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在山的那邊》資料:王家新詩選6篇 《山的彼岸,王家新詩選》

《在山的那邊》是著名詩人王家新的詩選,收錄了他近年來創作的優秀詩歌作品。這些詩歌以其細膩、感性的表達方式,勾勒出了一個個動人的人物形象和揮之不去的情感印象。該詩選不僅是詩歌愛好者的佳品,更是廣大讀者自我情感抒發的平臺。

《在山的那邊》資料:王家新詩選6篇 《山的彼岸,王家新詩選》

第1篇

3、重點詞句,體會詩歌中“山”與“海“的象徵意義。

4、生活實際,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生活資訊和哲理。

2、同學們讀過這首詩嗎?(板書課題)沒讀過的同學你們來猜測一下,山的那邊是什麼?為什麼?(學生各抒已見)

3、讀過的同學談談,你希望山的那邊是什麼?為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嚮往)

4、如果讓我們來寫《在山的那邊》,有很多不同的寫法。原因是——經歷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

5、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在作者筆下,山的那邊是什麼,作者筆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界中的景觀。

1、自由朗讀全詩。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把不理解詞語或句子畫下來和同學討論。

2、交流反饋。(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語言的魅力)給合學生的交流,相機引導:“山的那邊是山啊,鐵青著臉”(這是寫山的什麼顏色呢?)“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山頂“的誘惑力在哪裡?)

3、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發現?(學生共同探究學生提出的問題)

4、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和大家探討:山的那邊是海,海的那邊會是什麼呢?(學生談談自己的觀點)

《在山的那邊》資料:王家新詩選6篇 《山的彼岸,王家新詩選》 第2張

第2篇

知識目標: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海”所蘊含的意思,聯絡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標:反覆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海”和“山”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詩。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導語設計1: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裡,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匯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設計2: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匯入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到師專任教。後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查字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痴想chī 隱祕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òu 喧騰xuān 紮下zhā 漫溼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第1節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中“山”和“海”;

第2節詩,寫了我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山”和 “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3)為什麼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討論明確:(1)童年時。 (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著回來了。 (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著臉”嘲笑“我”。擬人手法。 (4)現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第2課時:重點是討論第2節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指名朗讀“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1)“山”重重艱難險阻,“海”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達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渴望理想的實現。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我”不懈地奮鬥,滋潤著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枯乾:對理想的渴望。(3)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後,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峰,相信在歷盡磨難後,那最終的“海”終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 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

3、 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說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1)、“鐵青著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麼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終於”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的時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著怨恨的口吻朗讀) 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裡主要是失敗之後仍不灰心,繼續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麼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後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紮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紮下深根。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全班齊讀,體會讀法。“飄”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 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說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乾,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的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是多麼興奮、驚喜啊! 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勝困難。

4、寫作特點:1、運用象徵手法,意象壯闊,意蘊豐富。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佈置作業: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容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3、齊讀的要求,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並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薰陶,形成語感。現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第3篇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邊》(板書課題),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投影出示)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及時評價,並訂正錯誤,教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著下面的問題朗讀課文。

2.我常伏在視窗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麼?在這裡有什麼含義?

4.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怎麼理解枯乾的心靈?

1.小時候,山和海就是現實中的山和海。長大後,領悟了媽媽所說的海,那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難,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艱苦奮鬥。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2.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裡的意思是,總是神往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痴迷的程度。說明了我從小就不願意困居於狹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3.鐵青不僅寫出遠山的顏色,也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受。我爬上山頂,本以為能看見大海,結果望見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喪極了,詩人將大山擬人化表現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動。

4.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的奮鬥,就像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是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以我終於見到了為題寫一段話。(橫線處可以填寫某種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填寫具體的人,如你的偶像、某個神祕人物等。)要注意寫出你對見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尋過程中的曲折經歷,以及見到後的激動心情。

第4篇

三、通過對“夢”的討論,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教師充滿感情的說: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燦爛的、童年是多夢的,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是做一個探索自然奧祕的科學家?還是做一個周遊世界的旅行家?一個運籌帷幄的軍事家?馳騁賽場的運動員?揮毫潑墨的書法家?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慷慨激昂的演說家?感情白法奔放的文學家……,下面請同學們談談你的夢想是什麼?

