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7篇 呼嘯的風中,探索草原的奇妙世界——《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本文主要介紹了《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前匯入、課堂教學、課後延伸等環節,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7篇 呼嘯的風中,探索草原的奇妙世界——《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1篇

?草原》一課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著重記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通過學習本課,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1、通過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教學方法:針對高年級學生特點,用網路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讀書自悟、悟中體情。

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大螢幕上播放草原的美麗景色,渲染氣氛。使學生快速進入課文情景,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草原。

文章是按照作者進入草原以後所經歷事情的順序來寫的。學生利用課件,自學文章的第一部分。此部分的課件中為學生提供了與文中重點語句所描述的情景相符的圖片,錄影等資料輔助學生的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轉換成直觀的影象,降低理解上的難度,讓學生充分感受草原的美。

本段內容首先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草原上空的天,由於沒有遮攔,格外開闊,空氣新鮮,使人感到特別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儘管一望無際,但是草原沒有汙染,向遠處仍是那樣清清楚楚,沒有模糊的感覺。因為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所以在作者看來,羊群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個長句子中,小丘舒緩柔美,沒有稜角,作者把綠色的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一幅中國畫,有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效。作者覺得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片翠綠,又濃又潤,像要流下來似的,流到雲彩的邊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一句是講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心情。“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動物人格化了,在他看來,動物的靜立不動,似乎是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明寫“駿馬和大牛”,實寫作者被深深陶醉其中了。這個想象非常奇特,但又非常貼切自然。這一段描寫情景交融,文字雋永,令人回味無窮,使教學的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

學生學習後,教師採用提問和朗讀的形式檢測學習成果。

教學中要圍繞課文重點內容展開討論和交流,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課文運用了不少比喻句,這些比喻恰當、生動,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彷彿我們親眼見到一般。

文章第二部分的內容相對第一部分而言要好理解一些,可以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抓重點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最後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就水到渠成了。第二部分按地點轉換推進,“路上熱情迎接,蒙古包外主客歡樂的場面,蒙古包內主人的熱情款待和主客相互敬酒的場面,主客聯歡和話別”,通過朗讀、抓重點詞句並結合學生所收集的課外資訊全面理解少數民族的熱情好客及蒙漢情深。還可讓學生補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自學結束後完成“自學檢測 ”。

課文中有很多對內蒙古風俗和習俗的描寫,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加深學生對內蒙古的瞭解,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量,課件中補充了一些擴充套件知識。

在學習完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到“草原論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提供一些相關的論題,比如“內蒙古的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等,課文對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進行了具體的描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感悟,使學生在讀中瞭解祖國的遼闊美麗,它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之,努力開發網路資源和優勢,營造氛圍,入情入境,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草原》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7篇 呼嘯的風中,探索草原的奇妙世界——《草原》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放草原風光片,學生欣賞(配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3、是啊,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聽到蒙古歌手渾厚、嘹亮的牧歌,老師的心和你們一樣,也飛向了那廣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如此美麗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段文字做了淋淳盡致的描繪。

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草原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把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句子抄出來。

(設計思路:語文學習應有靜有動,靜靜地讀是獨立思考,動筆去畫是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動靜結合,語文學習才會活起來。)

(設計思路:獨立思考後的答案並不一定完善,要學會交流,學會傾聽,善予歸納,這是學習者的態度。學生要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設計思路:閱讀的收穫要在共享之中才變得有價值,也才會深入推動個體學習的效果,從而達到深層次的合作學習。)

⑴ 空氣是那麼新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悅。

⑵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鄉上了白色大花。

⑶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種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仿費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設計思路:這一環節是在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基礎上進行交流的。因此,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尤為重要,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加上教師的板畫輔助,掀起一個課堂教學的小高潮,使課堂教學有跌宕起伏的節奏感。)

⑴ 讓學生用畫面形式來表現第一段文字,並想象牛羊會想些什麼?

