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語文說課稿四年級25篇 四年級語文課說課稿: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

本文為四年級語文說課稿,主要涵蓋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包括閱讀、寫作、聽說、字詞、語法等方面。通過本文的閱讀與學習,希望能夠對廣大教師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與指導。

語文說課稿四年級25篇 四年級語文課說課稿: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

第1篇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1)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絡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

(2)讀中感受美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文中流淌著的和諧美、人性美

(3)發現“生活之美”:體會作者於小事中發現美的方法找尋生活中的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人物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1)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和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絡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創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學方法重點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品味語言,什麼文章的美

1、從重點問題入手,聯絡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自由地讀課文,從問題——什麼是搭石?若無搭石,人們又如何過小溪?“綰”字的意思?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

1、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讓學生默讀2~4自然段,尋找描寫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並進行彙報

2、從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去品味語言,體會和諧美、謙讓美和尊老美

也許有一天,家鄉會搭上橋,鋪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會永遠地消失了但家鄉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什麼文章的主題,我在黑板上寫上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瞭解文章結構,理解文章內容。

語文說課稿四年級25篇 四年級語文課說課稿: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 第2張

第2篇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針對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對文字描寫的`景象難以形成深切體會,這一年齡特徵,以及新課標對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將本篇課文安排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5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理解“呼風喚雨”等16個詞語的意思。2、瞭解科學技創造的奇蹟及威力。3、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及變化。 這裡,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簡潔,條理清楚的表達特點,能聯絡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2、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下面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設計意圖以及教法學法進行具體闡述。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注重課前的有效預習,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預習課文勾畫自學生字詞,標記自然段序號;嘗試理解詞語,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我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匯入的好,能起到架橋鋪路的作用,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課件播放20世紀出現了新生事物的錄影資料,引導學生們說一說,從而引出這些是20世紀出現的,有人就把20世紀稱為“呼風喚雨的世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9課。師板書,生讀題。理解呼風喚雨和世紀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質疑,為什麼說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

這一環節我採用創設情境法匯入新課,由課題質疑,帶著問題去讀,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文字,更能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1、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並要求把預習中勾畫的難讀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識字和寫字在中年級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後,就用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詞。以檢查的形式指名讀一讀,及時糾正讀錯的音,並讓學生說一說哪些地方該注意?如:哲翹舌音,程、耕、控是後鼻音要讀到位等,接著讓學生開火車讀、賽讀、齊讀鞏固字音。

4、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字。因為,中年級課標指出通過老師指導,能夠掌握難寫、易錯的字;所以,這一課我就重點指導“幻”這個字,指出這個字要和“幼”比較注意寫正確,教師邊說邊範寫,需要注意的筆畫用紅粉筆寫出,引起學生的注意。接著學生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學生養成正確寫字姿勢,把字寫工整、清楚,教師巡視指導。

5、默讀課文思考問題。中年級課標中提出, 隨著年級的升高,應逐步加重默讀訓練。因此,我讓學生邊默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每個同學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字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只要進行有效點撥即可,對他們個性化的回答都要給予肯定。對於回答精彩的同學要及時給予鼓勵,這樣學生們才會增強自信心。學生們通過默讀,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彙報,引導他們找出課文告訴我們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課文是圍繞第一段來寫的,這一句是本課的中心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默讀的方式先整體感知課文,帶著問題讀,從而使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1、教師範讀第1--4自然段,範讀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好的範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能帶領學生深入文字,激起學習課文的慾望。

2、讀一讀,想一想。學生進行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或有什麼地方不理解的?並要求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邊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做記號。

3、議一議。學生讀完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閱讀感受。

4、根據學生的彙報,我用課件出示重點問題:20世紀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紀使人類的生活發生變化了嗎?怎樣的變化?

如:古時候的“千里眼”現在有了,如望遠鏡、視訊。它能讓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還有一些可視電話也是。如:古時候的“順風耳”,現在有了,那就是程控電話,它可以讓兩個相距很遠的人很快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有手機、錄音機都是神話中的“順風耳”。 如::古代的人想騰雲駕霧,沒能實現,只能靠幻想,而現在我們可以騰雲駕霧了。你只要坐上飛機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著飛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現在我們的飛船已經登陸月球,做了很多實驗。

根據學生彙報引導小結後,讓學生展示課前佈置收集的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齊讀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話。

(3)20世紀,人類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自身的生活,這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範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詩來形容課件出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引導學生先從字面上來理解是“忽如”說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很多的梨花都開了。 然後聯絡上下文體會出 20世紀,在整個人類上百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短的,但是變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指導齊讀要讀出變化速度之快,內容之多,範圍之廣。

(4) 第二自然段後泡泡裡的“‘發現’和‘發明’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我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說說二者的區別後就暫且放下,到第四段時又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找出哪些人類登上月球是為了探索奧祕是發現;電視,電話,因特網火車等是發明。這樣學生通過說說、讀讀、找找,主動參與學習,真切、輕鬆地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5、用讚美自豪的語氣再讀課文,把課文美美的讀一遍

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讀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在讀中感悟,在讀中交流,在讀中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們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20世紀,科學技術日益發展、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如何評價這個世紀,如今人們還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們下節課接著學。同時,也請你準備好需要交流的資料,下節課,歡迎你展示。

這樣的疑問,用“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3篇

從這節課來看,導致學生害怕寫作文的枷鎖少了,或者說沒有了,老師對學生沒有過高的期望,也省掉了傳統的講方法、說套路、傳技巧,一切從學生自身的生活實際出發,就像劉亦農老師說的,找到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點,用毛老師的話說,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徵,選擇與之想適應的習作內容,這與“以人為本,尊重主體,張揚個性”的現代教育理念緊密聯絡起來了。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毛老師的現身說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點燃了學生的寫作激情。其中,毛老師利用圖片、激勵的語言、作品的欣賞、懷舊的音樂來創設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情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發,在賦予美感的生動形象的情境中,啟用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回憶。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拘一格,形式靈活,讓學生各有所得。這節課從練句到練段,從練段到寫篇,情理交融的過程中,為學生寫好各種體裁的文章奠定了紮實的情感基礎,儲備好了感激的情懷,還有寫作的內容。

xxxx年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幸福是什麼》:毛老師的評價言簡意賅,整堂課,毛老師就是一個熱心的讀者,一個熱情的讚美者,一個高明的參謀。

作文教學強調“在笑聲中思考,在輕鬆中表達,在體驗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師全做到了,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話題作文課。

值得探討的一點是,最後一組圖片的出現,讓在場的所有師生感到震撼,對“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學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們自己的身上或周邊的人和事上,此時藉助這組圖片,來拓寬學生對“幸福”的內涵的延伸有無必要?

