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長征》教案5篇 征途:長征教案精編

《長征》教案是一套針對《紅樓夢》中薛寶釵一角的案例教學材料,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其人物性格、思想觀念、文化背景等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思維能力。該教案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成為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

《長征》教案5篇 征途:長征教案精編

第1篇

知識與能力:瞭解或掌握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王明“左”傾錯誤和中央蘇區紅軍的第四次反“圍剿”、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長征;遵義會議。

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揭示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本質的能力。(2)通過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的教學,培養學生深入分析和正確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認識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的反動性。(2)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革命前輩不畏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3)認識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誌,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重點分析:(1)紅軍長征是重點。紅軍長征是本節內容的核心,是教材的中心環節。紅軍被迫長征是王明“左”傾錯誤,特別是軍事指揮方針上的錯誤在革命根據地全面貫徹的惡果,是我黨在成長中經受的一次重大考驗。長征的勝利,不但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而且有利於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完成新的歷史任務,標誌著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2)遵義會議是重點。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難點分析: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是難點。九一八事變後,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興起,全國人民聲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蔣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蔣介石把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視為首要敵人,其次才是日本侵略者。這一政策是不抵抗政策的繼續,其實質是繼續對日妥協,集中力量“圍剿”紅軍,壓制國內抗日力量。這是由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本質決定的。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中央紅軍粉碎了蔣介石對蘇區的三次“圍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說明當時中央蘇區形勢很好。(演示幻燈片四幅照片)

但是到1934年10月,形勢卻大不一樣。(引導學生看22頁正文第一句話)“1934年10月,臨時黨中央被迫決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餘人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演示幻燈片:反映紅軍長征的照片四幅,然後出現第四節課題)

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掌握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首先要求瞭解其歷史背景。(投影:1934年10月紅軍為什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用5分鐘閱讀課本前兩目)

師:東三省失守後,蔣介石不以大局為重,不顧及民族危機,公然於1932年6月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史料和相關內容,感知蔣介石對時局的態度)

師;請大家談談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認識。

師:表面上看蔣介石是以抗日為最終目的,安內是為了攘外,實際上以先“安內”為藉口,集中力量“圍剿”紅軍,壓制人民的抗日民主運動。“安內”是真實意圖,“攘外”只是遮人耳目而已。同學們想想,這一政策與不抵抗政策在目的和本質上有沒有區別?為什麼蔣介石不顧及全國人民的意願,還要繼續提出反動政策呢?

師:“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與不抵抗政策是一致的,是換湯不換藥。(字幕:本質:賣國、反共)蔣介石之所以一貫推行反動政策,是因為他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極端害怕人民力量,仇視革命。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瞭解蔣介石1933年2月的第四次“圍剿”和1933年10月第五次“圍剿”)

師:(字幕: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啟發學生思考:在蔣介石對根據地進行兩次“圍剿”期間,中共中央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對學生的答案加以點撥、歸納)這兩次反“圍剿”期間,中共中央都是“左”傾錯誤佔統治地位。由於周恩來、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錯誤指令,採用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指揮紅軍粉碎了第四次反“圍剿”。(字幕:採用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而第五次反“圍剿”時,紅軍的領導權掌握在“左”傾領導人博古、李德手中,他們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字幕: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 表現: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防禦中的保守主義)斷送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勝利希望,使紅軍在這次反“圍剿”中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生:(閱讀小字和正文了解王明的“左”傾錯誤及其表現、危害、結果)

師:有的同學可能想:蔣介石第五次“圍剿”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援,裝備精良,力量充足;採取了戰略上進攻、戰術上守勢的堡壘推進政策,以圖聚殲紅軍主力。紅軍是否具有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可能性?(演示幻燈片: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敵我力量對比表。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圖表內容)

生:(按教師的要求觀察、比較、分析圖表,並思考作答)

師:(在學生作答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一步閱讀教材22頁小字內容中毛澤東的有關建議)

師:如果中共中央能夠執行毛澤東的符合中國國情和根據地特點的正確軍事主張,是可以取勝的,但他的正確建議遭到博古等人的拒絕。這充分說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

師:1934年10月,臨時黨中央被迫決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餘人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留下3萬紅軍由項英、陳毅率領,堅持游擊戰爭,掩護主力紅軍突圍。(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容,演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瞭解紅軍長征初期的極端危險形勢)

