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 "文字之美: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展現文學魅力"

本文是一篇關於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的文章。在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中,說課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需要精心準備。本文將介紹言簡意賅的語文說課稿,幫助教師們更好地準備和呈現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精彩的世界,探索國小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魅力。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

第1篇

?別擠啦》是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主題為“地球家庭”的一首詩歌。它通過對人思想感情上“別擠”和嚴防把美好心靈擠走兩方面的抒寫,表達了作者嚮往人間的美好,追求人間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寬容、善良、真誠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詩雖短小,卻給人以道德教育,使讀者受到感染,心靈得到淨化。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詩歌、背誦詩歌並模仿寫一節。

3、通過朗讀、理解詩歌,聯絡生活拓展思維,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塑造良好的人格。

本課語言詼諧、形象生動,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由於詩歌跳躍性大,所以學習課文時可以利用詩句間的“留白”進行思維拓展,聯絡實際理解生動有趣的詩句背後意思,即作家呼籲的道德觀。

2、初讀詩歌,把握內容。 為了不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所以在朗讀上就要下功夫。學生在聯絡生活談自己感受、收穫,都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朗讀先是“正確、流利”,在細讀基礎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礎上,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也就是體現了語文課的“讀中感悟”。(但教學中學生還是沒讀好,可能是學生感悟不到位,也與平時朗讀技巧指導有關)

3、精讀理解,感悟表達。在揭示課題之前先將第一節的內容分解導讀,通過問題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導學生分句體會詩句意思,並在理解詩句過程中反覆品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整個“問題導學”過程裡,老師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為理解本詩做足了鋪墊:世界之大,足以容納所有人的自由。隨著作者寫作思路的轉變,老師跟著將矛盾拋給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並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條件的,需要做出“保證”的。在矛盾激發的同時,揭示課題“別擠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擠”,學生對它的接受與體會當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聯絡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這也應該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一個亮點。學生們只要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所以在細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詩歌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象聯絡起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說、隨心所欲的談,告訴學生把你讀這首詩歌時最先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人說,大家補充。學生們把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為、社會中的不道德現象甚至關於對世界的和平問題的看法都談了出來。學生們自己總結了“真誠”“寬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諧”“平等”等詞語,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應該怎樣做。

5、領悟現實意義,拓展延伸 “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在多元化思維拓展的基礎上,當學生對“擠”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個表述的機會及交流的平臺,所以,就設計了寫詩的環節。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又可以鍛鍊其模仿課文形式進行詩歌創作的能力,還可以使探討問題的平臺延伸到課堂外與教室的牆壁上。但是遺憾的是時間不夠沒有在課堂上寫,只能做為作業回去寫。

國小六年級語文說課稿8篇

第2篇

?最大的麥穗》是國小語文第11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全文共7節,可分為3段:第一段(第1節)寫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第二段(第2—6節)寫弟子們摘麥穗的經過和蘇格拉底對他們的教訓;第三段(第7節)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2、能前後聯絡,領悟最後一節語言文字,明白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絡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著重讀好蘇格拉底說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主要理解課文內容。這裡主要講第二課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能力。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

2、過渡:小小的麥穗,給人很大的啟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解開心中的疑惑,並從中受到啟發。

1、自由朗讀第一段,劃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並讀一讀。

“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過渡:弟子們有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1、自由朗讀課文2—6節,思考上述問題,在書上的有關地方做上記號。

國小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個教學環節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的嚴肅性。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弟子們沒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夠開闊、猶豫不決……)

用“邊讀邊議”的方式交流,既是讀重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有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2)、想一想,此時,他們的心情如何?他們會想些什麼?

4、面對弟子們的表現,蘇格拉底會有什麼想法,請大家讀讀他說的話。

出示:“這塊麥地裡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事來教育他的學生,含蓄的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最後一節,劃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聯絡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

機遇只垂青(重視)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查理

第3篇

我參加了鎮江市第四輪市屬中學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複賽國中組語文學科的說課比賽,比賽要說的課文是《斑羚飛渡》,說完後覺得很有收穫,現將說課稿整理出來,以期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批評指正。

(1)課文體現了時代的特點,具有現代意識。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保護意識。

(2)課文適應國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 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學設計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仔細研究教學物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我設想把這篇文章放在七年級的下學期,因為七年級下有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單元,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專題活動。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

1.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緯度來進行設計。我設計的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通過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3)通過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1)教學重點: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老斑羚們那種勇於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題。