第4篇

?公儀休拒收禮物》是蘇教版國小四年級語文第八冊第十課的一篇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兩條鯉魚的故事。教材編排在選文上具有典範性,富有文化內涵,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條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體現理解和尊重多樣化的新課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這篇課文是個獨幕劇,講的是兩千多年前魯國的宰相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的故事。劇開頭先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方括號裡主要交代人物活動情況。劇本主體是人物對話,叫臺詞。括號裡交代的是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按劇情的發展,這個獨幕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公儀休說“只要天天有魚吃,我就心滿意足了”):通過公儀休與學生子明的對話反映也公儀休是一個愛吃魚的人。第二部分(從“幕後有人高喊”至“管家提著魚下場”):寫公儀休拒收某大夫讓管家送來的鯉魚。第三部分(從子明說“老師,您不是很喜歡吃魚的嗎”至“幕落”):寫公儀休告訴子明,自己拒收鯉魚是遵守國家的法紀,要吃魚得自己去買。公儀休的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聰明機智的品質躍然紙上。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知識能力及學情的發展出發,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公儀休最後一段的含義,體會公儀休的崇高品格。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瞭解了這篇課文是獨幕劇以及獨幕劇有哪些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教學的,首先讓學生大體瞭解這個獨幕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接著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讀課文,通過“看、聽、找、說、讀、演”的方法來學習本課,理解本課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探究和朗讀能力,從而能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知識。

在教學方法上,我採用了促讀法、提問法、情境創設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開放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有意識地淡化教師的分析,強化學生的感受,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讀出個性,培養語感,並能讀中感悟,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等學習方法。

首先出示出示張藝謀畫像,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導演有哪些瞭解,課始設定“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目的在於激起學生做導演和演員的興趣,以便學生積極投入到劇本中去。

我國語文教學有“熟讀、精思、博覽”的優良傳統,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

本課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刻畫人物,雖然文字淺顯,但細細品味,回味無窮,在指導朗讀時,師說:“請各位導演仔細地讀讀劇本。”就是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將自身置於劇本之中,找到做導演的感覺。指導學生找出體現主人公特點的有關詞句,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我已經很久沒吃魚了,今天買了一條,一頓就吃光了。

通過對這些詞句的朗讀品味,體會公儀休對鯉魚的喜愛之情。並能通過自己表演(回味似的)這一表情讓人覺得公儀休真的非常愛吃魚。表演的同學是演員,坐著的同學都是導演,對演員和劇本進行指導、再創造,其實就是將評價換一種形式展示在課堂教學中。

注意語思統一,力求做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相結合。

大綱指出: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表現形式,發展語言必須與發展思維相結合。所謂語思統一原則就是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統一起來,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品質。本課中我們力求語思統一,從公儀休怎樣拒收和為什麼拒收鯉魚入手,探究公儀休思維過程,從而體會公儀休高人一籌的見識和清正廉潔的品格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練習說話、表演,發展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閱讀了劇本,進一步熟悉了人物的性格後。可以和自己的好夥伴找一塊空地來排演。師問:“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將花落誰家呢?”(串聯前文的獎項)更加激起學生表演慾望,最後評出設定獎項。

學完劇本後,讓學生說體會,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5篇

?井底之蛙》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主題是“大”與“小”,大與小之間具有一種辯證關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文根據《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寫而成。課文講的是淺井裡的青蛙孤陋寡聞、夜郎自大和安於現狀,把自己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後來認識到自己渺小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被用來諷刺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井底之蛙由“誇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 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感知大海的遼闊無垠,想象東海之鱉在海中獲得的快樂,進而領悟寓意。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自主地閱讀,體驗青蛙的小快樂及鱉的大快樂,由淺入深地走進文字,通過自己的體驗及獨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東海之鱉的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本課時,本著新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我將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從文章題目入手,以讀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圍繞重點,輻射全篇,指導學生用“讀、說、議”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引領學生反覆感受文字語言,進行多向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進行道德薰陶。努力拓寬學習渠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合作、勇於創新的能力,在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範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3)適時地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展開口語交際練習,同時不著痕跡地感悟寓意;

(4)佈置課後續寫井底之蛙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由《坐井觀天》引入,“就是這隻小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它的思想改變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關注這隻井底之蛙。”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四年級初始是訓練質疑的最佳時機,於是在課初便潛移默化地滲透。通過初讀課文,知道小青蛙開始認為自己住的環境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所以誇耀自己的生活;後來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之後,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圍繞誇耀和渺小你能提個問題嗎?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將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會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體會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個難點。在學生體會小青蛙的快樂,品讀描寫快樂的語句時適時追問:“我生活在這裡真快活”中的“這裡”指哪裡?於是出示井的剖面圖,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青蛙引以為榮誇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進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變得深入淺出,易於理解。

在講述東海之鱉對東海的描述時,通過看課件,談對大海的印象引導學生思考,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麼樣子的?在理解文字含義的基礎上師生交流,通過鱉對東海的描述,你對大海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大海的深大海的廣大海的美,啟發學生想象,生活在廣翱無邊的大海的樂趣又將會是什麼?引出和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相比,青蛙的井底生活只是小快樂而已,水到渠成的揭示出寓意。

在充分理解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前面環節圍繞“誇耀”和“渺小”提出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從而再一次很好的揭示了寓意。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第6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將心比心》一文,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所以我將第一條教學目標改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這樣要求更具體,重點更明確。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這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很難,我覺得真正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而不是說起來一套,做起來一套。所以我將第二條教學目標改為“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本課教學的一大重點。針對我們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已有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往往只急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善於吸收別人回答中的長處,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善於表達自己的見解。)我將第三條教學目標改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為了達成第一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節:

1、自由朗讀時採用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向別人請教。檢查朗讀時請學生提醒難讀之處,有重點地進行領讀。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重點句,相機指導朗讀。

3、三次引讀結尾段,希望產生層層深入的效果,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了達成第二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節:

2、品讀課文時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用_______劃出,並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然後交流自己的感受,結合朗讀指導,進行說話訓練。

4、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更深一層感悟“將心比心”的內涵。

為了達成第三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節:

3、交流時以自己站起來發言為主,老師點名發言為輔的形式進行。

“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請學生自己站起來回答,對部分愛表現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會頻頻把握機會。但對那些平時就不願發言的同學來說,他們可能真的被課堂所遺忘了。這又該怎麼辦比較好呢?

課前,我雖然意識到應儘量避免給學生留下“幫助人求回報”這種印象,但在教學中,由於教學機智不夠,還是出現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情時,有學生說自己沒錢坐車,有同學主動借錢給他。這時我追問他:“你幫助過他嗎?假如他有了困難,你會怎麼辦?”學生的回答是“他曾經幫助過我,我也會幫助他。”還是有鑽入課前所擔心的圈子之感。假如當時我能換一個追問物件,問問借錢給他的那位同學,問他為什麼會主動去幫助別人,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助。

看來,教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後的教學中,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7篇

?白鵝》是編排在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為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擬人、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基於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於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於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a類目標: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8字,會正確書寫12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器,引吭大叫、侷促不安、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倘若、從容不迫、窺伺、不勝其煩”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等朗讀課文;

b類目標: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瞭解白鵝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c類目標: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對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教學難點:從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做一做和利用課件等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上好語文課,真實展開我的我的教學流程。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塊。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猜個謎語,課件出示謎語,(學生很快會猜出是鵝)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2板書課題:《鵝》,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1這一環節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養成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課件出示),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在初讀過後,應該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我就在課上讓學生說說這隻高傲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或者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知。這不僅是我們的感受,更是豐子愷老先生初見這隻大白鵝時的第一印象。

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裡是怎樣具體描寫的?認真讀了課文的學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當然,如果學生沒有說出“高傲”,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豐子愷對這隻白鵝的印象。)

把這句話出示在螢幕上,並提問,什麼叫“高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說,“高傲”是傲氣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意思……

為什麼作者初次見到白鵝,就有這樣的印象呢?指讀第1自然段,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可以抓住“伸長了脖頸”“左顧右盼”,說明白鵝初次到我家,東瞧西看,一點兒也不拘束。通過對重點的理解來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課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課文一開始這個“高傲”就是這樣一種用法,可以在這時把這個語言特點告訴給學生。作者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

作者初見這隻白鵝,就認為它是一隻高傲的動物,那麼文中圍繞這個特點還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呢?由這個問題引出2-5自然段,學生們小聲讀2-5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把它找出來並畫在書上。通過對“更”字的理解,說明白鵝的高傲在叫聲、步態、吃相這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而且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也引出了下文,讀起來非常自然。

這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學生在體會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想象與對比感受白鵝的“高傲”,如“叫聲”這部分,讓學生想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它可能在喊:。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過想象,賦予鵝人的語言與思想,進一步感受它的特點。

