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 《反思比較的價值》: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

本文以“《比的認識》教學反思”為主題,對一堂教育課進行了全面回顧與總結。通過反思教學方法、內容設計和學生參與等方面,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將深入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為提升教育質量提供參考與啟示。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 《反思比較的價值》: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

第1篇

設計課時,我就如何引入本課的課題很是為難。是直接告訴學生本節課我們要來學習比,還是通過適當的過度,讓學生在一種對比中接受這個比呢?權衡之下,我選擇了讓學生通過欣賞圖片,發現要美觀,那麼長和寬就要有一個合適的比例關係,從而引出兩個數之間還有另一種關係,那就是比。但是細細想來,有這個必要嗎?長和寬只要存在一種倍數關係就行了啊,何必繞這麼個圈子來引出課題呢?我思考,每節課都有一個引入,到底哪種引入更有效,是為了注重實效,還是為了吸引學生,或是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呢?

五年級的孩子雖然思維開始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還是偏重形象思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比,我想先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的比。我通過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國旗法規定:中國的國旗長和寬的比必須是3比2,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比的現實意義;同時,我與生活聯絡,通過火車提速這個孩子們都知道的事情,讓學生求提速前後的速度,通過列示、找關係式等,再向學生介紹其實路程除以速度也可以表示為路程比速度。此處我目的在於讓學生初步體會比的意義。

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於是我在新知教學這個過程中設計讓學生自學這個環節,只為學生提綱挈領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看書,在看書中解決問題。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如何將知識聯絡與歸納、比較。但是在實際課堂中這個環節不盡如人意,主要在於學生不會將知識前後聯絡,同時,合作學習不夠,很多學生只是自顧自的,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在討論中將知識解決。這樣的自學也許就只是一種表象,沒有深度,這在後面的學生彙報中就得到了體現。到最後,還是要回到老師教,學生學這樣的狀態中,這是一大遺憾。繼續改進方法。

最後,我通過一系列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比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目的在於讓學生提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都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那每節課中就免不了遺憾,怎麼讓遺憾最小呢?像這樣的認識概念課,除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好概念外,學生的思維又該怎麼培養呢?這些都是我所要思考,更是我所要改進的。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5篇 《反思比較的價值》: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 第2張

第2篇

?比的認識》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比和比的應用》的第一課時。

?比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和比的應用》這一節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例項,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本課的教學設計是“男女生人數的比較”“速度與國旗的長與寬”三個情境中的內容,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的意義、價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藉助“男女生人數的比較”“速度與國旗的長與寬”等情境,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一、關注教學環節的設計,創設有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與自己生活環境、已有知識經驗密切相關、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並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創設如下情境:“如果把我們班的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放在一起比一比,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學生通過探究討論交流後發現求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體會同類量的比;再設計了“速度”問題,讓學生體驗不同類量的比,從而感受比就是兩個數相除的關係;最後讓學生了解“人體上有趣的比”,進一步感受比的意義。這些情境都是把數學問題融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

主要表現在:第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第二、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多媒體來演示,注意數形結合,通過一系列的情境,使學生對比的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開啟思路想問題。比如這節課中,課堂上出現了“球賽的比分是不是比”,我首先引導學生明確今天所學習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相除”的關係,而體育比賽中的比分,是一種比多少,也就是差比,並不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比。

學生的學習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這個方向,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引導適時、到位,學生就能控制自己,隨著學習內容步步深入學習。

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引導、迴應,對學生的評價的語言也不夠豐富。

出現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對這堂課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對學生能出現的一些問題預想得還不全面,不夠到位,我的專業知識還不夠豐富,這些不足都有待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改進。

如果我再教學這一內容,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應該加強師生、生生之間互動,提高互動的質量,使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教師必須要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水平,敏捷的教學機智,非凡的駕馭課堂和學生的能力,而這一切都來自於每一堂課中的思索與積累。

在今後教學中,我會帶著批判、審視的目光,結合實踐對理論加以檢驗,並且在反思性檢驗的過程中,使自身的經驗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努力提升駕馭課堂、捕捉資訊,資源重組等能力,做一個善於思考、勇於創新、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師。

第3篇

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6單元《比的認識》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明白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課前談話:同學們,這麼多老師來到我們的學校,大家高興嗎?快跟老師們打聲招呼吧!誰願意把我們班介紹給老師們?

師:如果要對男生與女生人數進行比較,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師小結:剛才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減法、除法對男女生人數進行了比較,用除法對兩個量進行比較時,還有一種新的比較方法——比(板書:比)

(1)師:(指著32÷23)男生是女生的幾倍,我們還可以說成“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32比23”(課件出示)

師:誰來說一說,男生是女生人數的幾倍還可以怎麼說?

(2)師:那求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怎樣用比表示?

(3)師:同樣是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比較,為什麼一個是32比23,一個是23比32呢?