(2)教學難點:設計“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三 教學策略 (即教法、學法的設計,重點、難點的解決和突破。)

(1)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緯目標,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2) 我設計這節課要領學生去微機房去上課,運用微機課學習的上網技術為語文學習服務,進行“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的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尋。

(3)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

(4) 教師可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如板書課題,出示一些質疑探究性的問題等,但不可喧賓奪主、華而不實。

(1) 指導學生預習,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於整理歸類。

(4) 指導學生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的報告和小論文等。

通過一系列語文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流程 (即主要教學環節,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活動。)

(2)自學文中的生詞、寫出重點詞語解釋並造句,做在預習筆記本上。

由蘇教版七年級(下)課本中的課文《國寶大熊貓》和《金龜子》等有關動物的課文匯入。

同學們,我們非常喜愛國寶大熊貓、金龜子這些動物,今天我們來學習《斑羚飛渡》這篇課文,看看你是不是會更喜歡?

學生的讀書卡片用實物投影展示,或者教師在螢幕上打出一些詞語對學生的字詞預習進行檢測。

請同學們根據預習時對課文的瞭解,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複述主要的 故事情節,準備時間2分鐘。

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寫的優美生動的語句,進行品位賞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我喜歡文中的這句:—————————————————————————————————,

理由是:———————————————————————————————————

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四人學習小組的討論和交流,四人學習小組要分工:一人組長,一人記錄發言,一人準備朗讀欣賞的語段,一人整理髮言準備交流。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保護野生動物”跨學科專題活動。課堂上教師可指導學生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2)文中斑羚飛渡是在人類的圍捕下發生的事件,由於人類的濫捕濫殺,造成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事例很多,你能從網上或圖書館等其他地方搜尋到相關的資料嗎?

(3)設計一份“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小報或出版一期牆報,可以是某一種動物的專題介紹,也可以是多種動物的多方面資料的介紹。

(4)根據蒐集的資料,選擇一個角度,寫一篇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小論文或簡單的調查報告。

題目示例(題目可根據小組研究的情況自定,“示例”僅作參考)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綜合,完成小論文或者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作業。

第4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脈絡清晰,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簡單體會老舍語言通俗簡潔,有趣的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

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堂小練筆,學生可以將家鄉的元宵節與老北京的元宵節習俗進行對比,激發他們興趣寫自己的元宵節,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中國人過春節的圖片,配上《春節序曲》音樂,讓學生馬上進入過年的氛圍中,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並且回顧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1.在老舍先生寫得臘八、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節這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2)在教學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品味這段老舍語言的通俗有趣、準確生動,根據學生彙報,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這兩句細品:

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如果這樣改: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摻和一起製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語言大師,這些詞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橫生。)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出示圖片,你們見過吃過沒?作者只用兩個詞來形容色如翡翠、色味雙美,顏色如翡翠,翡翠什麼樣?用詞準確又精煉。板書準確精煉)

(2)北京的元宵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紅火而美麗)

(3)體現在哪呢?自由朗讀體會,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4) 學生彙報談體會(從結構方面引導學生髮現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兩方面,把相關詞語在課文中標記)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5)關於老舍語言的品讀,我重點抓住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這幾個同義詞,先讓學生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幾個詞,然後通過換詞語的辦法(也就是把這幾個詞都換成“都是”)讓學生讀,一讀就會發現這樣會很死板,反過來學生就明白了老舍用這幾個詞很靈活、富有變化。

(7)元宵節這部分是本節課詳講的部分,所以隨後安排了小練筆,為了鋪墊好學生的情感基調,我先出示東勝元宵節圖激趣情境創設,充分調動起學生過年的熱情,讓學生有話可說。

出示要求:再讀一讀老舍先生描寫元宵節的部分,試著用我們總結出的方法,聯絡實際,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節場景。

(三)最後的除夕、正月七年級兩部分沒有詳細學習,只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而後小組交流的方式,歸納這兩個節日的特點,完成板書 最後學完全文總結歸納方法:有順序性 詳略得當 語言簡潔 結構完整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概括出了每個節日的特點一目瞭然,旁邊是通過學習概括的老舍語言特點

我在設計教案之前對於如何在一課時中將課文的詳寫四部分:臘八節、除夕、正月七年級、元宵節都一一科學的呈現,能起到扶放的教學效果,可是一直都難以找到好辦法。所以我在精講了臘八節和元宵節的部分後,對於除夕和七年級部分因為時間不夠草草處理,有走過場的嫌疑,處理的不明智,不會統籌規劃內容。經曹老師的指點我才明