在“叫聲”和“步態”這兩部分中,還有一個寫法,就是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鵝與狗、鴨進行了對比,從而突出它的厲害與傲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可以通過有語氣地朗讀,來表現出白鵝的特點。

第5自然段“吃相”圍繞第一句話展開即可,通過對詞句的朗讀,以及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畫面,來感受白鵝可笑的樣子,非常有特點的一面,它不僅很高傲,而且還顯得很死板,不知變通。

第6、7自然段,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同時很直接地表現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語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體會白鵝吃飯時的特點,即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因為它雖然知道狗會常常來偷吃它的飯,但它還是不知變通地總是吃一口飯就走開去遠處喝水吃草,當飯被狗吃光,它還要責備人們對他照顧不夠。而且從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這隻白鵝的厲害,因為狗每次想偷吃飯時,都得先“窺伺”,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吃,而且得趁著白鵝離開時“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緊時間儘量多吃點兒,生怕一會兒白鵝回來對它不客氣似的。

在這個板塊當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讓學生積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大量去積累,理解運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一些寫作方法可以適當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習作中。第二.自己選擇摘抄描寫白鵝性格特點方面的優美的語句,仿照其寫作手法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可以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積累語言,而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提升其語言的品質。

這篇文章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第8篇

國小語文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第二課時。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第十一冊第二單元一篇講讀課文。它記敘了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的事;表現了葉聖陶先生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它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目的是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修改習慣。掌握修改習作的習慣。掌握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它是一篇記事的文章。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運用人物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由教材的地位和特點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修改自己習作的習慣。

⑴體會葉聖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對作者的教育。

⑶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我在設計教學時,根據修訂國小語文新大綱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重點設計“以練為主”的課型結構。因為文章的內容不難理解,學生通過讀就能領會其意思。教學時,以單元的訓練重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貫穿於課文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在教學過程,教師設定懸念,啟發聯想,並通過自學,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練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

1、看書學習的指導:通過朗讀課文,學習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習作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分組討論學習的指導:通過學習葉聖陶先生是怎樣為“我”修改習作的方法,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培養學生討論、協作、交流的能力。

我在教《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前佈置學生做以下預備工作:閱讀課文找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我之所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為了培養學生愛讀課文,讀懂課文的習慣,而且在教學中增強課堂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節開展教學。

為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為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我改變了以往談話匯入的做法,利用例文引入。

1、利用《一張畫像》設定懸念,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初步瞭解肖復興所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內容並理清了線索。今天,老師帶來了肖復興的獲獎稿--《一張畫像》的部分內容,大家想不想讀一讀。讓學生回答後,集體朗讀肖復興的習作《一張畫像》。通過學生讀《一張畫像》,使學生對內容有所感知,為學生學習新知做鋪墊。

2、引入新課:讓學生讀完習作,我便提問:大家讀了肖復興的習作,覺得他的習作,覺得他的習作寫得怎樣?讓學生回答,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的同時,利用“葉聖陶先生是怎樣評肖復興的習作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入新課。目的是通過這個問題來完成這一段的教學內容,進而引出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的。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鬆、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⑴葉聖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⑵看了葉聖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為什麼那麼激動?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著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容,採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先出示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習作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的投影片,讓學生讀,引導理解“大力氣”、“大氣候的”、“文學事業的艱鉅”這些詞的意思,以詞串講,理解句子的意思。為了使學生對句子有更深的認識,加上本人也意識到思想教育不是呆板進行的,應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教育學生無論學什麼,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十分投入,下大力氣,有恆心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再用類似的方法理解“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通過這樣的教學,目的是落實雙基教學,減輕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難度。

為了解決“葉老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習作?”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匯入:作者的感受這麼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為“我”修改習作,那葉老先生是如何修改“我”修改習作的?我採用自學法讓學生通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採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為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課堂的修改練習是對掌握新知的延續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必須經過訓練,才能轉化為技能。因此,我講讀課文之後,根據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採用師生共議--對比體會--小組討論的方法,來修改肖復興的獲獎稿的部分內容。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教學修改稿例文時,我通過師生共議從難到易的步驟,讓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接著貼上葉聖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時刪去重複、囉嗦等詞。讓學生把肖復興的習作和聖陶先為他修改後的習作做一個對比朗讀,體會這樣改的好處。設計這項師生共同修改稿子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要修改自己的作文並不難,只要認真、仔細琢磨就能修改,另外,增強學生修改習作的信心。

教學這個環節時,我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採用分組討論法,讓學生充分討論練習,修改肖復興(未經葉聖陶修改的)習作的第四、五自然段。目的是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嘗試到為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樂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習慣,懂得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新知。

本節課的設計是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按照學生能力的不同程度進行安排的。我採用了讀講結合的教法,以及自學法、練習法等,來體現教學設計的四個特點:

⒉注重引導,歸納修改習作方法,讓學生能夠修改自己或別人的習作。

⒋面向全體,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第9篇

杜老師執教的《春聯》這節課,可以說是一節成功的、有效的語文課。李老師通過準確、深入地解讀文字,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達到真、實、活的教學境界。這節課的教學,有如下特點:

李老師這節課的目標是:誦讀文中五副對聯,理解意思,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感受對聯的音律美,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並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二、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實現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這節課緊緊圍繞五幅春聯對聯,通過讀春聯、悟春聯、配春聯、選春聯、送春聯這幾個環節完成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過程,學用結合,落實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3、配春聯、選春聯、——進行紮實的語文訓練,突破了教學難點。

4、送春聯——課末,根據教學內容,給孩子送春聯,把學習內容引向課外,體現了母語教學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樸實,教學環節合理、簡化,教學手段簡便、實用。

三、多樣化的教與學活動,落實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五幅春聯的學習方法不同,前四幅對聯是讓學生從文字中找出來後,通過兩次的讀:一讀學習積累,讀懂課文內容;二讀,抓春聯中關鍵詞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領悟春聯豐富的內涵;在這一過程的學習中,李老師先引導學生,扶著學生學習一幅春聯,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讀,在小組裡說說,然後全班交流;第五幅對聯讓學生通過讀、悟春聯,配春聯、選春聯、體會春聯對仗美、音律美的特點,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覆的朗讀、品味、互相啟發中清晰、豐富,孩子們在這之中自主調動知識積累,合作探究,積極實踐,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綜合性及文化性。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

此外,教師優美而富有激情的過渡語、導語、問題的提示語等(如:讓我們為祖國的欣欣向榮而高興地讀吧,讓我們為祖國的欣欣向榮而自豪地讀吧,讓我們為祖國的欣欣向榮而驕傲地讀吧;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願送給祖國吧,送給遠方的親人吧,送給聽課的老師吧,留給自己吧……)一步步引領著學生走進春聯、融入春聯、超越春聯,將本節課的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課中這些靈動的語言催生著情感,喚醒著情感,豐富著情感,同時,它也使這節課承載著厚重的文化積累,蓄積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真正體現“課堂上放而不野;收而不僵;活而不亂;實而不死”的特色。

杜老師課件的使用恰到好處,化解了教學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10篇

?遊山西村》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首古詩,本組教材是圍繞“觀察和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遊山西村》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詩人陸游以一個“遊”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風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本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本詩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會這個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會背許多古詩。但學生在理解詩句和體會詩人思想感情方面卻存在很大差異。對於語文能力較好的學生就不覺得詩句難以理解,能夠基本領會詩句的含義;而對於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到位,因材施教。

同時為了更好的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前引導學生閱讀詩人的經歷和寫作此詩的背景。然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瞭解到的知識進行交流,說給同學聽,這樣不僅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快樂和優越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懂得多的學生有一種被認可的成就感;使發言少的同學也能感到獲取知識的滿足感。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資訊,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富有哲理的詩句。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啟示。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啟示。

學生已有以前學習古詩的積澱,所以採用先回憶以前學過的在描寫自然風光的同時蘊涵

通過前四年的學習,及第一課時學完的《題西林壁》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出: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

網頁展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儲存下有9300多首,整合《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官。但朝中的官員百般排擠他,並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結果陸游被貶回鄉。

遊,就當有遊覽的心境,山路重重,流水往復,我們跟著內心充滿失意的詩人腳步開始遊覽吧,當陸游正懷疑無路可走的時候,他看到了柳樹成蔭,繁花耀眼的山西村。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山西村是美麗的,那裡的人呢?

