都是幾個較為活躍的孩子說的多,而大部分學生就是動不起來。我想之所以不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把口語交際課和說話課,表演課混為一團,沒有注重教給學生交際方法,而想當然的認為他們肯定會說,一味鼓勵他們說或上臺表演,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違背了口語交際的初衷,造成學生不會說而不敢說。在《感謝,要大聲地說出來》一課中,老師在設計時特別注意把環節進行了細化,比如:說話要有禮貌,怎麼說才是有禮貌?說清楚為什麼感謝?感謝誰?又要從哪些方面來說?怎麼學會認真傾聽?那就要對別人說的內容做出反饋。把表達的步驟用簡單的語言總結一下,讓比較差的孩子也能有本可依,有話可說。在這節課上,孩子都能勇敢舉手站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這節課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非常成功。《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在課堂中,老師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來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營造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敢於表達;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交流起來不感到困難;提供示範,使他們從中學到甚至悟出一些交際語言、方式和態度;加強交際過程中的調控,通過援助、誘導、參與、激勵、評價反饋等手段促進了有效互動。

在學會了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後,老師又創設了說話的情景,其目的是增加口語交際機會,設定對話障礙,加大口語交際的.難度,進一步培養學生會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口語交際的靈活性。

通過這次觀摩課活動,我收穫很多,我發現了口語交際實際上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課型,能讓他們學到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在今後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交際”二字,告訴孩子們如何與人交流,交往,爭取讓孩子們都變得能說會道,我想,這也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在生活中的一種運用吧!

第10篇

自今年以來,我校正式啟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主題學習以教材編寫的主題單元為憑藉,圍繞主題進行課內大量閱讀;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用大約三分之一的課堂教學時間學完教材,其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材料的大量閱讀,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主題學習讓廣大語文教師教學輕鬆,得心應手;讓每一個學生喜愛語文,喜歡語文課,愛讀書,語文能力不斷提高。達到了北馬路國小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追求的目標。現將我的一些認識總結如下:

九月份,我有幸赴青島市參加了全國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大賽現場決賽,原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的講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我們以前有過不少教改,也有很多閱讀材料和閱讀系列的書籍,但大都強調課外閱讀,把讀書放到課外,強調課外閱讀的根本原因在於教材的學習佔用了太多的時間。他指出,語文課堂教學不要精雕細刻,不要把每一句話都挖地三尺,把每一個詞語都挖得冒出火星。他認為,通過學習例題,舉一反三是理科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習不同於理科學習,應該是反三歸一,通過大量閱讀,最後感悟點什麼,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讀得多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積累就豐富了,認識就加深了。但是,有效的課外閱讀很難實現,應該在課堂上實現大量閱讀。在大量閱讀中,學生得以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素養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主題學習可以說真正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的學學會,會學。語文是學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我們看到,主題學習課堂有鮮明的特色。在教與學的關係上,體現了依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思想。學情學生已經學會了什麼,學到了什麼程度,是課堂規劃的重要依據。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學生的學習活動佔支配地位。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規劃課堂教學流程,為學生設計學習方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等,教師的引導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習得能力,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得不到保障,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難以實現的。新課程普及了許多新的理念,如,提倡合作學習,提倡探究性學習,提倡學科溝通,提倡利用教學媒體,這都是好的理念,好的方法;但是,不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保障學生的學上,僅著眼於技術層面的更新,我們看到,新理念的實現方式常常與其初衷背道而馳。比如,為了體現合作學習,安排無明確目的地所謂小組討論為了體現探究性學習,無探究價值的問題也討論個沒完;書還沒有讀好,卻一會兒唱,一會兒演,一會兒畫,擠佔了有效學習時間;媒體演示替代了通過文字感受等。

大幅度增加課堂教學容量使主題學習課堂,在教學模式上、結構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材內容的學習要實現提速,教學必須由繁瑣走向簡單;大量的閱讀內容引進課堂,學生的自主閱讀得到了有效保障。例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的時候,沒有對小興安嶺的四季進行詳細的分析,而是抓住有代表性的夏季進行感悟,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接著總結了課文的寫作特點。目的就是騰出大量的時間供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課上我拓展了兩篇文章《煙臺的海》和《碧水丹山話武夷》,然後進行了練筆訓練。使學生增加了閱讀量,培養了語文能力。

從閱讀教學的量入手來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可能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新課標提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並分年段對學生課外閱讀的量給出了明確的規定。 主題學習打破了教材的侷限,將大量閱讀引入課堂,通過閱讀教學的提速(教材學習)、增容(加大課內閱讀量)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一方面,課堂閱讀量的增加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探索出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一條途徑。

