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美術鑑賞心得體會7篇 如何用心欣賞美術作品:我的經驗分享

美術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作品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和想法。美術鑑賞是一項重要的技能,需要對藝術作品有深入的瞭解和感悟。在鑑賞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己的情感共鳴,增強審美意識,開闊視野,豐富人生。

美術鑑賞心得體會7篇 如何用心欣賞美術作品:我的經驗分享

第1篇

美術鑑賞,老師授課的方式與多數老師一樣,ppt作品展示,這種授課方式讓我受益匪淺,它的樂趣與浪漫同時也是任何學科都無法媲美的。經過這一學期的相處和學習,在美術方面,我也略有所知,瞭解了美術的發展史。同時知道了許多美術方面的偉大的作家,以及他們不為人知的艱難創作歷程。

美術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她的溫柔,最重要的是,老師總是以愉悅的態度對待我們,沒見她發過脾氣。通過學習美術鑑賞,我也慢慢的學會了欣賞美術,在美術鑑賞學習中,我緊跟著老師講課的步伐,通過對不同美術作品的欣賞,也漸漸的感覺自己還有那麼一丁點的美術細胞,自己也稍微的有點成就感。

美術鑑賞課堂上,老師通過不同的方式,深入地介紹美術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宗旨就是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和評價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同學們感覺到美術的樂趣。

一直都覺得,直到現在還是這麼認為,美術很深奧、很有內涵、很專業,像我這樣的人事沒辦法理解其真正的內涵,其實我也挺喜歡美術的,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徐悲鴻的作品《愚公移山》,呼籲全國人民只有團結起來,共同奮鬥,積小勝為大勝,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我喜歡它。美術就好像是一種符號,它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美術是一種藝術,是情感的藝術,是時間的藝術,也是表演的藝術。在美術鑑賞活動中不但可以看它的變化,感受美術的藝術魅力,瞭解美術表現的方法手段,同時老師也注重培養我們對美術情感的辨別力、表現力以及理解力。

美術鑑賞課堂,老師講授了許多美術作品,例如:梵高的`。我國的民族美術可以說是藝術聚集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深刻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大家也都知道,我國有56個民族,擁有數以萬計的色彩獨特的民族藝術,它們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老師也給我們說過:美術藝術是不分國界的,瞭解博大精深的美術藝術是一種修養,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美術鑑賞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視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美術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美術有時會讓我們從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美術世界。它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緊張的靈魂有放鬆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我們心靈的歸屬

所以我們要熱愛生活,熱愛美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我學的是電子資訊工程,關於美術鑑賞與這個專業的聯絡,從表面上看沒多大聯絡,但是從內涵上說還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因為音樂和美術等對於大腦的興奮具有促進作用,讓我們的大腦更加的靈活,對於那些電子方面的問題,學了美術鑑賞的比沒學的反應會更快,更靈活。比如說很多科學家在美術和音樂方面都有一定的認識度。美術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思維和一些品格。我們這個專業並不只是需要專業技術很強的人,更需要的是生活有張弛度且在專業方面有所造詣的人。所以美術鑑賞有助於我們成為一個品行好、德才兼備、生活優質愉快!說白了,美術鑑賞能讓一個只會勞動的人成為一個既會勞動也會享受的人,一個更會融入社會的人。

美術鑑賞心得體會7篇 如何用心欣賞美術作品:我的經驗分享 第2張

第2篇

中學美術鑑賞課是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在美術鑑賞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往往只有二、三名同學回答了問題,更多時候是教師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皰。絕大多數學生只是洗耳恭聽。久而久之,美術鑑賞課上,教師就是一幅接一幅的從作品的來歷講到作者的奇聞趣事,最後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這裡談一下自己的思考。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絃,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面中絕非單單表現了八匹馬,而主要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鬥不息的大無畏精神。通過中國曆代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瞭解我國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學科課堂教學都應承擔的任務,美術鑑賞課也不例外。如在《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問題:剪紙:研究一下剪紙的;剪紙如果按它的表現方式來分可以分成哪幾類,並舉出具體的圖片例子;列舉各地比較有名的剪紙及其剪紙藝人,並南北剪紙各有什麼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與現狀;皮影造型的藝術風格;皮影戲人物的角色造型設計。年畫:什麼是年畫;年畫的用途及藝術特色;江蘇桃花塢年畫的發展以及藝術特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教師按照學生的自主選擇進行分組編排,讓學生在閱覽室進行探究性學習。

