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8篇 莫泊桑筆下的教育經驗:拜師與反思

本文主要反思了在公共管理教育相關課程中使用《莫泊桑拜師》這個案例的情況。通過對學生反饋和自己的觀察,作者總結了案例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8篇 莫泊桑筆下的教育經驗:拜師與反思

第1篇

?莫泊桑拜師》是十二冊語文的第十課,主要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得到悉心指導的事情。

在學習了福樓拜三次指導莫泊桑寫作的經過後,我明白了,寫作不光靠平時閱讀積累與勤奮練習,更重要的是在於作文時要認真選擇材料。正如福樓拜說:“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那些“別人沒有發現的,沒有寫過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要求我們在平時去學會發現,用“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捕捉一閃而過的美麗。現在學生作文貧乏,沒有新意,正是他們沒有學會發現,沒有學會很好去使用自己的“慧眼”,不會用“慧眼”去觀察。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後,我也安排了一次活動,要求學生週日下午在家門口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要把各種車輛的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後在週一進行交流,結果,由於學生觀察仔細,記錄及時,寫得都很生動。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麼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各人有各人觀察評判事物的角度與標準,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了。

《莫泊桑拜師》教學反思8篇 莫泊桑筆下的教育經驗:拜師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莫泊桑拜師》一文重點講了莫泊桑三次拜師的經過,凸現了“莫泊桑誠心求師”的那種迫切的心情以及福樓拜熱心關心文學青年、毫不保留的大師風範。學生通過反覆閱讀相關莫泊桑拜師的經過,即可感悟到兩位文學大師不同的人格魅力,受到人文價值觀的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第一課時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師生二人的對話,初步體會出莫泊桑的好學和福樓拜的善教!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進行詞語的理解和重點語句的朗讀指導,以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

1、當莫泊桑初次登門求教時,莫泊桑說了什麼?請同學們默讀2~~5自然段並畫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4、那福樓拜對於莫泊桑文章不生動,他說了些什麼?我請一個同學起來讀

5、好,能一眼就看出問題的所在並就問題給予馬上準確的給予解決的方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福樓拜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善教

由於這篇文章人物間的對話較多,且語氣、神態各不相同,因此適合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使學生更好地內化課文的語言。這兩位文學大師的鮮明個性特徵已烙在他們頭腦中。

第3篇

1、會寫本課生字,理解相關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福樓拜是如何指導莫泊桑的,明白仔細觀察、刻苦練筆、不斷積累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重點:莫泊桑三次拜師,福樓拜對他的指導所說的話。

難點:學習福樓拜是如何指導莫泊桑的,從三次不同層次的指導中,明白仔細觀察、刻苦練筆、用心揣摩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21課,請大家齊讀課題。(板書課題:21、莫泊桑拜師)

2、三次拜師,每次莫泊桑是如何請教的,有哪些收穫?福樓拜都說了些什麼?他每次說的話中哪句話最關鍵?(出示)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劃出關鍵句,可以在書中空白處作簡要的批註。

二、教學第一次“請教”,感悟“勤奮”

1、讓我們跟隨莫泊桑來體驗一下他的第一次拜師經歷。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的2—5小節,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1)、福樓拜回答的關鍵是:是你的功夫還不到家。(出示句子。)

(2)、福樓拜認為怎樣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板書:勤學苦練)

3、分角色朗讀。請兩位同學分角色讀這段對話。要注意他們兩人說話的語氣,要讀得恰如其分。(生讀)

三、教學第二次“請教”,感悟“仔細觀察”

2、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莫泊桑再次(第二次)來請教恩師福樓拜。莫泊桑怎麼說的?

3、真的沒有什麼好寫的嗎?福樓拜是怎麼回答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七自然段。讀後說說你有什麼發現,有什麼疑問。(生自由讀課文)

4、福樓拜一連提了七個問題,老師想請你們讀一讀這些問句。(指名讀。也可以請七名同學接龍讀)現在,福樓拜的連續“七問”讓你讀懂了什麼?