師:長征初期,王明“左”傾錯誤在繼續蔓延。(引導學生閱讀小字,字幕: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在革命的危難關頭,毛澤東建議紅軍轉兵貴州。這時大多數黨的幹部和紅軍指戰員對王明“左”傾錯誤導致中國革命處於極端危險境地的不滿情緒達到了頂點,肯定和採納了毛澤東的正確建議。轉兵貴州避免了紅軍覆滅,為遵義會議的召開提供了條件。

師:(先給學生點明遵義會議召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讓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內容,瞭解遵義會議的經過,注意把握這次會議上的激烈思想鬥爭,演示:《遵義會議會場》)

師: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展示討論題:為什麼遵義會議能夠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確立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地位)

師:(肯定學生的思維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是在同錯誤領導的鬥爭中,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形成的正確的領導集體。(指導學生閱讀、分析教材中相關內容和《關於若干歷史問題決議》摘錄材料,深入理解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師: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為什麼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誌?”“為什麼說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螢幕展示討論題)

師: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地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的會議。因此,它是中國共產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標誌。中國共產黨的成熟正是通過自身的不斷鬥爭實現的。同時,這次會議在革命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中國共產黨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保證革命取得勝利。

生:(感知展示資訊,瞭解相關知識,進行情感體驗)

師: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教材第24頁的相關內容和史料,深入理解紅軍長征勝利的偉大的歷史意義)

師: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它令世人感嘆。美國作家哈里森•李爾茲伯在談到長征時曾充滿敬佩地說:“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役,它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長征卻使毛澤東及其共產黨人贏得了中國。”大家肯定也有很多感慨,誰能談談自己的感想?

師:大家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寫成小文章。總之,長征的勝利,不但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而且有利於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完成新的歷史任務,標誌著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小結:(根據幻燈片主機板書小結,出示討論題:什麼是長征精神?組織學生自由討論)

《長征》教案5篇 征途:長征教案精編 第2張

第2篇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控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悟,以期引領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控感受,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麼詞?(萬水千山、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麼詞?(千難萬險)

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麼詞?(千辛萬苦)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麼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4.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描紅: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紅:等閒)

6.這首詩要讚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二萬五千裡漫漫征程,詩人怎能一一記敘,他選取了紅軍戰士走過的一條嶺、兩座山、兩條水,你們能找到嗎?《七律 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 ?翻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麼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彷彿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裡。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麼高。 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裡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麼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裡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裡可能看出來?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裡怎麼樣?這時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什麼?

4.學到這裡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雲崖暖'是什麼意思?雲崖暖:心裡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鬥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麼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雲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麼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麼?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4.最後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後,最後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 :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願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歎,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讚歌。同學們: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第3篇

2、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3、學習紅軍指戰員對待困難不屈不饒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理解故事情節,體會環境的作用,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學習難點: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預習要求:1、查詢有關影視藝術及紅軍過草地的資料

2、認真朗讀課文,查詢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填寫讀書卡

學法設計:基於本文的體裁是劇本,學習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運用朗讀,觀看影片,討論,模擬播音員等方式進行有效地學習。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儀,《長征》第22集碟片,影碟機

上課之前先來測一測大家的iq(智商),請聽題,四個提示:草地、雪山、二萬五千裡、紅軍。答案兩個字。(長征)

這樣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很多,作家王朝柱也充滿激情地講述了一個感人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交流讀書卡(說明摘錄理由並領讀)由同學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其他同學可補充。

1、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a)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挑讀段落,四人小組合作,提出問題或尋找亮點。

①攻佔婁山關的英雄周團長,為什麼不勇往直前,卻要爬進水塘赴死?

②一副錚錚鐵骨的彭德懷,既然下決心槍殺了自己的戰馬,又為何要“溢位串串淚水”?

③作為導演,可以根據劇本在拍攝時加以修改,請發揮想象,你認為“周團長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來的戰士,又轉身全力向水塘爬去”能否給予特寫。

說明:若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能提出一些問題,發現一些亮點,且討論較到位,見解較獨特,理由較充分,預備題可不用。

在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的英雄,有忍痛殺馬的彭德懷、有捨己為人的周團長,那麼你心目中的英雄又是怎樣呢?請以“走近英雄”為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感受。

1、觀看《長征》第24集的片斷,“讓面殺馬”,回味課文內容,注意片中環境描寫。

2、結合劇本,體會紅軍過草地的險惡環境及其在劇中的作用。

1、四人小組合作,任選某一部分進行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語氣語調,討論人物性格

