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遊園不值》案例分析7篇 遊園何足珍:案例分析

本文通過對明清小說《遊園不值》的案例分析,探討了古代文人對園林觀念的看法以及園林建設的社會背景,深入挖掘了古代文化與園林建設之間的聯絡,並探索了園林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與創新。

《遊園不值》案例分析7篇 遊園何足珍:案例分析

第1篇

師:好啊,課前同學們背了這麼多的詩歌。人說詩是推敲出來的。這讓我想起一位詩人,這個人叫——

師:讀過這首詩嗎?出示賈島的《題李凝幽聚》(賈島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師:讀得字正腔圓。可以按照我們今天這樣來讀,兩句,實際上就是一個字兒一個字兒。其實我們還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種讀法。同學們,咱們學過漢字的四聲,有一聲二聲,這樣的兩聲我們可以拉長聲音,三聲和四聲我們可以讀的就要短促一點。你看,第一句,閒是幾聲?生:二聲。居是幾聲?生:一聲。讀的時候就可以拉長些,讀成:閒-居-。下面師生一起讀:少鄰並。下面我可不說了,看看,該怎麼讀?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師:一會再試著讀。剛才她讀的時候特別注意“敲”字。我把“敲”字畫了紅色的。有同學知道推敲在這裡的故事嗎?

生:當時賈島在想到這首詩的時候,不知道用推好還是敲好。他經過反覆斟酌以後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靜,然後就把敲列到古詩的第四句裡了。

師:但他這靈感來自於一個人給他的建議,這人是——

師:對,在韓愈的建議下,他說夜太靜了,有一點動就好,於是他就建議把推換成——

師:這個同學課外知識瞭解得這麼多。鼓勵鼓勵吧,謝謝你。(同學們拍手)於是推敲這個故事便產生了。於是推敲變成了韓愈和賈島的一段美麗的佳話。於是推敲便成了典故。好啊,現在咱再讀讀賈島的一首詩,這首同學們好像學過。儘管竇老師在北京用的是北京教材,我相信同學們學過。那麼現在再讀這首可要讀出五言的韻味來呀。

課件出示: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師:有意思,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但你發現沒有,賈島的這首是《尋隱者不遇》。剛才是——生答《題李凝幽聚》,都是拜訪人。但是有一點,李凝見沒見到咱不知道,反正人敲門了。不過這位隱者他就真的沒有見到。賈島卻偏偏把它寫下來了。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想必吟成這首詩,背後的故事,推敲出來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它就會引發大家的思考。為什麼他要把這不遇記下來呢?於是竇老師就讀了一些詩。這些詩啊,題目都有—(生接)不遇。哎呀,人生有多少個不遇啊!

課件出示:《尋隱者不遇》《尋陸鴻漸不遇》《尋西山隱者不遇》《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師:看來,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回憶的地方。不然,前人為什麼要把這些不遇記下來呢?所以,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咱和他們不同。他們不遇,我卻和同學們—(生接)相遇。這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就讓我們帶著對彼此難得的相遇上課。上課。生(起立)師:同學,你好!生:老師好!

你看我說同學,你好!你們迴應,我也願意聽聽我們對話裡面的節奏。你應該跟我說:老師,您好!所以這堂課我要特別注意聽同學們說話的節奏啊,給人的感覺那是美的享受啊!好啊,親愛的同學們,咱們來看!雨過天晴跟著一位宋朝的詩人,他叫—(生接)葉紹翁。師一起來——(生)遊園,一起來——(生)遊園。在遊園的路上我們也來推敲推敲這個——(生)不值。同學們,你們的教材裡其實很清楚地寫到,這個值的意思就是——(生答)遇。

師:謝謝,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葉紹翁在遊園的時候不遇,那麼,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麼呢?讓我們先讀讀這首詩,再來聊一聊。誰願意讀給大家?剛才課前我聽到了有的同學讀到了。誰願意讀給大家。提個小要求,剛才是五言,現在是七言。

師:謝謝他,有的地方屬於自己的創造,為了表示對前人的尊重,我們讀的時候咱就按著他平聲四聲來讀,第二聲都是平聲,拉長。你看第一句,跟著他的感覺,在他的啟發下,我們再來,開始

師:你看這個“來”,注意平聲。最後一句,“一”下去,“枝”上去,“枝”拉長。再來。

師:其實我們讀的有些誇張,但是,同學們,你們自己傾聽同學的朗讀你就能聽出味道來,是你自己陶醉在其中。現在我再找一位同學,誰願意?就像剛才那樣讀給大家。

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儘管我們才讀了幾遍,好啊,那我們聊聊吧。我們跟著葉翁在遊園的時候,遇到的有——

師:是啊,請同學們結合你的生活談談你對他們的瞭解,想談誰都成。

師:哦,請你站起來,請你幫大家判斷判斷如你所說的是這樣的門嗎?(出示課件)

師:哦。還請你,如果說,前面的兩個不是,用一個詞兒概括,這兩個是用一個詞兒概括。這樣的門顯得——

師:他會概括。你心裡也知道,簡陋,簡簡單單,普普通通,古時候就管這樣用竹子啊木棍啊支起來的門叫光棍。可見這樣的門是太——

師:但是這樣的門你發現,這樣的門沒有半點的人為雕琢,自然而然,多麼貼近大自然的本色的這樣的柴扉呀!現在誰再來讀這句,讓我們感受,你所見到的柴扉可不同於我們現在的柴扉,那是特別的一扇門。

師:瞧瞧這位男同學的表情,你還想告訴大家這是一扇怎樣的門?

