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學校管理經驗之談3篇 國小校園管理妙招

國小階段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學校管理質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如何提高國小學校管理水平,保障師生權益,成為了一個亟待探討的問題。本文將就國小學校管理經驗進行分享,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

國小學校管理經驗之談3篇 國小校園管理妙招

第1篇

一、以精細化管理推進教育管理的規範化

我校是南漳縣規模最大的一所農村國小,為此,我們積極探索出一種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以學科(學段)工作組為實體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學校把全校教師分為十個工作組,每個學科(學段)當作一個實體單位來管理,精選素質高、能力強、年紀輕的骨幹教師為工作組長,統一進行考核,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的開展,實現了教師間的資源共享。

1、健全規章制度,規範管理行為。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致力於構建教師幹部隊伍建設體系,學生德育工作體系,安全管理體系,學校課程改革體系,教師教育教學常規檢查體系,後勤教輔服務體系等六大管理體系。學校的教育教學視導制度、幹部示範工程、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教學效果跟蹤制度、學生及家長評教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等在促進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反思,規範教育教學行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成績;促進學校與家庭、社會的溝通,提升家庭、社會對學校辦學的理解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2、遵循“五嚴”要求,規範辦學行為。我校嚴格執行市教育局有關規定,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制度,實行按學生戶籍所在地劃片招生,遵循免試、就近入學的招生原則,確保服務區適齡兒童全部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整個招生及編班過程做到公開、透明、規範,並進行公示。在學生入學後,教務處安排專人,及時完成學籍電子註冊,同時按要求做好學生的變動及普及資料更新工作,統一管理學籍,目前學生學籍管理的制度健全。

3、按照課改要求,規範教學行為。學校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對課程改革進行深入的探討,積極開發和教學校本課程,建設校本課程體系,目前,我校教師開發的《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得到學生的充分肯定。學校積極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了學生的情操,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實行了課程、課時、課表、作息時間表報批制度;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努力探索減負增效途徑。

學校嚴格作息時間管理,確保學生在校集中教學時間不超過6小時,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嚴禁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期間違規補課。學校按照省、市要求徵訂和使用教輔用書,不向學生推薦和指定規定外的教輔用書,不組織學生統一購買教輔材料,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各班協調各學科的作業,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總量,我校一至四年級原則上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五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量不超過0.5小時,教師能根據課改的要求,精選作業內容,不佈置機械性、重複性、難度過大的作業,學生作業量基本上適中。教務處每週對各班的作業佈置情況進行統計彙總。

4、樹立健康第一、生命第一理念。重視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實施大課間活動制度、學科實踐活動制度,保證學生每天有1個小時以上的活動時間;課間操成為亮麗的風景和校園文化。學生的體育課考核合格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率、學生體能素質都達到或超過規定要求。學校定期組織春、秋季田徑運動會,不定期組織乒乓球等對抗賽,以及趣味運動會等,鼓勵所有學生參與活動,學生身心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以課程化改革提升教育教學的優質化

(一)構建德育課程體系,搭建素質教育平臺

讓1000多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學校必須建立一整套的培養體系,為不同興趣的學生搭建平臺。

1、構建德育體系。學校探索和構建了德育課程體系,把德育活動為文體活動類、教育活動類、節慶活動類、社會實踐類、宣傳陣地類等型別,根據年級特點形成系列,分階段、分步驟有序實施,使學校的德育成為自主的德育、情境的德育、活動的德育、體驗的德育、開放的德育,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發展、和諧發展。兩個學期分別以“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和“童真六月”活動為主題,把所有的德育活動串聯起來,實現德育活動與新課程結合,與學科實踐活動結合,讓德育活動滲透到學生的課程學習和日常生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自為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控、實踐探索、開拓進取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健全組織網路。學校堅持把德育同社會大環境緊密聯絡起來,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德育網,使學校德育面對社會,走進社會,與社會融為一體,增強了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全面性。學校以德育處、各班主任為中堅力量,全體教職工齊抓共管,家庭、社會大力配合,形成學校育人、家庭育人、社會育人的良好環境。

