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長征》教案6篇 征程中的成長:《長征》教案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標誌性的事件,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頁。該教案旨在通過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以及紅軍長征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長征》教案6篇 征程中的成長:《長征》教案

第1篇

一、選擇題1.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猝然 chù b.驀地 mò c.愕然 è d.先驅 qū2.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猶豫b.哀嗚c.馬賽曲d.翩翩起舞3.標點運用得不當的一項是( )a.彭德懷:“你冤枉他了”。b.:“我和彭軍團長的炒麵呢?”c.周團長依然在自語:“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d.“主席!”眾人異口同聲地喊。4.對課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的體裁是電視劇本,文章再現了長征中的一些情景。b.特寫是影視藝術的一種手法,拍攝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特別放大(多為人的面部表情)。c.本文歌頌了紅軍將士不畏艱苦、獻身革命、嚴守法紀的精神。d.文中運用了有詳有略的寫法,主要刻畫了彭德懷、周團長等人。二、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草地水塘旁邊草地上的擔架:一條腿的周團長倒在擔架上,兩個抬擔架的戰士坐在地上,餓得連頭都抬不起來了。周團長拿起身邊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麵,看著低頭坐在擔架前邊的那個戰士,無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擔架前邊的戰士依然無聲地低著頭。周團長自語地:“他可能睡著了。”他吃力地轉過身,看著坐在擔架後邊的那個戰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這個戰士無力地說:“周團長a……我,不行了,你吃了它……還能走出草地……”周團長生氣地說:“我是個殘廢,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這個戰士:“不!不b……”周團長痴痴地看著擔架旁邊的水塘,似在自語:“他們都是因為我呀……”這個戰士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微微搖頭。周團長依然在自語:“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麵扔到戰士面前,毅然從擔架上爬下來,艱難地向水塘爬去。戰士微微地睜開眼,看見周團長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麵,驀地站起,又倒在了擔架旁邊。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過身全力向水塘爬去。1.上文主要表現的人物是( )a.周團長b.兩個抬擔架的紅軍戰士c.周團長和兩個抬擔架的戰士2.“他們還年輕,應該活下來……”請你推斷,這句話中省略部分的內容應是( )a.去學文化、學科學,建設社會主義。b.繼續長征,繼續革命。c.贍養父母,撫養孩子。d.把我抬出草地,一起迎接長征的勝利。3.周團長赴水塘自盡,你看值得不值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節選的幾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當的一項是( )a.電視文學劇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動來表現社會生活,塑造人物形象。b.電視文學劇本一般不需要藉助景物來表現人物或表現中心思想。c.電視文學劇本要有情節。d.電視文學劇本一般沒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寫。5.說說文中a、b兩處省略號的作用:a處省略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b處省略號表示________________6.針對上面的文字,寫一段讀後感,1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閱讀下面選文,然後做題導演做了個手勢,還說了句什麼,張春花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演播室裡的燈一下亮了。刺得她眼睛也睜不開,連忙用手(遮、蓋、蒙、擋)住臉。過了一會兒,睜開眼,看到前面有一個(黑洞洞的東西、鏡頭、攝像機鏡頭、黑乎乎的東西)對著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往旁邊(讓了讓、歪了歪、*了*),導演朝她做了個手勢,讓她把手放下,她以為導演讓她走開,站起身要走,導演示意她繼續坐著。張春花眼睛(迷亂、迷茫、迷糊)地看著,不知所措。……主持人開始說話:“……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我國農村教育的問題……張老師,下面請你給我們的觀眾談談你們學校的情況。”張春花看看主持人……不知該說什麼。主持人示意她說。她(迷亂、迷茫、迷糊)著眼,仍然不知說什麼。……張春花抬起頭,看看主持人,嘴脣動了動,眼睛看著下面。主持人等著她說,可她什麼也沒說。……張春花愣了一下,仍舊不知說什麼好。……張春花看看前面的鏡頭,嘴張了一下,臉憋得通紅,一時說不出話來,……1.在文中橫線上選填適當的詞。2.電影劇本通過描述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刻畫人物,請分析選段中張春花的神態、動作,說說張春花是一個怎樣的人。3.如果你是張春花,你當時會想些什麼?4.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你認為解決當前貧困兒童的失學問題應該做哪些事?【參考答案】一、1.a 2.b(應為“鳴”)3.a(句號應在下引號前)4.c(沒有寫到“嚴守法紀”)二、1.a 2.b 3.周團長赴水塘自盡,是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事業。4.b 5.a處表示停頓,b處表示省略。6.略三、1.遮 黑乎乎的東西 歪了歪 迷茫 迷糊 2.張春花在演播室中心慌意亂,不知所措。3.(要圍繞我國農村教育的問題發表評論。)4.(可從政府方面、學校方面、本人方面談。)

