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比賽場次教學反思7篇 “比賽經歷中的教訓與反思”

本文將探討比賽場次在教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通過對比賽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和知識水平。

比賽場次教學反思7篇 “比賽經歷中的教訓與反思”

第1篇

?計算比賽場次》一課,是一節有關組合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來說,學生是比較感興趣的,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看體育比賽,他們很想知道如何計算比賽場次。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本節課我能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所以我覺得本節課在提高教學有效性上有幾點比較成功的地方:

人的思維起始於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他們的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在課堂的第一個環節,考慮到教材創設雅典奧運會女排比賽的情景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因此我結合學生實際,重新創設了學校進行乒乓球比賽的問題情境,無論是真實性、數學性、還是趣味性方面都比較貼合學生實際,然後充分利用這一問題情景,提出整節課的中心問題,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明確的解決問題的願望去探索新知識、形成新的技能。

課堂實踐下來發現學生對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較感興趣,也比較樂學。

在解決比賽場次的問題前,我先讓學生理解每兩支球隊比賽一場的意思,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舉一舉例使學生準確理解其含義,為後面的問題解決作好鋪墊。實踐證明這一設計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但其作用卻不小。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內在潛力是無限的,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解決小組比賽中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圖例、表格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髮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還能創新地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課上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提供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重視課堂巡視,讓學生的各種不同的想法上講臺充分展示出來,並用數學語言表達出各自的想法,在學生研討過程中,我注意走近學生,和學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學生排除障礙。

1、時間掌握得不夠好,在一開始的時候,提出小組內共有4支球隊,進行單迴圈賽,每個球隊要比賽幾場?這個問題時,我讓學生討論得太久,其實大多數學生都已經知道了答案,所以導致後面的學習時間過緊。

2、課堂上我觀察到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還是不能自主地想到用計算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還是習慣用直觀的畫圖、連線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也是我所困惑的問題,是學生對算理還不理解呢?還是與他們的思維的特點有關?當然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用多種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從這個角度考慮,書上試一試的題目設計資料是否太大了點?

比賽場次教學反思7篇 “比賽經歷中的教訓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比賽場次》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藉助“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在課堂中,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採用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材和結合學生實際談話引出:“學校將要舉行運動會,如果在六年級兩個班各選出4名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名同學之間都要賽一場,一共要賽多少場?”問題一提出,學生迫不及待的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開來。就連平時注意力一向不集中的薛澤華同學也都一樣迅速的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起來。課堂狀態一下子就進入了正題。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策略的`空間,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氛圍。為了解決比賽中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圖例、表格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髮現答案,有點學生還能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我特別走向學困生和他們一起去探究交流。

3、讓學生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怕學生錯。

學生的錯誤是一種真實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中,從一開始給學生猜測比賽場次,再到探索解題方案,最後到總結,學生出現錯誤挺多,這些錯誤都是從他們自己的經驗出發,是有感而發的。我不急於給答案,讓學生有自我操作的慾望,從而達到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第3篇

學校組織的新課標教學比賽活動已經結束。此次比賽為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鍛鍊自己、展示風采的平臺。也許最後的結果並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但最重要的是我享受了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我能夠更清晰的認識自己,磨礪自己,提升自己!下面就對這次比賽作以下總結:

選擇好課題後,就要對本節課進行研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研究課程標準要求、研究教材的具體內容、研究學生的現有知識狀況、研究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1、在課程標準要求方面。新課程要求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重視化學的應用,重視學生的已有知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上提倡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在具體的要求上,新課標要求“瞭解羧酸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因此本節課在內容上有兩點要求,一是要注意對比醇羥基、酚羥基、羧基的結構差別,對比乙醇、苯酚、乙酸的性質差別;二是要注意乙醇、乙醛、乙酸和乙酸乙酯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學會用變化的觀點區思考問題;三是注意從乙酸的結構和性質遷移到含羧基的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根據這些要求我制定了相應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教學難點: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較及酯化反應。

2、在教材的具體內容方面。首先應細讀教材,包括書本的每一個例題和本節後面的練習題,研究例題和練習題的立意,為本節課的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在研讀了教材之後,要根據新課標對本節課內容和方法的具體要求編寫學案,學案中設定部分有梯度的問題,達成水到渠成的目的。

通過以上兩個活動,完全達到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探究性學習”的`要求。這樣做不僅避免了照本宣科帶來的枯燥無味,而且使課堂充滿了生機,通過上課發現這種做法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因此也是十分成功的。

3、在學生的現有知識狀況方面。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在此基礎上再來探究苯酚、碳酸、乙酸酸性的強弱,同時對比醇羥基、酚羥基和羧基的氫原子電離的程度,進一步探究酯化反應機理,這樣有助於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也是對有機反應特點的再認識。

4、在教法和學法方面。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採用在教學方法上我選擇了以複習回顧――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應用活動的教學模式。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教學過程,概括歸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觀察、類比、思考、探究、概括、歸納和動手嘗試相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學思維能力,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鍥而不捨的求學精神。第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