5、老師覺得第7個問號之後還可以加一個標點符號。該加什麼符號?

想一想:如果今天你來觀察,你還能看出什麼?(板書:循循善誘)

四、教學第三次“請教”,感悟“用心揣摩”

福樓拜的話像烙印一樣讓莫泊桑沒齒難忘。聆聽了恩師的諄諄教誨,莫泊桑接下來是怎麼做的'呢?看看這一次,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自己的發現)

2、當莫泊桑基本學會了認真觀察後,福樓拜則向他揭示出實現的最後途徑了,就是要把觀察到的寫下來。他是怎麼說的?

3、小結:是啊,好的文章是寫出來的,也是改出來的。不僅要仔細觀察,還要勤於練筆。如果說細心觀察是寫作走向成功的鋪路石,那麼勤於練筆則是開啟寫作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讀)

今天老師從莫泊桑的名篇《羊脂球》中節選了一段關於馬車的描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車子走得慢而又慢,簡直全是小步兒。輪子隱到了雪裡;整個車廂軋軋地呻吟著,牲口滑著,喘著,都是汗氣蒸騰的。趕車的手裡那根長鞭子不住地噼噼啪啪響著,向各方面飛揚,如同一條細蛇樣地扭成一個結子又散開,陡然鞭著一匹牲口蹶起的臀部,馬受到狠狠的一擊,緊張地奔跑起來……丁零的響聲不久變成了一陣清脆而連續的顫抖,隨著牲口的動作而變化,有時候卻也停止一下,隨即又在一種突然而起的動搖當中再響起來……)

讀一讀,看看哪些地方寫得比較精彩?寫作特點?(生評析)

4、在老師這樣的循循善誘,耐心細緻地指導下,最後莫泊桑成功了嗎?(生:成功了)(出示第10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5、小結:“功到自然成”,莫泊桑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成了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我們來看作家卡片。

出示:作家卡片:(指名讀)莫泊桑——“短篇小說之王”,他一生寫的短篇小說將近300篇,其中《我的叔叔于勒》、《項鍊》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緻,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1、學完了莫泊桑三次拜師的經過,同學們聯絡課文的有關詞句想一想:福樓拜是一位怎樣的老師?莫泊桑是一位怎樣的學生?(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1、繼續閱讀莫泊桑的相關作品(《項鍊》《羊脂球》《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等)。

第4篇

其實,上完教研課,自我感覺並不滿意。為了不使大家過分失望,我也作了較為充分的準備,讀教材,查資料,佈置預習;教案是星期五一字一句打下來,搬用現成的成分很少。星期天的晚上還化了不少的時間熟悉教案,甚至練習朗讀課文。“每一堂課都是新的開始。”(錢理群《我的教師夢》)我的心中對這堂課充滿了期待——但是,當下課的音樂驟然間在校園裡響起,我發覺我還在原地,並沒有走到理想中的境界。也許就像虹彩妹妹所說的期望值越高,失落感就越強烈吧。

失落感之一:急匆匆地趕路,少了一份淡定與從容。備課時,我確定了本課教學的三專案標,並把學程預設為三個板塊,每個板塊的教學時間與針對目標都作了具體的分割與定位(具體見第一課時教案)。教學中,我較多地關注了每個板塊的內容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樣就忽略了實際的教學狀態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狀況。我感覺我的思維與情感往往就遊離於應有的教學情境之外。表面看來,我表現得悠閒、鎮定,其實只有我才能體會到我內心的慌亂與匆忙。所以,同一個“拜”字,竟然會在第二次板書時出現差錯,當學生指正時,我還反應遲鈍,也缺少應有的機智與風度。這樣的鏡頭在平時的課堂中是不會遇到的。教學“簡陋”這個詞語,我先是問學生這個詞在課文中是形容什麼的,沒想到的是學生竟異口同聲地回答“馬車”。嗓音那般整齊、響亮,可能平時難得一見,畢竟是有人聽課,學生也變得格外認真,課前預習也很充分。本來這也挺正常,可是我的第一感覺竟然是我的問題竟然如此沒有水平,所以一下子就慌了神。本來預設是把“裝飾簡陋”與“富麗堂皇”兩個詞語聯絡起來,既便於理解,也利於積累,化時不多,但效果往往不錯,可惜的是“慌不擇路”,就把“富麗堂皇”給丟了。這樣的細節還能找到很多,如追尋拜師的原因與結果後理應讓學生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看看第一個板塊的時間好像已經過了一兩分鐘了,所以也就“靈機一動”,果斷“刪除”了。“細節決定成敗”。課堂上有時不經意之間出現的細節問題可能會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反之亦然。教師身處課堂,只有保持從容不迫的姿態,心無旁騖,才能抓住和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學細節,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其實,教學的“預設”與“生成”永遠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的目光更多的應該關注“生成”,而不應拘泥與“預設”,實施“生成性的教學”就是要確立“從學情出發”的觀念,這是一種“基於學生立場的教學追求”。