《長征》教案6篇 征程中的成長:《長征》教案 第2張

第2篇

1.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徵。如:為了北上抗日,紅軍從1934年10月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遠征。

2.萬水千山: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如:紅軍跨越了萬水千山,終於勝利到達了陝北。

3.等閒:平平常常的意思。如:這事非同小可,切不可等閒視之。

4.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常用來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如:逶迤的環山公路盤旋而上,直上雲端。

5.磅礴:①(氣勢)盛大、雄偉。如:黃果樹瀑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③(氣勢)充滿。如:革命者大義凜然、正氣磅礴,嚇得敵人心驚膽顫。

6.三軍:①指陸軍、海軍、空軍。②對軍隊的統稱。③本課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7.開顏:臉上現出高興的樣子。如:他聽醫生說自己的病不難治好,終於開顏一笑。

近義詞:長征--遠征等閒--平常逶迤--蜿蜒開顏--高興萬水千山--千山萬水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中國工農紅軍不怕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無數的山、無數的水、無數的艱難困苦,在紅軍眼中只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罷了。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總括,也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概敘。長征之“難”,一是“"遠”,縱橫十一個省,行程兩萬五千餘里;二是“萬水千山”,無數的險山惡水造成了征途的艱險;三是前有敵人的堵截,後有敵人的追擊。但這些艱難被紅軍視作尋常,這是多麼豪邁的氣概呀!

“五嶺”、“烏蒙”都是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這兩句詩是說,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的眼裡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實際上的“五嶺”、“烏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嶺,但在紅軍眼裡卻是小小的“細浪”、“泥丸”。寫山勢高峻,是紅軍遠征艱難的實際狀況;寫山的微不足道,是紅軍一往無前英雄氣概的真實寫照。

“"金沙”、“大渡”都是紅軍跨越過的河流,是“萬水”的代表。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鐵索高懸在波濤洶湧的江面上,使人感到寒氣逼人。這兩句詩記敘了兩處斬關奪隘的壯烈經歷和紅軍當時的心情。巧渡金沙江,不費一槍一彈,令人欣慰,心中“暖”;搶渡大渡河,飛奪河上的瀘定橋時,戰鬥慘烈,驚險悲壯,因此有寒氣逼人之感。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更使整個紅軍全部喜笑顏開的是,過了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岷山,心情豁然開朗,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紅軍跨越了千山萬水,衝破了無數艱難險阻,戰勝了前堵後追的敵人,終於一步步接近了最後的勝利,他們怎能不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呢?

