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6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思考教學之道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曾在古寺夜宿,並偶遇一名高僧,從而領悟到了生命本質的深刻意義。這次經歷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反思,使他更加深入地探究人體醫學知識,最終創作出了《本草綱目》等重要醫學著作。這是一次卓越的教學經歷,為今日醫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深層次的啟示。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6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思考教學之道

第1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難點是引領學生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文章分別從三部分入手來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不怕吃苦,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在備課時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了課文,確定文章思想的主線是“以苦為樂”,整節課我也以這條主線循序漸進地安排著教學流程。

語文的生命是讀出來,沒有了讀,語文實際上就是不動的文字。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越讀越深入。如在讀“李時珍笑著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一段話時,我緊抓一個“笑”字,進行多角度點撥,學生每讀完這段話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感受,隨著閱讀的深入,把課堂的舞臺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做主角,這樣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像這樣的品讀在教學中有多處,我深深覺得,學生在朗讀中的體驗逐漸加深,感情變得豐富起來,對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來越準確。

在學生體會了喝山泉、啃乾糧已經很苦後,練習填空,讓學生髮揮想像:

a、這天忙著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裡過夜了,他想:……

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

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乾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

d、已經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李時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樹立起來了。

在第二課時設計中,我緊扣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個關鍵問題展開課文:

3、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讓學生分別尋找問題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有關詞句,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時珍的生活做了對比,使學生體會到李時珍吃這麼多苦是為了萬民得福這個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對文章中多處景色描寫在教學中顯現的略輕些,如在處理時13節時,可引導學生對這處描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導、探究。這樣教學過程不留遺憾,卻又理解了文字。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學反思6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思考教學之道 第2張

第2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難點是引領學生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文章分別從三部分入手來體會李時珍嚴謹認真,不怕吃苦,為民造福的高貴品質。由於課前讓學生查找了李時珍的資料。在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工作,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很到位。

第一部分:因為一直忙於採集草藥、尋訪百姓,錯過了客店,只好住在破敗的古寺中,體現了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學生們在初讀課文時一下就能抓住關鍵詞語“灰塵”、“青苔”、“蜘蛛網”體會到古寺的破敗,再次品讀課文時,學生就能再次的從文字中尋求到文字的魅力,還未等我的提醒,很多學生已經等不及的要發表自己的新發現的“老師,我覺得‘到處、長滿、厚厚’這些形容詞更能看得出古寺的破敗。”教學到這時,我就感覺到對於四年級這樣課文深層的理解,孩子們已經開始慢慢得走上了軌道,而且走的還是順利的。

古寺非常破敗、李時珍師徒倆不計較,啃乾糧也不在乎,最重要的是修訂好《本草綱目》,體現了李時珍為民造福,學生抓住師徒倆的對話,分角色朗讀,一字一讀一品中告訴了我,他們已經走進了那個為民造福的李時珍。

深夜了,李時珍不顧勞累,藉著月光在認真地記錄白天的尋訪收穫,為了記載準確,不怕風險,親自品嚐草藥。學習這一部分時,我丟擲一個問題“你能告訴我什麼?”我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讓他們充分的讀課文,自主學習,同時要抓住語言文字來感悟,把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談談,充分給予時間來讓學生之間有一個更好的交流。學生各抒己見,踴躍發言,有的是告訴我瞭解到了有關中藥的作用,有的是說當醫生真不容易,而更多的孩子能夠抓住課文中心體會到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受累嚴謹認真,為民造福這一中心。

文章雖然是三部分,但是緊隨中心來刻畫人物,從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現李時珍的高貴品質。在教學時緊抓中心,細細品悟,和孩子們一起受了洗禮。

第3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記敘的是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寺、啃乾糧,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學生們在初讀課文時一下就能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到古寺的破敗,從他人的朗讀中,感受古寺的陰暗、潮溼、危險和荒涼等破敗的場景。教學到這時,我感覺對於四年級這樣的課文深層的理解,孩子們已經開始慢慢走上了軌道。

處理第二段時,我提出一個問題:自學課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時珍在古寺中做了什麼,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感受。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立足文字,努力挖掘文字,引導學生體味條件的艱苦和李時珍師徒不怕吃苦,為民造福,以及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課文第7自然段中有兩個對比:住在破廟和住在家裡,萬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強調出自己吃點苦也是值得的。對比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李時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訪藥材分別會遇到哪些危險。孩子們在短時間中想象說話,能把話說完整,言之有理,想象豐富合理。通過生活場景的再現加深對其理解,就避免了學生左猜右想,卻答不到要點的困難處境。課文12自然段應抓住“端詳”這一關鍵詞來體會李時珍工作的嚴謹和一絲不苟。而“端詳”體現在“扯一點嚼嚼”這是有著極大風險的,使學生加深對“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對文章中多處景色描寫在教學中顯現的略輕些,如在處理時13節時,可引導學生對這處描寫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導、探究。這樣教學過程不留遺憾,卻又理解了文字。

第4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記敘的是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好《本草綱目》,住破寺、啃乾糧,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教學本課,我緊扣插圖,抓關鍵詞,引導學生逐步體會李時珍的不怕吃苦、工作嚴謹的精神。