失落感之二:部分學生“唱戲”,多數學生“旁觀”。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了,一直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路徑。應該說我的教學態度還是很民主的,學生課堂上發言錯誤也從來抱著非常寬容的心態,也從未有學生因為回答問題錯誤而面臨尷尬的場景;對發言積極的學生也沒有吝嗇表揚,對發言有進步的學生也不缺乏鼓勵。平時也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的習慣,“成功從舉手開始”這句話,每一個學生都耳熟能詳(它至今還寫在班級的小黑板上)。上課前,我已經再一次作了“宣傳發動”,學生當時也信誓旦旦的。可以說“小手如林”是我對這堂課最大的期待。事實上,在我們班級裡也確實有一些能言善辯的學生,也有口語表達能力極佳,能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發言的學生。也正是這些學生,支撐著課堂教學的“門面”。但是,這些學生在班級裡所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大概有20~30%吧,更多的學生滿足於“聆聽”與“觀賞”,所以總是默默無聞。顯然,這樣的狀態是不理想的,離“活力課堂”的要求相距甚遠。學生不願舉手發言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如有的性格內向,生性膽小,有的是對學習內容理解有困難,思維遲鈍,有的是笨嘴拙舌,不善表達,有的是對學習內容缺乏興趣,心不在焉等等不一而足。尤其令人費解的是,許多學生明明知道問題的答案,也完全有表達能力,但就是不樂意舉手,這種現象越到高年級就越為普遍。在本堂課中,特別是後半堂課的某些環節,我明顯感覺到學生舉手發言的熱情消退與課堂氛圍的冷清。

靜下心來思考,覺得在“沉默的火山”下可能隱藏著許多教學問題。一是學生的自信心的問題。學生不主動發言,與學生缺乏自信密切相關。自信心來自哪裡?在課堂上該如何培養?諸如此類的問題值得探究。二是學生的思維興趣問題。推行新課改以來,我養成了這樣的一種提問模式:你有何發現?有何感悟?有何疑問?……應該說這樣的提問為學生開闢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對於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的是“千篇一律”的提問方式,時間一長,學生難免不感到無趣。講究提問的藝術性,讓教師的提問產生“投石機水”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經驗永遠都不會過時。三是學生的思維時間問題。教育是慢的藝術,教學是等待的藝術。學生的思維靈敏程度存在客觀的差異。我們的課堂教學就像是“上樓梯”,“拾級而上”,“馬不停蹄”,殊不知,腳步快的人早上去了,而慢吞吞的人還在整理行囊呢。我們缺少的是耐心的等待,是草地上放牧的那份悠閒。常常是一個問題丟擲去,就希望馬上冒出一片“小樹林”。學生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常常就得不到保證了。長期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一部分思維敏捷的學生得到較多的發言機會,而哪些“落伍者”就只有“追趕”與“旁聽”的資格了。蘊藏其中的問題肯定還有許許多多,比如最基本的師生關係(也包括生際關係)問題等。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又想起了於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中的“一鳥入林,百鳥壓聲”的教學故事,於是匆忙從書櫥裡找出這本書,待會兒得好好地讀一讀。