這首詩記敘了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經歷,抒發了革命者的豪情壯志,讚頌了紅軍藐視困難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詩的開頭兩句,是全詩的總括,也可以看作是對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高度概括。接下來的6句,可以看作是頭兩句的具體化和分敘。這6句中,寫到了長征中途經的五個險峻的處所:五嶺、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同時寫出了紅軍指戰員在戰勝這些艱難險阻時的心情。這首詩在寫法上有以下特點:

1.語言高度凝鍊。長征是歷時一年、途經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裡的壯舉,這首詩卻只用了寥寥56個字便把長征中所經歷的幾處險山惡水都反映出來,並點出了這幾處的特點(五嶺的“逶迤”、烏蒙山的“磅礴”、金沙江的“水”與“雲崖”。大渡河的鐵索橋、岷山的“千里雪”)真是做到了言近旨遠、言簡意賅。

2.想像豐富。這首詩把逶迤的五嶺想像為“細浪”,把氣勢雄偉的烏蒙山想像為“泥丸”,巧渡金沙江之後想像那裡所云崖變“暖”,搶渡大渡河覺得那橫跨江面的鐵索“寒”氣森森。這些大膽、奇特的想像,把詩人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概表現出來了。

3.兩兩相對的句式。這首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十分整齊。“五嶺”對“烏蒙”,都是山名;“逶迤”對“磅礴”,都是用來表示事物性質的詞;“騰細浪”對“走泥丸”都是一個表示動態的詞後邊一個表事物名稱的詞。“金沙”對“大渡”,都是水名;“水拍”對“橋橫”,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後邊一個表動態的詞;“雲崖暖”對“鐵索寒”,都是表事物名稱的詞後一個表示狀態的詞。這種兩兩相對的句式,不但結構整齊、琅琅上口,還能增強語言文字的表現力。

第3篇

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認識中國革命歷程的 艱難曲折。

1、知識與技能:紅軍四次反“圍剿”勝利、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遵義會議

2、過程與方法:充分挖掘課內 外課程資源,加深對長征的瞭解和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熱愛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祖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在中國 共產黨人建立的革命根據地中,影響最大的是毛澤東、朱德領導 開闢的

(2)從1930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重兵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重點“圍剿”。根據地軍民在 、 和 的先後指揮下,採用機動靈活的戰術,連續粉碎了敵人的四次大規模“圍剿”。

(3)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起第五次“圍剿”。當時,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推行 的方針和政策,提出“ ”的口號,結果紅軍反“圍剿”一再失利。

(1)背景:長征初期,紅軍未能擺脫被動局面, 之戰,紅軍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 到3萬多人。中央大部分領導同志和紅軍將士深感憂慮,要求糾正中央的軍事指揮錯誤,以擺脫被動的困境。

(2)主要內容: 年1月,中央紅軍進佔貴州 。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①會議集中糾正了當 時中央主要負責人在 和

的錯誤,②肯定了 ③增選 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決定由 負總責,併成立由 、 、 、 組成的三人團,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3)意義:①遵義會議確定了 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②結束了 在中央的統治;③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 ,挽救了 ,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勝利進軍: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領導下,聲東擊西,四渡 ,打亂了國民黨的追剿計劃。然後,渡過 ,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取得了戰略的主動權。

(1) 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 ,同陝北紅軍會師。

(2) 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 勝利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結束。

a、是為了南北紅軍大會師 b、需要擴大革命在全國的影響

c、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d、開闢新的革命根據地

a、南昌起義 b、長征勝利 c、秋收起義 d、遵義會議召??

a、1934年 瑞金 b、1935年 吳起鎮 c、1936年 會寧 d、1935年 遵義

a、湘贛根據地 b、鄂豫皖根據地 c、湘鄂川黔根據地 d、贛南閩西根據地

6、紅軍在長征途中渡過下面哪一條河後,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

請回答:(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詩歌描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第4篇

