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我國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思考兩篇

我國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思考兩篇


我國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思考兩篇

 

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我國當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思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就業現狀及趨勢分析思考 篇一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進入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據國家教育部統計,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人,被一些人戲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畢業生比2013年增加了28萬達到727萬人,更是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

一、我國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1)供需不平衡

近年來,高等院校不斷擴大招生數量,使得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如圖1所示,從2000年到2014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由107萬增長到了727萬,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每年的應屆畢業生再加上往年未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和再擇業的工作者,使得就業的競爭和壓力越來越大。然而作為需求方的企業、事業單位等就業崗位存在著嚴重不足的現象。產業的新生職業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畢業生數量上漲的需要,而且很多畢業生所學專業與企事業單位所需的人才不對口,不能實現大學畢業生最大限度地擇業。據統計,僅僅2014年上半年全國就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11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這無疑更增加了就業壓力。

大學擴招也相應帶動了中學的擴招,中學畢業後考進大學的機會增加了,在擴招前的1998年高中畢業生中能夠上大學的只有40%左右,而擴招後的2014年高中畢業生中能夠進大學的達到74%。大學擴招甚至還間接影響到大專、中專和技校等專科學校的減少和關閉。這就出現了中國特色的就業嚴重不均衡現象,藍領工薪層面人員缺乏,白領工作崗位人滿為患,百人競聘一個崗位的現象屢見不鮮,令很多就業者望而生畏。

(2)專業、就業領域不平衡

大學生在入學選擇專業時總是會傾向於經濟、法學、漢語言文學等熱門的專業,使得大學畢業生普遍地存在專業人數分佈不平衡現象。

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最新的統計資料,2013年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等10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的畢業生規模最大,而對於現在社會急需的模具設計與製造、心理學、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整形技術等專業的畢業生人數較少。這就形成了熱門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而急需專業的用人單位找不到職員的現象。

此外,就業區域的分佈也存在著不平衡。一般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較發達的大城市,畢業的大學生往往存在“就近”心理,其擇業意願往往傾向於這些較發達的城市,這無疑增加了這些城市的就業壓力。而對於西部較偏遠的城市,其大學畢業生人數和就業壓力相比較小一些。這同時也出現了人才分佈的不均勻,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3)現實與理想不平衡

當前的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追逐高薪的企事業單位,他們的心理預期遠遠高於社會現實的供應水平。公務員熱、事業單位熱等都表明了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的心理期望較高,且總是傾向於東部沿海等大城市,而且渴望專業對口。然而在現實中往往很難實現,這就出現了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使得很多的大學畢業生產生了不願意就業的心理。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趨勢分析

據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鳳有表示,2015年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2015屆畢業生總數將超過2014年。2015年就業需求與2014年相比沒有明顯的起伏,但2015年就業需求在結構性方面有變化,民營中小企業、二三線城市需求明顯上升,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值與社會需求有明顯差別。現在我國大學生就業有以下趨勢:

(1)願意到廣大基層建功立業

2008年到2012年中央財政補助的到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選聘名額由10萬名增至20萬名,2010年新聘選3.6萬大學生“村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也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社群就業計劃”,鼓勵醫學類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鼓勵農科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一線工作。從大學生就業實際走向來看,大批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動向。事實上能夠到基層去鍛鍊對大學生來說是件好事,有過一線工作經歷的人,無論是責任心還是實踐能力都會更強。另一方面,“村官”、社群服務人員以後的出路問題,目前來看是比較樂觀的。僅公務員的招考而言,中央的政策明顯向有基層工作經驗者傾斜。

(2)到二線城市謀發展

與往年相比,近幾年的畢業生不再一味堅守京滬等大城市,而更過的將目光投向相對壓力較小,發展空間較大,幸福感更高的二線城市。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應屆畢業生對城市的選擇逐漸多樣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在職應屆畢業生佔全國的比例已經從54.1%下降到39.3%,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的在職應屆畢業生比例則從4.9%上升到12.2%,其他二線城市也有所提升。