2、由小組選擇要配音的片斷,播放影片,消去聲音,由學生用話筒配音。(可以選兩組左右)

3、採用互評,自評等方式對“配音演員”進行評價,結合背景,環境,人物性格,提出合理性建議。引導同學們從語言中體會劇中人物的崇高精神魅力。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及平時看電視劇的體會聯絡有關影視作品的資料,舉一反三,拓寬視野歸納電視文學劇本的一般特點。

(資料)影視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視覺造型藝術,它熔文學、表演、攝影、音樂、美術於一爐。以推、拉、搖,跟移空格等各種鏡頭為基本結構單位,通過鏡頭的組接創作出運動的,有連續性的,不受時空限制的畫面,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圓滿地滿足人們視覺感受的需要。

(說明:這個特點的歸納以學生的發言為主進行恰當引導歸納,不強求字詞不差,若時間空餘,可請同學們就這三個特點對此劇本進行分析。)

通過精心選擇和切換場景,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兩個特寫鏡頭的恰當運用,使得那一個個具有堅定革命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紅軍指戰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我們面前。親愛的同學們,你想對他們對長征說些什麼呢?

第4篇

1、通過本詩的學習,體會紅軍長征途中越過千難萬險的情景,學習紅軍戰士藐視圍難,戰勝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中"等閒、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暖、寒、更、喜、盡、開顏"等主要詞語的含義;體會詩中運用的誇張手法的作用。

同學們學過許多紅軍長征的故事,這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長征詩(板書課題)。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當年毛主席親自率領紅軍進行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已經勝利在望,毛主席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而且還親自向紅軍戰士朗讀了這首詩。

毛主席寫這首詩熱情地讚頌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1.因為這是一首律詩,學起來有一定困難,我們自己先試試把它讀正確。

4.講述(介紹時代背景):中國工農紅軍為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儲存自己的實力,於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指圖),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接著又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然後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紅軍戰士開動每人的雙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完成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5.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麼詞?"萬水千山"也可以怎麼說?

6.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麼詞?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麼詞?(出示:千難萬險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紅軍歷盡千難萬險。(有意識運用以上出現的詞語)

7.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麼樣?用一個字概括。(板書:難)

8.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書:等閒)

指點:這首詩要讚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現在詩歌的時代背景懂了,全詩主要的內容懂了,我們抓住這兩句的意思,再繼續自學,想想每個詞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記號。提問。

(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通過《長征》這首歌曲的節奏--這音樂的語言,從總體上體會紅軍長征的豪邁的氣勢。)

1.指點:要解決這些疑難,先要體會體會詩歌的整個意境。現在請你們聽用這首詩譜成的歌曲。聽著歌曲的旋律來體會紅軍怎麼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

3.描述:聽著這首激動人心的歌,好像我們也看到了紅軍大隊人馬越過萬水千山的場景,那五嶺上谷烏蒙峰巒留下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足跡;金沙江畔彷彿迴盪著紅軍勝利的歡呼聲;大渡河上好像還閃動著紅軍戰士攀著鐵索橋奮勇前進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還映著紅軍戰士的張張笑臉……

啊,這萬水千山,千山萬水,詩人怎能一一寫下,在這裡毛主席選取了兩座山,兩條水為代表。

4.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彷彿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

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裡.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釋"逶迤",山勢這樣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連綿不斷。

5.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二十幾個狼山那麼高。

這裡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麼樣(難)

7.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裡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裡可能看出來?

9.學到這兒這兩句的意思懂嗎?李老師給你一個詞"像"。

指點:在這裡毛主席生動地運用了誇張的方法,進一步寫出紅軍不怕遠征難,高山峻嶺只等閒。

11.過渡:山,紅軍不怕;水呢,紅軍也不怕。紅軍涉過許多江河,在這裡毛主席也選了兩條。

12.毛主席想到"金沙水拍雲崖暖"的情景,"雲崖"懂嗎?就是高聳雲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剛才有同學問,為什麼金沙水拍雲崖"暖"呢?請你們聽一段錄音。

1935年5月有,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率領下,浩浩蕩蕩向雲南進發。快要到達金沙江畔的時候,太陽已經落山,遠遠望去,烏黑烏黑的一長列大山橫在眼前,金沙江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滾滾江水飛濺起層層浪花,撞擊著兩岸的雲崖,發出轟轟的巨響。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兩岸峭壁插雲霄,巨浪翻滾幾丈高,船行水上一葉漂。敵人為了阻撓紅軍北上,又封鎖各處海口,而且搶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設問:你們說,面對洶湧的江水,狡滑的敵人,紅軍要渡金沙江怎麼辦?紅軍是怎麼巧渡金沙江的呢?