生:我知道蒼苔是一種綠色的植物,它因為長期晒不到太陽,所以它長在揹著太陽的石頭上。

師:那也就是空氣潮溼的時候它就會長出來,春雨過後它就會貼著地皮長出來。生命力就那麼旺盛。所以這個貼著地皮的小植物沿著園門接到那臺階裡面隱隱約約的一點綠,所以蒼就是綠,苔就是剛才同學們說的沿階而上的貼著地皮的——說,什麼

生:我覺得春天的時候,生命力很旺盛的青苔長在大自然中讓我們感覺很舒服。

師:所以,你發現,就那麼普通的小植物就讓你感覺到它將春天的生命喚醒了。於是你才發現發出這樣的感概,哇——

師:那就把你的這份感受送到這裡,讓我們的眼前看到的蒼苔好舒服啊!好美啊!

師:要是我的話就會讓別人感覺好舒服,絨絨的,印蒼苔可以拉長,還可以再輕點。

這生又讀。(眾笑)讀的很好,讀出了竇老師的要求。

師:我還沒看完,瞧瞧你們就看完了(眾笑)印蒼苔。(苔拖得很長)

師:那當然,站起來,你知道紅杏是什麼時候開花嗎?

師:想起啊,孔子當年就在四棵杏樹下給他的學生講課,那可是春秋時代,到現在有多少年了,每當二月早春之際,莘莘學子們便進京趕考去了,抬頭望去,那紅紅的杏花給他們帶來希望啊!所以同學們想看看嗎?(出示課件紅杏)你看啊,唐朝的王涯他可經不住地讚歎: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葉紹翁的好朋友,誰呀?

師:他寫的詩句很多,但他也愛杏花,你看這兩句也表達了他對杏花的誇讚我們也一起來誇誇吧。

出示課件: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宋陸游《馬上傳》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宋陸游《臨安春雨初蒙》

師:所以,葉紹翁也經不住地讚歎他所見的這枝紅杏。我們再把剛才感受到的送到這一枝紅杏裡邊來吧。來呀——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看我們來遊園,只遇到了——

師:而且,所見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園,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卻給你怎樣的感覺?

師:親愛的同學們,原來當我們用我們的慧眼去發現的時候,我們突然感覺,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這蒼苔,將我們的眼睛將我們的眼睛染綠;這紅杏,將我們的心田滋潤;這柴扉,讓我們去感受那自然的迴歸。如果說,蒼苔的綠將生命喚醒;那紅杏的紅啊,將春天的生命——

師:他說燃燒,比我還熱烈。我說的是照亮。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再一次把剛才所見的留在心中,讓春天中的景物所帶給我們的那份新的愉悅。(古箏:春江花月夜)

師:那麼這樣的一座園,這樣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詩人又對它們賦予了怎樣的感情呢?請同學再一次默默地讀這首古文,請你拿起筆,一邊讀一邊品,詩中的哪個字包含了對我們所見景物特別的感情?

生:對蒼苔感覺體現在“憐”這個字。“憐”是愛惜的意思。

師:注意他感受到的那分愛惜。如果這個“憐”按今天的意思,我們會想起一個詞兒那叫——

可憐,可是他理解成是愛惜,這讓我想起我們曾經背過的那首“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這個“憐”和那個“憐”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你也理解成這個“憐”是——

師:你知道嗎?葉紹翁在最初寫的時候用的是“嫌”要說嫌你就會想起一個詞叫“嫌棄”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生:大概主人嫌棄我不讓我踩蒼苔,所以他就不給我開門

師:嗯,你看,用上這個嫌字的感情一下就和這個園主人拉遠了。可是用上一個嫌字也可能說明園主人愛惜,也說明我愛惜。那麼這個要說我愛惜的話,這個應字就可以變成

師:既然他說的這個憐是叫愛惜,那有愛的成分還有惜的意思了,愛說明喜愛,那惜在哪裡?再讀讀這一句。

師:哎喲呦,你們太厲害了,是印,你想繼續講還是請別的同學講?那就講,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我穿草鞋也行,我看別的鞋也可以,宋朝的時候也有很多種鞋呀。

師:所以他穿木屐鞋下面有幾個輪就是有幾個齒會留下屐齒的幾個印,要不然那整個鞋底一下去踩了一片,是吧。還有呢,親愛的同學們,葉紹翁穿著屐齒來,那可是身份的象徵啊,在當時,穿屐齒,穿木屐鞋,那可說明自己很——

師:說明自己是很休閒,他要自然地打扮,還要那份輕鬆的瀟灑,還要體現對大自然對園子的特別的喜愛,所以我就要穿木屐鞋來——遊——園,這說明我對蒼苔的——

師:但是,如這名同學所說,儘管如此,我的屐下面還有齒,會給蒼苔留下印,我還覺得

師:哎呀,現在就請同學們來想象一下,這葉紹翁這麼地愛蒼苔,這麼地惜蒼苔,他該怎麼走哇?請你來走一走。

師:同學們你看那剛才的表情,好像在說我只能這麼走哇,我怕踩壞了蒼苔,但是我還是要來呦,我是多麼的矛盾,所以我只能這樣走啊,走得特別慢。所以他讀的就是自然而然的慢而且很輕。誰,有別的?