3、搭建活動平臺。一是堅持抓好家長學校,每學期開課2次,開展家長學習彙報會、經驗交流等活動1次,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和參與意識。充分發揮“三結合教育委員會”的輔助功能,不斷擴大“家長學校”的內容和範圍,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立體化教育網路,使家長學校的工作內容更加充實,活動形式更加多彩,活動效果更加明顯。二是各班級在學校德育主題的框架下,積極開展遊戲創編、讀書報告會、歌詠比賽、寫字書法比賽、讀書手抄報評比以及形式多樣的集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於一身的德育活動,成為叩擊學生心靈、激勵其奮進的有效載體。

(二)推進課程改革,奠定素質教育的基礎

1、學校按照《課程標準》相關要求,深入推進新課程的實施,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確立高效課堂教學理念,出臺《湧泉完全國小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實施原則、評價方式和保障機制,以“減負增效”、“ 優質高效”為目標,採取有力措施,強化落實機制。

2、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製度,實施科研強校戰略。學校重視加強課題研究與管理,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評獎制度;成立名師工作室,實施青藍工程,引領年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經常組織教研沙龍活動。

3、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施“三四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我校在吸納洋思中學、峽口中學等學校課改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校自身的實踐探索提煉生成“三四式”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從改變教的方式入手,本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的教育教學理念,致力於打造高效課堂,其基本結構和流程主要體現為 “三四式”。

其一,教學流程四步。即認定目標、嘗試達標、導學達標、達標測評。

其二,教學時間“四控制”。即課前要捨得“三分鐘”精彩入課。課堂教師佔用的時間控制在20分鐘之內,學生的自學、練習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上,最後保證有7分鐘左右的反饋、評價的時間,保障每節課學習的有效性,保障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

其三,教學策略四體現。體現“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組織教學程式。體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互動教學形式。體現“一寸寬,一里長”的教學方法,體現“從最後一名學生教起”大面積提高質量的方法。

我校的“三四式高效課堂”,在學生“動”起來、教師“導”起來、課堂“活”起來的深層次背後,折射出我們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考、新理念、新探索。現在的課堂已成為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思維飛揚的課堂,成果展示的課堂,問題解決的課堂。

(三)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固化素質教育的力量

名師彰顯名校,名校培育名師。學校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薈萃一大批優秀的教師。擁有一支結構合理、觀念先進、治學嚴謹、為人師表,教學水平一流、育人藝術精湛,掌握現代教育手段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工作的永恆主題,也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1、學校重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組織全體教職工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引導教師從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敬家長、為人師表等六個方面加強自我修養。建立教師職業道德培訓制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道德專題教育,每年舉行一次“最滿意教師”和“感動校園人物”評選,充分發揮他們的榜樣和輻射作用,舉辦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報告會,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的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破除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熱愛、欣賞、寬容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學生都可以教育好,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

2、發揮校內名師的指導作用。我校擁有多名省市級骨幹教師,我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大力實施“青藍工程”,引導年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成立了“學科教研室” 和“名師工作室”,讓名師與部分青年教師結對,進行一對一的幫扶,幫助青年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指導青年教師參加課題研究,撰寫教育教學心得,公開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發展平臺;。

3、出臺《教育科研成果獎勵標準和辦法》,計劃設立名師獎勵基金,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需求,鼓勵全體教師確立“名師”意識,確立和學生同成長、和學校共發展的觀念,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成為教育專家、名教師。學校為教師設計生涯發展規劃,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論文發表、優課競賽等方面為教師創造成長條件。實實在在的關懷,激發了教師自我發展的內驅力。

三、以特色化創新打造學校辦學的品牌化

1、實施快樂校園工程,營造快樂的育人環境。學是兒童的天職,玩是兒童的天性。十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實施快樂校園工程,通過組織快樂的文體活動,建設快樂的互動課堂來營造快樂的育人環境,使學生樂學愛學,讓學校成為學生活動的樂園,成長的學園。我校先後接待來自武漢、仙桃、荊門、襄陽等地的中國小領導和教師參觀、學習、考察,達1000多人次。我校也因此獲得市教育局頒發的“襄樊市中國小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先進單位” “快樂校園示範學校”等稱號。

