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4篇 兒童成長中的教育奇蹟:幼兒園教育教學探析

本文從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的角度出發,探討該領域的相關問題。通過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我們將深入瞭解幼兒園教學中的難題和挑戰,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促進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和提升教育質量。

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4篇 兒童成長中的教育奇蹟:幼兒園教育教學探析

第1篇

以教師為本,創設良好人文環境,就要做到對教師的真正尊重,管理人員不但要尊重教師的自主人格,也要尊重教師的每一點付出,給教師工作空間與心理空間多留一些自由,幫助教師工作得更舒暢,增強其教育能力與科研能力。其次,管理者的管理思路要及時通過不同渠道告知教師,取得教師的支援,而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亦應及時反饋給管理者,尤其是對於幼教管理的意見建議更應及時下情上達。管理者要主動分析、及時聽取,儘可能營造出民主、自由、嚴肅的氛圍,讓管理活動變得融洽。第三,管理者需要與教師站在平等的地位對話,用人格魅力影響教師、感召教師。以教師為管理主體,將民主管理的精神發揚光大,提升管理成效,保證教師上課時有充分自主權,將上課的空間交給教師,使教師能夠在教育部門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獨立完成課程模式選擇、課程內容安排與授課方法構建,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滿足幼兒所需。管理者要引導教師積極投身到幼教機構總體目標制定工作中來,與教師一同將總體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年段、月段分目標,通過管理者、教師乃至家長的協調,把目標內化成所有教職員工的自我要求,從而達到分目標與總目標的一致性。

幼教管理的所有工作最終還是要指向幼兒,要保證所有工作都能最大限度地為幼兒服務,這也是人本化管理思路的核心理念,是幼教管理形式的存在意義,所以幼兒園工作一定要切實滿足幼兒的需求、家長的需求,充分理解並尊重幼兒人格尊嚴,使他們的基本精神訴求得到滿足,按照幼兒的心理與生理髮展特點實施專業化、個性化、科學化的“三化”教育。幼教機構的文化學習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而學習內容的載體因為受幼兒發展特點所限,多為集體形式的活動。管理者與教師應當在確保日常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多進行一些發展幼兒潛能、增強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除了組織種類各異的興趣小組,也可以設定一些所有幼兒共同參與的傳統活動,像旅遊、親子運動會、歌舞晚會之類。在具體的活動創設過程中,應當始終圍繞主題內容安排集體活動,形成可以對幼兒重點活動予以強大支援的物質環境,使幼兒能夠按照興趣傾向、智力傾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由操作學習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合作解決幼兒的學習問題、生活問題,使幼兒的經驗得到增長、知識得到豐富,繼而讓發展速度各異、認知風格有別、個性需求多樣的幼兒都能得到合理化發展。關於物質環境的建立主要有兩點建議,其一是創設良好的公共環境,幼教機構的公共環境是教師、幼兒與家長最常去的地方,其裝飾影響力大,而且帶有管理展示的功能,所以管理者要格外用心於公共環境的創設,儘可能將本機構的最高水平展現出來,比如可以安排衛生宣傳欄、保健宣傳欄、作品展示欄等,用圖片或者照片的形式宣傳衛生保健常識、幼兒教育成就、教師科研成果等,特別要展示出本幼教機構獨特的活動場景。在圍牆上則可以安排多彩、明亮、生動、富於情趣的童話故事,讓幼兒園整體氛圍符合幼兒心理需要。其二是創設藝術化的活動室,幼教機構的活動室的佈置是物質環境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它有教育性、參與性、藝術性等多重功能,是達到幼教管理目標的必要手段,因此要按照幼兒興趣特點、年齡特點鼓勵幼兒參與創設,並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使家長幫助出謀劃策,尋求活動室環境創設的靈感,比如結合母親節活動主題,讓幼兒將媽媽的關懷、愛護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並加上媽媽的工作照片。