(設計思路:通過師生協同板畫,再次領會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畫面美,使學生知道語文學習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理解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瀏覽方式學習2~5自然段,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設計思路:通過階段性的小結回顧,使學生明確每一步的學習目的,更有利於下一步學習的展開。)

(設計思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有權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在他們自己選擇夥伴前,他們會自由地,無拘無束地交流,更有利於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

⑴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朝我們飛過來。

⑵ 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設計思路:此時學生學習情緒被調動,學生情緒完全高漲,達到一種不吐不快的境界是最值得鼓勵的,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這種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化為有感表的朗讀,因此採取競賽朗讀的方式,鼓勵學生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讀法。體現了學生由會讀書到讀好書的閱讀過程。)

5、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盛情款待,盡情聯歡,讓主客忘了時間,忘了已夕陽西下,他們誰也不肯走,誰也不原走,這時,老舍先生不由的低吟了一句詩(出示)。

是啊,這一幅夕陽話別的場景,反映出了濃濃的深厚的民族團結,親如一家的情意。

(設計思路:朗讀想像以及板畫的完成,掀起課堂的又一個高潮,使人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可以作詩,可以歌唱,可以寫學習本課後的體會,可以是《草原》寫作論壇。

(設計思路:一課一得,也不可以是一課多得,讓學生回顧整理,學生會有一種課後成就感,也助於他們學習的再提高。)

⑶ 利用查到的資料開一個《走進草原》的主題隊會。

(設計思路: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了作業內涵,正所謂:課後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在這優美的牧歌中,感謝草原,感謝親如一家的民族情,激發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激qing。這位語言大師,用他樸實、真摯的語言帶給我們一篇情真意濃的優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創作過許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電影和話劇,希望同學們課後更廣泛地去閱讀他的其它作品。

第3篇

師:今年暑假,老師到過一個美麗的地方,還帶回了幾張照片,你們看!(課件出示老師在草原照的照片)一起說,這是哪裡呀?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42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參觀訪問時,記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共同走進——草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執教者親臨草原, 目睹了草原的旖旎風光,呼吸了草原的清鮮空氣,體驗到了蒙族同胞的豪放與熱情,就成了執教這一課的寶貴資源。這裡展示的照片(還有後面的有關介紹的感受),都是一般學生所未曾見過和體驗過的。當電教成為一種教育資源時,它才姓教,而不姓電。]

師: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大家再一次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去寫草原的。(板書:景、人)同意嗎?

師:草原的景色是怎樣的?請大家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畫下來。

師:(巡視)有的同學在相關詞語下面作了記號;有的同學用波浪線勾畫了自己感觸很深的句子;這位同學還把自己的感受寫在了課文的空白處。

師:來,請我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把那些讓你感受很深、你認為寫得很美的句子多讀幾遍,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評:讀書一定要整體感知。一開始就說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和老師通過分析把課文肢解開來同樣是不可取的。但是任何課文都不可能句句精粹,字字珠璣。執教者在巡視時說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引導,即引導學生去發現最傳神、最傳情的句子、詞語去體會,這也是一種學法的暗示和滲透。

生:我喜歡這句話,我來讀一讀: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師:(板書:一碧千里並不茫茫)你讀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一碧千里在你腦海中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在我眼前是綠色,遠一點的是綠色,再遠一點的也還是綠色!草原非常遼闊,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張巨幅的綠色絨毯,一直鋪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師:我們都要像他這樣讀書,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茫茫是什麼意思?

師:還記得這首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同是寫草原,為什麼一個說天蒼蒼,野茫茫,老舍先生卻說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呢?好,先不著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來讀書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來,接著讀你喜歡的句子!

[董老師動腦了。古人說野茫茫,老舍卻說並不茫茫,為什麼?老師在這裡設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懸念。懸念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啟迪學生思考。]

生:我喜歡這句話: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滿心的愉快。

師:你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就有一個小地方讀錯了,大家發現了嗎?