2、改革課堂學習方式,“三四式”高效課堂逐漸成形。我們立足於課堂主陣地,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為重點,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終極目標,構建並積極實踐“三四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成為互動課堂、“問題”課堂、創新課堂、人文課堂,充分開發學生髮展的潛能,形成鮮明的課堂教學特色。教學成績不斷創造輝煌,連續多年被評為南漳縣教育教學先進單位。

3、教師培養課程化、課題化,校本培訓形成特色。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我校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除了傳統的崗位培訓、學歷進修、考察學習,不斷創新教師培養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校對青年教師和班主任進行系統培訓,實現隊伍建設課程化,同時學校以3項市級課題為依託,充分吸納教師參與,並把它作為對教師培訓和考核的一部分,實現教師培養課題化,通過系列課題的研究,促進教師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品質,提升教師的管理水平和教學能力。目前,學校有省級骨幹教師2名,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市級骨幹教師15人,各類優課教師十餘人。2010年我校在市級校本培訓示範學校複評中順利通過,成為首批市級校本培訓示範學校。

4、開展“讀書活動”,讓書香飄溢校園。我們以建立市級書香校園為契機,在全校師生中大力開展讀書活動。首先我們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了以研讀教育名著為主的“讀書活動”,使教師們能在繁忙的工作間隙靜下心來閱讀教育名著、教育教學最新理論,切實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並用先進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其次在學生中間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利用晨讀,閱讀課,晚讀報時間誦讀經典,拓展視野,培養能力。第三,讓每位師生結合讀書過程摘抄精彩美文,書寫讀書筆記,組織師生交流讀書心得。通過“讀書活動”,真正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浸潤每個師生心田,讓書香飄逸整個校園。

國小學校管理經驗之談3篇 國小校園管理妙招 第2張

第2篇

說起管理,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各項制度,而在這方面我校與一些兄弟學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座的同仁大都在這方面有很多研究並有一定造詣,我要說肯定是班門弄斧。今天在這裡,我想把我校在教學管理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與大家做個交流。我們以為,管理,不是簡單地照搬他人的管理方式與管理細則,而是在學校原有傳統、習俗的基礎上,逐步改善的過程,適合學校的發展需要和教師內在心理需求,並且在最大範圍內為學校教師所認可、所執行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徳二小是區內一所歷史悠久並曾有輝煌成績的學校,這裡有一大批愛崗敬業、業務素質較高的老師。但是,在長期的工作中,由於主客觀原因,很多老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沒有理想與激情的教師當然就沒有內在的發展需要與前行的動力。有夢才有激情。所以,管理的第一步是"描繪共同願景喚醒內在需求".給中國億萬受苦受難的民眾描繪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願景,於是建立了新中國;俞敏洪給千百萬莘莘學子描繪了"給你信心與機會"的願景,於是成就了新東方。一個好的校長,就是善於為全校師生描繪出學校發展的藍圖並引起廣泛的深度認同和執著追隨使之成為大家的共同願景。為此,學校行政班子以校長帶頭事事、時時想在教師的前面、走在教師的前面,用富有深度的思想、具有感召力的行動與語言,打動教師的心靈。學校所有的行政人員都站在課堂一線並與老師們一起參與各級各類的教學教研活動且在活動中起引領和指導作用;每週五的行政例會各部門負責人及分管領導首先總結一週的工作,分析得失;然後彙報下週或近期主要工作安排,部門聯動,提前部署;每週一的教師例會,我們各部門總是將每週視導中發現的教育現象和問題,講述並剖析給教師們聽;經常將閱讀中、參觀中發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做法傳達給教師,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和思路;也常常結合學校的發展程序,為教師們描繪學校、教師美好的前程,讓他們為學校的發展與前景而感到自豪、感到激動。一個富有教育激情的教師,必然會充滿工作的活力與創造力。而我校以校長為首的行政班子精心為教師的成長煲好一份份"心靈的雞湯",努力成為教師心靈火把的點燃者。