根據課文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寫寺廟破敗,目的是為了交代李時珍師徒住得苦,第二段寫師徒倆的生火、燒水、啃乾糧,目的是為了交代李時珍師徒吃得苦。包括後面的李時珍在月光下認真地記錄,親自嘗試藥性,都突出了一個“苦”。從而引出他們的不怕吃苦精神。學習他的“苦”,我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從中找出描寫苦的詞句,藉助插圖,集體交流。

交流的過程,不僅是幫助理解的過程,同時也是口語表達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引領學生想象他們在上山採藥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苦,學生們說得津津有味,有的說一不小心就會墜下懸崖,有的說可能會被毒蛇咬到,有的說可能會遇上大雨天,無處躲雨,有的說可能會被荊棘劃傷腿。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輔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再結合自身進行對比,加深對李時珍師徒“苦”的理解。瞭解了“苦”,再去了解為什麼要吃苦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第5篇

這篇文章對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描寫,為了寫好《本草》住破寺,吃乾糧,還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冒著生命危險品嚐藥草,都是為了表現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那麼,如何深入文字抓住一個“苦”字,從“吃、住、行、記錄”四方面去體味李時珍的這種一心為民的精神呢?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認真品讀文字,並結合聯想,細細體會住得苦。在學生整體把握文字體會到李時珍不怕苦的精神後,引導學生思考:李時珍夜宿古寺苦在哪裡?

學生能從這段文字中的“到處灰塵、斷垣殘壁、長滿青苔、厚厚的蜘蛛網”體會到了古寺的破敗,從而瞭解到李時珍住得苦。我緊緊抓住“斷垣殘壁”一詞,讓學生髮揮想像,說說看到“斷垣殘壁”這個詞,你的腦海裡浮現了怎樣一幅畫面?讓他們去描述,體會。學生踴躍發言。

再次就是抓住課文的動詞,並聯繫上下文,體會吃得苦。教學中讓學生從“夜幕漸漸降臨了,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後,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乾糧。”去體會,並注意引導學生從“找、生”體會到尋找枯枝雜草生火遇到的困難;從“舀”字型會到連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尋找;從“坐”想到了在家裡是何等舒服;從“啃”字型會到了乾糧的硬,乾糧的難以下嚥。從而,引導學生從“飢餐渴飲”進一步體會他們倆的苦,另一方面則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文字的方法。

最後指導學生讀對話,抓細枝末節,細細體會記錄的苦。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記錄對話:

從金銀花名字由來,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個省略號體會到的李時珍記錄的內容詳細且多;從嚼藥草體會他記錄時認真、仔細,不怕犧牲等,都是學生在品讀這段文字過程中所領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結論“李時珍是個嚴謹認真的人”。

這樣,從多方面深入體會到了李時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去體會李時珍一心為民的精神。

課後我深深地思考:課堂上如何根據學生的理解層次來刪減我們的預設呢?學生的理解層次是不同的。課堂上,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引導過程。但重要的是,在備課過程中,預設要充分估計更多學生在各個不同理解層次上的反應,設計應是全面且循序漸進的`。在教學過程中,再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作相應的調整,進行刪減教學環節,我們教學設計與教學都應是靈活多變的。

第6篇

?李時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描寫的是一個他們察訪藥材的一個小鏡頭。從這個小小的鏡頭體會李時珍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為民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我主抓三點:一是古寺的破敗,二是在古寺和徒弟的談話,我抓住李時珍夜宿古時所說的一句話“我們編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三是以身試藥。因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一、緊扣“苦”字,對課文進行有效地整合。文章寫李時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訪藥材,錯過了客店;寫古寺非常破敗;寫李時珍在古寺裡吃得差;充分體會他“衣食住行”之苦,文中沒有描寫衣之苦,設計了讓學生想象會遇到那些苦,然後繼續拓展還會有那些苦,體會李時珍生活的艱辛。

二、通過古寺的談話體會李時珍一心為民的崇高思想,並通過長年累月再次體會他們的辛苦,通過“笑”字型會他們以苦作樂的精神。

三、通過雞腸草和鵝腸草的學習理解端詳,指名錶演,感受李時珍嚴謹認真的精神,並採訪學生說說為什麼甘願冒著生命危險以身試藥,答“為了萬民得福……”再次昇華中心。

本片課文還涉及一個知識點,就是文中穿插環境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所以一上課我就出示了課文最後一段“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配上西北風的音樂,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感覺,談談體會。大家都感受到了陰森恐怖。在課文講完後再次出示這段話,說說為什麼在這陰森的環境下,李時珍卻心似一輪圓月?體會他為編寫本草綱目忘記了害怕,忘記了休息,因心中只有本草綱目,只想著一心為民。再把問題拋給學生:這段話沒有寫李時珍,去體會到這麼多,說說環境描寫的好處?總結出:能渲染氣氛,更加突出主題。在文中找找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環境描寫,希望同學們在習作中也能恰當的運用。

這節課把重點的、有語文價值的歸納出來講,其他的不多講,有效地節省了時間,學生學起來主動性很高,實現了有效教學。

本課教學能讓我有所長進,有所收穫,很感謝廣源老師認真、耐心的指導。再次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