生:清鮮和新鮮都有新鮮的意思,但是清鮮比新鮮更多一層乾淨的意思。草原的空氣和城市的空氣不一樣,因為沒有汙染,所以更乾淨。

師:是呀,記得暑假裡,當老師一踏進草原,頓時感到全身每一個毛孔都張開了,都在貪婪地呼吸這清鮮的空氣。雖然我的歌唱得不好,當時我也禁不住唱了起來,(唱)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來,同學們,我們把這種高歌一曲的喜悅讀出來。

[生成性資源啊!學生讀錯了,很可惜,但聰明的老師知道把它轉化為教育的資源!於是並不茫茫由此找到了答案。倘若學生沒讀錯呢?沒錯老師肯定也得提出來。一個清字用得多準確,多傳神啊!]

師:草原的天空是那樣明朗,它讓視線變得更清晰。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很深,接著讀。

生:我喜歡這一句: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師:(板書勒)這是本課的一個生字。大家要注意它的發音,跟老師讀。[我們教的是語文,而且是國小語文,就要實實在在。抓好識字、寫字、讀書、作文。教學因其真實、樸實、紮實而更美麗。]老師也很喜歡這一句,就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翠色慾流,流了沒有?為什麼後面又說輕輕流入雲際,這不是很矛盾嗎?來,和前後左右的同學討論討論。

[這裡可以討論一下。但我不贊成動輒討論,因為閱讀、作文是個性化行為(課標語),誰讀了誰有,誰寫了誰有,誰讀了誰有。學語文不同於學理科。不要搞形式主義的東西。當然執教者也有她的苦衷。]

生: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滿了就會流出來一樣。草原就像一杯水,綠得像要流出來一樣。

生:翠字讓人感覺特別的通透,相比之下,綠顯得死板。

師:嗯,有點感覺了。《翠鳥》這篇課文還記得嗎?聯絡這篇課文,老師也比較了翠和綠,感覺翠綠比一般的綠更鮮亮,更有光澤,綠得更豐富更飽滿,綠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來(流淌的手勢)。班上有學過國畫的同學嗎?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什麼是用綠色渲染嗎?

生:當我畫國畫時,用顏料在紙上渲染的時候,我發現顏料在紙上向周圍慢慢擴散……

師:接著說,當你在宣紙上用綠色渲染的時候,你會發現什麼?

師:向周圍擴散、滲透、流動。請你們輕聲再讀輕輕流入雲際這句話,看看這翠色慾流,輕輕流人云際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我想象當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樣的鮮亮、充滿生機。

師:你的朗讀讓老師想起了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是碧草與藍天一色呀。老師也想讀一讀!

師:謝謝大家的鼓勵。是呀,這哪裡是綠色在流動,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書)難怪老舍先生說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讀書就要這樣去讀,不僅要讀 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讀出文字背後含著的意思。

[這三個去——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用想象去補充——講的是讀書的方法,有了這三個去,課文才能讀懂。]

生:既然碧與綠都是綠的意思,為什麼用兩個不同的詞語來表示?

師:你很善於提問題。來,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都是表示綠的意思?

[又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學生了不起,教師也很機敏。即使學生不提,教師也要講。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去體會、感悟怎樣準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

師:綠色與白色的搭配,多麼清新明麗、自然和諧的圖畫呀!

[草原還莢在它的色彩上。教師心裡有,才能點到點子上。]

師:(出示課件)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草原畫卷呀!天空賦予了草原以明麗,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線條,牛羊更賦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難怪老舍先生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置身於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感慨——(全班齊讀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同學們,當你置身於草原這樣的美景之中,你想說點什麼呢,你又會做些什麼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記錄下來,好嗎?

[董老師把寫擠進去了,而且擠得巧妙、自然。張田若先生早就說過,閱讀教學要把寫擠進去,要讀寫結合。這一點我非常贊成。語文教學要讀要寫,這是語文教學的兩根柱子。當然,讀寫結合要找準結合點,要順理成章,不可牽強附會,也不一定課課都寫。]

師: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聽!(課件播放《賽馬》)

[音樂可以啟發人的想象。一曲《賽馬》,把學生帶入到草原的情境中去了。音樂絕對是一種教育資源,只要運用恰當。]

生:我彷彿看到蒙古人民騎著駿馬在草原上賓士,迎接客人。

師:老舍先生又是怎樣描繪見面後的動人場面的呢?請大家讀2—5自然段,用你的朗讀再現你所想象到的情景。

師: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說說看,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哪幾個場面?