第5篇

課文《爺爺的蘆笛》是蘇教版第十一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這是一篇行文優美,又不乏哲理的短篇小說。主要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小男孩到爺爺的小閘屋度過了一個狂風大浪之夜,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道理。

全文共13自然段,第一段(1)描寫了強強對爺爺小閘屋的想象,那裡景色怡人,令強強深深地嚮往與眷戀;第二段(2-6)寫我來到爺爺的小閘屋,並拉著爺爺做了一支蘆笛;第三段(7-10)描寫潮汛來時,漆黑的夜晚狂風大作,海水狂怒,肆意襲捲。爺爺的小閘屋在波風浪谷中顛簸,隨時將被巨浪淹沒的險境以及在爺爺的小屋獨處的強強的焦急與恐懼。第四段(11-13)描寫了強強在大浪的餘波聲中,再次聽到爺爺悠揚的笛聲,想起了爺爺平時愛說的一句話,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從而覺得自己變得勇敢起來。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3、瞭解環境描寫對人物心理的襯托作用,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等句子的意思。

4、憑藉課文語言材料,明白經風雨、見世面,接受實際鍛鍊,對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作用。

課文重點是第三、四兩段,描寫自然環境和強強心理活動的語言很精彩,要指導學生認真朗讀、體會,並熟練背誦,增加語言積累。

聯絡課文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這句話既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如何讓這群六年級的學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且比較到位的理解文章的深遠意蘊與獨特構思呢?我準備這樣來教:

第一課時中我幫助學生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課文思路,初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第一段通過引讀將學生帶入意境,從碧藍碧藍、翱翔、閃閃爍爍等詞語體會強強想象中小閘屋的美麗和強強對小閘屋的嚮往。從三折兩卷體會爺爺做蘆笛的本領高。

第二段通過同桌互讀(強強和爺爺的兩段對話)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三段在狂風暴雨的音樂伴奏下師範讀,使學生感受到環境的改變。這時問:強強真的如他所說不怕嗎?(不是,他十分害怕)他為什麼害怕?(大海狂怒)自讀課文,劃出你認為描寫大海狂怒和強強害怕的精彩句子,寫上批註。學生交流時,師注意朗讀指導,做到熟讀成誦。強強如此害怕是因為他從未經歷過這樣的夜晚。在他害怕時聽到一種奇特的聲響。怎麼是奇特的呢?請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想象一下,爺爺想通過笛聲對強強說些什麼?學生展開想象。

第四段通過以上的讀、說,學生已經水道渠成,可以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第6篇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我和五(1)班的同學們一起去山中訪友。短短的四十分鐘眨眼而過,我不知道有沒有給各位評委老師帶來好心情。那麼下面就這一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反思一下有沒有達到簡單、有效。

首先在教學目標的定位和內容選擇上,這篇課文是國小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都是描寫景物的,但和之前學過描寫景物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截然不同。色彩斑斕的大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悅。這些作品不但描繪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蘊涵著作者真摯而濃烈的情感。學習這些文章,使學生從中既能得到語文的滋養,又能得到美的陶冶,從而激發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為了讓同學們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體會到這種情感。我選擇了最能表達情感的三、四、五自然段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這樣處理,為後面的教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我想說說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力求做到簡化。因為是高年級的同學,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況且這篇文章句句含情,很適合同學們朗讀。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以讀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在讀中領悟表達上的特點;在讀中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人文薰陶。我的主導主要放在引導同學們學習語言文字上。在教學環節上,從課文的匯入到默讀,以及到品味課文內容,再到最後的回顧拓展,力求簡單有效。例如第四自然段的讀中想象、質疑導讀,第五自然段的配樂朗讀,我想都落到實處,紮紮實實訓練了同學們的語言文字能力。

第三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整堂課我以為什麼用山中訪友作為題目展開教學。我想這一堂課留在同學們心中的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問題,而是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文章濃濃的深情,領悟到文章中獨特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想達到的效果。當然教學無止境,希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重點)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充滿詩意的畫面。

一.通讀全文溫習內容。學生帶著幾個小問題去讀。(快速默讀)

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

2、內容寫的是自然景物,為何題為山中訪友?這樣行文有什麼好處?你感受到什麼?