在充分分析了以上資訊之後,就要動手設計學案和多媒體課件。在這裡我借鑑前人的做法,以減少工作的重複性和複雜性。考慮到課堂的生成性需要,並不要求把每一個細節都羅列在課件內,而是讓課件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得課件的實用性得到加強。因此,我在課件的設計上追求簡練、明瞭。這樣設計下來可見的內容和頁數都得到精簡,把更多想象的空間都交給了課堂,交給了師生的互動環節,使得整個課堂簡練而不空洞,精準而不乏味。第三,模擬演練環節。

在設計好課件後,就要在賽課前進行模擬演練,在模擬演練的過程中再細細雕琢課堂的每一個環節,爭取把課堂上的更加精彩。一堂模擬課之後,師傅對我的課不太滿意,要求我要大動刀子修改,課堂缺乏師生的互動,活動內容太少,整體性不夠連貫,過渡環節不夠自然等等問題,師傅都一一給予了指正,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正方案。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很好地幫助作用,在這裡我也要好好的謝謝我的師傅—汪維柱老師。第四,正式賽課。

進入正是賽課的時候,心中不免會產生一種緊張的情緒,這時候自己什麼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的展翅一搏。說緊張不如說是對成功的一種期待,對結果的一種期許。

比賽的課堂上,學生的狀態很好,對已學知識複習的比較到位,但是在問題探究和討論結果展示時,往往就是幾個尖子生,一些學生只是“看客”,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就被尖子生的思維牽著走了。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探究”,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不過總體而言學生在本節的學習中還是達到了預先的知識要求,整體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教好書不在於教齡多長,而在於反思多深。"比賽已經結束,但細細回味,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通過這次比賽,我學到了很多。可能結果並不盡如人意,但收穫是巨大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體驗過程是最重要的,正所謂歷練了,收穫了,成長了。本次活動中有豐厚的收穫,更有深刻的思考。

1、內容的處理不當,導致最後時間不夠,沒有進行能力提升訓練,使整堂課沒留有“餘味”。對於羧酸的概念、分類、官能團的知識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學獲取的,就不用在課上講解,但考慮到一堂比賽課內容應當完整就保留了,導致學案上“乳酸和濃硫酸混合共熱產物有幾種?”這個問題沒提,學生就輕鬆的下課了,思維沒有發散開來。

2、課堂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基本練習的時間不足。

1、本次活動中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和眼界,也拓寬了自己的教學思路,豐富了教學經驗,同時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師心中有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在備課時就會考慮設計的問題是否都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在上課時關注這個問題應該由哪個層次的學生來回答。老師在某一節課關注不到的學生,也許下節課就會有意識地關注了,在一個階段裡實現了面向全體。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應該是面向全體的真諦。

2、課堂提問要能激發學生思考,課堂評價應準確到位。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中國教育報》首席記者李建平博士提出“不要追求形式的活、表面的活,要追求孩子情感的活;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要及時進行價值判斷;活而無效往往是老師無效地接學生的話”。當學生提問的時候,老師要認真傾聽,對問題進行歸類,找出核心問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要理清學生思維順序,找出問題,幫助學生糾偏。新課程呼喚充滿活力的新課堂,新課堂呼喚“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評價。學生非常看重

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就必須運用準確而恰切的課堂評價語來深深地打動著他們的心靈,促使師生體驗產生共鳴,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有效地結合起來,點燃學生學習熱情,促進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通過這次比賽,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化學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也是我充分感受到“終身學習”的深刻內涵。古人們尚且知道“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且還要經常更新。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因此,我們應善於主動性地學習,不讓自己陷入被動。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使自己永遠處於充電的狀態,才能保持永遠的自信。

感謝大賽讓我懂得了: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同時我堅信:作為一名青年老師,不可避免要參加各種公開課,優質課,大獎賽,這是對我的挑戰,也是對我的鍛鍊。正是這一次一次的挑戰和機遇才成就了那麼多的名師,所以我倍加珍惜這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以後我還會積極把握這樣的機會的。

第4篇

本課通過學生最關心身邊的話題入手;提出整節課的中心問題,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明確的解決問題的願望去探索新知識、形成新的技能。課堂實踐下來發現學生對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較感興趣,也比較樂學。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四支對要進行幾場比賽,問題的解決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我首先採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其次才讓他們在小組討論和圖表展示相結合的方式關鍵是通過要達成以下目標:1.學會用符號表示各個球隊,為後面探究問題提供方便,同時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為以後學習作好鋪墊。2.會用列表、畫圖等方法解決問題。3.培養有序思考的能力。實踐下來,效果比較理想。

數學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活動。課堂上要努力體現先教後學、自己探索、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給予學生合作、交流、實踐、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學習、思考的全過程。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具體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在小組內,每個學生都講述自己的解題方法,並對其他學生的解法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個過程,試圖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並通過交流使學生學會傾聽。