失落感之三:教育激情的源頭在哪裡?理想的語文課堂境界應該是“情感與智慧共舞,語言與精神共生”。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教師的教育激情不可或缺。“學生的大腦不是等待灌輸的容器,而是等待點燃的火把。”只有智慧才能催生智慧,也只有情感才能點燃情感。回顧這堂課,我覺得還是少了一些會心的微笑,少了一些由衷的感動,少了一些心靈的激盪,少了一些智慧的火花,少了一些“語言的狂歡”……分角色朗讀、想象人物的內心等環節感覺還沒有“入情入境”,自主感悟的環節很少聽到“花開的聲音”。當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我讓學生質疑,“妄想”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學生都一臉惘然。這一切都表明課堂上情感因素的流失。教育的激情來自哪裡?它首先源於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化用著名教育家夏丏尊的一句話:“沒有愛的課堂,就是沒有水的池塘。”其次,它源於教師對教學藝術的不懈追求。“用一生的時間來備課”,我們的心靈就永遠是充實的,靈動的,我們的目光會變得清晰而深邃,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明亮而開闊,我們的腳步會變得從容與踏實——我們的教育就會永遠流淌著智慧與真情。

雖然有許多的失落,但是好在並非“一無所獲”,也非“萬般無奈”。最重要的我會記住:“每一堂課都是新的開始”。

第5篇

在學習了福樓拜三次指導莫泊桑寫作的經過後,學生明白了,寫作不光靠平時閱讀積累與勤奮練習,更重要的是在於作文時要認真選擇材料。正如福樓拜說:“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那些“別人沒有發現的`,沒有寫過的”,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要求我們在平時去學會發現,用“慧眼”去發現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捕捉一閃而過的美麗。現在學生作文貧乏,沒有新意,正是他們沒有學會發現,沒有學會很好去使用自己的“慧眼”,不會用“慧眼”去觀察。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後,我也安排了一次活動,要求學生觀察自己的父母或班上的同學或車站等車人或雨天馬路上的車,寫出他們的特點。雖然學生習作中“花樣百出”,但於稚嫩之中,看得出學生初具了觀察、發現的能力。

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麼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了。

第6篇

今天是我的校公開課教學,我執教的課文是《莫泊桑拜師》,在教學這一課之前,我上網查找了一些這課的教學實錄和ppt,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穫,也借鑑了其他老師的一些優秀的教學設計,打算在課堂上予以運用,本想這節課應該很精彩吧,可是……

在執教這課時,我的總體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莫泊桑的勤學好問和福樓拜的善於教導。課開始我設計了默寫本科詞語的環節,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於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感覺效果不錯!下面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讓學生默讀課文2—9自然段,思考三次拜師莫泊桑請教了什麼?福樓拜分別又怎樣指導的呢?在每次的指導中哪次是最關鍵的呢?從中感受到莫泊桑和福樓拜是怎樣的人呢?下面就是學生自讀課文、自悟,邊讀邊做批註。在這一環節學生大約花費了近10分鐘,說實話我幾次想提前結束這個環節,儘快地來和學生一起交流,但是我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批註幾乎是0,或者做了批註那也是非常表面的,例如我看到有個同學在自己的`書旁做了這樣的批註:“怎樣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肯吃苦,勤練習。”你說這能叫批註嗎?我一看,不行,還得繼續讓學生再讀課文,只有充分地讀,學生才能有所感悟。