(3)自主創業方興未艾

自主創業既能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又能為社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具有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增長點。尤其是教育部提出“休學創業”的方案後,自主創業將成為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創新作為靈活就業的一種形式,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和接受。據麥可思2015年就業報告藍皮書統計,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持續和較大的上升趨勢,2014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9%,比2013屆、2012屆分別高0.6個和0.9個百分點。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也促使更多的畢業生加入到自主創業的行列中。

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與應對策略 篇二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體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首先體現出來的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與之相應的是各大高校的連年擴招,它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在持續攀升,成千上萬的畢業大軍不斷湧向社會,導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雖然國家和政府不斷推出大學生就業優惠政策和就業崗位,但面對不斷增長的就業人群,那隻不過是杯水車薪,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依然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於是一大批畢業生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長時間不能就業,一種“畢業既失業”的悲觀情緒不斷蔓延。據統計,一段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點:

畢業生就業市場

一、社會就業崗位與各大高校畢業生數量之間嚴重失衡。隨著大學生畢業步入社會,就業首先擺在了他們面前,而社會有限的就業崗位與畢業生數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嚴重的供大於求成了他們難與就業的根本原因,而這種供大於求的就業趨勢還在逐年繼續擴大,就業市場規律是:前一界未就業的和本屆將要就業的畢業生,還有其他種類的畢業生集合起來形成一個龐大的就業群體,這個就業群體的個體之間不斷的進行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形成了眾多畢業生難與就業的現狀!

行業的兩極分化導致人才過剩。社會由於行業不同,所呈現出的現象有熱門與冷門之分,熱門行業應聘者們驅之若鷹、極力追捧,以致競爭的結果是人才過剩;而冷門行業很大程度上無人問津,這樣,整體就業行情便呈現出很多畢業生不能就業的局面。

大學生質量問題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由於學歷因素導致心理預期薪水普遍與現實薪水之間差距過大,從而形成難以就業。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難免有一些自視優越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高學歷,有知識,有能力,因此在應聘中往往把薪水看的高於現實水平,以至於多次應聘不中,導致短期難於就業!尤其名校畢業生這種狀況更加嚴重。其實,大學生這一思想是要不得的,試想一想!你一個大學生雖然肚子裡墨水多,但是能不能勝任公司工作還不一定呢,何況一個人在公司的薪酬趨勢總是隨著工齡的長短而變化的,工作時間越長,薪酬上升空間越大;工作能力越強,薪酬待遇就會越高!但是你一開始應聘就獅子大開口,難免嚇倒公司!即便是這樣,很多大學生寧願無業,在薪酬待遇上也不鬆口。從而導致難就業。這些大學生普遍缺乏的是自己在一個行業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的務實精神,他們不瞭解人才市場就業實情,而從自己心理出發,盲目提高薪酬待遇,其結果只能是應聘屢試不中,挫傷了就業的積極性。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不能期望太高,有些事情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受到激烈市場角逐的影響,大學生這一期望值過高的預期心理有所改觀,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不成低不就”。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取得很好的工作崗位,想要平步青雲,這是一種很不現實的態度。其實,找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有腳踏實地的態度,必須客觀地看待現實和自己的能力。

農村大學畢業生求職現象

招聘和應聘是一種雙向選擇,大學生在挑選心儀公司的同時,公司也在挑選心儀畢業生,兩者並存,導致很多大學生難於就業。公司招聘和人才應聘是一種雙向選擇,即人才選擇公司的同時,公司也有意識的考察人才,有時候人才覺得某個公司很適合自己的心願,但是經過公司考察,人才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例子不在少數!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由於缺乏公司所要求的經歷和經驗而被淘汰的不計其數,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不少大學生不能就業的局面,因此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應聘中尤其要重視這一問題!

專業不符導致大學生找工作難

針對以上就業難的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大學生畢業時就要從心裡上把自己從學校學生轉換成一個社會人。對於大多數的畢業生來說,大學生活雖然學習緊張,課業繁重,但是在寧靜中呈現出一種有規律的學習氛圍。經濟一般都由父母承擔,自己只要把專業學好就行了,但是畢業進入社會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樣子,為了就業有一碗飯吃,一切都得靠自己,社會如此之大,使他們置身其中,瞬間覺得孤單無助,一切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因此,及時把自己心目中的學生身份轉換成社會身份是一種智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