引導學生回答,32比23表示男生和女生人數的比,23比32表示女生與男生人數的比。

教師指出: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不能顛倒位置。

出示:下面每組資訊中的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能用比表示嗎?如果能,請說出比。

師小結:同學們真不錯,不但能用比表示,還知道比表示什麼?

師:像“總計÷數量=單價”也可以用比表示總價與數量的關係,誰來說一說?

師:在常見的數量關係中,速度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工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為什麼?

師:請同學們看大螢幕,想一想,什麼是比?可小組內討論。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比(板書 比的認識),其實,有關比的知識還有很多,請同學們拿出資料卡,自學這一部分內容,可以把你認為重要的內容,圈一圈、畫一畫,有疑問的地方打個小問號。

師:同學們都會求比值了,那就求下面的比的比值吧。

師:看來比、分數、除法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請同學們結合這個式子和下面的表格,先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1)爸爸身高178釐米,小明身高1米,爸爸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78:1。 ( )

師:在體育比賽中常常看到這種情況,出示課件體育比賽中的4︰0,問:這是什麼意思?

出示(1)蜂蜜與水的比是1︰1;(2)蜂蜜與水的比是1︰10;(3)蜂蜜與水的比是1︰100。

師:如果配製蜂蜜水的任務交給你,你打算選哪一種方案,怎樣配製?

攪拌均勻後,平均分到10個小杯中,每個小杯中的蜂蜜水一樣甜嗎?你能用比的知識解釋嗎?這時,蜂蜜和蜂蜜水的比是幾比幾?

師:比和分數除法有著密切的聯絡,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比有沒有這樣的性質呢?課下,請同學們把你這節課的收穫和你課下了解到得比的知識,製作一期數學手抄報。

?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節課的重點是對比的意義的理解,是學生初次接觸比的知識的第一個內容。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於比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遵循了新理念下“問題情景———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這一基本結構模型的框架,即:

(1) 關注了內容呈現上的情景化;如從本班男女生人數的比匯入新課,引出同類量之間的比,再引出不同類量之間的比,在此基礎上再來概括出比的意義。

在教學前,根據學情,我課前佈置了三個預習作業,複習有關比較的問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數量關係。正是有了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上學習新知時,學生才能表現的精彩。所以,我認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課前預習不僅是一種好的學習習慣,還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它使課上的更加順利、精彩,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比的各部分名稱及讀法、寫法時,採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因為自學課本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探索、討論、總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間的合作精神。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的時候採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藉助圖表、式子的有機結合,總結出三者之間的聯絡,實現了自主學習。

1.在教學的扶與放的度把握上,似乎扶得太多,放的太少。

2.比如說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我不能很好地處理、引導、迴應。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在如何簡潔的呈現自己和有效的引導學生方面作不斷的思考,來提高課堂效率,既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第4篇

本課的匯入,我是白板展示例1的畫面,並要求學生說說果汁和牛奶有什麼關係。他們很快就得出“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的答案。我告訴他們: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學生心有靈犀的答道: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也可以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然後就是學習比的定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授課時有采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如比的定義、比的各部分名稱;也有直接告之方法的,如求比值的方法;還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如在鞏固階段,我出示這麼一道題:“在我校乒乓球比賽中,王勇同學以3∶0戰勝李明獲得冠軍。根據這則訊息,小紅認為比的後項可以是0。你對此有什麼看法?”結果很多學生認為比的後項可以為0的,主要原因是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時“比的後項跟除法的除數及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沒有講透。還有數學文化的傳遞處理得比較粗糙,因為已經下課了。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第5篇

站在講臺上的那個人決定著課堂的教學品質。這句話一直是我執教的座右銘。平日的教學工作,我不敢說一絲不苟,但從不馬虎。今天我執教了比的認識,這節課上得有點糟糕,沒講完預設的教學任務。而且感覺引導過程中我的指令性語言欠推敲。反思這節課,總結不當之處。

一匯入部分。匯入時我安排了3道小題複習除法和分數的關係,為本節課體會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絡做鋪墊。這個知識點並不難,我安排時沒有仔細琢磨,才讓學生逐一說了3道題中除法各部分的名稱和分數各部分的聯絡,佔用的時間有點長。

其二在引導學生體會兩個量之間的除法關係時,語言指令欠推敲。這部分內容我是以書中53頁例7中的題目為載體,體會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用除法計算引入對比的認識的。語言指令是教材裡題目中的原話。可我這樣問,學生一片茫然。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係,五年級學過,我教五年級時就有體會,這個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我在準備比的認識這節課時,就這一點高估了學生。也沒有在匯入環節進行復習,我的疏忽使課堂第一次卡頓。備課時備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備教材注意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的聯絡。必要時可以跳出教材靈活地創新地使用教材。

老師有光明,學生才會有光明。做個細心的老師,智慧的老師,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對待我的教學工作,為的是更好地引領學生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