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我們並不是沒有認識到。但是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處在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認識到了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但把大量閱讀放在課外;一方面是在現有教學模式上,著眼於技術層面的改革,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事實是,課外閱讀難以落實,現有教學模式只在技術層面進行變革,也難以提高教學效率。主題學習從抓學生的閱讀開始,通過課堂教學擴大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收效比較明顯。學生不僅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提高;與之相關,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也相當明顯。例如,在王海英老師的名師示範課上,學生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讓來聽課的教師驚詫,我想,這就是大量閱讀給學生帶來的比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有人說,教育的全部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閱讀的問題,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我們還需要繼續重視閱讀教學改革,繼續加強對閱讀教學的研究。

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常常過於繁瑣,因此許多語文教育專家呼籲簡簡單單教語文。但是,這種狀況一直沒有大的改觀,挖地三尺挖得冒出火星現象屢見不鮮。

不搞繁瑣的課文分析,不盲目追隨新理念,立足於學生的學,立足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來完成課堂教學簡簡單單教語文是主題學習實驗在教這一方面的特點。簡單並不代表沒有,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狠抓落實,體現在引導、點撥上,新課程所提倡的新理念,以一種不知不覺的方式進入了課堂。講得多,教得多,不代表學生學到的多;教師講得少了,佔用的時間少了,只要引導有方,學生的學習更有保證。

主題學習實驗中,學生個體的自學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結合得很好,取得了1+1>2的效果。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要做到教師精講,給學生儘可能多的實踐機會。教師講得少,學生才能有實踐的機會、自學的時間。重視學生的實踐、重視自學,合作學習成為需要;合作學習開展得好,使自學的效果更有保證。這不僅體現在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上,還體現在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上。我們看到的合作學習為什麼常常是無效勞動?大多是因為教學設計還沒有做到從學生的學出發,不是帶著需要合作學習的任務合作,不是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時候合作,使之流於形式。

主題學習是一線教師開始實驗的,可以說具有比較強的生命力。首先,它不破壞現有的教材體系,在學好教材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大量閱讀,便於逐步推廣。其次,教學方法不復雜,單元整組設計、前置性作業引領這樣的方式,適合全年級教師共同備課,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案、前置性作業設計出來後,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求並不高,有廣泛的適用性。其最大困難可能在於讀物的配備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徵求了每一位家長的意見,取得了家長的一致贊同,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這一做法是其他班級借鑑的。

實施新課程和推進素質教育以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正在逐步影響著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觀、育人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改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回顧自己走過的實驗之路,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我深入探討。比如,自己的語文課堂還存在費時多、教學過於繁瑣的問題。還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以真正實現高效率的語文教學。

第11篇

20xx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網上釋出的第一天,我就製作了紙質版《課標》先睹為快。每天捧讀的同時,心想:什麼時候能有解讀課標的培訓呢?想著想著,竟令我生出“日日思君不見君”的惆悵。有幸能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語文學科專家鄭國民教授在4月30日上午講解《t;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的講座,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聽完講座,對照兩本《語文課程標準》,對我的衝擊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例如,20xx年的課程總目標跟2011版對照比較,我發現新增了兩個內容:一是提出要建立文化自信,二是要求要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由此發生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的改變。2011版的課程目標是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而20xx版的課程標準已經改變為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四個方面設計教學目標,以此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目的。

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倡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現在,我們終於在20xx版的課程目標中找到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定義。“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也就是說,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

四、審美創造。這四個方面是一個整體,無法割裂開來單獨實現。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必須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在學生的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

在這次的聽課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課程實施”中“教學建議”體現的四大特點。

?課程標準》建議要“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那如何才能彰顯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呢?這又必須從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回到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教學目標中,從每一節課具體落實“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大目標,去整體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達到“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我們都知道,部編版教材跟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體現了教材的整體性。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一個學段為一個整體,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又為一個大的整體。因為教材的整體性,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注意整體規劃教學的內容。特別提到的是,20xx版課標中新設定了三個層面的“學習任務群”。在“教學建議”中要求老師要明確“學習任務群”的定位和功能,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型別的學習任務,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此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建議”中提到:“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這裡提倡的創設學習情境,其好處就是避免了單調、重複的`機械練習,把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放到創設的各種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教會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例如,我們在教學識字和寫字中,以前經常是機械重複地抄寫生詞以達到掌握的目的。如果是按照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生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去練習拼寫,既達到掌握書寫的目的,又達到了理解和運用的目的。

“教學建議”中提到:“關注網際網路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科技的革新變化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勢必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極大的改變。這既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需要積極探索的新問題。因此,20xx版《課程標準》順應時代要求,特別對網際網路時代語文中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進行了深度解讀,為一線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正確使用資訊科技作出指導性意見。其中特別提到的就是教師要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語文學習,但是又要深度思考可能產生的影響,要揚長避短,使用適度,避免造成學生網路沉溺的現象。

新舊兩版《課程標準》的對比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積極思考和深入探索的問題,每一個方面都可以展開來作具體的論述,僅僅是通過一個講座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我們要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繼續學習和踐行20xx版《課標》的要求,以此達到吃透新課標的目的,更好地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能力而不懈努力!