評價表檢測題基礎題1.給下列加粗的字註上正確的讀音。(4分)驀地( ) 哽咽( ) 篝火( ) 分外( )冤枉( ) 踉蹌( ) 和著口琴聲( ) 嚇得一怔( )2.“然”可以作副詞或形容詞字尾,如“突然”“顯然”“凜然”“欣欣然”“飄飄然”等。請你先根據字面揣摩一下下面幾個詞的意思,然後再查閱一下詞典,看看自己揣摩得是否正確。(4分)(1)猝然:________ (2)慘然:________(3)愕然:________ (4)毅然:________3.寫一段話,創設一個情景,把下面幾個詞用上去(不超過100字)。(8分)翩翩起舞 萬籟俱寂 情不由己 異口同聲4.辨字組詞。(4分) 認真閱讀前一段《泥濘的草地》這一部分,完成下面的練習。5.這一部分開頭有一特寫鏡頭:草地上倒下各種頭向著北、拼命掙扎前進的紅軍烈士。請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在“紅軍烈士”前加“頭向著北”和“拼命掙扎前進”兩個修辭語?(5分)6.少奇同志為什麼會冤枉警衛員?你能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嗎?(6分)7.彭德懷在“掏出手槍,對準戰馬”之前有一段時間“久久不語”,你能不能揣摩一下彭德懷此時的心理活動,用五六個句子把它表達出來。(6分)8.警衛員以身護馬,伸出雙手大聲喊:“不!不!……”之後,電視鏡頭上是“長時間的靜寂”。請你和班上的同學討論討論,此時,、彭德懷同志、警衛員同志各在想什麼?然後再互相評定一下,看誰的答案最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最符合劇情的發展。(9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彭德懷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衛員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彭德懷:“知道了!少奇同志,周團長是攻佔婁山關的英雄,為革命已經失去一條腿,如今……”他說不下去了。彭德懷同志為什麼說不下去了?“如今”後面的省略號可能省略了什麼話?(6分)10.寫文章要講究前後照應。找一找,在前一段《泥濘的草地》這一部分裡,有哪些情節是與後面三個部分中的內容互相照應的(至少找出兩處)。(8分)綜合題1.本文是電視文學劇本(節選),文中人物的臺詞和動作極具個性化,請聯絡具體內容,分析人物個性化的臺詞和動作。2.作者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請聯絡課文內容,分析作品中場景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參考答案基礎題1.mò yè gōu fèn wang liàng qiàng hè xià 2.(1)突然;出乎意料。(2)形容悲慘的樣子。(3)形容吃驚。(4)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3.能用這些詞,並表達流暢即可。 4.組詞正確即可。 5.這兩個修飾語表明紅軍戰士北上抗日的大無畏的堅定信念,他們可以倒下,可以犧牲,但北上抗日的信念決不動搖。 6.彭德懷:“我早就留意了,他偷偷兒地把自己那份兒炒麵分給你我吃了!”(注意“偷偷兒”一詞) 7.要抓住彭德懷同志當時的矛盾心理進行揣摩分析。8.答案只要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符合劇情的發展即可。 9.因為彭德懷同志內心非常痛苦,所以說不下去了,省略的話可能是“如今他又要為革命獻出生命”。10.(1)彭德懷:“何止我們在餓肚子啊!主席也斷了糧,昏迷中的恩來同志也沒有吃的……”照應了後面《草地之夜》中毛澤東同志的話:“同志們!葉劍英同志給大家送糧來了,快起來吃飯了——”。(2)彭德懷同志掏出手槍,準備殺馬的情節照應了前一段《泥濘的草地》中“彭德懷猝然拔出手槍,對準戰馬扣動了扳機”的情節。(3)結尾彭總和關於周團長的對話照應了《草地水塘旁邊》周團長爬進水塘赴死的情節。(其他的只要正確均可)綜合題1.面對彭軍長餓極而栽倒在草地上的情景,先是命令警衛員弄炒麵,繼而生氣地批評警衛員,當得知冤枉了警衛員後,又“撫摸著警衛員的身體”賠禮道歉,這些富有個性的言行,充分展現了急人之難、官兵一致、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和領袖風範。能這樣舉出一例,且分析正確,表述清楚的,等第是優;能舉出一例,分析正確,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良;能舉出一例,但分析一般,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不能舉出具體人物,且分析一般,表述不清的,等第是下。2.作用是:一是為劇情的展開提供相應的空間舞臺;二是以自然環境來表示某種寓意。能答出兩點,並表述清楚的,等第是優;能答出兩點,但表述一般的,或答出其中一點,且表述清楚的,等第是良;能答出其中一點,且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沒有答出一點,且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下。

