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語言下課十分鐘教案3篇 "Boost Learning in Just 10 Minutes: Effective Language Activities for Large Class

本文將分享一份適用於大班語言班的下課十分鐘教案,幫助老師在緊湊的課堂時間內有效鞏固課程內容,同時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教案內容包含多種互動活動、遊戲和繪本閱讀,旨在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技巧。

大班語言下課十分鐘教案3篇

第1篇

2、模擬國小生下課10分鐘的活動,嘗試合理安排課間10分鐘

已參觀過國小下課的前期經驗;幼兒自備書包,國小學習用品若干;書籍、棋類、玩具和時鐘等。

1、討論:國小生怎麼知道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下課?課與課之間可以休息幾分鐘?

2、觀看時間:知道時鐘的長針走2大格,就是10分鐘。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須做好?(幼兒根據操作材料選擇)

(1)必須做,如喝水、上廁所準備下一節課的.課本等。

(2)可選擇做,如看圖書、下棋、聊天、到操場上去轉一圈等。

2、介紹自己在課間10分鐘所做的事情,說說這樣安排的理由。

總結:課間10分鐘是很有限的,必須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和必要的休息,這樣的10分鐘才會過得有意義。

收穫: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國小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在討論交流的環節;進行的比較順利;孩子們的表現和表達也不錯;模擬體驗的環節;孩子們玩得專案和國小裡真正的十分鐘還是有區別的;原始教案的這個環節是讓孩子記錄;我覺得簡單得記錄不能讓孩子很好的體驗課間十分鐘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這個環節稍稍改動下;讓孩子邊記錄邊體驗;孩子們還是有收穫的;在ppt中我結合發生在幼兒身上的實際問題;結合幼兒身邊的事情會讓讓孩子更有理解和領悟。我也結合了以前的表現收穫了以下幾點。

大班語言下課十分鐘教案3篇

第2篇

1、能掌握詩歌的內容,會用不同的語氣朗誦詩歌,較有感情。

2、對做大班小朋友有份自豪感。活動準備:配樂的詩歌朗誦磁帶、錄音機。

1、創設情景:教師講述自己的遭遇“有一天我到一個幼兒園去參觀,碰一個小朋友正在幫弟弟妹妹穿衣服,我問他:“你是哪個班的?”他自豪地對我說:‘我是大班小朋友!’我誇他真能幹,他說‘這些是我應該的’。他還朗誦了一首詩歌給我聽,你們想聽嗎?”

4、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詩歌兩遍,學習新詞“誇獎”

6、將幼兒朗誦的進行錄音,並欣賞。最後請聲音響的大聲朗誦一遍。

在這個活動中,其中有一條目標中指出學用不同的語氣,分析整首兒歌中有疑問句。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思維武器。我們在與人交往中依靠語言接受教育得以成長,也藉助語言交流、相互瞭解,語言中的語氣表達的方式和運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語氣表達是語言表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響了一個人語言的表達能力與感染力度。而我們小朋友現在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時期,如果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與幫助,孩子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語氣表達。語氣顧名思義,就是說話的口氣,是說話人的態度。我們通常在說話時,特別是與他人交際時,要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適當的語氣形式。

反觀在以前學習兒歌的'時候,幼兒往往在念的時候往往注重的是學習兒歌中的句子,而忽略了使用語氣有感情的表達兒歌中的意思。正如《指南》中說的“幼兒的語言能力實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在這個活動中不僅要讓幼兒理解其中意思,也要將其運用起來。比如疑問句,讓幼兒用提問的方式先感受疑問的表達方式,再延伸到兒歌中,讓幼兒用疑問的口氣來表達兒歌。對於大班的小朋友在學習的時候,我們更要在會念兒歌的同時讓幼兒在情感表達上也更深一層。

第3篇

2、模擬國小生下課10分鐘的活動,嘗試合理安排課間10分鐘。

已參觀過國小下課的前期經驗;幼兒自備書包,國小學習用品若干;書籍、棋類、玩具和時鐘等。

1、討論:國小生怎麼知道什麼時候上課?什麼時候下課?課與課之間可以休息幾分鐘?

2、觀看時間:知道時鐘的長針走2大格,就是10分鐘。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須做好?(幼兒根據操作材料選擇)

(1)必須做,如喝水、上廁所準備下一節課的課本等。

(2)可選擇做,如看圖書、下棋、聊天、到操場上去轉一圈等。

2、介紹自己在課間10分鐘所做的事情,說說這樣安排的理由。

總結:課間10分鐘是很有限的,必須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和必要的休息,這樣的10分鐘才會過得有意義。

(1)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較好地達到了《細則》的要求"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當前發展的需要,同時要為幼兒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教育內容要與本班幼兒已有經驗和實際發展水平相適應,應是幼兒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課問十分鐘"不僅是幼兒現在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同時又是他們即將上國小面臨的一個比較難把握的問題,所以開展此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體驗"的過程。只有當幼兒的知識和能力通過自己的體驗發生變化時,學習才能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幼兒自己建構的知識才能得到遷移並在實際中去運用。尤其是"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讓他們在較為真實的情境中來親自感受、體驗,才能瞭解時間的長短,瞭解時間和活動的關係,瞭解時間對於我們合理安排活動的重要意義。

(3)較好地體現了"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對於大班活動提出的"活動化的共同學習"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連續性、共同學習。例如,通過讓幼兒自己制訂活動的計劃,並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計劃去完成,並通過自己的體驗來調整計劃,很好地調動了他們活動的自主性和主動的清單,都想在課間十分鐘內完成,有的.想出來了卻不會用標誌表示等。

這正是老師瞭解幼兒真實經驗的好機會,老師根據幼兒出現的問題才能用更適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解決問題,提高能力,這樣的過程才是對幼兒的發展有好處的,朱老師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廁所、喝了水,還看了書,但沒畫畫就上課了。

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小結模擬活動的情況,使其感受內容與時間的關係,發現調整計劃的必要。

幼兒:上廁所可以人少時去;應該先準備下次用的書;可以先喝水。

教師利用圖示,幫助幼兒梳理與提升經驗,獲得調整計劃的依據與策略。

幼兒對於"時間"的體驗是不能通過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時間"對於幼兒來說的確太抽象了,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教師不僅利用"課問十分鐘"這個點,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更加豐富的體驗活動,例如,一分鐘可以做什麼?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來觀察時間,什麼時問開始的?什麼時間結束的用了多長時間?讓幼兒慢慢積累對於"時間"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