第12篇

要說這兩年教育的流行語排行榜,“核心素養”一定榜上有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既然是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課程,教學實踐和進行教學評價時候,就應該以此為中心。具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落實途徑:

一是通過課程落實核心素養。例如從教學目標的設定上來說,除了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比如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從知識上來講,我們要求學生:

1、認識8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雨、阝”2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吹”“落”等動詞和一對相的詞:“出”和“入”。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四季變化,感受不同季節的景色,能主動積累有關景色的詞語,從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在組織教學上如何培養核心素養?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們引導學生體會兩個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兩個小朋友想去對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後,我們就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就引導孩子們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爺爺告訴我,沿著,就會走出鄭州。我對爺爺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再寫一寫。以“我多想。”寫下自己的願望。再與同學交流。培養孩子語言表達和書寫能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在教學評價時,我們也要從多方面來進行評價,不僅考慮知識的掌握,比如現在的試題一些等開放性的題目,像我們期末考試聽力部分,除了考察聽力,對關鍵資訊的提取,其實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些內容是節選自一些課外讀物,也起到了推薦閱讀的作用,如果孩子閱讀量的話,或許不用聽就知道怎麼選擇,還有我們教科書上的和人一起讀,起到推動親子閱讀的作用,口語交際聽故事,講故事,請你個忙,打電話等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文明禮儀,交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都是契合核心素養的精神的。

以後我們的教學也是要以核心素養為核心,要站得遠一點,從學生的終身發展來組織課程,教學實踐和教學評價。

第13篇

作文在各科題目中算是最高分的題目了。其實,作文也有其方法與技巧。

思索法。寫作時,一看到題目,你便在腦子裡搜尋:有沒有與題目相關的素材?如果有,你可以稍加改動並按自己意願寫出來,如果沒有,先用紙記下來,再想別的素材有沒有差不多的',改動一下就可以了。

閱讀法。平日要常看課外書,作文書,豐富寫作素材,同時也不斷擴充自己,使自己的語言更完善,文筆更優美。這樣,閱卷老師自然會給你高分。

記錄法。除了平時多看課外書,不練練又怎麼達到理想效果。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看書時看到好詞好句,便把它摘抄在一個本子上(最好是專門記錄的),以便在寫作文時隨時可以幫到你。

以上幾種作文方法有沒有幫到你?接下來再為大家介紹一下做閱讀理解的技巧。

閱讀理解分為現代文和文言文兩種。現代文大都是散文,較好理解,可文言文就不一樣了。文言文全是古文,對於初入中學的我們定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考試時考課本上的還行,如果考的是課文外的文言文呢?有的同學一籌莫展,有的同學則奮筆疾書——跳過去做其他的唄!我就屬於第二種型別。第一種型別的同學在正規考試時可要注意了,小心做不完哦!對於文言文的技巧,我只有一個字:練!平時多看古典書,如《論語》、《老子》等,多看看古文,懂得某個字大體是什麼意思,做起來就不難了。

當然,要想品學兼優可不能只靠這一門學科,還要在不破壞基礎的前提下全面發展。將來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第14篇

剛剛放了暑假,我們就開始了培訓。7月14日早上,我們全縣國小語文教師齊聚昌樂二中,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學習。