剛才同學們都各自談了自己美好而朦朧的夢,今天我們所要學的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就是敘述了一個大山深處的孩子的夢想,敘述他對大海的嚮往,並且一直不停的追尋著它。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在山的那邊》,看看這個孩子到底在尋找什麼?

例如:“想望”這個詞就要讀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時由於“隱祕”的限制,因此讀的時候要儘可能的讀得輕一點。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既要讀出“我”的失望,同時還得讀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畫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遠山的畫面,層層疊疊的群山,朦朦朧朧的,同時配以《二泉映》的樂曲,並閃出課題《在山的那邊》。

畫面2、教師邊有感情的範讀課文,邊閃出字幕:“小時候……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畫面換成電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處貧困的畫面。

畫面3、教師朗讀到“在山的那邊,是海!”樂曲換成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畫面切換成《人生》中高加林走出大山的鏡頭。

畫面4、教師朗讀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畫面切換成大海。

畫面5、教師朗讀到“在山的那邊,是海嗎?”畫面再次切換成深圳美麗的街景,繁華的生活,音樂換成節奏感強的動感音樂。

十一、簡介作者王家新:從湖北西北部群山中走出的作家。

十二、提問:誰知道,我國還有哪些作家是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

明確:因為他們都有不斷克服困難,實現夢想的決心。

明確:不僅作家,還有科學家、藝術家等一切有著美麗夢想,併為之不斷奮鬥的人們。

十五、討論: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求:儘量具體)

1、用:痴想、隱祕、鐵青、凝成、誘惑、喧騰、漫溼、一瞬間寫一段話,字數不限,但必須有上面所給的詞語和一箇中心意思。

2、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在山的那邊》。

3、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

本題是結合課文的練筆。“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徵理想,這樣就拓寬了思路。最容易寫的還是第一次到海濱旅遊,可以寫對大海的嚮往,到海濱終於見到大海的心情,寫大海無比壯闊的美,等等。

第5篇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為什麼說是“飄來”的?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視窗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徵意義。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準,意思正確就行。

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絡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①小結: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a.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本教案簡潔、明晰,在設計中緊緊抓住詩歌這種體裁特點,採用朗讀教學法,在朗讀中整體感悟詩歌內容,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意境,在朗讀中享受到美的情感薰陶。這一步步,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合作完成的。在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老師只起引路、搭橋、鼓勵作用。結合學生自身生活體驗的反思的活動,也體現了新課程密切聯絡生活,啟迪學生思維的特點。

第6篇

1、初步瞭解詩歌常識,懂得並能運用一些詩歌朗讀的技巧朗讀詩歌。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3、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在反覆的誦讀中,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詩中蘊涵的深刻哲理。

理解詩中藝術形象蘊涵的意味和感情。領會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

大家都喜歡聽故事吧,那今天我就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小男孩,生於湖北西北部的武當山下,從小隨父母工作的調動,在好幾個地方生活過,但一直沒有走出山裡的世界。世界對於幼小的他來說,就是放學後一片寂靜的校園、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環抱著這一切的無言的群山。每天遙望著那無邊的群山,他常常想,山的那邊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帶著這樣的一個強烈的想望,經過無數的坎坷和不懈地努力,他終於走出了大山,考上了武漢大學。就讀大學期間他開始發表詩作,經過多年的努力,後來成為了一名的作家和文學教授。這個人是誰呢?你知道嗎?他的名字叫王家新。在剛上大學不久時,他把自己走出大山的經歷用詩的形式寫了出來。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力量讓他走出了大山?這首詩他是怎麼寫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