渾:渾濁。(因農家自己製作的酒,所以顯得渾濁)。

過渡:但這絕不妨礙鄉親們對遠方客人的熱情,有一個字最能體現這種熱情。

小結:農家人是如此地淳樸熱情,那麼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盛情讀出來。

詩歌是最富於表現力的文字,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讓學生真正理解詩歌前兩句。

多麼質樸的真情啊,這種真情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於是作者由衷地寫下了此詩的後兩句。

這兩句描寫景緻的詩,已經成為千古佳句,我們再來靜心思考一下這句詩僅僅是在寫景嗎?陸游為什麼寫下這首詩?我們重新利用網路資源再看一下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這首詩寫於陸遊被貶職回鄉之後,鄉親們對他的熱情撫慰了他失意的心,他由衷地發現了人生的又一番天地,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平凡的景色描寫中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因這種哲理,這兩句詩更是被許多後人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只見兩旁的高山象刀削斧砍一般直立在江邊,江面很窄,輪船似乎是在幽深的小衚衕裡行進。走著走著,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可是輪船繞過了山腳,又在狹窄的江面上曲曲折折地前進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節選自《我愛三峽》 )

那少年很難再保持平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一位矮小結實的白髮老人從後臺走到少年面前,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著少年的肩,輕輕搖了搖,嘴裡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於把碗穩住了。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節選自《頂碗少年》)

這兩句詩的運用,把作者的感受凝練地表現出來,真可以稱之為文章畫龍點睛之筆。

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儘管不斷思考,反覆計算,還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爸爸走過來,給我做了指點,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找準古詩中的重點句,進行延伸拓展地讀寫結合訓練,對學生理解詩句,練習寫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寫小練筆:試著寫一小段話,恰當用上“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11篇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並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並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尋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以及利用教育資源演示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製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並搜尋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閱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於本課教學的遠端教育視訊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裝置。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由於鵝不是每個學生都看過的動物,學生們對鵝的叫聲都比較生疏。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尋網站,終於找到了視訊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連結到課件中,當學生們說沒見過鵝,沒聽過鵝叫,更沒見過鵝咬人的情景時,我播放視訊資源,讓學生從螢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凶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路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訊資源。特別是“淨角”學生平時根本瞭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我在網路上下載了一些淨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淨角聯絡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在教學寫字階段,我在vcm新課改主題教育資源網站上,找來了指導書寫生字的網頁,讓網路直接代替教師書寫,讓學生能跟著筆畫書空,掌握生字的寫法,既方便又科學,達到了非常令人滿意的效果。這堂課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和遠端教育網路資源,使整個教學非常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及遠端多媒體資源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教學鵝的步態這段,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並教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並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學資源資料,用錄影展示、肢體語言的方法啟發學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這一環節,我利用謎語匯入,把學生興趣提起來,再從舊知識入手,背古詩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介紹作者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的情感教育。

這一環節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三)、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環節裡,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親眼聽到,看到鵝的叫聲及鵝的步態,來感受鵝的盡職勇敢。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訓練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分析能力。在彙報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藉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自己發現什麼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樹立學生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思想。然後利用教育資源網路教材指導書寫較難的“餐”和“蹲”字,並讓學生跟著書空,這樣避免寫錯字。同時培養了學生寫字按筆畫寫的習慣。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並佈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後面的寫作作準備。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瞭然,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第12篇

?觀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展示了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

遠端教育將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向轉變,關注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遠端教育的魅力。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我特擬定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能力,確定出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和潮來時的壯麗景象.難點:1、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端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同時希望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端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檔案,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瀆、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不只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因此,設計學法如下:

(1)讀、思、議結合。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讀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培養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成畫面的想象力。

(3)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課文重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堂課的匯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並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圖片。啟發學生結合實際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點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對於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我運用情境教學法,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悟情,學生採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同時我利用遠教資源,適時地將聲音、影象、視訊、及文字等資訊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生學習的知識背景,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這裡採用情景教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此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國小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後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點撥,利用板書巧妙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麼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然後我用課件出示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圖,及時點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能得到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點段落以後,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的祖國還有象錢塘江這樣美麗的地方,於是我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圖片資料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並啟發學生:我們的祖國美麗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熱愛祖國的情感,(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向大家介紹你在課前所收集的資料、朗誦寫觀潮的詩歌等)為了進一步昇華主題,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板書設計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用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能根據板書理解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點。

總之,遠端教育資源深入課堂,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讓語文教學由封閉到開放,由以“書”為本到以“人”為本,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適時將遠端教育資源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重點,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13篇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後,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蘊含著深摯透明的美。

學生與文字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為了讓“閱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

讀:採用自由讀,找朋友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學生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去讀的方法,比如在指導在每一個對話前加上合適的提示語,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心情去讀。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採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中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

4、學完故事,對鳥、樹、伐木人等說說心裡話,並試著寫下來。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話的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讀。

教學目標的第三、四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表達、動筆能力,略難,我把它定為教學難點。

(二)、四次讀故事的開頭,體會鳥兒與樹的感情深厚。

2、鳥兒給樹唱歌,可能在什麼時候?引出“天天”,再讀開頭。

(三)、用加提示語的方法體會童話中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讀四次對話。

3、,出示對話妙招,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練習朗讀。

4、引出鳥兒尋找大樹的三次對話,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小組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

5、小組展示、評價,小組再展示,再評價,全班學生分角色朗讀。

6、鳥兒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7、困難重重,鳥兒為什麼還要去尋找大樹朋友?(板書:珍惜友情,信守承諾)

2、分析兩個“看”,體會鳥兒對樹的無比的深情和留戀。

本節課整體構思比較合理,重點要引導學生通過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用給提示語加心情的方法,體會鳥、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的不同心理,分角色讀好對話。最後三段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遺憾的是:童話中各個人物的對話,在加上合適的表示心情的詞語後,如果引導學生先會讀,再小組合作練讀,合作的效果就會出來。

第14篇

?白鵝》是編排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本文主要是向我們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的形象特點,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於白鵝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共可以分為4個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寫了白鵝高傲的姿態;第二段(3)主要描寫了白鵝的叫聲;第三段(4)主要描寫了白鵝的步態;第四段(5---7)主要描寫了白鵝的吃飯。全文結構非常清楚,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主要是圍繞著“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句話來統領全文的。全文就是細緻刻畫白鵝的三大方面重點來描寫了它的性格特點,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這篇文章的語言活潑、詼諧、準確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面對這份文字,我估計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具備了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的思維正向抽象的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從讀中品味。作為教者的我們只有幫助學生建構這樣的感性的語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語言的精妙之處。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學價值是訓練學生去領會語言的獨特與精妙之處,初步掌握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細緻。

基於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於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於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8字,會正確書寫12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器,引吭大叫、侷促不安、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倘若、從容不迫、窺伺、不勝其煩”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等朗讀課文;

目標二,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瞭解白鵝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目標三,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對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教學難點:從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我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力圖體現:1、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我認為語文是由語言與文字組成的,學語習文應該成為終極目標,唯有立足於語言習得表達,才能體現學科的本位。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處處以語言為珍珠,用文字來串線,形成語文課堂的本質特徵。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足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夥伴者,促進者。