課文以山中訪友為題是因為作者十分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體現出作者與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1.設下懸念,使人產生追問心理,想知道到底是誰,是什麼樣朋友。

2.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這是課後第一題中第2小題: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的答案)

1.作者都是怎樣稱呼這些朋友的?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第7篇

?文言文二則》是兩篇文言文。《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列子創作的散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出決斷的事,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本單元的關鍵字是“科學、機遇、思考”,閱讀要求是“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本課的兩個故事一個說明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另一個說明要善於思考實事求是,都是發現科學不可或缺的因素。

1、會寫“援、俱”等4個字,讀準字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絡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誦,需要充分朗讀、熟讀成誦。文言文中常常會出現較長或教難的句子,因此我採用學生跟隨範讀去讀,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進行斷句朗讀,分角色朗讀等。

文中雖然有部分句子不好理解,但這兩個故事學生早已知曉,六年級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因此我採取互動講解學習,約束學生結合註釋逐字逐句講解,點撥發現古今異義的字,和蘊藏其中的道理,培養學生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思維和方式。

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孔子、孟子等任務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課堂更生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大概瞭解課文內容,畫出古今異義的字,對不理解的字詞做出標記並互相交流。課內主要是朗讀課文,劃分長句子停頓,學習生字和課文內容,結合課後習題,進行適當練習,從而掌握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兩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1、通讀兩則文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搞清楚字義。

說到我國古代有名的老師,你們會想到誰?孔子、孟子,很棒,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關於他們的文言文。

1、學生自由文言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畫出不懂的字句,互相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檢查預習情況。重點交流幾個字的讀音:弗,辯。

1、課件出示孟子簡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孟子故事。

2、理解題目,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通國之/善弈者也思/援弓繳/而射之為(wèi)是/其智/弗若與?)

3、範讀,學生跟讀,引導發現朗讀文言文的方法。(朗讀速度比較慢,句中停頓多。)

4、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註釋,逐字逐句把握,理解文章內容。弈秋是誰?兩人是怎麼學的?結果怎麼樣?為什麼會“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理解“為是其智弗若與”的意思。

6、齊讀課文,聯絡生活,深化認識,引導總結: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7、鞏固背誦。學生一起復述故事內容,根據譯文完成課文挖空。嘗試背誦。

上節課我們明白了學習時要專心致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家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什麼呢?

(《列子》中儲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等)

2、學生用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瞭解大意。

3、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鬥”dòu,“滄”cāng)

5、學習課文出示註釋,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引導講述故事內容。

6、逐句學習,理解字意,學習課文。(把握古今異義字,課件展示條理)人物、起因、各自觀點、各自依據

7、體會“孔子不能決也”,理解孔子實事求是態度。孔子被尊稱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孩子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卻說自己無法判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歸納總結:課文采用答問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並闡明道理。兩小兒說話有理有據,表現出他們善於觀察、天真可愛的特點,而孔子的態度表明了他實事求是的謹慎科學態度,也說明了學無止境要不斷探索。

10、科學拓展:早晨的太陽看上去大是因為大氣層折射,放大了太陽的像。中午熱是因為中午太陽光直射地面,受熱最強。

一兒:遠→滄滄涼涼近→如探湯(近熱遠涼)實事求是

第8篇

大家好!您是否還記得《狼來了》的故事呢?作為對說謊者的懲罰,孩子的羊最後入了狼口。那,您可曾讀過《天使的吻痕》這個故事嗎?那個臉上有一塊巨大而醜陋的胎記的年輕人沒有因外表的缺陷而產生心理障礙,相反,他的幽默、他的積極向上的性格、他不凡的演講才能,使和他打過交道的每一個人,都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他。這樣的結果,與他父親那句美麗的謊言有關。當孩子問父親為什麼我的臉上有這樣一個標記時,父親是這樣對兒子說的:兒子,你出生前,我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與眾不同的孩子,於是上帝給了你特殊的才能,還讓天使給你一個吻。你臉上的標記是天使吻過的痕跡......老師們,我們從這兩個故事中感受到了什麼呢?