師:哎呀哎呀哎呀,走的挺快,還這樣這樣,為什麼這樣走?

生:因為我不忍心踩著一點點的蒼苔,所以我繞來繞去。

師:而且留的越少,腳印留的越少越好,聽聽他是怎麼憐蒼苔的吧。

師:聽見那苔沒有。應憐屐齒印蒼苔(眾笑)來吧,我們就自己讀出對蒼苔的那份憐。

師:哎呀,剛才看了一大片,現在是捨不得了。謝謝同學們,你瞧瞧,這個憐字啊,還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這裡還藏著一個美麗的古詩啊!(課件出示)讀。

生: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霧》知道嗎?葉紹翁看到他的好朋友這首詩後說:“你也想寫杏花,你是通過那春雨之後你來寫杏花啊,看,我偏偏要避重就深,我不寫春雨,我寫春雨而後的蒼苔,所以這一句我就要特別的重重地來寫,我所見的我所喜愛的我就能濃縮到一個字兒上那便是——

師:你看,就這一句話。七個字兒,我們咀嚼了推敲了那麼長時間,假如用今天的話寫啊,寫一篇遊記,咱們起碼也得寫上三五百字,有的同學可能還會寫上上千字兒,然而,古詩是僅僅是幾個字兒,而且這幾個字兒還要凝成一個字兒,我的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我們回到詩裡面去,我們才能深深地感受到這詩歌中藏著的美麗。所以看著同學們的表情我就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由衷的敬畏啊!好,那我們就繼續聊聊吧。

師:哦,既然扣就是敲的意思我想起了咱們課前背的這首啊,韓愈說用敲好哇,還弄了一個這麼美的故事,既然敲好,扣也是敲的意思,來吧,咱們把敲送進去,讀——

生:我覺得這裡用敲很不恰當,因為這裡是輕,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輕的敲,但是如果用敲,敲就是比較重“砰砰砰”,比較重,這裡詩人非常地愛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輕輕的意思。(鼓掌)

師:所以,這位同學,他理解葉紹翁的心,我得用扣不能用敲,就像他說的敲,做做動作,放在桌子上。

師:你看那女同學,剛開始做的時候,是給人家一個手背,現在是用手心給人家(示範:用右手敲左手的手心)同學們來,就跟她來扣一扣來,小扣就是輕輕地——扣。看到小字,還會想起一個成語,那叫小心翼翼,那也就是說這小裡面是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扣

師:我對那個女同學真是佩服。這樣,你扣了多少長時間?

師:他那久我們可以創造性的來表示我們扣的時間的——長。來呀,開始

師:其實竇老師的性格比你們還急,要是我的話,我既著急我還要耐心,所以我在扣門的時候我會(急急地讀這句)(眾笑,讀得太生動了)久不開,不開,不開,就因為不開不開我就傻傻地敲,它就不是小心翼翼的感覺。是吧,好,親愛的同學們,想怎麼扣就怎麼扣,想怎麼表現心情就怎麼表現心情。

師:我想起一個成語那叫扣人心絃。扣出了對園主人的——

師:給她掌聲。剛才他說喜愛,她說憐惜,這便讓我想起我連扣門的時候,我都要小心翼翼地輕輕地做,我怕打擾了春天,那體現的是春天的那分恬靜啊!所以那小扣也就體現了一個字兒,那就是—

生:紅杏是“出”字,“出”說明春天來了,紅杏開的很旺。都已經從牆頭裡鑽出來了。“出”和關相對,沒有關就沒有“出”。

師:給他掌聲,他會推敲,由一個“出”引出了和它相對的一個字兒——“關”,他給我們這麼大的啟發。請同學們看一看(課件)這“關”和“出”而後的這句。讀——

師:葉紹翁和陸游都用了一個相同的字形容紅杏的出。可是形容它怎麼出的時候,葉紹翁用的是——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我的學校原來清華大學的著名的教授錢鍾書,他告訴我們陸游的詩作留傳千古的很多,然而這一句卻不如葉紹翁的這一句。儘管葉紹翁在唐詩鑑賞詞典裡只留下三首,然而就是一個字兒的不同,一個用“遮”一個用“關”,這兩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這是為什麼呢?前後桌討論討論研究研究推敲推敲,這“遮”和“關”怎麼就有這麼大的不同。

生:出牆來,關可以表現出關得非常的緊,而遮不過是表面的遮蓋一下,遮的時候不能出來,關好像能出來了,出牆來說明紅杏很有生命力。

師:是不想出來,不是不能出來,但你關我,就像我們這個禮堂一樣,整個的門,整個的一切都——

師:想象一下,封鎖了,所以紅杏好出來,就如他說的那樣,但需要力量。親愛的同學們,瞧瞧這關,關得我越緊我就越想

師:越想關我,我就越想出來,你要是不關我的話,也許就沒有這關的刺激,我就會象這園裡的其他鮮花一樣,想怎麼長我就怎麼長,我也不知道我被關的滋味,我也不知道我想不想出來的——

師:所以現在這一關我就要出來,你看那紅杏,就顯得特別的——

師:不僅美麗還要魅力,怎麼讀這一句?我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春色滿園關不住—

師:剛才我看到他兩個胳膊支起來了(示範動作)出牆來,還把頭挺了起來。可以用動作可以用肢體都可以把你的心情表現出來,孩子門你就是那枝紅杏,我要抓你,你就要出來,來,孩子們,春色滿園關不住

師:這個女同學動作很美,他說出牆來是這樣(示範),是含蓄的想辦法動腦筋的悄悄地出來。好了,同學們,再看這兩句,還有哪裡可以體現對紅杏的特別的地方?