科學導航,激發內在需求。海倫· 凱勒說過:"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衝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於在地上爬。"可是,飛不能盲目。每個教師要發展,絕對不能擠獨木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項與優勢,"差異發展"!於是我們引導並幫助教師在不同的專業和方向上試飛。課上得好的教師,可以選擇參加各類公開課比賽或展示,在課堂教學上有所作為;文章寫得好的教師,可以選擇課題研究,在教育科研領域有所作為;班級管理有特色的教師,可以選擇研究班集體建設,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所作為;鼓勵語數大學科組中一些愛好廣泛、綜合素質較好的青年教師嘗試多條腿走路,在科學、資訊科技、思品等一些學科探索,尋求突破……總之,讓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覺自己的長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並有一個長期的奮鬥規劃。

"一飛沖天"的是傳說中的鯤鵬,現實中絕大多數鳥兒是在不斷飛翔的過程中漸飛漸高的。所以,我們為老師們不斷構建不同高度的飛翔平臺,促其搏擊長空。

1、專業研修平臺。在新課程的實踐中,作為一線教師常常感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在此之際,未有思想才能為我們撥開迷霧,帶來陽光。思想從何而來?學習、思考。兩年多來,學校除了開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形式的校本研修外為進一步開闊老師們的視野,還積極為各學科的老師爭取和創造各級各類外出培訓機會,回來進行二次培訓,擴大參培面,實現培訓的最大效益。同時先後邀請市區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的專家、領導到我校作專題報告、進行科研指導。在走出去請進來的過程中,老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跨越了過去那種低層次研究的瓶頸。先進的理論使實踐有了科學的支撐。學校整體的學習、研究氛圍更加濃厚,老師的教育智慧得到了昇華。眾所周知":有教育思想的教師才能"不畏浮雲終蔽日",站在思想的高度上,可以睥睨今古;才能"大鵬一日隨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2、教學練兵平臺。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有效教學"為目標,積極探索適合校情的"有效教法";倡導"有效教案",講"有效課程",實施"有效輔導"、"有效批閱作業";教師會上課,上好課,能說課;立足現有設施裝置,有效提高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方法,提高課堂管理,駕馭課堂的能力,向管理要效益,向課堂要質量。

3、集體備課平臺。個人的成長不能單打獨鬥,而要靠團隊的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具有感染力與同化力的"教育磁場",實現 "久薰幽蘭人自香"的教育境界。集體備課是凝聚團隊的一隻無形之手,通過說課、試講、評價、上課、討論等相互啟迪,相互借鑑,加深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擴充套件教法選擇的多樣性,促進教師的共同成長。 如何讓集體備課真正為日常課堂教學服務?為此,我校在備課中,努力改革傳統的備課模式,探索備課的有效模式:以年級組為單位集體備課,三位教師互相協調,合作,每學期精備2-3個單元。精備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學雜誌、網路資源,取他山之石,再根據自己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確定自己的教學設計。精備要求:要有單元分析,主體課文的教學設計要有教材簡析、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詳實的教學過程(包括導語設計、學生學習情況的預設、相應的教學措施)作業設計、板書和教學反思。加強教學核心問題、前置性作業、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環節以及教學反思的研究。

4、專題討論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每個教師也有許多具體問題,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由教研組長牽頭收集問題,並將問題進行歸類,以形成有代表性的專題。這些專題既體現問題的本質,也要緊緊抓住教學實際,讓教師願意研究,也能夠展開研究。指定教師就專題進行重點準備,提前撰寫專題發言材料。教導處和分管領導作為論壇主持者還對教師的準備情況進行了解並對發言材料進行指導修改,促進專題研究的質量,保證論壇的效果。主持者對論壇進行隨即評價,充分肯定教師研究的獨立價值或閃光點,讓教師產生成就感,同時把握研究的正確方向,把研究引向深入。在重點物件發言結束後讓教師自由闡述觀點,一方面交流專題研究的體會,另一方面及時交談參與論壇後的感受。

5、課題研究平臺。去年9月,我校分別申報並立項了市級語數課題各一個,從而掀開了我校教科研的新篇章。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工作實際不斷創新研究交流形式,開通了網路磨課,建立了有全校語文課題組教師和上海師範大學碩導、全國小語理事會首席專家吳忠豪教授參與的徳二小語文聊課室。擴充套件了課題研究的空間,開掘了研究的深度。