師:誰願意為我們大家讀遠迎這一部分?(指名讀)飛字讀得特別好,你們從中體會到什麼?

師:蒙古族同胞穿著節日的盛裝,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多麼熱情呀!老舍先生一個飛字,為我們描繪了富有詩意的畫面呀,更讓我們感到蒙古族同胞那種撲面而來的熱情。(全班齊讀)

師:老舍先生又是怎樣描寫相見、款待、話別這些場面的呢?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我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首先讀得很有味道,咬文嚼字,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品出了語言文字的美,品出了草原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品出了作者的欣喜激動之情。語文課上得有沒有味道首先取決於執教者。只有執教者發現了關,讀出味來了,才能引導學生去發現美,並讀出味道來。

其次讀寫結合好。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訓練。朱作仁教授說:大量讀寫、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這是被龍口實驗國小、丁有寬等廣大一線語文教師的實踐所證明了的。

還有一點要談的,是執教者的角色定位好。自始至終,教師被定在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位置上。課堂畢竟是學生的舞臺。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是夥伴語言而不是主持人語言。教師的功力體現在哪裡?體現在引導上——引導得正確,引導得深入,引導得得法。沒有對課文的準確把握,沒有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是很難引導得好的。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不是賽課,最後一部分也可以畫上個句號的。抓住蒙族同胞熱情好客、蒙漢情深的句子的品味一下(老舍先生是很善於抓細節的),讀讀、說說不就得了,何必說下一節再說?我們常常把小事情看大了,而大了事情呢,卻看小了。慢慢來,年輕人得有個過程。

第4篇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它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說說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1、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1、看錄影後讀課文,說說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4、看畫面並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草原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說說喜歡的原因。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讚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歎,你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帶著驚歎的語氣,去讀讀看。

11、你來到了草原,最想幹什麼?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說一句話。

12、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過渡: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說說喜歡的原因?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③男女老少穿著豔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說)

④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為什麼要跑得那麼快?

①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說些什麼?

③說著你想說的話,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③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著這種感情讀讀。

①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聯絡《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族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第5篇

從教以來,我已經是第三次執教《草原》了。前兩次循著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學這篇課文,效果都不錯。這次自然也是駕輕就熟,只是在教學時,由於一個學生的“發現”,我讓學生多讀了幾遍課文,沒想到課堂因此而變得鮮活與靈動。

師:課文第一段描寫了草原景色美,後邊則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請認真閱讀後面的段落,用你們的慧眼和細膩敏感的心,去尋找、去體驗、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生:“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遠處的……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麼多人老遠騎馬來迎接客人,我從這裡體會到草原人民熱情好客。

師:你體會得很好。我們一起讀這句話,感受他們的熱情。

生:老師,我覺得這句話不僅寫出了草原人民熱情好客,還寫得很美。作者把這群疾馳而來的迎客隊伍比作一條飄來的彩虹,我認為是他們穿的衣服顏色豔美,才會給作者美的印象。剛才讀這句話,我覺得真美。

師(一愣,然後驚喜地):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師:請看插圖,他們的服飾確實色彩鮮豔,很有自己的民族特點。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朗讀方式表現出來嗎?

生:老師,剛才他讀得太慢了,我認為語速應該快一點。這句話除了寫色彩美,“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群馬疾馳,襟飄帶舞”等詞語還寫出了草原縱馬疾馳的那種動感美。

師(激動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關鍵詞語用心體會。

師:謝謝你們給大家帶來了美的體驗。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感受這裡的色彩美與動感美。

師:同學們,繼續閱讀課文,像他們那樣去發現課文中蘊藏的美吧。

生:“初入草原,聽不見……忽飛忽落的小鳥。”從這一句我體會到草原的靜寂美。

師:草原這樣靜寂,是為什麼呢?默讀下面的內容,看能發現什麼?

生:我知道,這是因為草原太大了。課文裡寫:“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還是草原。”

生:我覺得這裡可以用“遼闊美”來概括。草原真遼闊呀,我真想到草原上去走一走。

師:嗯,聯絡下文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你發現了遼闊美,就請你把它寫在黑板上!