痴想 隱祕 誘惑 喧騰 信念【寫在黑板左側。學生解釋後讓學生用這些詞造句子或說一段話,用詞恰當用得越多越好】

要帶著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要注意停頓、重音,快慢和語氣。結合前四句師指導朗讀。之後讓學生練習朗讀。

1、學生研討詩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難問題,小組合作探究。

(1)怎樣理解“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擬人】【心情所致,心情不好,一場大雪就是一場隆重的葬禮。心情特好,一朵雪花,就飄起了整個冬天的浪漫】

(2)“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麼意思?【幻想全然落空】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麼?【比喻一個信念】

(4)詩歌,除字面意思外,往往還有深層的含義。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涵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分析出來的?【這是本課重點和難點。“海”是理想的境界;“山”是重重艱難險阻。】

(5)“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本來/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 ”這些詩句是什麼意思?【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鼓舞著我不懈奮鬥,就像聽到大海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力】

(6)“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全新世界的光輝燦爛,也就是理想的實現,使人興奮、驚喜】

2、讓學生用一幅簡單的畫勾勒出這首詩的內容,並解說這幅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得出這首詩的主旨】【首先,人,要有理想,要有堅定的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崎嶇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理想境界中將會實現】

3、你能從詩中找到能夠表達這個思想感情的詩句嗎?【主旨句。找到後,齊讀,注意讀出驚喜的語氣來。】

現在我們應該明白了,為什麼作者能走出大山?為什麼他能成為作家和教授?因為他有理想,他有堅定的信念!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我想歷無數名人的例子,像寫《史記》的司馬遷,寫《本草綱目》的李時珍,發現鐳的居里夫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等都證實了這一點。屠格涅夫也說:“生活中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蟲。”那麼你有理想呢?有,又是什麼呢?請你說出來給我們聽聽,並說說你打算怎樣去實現你的理想呢?

?哈弗大學曾對一群人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這群人當中有目標有理想的人只佔3%,人生奮鬥目標特別明確,25年後,這些人絕大多數生活在社會的最上層,他們成為社會各界的精英人才。而那些佔27%的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人,25年後,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最下層,充滿了抱怨。你想要你的未來怎樣呢?沒有夢想就沒有遠方。所以,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人,趕快確立吧,有了理想後,也要不斷奮鬥,才能夢想花開】

其實這首詩就是告訴我們人要有理想,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鬥就能實現理想這一道理,可為什麼全詩沒有提到困難、理想,卻寫山和海呢?如果去掉山海會怎樣呢?會枯燥無味。這是什麼寫法呢?【象徵】象徵就是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的意義。它和比喻的修辭很像。只不過比喻是一種修辭,一般用於句子,而象徵是一種表現手法,一般用於整篇文章。這個具體的事物在詩歌中也有個專有名詞,叫“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比如說詩中的“山”和 “海”。詩人寫詩往往比較委婉含蓄,不想也不會直說,比如“思念”,他不會說“我想你”,“我想死你了”,而是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裡的“春蠶”、“蠟燭”就是意象。詩人比較喜歡的意象有:花,特別蓮花、還有月亮、蝴蝶、細雨、楊柳等等。

你想寫詩嗎?那我來告訴你怎麼寫吧:先有個想法,也就是詩歌的主題思想,再找最能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意象,再用精煉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押韻,再分成行就可以了。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試一試。老師把自己寫的一首小詩讀給你們,想聽嗎?《在季節裡》看看你能否聽懂。在這首詩裡,我選了很多意象,來表達我對自然的喜愛,對知心朋友的渴求。

一個人可以不會寫詩,但不可以不讀詩,我向大家推薦兩個人的詩吧,一個是汪國真的,一個是席慕容的,我也希望同學們通過讀詩,你的而生活也充滿詩意,就像荷爾德林說的那樣“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時間來不及說完就佈置作業】

1、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突出詩歌的朗讀和理想的確立】【機動。時間允許就談,不允許就說不知這節課你是否有所收穫,如果有,那就是老師的欣慰。很高興和同學們度過了45分鐘的快樂時光,最後老師祝願在座的每一名同學夢想成真!【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