我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上好語文課,真實展開我的我的教學流程。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塊。

上課初始,談話引入:同學們,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來,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在這一板塊中,我要實現2個目標。通過學生專心地初讀課文來幫助學生掃清閱讀的障礙。在學生預習自讀的基礎上,我篩選出如下重要的字詞,引導學生重點學習。

在字音方面,特別注意:頸、侍、倘若、淨角、供養不周、窺伺等字的正確讀音;

在字形方面,特別注意:頸、飲、侍、厲、餐、堂倌、窺伺、奢侈、等字的正確書寫形式;

在字義方面,特別注意:三眼一板、鄭重、厲聲、高傲、引吭大叫、侷促不安、從容不迫、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字詞的意思。對於有些難於理解的字詞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查字典、查詞語手冊和聯絡上下文在語境中的相機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應該是表示: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對於文章中的有些長句以及難句比較難於理解,句式比較長,因此要正確引導學生給予停頓指導。對於長句要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讓學生多自由朗讀,多讀讀,練一練。

在初讀過後,應該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我就在課上讓學生說說這隻高傲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或者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知,引導學生正確地說出其文章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麼樣的文情呢?

自由朗讀課文,和大家說一說,這隻白鵝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認真讀了課文的學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當然,如果學生沒有說出“高傲”,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豐子愷對這隻白鵝的印象。)

把這句話出示在螢幕上,並提問,什麼叫“高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說,“高傲”是傲氣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意思……

為什麼作者初次見到白鵝,就有這樣的印象呢?指讀第1自然段,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可以抓住“伸長了脖頸”“左顧右盼”,說明白鵝初次到我家,東瞧西看,一點兒也不拘束。通過對重點的理解來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課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課文一開始這個“高傲”就是這樣一種用法,可以在這時把這個語言特點告訴給學生。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這隻白鵝就給作者留下了如此鮮明的印象,如果有人這樣評價你,你心裡會怎麼樣?作者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讀一讀作者的感嘆。

作者初見這隻白鵝,就認為它是一隻高傲的動物,那麼文中圍繞這個特點還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呢?由這個問題引出2-5自然段,學生們小聲讀2-5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把它找出來並畫在書上。通過對“更”字的理解,說明白鵝的高傲在叫聲、步態、吃相這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而且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也引出了下文,讀起來非常自然。

這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學生在體會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通過想象與對比感受白鵝的“高傲”,如“叫聲”這部分,讓學生想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它可能在喊: 。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過想象,賦予鵝人的語言與思想,進一步感受它的特點。

在“叫聲”和“步態”這兩部分中,還有一個寫法,就是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鵝與狗、鴨進行了對比,從而突出它的厲害與傲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可以通過有語氣地朗讀,來表現出白鵝的特點。

第5自然段“吃相”圍繞第一句話展開即可,通過對詞句的朗讀,以及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畫面,來感受白鵝可笑的樣子,非常有特點的一面,它不僅很高傲,而且還顯得很死板,不知變通。

第6、7自然段,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同時很直接地表現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可以通過文字感受到。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語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體會白鵝吃飯時的特點,即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因為它雖然知道狗會常常來偷吃它的飯,但它還是不知變通地總是吃一口飯就走開去遠處喝水吃草,當飯被狗吃光,它還要責備人們對他照顧不夠。而且從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這隻白鵝的厲害,因為狗每次想偷吃飯時,都得先“窺伺”,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吃,而且得趁著白鵝離開時“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緊時間儘量多吃點兒,生怕一會兒白鵝回來對它不客氣似的。

在這個板塊當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讓學生背誦積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大量去積累,理解運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一些寫作方法可以適當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習作中。第二.自己選擇摘抄描寫白鵝性格特點方面的優美的語句,仿照其寫作手法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可以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積累語言,而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提升其語言的品質。

這篇文章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第15篇

?蘋果裡的五角星》這是一篇啟智、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且又充滿童趣的文章。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故事: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祕密”:把蘋果橫著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五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鄰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本領,橫切蘋果后里面有顆“五角星”;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講“我”從蘋果中獲得的深刻感受。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是讓學生悟理的部分。

教學一開始,我就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稱這個“五角星”圖案是怎樣的圖案。

這裡,我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字“鮮”理解詞語“鮮為人知”的意思,進而讓學生說說這個圖案為什麼鮮為人知,人們通常是怎麼切蘋果的?聯絡學生的實際來感受循規蹈矩的切法,理解“循規蹈矩”。 並過渡:像這樣循規蹈矩的做法、想法,我們平時有很多,文中的“我”也是如此。以此切入,引出文章第一部分的教學,出示對話,抓住對話中的兩個“什麼”,引導學生感受對話中小男孩的“別出心裁”,我的“循規蹈矩”。當然,小男孩的“別出心裁”還表現在切蘋果的方法上,在這裡,我讓學生親自動手試一試,原因是學生對“攔腰”這個詞理解的不夠透徹,認為橫著切就是“攔腰”,而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對“攔腰”這個詞的意思就有了深刻的體會。接著,引出第四自然段中“我”的想法, “我”看到蘋果裡的“五角星”這個圖案後的想法是本文的重點之一。在這裡我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交流讀懂了什麼,感悟“我”的驚訝之情。這正是蘋果裡的“五角星”這個圖案的魅力所在。課上,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竟然”和“果然”這兩個詞的區別,我設計了兩個填空,從而聯絡具體的語境體會“果然”乃意料之中,“竟然”系意料之外。

對於“魅力”這個詞,學生通過查字典可以知道指的是很吸引人的力量,那麼,文中“五角星”圖案的魅力表現在哪呢?這是本文的難點。課上學生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已然瞭解了這個圖案吸引了“小男孩”也吸引了“我”,那麼還吸引了誰?引導學生再讀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這個祕密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後……又傳給大家。”這句話中的三個“傳”進一步理解其“魅力”所在。如果說吸引小男孩的也許是圖案的新奇有趣,那麼吸引“我”的又是什麼呢?這樣,自然引出圖案給“我”的啟示: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還是有一點難度的,課上我出示了一個關於李秉哲賣報的故事,讓學生來發現他與其他人做法不同的地方,從而理解創造力,往小處說,有很多種。然後聯絡學生已知,通過不同的事例來真正理解創造力,感悟“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整個教學設計的制定,我結合了《名師助學》《補充習題》的有關練習,也嘗試了一些創新的舉動,可以說課上教學基本達成了預定的目標,不過還是有不少遺憾:板書不夠及時,課堂時間沒有把握好……希望各位老師聽課後多提寶貴意見,本人將不勝感謝!

第16篇

?開天闢地》是六年制國小蘇教版義務教育國標本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講述的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說,意在讚頌盤古無私的奉獻精神。

本文一共八個自然段,處處充滿神話的想象,語言優美,且盤古開天闢地的全過程脈絡非常清晰,使得故事顯得十分生動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寫盤古身軀的變化十分傳神。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於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此外還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4、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3. 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本文只是篇內容較簡單,易理解的神話故事,教學時我以“讀”為主,講讀結合,通過多樣的讀來讓學生在瞭解這個神話故事的同時,也捕捉到課文的優美之處。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此外,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想象力豐富,我亦打算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2、通過昨天的初步學習,你已經瞭解到了什麼?▲生指名說說,回憶複習課文內容。

3、同學們瞭解得還真不少!通過這些,你認為盤古是個怎樣的神?

