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外國詩兩首》自學評估6篇 外國詩歌自學評估:雙首佳作

本文主要介紹了兩首外國詩歌及其自學評估。通讀整篇文章,可以深入領略文學藝術之美,同時通過自我評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閱讀能力,對於各類讀者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外國詩兩首》自學評估6篇 外國詩歌自學評估:雙首佳作

第1篇

1.感悟詩人以真情說理征服讀者的技巧,領會詩歌象徵的手法,提高鑑賞能力。 

2.體會詩人對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2.瞭解詩歌相關知識,並能運用到自讀、自學中去。 

感受詩人的真誠的態度、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詩歌教學不宜多講,重在體會,但本課的兩首詩歌都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在指導自讀、自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有教師的適當點撥。當然這種點撥並不是簡單灌輸,更重要的是啟發誘導,調動學生思考、探究的積極性。 

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別林斯基曾讚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這首詩是詩人於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裡不懈奮鬥、追求、創作的座右銘。 

嚮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第一節,開宗明義,否定了面對生活的欺騙而產生的消極態度:“不要悲傷,不要心急!”說明了正確的態度:“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第二節:說明要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從欺騙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要向前看,相信未來是光明的,是幸福、美好的;艱難困苦、痛苦悲傷帶來的憂鬱只是暫時的。 

詩人在詩中闡明瞭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心急,不要悲傷,苦惱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應永保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1.“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徵了什麼?為什麼?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徵瞭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4.反覆朗讀全詩,理解、體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際上,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和探索,這在文學創作中用的是象徵手法。 

5.詩中的“路”、“荒草”、“足跡”、“落葉”等象徵什麼呢? 

“路”象徵著人生之路事業和前途,“荒草”可以理解為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難、艱苦、曲折、坎坷。“足跡”可以理解為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奮鬥。“落葉”可理解為在探索和奮鬥過程中所遭受的失敗、挫折、坎坷…… 

2.反覆朗讀這兩首詩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背誦下來。 

《外國詩兩首》自學評估6篇 外國詩歌自學評估:雙首佳作 第2張

第2篇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全詩平實中見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家生活,蘊蓄著的是詩人純潔而真摯的情感。《黑人談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詩中“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全詩在深邃中顯自豪。

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中表現的異國情趣,如俄羅斯風情、黑人種族的文明史。教讀過程中,要結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選用恰當的助讀資料,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去認識和理解。把握詩中藝術形象的意義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則是教學的難點。教讀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形式特點。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3.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

1.誦讀法 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 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黑人談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誇張手法回顧歷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瞭解詩人簡歷及寫作背景,誦讀、研討、理解詩歌內容。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恆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恆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後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鬥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於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後死於預謀的決鬥,年僅二十七歲。

萊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創作生涯裡,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雲》《祖國》,長詩二十餘部,以《惡魔》《童僧》為代表,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傑出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詩人繼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黨人詩人的傳統,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其風格沉鬱中有剛勁,手法上既能出色地運用浪漫主義,又擅長現實主義的描寫。

?祖國》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於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並休慼與共的強烈願望。

2.休斯(1902~1967)美國黑人詩人、小說家,美國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休斯寫過小說、劇本、自傳和新聞速寫,以詩歌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創作了十多部詩集,比較重要的有《哈萊姆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創作植根於美國黑人生活,對他們痛苦生活給予同情,謳歌他們美好的情感,頌揚了他們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詩歌的主題思想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休斯創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藝術引進詩歌創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樂和布魯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輕鬆活潑豪邁奔放的風格,對美國黑人詩歌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讚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穀場丘堆滿豐收的穀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聖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麼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於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裡有所沉澱。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a.“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馬的負重與悲苦。

b.老馬“把頭沉重地垂下”“有淚只往心裡咽”,看出老馬逆來順受、不思反抗、心胸狹窄的情態。

c.表面是寫馬,而實際是寫人。寫舊中國備受奴役的勞苦大眾。

d.詩人善於用動詞,“扣”“垂”“咽”等詞語,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選出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

a.這首詩只截取了裝車那一刻的情景,畫面也突現了老馬頭部的動作,卻表現出老馬悽慘的處境和悲苦的命運。

b.詩中的老馬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受著沉重的壓力,它在苦難的生活中掙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堅韌,更有不屈的反抗。

c.這首詩,有人認為表現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有人認為有詩人的影子,也有人認為詩人要表現的就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讀者如何理解,自可見仁見智。

d.這首詩語言樸素而傳神,像“橫豎”“扣”本是極平常的口語,用於詩中卻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馬的命運及詩人對它的深切同情。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迴腸的。掩卷遐思,備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願我們能掛帆濟海,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什麼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農家生活:打穀場 農家茅房 小窗 飲酒 笑談 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第3篇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全詩平實中見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家生活,蘊蓄著的是詩人純潔而真摯的情感。《黑人談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詩中“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全詩在深邃中顯自豪。

教讀課文,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中表現的異國情趣,如俄羅斯風情、黑人種族的文明史。教讀過程中,要結合兩位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選用恰當的助讀資料,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去認識和理解。把握詩中藝術形象的意義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則是教學的難點。教讀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形式特點。

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3.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由於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並深入詩中的意境。

1.誦讀法教師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內容及其形式特點。

2.合作研討法休斯的詩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黑人談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誇張手法回顧歷史等,可引導學生合作研討,加深認識和體會。