人本化管理屬於教育管理科學當中的核心命題,用人性的觀點分析教育問題將會得出更有啟發性的結論。幼兒教師是把獨立性、引導性與創造性結合在一起的工作者,而幼兒是接受教育的最具潛能群體,以人為本的幼教管理思路革故鼎新,就是需要給教師以更多權利、給幼兒以更多機會,按照“人”的實際情況實現管理目標的高度整合化。

淺談幼兒園教育教學論文4篇 兒童成長中的教育奇蹟:幼兒園教育教學探析 第2張

第2篇

幼兒教育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教育機構所認可,幼兒教育是對學齡前兒童的啟蒙教育,對幼兒以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幼兒教育實際,對幼兒園教育的方法做下面一些論述。

情商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讓智力平平的幼兒創造出不平凡事業,低的情商卻可以使人變得平庸。幼兒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兒園時期初步形成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態度、家庭環境,幼兒的啟蒙教育等等,在內部和外部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特點。幼兒的每一個習慣,在養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別重要的,因此,對幼兒的初期教育要堅持原則,不能遷就幼兒,有利於性格成長的就要讓幼兒長期堅持,不良的習慣一有跡象就要堅決制止,逐漸地幼兒就會形成良好的性格特點。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意志行為比較差,隨意性強,沒有明確的目標,往往是個人興趣或願望的需要。因此,要培養幼兒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標,然後努力實現,並能為實現目標,克服幼兒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質。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斷的重複從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發性,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發過來影響人的活動,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發現,幼兒園和國小時期是人的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一些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對孩子的不良習慣進行縱容,讓孩子在飲食方面養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生怕孩子餓著,經常是在孩子後面追著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歡吃的拼命吃,不喜歡的一口不吃,家長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使孩子養成了偏食的壞習慣,同時,也不能滿足孩子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長也應該在這一關鍵期多瞭解孩子的心裡特點,給予孩子各方面足夠的關愛。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在生活、學生過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鼓勵和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規範,幫助孩子形式良好的習慣。

責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素質,也是人類發展和進步的源泉,所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工作。這個需要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努力。在幼兒教育中,老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老師應當以幼兒好朋友的角色,認真傾聽幼兒的心聲,正確引導幼兒熱愛學習和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善於分享,讓幼兒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對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確的責任感。幼兒教師在對幼兒的教育中,要適當的鍛鍊幼兒的承擔能力。給予幼兒適合這個年齡段承擔的機會。教師可以佈置一些適合幼兒的作業,例如讓幼兒給別的小朋友分發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師也可以讓幼兒進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遊戲等集體的活動,在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動過程中,讓幼兒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樂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東西和快樂一起與大家分享,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教師要在學習生活中,讓幼兒有主人翁的意識,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的集體觀念,要讓幼兒有參與和擔當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動的快樂,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為能讓大家快樂,孩子的信心就備受鼓舞,產生強烈的榮譽和使命感。

目前,大多數家長認為幼兒不生病就是健康,對幼兒的心理髮展不夠重視,甚至是漠不關心,這種傳統的觀念是片面的,這樣往往會忽視了對幼兒的心理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全面抓起,給家長普及培養幼兒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養孩子生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孩子心理的發展,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正確引導幼兒要有積極的心態。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首先老師要保證孩子的生理健康,這個是幼兒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讓幼兒養成放前邊後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確的鍛鍊身體,勞逸結合等等,使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要大力培養是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在教育過程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豐富幼兒的感情,讓孩子們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也應該全面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通過溝通和交流,掌握幼兒內心的需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孩子能夠獨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簡單的小任務,讓幼兒的天賦得到充分的表現,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字以後,可以通過數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數量,適合的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讓幼兒通過基本的操作明白加減的初步規則,初步培養幼兒的思維意識,感知數學的規律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基本靠感知和操作來學生,在幼兒初步有了思維意識以後,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變換物品和數量,或是幾種物品混合操作,讓幼兒在腦海對數字的加減有初步的人生,教師在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幫助,鼓勵幼兒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3篇

摘要: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於一個人來說,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讓幼兒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通過多年的實踐.本文總結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經驗,使幼兒學會感恩,學會奉獻,學會回報,學會責任。

感恩是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施恩的人,未必圖報。但受恩的人,應心存感激。學會感恩,才能承擔起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然而,自古以來,中國的父母一直把“一切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標。而當今物質條件極其富有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寶貝,這個最好吃,都給你吃!”“寶貝,這個衣服最漂亮,爸爸媽媽給你買!”“寶貝,你想要什麼,爸爸都滿足你”……而稍微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加之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裡六個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圍著他一個人轉 ,這些小寶貝、小皇帝、小太陽的身上,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教育有直接關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在幼兒期對其進行感恩教育,孩子的習慣容易養成,因此,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呢?