4、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這篇神話故事帶給我們的這份偉大的獻身精神。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先讀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寫了什麼?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2、交流:●讀一讀;●說說為什麼;●看看哪些詞更能體現他的偉大;●讀好句子。

1、讀一讀,問:這是一句什麼句?(比喻句)說說把什麼比作什麼。

2、讀這裡,你能感受到盤古怎樣的形象?(巍峨的)多麼的了不起呀!

4、有沒有了?(讓學生繼續找讀能體現盤古偉大的句子)

3、抓住“精疲力竭”“含著微笑”體會,感悟他的偉大。

3、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呀?你想對英雄盤古說些什麼呢?

7、盤古的身軀化成了萬物,世界從此變了樣,這一切是那樣的美好,讓我們把這份美好通過朗讀來傳達。

1、想象:世界萬物除了文中寫到的,你還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盤古的化生?

2、練說:●當我看到( )時,覺得這可能是盤古的( )化成的。

4、推薦:中國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女媧造人》《嫦娥奔月》等。

第17篇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為此,我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字到親近文字走入文字,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鋪墊,渲染愛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絃,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然後通過找讀失去母親的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的不幸、悲傷,比較幾次哭泣,重點品讀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中。我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我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字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只是在關鍵的文字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範,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第18篇

?花的勇氣》為略讀課文。李老師突出學生的主體,以自讀自悟為主。用閱讀提示引路,老師只作點撥、指導。記得一位名師說過:如果說精讀課文是教給學習方法的話,那麼略讀課文就是用方法學習語言文字。老師始終是在滲透學習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難能可貴的是緊緊抓住中年級閱讀教學的學段要求。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等。老師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是以一個填空題的形式,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_________,扒開草後看見躲藏著小花時,感到_______,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頭_____________,降低了難度,很巧妙。

李老師很重視引導學生感悟優美的詞句。如:“勇氣!改天換地、傲然挺立、神氣十足”等詞語和句子鼓勵學生也能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

這些優美的,令人感動的句子,讓學生多讀多感悟,激發他們的靈感,並且佈置成作業去積累,語文教學很紮實。

第19篇

?難忘的八個字》是三年級語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突出了“愛”這一主題。體現了人世間互相信任,互相關愛的濃濃真情。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受到愛的啟迪。

?難忘的八個字》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寫的是一個小女孩因相貌醜陋,左耳先天失聰而遭人嘲笑產生自卑心理,後來由於受到倫納德老師愛心的撫慰而改變了對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氣的故事。課文感人至深,讀後使人怦然心動。 課文情節雖然簡單,但是因為學生心理年齡特徵,以及學生所生活的環境和自身身體狀況的不同,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小女孩的處境以及自卑的心理,體會倫納德老師說的八個字的真正用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新課程課標》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說的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讓學生感悟倫納德老師愛的教育力量,“八個字”對小女孩健康成長的深遠影響。

體會倫納德老師關愛學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體會小女孩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倫納德老師說的八個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難忘的八個字》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難忘的八個字是?生:我願你是我女兒!相機板書

3、師指板書問:那這我指的是?這個“你”又是指誰呢?

4、我願你是我女兒!對“我”又產生了什麼影響,而使我終生難忘呢?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用畫出來。生自由讀文。

5、交流。課件出示“這八個字彷彿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這八個字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這八個字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

(1)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個句子,然後根據這個句子把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這是一個這樣的“我”?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告訴我嗎?相機理解:與眾不同、令人厭惡

2、哪些句子寫我的長相與眾不同、令人厭惡?請同學們用筆劃下來,並讀一讀作者是怎樣寫“我”的與眾不同的。

課件:一個小女孩,有著一副畸形難看的嘴脣,彎曲的鼻子,傾斜的牙齒,說起話來還結巴。

師:嘴脣、鼻子、牙齒這些都是人最重要的五官,單一樣有缺陷就很可怕了,而我有……有……有……,說起話來還……。

3、同學們,如果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同學中,就生活著這樣一個小女孩,你覺得別人會怎樣看待她?

課件出示:當我走在上學的路上,我會聽見別人說 ;

4、師: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女孩,面對同學們的嘲笑,你會有哪些感受?請你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5、師: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我越來越不自信,甚至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所以我越來越敢肯定,(指一生讀句子),齊讀:除了我的家人,沒有人喜歡我。課件:我越來越敢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沒有人會喜歡我,更沒有人會疼愛我。師煽情,反覆指生讀這一句話

6、師:這時你最需要得到什麼?小女孩的願望實現了嗎?

1、師:在同學們和我的心目中倫納德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倫納德老師?指導朗讀。

課件:倫納德老師胖胖的,很美,也很可愛。她有著金光閃閃的頭髮和一雙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2、這樣美又可愛的老師同學們喜歡嗎?課文中是怎麼說的?

四、一句令人難忘的話,感悟倫納德老師美好的心靈。

1、但是,沒有一個人比我更愛她?“更”字說明了什麼?我為什麼更喜歡倫納德老師呢?生:這裡面有一個不一般的故事。

2、師:這個不一般的故事發生在一次“耳語測驗”的時候。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7自然段思考這個怎樣的不一般的故事?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不一般的故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敘述清楚。)

師:“我”長相醜陋這個事實已被同學們看見,如果我的左耳先天失聰再被同學們發現,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為什麼這麼多的不幸同時降臨到了一個小女孩身上。那一刻“我”一定特別——(害怕,緊張)

師: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什麼?你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

師:是啊!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陷,我不得不最後一個去做耳語測試。“我”的心情能用朗讀表現出來嗎?自己先試一試。

師:小女孩多麼自卑,可是自卑的人也是有自尊的,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小女孩是怎麼做的?(撒謊和作弊)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不惜對同學撒謊、在耳語測試中弄虛作假,讓受傷的心不再受到傷害。

我把左耳對著倫納德老師,同時用右手緊緊捂住了右耳。然後,稍稍把右手抬起一點兒。

同學們讓我們也捂住右耳和小女孩一起聽聽聽聽倫納德老師說些什麼?師:“我願你是我的女兒!”你們聽到了什麼?

師:正是這麼的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對這位可憐的一個小女孩說了八個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兒。

(1)如果你就是這個小女孩,當你聽到倫納德老師親切、溫柔的對你說“我希望你是我女兒”時,你有什麼感受?

(2)師:是啊,母親最愛自己的孩子了,因為她喜歡我,愛我,所以才會希望我是她的女兒。每個孩子聽到這句話都會感到歡欣和感動的,更何況是一個從小就缺少關愛的小女孩,她聽到了這樣的話,她的心靈受到了怎樣的的震撼啊!

(3)帶著你的感動,帶著你的震撼讀讀這個句子吧。

生:這八個字彷彿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課件)

師:所以說這八個字,撫慰了——生: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師:改變——生:我對人生的看法。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很美、很可愛的倫納德老師對長相與眾不同、令人厭惡的我說出了這溫暖的八個字——我願你是我的女兒!所以說這八個字令我——終生難忘。這真是一位( )的老師!

正是是這份愛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是這份愛,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帶著倫納德教師的愛,小女孩在她人生的道路人艱難的前進著,二十多年過去了,小女孩,最終成為了加拿大著名的作家。

師:同學們,讓我們都像倫納德老師一樣,獻出自己的愛,把愛的火種,撒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愛充滿人間。

1、請你儘量用上課文中的優美詞句以瑪麗.安伯德德的名義寫一封感謝信給倫納德老師。

第20篇

?永遠的一課》是長春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十一板塊《考驗》一組課文中的第一課。課文講的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日子,歐陽老師帶領同學們在空曠的操場上經歷風雪考驗,站立五分鐘的事。這一課在同學的心目中是“永遠的一課”,使學生懂得“困難不過如此”,要在現實的考驗中鍛鍊自己。

中年級初步涉及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學習,本設計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逐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下一步理解鋪墊。

語文課上要把聽、說、讀、寫訓練、語感培養和情感體驗,尤其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求,還有創造性地想象、創造性地朗讀,還要做到收放自如,有的放矢等等著實不易。教師要創設這些“機會”,為學生創造性閱讀開闢一片“綠洲”。學生擁有這片“綠洲”,自然敢想、敢說、敢創造,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就自然“活”起來了。因此,我在教學時做了精心的設計:

“上節課,同學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誰知道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講的是關於“上課”的故事,上課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事兒了,為什麼這一課給作者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以至於用“永遠”來形容它呢?”