生:還有從這個“滿”字看出,說明紅杏很多,在遊園的時候看到了很多的紅杏。

師:這一個“滿”看出紅杏很多,既然這樣,這個“滿”字要想相對它和哪個字兒相對?

師:一和滿相對。你們怎麼這麼會發現啊,既然他說這滿就是許多的紅杏,那我們再來看看,越多越好啊,越多不就越滿嗎?滿了不是說明春天更是春意盎然嘛。咱們把它改一改,幹嗎非用一枝啊,(改成三)讀

師:葉紹翁用的可是一枝紅杏,你笑的都不得了,你笑什麼?

師:這“一”能表示這枝紅杏生命力非常的強,它想出來的意志非常堅強,也說明春天非常的美麗,充滿了生機。

生:我覺得這裡的滿和一非常的反襯,我覺得滿是越多越好,這裡用一是越少越好,少就表現這枝紅杏的獨特。

生:我想如果是十枝的話一看就醒目了,如果是一枝的話,只有抬頭才能看見,給人一種神祕的感覺。

師:一怎麼想起了這個滿字?一怎麼就是滿園?三名同學給我的啟發,滿園對一枝,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乃——

師:“一”想怎麼多就怎麼多,沒有了“一”就沒有了滿字,“一”就是——

師:所以我親愛的同學們,這一枝紅杏不是它獨特特別,一枝紅杏卻讓我們感受到的是——

師:難怪後人就因這一枝紅杏概括了這個成語叫春色滿園。就你剛才動作這麼美的紅杏,紅杏啊,在園子內你都看到了些什麼呢?

師:滿園的春色,滿園的春天的風景,也就是這一枝紅杏你也感覺到千朵萬朵壓枝低。在園外你看到了什麼呢?你為什麼能夠出牆來,你為什麼要出牆來?

師:你們呢,就是這關在園子內的花啊草啊,你們誰想問問紅杏,跟他聊聊?

師:紅杏啊,你再動動腦筋,把你的快樂可以傳遞給他這個方法行不行,你看你只給他支招,一會兒讓他鑽牆,一會兒讓他這樣。。。。。。

師:你有想法嗎?你想要出去嗎?所以你長的矮,他告訴你方法,別的同伴也可以聽聽,假如我也是你的同伴,我也想出去,我矮我可以採取一些辦法。還有把你的心開啟。所以心裡有——

師:心裡有夢,儘管我看,這也是一種出牆的快樂啊!你說你矮,假如你是一顆小草,你是一朵野花,你可以用你那種子經風而傳,依然可以把你的夢想傳遞出去。你還可以聽聽你的同伴,把你的慧心去舒展。總之一句話,關不住的是你的——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現在就是葉紹翁,我就是園主人,看看,你們來我這園子啊這麼虛心這麼用心,請你們好好地告訴告訴我,把你遊園的過程講給我這園主人聽聽,請你們把這四句,因為你是葉紹翁,那麼我更希望你更能夠像葉紹翁那樣像剛才那樣避重就深,還像剛才那樣模仿、創造、超越了陸游的那個“遮”。所以加上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表達吧。

生:園主人啊,我穿著木屐鞋,小心翼翼地來到了你的園子,不小心踩了你的蒼苔,我輕輕地敲敲你的柴扉,可是敲了好久也不見你來開門。滿園的春色全部被關起來了,突然我看見了一枝紅杏,它的生命力十分的頑強,從牆上面鑽出來,我非常高興。其實那園裡的春色我心裡早就明白了。

師:你已經感受到了,一枝紅杏因何來,只因牆外有郎才。春色滿園你還想看,柴門就為你開啟。所以我的朋友,你熱愛我的紅杏,我這一枝的特別讓你想象那份春色滿園。這也是對我的園的憐哪!剛才,讓杏花和你們說話,這紅杏和這花草真的會說話嗎?葉紹翁和園主人真的能對話嗎?那為什麼我們就感受的那麼多?想到了那麼多?全在於我們——想的。看來想象園子有多美,園子就有多美,想象園子怎麼熱烈,園子就怎麼熱烈;想象園子怎麼熱鬧,園子就怎麼——熱鬧。這些都源於那一枝紅杏。所以就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但鬧中我們卻突然的發現——園還是那座園,壓根我們就沒進去過。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心裡想的。突然我明白了,心有多大,園子就有——多大。一切都還是全憑於我們的心啊!那就讓我們靜靜地輕輕地回去,把我們所感受到的,深深地留在我們的心中吧!(音樂)

師:再來,掛在枝頭永遠定格在你心中的那枝紅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哇。所以我還有必要非要進園子內不可嗎?我還有必要非要見園主人不可嗎?為什麼?請同學們讀一讀《雪夜訪戴不遇》(課件)再讀讀《遊園不值》,看看你有怎樣的發現?