洛克的《教育漫畫》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教師和家長來說,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都會在潛意識裡影響孩子,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物件,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感恩教育活動以外,在平常的其它活動方面也應該樹立榜樣。如老師之間,師幼之間在文明禮貌用語上的使用。讓“你好”“謝謝”“不用謝”“請”“對不起”“沒關係”等禮貌語時常掛在嘴邊,對於小朋友對老師的幫助,要非常誠懇的對幼兒說一聲:“謝謝”,小朋友受到老師的尊重,也會不自覺的去尊重別的小朋友、父母或是老師。

作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的健康成長。父母對老人孝順,孩子長大後就對父母孝順。因此,家長可以利用節假日時主動帶著孩子回去看望老人,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想念。父母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做做家務,一方面體驗勞動的快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辛苦與艱辛,要讓孩子學會分擔,並感恩所得到的幸福生活。如到了4歲以後就可以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吃飯的時候擺好碗筷,幫父母打好飯,下班回家給父母提鞋子,讓孩子端杯水等等。同時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主動對他人施恩的意識,如跟其它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要學會謙讓,引導他們樂於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還可以帶領比自己小的小朋友友好的一起玩耍,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愛心和責任心。總之,生活在充滿感恩和愛的環境裡的孩子就更有愛心,責任心,就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

鼓勵是孩子實現某種活動的催化劑。當孩子的感恩活動還處在萌芽狀態的時候,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兒感恩活動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時常關注幼兒的生活事件,關注孩子們的言行,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如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小惠小朋友裙子後面的拉鍊拉不下來,很是著急。這時,琦琦小朋友看見了,就過來主動幫助她把拉鍊拉下來,小惠非常高興的對琦琦說:“謝謝你”,琦琦說:“不用謝”。看見他們互相幫助而且還主動道謝,我對他們兩個小朋友在全班進行了表揚。從那以後,像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班就越來越多,如幫別人端飯,拿紙呀,互讓玩具呀,小朋友之間的爭吵少了許多,並且孩子之間的相互友愛之情正慢慢蔓延開來,不僅在班上,對侍家人也是如此,上學期的半日開放活動,我們班的張祥鎮小朋友見媽媽來了,就主動把小椅子抬到媽媽那裡,讓媽媽座。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觀察要仔細,對他們的行動做出肯定,這讓感恩活動才能持之以恆的繼續下去。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因此要重視遊戲對幼兒感恩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語言活動“蘿蔔回來了”這個活動中,我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對故事進行觸角扮演,體會故事中小動物們處處想著別人,感受愛和溫暖。在健康活動“為小企鵝搭房子”這個活動中,體會無家可歸的可憐,並克服重重困難幫助小企鵝,體會幫助別人後的快樂。通過各種遊戲活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這樣的角色體驗能使感恩教育能夠在實踐層面上“活”起來,逐步培養幼兒感恩意識。

我們要注重利用各種節假日,例如中國傳統節日三八婦女節、兒童節、重陽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這些節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契機。在節日時,給他們講講節日的由來,通過講一些感恩的故事豐富他們對這些節日的認識,深化他們對節日的瞭解。此外,還可以開展各類感恩主題活動引發幼兒感恩行為,例如在這些節假日裡,指導幼兒親自為教師、同伴製作卡片,或用圖畫來表達對父母、老師的感謝之情。這些節日活動的長期開展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由關愛單獨的個人擴大到關愛個人所屬的集體和社會,為將來自發感恩行為的實現奠定基礎。

在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加強家園聯絡,使幼兒感恩教育雙管齊下,收到雙重教育效果。