播放錄音、影象,讓學生充分感知天氣的寒冷,原來還有人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習,產生情感共鳴,意識到生活的道路中也會荊棘叢生。

找出中心句,結合課文內容加以理解。“文中,面對困難誰帶了放大鏡?”“文中與困難拼搏一番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困難也不過如此?”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同時,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即使有再猛烈的風雪,只要意志堅定,就能迎風斗雪,迎來和煦的冬日。

4.藉助生活,提升情感認識,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

從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來看,單給他們講大道理收效肯定不大,如果能聯絡生活實際,利用孩子們身邊案例進行教育,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你們遇到過什麼樣的困難?你是怎麼做的?”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學旱冰,無數次摔倒,但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咬牙堅持了下來,成為了典型的正面事例;有的同學話音未落就引來了鬨堂大笑,他說早上起不來床,每次都是媽媽揪著耳朵拽起來的,現在一想,其實每天都起來了,這個困難沒什麼了不起,沒媽媽的幫助也能克服;有的同學兩個人都學舞蹈,可是一個因為苦、累中途放棄了,一個堅持下來,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有說服力。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通過把語文學科的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有機滲透了生命教育,達成了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意識到語文學科中包含了很多潛在的生命教育因素,只要我們細心挖掘、潛心鑽研,就會使語文學習與生命教育和諧發展。

第21篇

?九色鹿》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自主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1、 課題的揭示從敦煌莫高窟的一組壁畫開始,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主動探究學習故事的慾望。

2、蘇教版十分重視學生課前的預習,把它作為一項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何檢查學生的預習?在字詞檢查上,我並沒有讓學生挨個把詞語朗讀一遍,而是挑選學生在預習單中反映出的難讀字音進行檢查,讓學生從中感到“刺激”,感到“快樂”。教師再根據班級孩子的反饋出來的實際情況進行正音,這樣,提高了字詞教學的效率。

3、學生預習後,必定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對此,我通過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教會學生用兩字詞語概括主要自然段大意,之後,再讓學生學會根據段意用較為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教學伊始,我主要從檢查預習入手,瞭解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教會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脈絡,使學生立即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由於學生年齡小,概括能力較差,所以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充分發揮,如何引導學生把故事情節用概括的語句提煉、表達出來。

1、從故事教學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過閱讀,感受人物形象,為此,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情節之後,我確定了這堂課學習的主要任務,即研究兩個主人公的品質特點,這樣讓他們學有目標,學有方向。九色鹿的見義勇為學生往往心裡明白而不會概括。(這在我多次試教中顯現出來)對此,我索性把詞典上的意思講述出來,再讓學生聯絡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其見義勇為的特點。從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在洶湧的波濤中奮力掙扎。”從“立即”一詞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時不假思索,行動快速而果斷,而且聯絡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顧自己的安危,這就是一種見義勇為的精神。

接著,再讓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從不求回報以及讓落水的調達快回家的語言當中感受到九色鹿的善良的一面。

2、學生從課文結尾九色鹿怒斥調達的一段話中,直接找出了概括出調達的性格特點的關鍵詞——“見利 忘義”,“背信棄義”教師再讓學生默讀6、7兩個自然段,再通過朗讀、想象調達當時鄭重起誓的樣子,這樣學生便能抓住調達落水得救後感激涕泠(語言、動作)、面對懸賞時立即告密(動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感悟到這個人靈魂的骯髒,加深對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

3、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陛下,你知道嗎?正是這個人,在快要淹死時,我救了他。他發誓永不洩露我的住處地,誰知道他竟然見利忘義!您與一個靈魂骯髒的小人來濫殺無辜,難道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反覆閱讀,反覆體會,一步步引領孩子品讀課文,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由九色鹿的氣憤到勇敢到機智,情感體驗越來越深刻,課文讀得也越來越有味。

4、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5、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字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字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裡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儲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第22篇

我說課的題目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活動練習課,此內容為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部分談談自己的想法: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區別形近字、我能填、我能讀三部分,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中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讀、議、做,完成語文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學習男孩在失敗面前的勇氣和毅力。

5、教學難點:根據圖畫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為本節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對“知識萬花筒”、積累詞語將採用引導為主的教學方法,為落實重點採用注重啟發式、討論式教法;為突破難點,我會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樂於表達,為使所學知識能較好的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將讀、議、做相結合,以活動和展示貫穿整堂課,寓學於樂。

1、教學“區別形近字”:在教學這個版塊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讀、寫、比較、區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必交給他們知識更加有長遠的意義。

2、教學“我能填”:這一板塊重在讓孩子們通過發現成語的規律,激發他們積累成語的興趣。然後通過拓展,積累更多的詞語。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積累,積累對於孩子們的寫作、閱讀理解都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我想,語文老師應該更多地重視孩子們的積累。

3、教學“我能讀”: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多孩子能夠從文段中獲得一定的資訊。但是,在平時課外閱讀當中,很多孩子都是囫圇吞棗,最後雁過無痕,什麼都沒得到。所以,我想,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通過勾畫,標註等方法去把握課文,向孩子們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理念,從而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注重讀書方法的指導。

?站起來》中作者把小男孩摔跤時的動作描寫寫得很生動,我佈置學生學一學這種寫作方法,試著寫做某件事的過程。這樣,讀寫結合,讓學生通過仿寫,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我認為,這樣對於孩子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處。

都說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的設計當中還有許多不完滿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第23篇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九年義務四年級國小語文 第7冊第8組中的第1篇課文,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語文閱讀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本組課文訓練專案及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這些教學目標: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重點: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1、教法: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意主體的參與,發展思維,培養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使用的方法為: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詞析句法、以讀帶講法.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說,同桌互學,小組合作等方法

怎麼樣教學這節課呢?我採用:創設情景,匯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悟課文—拓展延伸,情感昇華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我們齊讀課題。課題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樣,這句話是課文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寫下來,我寫在黑板上,你們寫在筆記本上。

設計依據:創設情景,匯入新課,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劃出來。

1.直入中心,引導質疑。(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瞭課文的中心。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明”和“發現”、“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別。

動筆畫畫:劃出描寫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的生活狀態和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語句。

用心想想:課文用了什麼方法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用這樣的方法寫有什麼好處?

