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論文)範文

  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論文)範文




【摘 要】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屢創新高,就業壓力也是越來越大。本文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現狀與對策(論文)範文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

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轉型,我國高等教育體制及執行機制不斷變革與創新,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如何有效的篩選人才,並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力,不僅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緊密相關,更直接關係到能否為社會主義新型國家建設提供合格人才,這無疑成為當前繫帶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2018年9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在《關於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各高校要加強需求、招生、培養和就業的全鏈條統籌,推動就業與招生計劃和人才培養的有效聯動。”由此可知,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機制的形成迫在眉睫,從而為新時代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在770萬以上,加上出國留學人員以及處於待業的往屆畢業生,2017年超過1000萬人競爭有限的工作崗位。2018年,高校畢業人數達到820萬,而2019年,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834萬,和2018年相比又增加了14萬,再創歷史新高。

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我國2018年的社會就業狀況並不理想,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中美貿易戰問題尚未解決,國內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很多中小企業倒閉,失業人數增加,因此,201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1.準備不足,生涯模糊。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準備,一年級自我瞭解,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而現在很多同學,到了大四還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畢業以後想做什麼工作,能做什麼工作,導致很多學生參加招聘會都會有一種趕集的感覺,沒目標、沒準備、全憑運氣碰,結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沒信心,有信心的準備不足。

2.依賴性強,創造力弱。進入大學,標誌著人生進入新的階段,應該學會獨立,不能再像中學一樣事事依靠家長,而調查顯示,大學生完全獨立完成自己的意願選專業、定職業、找工作的在被調查的群體中僅佔40%。在調查中還發現,當代大學生在就業期間缺乏對就業、擇業的自身研討,在走向社會前,大學生應像報考大學時應對大學聯考準備一樣,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形成研討習慣,分析人才市場需求資訊,研究資訊的分類及適用性,把握自身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變化及企業產品的情況,在充分調研分析後選擇地域、行業、企業來就業。

3.理念滯後,能力危機。理念是核心價值觀,正確的理念帶來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為才會有正確的結果。在調查中,大學生就業理念受社會各種價值取向的影響,指導就業理念也存在誤區,比如,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等。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是大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到哪裡去就業,幹什麼工作都應辯證的、發展的、全面的看待。

4.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在人才分佈上,我國東部與西部,沿海地區與偏遠山區、經濟發達與欠發達地區,每萬人中大學生的佔有量差距也很大,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另外,今年來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反映,各級技術型勞動力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機械加工為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

5.單位存在用人偏見。近年來,受人才高消費觀念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存在一定的偏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用人單位人才消費高。不少單位越來越重視個人的學歷和出身,動輒非重點院校大學生免談,甚至還有非碩士、博士不要的單位,迷上了嚴重的高學歷崇拜症,認為一般院校的畢業生在素質和能力等方面不如重點高校的畢業生。

三、新時代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和建議

1.樹立符合社會需要的就業觀念。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大學生就業的政策。但是,自主擇業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它必須符合社會的現實需要,不能單憑畢業生的自我設計,否則就難以成功。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社會上需要大量的各種各樣的高素質人才。正是各個領域數以千萬計的職業活動在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用人單位招聘的工作崗位都是當前社會各領域事業發展所需要的。每個大學生要就業,就必須把自己放在某一招聘單位的某一工作崗位上,拿自己這塊料去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去為用人單位創造新的價值。擇業是雙向選擇,用人單位要選擇能推動本單位發展的勞動者,畢業生要選擇能施展個人才能並獲得經濟收入的單位,雙方各有所需。但是,由於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而用人單位招聘崗位有限,佔據擇業主動權的不是畢業生,而是用人單位。因此,畢業生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首先必須符合社會需要,不能過分強調個人理想。

2.樹立強烈的競爭意識。全國每年都有幾百萬的畢業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就業,這對每一個畢業生都存在著一定的壓力。如果沒有強烈的競爭意識,不把外在的壓力轉化為內在的動力,沒有主動競爭的思想準備和積極參與應聘的行為,顯然是難以順利完成就業的。人才市場的供需關係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一些不平衡之處,同一種職業往往有較多的擇業者期望獲得,擇業者要想實現自己的期望目標唯有競爭。

3.提高綜合素質,發揮自身優勢。在畢業生就業市場,經常看到不少畢業生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盲目放棄專業,盲目追求熱門職業而忽視專業特點。在選擇崗位時,一定要慎重考慮,擇業時首先要考慮所學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謀求職業,以做到專業特點與專業要求相匹配,發揮專業優勢。事實上,有些用人單位更加註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他們堅持這樣的理念,只要給每位畢業生以同等的機會,他們都會盡力做得最好。

4.客觀定位,及時就業。隨著經濟和教育的大發展,畢業生就業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畢業生的層次結構、專業結構、社會需求以及畢業生資源配置矛盾日漸突出。從學校情況看,重點學校需求集中,一般院校需求相對較少。社會緊急的快速發展使高層次專業人才日益受到單位重視,但有些單位在用人問題上缺乏科學性,脫離實際,盲目追求高學歷和名牌產品,造成人才資源的高消費。這種做法人為的加劇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使畢業生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形成虛假的供需矛盾,誤導了一些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從而使低學歷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突出。這就要求低學歷畢業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客觀定位、放寬視野,及時就業。

5.樹立面向基層的就業觀念。當前大學生畢業之後很多選擇去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去發展,固然,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多,但是一線城市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很多畢業生到那以後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自己喜歡的專業和特長,而不得不為了生計幹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職業,無法發揮自身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人才的浪費。與此同時,邊遠地區和基層由於地域和經濟發展水平低,對大學生有十分強烈的需求。畢業生也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到基層去,到中西部去,不僅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且還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可以放開手腳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成就自己的事業。

【參考文獻】

[1]吳淑梅,陳雙雙.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與開發路徑探索[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8(35).

[2]高增玉.大學生就業問題淺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9(02).

[3]宋丹.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8(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