第3篇

教師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領導藝術。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必須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準確把握教師的工作需求和工作特點,有效實施過程管理,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每一位教師個體都承擔著一份深沉的重任,那就是盡其所能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提供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如何約束教師的言行,規範教師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工作成效,顯得尤其重要。首先要從制度管理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這是一個大前提。只有實施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設和制度管理,才能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斷走向規範化、科學化,才能為廣大教職工提供良性的競爭環境。

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對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深入,認為制度是一個“緊箍咒”,是對人身自由的一種束縛,以至出現了與制度要求背道而馳的現象,如教師走教、上課接聽手機、隨意的心罰體罰學生、教學教研浮於表面等,這種局面不利於學校工作和諧穩定的發展。所以應該讓全體教師理解這些規章制度和法則的重要性,充分理解精神內涵。比如藉助周前會、教研會、民主生活會、常規檢查、或是教學視察等渠道以會代培,以查代講,深入學習、交流、討論制度的重要性,進而統一思想,糾正認識偏差,使之內化為指導教師自身行為的行動力量,為制度的貫徹落實掃除思想障礙。

制度管理是用來規範教師言行的。學校管理者作為教師群體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無不起帶頭示範作用或潛移默化作用。帶頭示範就是要率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率先完成好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比如,在考勤管理上,要及時做好籤到、簽退、請假手續;在教學管理上,帶頭寫好教案,改好作業等;在教學教研上,更應該經常深入教育一線,深入課堂,深入教師中間,積極組織教學研討等活動,親自參與教研課題的確定和研究。做到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想,切實引導教師潛心教學研究,做教師教海泛舟的導航師,教研互動的解惑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名成功的學校管理者只要能時時刻刻嚴格自己的一言一行,深入教師群體,帶頭完成各項任務,帶頭開展教學教研,自然會在全體教師中樹立良好形象,自然會對下屬起潛移默化作用,使他們不敢隨便放鬆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但是,制度執行的嚴肅性和可行性,除了要以身作則,還應面向全體,一視同仁。工作過程中,下屬因個人的工作方式和性格特點,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錯和失誤,甚至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這時,學校管理者要堅決做到面向全體,一視同仁,不能因個人感情或工作業績對下屬的不良現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縱容一犯再犯,從而放鬆了制度的嚴肅性。比如,有的教師沒能及時寫好教案,常上無準備的課;有的教師改作業拖拖拉拉不及時;有的請假過於頻繁,經常不住校。如此等等現象,學校管理者都應在私下場合或每週例會上及時指出,提出善意的批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對教師的優異表現,更應該依據規章制度及時兌現,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樹立正面的榜樣力量。如此,一方面既警醒教師要時時刻刻做到“身正為範、學高為師”,另一方面又不挫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形成健康向上、良性迴圈的工作制度氛圍。

執行制度除了要堅持原則性外,還要注意靈活性,在保證公平、公開、公正的基礎上做到張弛有度,多從教師的身心、智慧、創造性上考慮,從而使管理充滿“人情味”和激勵作用,更加容易被教師所接受,更加積極主動的落實各種要求。比如教師的“教研”,要根據教師的特長、興趣愛好、所任學科實際定課題。評價教師的教研水平不能唯“”成績論、“論文論”,要從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和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方面綜合評定。再如在教師的考勤管理和課堂教學上可以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召開學校管理會議,修改和完善考勤制度;利用午間和晚間時間抽查教師在崗情況;核查考勤月報表和校長月工作自評表,防止瞞報、虛報;靈活採用“簡訊請假”制度;利用教學視導對教師的教學教研跟蹤指導,監督和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通過以上多方面、多層次的制度監督和人文管理,就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愛崗敬業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

總之,制度管理要儘可能考慮教師的心理特點、工作性質和實際情況,努力做到自我約束為主、制度約束為輔,給予教師一定的心理空間和工作環境的自由度。

在學校管理中,通過適當的方法和目標,不失時機地激勵教師,也能夠較大限度的挖掘教師的潛能,形成你追我趕、爭先進位的競爭氛圍,有利於教師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