理解重點句子: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結合第四段內容,進一步理解“發明”和“發現”。(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好處。

學生舉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課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圖片。)

同學們,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把生活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要想讓我們的夢變成現實,我們國小生現在應該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鑽研科學,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24篇

陳xx老師的文體意識很強,教師只有關注文體,才能精準地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並由關注教學內容轉向關注言語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將自己對劇本教學的解讀深入淺出地轉化為教學內容,而且將此教學內容又有效地轉化為了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學習板塊二中,陳老師首先讓學生品讀劇本對話,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形象,然後嘗試著表演。學生在有趣的表演活動中,會對課文的語言、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揣摩、內化、重組、建構,而後以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這一言語實踐中不著痕跡地得到了訓練與提升。劇本蘊含的語文知識就有效地轉化為學生聽說讀演的語文能力。在表演中,教師巧妙機智地把握學習動態,教師不是活動的局外人,而是學生學習的夥伴,表演的合作者,老師表演的管家既給學生提供了範例,又增添了課堂趣味性,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充滿了兒童情趣,這是一種角色與行為的轉化。管家送禮時的語言祕密和公儀休拒絕收禮時的巧妙機智,這種語言的智慧教學,沒有硬生生地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代替公儀休解釋給子明聽,這就使劇本的智慧語言又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祕密,這是識與能的有效轉換,這也是學生學習的生長點。

薛法根老師說,教師要有效地挖掘文字的價值。而文字的價值一是課文字身蘊含的價值,二就是在文字語言背後蘊含的語文教學價值。這是一篇獨幕劇,它的語文教學價值是什麼?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劇本的特點,是在劇本的閱讀中感悟其本身的思想情感,引領學生的精神在不斷地生長。劇本還有一個重要的語文教學價值就是仿寫劇本,教師在教學最後,讓學生改編劇本,這是一種高層次的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的轉化。這也是我們學習語文、學習語言的終極發展目標—運用語言,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第25篇

本課講述的是:作者深夜驅車回來,不小心碰碎了停靠在路邊的小紅車上的反光鏡;作者在無人的情況下留下了有姓名和電話的紙條;事後,車主打電話向作者表示感謝,感謝作者留下了比金錢還重要的——誠實和信任;車主的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腦海裡。作者通過這件事向學生提示了這樣一個道理:誠實和信任無價。

本文選取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以“誠實和信任”貫穿全文,全文語言樸實、以小見大、平中見奇,人物“誠實、信任”的美好品質躍然紙上,感人至深。故“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是全文的中心,點睛之筆。

本文是以時間和事情發展順序相結合記敘的.,結構型別屬於縱橫結合結構,文章脈絡如下:

一天深夜(深夜驅車→不小心碰壞反光鏡→留紙條)→事隔三天(電話感謝→印在腦海裡)

本課的型別屬於閱讀課文,根據現行的小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和四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要藉助學生在以前學習閱讀課文中所學的把握關鍵、推測前因、想象情境等學習方法學好本課,且進一步地領會和運用這些方法,為今後學生會學習閱讀課文、提前預習、課外閱讀打下基礎,掃除障礙。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用這些字組成的新詞,理解“能見度”、“環顧”、“歉意”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受到“誠實、信任”的傳統美德教育。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打電話”部分,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況下的語感能力。

4、學會抓住閱讀重點的方法,培養讀寫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能力。

全篇課文教學活動預計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以檢查預習情況來解決生字詞、大體瞭解課文內容和正確朗讀這三項學生學習本課的障礙;以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讀寫說結合、tt指導體制的方式完成1—3小節的教學,在“第一時間”第一次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優秀的“誠實和信任”品 質,為第二課時作好鋪墊。

1、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閱讀的方法,培養讀寫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能力。

2、理解車主的話: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

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傳統美德的事蹟,特別是在現在高揚公民道德的大潮流中,更有許多例項。在教學中以列舉例項、以讀代講、推測前因、續寫下文、想象情境、填補空隙等方法,以加深學生對本文中心的理解。這樣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使文道結合達到最完美的境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讀寫實踐的經驗結晶。讀是語感訓練的主要形式,在語文教學中尋找讀寫之間的內在聯絡,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把指導學生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讀中探寫,寫中求讀,聽、說、讀、寫擰為一體,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讀寫能力。所以,在本課我採用的基本方式是“讀寫結合”,根據現代教學理念,我把這一課時分為四個教學環節:

1、從整體朗讀“打電話”部分入手,讓學生整體感知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推測想象填補空缺。培養學生讀說寫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的課題是“誠實和信任”,這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關鍵之處。在教學時,我緊扣“誠實和信任”,引導學生自己感知發現課文的重點(即課文的點睛之筆)。我首先以“那天作者留下了字條,會發生什麼新情況呢?”設下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很積極、自覺地去朗讀“打電話”部分。並提出朗讀建議(投影儀打出):“請找出這段話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使學生在自主朗讀過程中直奔主題——第10小節。接著,我又設計“假如你是車主,你怎麼來說這句話?”讓學生分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並提出學習建議(投影儀打出):

“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我再一次謝謝你!”________,說完他擱下了電話。

②完成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學生,先充分說明填空的理由再有感情地朗讀。

傳統的教學方法僅侷限於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而我認為: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讀→研→寫→說→評,更能準確地把握這一小節的語感基調,進而以“誠實、信任”的情感來朗讀這一小節。

然後,我設計:“假如你是作者,在車主擱下電話後,心情怎樣、心裡怎麼想的?”讓學生依據全文推測想象情境,激發靈感,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通過小組和全班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對“誠實和信任”以及車主說的這句話的理解。

最後,授之以漁,小組學法。我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機動):

自讀→自寫→討論(品評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讀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理由,聽別人的見解,汲取好的意見和建議)→自改。

2、放手自主學習,培養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篇課文語言平實,脈絡清楚,貼近生活。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讀3—9小節。並提出學習建議:能找出3—9小節中可以讓我們填補的空隙嗎?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閱讀。

接著,我順著學生找出的“填補空隙”,建議學生依據學習第10小節的體會,自學第3—9小節,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性自主學習。教師巡迴指導、觀察、調控各小組自學的進度。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僅達到活躍課堂的目的,還進一步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更深一步對“誠實和信任”切身體驗,從而更好地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充分自學3—9小節的基礎上,我讓各小組推選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各自“打電話”部分的學習成果,其它小組學生和老師一起品評、提出合理的建議,學生再次進行自省修改,使之進一步鞏固、強化、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4、多樣化設計課後練習,適應多元化的學生學習水平和認知結構,讓“誠實和信任”的美德在孩子的情感世界中得到昇華。我設計了“課後練習超市”(投影儀打出),留給學生課後任選一題思考:

①這件事過後,你認為作者有沒有偶然再次與小紅車主人相遇的可能?如果有,你有興趣寫一寫他們相遇的情況嗎?

②這篇課文除了作者給小紅車主人留下了“誠實和信任”,小紅車主人有沒有給作者留下什麼?如果你認為有,請寫下來,建議:理由要充分。

③請你從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搜集真實的“誠實和信任”的事例,選擇其中一件事情的過程寫下來。

④作者撞碎小紅車的反光鏡後,如果不留紙條,會發生什麼情況?

⑤生活中也有不誠實的表現,你遇到過嗎?也可以寫出來?

“課後練習超市”不僅僅是為了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激發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訓練和教育,讓“誠實、信任”的美德在學生的情感世界中得到昇華。

這節課結束前,全班推選出這節課學習過程中“閱讀雛鷹獎章”的獲得者(含學生個人和小組),獎章由中隊長頒發,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寫作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驅動力。

本課屬於敘事性文章,內容貼近生活。國小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的方式為主。根據這一特點,我除了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所講的教學手段外,在學本課之前,公佈了學習本課過程中開展“爭雛鷹獎章”的活動,給學生以激勵,對學生的學習以中肯的評價;在教第1—2小節時,將作者驅車行駛碰壞小紅車反光鏡的過程製成模擬影象軟體進行教學,讓學生更易於把握課文內容;進行“電話感謝”部分教學時,採用電話實物演習,創設出模擬情境,使教學活動更貼近真實生活等。運用這些直觀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老師寓教於樂,學生學在樂中,學有所求,樂有所悟。

閱讀教學的任務不但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其自學能力。“教是為了不教”,因此,語文教學要注意學法指導,在教學方法,重點讓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品評性學習。全教學過程一切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以學生學習過程的知情意發展趨勢為導向,加以疏導。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進一步熟練掌握閱讀的方法,生動活潑地去獲取知識。

學習體會:自讀→自寫→討論(品評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讀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理由,聽別人的見解,汲取好的意見和建議)→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