首先,幼兒園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向幼兒家長宣感測恩教育相關知識,如利用家園聯絡欄向家長宣感測恩教育的意義,向家長髮放關於如何引導幼兒學會感恩的宣傳單,面對面的交流感恩教育的小竅門等等。做為幼兒教師,不僅只停留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更應該成為幼兒教育專家,為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排憂解難,你的幫助能為家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家長信服你,那麼,你所宣傳的教育理念才會被家長認可,家長才會主動積極的配合你的工作。

其次,定期開展半日開放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半日開放活動,在活動中組織感恩特色主題的親子游戲。教師有意識的讓家長和孩子一同參與到一些感恩主題活動當中,從中共同體會感恩,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細緻的工作,需要教師、家長、社會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幼兒終生髮展,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

第4篇

[摘要]幼兒環境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開展幼兒環境教育,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環境意識,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介紹了幼兒環境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模式,認為進行滲透式教育是幼兒環境教育的最佳模式,並提出了進行幼兒環境教育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幼兒 幼兒教育 環境教育隨著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的顯現,保護環境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行動。加強環境教育,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使自己的環境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規律這是保護環境的基礎。環境教育是一項終身教育,它始於幼兒階段。近年來,很多國家和地區在環境教育(尤其是幼兒環境教育)方面,做了許多積極的嘗試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擬就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粗淺的研究和探討,以尋求切實可行的幼兒環境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開展幼兒環境教育的必要性“環境教育是整個國家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領域,它不僅在提高全民族環境意識和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而且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注入極具活力的新鮮內容。”“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環境基礎教育,在中國小和幼兒園普及環境知識,努力提高年輕一代的環境意識。”把環境教育納入學前教育體系,這一舉措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一方面,一個人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需要從娃娃抓起,環保知識和環保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另一方面,現在的幼兒,將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當中還將有一批人會成為未來的決策者,其環境意識的強或弱,將直接關係到我國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如何讓他們認識到環境對人類生存的作用,從不知到初步有所知,做好其環境啟蒙教育工作,我們責無旁貸。

“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包括環境意識在內)的基本手段之一。”只有提高全民族的環境素質,才能保障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而環境素質的培養,最根本的是從教育抓起,尤其應當重視兒童的環境教育,使其適時學習環境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意識,具備一定的環保技能,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這既是現代兒童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他們的義務和職責

二、幼兒環境教育的內容和基本模式幼兒環境教育就是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指標,立足啟蒙教育,使孩子們獲得初步的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幼兒環境教育因其物件不同,具有明顯的年齡特徵和一定的特殊性。必須以其生活實踐為基礎,使孩子們認識和熟悉他們的生存環境,瞭解一些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現象,啟發孩子們哪是好的,哪是壞的,哪是美的,哪是醜的,規範他們的環境行為,提高他們的環境修養,樹立良好的環境風尚。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美好的,必須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美的薰陶,必須以正面教育為主,強調環境中美的事物和現象,使孩子們逐步體會到作為自然中的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和義務。讓孩子們從感性的認識和自身活動中積極、輕鬆、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並變為自覺的行動。

環境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既包含自然科學又包含社會科學。結合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和我國國情采用滲透式模式進行環境教育是最佳途徑,可以潛移默化地深入幼兒的內心世界,更容易被接受,對孩子們的影響也更深入,這正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三、幼兒環境教育的具體思路1.創設環境教育的氛圍,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隱性教育功能營造環境教育的氛圍,可以自然誘發孩子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首先應當採取多項措施美化、淨化校園環境,如提高校園的綠化率、堅持垃圾分類等。同時,要循循善誘地教導孩子們整潔美好的環境來之不易,必須規範個人行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來關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環境,然後再由小環境推而廣之至我們生存的地球,提高幼兒的環境素質;其次,應當在教室、活動室、起居室裡精心佈置環境教育素材(如牆飾、板報、專欄等),使孩子們能隨時隨地接受環境教育。有條件的話,還可開闢一些環境教育園區,如種植植物、飼養小動物等,培養幼兒的愛心、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