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大班教育案例分析範本

幼兒園大班教育案例分析範本

教育是未來,帶領我們成長。教育是希望,起航了下一代。教育是奉獻,用汗水去灌溉。教育是生活,你我他的故事。幼兒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和行為習慣發展的關鍵期。下面是本站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幼兒園大班教育案例分析範本,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育案例分析範本

幼兒園成功教育案例分析1

平平和安安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都是這學期新轉來我們小一班的寶貝。她們在幼兒園度過的第一天怎樣樣呢?

早上家長和老師交接完把孩子放下以後,平平和安安都沒有哭鬧,很快樂的和爺爺、奶奶、媽媽說再見,找到了兩個相鄰的板凳坐下來。或許是有姐妹相互做伴的原因吧,她們都沒有像一般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和哭鬧現象,這讓老師和家長都放心了些。點名時間,兩個小傢伙還不太明白點名是甚麼意思,我讓其他孩子做示範,最後再點平平和安安,不過她們都不張口答“到”,平平搖頭“恩”,安安則不吭聲,看來還要漸漸來。

第一個集體教育活動結束了,孩子們有序的排隊進廁、喝水,我給平平、安安指引了毛巾和口杯的位置,但她們不習慣幼兒園的飲水機,不會自己接水喝。我再手把手教她們先接藍色的涼水多一些,再接紅色的熱水少一些,她們學的很快,自己又接了一杯水喝光啦。進廁時mm會自己提褲子了,姐姐則需要老師幫一下忙,鼓勵姐姐向mm學習。

第二個集體教育活動是灰太狼哥哥帶來的體育活動,孩子們都很開心,這是新學期的第一次體智慧課。平平和安安一到草坪就嚷著要尿尿了,老師帶著她們解完手回來時,哥哥已和小朋友再做預備活動了,遊戲時老師發現平平、安安很喜歡運動,不過還不太熟習小火伴和遊戲規則,有時會跑出活動範圍,需要老師提示回位。

午飯前的時光,老師邀請小朋友表演節目,同時隆重先容了新火伴:平平和安安。姐妹倆很大方,表演了詩歌“春曉”,不但吐字正確清楚,而且還有動作表演,真棒。今天的午飯是米飯、豆腐和烤雞翅,姐妹倆吃得都很香,安安吃的又快又幹淨,平平則有些慢而且剩了一點沒吃完。晝寢時分在老師的幫助下,平平和安安換好拖鞋,脫下外套,很快就都進眠了,看得出這兩個寶貝的生活習慣都不錯,自理能力也能夠呢。

下午的戶外活動和數學操縱活動,大部份孩子都能順利完成遊戲,平平和安安也完成了第一次的練習。一天活動下來,兩個寶貝都沒有鬧情緒,基本能順著集體活動的規則進行,相信以後平平、安安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這裡找到新的火伴、新的快樂。

幼兒園成功教育案例分析2

幼兒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是個性和行為習慣發展的關鍵期。然而,幼兒園的很多幼兒存在任性、脾氣暴躁等不良個性特徵,這些可能成為他們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以及今後發展的隱患。《綱要》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因此,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是當今幼教領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觀察、分析、記錄,以幼兒銘銘為例,淺談一下任性幼兒的行為矯治。

故事案例:銘銘(化名)現在小班就讀,爸爸、媽媽在外工作。培養孩子的重任就交給了他的爺爺、奶奶。奶奶對孩子過於溺愛,給孩子造成了自私、任性、性格孤僻不認真學習的壞習慣。記得剛入園那會,他天天面無表情,開口就說髒話,動不動就罵他奶奶,伸手就打小朋友和老師。現在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長輩、老師們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在他們眼中都成了理所當然的, 對父母、師長的勞動付出缺乏感恩之情,這都是由於個別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造成的。

一、解決的方法:

(一)、瞭解孩子心理,開啟心靈之窗

瞭解孩子心理和孩子交朋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當我看到銘銘罵他奶奶,說髒話,伸手就打小朋友時。我沒有責怪他,而是耐心的問他,銘銘你為什麼罵奶奶,他說奶奶給我擦屁股時把我弄疼了。我說:“老師不是教你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他似乎明白了什麼,眨著小眼睛望著我不說話。我抓住這個機會,把他平日裡的不良行為都說給他聽,一邊說他的不良行為,一邊講小燕子、小烏鴉怎樣捉食給媽媽吃,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毛澤東爺爺是怎樣尊敬徐特立老師的,我班裡的某某小朋友感恩父母、怎樣感恩老師的,通過一個個感恩的小故事,使孩子的心靈慢慢的發生了變化。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