請你們繼續聽:但是紅軍戰士按照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了敵人偵察用的兩隻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六十多個,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

14.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裡怎麼樣?這時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什麼?

15.學到這裡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雲崖暖"是什麼意思?雲崖暖心裡暖(讀)

16.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鬥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17 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麼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朗讀。金沙水拍雲崖暖(輕快)大渡河橫鐵索寒(加重語氣)

提示:律詩當中四句是一對一對的,非常整齊。指名讀。

小結:紅軍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萬水千山只等閒。

過渡:因為紅軍不怕遠征難,才能取得遠征的勝利,七、八兩句自己學,你們覺得哪些字眼含義很深不能放過?找到了還要細細推敲、琢磨、自己問自己。

小結:全詩先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然後寫越山,山不怕;再寫涉過水,水不怕,最後長征全面勝利,全軍欣喜若狂。

最後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結束我們這一堂課。(出示小黑板,先默讀一遍,再輪讀。)

男: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女: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

女: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

劉: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齊: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

結束:今天我們學習毛主席的《長征》詩,感受到紅軍戰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不畏艱難險阻,堅持到最後勝利的英雄氣概。從這首壯麗的詩篇中,我們汲取了怎樣的力量,大家課後進一步體會。

第5篇

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具準備:紅軍長征路線圖;紅軍過雪山的掛圖;學習輔導資料每人一張;自制投影片數張。

我們學過哪些課文是講述長征路上的故事?(《倔強的小紅軍》、《飛奪瀘定橋》、《豐碑》)

長征取得了勝利,毛澤東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長征》。這首詩,對舉世聞名的長征作了生動的描寫和熱情的歌頌。(板書課題)

磅,讀páng,不要讀成bang;岷,讀min,不要讀成ming。

自由朗讀詩,要求讀準字音;再指名朗讀,適當指導。

齊讀全詩後要求找出總寫長征紅軍的精神和氣慨的詩句。

從哪些詩句描述可以具體地反映出“紅軍不怕遠征難”?

⑵具體指導理解詩句:(參考有關資料進行思考理解回答)

①“五嶺”“烏蒙”分別指什麼?它們是“千山”的代表。

②“五嶺”有什麼特點?(理解“逶迤”)但在紅軍眼裡只不過是

③(顯示投影片)根據②自問自答,烏蒙山有什麼特點?(理解“磅

礴”)但在紅軍眼裡只不過是什麼?(理解“走泥丸”)

④小結:“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是實際的山;“細浪”

“泥丸”形容山的小,是紅軍眼裡的山。寫山的大,表現

紅軍遠征的艱難;寫山的小,表現紅軍把艱難困苦當作平常事的英雄氣慨。

①“萬水”的代表是什麼?金沙江有什麼特點?“暖”字反映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什麼心情? 板書:歡快

②(顯示投影片)根據①同位互問互答大渡河有什麼特點?哪個字反映了紅軍飛奪瀘橋驚險悲壯的場面? 板書:驚險悲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③“喜”字表現了紅軍怎樣的心情? 板書:無限喜悅指導朗讀全詩(讀出紅軍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氣慨)

詩人在詩歌中寫了紅軍攀越 、 、和 、兩次戰鬥,以及 的困苦過程,以革命領袖的偉大氣魄,概括地表現了長征中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讚頌了紅軍 和 精神。

這是一首七律詩,七字一句,在節奏上是四頓。讀時應讀出韻

小結詩的特點。(感情特別豐富,語言格外精煉,講究押韻與節奏)

?菩薩蠻 ·大柏地》、《西江月·井岡山》、《解放南京》等

五 嶺 逶 迤 騰 細 浪, 烏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不怕艱難險阻金 沙 水 拍 雲 涯 暖, 歡快心情分述 大 渡 橋 橫 鐵 索 寒。 驚險悲壯更 喜 岷 山 千 裡 雪,三 軍 過 後 盡 開 顏。 無限喜悅

1、“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四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3、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

敵人戒備森嚴。但紅軍一面佯攻龍街,一面分兵到絞車渡奇襲守敵,繳獲渡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結果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等敵人發覺趕來時,我軍已安然到達江北。

大渡河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只有十三根鐵索,橫跨東西兩岸,又叫鐵索橋。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氣逼人。

5、“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