生:我覺得兩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對我們說過了,他已經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而且已經興致已盡,進去也沒有必要了。而《遊園不值》也是一樣,葉紹翁已經知道園子裡春意盎然,沒有必要見園主人了。

師:給他掌聲。如你所說的那種異曲同工之妙,妙在原來那麼多的不遇,是因為他在不遇中已經獲得了——滿足;已經有了巨大的——收穫,所以剛才這名同學的發現,讓我們跟著他再讀讀王子猷的感慨吧。

生: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園主呢?(掌聲)

師:所以親愛的同學們,回過頭來再讓我們看不值,如果說不值的意思是不遇,猛然間同學們的感慨讓我們大家又有了一份新的收穫,他沒有說不遇而是不值,原來這是葉紹翁啊,在這不值中還有一份不忍、捨不得;他不想打破那一枝紅杏永遠留給他的那份美好的深深的回味!所以同學們這不值中那就是說不遇中有——

師: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太多啦,就像我們所感覺到的,但是在不遇中往往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所以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我也多麼地希望留下一個字——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本姓李,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祖籍浦城(今屬福建)。曾在朝居官,與真德秀遊,其學以朱熹為宗。後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是江湖派詩人。擅長寫七絕。他的詩,都是描寫山林景物和酬贈朋友之作。

名作《遊園不值》,久為人們傳誦。其他如《田家三秋》、《夜書所見》等都寫得詞淡意遠,饒有情致。

詩集有《靖逸小集》。另有《四朝聞見錄》,記敘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事。

《遊園不值》案例分析7篇 遊園何足珍:案例分析 第2張

第2篇

1、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瞭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春天到了,春姑娘邁著輕輕地腳步走來了,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春天、親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書上看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

今天,我們學習宋代大詩人——葉紹翁寫春天的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的時候用心體會、琢磨、看誰讀得不但正確、流利,而且還體會出詩歌的感情,能讀好古詩。

(1)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評議,反覆朗讀古詩

(2)不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春天的美景,體會著把春天的美景讀出來,通過評議理解重點的詞句。

3、教師示範讀書,引導學生評議老師讀的和同學們讀的有什麼不同?(重點指導:情緒飽滿、氣息暢通)

6、總結:通過我們多遍讀書,有的同學已經把詩的意境讀出來了,有的同學讀的感情還差一點點,不要緊,大家一會兒還有機會,一會兒我們再練習著讀書。

1、通過我們多遍的讀書、體會、揣摩,大家肯定有許多想法,下面請大家在小組內和小夥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詩句的意思,也可以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講一講。

(學生回答之後請同組的同學互相補充,其餘的小組展開評議)

4、教師創設情境:這個園子的主人養的花是遠近聞名,詩人慕名前來觀賞,但是卻沒有敲開門,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樣?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紅色的杏花,開的是那樣鮮豔,那樣旺盛,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又會想到些什麼?

1、詩人不是畫家,但是用了28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3、再次誦讀古詩,力爭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進步。

4、下面我們都做小詩人,不拘形式地練習背誦古詩。

過渡:剛才,我們一邊讀書,一邊揣摩;一邊讀書,一邊體會,不僅學懂了古詩,而且還把這首詩讀得有滋有味。大家願意試著用這種方法再學習一首描寫明媚春光的古詩嗎?

1、請大家看材料——《絕句》,這也是一首描寫春日景色的小詩。

2、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覆練習讀古詩,看誰用最段是時間就能夠把古詩學會!(學生自學古詩)

3、大家讀書真認真!下面我們人人都做小老師,把自己感受到的內容給同組小夥伴講一講、讀一讀、說一說。大家也可以另外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結合成小組,或者是和老師組成一個小組咱們一起共同學習、交流。

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學習成果,可以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彙報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補充、評價,理解古詩的意思,讀好古詩。

7、教師總結:看來同學真的是無比的聰明,一塊合作就學會了古詩。在詩歌的百花園中,描寫春光的詩歌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請大家邊聽音樂,邊欣賞著美麗的春光,想想:你還能回憶起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或者是想說哪些讚美春天的話?

9、現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如果你認為古詩不足以表達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話。

10.師總結: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作讚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韻——詩歌朗誦會》。

第3篇

法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今天教學古詩《遊園不值》,學生們為柴扉為何不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一部分同學認為:柴扉久不開是因為主人不在家,沒人來開;另一部分同學認為:柴扉久不開是因為主人愛惜蒼苔,怕作者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不願意開;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柴扉久不開是因為敲門聲太小,主人沒聽見,所以沒來開。三方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三類學生三種不同的理解,我頗感意外,決定改變先前的教學設計,由贊成兩種不同意思的同學分別組成正、反方,進行一場辯論會,並要求學生結合插圖仔細閱讀全詩,細細揣摩詩人表達的意思。大家興趣盎然,一會兒搖頭晃腦大聲吟誦,一會兒又默默看圖深深凝思,一會兒查字典,找資料,一會兒交頭接耳小聲談論……經過充分醞釀,雙方各自推出代表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堅持沒人來開的同學認為:題目是《遊園不值》,是說作者去遊園,因為主人不在,沒能進去,才沒遊成;堅持不願意開的同學認為:古詩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意思是說大概是園主人太愛惜蒼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堅持敲門聲太小的同學認為:小扣是輕輕地敲。既然是輕輕地敲,主人又不一定在花園裡,又怎麼能聽見呢?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分高下。最後一齊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我。