由於禮堂內開著空調,隔絕了外部熱浪的侵襲;更由於本次所請教師的精彩演講,使人忘卻了三伏天的陽光——這兩天就明顯過得快。

所請五位教師,分別是來自奎文的王安存老師,壽光的張麗老師,育才的張秀紅、郭美玲兩位老師,以及青州的張雲傑老師。

培訓中,業務領導及專家的講座,十分精彩,通俗易懂,我想這和他們高深的文化修養是分不開的。老師們介紹了國小生經典誦讀的做法,"三點一線"識字教學法,暢談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職業感言,總結了作為老師的日常要求。特別是張雲傑老師的"教孩子一生有用的語文","為成人而非成事","重應世而非應試","關注語文抓實質——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等等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贏得了聽眾的陣陣掌聲。張老師在演講即將結束時,向大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都要學習,保持學習的動力;要常常樂於學習新的事物,時時定目標。"建議非常中肯。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天,但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卻是一筆永久的財富。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教師以鮮活的教學課堂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個善於自己更新知識的學習者。教師的知識更新包含了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傳統的、陳舊的甚至是落後的教育理念、理論和教學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作為教師,實踐經驗是財富,同時也可能是羈絆。因為過多的實踐經驗有時會阻礙教師對新知識的接受,也能一時地掩蓋教師新知識的不足,久而久之,勢必造成教師知識的缺乏。缺乏知識的教師,僅靠那點舊有的教學經驗,自然會導致各種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這時舊有的教學經驗就成了阻礙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和提高的障礙。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用全新的、科學的、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教師要充分信任兒童,相信兒童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兒童,俯下身子看兒童的生活,平等參與兒童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兒童,兒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怎樣調動兒童的"思維參與"呢?這次培訓的專家讓我認知道,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兒童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兒童處與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手給兒童,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質疑、交流。教師應當讓兒童充分思考,給兒童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兒童說。這樣,兒童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培訓中,業務領導及專家的講座,在言談之中透露著充滿哲理的思考無不告訴我們:為了適應明天的社會,今天的教育必須改,而改革的成敗首先在於更新教育理念,劃時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過短暫的學習生活,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演講者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

暑假培訓雖有短短的兩天,但卻讓我過得豐富而又充實,使我有了不小的收穫。

第15篇

8月23日上午,在39小報告廳,我隨白河龍王廟學區的所有老師認真聆聽了南陽市十五小的教育名師張紅老師的報告《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標準、與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關係,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結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語文教學策略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特別關注了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內容實在,可讀性強,在推動教學、傳遞教學資訊方面都有到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育理論的嚴密性,教育措施的細緻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於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建立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談三點學習體會:

想要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並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變學生“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

我也結合了自己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躍、自信了,也更樂於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核心素養的主體是學生,提倡“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需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學會閱讀課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思想,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會助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思考。我認真學習並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

我也深刻地領悟到: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係,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

提高教育素養首先要立足學科素養的提升,同時突破學科教學的界限,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懂得教育規律,做思型教師,養成思習慣,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核心素養為教師指明未來的方向,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科業務精通熟,同時也要時刻關注教育發展的動向,爭做一名真正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教師。

第16篇

通過對國小語文新款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從學習中瞭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著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課上引導學生誇誇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並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花等實踐活動。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歎不已。可想而知,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並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 朱熹曾經說過: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己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己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己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們許多老師在新老教材的`語文教學中,曾經嘗試運用過“小組互動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4、幫——幫助解決疑難。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就是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幫一幫的過程,以多元的對話為模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瀰漫著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字與學生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裡,“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17篇

作為一線的國小語文教師,再次重溫《語文課程標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4、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個人知識的獲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兒童是否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麼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低年級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教學儘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遊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嚐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興趣。

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其次是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默讀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覆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並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後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於形式。

5、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國小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於當前,而且受益於一生。

讓學生從小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的體驗,有較豐富的語言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從小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另外,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第18篇

參加高中語文教師培訓的學習,通過一段時間對專家講學視訊的學習、探討新課程教學的優秀論文的拜讀及跟同事的心得交流,有如下幾點體會:

語文課程改革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新課程的核心。例如重視民族精神、國際視野的形成;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注重生命意識、環境意識、誠信意識、職業意識的養成。徐澱芳老師說,課標中提出的這一系列新的課程理念,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蘊,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高人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語文新課程把課本這本“小書”和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強調語文學科和生活的密切關係。《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性質界定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與“語文素養”相吻合的。“人文性”就是教學生如何做人語文新課程不僅繼承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強調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社會交際工具。要教會學生掌握好工具必須引導學生到言語實踐活動中去鍛鍊、去領會,自己去獲得語文交際能力。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其形式靈活多樣,儘量適應學生要求、符合學生興趣。主要反映在語文課改中淡化字詞句篇基礎知識和文體知識的教學,但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中不教這些知識,而是教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與生活中學會運用語言,這是一種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語文新課程中的師生關係是新型的師生關係。有一位專家說:“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老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夥伴,其次才是學生學習指導者、引導者、誘導者、輔導者。”語文教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它既不是教師一味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一味地服從老師,也不是教師只能造就學生,圍著學生轉,而是師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語文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再是課堂的聽眾,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教師不管在上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還是研究型課程,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使得學生人人都必須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另外教師在教學反饋中,要善於評價學生學習地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和效果。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課堂,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陣地。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新奇感轉化為未知欲。步根海老師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培植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實施中,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事實上,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發展、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我們教師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明白:“語文教育是事業,貴在淡薄名利,默默無聞;語文教育是科學,難在持之以恆,求是求真;語文教育是藝術,美在享受母語,陶冶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