(二)、和家長談心,從源頭解決問題

首先,要讓家長明白,過於溺愛孩子會對他們的自身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使孩子養成極大的依賴性,會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發脾氣、不遵守規則、沒有公德、不認真學習、缺乏感恩之心。溺愛會造成孩子一點挫折也不能忍受。我們做家長的要培養孩子從小,讓他們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父母、尊重老師、尊重他人,因為,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因此,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具有感恩的心是社會對他們的希望和要求,才能感悟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然後,要求家長教會孩子,說一句感謝老師、父母親的心裡話;為父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為媽媽洗一次碗,幫忙打掃房間,與父母一起做飯,唱一支歌給父母聽。發奮學習,還老師、父母親一個心願——做一名好孩子等活動。讓瞭解父母、老師的辛苦勞動。

(三)、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

我認為生活點滴都可進行感恩教育。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愛崗敬業,以身立教,以德育人“其身正,不另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具有無形的滲透作用,教師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工作態度等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所以每一位教師要示範導行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用感恩的事蹟來喚起孩子的感恩之心。天長日久,報答恩情這顆美麗的種子就會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多措並舉、及時矯治

1.採取遊戲活動進行矯正。針對銘銘的情況,我在班上設計了一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銘銘提高認識,積極協調自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從而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

2.實行短時間“冷處理”。有時候,老師有必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故意忽略,特別是對容易衝動的銘銘,必要時可以實行短時間的“冷處理”。

3.抓住時機,及時鼓勵。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

4.創設適宜環境進行疏導。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幼兒在家、在園、在社會都能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積極健康的情感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因此我與家長商議在家裡設定一個“美工區”,提供彩筆、剪刀、顏料及各種結構的拼插玩具。讓其盡情的施展,然後家長給予鼓勵。這既是一種心理疏導,又是一種注意力的轉移。同時,以榜樣示範、強化銘銘的正確行為。要求銘銘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錯誤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來解決問題,教會他正確解決衝突的辦法和技能。引導與他人相處時要和氣,有禮貌。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矯治,銘銘的任性行為減少了,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他能高高興興的來幼兒園了,活動中情緒穩定了,對媽媽的要求也減少了。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同伴對他也很認可,經常推薦他當組長,這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為,尚需幼兒園、家庭協同努力,循循善誘,逐步實現。銘銘小朋友定會成為一個天真活潑全面發展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總之,對待任性、脾氣暴躁等不良個性特徵的幼兒,僅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要得到家長的支援與配合。我們應該與家長多溝通並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教養觀念,要求家長密切配合幼兒園,達成共識,使幼兒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裡得以延續和鞏固。

幼兒園成功教育案例分析3

我班有個叫龐聿宸的孩子,幾乎每天、每次吃飯的時候他都得去廁所,而且每次都特急 還好長時間,等他從廁所出來時,別的孩子就基本吃完飯了。我們班上三位老師都跟孩子的家長反映過這件事,孩子的家長也很重視,還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的結果是什麼病都沒有。依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覺得孩子是以此方法逃避吃飯或者是為了單獨玩一會兒。但是孩子的家長多次強調孩子在家也這樣,還說確實能拉大便。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只能由著孩子在吃飯時間總去廁所。但是因為這樣,孩子的進食量比其他孩子要少很多。每次我拉著龐聿宸的小手看到那纖細的小胳膊,我從心底覺得心疼。我下決心要幫這個孩子把這個不好的習慣改掉。我暗暗觀察他,發現多數時候都不像他表現的那樣好像要拉到褲子裡似的,一離開了老師的視線,他馬上就變得很悠閒自在,能多慢就多慢的去上廁所,甚至有時根本不上廁所,而是在裡面摸摸這摸摸那,這轉轉那看看,特高興。觀察了一段時間後,我確定了孩子是以此方法逃避吃飯。我思量再三,決定在要著手幫孩子改掉這個習慣前,跟孩子的媽媽談談。龐聿宸的媽媽是一個性格特別好,很開朗,說話大大咧咧,不計較,又特別尊重老師的一個家長。平時溝通時我跟孩子的媽媽就比較談的來,所以我決定開門見山。聿宸媽媽來接孩子時,我就開玩笑似的跟聿宸媽媽說:“我想給咱孩子改改吃飯上廁所的壞習慣?”聿宸媽媽說:“好啊!”之後,我把近期觀察到的孩子的情況如實的告訴了聿宸媽媽,然後請聿宸媽媽明天送孩子入園時帶一套換洗的衣服來。聿宸媽媽不解。我又以開玩笑的語氣說:“我要強制執行噢!萬一孩子哪天拉褲子裡了,你可別怪我啊!”聿宸媽媽說:“不會,信得過你!知道是為了我兒子好。”做好了家長的工作,在龐聿宸又提出上廁所時,我告訴他把飯吃一半後再去,之後的幾天,我又讓他全吃完,甚至吃完後再來要一份。當然,在我看到他確實想上廁所時,我允許他去了,只是提醒他要快而且就算小朋友都吃完了,也不允許他把飯菜倒掉。我更是在他吃的好,吃的快,吃完飯後才去廁所時一次又一次的表揚他,獎勵他!我記得特別清楚,在第四天時,聿宸沒有再要求上廁所,從那之後都沒有再要求,而且飯菜吃的特乾淨。那身換洗的衣服最終也沒有發揮作用。孩子改掉了壞習慣,我很高興,聿宸媽媽更是開心,一個勁的說還是老師有辦法。這一次,我選擇提前跟家長打招呼,是怕萬一孩子拉到褲子了,家長在不清楚老師的用意時,誤以為在幼兒園老師不讓孩子隨時上廁所,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這次,孩子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出現那種萬一,就算真的出現了,相信因為有了跟家長的提前溝通,家長也不會有不好的情緒,應該能夠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的!