第5篇

六年制十一冊《長征》,是毛澤東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寫的一首七律詩,全詩意境壯闊、氣勢磅礴。毛主席用他那如椽的巨筆,抒發了一個偉大的無產階段革命家的豪情胸懷,給我們揮灑了一幅幅長征途中的壯麗畫卷。郭沫若曾說:“詩的本職專在抒情”。作為教師,如何讓學生體會詩人與詩之情感呢?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可以這樣進行: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發展過程。學生的學習,也是首先從感受開始的。教學時教師應儘可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1、談話激情。“同學們一定都知道《馬背上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所述的長征故事吧。我們的紅軍戰士個個都是鋼鐵漢,他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終於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取得了革命的決定性勝利。毛主席為此寫下了這首《長征》詩,這是一曲對英勇的紅軍戰士的熱情讚歌”。這是上課伊始,教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調娓娓道來,學生一上課就聚精入情,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情感匯入詩歌之情中了。

2、視聽激情。魯迅先生說:“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學生的感知是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儘可能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情感。《長征》一詩配有插圖:昏晦的穹蒼下,一支紅軍隊伍行進在冰雪覆蓋的山嶺之中。他們頂風冒雪、你幫我助、勇往直前,恰似冰天雪地之中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在學生觀察畫面的同時,教師播放歌曲《紅軍不怕遠征難》,雄渾高昂的曲調,驚心動魄的畫面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感受,學生凝神視聽,入情入境。

3、範讀激情。葉老曾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當時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範讀正是教師從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以教材的字裡行間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無聲的語言文字通過美讀,正確、示範性地表達作者情感的一種方式。教師範讀《長征》,那高亢激昂、抑揚頓挫的朗誦可把詩之恢弘、雄渾和諧壯美的韻律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蕩氣迴腸,使學生對詩文生趣動情,也為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極好的榜樣。

有人說:“語言文字實際上是作者情感的符號。教學中教師必須恰如其分地把握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愫,把傾注在文中詩人的情挖掘出來,讓學生悟之以情。例如教詩中頷聯:“逶迤”、“磅礴”、“五嶺”、“烏蒙”等詞意後設計以下提問:“五嶺”與“細浪”、“烏蒙”與“泥丸”有聯絡嗎?通過思考討論,學生悟出了用“逶迤”、“磅礴”形容“五嶺”、“烏蒙”,是極力往大處說,愈說得大,愈見遠征之難,而“細浪”、“泥丸”又儘量往小處說,愈說得小,愈見紅軍不怕艱難的頑強精神。加之運用“走”、“騰”兩動詞,化靜為動,以動襯靜,活畫出“五嶺”、“烏蒙”的雄姿,進而襯托出紅軍戰勝困難的戰鬥英姿和豪邁氣概。由此可見作者造境之巨集壯、氣魄之偉大、想象之超凡,令人歎服。這樣學生在理解了詩意、體驗了詩情後,才做到了詩人、詩情與學生之情三情相融。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毛主席的《長征》無論是從詩的意境、情韻,還是錘詞煉句都是堪稱光輝篇章,這樣的好詩令人情緒激昂、百讀不厭。教師應讓學生在反覆吟誦、反覆思考、反覆品嚐中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和樂觀豪放的情懷,只有如此熟讀精思、口誦心惟,才能以聲傳情、抒之以情。

第6篇

本組教材以走近毛澤東為專題,共四篇課文,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澤東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讀後讓人深深地感到毛澤東—他是傑出的詩人,他是偉大的領袖,他是慈愛的父親,他和普通群眾在一起。《七律·長征》是一首七律詩,全詩氣勢磅礴,氣魄雄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高度概括出紅軍長征的壯闊歷程,高度讚揚了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現了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走近毛澤東,去感受他豪邁奔放的藝術風格,感受他偉人的風采。