瞭解詩人簡歷及寫作背景,誦讀、研討、理解詩歌內容。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恆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恆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後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鬥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於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後死於預謀的決鬥,年僅二十七歲。

萊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創作生涯裡,一共寫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詩,名篇有《帆》《浮雲》《祖國》,長詩二十餘部,以《惡魔》《童僧》為代表,還有劇本《假面舞會》和傑出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等。詩人繼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黨人詩人的傳統,把熱愛祖國和歌頌自由作為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其風格沉鬱中有剛勁,手法上既能出色地運用浪漫主義,又擅長現實主義的描寫。

?祖國》發表於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誌。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於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並休慼與共的強烈願望。

2.休斯(1902~1967)美國黑人詩人、小說家,美國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休斯寫過小說、劇本、自傳和新聞速寫,以詩歌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創作了十多部詩集,比較重要的有《哈萊姆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創作植根於美國黑人生活,對他們痛苦生活給予同情,謳歌他們美好的情感,頌揚了他們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詩歌的主題思想有積極的社會意義,休斯創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藝術引進詩歌創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樂和布魯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輕鬆活潑豪邁奔放的風格,對美國黑人詩歌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讚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多媒體演示俄羅斯風情圖片,學生直觀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羅斯抒情名曲《卡秋莎》為伴奏音樂,師生有感情誦讀全詩。

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穀場丘堆滿豐收的穀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聖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麼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1)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徵。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於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裡有所沉澱。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後呼應。

(3)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a.“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馬的負重與悲苦。

b.老馬“把頭沉重地垂下”“有淚只往心裡咽”,看出老馬逆來順受、不思反抗、心胸狹窄的情態。

c.表面是寫馬,而實際是寫人。寫舊中國備受奴役的勞苦大眾。

d.詩人善於用動詞,“扣”“垂”“咽”等詞語,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選出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a.這首詩只截取了裝車那一刻的情景,畫面也突現了老馬頭部的動作,卻表現出老馬悽慘的處境和悲苦的命運。

b.詩中的老馬在肉體上和精神上都受著沉重的壓力,它在苦難的生活中掙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堅韌,更有不屈的反抗。

c.這首詩,有人認為表現了中國的勞苦大眾,有人認為有詩人的影子,也有人認為詩人要表現的就是一匹可憐的老馬。讀者如何理解,自可見仁見智。

d.這首詩語言樸素而傳神,像“橫豎”“扣”本是極平常的口語,用於詩中卻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馬的命運及詩人對它的深切同情。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迴腸的。掩卷遐思,備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願我們能掛帆濟海,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什麼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農家生活:打穀場農家茅房小窗飲酒笑談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第4篇

1、這兩首都是田園詩。田園詩一般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因人、因詩而異,各有其特點。可以從田園詩的角度,對兩首詩的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

2、欣賞《蟈蟈與蛐蛐》一詩,可根據它上下兩部分相互呼應的特點,讓學生感受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所表現的大自然的無比美好和無限生機。欣賞《夜》一詩,要抓住夜景的靜謐、美麗的特點,體會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3、教學詩歌,不作多講,而重在引導學生揣摩語句,感受形象,通過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在關鍵處點撥,多讓學生自己用心領悟。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蟈蟈與蛐蛐》(板書)。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註釋①,教師補充。)

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6年發表處女作《哦,孤獨》。1817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詩歌》,其中有名篇《蟈蟈與蛐蛐》,從此嶄露頭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詩篇,如頌詩中的《夜鶯頌》《希臘古甕頌》《秋頌》《憂鬱頌》,十四行詩《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詩想像豐富,絢麗多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強,具有一種永恆的美,一如溫柔、清麗而又夢幻般恬靜的月光,洋溢著進步的自由精神和人類的崇高理想。他主張詩人以“美的夢幻”“自由的想像”進行創作,表現“永恆的美的世界”。他的詩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詩人、後來的唯美派詩人以及20世紀的意象派詩人都有很大影響。詩人25歲巨集才初展時,就不幸與世長辭。他留下的墓誌銘是:“這裡安息著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及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彷彿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絡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詩人。出身於農民家庭,教會師範學校畢業後,在莫斯科當店員和印刷廠校對員。1916年在白俄軍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後離開軍隊,加入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戰鬥隊。早期詩描寫農村自然風光,讚美宗法制農民生活,曾參加意象派文學團體,作品中流露悲觀情緒。十月革命後的部分詩作,試圖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戀革命前農村的田園生活,鍾情於烏托邦式的“農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農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於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後在精神憂鬱中自殺。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1、《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詩的主旨。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絃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⑶ 這首詩與郭沫若的《靜夜》給你的感受有什麼異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詩中所寫夜景的特點和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⑴ 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靜謐而美麗的特點。

⑵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⑶ 這是同題材詩的比較。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對這兩首詩,可從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重在讓學生體會,不求面面俱到和過細的分析。

第5篇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註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託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並不厭棄,通過考試獲得 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為,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隻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

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巨集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注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彷彿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絡起來的。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第6篇

作者簡介:濟慈,美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兒,自幼喜愛文學,他的一生寫了不少的著名詩篇,如《夜鶯頌》等,可惜正當他初展巨集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他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讚美“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為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詩人這樣寫,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葉塞寧,俄羅斯詩人,他的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並擅長描繪大自然景色。

二、 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並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