古人不是這樣說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很想讓我的學生達到這樣的境界,那該有多好啊!10分鐘後,我和學生開始交流第一次拜師的過程,用時有點多,但是我覺得學生是真的自己感悟的,但也不乏有個別同學參考了《課課通》;交流第二次拜師時候,我主要是學習了網上人家實錄中的,讓學生做福樓拜,我做莫泊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就是福樓拜沒問一次,我就簡單回答一次,和學生情景再現當時拜師情景,並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我覺得這個環節也很好!學生的臉上都有種滿足感,因為他們既做了我的老師,又扮演了福樓拜的角色,煞是興奮喲!此時離下課還有8分鐘左右,還要進行第三次拜師經過的交流,我知道其實第三次拜師比較重點,尤其是其中的關鍵兩句話:“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別人沒有寫過的特點。”這也是課後習題,對於這兩句話的理解學生也說了一點,但是還不夠具體,大體意思有了。此時離下課時間還有2分鐘,我只好匆匆結尾,也學習了網上實錄中的名師方法,出示了莫泊桑作品中的片段,讓學生感受莫泊桑寫的獨特之處,與眾不同之處!最後簡單概括了莫泊桑的勤學好問以及福樓拜的善於教導。本來我還打算安排這按的環節,讓學生替莫泊桑寫首小詩,感謝老師當年的諄諄教導。可是已經下課,只好佈置學生課後去寫了,還有沒讓學生說說從中隊你寫作有什麼啟發呢?在整體的時間把握上不是很好,重點出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如果再讓我上一次,我相

第7篇

?莫泊桑拜師》是國小第十二冊的資料,課文記敘的是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福樓拜給予悉心指導的事,表現了莫泊桑對所酷愛的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樓拜熱心提攜後輩。關心文學青年的名師風範。透過寫莫泊桑三次對向福樓拜求教,針對“沒有什麼好寫的”,福樓拜指出要仔細觀察,多作比較。文中福樓拜還指出寫作時要寫別人沒有注意過的、與眾不同的人和物。學生學習本課不僅僅能體味名師風範,更重要地能學到寶貴的寫作知識、技能。我在備課時是把第二點作為重點、難點來把握的。

在備課之前,我有目的地佈置了一道學生觀察練筆題:《放學時》,要求學生觀察家長接送學生的情景。學生觀察肯定不細緻,描述泛泛而談,有例為證:

放學鈴響過,我們從教室裡一湧而出,直奔校門口,只見校門口被堵住了,許多學生家長有的三三兩兩不知在說些什麼,有的老人坐在花壇欄邊,耐心地等待,不時探著頭向校園裡張望……

這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真實的寫作狀態,是備課的起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到福樓拜指點莫泊桑觀看門前過往的馬車,要仔細觀察,細緻刻劃時,我適時插入學生以上的寫作案例,勾起學生學習的需求。怎樣依託教材尋找學生學習的“生長點”,像莫泊桑一樣提高寫作潛力?在備課中我剪輯了我國老舍先生的'名著《駱駝祥子》中的名段《在烈日和暴風雨中……》,出示了黃包車伕在烈日和暴風雨中的不同表現、成功的片斷讓學生品味、揣摩:

1、這時已將正午,烈日當頭,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晒得東西要發火。街上空曠無人,祥子走在街上,低著頭,拉著車,慢騰騰的往前走,沒有主意,沒有目標,昏昏沉沉的,身上掛著一層粘汗,腳心跟鞋襪粘在一齊,見了井不由得又過去灌了一氣,喝完後連連地打嗝,水要往上漾,他從清晨到此刻喝下的水,漲飽了肚子。

2、天空,墨雲滾滾,遮黑了半邊天……雨直砸著他的背,橫掃著他的臉,他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只覺得透骨涼的水往身上各處澆,他什麼也不明白了,只茫茫然地覺得心裡有點熱氣,耳邊一片雨聲……他想放下車,卻不知往哪兒放,想拉著車跑,水裹住他的腿,跑不動,只得那麼半死不活地,低著頭一步一步往前跑前拽……

這就是契合點,讓教材和經驗、備課資料到達“和諧統一”的“粘著”狀態。

教材第9自然段福樓拜要求莫泊桑描述工廠的守門人,“用畫家的那種手法把守門人的身材、姿態、面貌、衣著及全部精神、氣質都表現出來,讓我看了以後,不至於把他同農民、馬車伕或其他任何守門人混同起來”,即要寫出別人沒有寫過的、沒有發現過的與眾不同的素材。在備課時,我又設計了一次小練筆:寫一種職業人物的精氣神,要求學生在學習教材後向縱深處延伸。學生深受啟發,躍躍欲試,紛紛以“電視節目主持人”、“運動健將”、“拾荒者”、“女醫生”等作為練筆的素材,寫出一份份人物百態“眾生相”。這就是不斷豐富和生成的新的資料,又緊密地聯絡著學生的生活、社會經驗。