無論是哪種方式提出問題,都是為了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所以提出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徵:問題要明確;問題要適度;問題宜小不宜大;問題宜具體不宜抽象。

合作學習是實施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動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生生互動主要是指小組內部、小組之間的學生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協調、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如在《美在民間──民間美術》的教學設計中,第一課時安排在閱覽室進行,教師課前準備了相關的問題及資料的'來源和查詢方式。各組分別查詢和蒐集小組所選任務的學習資料,進行閱讀和電子文字摘錄;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民間美術某一型別中數幅作品,進行小組討論評述,組內交流,將個人獨立思考轉化為小組共同認識成果,對作品中的形象和情節進行描述,並提出問題,對作品中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錄。小組中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分工,通過組內合作和幫助,提高學習的效率。第二課時進行組際交流,交流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彙報的學生代表小組,學生和教師共同分享小組成果,並解決小組對作品的疑問。在美術鑑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能充分開發和利用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美術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把現代美術教學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之中,這對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合作精神,增進教學的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教師“不擇手段”地採用多媒體教學法、設定情景等等,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積極配合學生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若在美術鑑賞課中將美術和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就能達到“圖音並茂”的表現效果,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創造力。尤其是在讓學生去體會中國古代繪畫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時,這種“音美結合”結合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在讓同學們鑑賞元代山水畫大師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時,先對作品背景、內容、作者稍加介紹,再讓學生隨著播放的古箏曲《高山流水》仔細觀察畫面中的’筆法、構圖……這時學生就開始自覺地隨著音樂“設身處地”,進入某種情景,自覺地體驗出了畫中縱橫交錯的用筆和黑白虛實的對比,在畫面上形成的那種強烈的節奏感,進而體會出作者超脫、空靈的精神境界,逐步進入“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

新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對同一審美物件,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審美個性,充分肯定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物件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壁畫中的反彈琵琶畫像時,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造型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運用美術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第3篇

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它是指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色、紙張、畫布、泥土、石頭、木料、金屬等,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

一個學期的美術欣賞課結束了,我受益良多。這一學期的課程,對我來說是”美的歷程”,從以前的不懂美,對美的淺薄的外在認識,到現在的欣賞美,逐漸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質。

眾所周知,審美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位大家說過:”藝術的最終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學習美術欣賞,要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欣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美術欣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人的全面發展,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從不瞭解美術,到懂得欣賞美術;從無視美的存在,到學會發現美;從對美術不感興趣,到喜歡上美術,這就是這學期學習美術鑑賞課的最大收穫。美術欣賞課將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帶到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帶到了藝術的殿堂,我可以說出那些美麗的作品的故事,它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這麼美,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這樣表達,原來先代們是那麼的智慧。

從先民們樸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現代人獨特的表達思想的繪畫方式,中間的發展過程是豐富和複雜的。從稚嫩的遠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漢藝術,到文人登場的魏晉南北朝,到雄渾壯麗的隋唐氣象,從繼往開來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畫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舊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後到個性十足的現代,每個時期都呈現出獨特的繪畫特點,都留下了一批優秀的畫作,讓後人去讚歎。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裡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就像凡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美術鑑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鑑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鑑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裡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

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使我們瞭解更多的美術知識,提高我們的美術鑑賞能力,培養我們的藝術審美興趣,而這對提高我們的全面素質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

第4篇

讀了《別樣的美術鑑賞》這本書,使我深切體會到:美術鑑賞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美術素養的形成,而且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也有積極促進作用。