面對學生們的爭執,我沒有把教參對詩句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輸給學生,而是都給予了肯定,表揚了他們認真鑽研的精神,但同時也指出:應,即便讀yīng,意思是大概,表示猜測。對於柴扉為何久不開,作者也只是猜測;還可以當應該、應當講。但無論是沒人來開,還是不願意開,還是敲門聲太小,總的來說,柴門久不開,作者沒能進到園裡去,沒有遇到所要訪的人,感到掃興和遺憾。這為後面意外地看到紅杏埋下伏筆,更添驚喜。

孔子曰:學貴患無疑,疑則進也;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前進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因材施教,善於啟發誘導,使學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長,這豈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多元性教法嗎?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組織者的含義應是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心理氛圍等。現將在教學《遊園不值》中的教學片段提供探討。

師:詩人久叩柴門不開,你們猜想可能是什麼原因呢?先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

生:我想可能是主人怕進園子的人太多,會弄壞園子,所以故意不開門吧。

生:我不同意你的猜想,如果那樣詩人的朋友就太小氣了。我想主人一定不在家,也許他也和詩人一樣出門訪友去了。

生:我猜想主人也許正在園內欣賞春景,他已經陶醉在其中了,所以根本沒有聽見詩人的敲門聲。詩中不是說小扣柴門嗎?

師:不管原因如何,詩人終究進不去了,此時詩人心情如何?誰能讀出這種感受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兩行詩,其他同學評價朗讀情況。)

師:聽他們一讀,我也被這失望感染了。彆著急,往下看,以發生了什麼事?

師:同學們能根據圖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詩句。古人所講的紅就相當於今天的粉紅、淡紅,我們所講的紅在古代被稱為赤。所以,以後我們在學習時要善於找資料。

師:這一枝粉紅的杏花出現在詩人的眼前,詩人便斷定那滿園春色關不住了。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想像到園內會有哪些景物,都是什麼樣的呢?能給大家描述一下嗎?

生:園內百花齊放,五彩繽紛,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賽雪,漂亮極了。

生:小草綠油油的,像給花園鋪上了綠色的地毯。花叢中,一隻只蝴蝶翩翩起舞,辛勤的小蜜蜂正忙著採蜜。

師:你們的想像多豐富啊!詩人就像你們一樣眼看出牆紅杏,心想牆內百花;眼看出牆一枝,心想牆內萬樹,此時他的心情又如何呢?

師:誰能帶著這種心情來讀讀這兩行詩?(師指名有感情地讀詩)

師:紅杏和綠柳從古至今都是春色的典型代表,而本詩中這枝紅杏更因為預示了滿園春色而流傳千古。其實,春色一旦滿園,不僅是杏花,其他景物也會衝破圍牆向我們宣告春天的來臨。下面,同學們就用上杏花以外的其他景物改寫最後一行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下一句怎麼接?有困難的可以合作改寫。

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沒有問題的存在,教學就無法進行,什麼樣的問題,就決定什麼樣的思考;思考決定行為。問題要能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發現,讓學生在質疑、探究、發現中獲得知識和經驗。《遊園不值》的教學中,猜想柴門久扣而不開的原因和為什麼不能把squo;紅杏squo;中的squo;紅squo;譯為squo;紅色squo;是兩個問題的情境,問題的開放性和探索性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的空間,對第一個問題學生聯絡已有的舊知識進行了合理而大膽的猜想,對第二個問題學生通過課文插圖並聯生活實際來思考,體現了多種多樣的思維方式,當學生仍然解釋不通的時候,教師適時地補充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提示了學習的又一種途徑:查詢資料。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 改寫最後一行詩這一處有難度的教學內容,教師採用了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補充,實現了對教學內容的深入探究。而此時,教師就是學習的組織者,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加以肯定、引導、啟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同時在這一個課例中教師創設的豐富的教學情景和問題空間,給學生提供了合作交流、互動探究的廣闊空間,對於學生探究過程中產生的疑點或不同意見,鼓勵他們的發現,鼓勵他們的勇氣,使每個學生都能把富有創見性各個性化的感受、看法不受約束地表達出來。

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遊園不值》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來想像園內景象、作一回葉紹翁吟誦這首詩、以其他景物為內容創造性地改寫最後一行詩,豐富的教學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想像園內景象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美妙生動的詞彙,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了詩中感情,領略到詩文中空白的藝術魅力,深層次地誘發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創造性地改寫最後一行詩,既是進行仿寫古詩文訓練,也是對學生前面想像的概括、昇華。有的學生一人改寫出幾句,發散思維也得到了培養。讓學生表演葉紹翁《遊園不值》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對全詩又一次加深理解,學生們用他們的動作、神態、表情演繹了一段鮮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對這首詩的詮釋,一舉一動皆是創造,一顰一笑皆蘊感情,跨越了遙遠的時空界限,真正做到了讀者與計人的心靈溝通。學生學得開心、輕鬆,不知不覺中創造性想像得到了發展。