備課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要融入教師的科學精神和智慧,瞭解學生的學習意向、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設計真正關注學生充分發展的教學策略。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吸取教材的精華,把教材用活,讓學生學活,學有實效。

第8篇

?莫泊桑拜師》一課主要寫了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三次拜訪福樓拜,得到悉心指導的事,表現了莫泊桑對文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福樓拜熱心提攜後輩、關心文學青年成長的風範。課文緊扣課題,圍繞“拜師”這個重點逐層敘述,層層緊密關聯。鑑於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因此,本節課,我主要讓學生帶著一個總領的問題靜思默讀,結合關鍵詞語感悟人物形象,再通過感情朗讀加深印象,並從中學習一些寫作的技巧,學會表達的方法。這堂課的教學,我主要把握了這麼幾個度。

熟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語文課堂最基本的活動。視訊、連線網路、整合生活、拓展閱讀,這是語文課堂離開課文務虛的地方,毋庸置疑,這也是體現新課程思想的語文學習,但這些要全在課堂裡展示出來很困難。因此,課堂上,我只拓展了一段精心挑選的莫泊桑《養脂球》中關於“馬車”的描寫,我的用意是讓學生體會哪怕一輛普普通通的馬車,經過仔細觀察,用心揣摩,就能寫出它與眾不同的精神與本質。也同時感受莫泊桑因為“全神貫注地觀察馬車”而有了收穫。

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學是一種互動。說起來明白,操作起來卻很難。學生為主體,你就得放手讓他質疑,讓他對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大組交流,這樣的課並不好看。教師為主導,步步為營,讓學生入套,設計完善了,過程流暢了,又被批評為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想,我的這節課還是體現教師為主導,也考慮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朗讀,感悟,理解,內化。

不管朗讀、默讀、齊讀、指名讀,我盡力讓學生直接與課文對話,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如第一個環節,精思默讀課文,就化了八分鐘時間。隨後的悟應該是讀的結果,讀的收穫,悟後再回過去感情朗讀。讀中生悟,讀中生情,讀中得法。

這節課的教學可以用“一二三”來概括。“一”、一個問題,課伊始,出示一個總領問題,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品讀三次請教,抓關鍵詞句,探討莫泊桑是個怎樣的學生,福樓拜是個怎樣的老師,莫泊桑有什麼收穫,給我什麼啟發。”這樣的教學,做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二”,兩條線索,一明一暗,明線是莫泊桑拜師,前後三次請教的經過;暗線是相機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寫作的一些要領,如“勤苦練習,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等。“三”,重點品讀三次請教中福樓拜的話。既體現了福樓拜熱心提攜後輩、關心文學青年成長的風範,又從中學習到一些寫作的技巧。這應該是學生最大的收穫。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課前接觸學生只有二十分鐘,我還想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一定要切分清楚。熟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是第一課時的事,漂亮的導課也是第一課時的事,所以直接匯入第二課時的學習。而因為缺少第一課時的基石,也由於教學環節設計過於緊密,導致有些環節急急趕場子,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成長。譬如在教學福樓拜的第二次指教時,應充分地讓學生讀透文字,感受為什麼莫泊桑認為“沒有什麼好寫的”,而福樓拜卻認為寫的東西很多。應該引導他們自主發現福樓拜是誘導莫泊桑可以從“馬車的裝飾”、“當時的天氣”和“馬車上下坡”等不同角度去仔細觀察的,讓學生聯絡寫作實踐體會平時觀察事物也應是多角度的。而不是心想著趕著下一個環節,教師告訴學生這一發現。總之,教師應銘記“以生為本”這個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課程竭力推崇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