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手指》教學反思4篇 手指教學反思:創造性發掘手指的多重可能性

《手指》教學反思,是指對於教學過程中使用手指的效果和問題進行回顧、分析和總結的一種教學反思方法。通過教師的反思與學生的反思,可以找到問題所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本文將介紹這一反思方法的實踐意義。

《手指》教學反思4篇 手指教學反思:創造性發掘手指的多重可能性

第1篇

1. 學會本課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並能美觀地書寫生字。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奶奶培育純白金盞花的經過,體會她做事滿懷信心、堅持不懈的美好品質。

3. 學習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句,領會從不沮喪從不懷疑滿懷信心等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一位老奶奶二十年如一日,滿懷信心地培育純白色的金盞花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的金盞花,老奶奶儘管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很想試一試;經過一年又一年,老奶奶收集種子,栽種花兒;最後經過驗證,老奶奶培育出了純白的金盞花,她又有了新的渴望培育出黑色的金盞花。故事表面在寫培育純白金盞花的故事,但作者的真正意圖,是通過這個故事塑造一個充滿理想、滿懷信心、堅持不懈的老園丁形象。

本課的語言描寫樸實無華,淺顯易懂,對老奶奶美好品質的讚美暗藏在字裡行間,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奶奶語言、行動的詞句,體會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為了理想,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追求、探索的美好情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綠手指不僅是指園丁技藝出眾,更是指精神的可嘉。

《手指》教學反思4篇 手指教學反思:創造性發掘手指的多重可能性 第2張

第2篇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按照一定的節奏創編兒歌。而對於剛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來說,模仿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是創編。於是根據他們好動的年齡特點,從模仿生動形象且簡單易學的動作出發。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的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按排孩子在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坐在太陽下面。“我們的小手很能幹,都會做什麼?”有的說,我的手會畫畫,有的說我的手會穿衣服,有的說我得手跳舞……“老師的手也很厲害會變魔術,你們猜猜我都會變什麼?”這時的孩子又七嘴八舌的說起來了。等孩子說的差不多了,我就加重了口氣說:“看,老師變什麼了?”我在太陽地下就變手影,“是小兔子”“對了,是小兔子,看小兔子在幹什麼?”我的手就上下動,孩子就說“跳跳跳”這樣一來,就把詩歌中的第二句“變只小兔跳跳跳”編出來了。以後的幾句都是在老師做動作,孩子說的情況下完成的。跟念幾遍以後,我就請孩子們自己到太陽下面想動作來做。孩子們都很興奮,一邊說一邊做“老師,我做的是個大老虎。“老虎是怎樣的呀?”“吼吼吼。”……孩子們不知不覺就仿編了很多句,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玩玩說說中結束了。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幼兒去戶外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接著老師的提問:“你們的小手會幹什麼。”這個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經常會回答的問題,所以孩子的熱情很好,都很積極的迴應老師。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來到老師這裡時,老師就加重語氣,使得孩子要關注接下來老師要問的問題中了。老師告訴孩子,她的手會變魔術的時候,孩子的興趣給吸引了。學念兒歌這一環節,並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小朋友內容,而是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自己根據理解把兒歌的內容編出來了。學會兒歌以後,孩子對手影遊戲還是很感興趣,教師馬上滿足孩子這一願望,請小朋友自己學做魔術師,邊玩邊說。教師就在傍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仿編成完整的兒歌。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幼兒有話願意說。藍天白雲,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可以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身份以魔術師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重重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說,不怕說錯,只要把自己喜歡的說出來就可以了。

第3篇

第一次讀豐子愷先生的文章是《白鵝》,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讀了《手指》一課,更領略了大師的文采,喜歡上了先生的文風。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學生也很喜歡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我採用“初讀課文,瞭解大意——細讀課文,感悟寫法——品讀課文,遷移運用”的步驟進行。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這一環節,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細讀課文,感悟寫法”這個環節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學習第二自然段,我採用“扶”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採用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了排比、比喻、擬人、設問的表達方法,並知道了為什麼這篇文章讀起來讓人覺得興趣盎然。就是因為作者的語言幽默風趣。

教學至此,顯然沒有激發本班學生的更大的閱讀興趣,還沒有拓展學生獨立閱讀的思維空間,留下思想,提升素養。所以緊接著,我丟擲如下問題:

1.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學生在預習時已經對豐子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為食指勇於探險、不怕犧牲,而且最為機敏,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獻。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為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豐子愷很喜歡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願意做中指,有的願意做大拇指,有的願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課後,我讓學生觀看《五官爭功》的小品,並鼓勵大家結合課文的描寫,以小組為單位表演《五指爭功》,更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4篇

這是一堂手工課,課的一開始我運用了手套玩偶“藍兔”匯入,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匯入可以說是成功的!在隨後製作手指玩偶“小狐狸”的時候,我給小朋友進行了示範製作。但是我事先沒有考慮到的一點是:我製作的範作有點小,以至於有些小朋友沒有看清而不知道該怎麼做或是出現製作錯誤。課後同事給我建議:教師示範作可以大一點或是直接放到實物投影上製作給他們看。在學生製作的過程中可以放些音樂,這樣整個課堂氛圍就會變得更加輕鬆!另外在拓展製作的這一環節可以多讓學生說一說,再進行引導。這樣學生的思路就不會侷限於我說的那些方法。不過這堂課中學生的創造力總的說來還是不錯的,學生在我的啟示下做出了小熊、小狗、小兔等一些可愛的動物手指玩偶。最後的表演部分也非常生動、有趣。總的說來,這是一堂比較實在的課,思路較為清晰,但是想要上得更加出彩還要動更多的腦筋!

因為是同磨一堂課,我也聽了我師傅上《手指玩偶》這一課,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師傅的這堂課明顯比我的要生動有趣,整個課堂氛圍更加輕鬆愉悅,更適合二年級小朋友的身心特點。比如在課題書寫的這一小小的環節中,我只是用粉筆寫了一下“手指玩偶”這四個字,而我師傅則事先寫好了四個漂亮的美術字,匯入課題後就把它貼到了黑板上,使整個課堂更加充滿了童趣。另外師傅在最後學生作業展示的環節運用了綵帶,把學生的作品全都掛在了綵帶上進行展示,這樣不但學生非常開心,而且更給聽課的老師一種美的享受。

經過這次磨課,我知道一堂課要上的出彩,首先要選擇一堂適合於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其次要精心設計教案。此外,要善於多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多聽他們的課,學習他們的經驗,這樣我的課才會越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