第4篇

我說的課題是九年義務小語教材第十冊《古詩三首》中的《遊園不值》。下面我從本課的教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的特色、教學程式四個方面加以說明。

?遊園不值》這是一首讚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這首詩根據註釋,對於學生來講可以說很容易理解。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於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牆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便脫口而出。感受到了這一枝伸出牆的紅杏安撫了作者掃興失望的心情,一枝紅杏也讓作者感受到了滿園的春色。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我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及大綱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上,我試圖煥發起學生對古典詩歌含蓄凝鍊之美的淺淺感悟和深深喜愛,也力求使學生自學自得,自讀自悟。因此,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古詩,入情入境學習古詩,瞭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我認為我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品詞,進入詩境這一點自我感覺學生較容易理解,根據老師的引導展開想象,從而進入詩境中。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並逐漸培植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課伊始,我飽含深情地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千百年來,形成了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其中詩歌的形式題材還是多種多樣。老師的語言渲染煥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接著我出示春景圖說:春色一直以來都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你們看,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斕、光彩奪目而著稱,萬物甦醒,百花齊放,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使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她歌頌、讚美,也因此留下了許多名詞佳句。誰能背誦一些?

這一環節,將其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連結,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

學生背完詩後,我緊接著說: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葉紹翁所寫的描寫春天的詩:《遊園不值》(同時板書)介紹葉紹翁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跟著這一位宋朝的詩人葉紹翁一起去遊園吧。

學生對詩歌語言的品味通過教師的範讀去領會、感悟、傳神。教師不僅要導疑、導法,也要導情、導悟。而教師的情感就會激發、影響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先在大螢幕展示全詩後,接著在古典樂曲的伴奏下深情吟詠,以詩所特有的韻美,將學生帶入雅緻悠遠的古詩文情境。(放音樂)接著就順勢問:喜歡嗎?喜歡就大聲地讀讀吧!在充分的自讀之後,再問: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請學生讀,隨即正音。

古詩詞語言的精煉、意境的深遠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古詩詞教學沒有想象,就沒有品味。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在品讀詩詞語言過程中展開想象,通過想象深化語言的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入詩境時,運用了引探法、導讀法和想象法。就是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說明、描述、想象性的語言,用以填補課文內容跳躍中情與景的空白,然後引出學生對詩歌前後的接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入古詩的意境,並有感情地誦讀,教師隨時啟發點撥,相機指導。

我先引導學生說:有一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南宋詩人葉紹翁禁不住春色誘惑,終於合上書,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賞他家園子裡的春景。他獨自緩緩而行,來到朋友家的門前。可是理解小扣柴扉久不開。接著我問:這是怎麼回事?扣了這麼久還不來開門,是主人不在家嗎?想象一下,作者會怎樣想?哦,主人大概——從而深化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

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理解說:也就是說作者一心到朋友家賞春,卻沒有遇上什麼?學生很容易回答出沒有遇到要訪的朋友。於是我緊接點題理解不值說:遊園不值就是作者去遊園沒有遇到要訪的朋友。那他的心情怎樣?(板書:失望)誰來試試讀讀這兩句? 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了詩境中,領悟了作者的感情。

接著我又問:難道就要盡興而來,掃興而歸?正當他掃興想回時,他遇到了什麼?(理解:一枝紅杏出牆來。)一株粉紅色的杏花,開的是那樣鮮豔,那樣旺盛,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誰能讀出作者的感受?)作者又會想到些什麼?(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

在這一番再造想象之後,師生漸漸步入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並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進一步的驅遣想象,滿園的春色是什麼樣的?學生又是一番奇思妙想。在想象中領悟到大自然和祖國河山的美好,從而萌生出對它們的熱愛之情。

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發揮各自的特長,學了這節課,你回家最想做的是什麼?能想的想,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能演的演。

通過這一作業的設計,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繪畫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發揮了特長。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教師的講解這種單一的方式來學習古詩。由於學生對書面語言理解的差異,難以深切體會詩中的意境。這種單一的教學刺激方式,不利於全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因此,也就無法引導學生建立起學習體驗。

在這節古詩教學中,我巧妙地創設一些學習情境,利用創設的學習情境與古詩內容相機呈現,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習古詩的刺激物,可以把學生帶到一種真切、生動的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之在學習中受到薰陶、感染,提高學習古詩的效率。

第5篇

2、 讀懂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同學們課外讀過或學過描寫春天的古詩嗎?誰來背?(指名背一兩首。)如《春曉》《村居》等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這首詩不僅描寫了春天的景物,還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感情。

3、回顧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說說,然後投影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

(詩中的園指私人花園。唐宋時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園,供自家觀賞。)

(2)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畫出不懂的詞語。

過渡:作者去老朋友那裡遊園賞春,他看到什麼?想到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1)分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牆頭來。)

前兩句是敘事,後兩句是作者看到一枝紅杏伸出牆外而想到滿園春色。(板書:敘事 想象)

a、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牆頭的紅杏使詩人聯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此詩的精妙之處就在於作者從一枝偶然長出牆外的紅杏想到關不住的滿園春色,一下子就把春色寫活了。

b、學生談感受。(如果自己是這首詩的作者,你會對紅杏說什麼?或者你是紅杏,你會對作者說些什麼?)