(2)全班彙報。組織學生合作並發現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體驗方法的多樣化,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據課堂觀察,學生能在交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方案進行思考並作修正。我欣喜地發現學生很有潛力,他們所想到的方法並不都是教師預設之中的。

這節課是學生喜歡的生活中的數學,從內容、選題上我覺得很適合,總的來看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在每一個環節上我都體現了新課程、新理念,體現了我校開展的嘗試教學法,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們通過分組討論,能逐步總結規律,整堂課學生興趣很高,興致很濃、氣氛活躍,研究討論特別起勁。他們不但輕鬆地掌握了本課的知識目標,還經歷了科學探討的過程。實際師生互動,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思考時間。安全教育教學反思安全教學反思愛我中華教學反思

第5篇

比賽場次的問題在三年級下冊學生已有過初步接觸,當時球隊數限制在4支以內,引導學生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本節課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主要是藉助解決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列表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包括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也包括列表,作圖等,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類似比賽場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尋找規律來解決問題。對於用等差數列的求解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方法比較難,我是出示方法,讓學生根據列表來尋求理解算式各部分表示什麼意思得以解決。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既有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索活動,又有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既有基礎知識的學習,又有課本知識的發展和延伸。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什麼是單迴圈制比賽,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讓學生列表或畫圖時從兩個隊參加比賽開始,從簡單到複雜尋找規律。在例題的講解中,在給學生留足空間和時間的基礎上,丟擲問題後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讓學生去分析和講解,教師只是點撥引導,這樣大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口頭表達能力。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得出答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小組間團結協作的能力。雖然教學效果還不錯,但是我想如果在課堂整體的把控上進行適當調節,教學效果會更好。

第6篇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本節課主要是解決“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包括“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圖的策略等,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類似比賽場次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中,我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空間,並採用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課堂的第一個教學環節,讓3名學生見面每兩人擊一次掌,其他學生幫助老師計算一共擊了幾次掌,學生被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自然地投入到了課堂教學中。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內在潛力是無限的,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解決小組比賽中一共進行多少場比賽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圖例、表格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髮現正確答案,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研討過程中,我注意走近學生,和學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學生在繪製單迴圈比賽示意圖時遇到困難,我及時進行示範,引導學生合作完成。

練習時,重點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或畫圖尋找規律的過程,體會“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策略 。對於規律本身不需要學生記憶,以後學生解決類似問題時,能夠列表、畫圖來尋找規律解決問題即可。這一點我認為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尋找規律的過程做得還是較到位的,鍛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錯誤是一種真實的.、有價值的課程資源,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正確,有可能是一種模仿;錯誤,卻大凡是一種經歷。”在課堂中,從一開始給學生猜測比賽場次,再到探索解題的方案,最後到總結,學生出現的錯誤挺多,這些錯誤都是從他們自己的經驗出發,是有感而發的。我不急於給出答案,讓學生有自我操作的慾望。從而達到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了以下幾點不足之處:1、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會出現的各種情況,比如有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畫圖方法。2、計算時沒有觀察數字特徵,去運用加法結合律使運算簡便,導致得數出現錯誤。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蘊藏無限的創造力、生命力,值得我們去探索與應用。

第7篇

從準備課一直到活動結束,可以說我收穫的東西比以前幾年的都要多。特別是“如何組織學生活動”這方面的收穫,更是我從事教學工作永遠受益的。現在的數學教學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課的成功與否。要設計一個有效的、有彈性的數學活動,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尤其是課前的準備工作非常的重要。通過這次教學,我明白了怎樣去準備、設計、實施數學活動。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教參。真正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教參的教學目標,以教材為載體,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用學生熟悉的素材作為活動題材進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慾望,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就是我們平時遇到的問題。

其次,設計活動前還需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包括老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瞭解學生的.需求,根據需求去進行活動設計,這樣做出來的活動就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使得活動非常高效率的進行;不僅如此,還需對老師進行調查。通過調查老師,與老師間進行交流,思維發生碰撞,對“活教材”進行挖掘、分析,既是相互間的一個提升,也是對教材更深層次地、再一次地鑽研。

再次,僅有老師和學生間的調查研究,做出來的活動,對知識重難點的突破還不夠,需要查證一些比較好的、優秀的資料,拿來作為參考,甚至就把這些經典的、好的例子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改編出來,這樣既和學生生活、認知非常的貼近,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又能突破知識的重難點。同時,活動採用的形式不能太單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靈活的組織活動,把活動進行地更生動、形象。

最後,活動設計出來在實施的過程中,切記不能操之過急。老師對活動的要求要清楚、具體,但不能過細,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幹什麼就可;活動中要給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活動操作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分享小組成員的成果,讓學生學會傾聽、接納、分享其他同學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分享還不夠,要鼓勵學生把活動中的發現、體驗、感悟用自己的話有條理的、清楚的表達出來,反覆地讓不同的同學來說,直到全班達成共識。這樣的活動才是有效的、高效的教學活動。

在以後的教學中,把這些收穫靈活的運用進去,多反思,不斷地積累,創造性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