首先是目標激勵。有奮鬥自然要有目標,沒有目標的工作是低階無效的。目標地制定要著眼於教師和學校的發展。比如,在教師個人發展目標上,可以制定“朝陽工程”,通過三至五年時間把一批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培養成能起引領作用的教研中間力量,帶動學校整體教研水平更上一層樓。在學校發展上,可以通過制定“校本課程開發”目標,對全體教師提出明確的工作任務,通過一定的途徑讓教師充分了解,形成共識,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比如,霞浦縣涵江國小的“話說涵江”校本課程開發,根植與農村的歷史積澱和村情特色,分別制定了話說涵江的歷史、人文、旅遊、物產、發展等子課題研究,全體教師親自參與組織、指導,取得了一系列的教研成果,在霞浦教育界獲得廣泛的影響。這樣的學校發展目標既促進了教師的個人專業成長,使他們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滿足感和使命感,又帶動他們以更大的熱情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工作,收到了令人驚喜的工作業績。

其次是榮譽激勵。目標的實現意味著創造了業績。有業績自然要有獎勵。因為獎勵既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促進。沒有鮮花和掌聲的生活舞臺是令人沮喪的。並且適當的獎勵能使教師在收穫成功的愉悅的同時,產生更大的工作動力,形成人人向上、勇於爭先的工作氛圍。當然,榮譽的獎勵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方方面面,儘量擴大獎勵面積。在設立“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教育工作者”的同時,還可以設立“優秀輔導員”、“工會積極分子”、“教學質量獎”、“師德標兵”等榮譽目標,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多獲取榮譽的機會。再如在考勤管理上,對學年出滿勤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並把考勤和教師的評先、考進城推薦相掛鉤,做為一個硬性條件之一,從教師的切身利益上嚴格管理,保證工作的在崗率。只要學校管理者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獎有據,罰有理,並且掌握獎勵的最佳時機,就一定能變激勵為動力,從而收到較好的管理效果。

實踐證明,學校教師管理制度執行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學校一切工作的成敗。只有全體教師遵守和執行好制度,才能確保學校工作的正常進行,才能取得顯著的工作業績。

所謂對教師實施人文管理既“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在整個學校管理過程中,充分尊重教師的合理需求,滿足自身價值,提供教師展示自我個性的機會,促使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以理解和尊重教師為前提的,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挖掘教師的潛能和發揮教師的力量,依靠和引導廣大教師開展學校工作。

教師的管理直接涉及到人際關係的調節。無論是哪個行業,和諧的人際關係總是非常有益於各項工作的開展。它能使每個人在心情舒暢的人際氛圍中,以飽滿的精神和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首先,學校管理者要建立緊張而又寬鬆的工作氛圍。以自身高尚無私的人格魅力影響教師,以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激發教師,以發展的眼光和寬容的胸懷對待教師。其次,要講究工作的靈活性,給予教師自主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讓教師體會到工作的繁忙而又充實,緊張而又舒暢,人人都有成就感,人人都是學校的主人。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 學校管理者只有能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觀,自發自覺地建立緊張而又寬鬆的工作氛圍,強化責任意識,敢於管理、善於管理,做到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做到以德立威、以誠取威、以才增威,克服工作的惰性,不斷創新管理,必然能不斷提高管理的績效。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通過打造開放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創設健康向上的工作環境和學習環境。比如請心理專家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培訓,或是在工作之餘或是節假日,組織教師開展文娛活動,幫助教師消除生活煩惱,減輕工作壓力,增進互相瞭解,融洽人際關係。

教師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工作、學習、生活上的,有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學校管理者要對這些需求細心瞭解,在瞭解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工作方式,更好的開展工作。

一是要善於採納教師的“點子”。工作第一線的教師對學校的決策發展有自己獨到的想法,有的想法是學校管理者沒有考慮到的。這時,就可以在執行學校既定方針的過程中邊做邊改,積極完善工作目標,調整工作方式,達到學校和個人共贏的目的。比如在執行學校的《教學質量獎勵辦法》的過程中,有的教師就提出校長和教導的獎勵限額不夠科學,做為學校的決策者就可以就此進行修訂,使校長、教導、教師三者間的工作業績達成最大的共贏共享。這樣,既提高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又有利於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是積極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每位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對於這些情況,學校要有具體的慰問方式和幫助方式。比如儘可能解決教師的住房、子女上學就業問題等。再如,新教師進校,有必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職業道德教育,可以邀請師德高尚的教師做好幫、傳、帶工作。