在美術鑑賞教育中,學生接觸到不同歷史年代和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是從美術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的材料,也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瞭解歷史事件、社會生活、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人類複雜情感的材料。

它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

通過欣賞,學生不僅獲得了豐富的’審美體驗,而且加深了對原始人和原始社會生活的瞭解。

美術欣賞是作品本身、畫家的生活經歷和社會背景等與欣賞者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情緒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美術欣賞過程根本上是欣賞者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美術作品就象一個啟動器,它把欣賞者潛在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起來,而欣賞者則動員自身所有知識經驗和個性情感來進行創造,使美術欣賞物件帶上獨特的個性和創造色彩。如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森林中的鳥》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學生在欣賞時創造習慣地表述了自己對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說:“這幅畫說的是沙灘上有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看到一隻小鳥嘰嘰喳喳叫,就投了一顆石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和創作“變形的騾子”,他們對頭、毛髮、鼻子、身體、耳朵、四肢等進行了誇張和變形,變成了正方形、水桶形、星形、螺旋形、鬧鐘、水滴、葉子、磁鐵、葫蘆、杯子、字母和各種蔬菜的形狀,有的還把五官移位或改變其距離。這種變形、掛帳聯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需要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它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對話等幾個方面。無論是哪種對話,都要藉助語言這一中介來實現。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學生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內心感受,並希望將其表述出來。通過這種發自內心的、言之有物的表達,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快速發展。這種發展不僅表現在表述的流暢、長句子的經常出現、各種詞語特別是與情緒情感有關的詞語的大量運用上,還表現在學生樂於表達,並能自然地將這種能力遷移到其他學科活動和日常交往之中。

學生在創造力、領悟力、想象力和欣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發展,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這是一個良性迴圈的過程,歸根結底是由美術的無錯特點以及它給學生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所帶來的。

第5篇

在上民間美術作品欣賞這門課之前,我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就是:一個研習獨具民間特色美術作品的學科,例如繪畫。深層次接觸民間美術之後才知道,其實民間美術作品不僅僅只是繪畫,還有剪紙,陶藝,皮影等等。另外,所謂的繪畫也不都是屬於民間美術範疇。在劉老師的課上,我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下面通過分析幾幅畫來講講我在民間美術作品欣賞這門課上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們來看著副年畫。這是一幅劉老師在二十年前偶然為之的一幅作品。此幅作品名為龍鳳呈祥,在中國民間,把龍比喻成有成就有作為的男性,在古代甚至譽為天子,把女性比喻成賢惠能幹,大方寬容的好女子,此幅作品外圍利用龍鳳把整個構圖包圍成一個圓,圓在民間就有著一種很祥和的寓意,中間一男一女載歌載舞,呈現了一個很是歡快祥和的場景,其中,龍鳳戲珠的珠改為了一個“祥”,更是很明確地表達出作者要表達的感受。這幅作品表面上是反映我們中國最具古典意蘊的主題——龍鳳呈祥,但其實作者要表達的遠遠不止是男女之間的“祥和”,更多的是指當時社會的祥和。

其次,我們來講講陶藝。瓷器是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中國的.英文名稱叫china,意思是陶瓷。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陶藝在世界民間藝術界的地位。陶瓷形態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變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燒結規律,才能促成陶藝形態的產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產生美的形式。這也是老師的一幅作品。課上老師也讓我們參觀了陶藝工作室,真想親自試試。

再次,我們講講皮影戲。對於身處發達年代的我們,肯定很難以想象以前的孩子沒有電腦,沒手機,甚至沒有電視機,是靠什麼來娛樂的,這種處境又該是多麼枯燥。其實不然,他們有皮影戲,有戲劇,還有他們那充滿各種奇怪玩樂想法的大腦。很多時候,我們總在誇耀著說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智慧,多麼的偉大,可是卻在迴避現在怎麼沒有那麼多這麼優秀的人這個話題。我個人覺得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條件太過優越,使得很多孩子喪失了自主思考創作的能力。發達國家都很重視自主創新,我們這一代已經是這樣了,可是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呼籲一下社會對創新的關注呢?抱歉,說偏了,我們繼續迴歸到皮影戲的內容上來,皮影戲又稱燈影,以在燈光照射下用獸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戲而得名,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終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於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動,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塗上色彩,並在手腳處裝上木杆。入夜圍方帷,張燈燭,恭請皇帝端坐帳中觀看。武帝看罷龍顏大悅,就此愛不釋手。這個載入《漢書》的愛情故事,被認為是皮影戲最早的淵源。