1、通過品詞析句、朗誦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感受真實的長征,體會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師:長征是什麼? 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裡筆下,長征是前所未聞的神話;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筆下,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說起長征,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個人。

2、在毛澤東筆下長征又該是怎樣呢?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出示部分註解。)

逶迤(畫簡筆畫)五嶺:感受其綿延不斷的特點。(出示: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

烏蒙:感受其高大雄偉的特點。(平均海拔兩千多米;與身邊的山對比感受。)

重點:暖、寒,理解過金沙江的喜悅,及強渡大渡河的驚險。

頸聯:暖-感受紅軍巧渡金沙江的喜悅。(聯絡歷史)

寒-感受戰鬥的驚險;心情的沉痛。(出示瀘定橋圖及朱德總司令題大渡橋對聯: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師:同學們,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激戰,一場惡戰。當毛主席率領大部隊走過瀘定橋的時候,瀰漫的硝煙還沒有散去,鐵索上還滴著戰士們的鮮血。毛主席凝視著根根鐵索,緩緩摘下軍帽,向犧牲的戰士低頭默哀。強渡大渡河的勝利,萬里長征的勝利,正是紅軍戰士用一條條生命鋪就的道路!你能體會毛主席當時的心情嗎?

寒-感受戰鬥的驚險;心情的沉痛。(出示瀘定橋圖及朱德總司令題大渡橋對聯: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師:同學們,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激戰,一場惡戰。當毛主席率領大部隊走過瀘定橋的時候,瀰漫的硝煙還沒有散去,鐵索上還滴著戰士們的鮮血。毛主席凝視著根根鐵索,緩緩摘下軍帽,向犧牲的戰士低頭默哀。強渡大渡河的勝利,萬里長征的勝利,正是紅軍戰士用一條條生命鋪就的道路!你能體會毛主席當時的心情嗎?

3、尾聯,感受詩人及紅軍的喜悅、樂觀。(聯絡歷史;出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過蜀地雪山之難,又當如何?)

二萬五千裡的行程,一路山高路遠,天寒地凍,萬水千山卻能等閒視之,誰有此等傲視山川、魅力超凡的氣魄?對張牙舞爪、窮凶極惡的幾十萬敵軍隻字不提,視之若無,誰有此等大氣磅礴、豪邁奔放的胸懷?聽,詩人以一首《七律•長征》作出了回答。

聽朗誦談感受;齊誦全詩。請用一個詞概括你心中的毛澤東形象。(豪邁、奔放、樂觀等)

2、運用比喻、誇張,想象大膽、豐富。(想象大膽)

3、一暖一寒,寫出喜悅與驚險,用詞精練。(用詞精練)

4、四聯八行五十六字寫長征,高度凝練概括。(高度概括)

詩人就是這樣,萬水千山只能開闊他博大的胸懷,槍林彈雨更會點燃他如火的豪情。他就這樣,一路行軍打仗,一路潑墨揮毫。1935年2月,紅軍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毛澤東登上婁山關,極目四望,欣然提筆,寫下一首《憶秦娥•婁山關》。(示例一)

山,一座連一座,高聳,險峻,英勇的紅軍把它們一一踩在了腳下,甩到了身後。

六盤山上,三軍將士無不歡欣鼓舞,因為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山。詩人佇立山頂,高吟一首《清平樂•六盤山》,道出自己的壯志豪情。

師:這就是毛澤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毛澤東的風格。

一個外國人曾這樣讚譽毛澤東: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 毛澤東一生轟轟烈烈,叱吒風雲,他堅毅沉著,同時又豁達樂觀。毛澤東的這種氣質深深烙印在他的詩詞中,而詩人的氣質更使他樂觀豪放,恢巨集千古。1935年十月,紅軍走下六盤山,毛澤東動情地說:前面就是陝北,我們到家了。是的,到家了,身後的腳印,已化作了留給大地的詩行。如此驚心動魄的征程,總應該給世人留下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