總之,對於教師合理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學校要盡力給予滿足,使他們安心教育,樂於教育。

做為學校管理者總是希望下屬將工作的關心勝過人的關心,但是,管理者的角色期望和教師自身的角色期望是不一樣的,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很容易導致雙方的情感隔閡.引起教師的不滿。如,有的領導注重教育教學任務分配多,重視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多,卻很少考慮教師究竟在怎樣的心態下接受任務忽視了教師的心理承受力,解決這一矛盾,可以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轉換角色把自己置於教師角色來想一想.力求使自己的角色期望與教師的期望相協調。這樣,領導的心理就容易平衡,就會加強上下溝通,既要讓教師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做了什麼,又瞭解教師的喜樂哀怨,增進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從而使教師心悅誠服地接受任務,並愉快地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知人善用是一個重要的用人藝術。俗語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位教師的興趣愛好、為人處事、工作特點決定了他們有不同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作為學校的管理者除了要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外,還要善於把握下屬的性格特徵和興趣愛好,在安排工作時,儘可能尋找他們工作的最佳位置,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使他們具有勝任感和成就感。比如,對於教學教研能力突出的教師,可以創造條件讓他們儘量施展才華,帶動全體教師,推動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對於工作踏實肯幹、細緻認真的教師可以安排他們後勤管理,為學校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新世紀的教師是充滿蓬勃朝氣和富有個性的,只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必然會受到極大地激勵和鞭策,並因此獲得被尊重、理解、信任後的愉悅和滿足。

總之,“以人為本”的管理藝術要著眼於教師的需求和學校的發展,獲取教師的信任和尊重,打造高昂的團隊精神和工作凝聚力,形成互相溝通,融洽相處,團結協作的工作氛圍,使工作容易出成效,使目標順利實現。

學校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教師的發展,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所以,任何一個學校管理者都應該不遺遺力的為教師搭建發展平臺。

終身學習已是當前社會的一種共識,從事教書育人的教師更應該樹立一種不斷學習的意識,把當作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學校要多方位地組織教師開展學習活動,引導教師大量的閱讀書籍,特別是教育刊物、教育專著。鼓勵教師做讀書筆記,撰寫學習心得,收集優秀的教學隨筆在校園刊物或校園網頁上釋出交流,定期組織評選活動。通過不斷的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強化激勵,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除此外,學校還應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拓展學習平臺。如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請名師上優質課、示範課、精品課等。開設教學講座,從思想和方法上提高教研理念,形成 “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學習氛圍,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同時,學校還可以實施“名師工程”,制定一系列有助於加速教師個人發展的計劃和措施,在中短期的時間裡,培養一批骨幹教師、名教師,為教師個人成長搭建學習平臺,創造學習機會。

所謂的交流平臺就是創造教師間互相學習、討論、提高的機會。宣傳教師的學習成果和工作業績,鼓勵教師經常性的開展業務交流於合作,在合作中迸發創新的火花。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空間,根據他們的教研專長,並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制定個人發展計劃,自主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束縛,放飛教師的創意心靈。支援教師的教改實驗,對於教改中出現的失誤和迷惘要多些理解、鼓勵、引導。開展“教研沙龍”、“教研茶話會”等活動,支援教師們在教改中的不同見解,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另外,還可以藉助學校網頁,將教學實錄、案例反思、評課例項等在網頁上互相交流、借鑑,共同參與評課,努力構建多向互動的交流平臺。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讓廣大教職工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每一個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都希望自己在特長方面得到發揮,幹出成績,最終體現自身的價值,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在每個學期開展諸如教學骨幹觀摩課、備課組研討課,拜師結對彙報課等活動。千方百計為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提供研究、展示的舞臺。對事業心強、勤於鑽研業務、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教師多壓擔子,確保全體教職工自我提高,自我發展。這些活動的開展,必然會進一步構築學校發展新優勢。“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江河,故能成其大”,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就要有大山的氣魄,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在乎每一位教師,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開展各項工作。只要能堅持制度建設,注重人文管理,為教師發展搭建平臺,就一定能走出一條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科學管理之路,這對於構建和諧校園,打造群眾滿意的學校,無疑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