其實,剛才這個片斷就是我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課時的匯入設計。《別餓壞了那匹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的作者許申高是一位仍居鄉下的失地農民,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用農民特有的質樸、作家特有的細膩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個滿是真情與溫情的故事——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的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得以繼續看書。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尤為令人動容。全文主線清楚,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靈。文章雖是略讀課文,但文中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細節刻畫、層層推進的敘事手法、樸實且深刻的思想內涵,無一不能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典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國小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孩子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並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比較容易到位,而且大部分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很有見地。但是,也正是在這樣的階段,他們開始浮躁。不願多親近課本,不願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得想方設法讓他們走到課文中去又走出課文中來,讓他們有所感並有所言。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瞥見、尷尬、囁嚅、枯蔫

2、通過抓關鍵詞、關鍵句對文章進行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3、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而“進一步領會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等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和“感受和學習殘疾青年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共同所在。

身為發展與創新課題組的一員,我也一直在思索這樣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藉助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創新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良好習慣與個性品質等綜合素養都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我的教學中繼續著大膽的嘗試,在處理略讀課文的教學時,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自問——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句子引導學生去感知、感悟、感動。並將這種感知、感悟與感動帶向生活!那麼現在,請隨我走進我的教學流程

故事匯入的過程已經告訴各位了,在孩子們自由說出自己的感受後,我將拎出“說謊”這一中心詞,以“今天所學的課文也與說謊有關!這又將是一個怎樣的謊言呢?”切入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繼而,讓孩子們圍繞“說謊”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老師相機羅列關鍵問題,如下:

這一導課,用兩個故事引出謊言的兩種極端情形,故意給學生造成認知衝突,建立一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認知背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也為本單元的語言交際活動儲備了材料。而讓學生圍繞“說謊“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預測課文內容,產生明確的閱讀期待,提高閱讀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和感悟,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是並不意味著不要“工具性”,並不意味著不要概括能力;而概括能力

恰恰應該在長課文的教學中予以關注。我教孩子們通過“提問—答問—綜合”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這一做法,則給了學生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讀課文,看看誰能在騙局揭穿之前就已經發現這是一場騙局,劃出相應的句子。答案不難發現,請看: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這三處描寫,蘊含了作者創作的大智慧。其一,它為後面騙局被揭穿的情節埋下了伏筆。其二,它們融匯了本課對主人公進行刻畫的三種方法,是挖掘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是體會寫作手法的好例子。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判斷這幾個句子所使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並回到課文中去歸納出表現人物神態、動作及語言的詞句,再選擇其中幾個詞,如掙扎、瘦削等進行說話練習!並藉機告訴學生:多角度地對人物進行刻畫,人物的形象才能更加豐滿。

第二步,趁熱打鐵,讓學生根據人物的這些神、言、行,揣測人物的內心所想,完成小練筆,彼時彼刻,他都在想些什麼呢?

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他也許在想。

“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他或許在想。

在反饋的過程中,我將引導學生去發現:在對第三人稱人物進行刻畫時,因為很難細膩的表現出人物的心理變化,通常不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而是通過外在的表現,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來寫。在寫作中,也要注意這樣的規則。

第三步,待反饋後,再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謊言的背後是什麼?”進行說話練習,繼而評價文中的人物,說出自己從文中獲得的啟示!

在此,不妨把我班孩子的一些啟示拿出來與各位交流一下:

還有孩子說道:謊言總有被揭穿的時候——這可是與文章主調不符的答案,不過,孩子已經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了,你,怎麼忍心否決呢?

這一揭祕感悟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方面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本身,從主人公的外部表現去發現謊言之“謊”,另一方面啟發學生通過想象揣摩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去挖掘謊言之“美”。在整個過程中,我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認知體驗,適時地滲透類似課文的寫法指導,讓學生既受到了心靈的滋養,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在我們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積累詞句、感悟真情時,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引導學生、引導語文,走向生活的大課堂,並服務於這大課堂中的生活!

此刻,請隨我將目光,移向我班這個,這學期以來一直空著的座位。座位上本該有一個聰明漂亮的十一歲女孩。可如今,可怕的腦膜炎吞噬了她的健康,並連她的光明也一併奪去,死神,正急不可耐地等待著她!那麼一天,她在電話裡告訴我,她好想老師,好想同學們,好想回到學校,可……此刻,我惟有請我正幸福地坐在教室裡的孩子們,通過錄音,給予這個與死神進行著最後的抗爭的女孩兒最真摯的鼓勵與關愛!

是的,當我們用真心去關愛他人的時候,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幸福與希望適度地扯一些小謊的時候,謊言即變為了理解、尊重、寬容、鼓勵,具有了神奇的力量!願這種力量能讓我們可憐的孩子真的好起來,也願這種力量能鼓舞著每一個孩子,繼續葆有這樣的善良與博愛!還願我們的語文課堂,除了理性的分析與引導外,還能更多一些感性的感染與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