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挑剔的家長,我曾有過抱怨、委屈和置之不理。在反覆思考後,我改變了做法。對此類孩子照顧得更細心,讓家長無從挑剔,真誠地與家長交流,儘量滿足家長的合理要求。如:依珊的姥姥就是典型的挑剔型,每天來園不是說孩子沒吃飽,就是水喝少了,睡覺少了,孩子膽子太小不敢跟老師說上廁所才尿了褲子了,哪個小朋友欺負她要求調位了,坐的座位不能太靠前傷眼睛了,什麼時候加衣服,什麼時候減衣服了等等。為了消除她姥姥心中的疑慮,每天離園時,我們都主動與孩子姥姥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喝了多少水,吃了多少飯,睡覺怎麼樣,以表揚為主,具體說說有了哪些進步,偶爾指出不足,家園共同努力幫助孩子。老師積極的態度和方法感動了老人,現在依珊的姥姥再送孩子入園時 不會非常不放心的提很多要求,囑咐了這囑咐了那之後才離開了,遇到孩子情緒不好時,也非常信任的把孩子交給老師請老師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了,對老師提出來的建議更是積極主動配合。對於這類家長,我們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家長的位置上,體會到了家長的心情,我們也就不會覺得委屈了,以家長的角度來對待我們的工作,對待班上的孩子,我們的工作會做的更好,更能做到家長的心裡去,更能讓家長滿意!

在平時的家園溝通工作中,我們都知道有的家長敢於正視孩子的缺點,多數家長則不喜歡聽老師說孩子的缺點,尤其是那種告狀、訴苦為主的交流形式。但老師又必須要指出孩子的不足,這時,老師就要巧妙使用語言,先肯定孩子的優點,然後點出不足,這樣家長就易於接受。

我班的楊昊宸小朋友他的爸爸媽媽都是老師,昊宸的爸爸跟班上的董老師又是同學,昊宸媽媽很健談,同為老師,昊宸的家長特理解我們。因為同為教師,因為是同學,更因為昊宸家長的那份理解,所以我們的溝通一直像好朋友在一起談心,也因此交談時孩子的優點幾乎不提了,總是直接說說孩子最近出現的問題。有時我覺得挺不好意思,說:“總說孩子存在的問題,好像孩子沒有優點似的,其實昊宸在我們班是各方面都特別好的孩子,只是我們對他的要求太高了!”昊宸媽媽總是說:“這樣就對了,客套就見外了!”因為覺得很熟悉,覺得互相理解,跟昊宸媽媽就一直持續著這種溝通方式,原以為這樣沒什麼不好的,可是發生了一件事情後,我的心裡有了波動,我矛盾了,覺得自己做錯了,覺得自己沒有設身處地的考慮昊宸媽媽的感受。事情是這樣的:我跟兒子的三位老師都是校友,非常熟悉,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我一直是要求老師有什麼說什麼。那段時間我的兒子在學校連續兩次表現不好,兒子的老師給我打電話直接點出孩子的問題,第一次還沒覺得有什麼,第二次時,聽到孩子又表現不好,在感激老師拿我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真心為孩子好的同時,我的心情也特別失落、覺得很傷心,火急火燎的去孩子的學校拜託老師對孩子多操心,嚴格要求。覺得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差好多似的。當時我就想:每次昊宸媽媽問孩子的情況時,我都那麼直接的一次又一次的說出孩子的問題,昊宸媽媽心裡也是這樣傷心、失望吧?

對於這種很熟悉或者孩子的父母是自己的朋友的家長,我們在溝通時到底是應該直言不諱?還是應該像對待其他的家長那樣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