讚美了( )的美麗和新生事物旺盛的( ),表達了作者對( )的熱愛之情。

第6篇

古詩《遊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讚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學中怎樣激發興趣、發展想象,讓學生樂學會學呢?我的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初步懂詩句的基礎上,緊緊扣住詩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推敲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掌握學習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開”讓學生追究久不開的原因。讓學生議論後再引導學生細讀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從而弄清“久不開”的真正原因,體會上下句倒裝的關係。再讓學生口頭練習把詩句中的倒裝句改為直敘:“讓我輕輕敲門很久也不開門,大概是園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壞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讓學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維方法,也就是聯絡上下句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接著又進一步抓住“柴扉久不開”時詩人想些什麼?心情怎樣?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失望、掃興、遺憾,為下文詩人看到紅杏的快慰心情的轉變打下基礎。這也是教給學生體會感情的學習方法。

二、抓住“春色滿園”的“滿”字,激發學生想象春色之美,並從描述春色滿園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教師設題:詩人根據什麼想象園內春色滿園,你能從一個“滿”字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述園內美麗景色。發展學生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然後再問:詩人看見一枝紅杏出牆來,想到園內滿園春色,感情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快慰心情。

三、抓住三四句中“關”和“出”這一對關鍵詞一對矛盾對立的詞去引導學生探索體會這兩句的深刻含義——春天美在富有生命力,任何東西都阻攔不了,教師提出:是誰關住春色,用什麼“關”住春色?紅杏是怎樣“出”牆來?紅杏為什麼能“出”牆?高牆大門關不住出牆的紅杏,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這些設問由淺至深由現象到實質。富有思考想象價值也有趣味性。這就比較順利的讓學生領會詩句的深刻含義——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它們會衝破牢籠,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發展生長起來。

第7篇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同學們還記得學習古詩的“四步法”嗎?

師:今天,我們就用學習古詩的“四步法”來一起學習《遊園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古詩。

師:請大家自己讀一讀古詩《遊園不值》,想一想七言的古詩應該怎麼讀,用筆標出停頓。

師:我們以前曾經學習過《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這裡“值”和“遇“的意思一樣,“值”就是?

這首師的作者是南宋大詩人葉紹翁,哪位同學知道葉紹翁的有關情況?

生: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

生:他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代表作有《遊園不值》、《夜書所見》、《嘉興界》、《田家三詠》、《漢武帝》等。

生:葉紹翁詩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賢小集》本。他別著《四朝聞見錄》,雜敘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事,頗有史料價值,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叢書整合》本。

生:辛棄疾,我讀過他寫的詞《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師:大家知道的還真不少呀,能夠把以前學過的知識牢記在腦海裡,用的時候能拿得出來,真不錯。

生:應該,應當,(在這裡,“應”就是“應該”的意思。)

生:憐愛(對,憐,在這裡就當“憐惜”、“愛惜”講)

師:印,當動作講,就是“踏壞”。“蒼”是什麼顏色?

師:綠色(蒼苔,就是綠色的苔蘚。誰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完整?)

生:應該愛惜屐齒印,踏壞翠綠的苔蘚。(這樣的話是什麼意思,大家能明白嗎?)

生:不明白(怎麼說就通順了呢?詩人愛惜的是什麼?)

生:應該愛惜這裡的景物,不要用屐齒踏壞這裡的蒼苔。(這下,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生:輕輕地敲(為什麼不是大扣?我們以前曾經學過“推敲”的故事)

生:表示一個人有修養(詩人是一個文人,做事情很文雅的,所以非常符合詩人的身份)

生:可能在午睡呢,因為詩人是輕輕地敲,所以沒聽到

生:滿園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伸出牆外來了。

師:詩人滿懷希望到這裡來遊覽園中的美麗春景,卻沒遇到主人,心裡感到怎麼樣?

生:園中的景色一定很美(怎麼個美法?裡面會有哪些景物?)

師:園中有這麼多的美麗的景物,可惜作者卻沒能進去欣賞,但卻給我們留下了美妙的想象的空間,這就是“以少勝多”的寫作方法,這種寫法構思非常奇巧,很值得人去玩味。詩人會對主人說什麼話呢?

生:老朋友呀,你滿園的春色關就能關得住嗎?雖然我沒能到園中欣賞美景,但我已經看到了美麗的紅杏了,我已經很高興了。

生:老朋友呀,我來得真不巧,你不在家,以後,我一定還要來的。

生:老朋友呀,你是怕我踏壞你這裡的青苔吧,我不會的。

生:老朋友呀,你園子中的美景什麼時候邀請我來觀賞呀?

生:老朋友呀,我還是把這首詩給你留下吧,希望你看到這首詩,能邀請我進去觀賞。

師:這兩句詩還揭示了一個道理:春天的小草要發芽,樹木要生長,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現在用電腦,用手機,用高科技的產品,這也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任何新生的事物,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總是會衝破阻力向前發展的。這就是這兩句詩蘊含的哲理,也是這首詩能夠千古傳誦的原因呀!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另外,周密《齊東野語》載其詠史詩《漢武帝》一首,頗盡諷刺揶揄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