最後,我們來講講年畫。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製作。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下面這幅也是老師的一幅作品,作品名稱是:《書為珍寶也》。作者以年畫的方式傳達書本的重要性。現在這個年代,人們對書本的重視已經慢慢變淡了,這是我們應該引起重視的。古話書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第6篇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幅油畫作品《父親》。這張作品想必同學們在中學時也見到過,那麼請你談談你的感受吧。說不定很多同學談到的準是這位農民父親讓人感動的臉。羅中立這幅《父親》的原型是一位守糞農民。巨大的畫幅和超級寫實手法描繪的“父親”臉上的皺紋當時震撼了全國人民。的確,多少人在這幅畫前端詳著這位農民父親時思緒萬千、熱淚滾滾,產生出深深的遺憾、慚愧與負疚之感。該作品創作於20世紀80年代初,它以紀念碑式的巨集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在我國美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父親》作者簡介:羅中立,1948年出生於重慶郊區,幼年在父親影響下學畫,1968年從四川美院附中畢業後主動到大巴山農村生活10年,1981年從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1983年赴歐洲考察學習,1998年開始擔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偌大的中國,一張飽含隱喻的農民肖像曾經在廣大民眾中產生強烈的`轟動:在當代美術,除了時期有幾件表現領袖豐功偉績的作品外,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繪畫作品能比《父親》贏得更多的受眾和共鳴:就這點而言,人們對作者羅中立及《父親》這件作品的厚愛是不言而喻的。

被《父親》這件作品感染過的人群始終不能忘卻那張飽經滄桑、象徵著中國歷史的臉。他們也不希望藝術家脫離他們已經習慣的欣賞軌跡。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羅中立從歐洲回國後創作的一批新作,並沒有引起藝術批評家和媒體太多的重視。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繪畫藝術必須克服因循守舊的慣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邏輯背景,羅中立才有意迴避過去所取得的成就,而採取坦然的態度來克服繪畫中的教條主義,用包容的觀念來重新對待具象藝術的傳統形式。經過多年的歷練,羅中立無論是在內容,題材的選擇上。還是在藝術表現的技法上。都顯然超越了當年的《父親》,並以一種獨立的姿態反映出其在藝術修養上的完整性。應該說,20xx年後的今天。羅中立的創作再也不顯得孤立和偶然它已經被納入一個統一的文化體系。

第7篇

美術鑑賞課走進大學校園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美術鑑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淨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昇華,自身得到美化。

第一:美術鑑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鑑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鑑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鑑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鑑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裡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鑑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第三: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學生的精神境界。通過美術鑑賞對美和藝術增進理解,無疑對提高文化素質和思想境界,都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幫助大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領域。在這種鑑賞活動中,是美術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種種與他人產生共鳴的經歷與感受,能夠以一種藝術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並獲得一種全新的洞察力。

第五:美術鑑賞可以娛情怡神,激發想象力培養創造性。通過鑑賞不僅使人視覺愉悅、心情舒暢,更在於美術作品都是通過點、線、面、色彩、空間、肌理等形式組成,所以畫面上的節奏感、韻律感會對人的視覺產生影響,進而使人產生聯想。因而,當我們在鑑賞美術作品時,不管是遇見那些賞心悅目的寫實作品,還是一些現代派藝術家的抽象作品,都會使我們獲得一種喜悅與滿足。對美術作品鑑賞的過程中,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陶冶情操激發創作熱情與創造能力。

總之,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美術鑑賞課的開設,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美術鑑賞課的學習發展大學生形象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提高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培養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