(課文說:“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生:我覺得這段話還寫出了蒙古族的風俗美。他們盤腿而坐,吃奶茶和手抓羊肉的風俗真有意思。我都流口水了。

師:是呀!草原風景美如畫,蒙漢人民友情深。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兩段話,感受蒙古族的風俗美,感受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吧!

師(情不自禁地):孩子們,你們和老舍爺爺一樣,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善於感悟美的心靈。老舍不愧是一位語言大師,在他優美的文筆下,自然美與人情美融合成了一幅讓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的詩意畫,難怪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情不自禁地深情感嘆─??

師:最後,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齊讀課題,同學們,記住這讓我們感動、嚮往的神奇美麗的地方吧。

這節課,因為一個學生獨特的閱讀感悟(發現了文字中的“色彩美”),教學離開了我課前精心預設的軌道。於是,師生沿著“美”的新線索重新解讀文字,建構新的閱讀體驗。一時,課堂“美”不勝收,課堂因生成而美麗,而真誠,而感動,而精彩。課後,我對這堂課的成功教學進行了反思:

西方美學理論認為,閱讀活動是作家體驗與讀者體驗相融合的一種歷史性交流(或對話)。要讓學生產生閱讀體驗,就得讓學生沉浸在課文豐富的情感世界中反覆誦讀涵詠,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人文意蘊(對話)。在教學中,學生能感悟到文中的“色彩美”,是我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好在我對課文已是滾瓜爛熟,稍一思考,便抓住這一契機,引領學生循著“美”的新線索重新解讀文字(我也迅速參與到閱讀行列中),於是才生成了後邊愈來愈精彩的對話。如果我漠視了學生的這一獨特體驗,後邊的課堂可能同樣只能在我的預設中按部就班進行,“草原”也不會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留下如此“美”的記憶。

2、生成性課堂對教師的角色行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領者。”這個引領者必須具有廣博的學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必須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細微變化,理解並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就本節課而言,這是一節典型的生成性課堂,我如果沒有前兩次執教《草原》的基礎,沒有對新課程理念的反覆學習、揣摩、實踐,就不會抓住“色彩美”大做文章,引領學生體驗到“草原”更多更豐富的“美”,而絢麗多姿的課堂氛圍也就不會出現。

第6篇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新鮮 清鮮),天空是那麼(晴朗 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並不( )。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 柔軟),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色勒的中國畫尋樣,到處( ),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 使人(驚歎 驚訝), 叫人舒服, 願久立四望, 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4、文中有2個表示綠的意思的詞語,分別是 和 。我還從課外積累了2個,分別是 和 。

6、用 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這句話中把 比作了 。

7、文中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繡字用得真好,你能說說好在哪裡嗎?

4、作者主要抓住了 、 、 來描寫草原的,從中流露出作者 的心情,哪些詞句能看出作者的這種心情,請用 畫出來。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裡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1、從文中為下面解釋找出相應的詞語,填在括號裡。

4、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從哪看出?請用 畫出句子。

7、文中的玻璃的帶子指( ),寫出了河的( )特點,破折號表示( ),最後的感嘆號表達了( )。文中的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說明( )。彩虹形容( ),讀了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 )。

8、請發揮想象,我們到了蒙古包後,主人會跟我們說什麼?做什麼呢?

本文的作者是( ) ,他的代表作是( )。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是( )你還能寫出關於送別的古詩句嗎?請你寫下來。( )

第7篇

1.通過自讀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風光,受到美的薰陶。

2.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美麗景色的段落,並且能背下來。

1.激情匯入。同學們,那遼闊的草原是個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賞嗎?(想)請讓我帶大家去領略草原那美麗的風光。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影,讓學生欣賞。

2.板書課題。欣賞完了,草原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景色美麗,草原遼闊)作家老舍先生筆下所描繪的內蒙古草原又是怎樣的呢?帶著疑問,這節,我們一起來學習12.《草原》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草原

1.同學們課前都做了充分的預習,初略地讀了課文,我可以向大家提個問題嗎?(可以)課題是草原,課文寫了草原什麼呢?板:景色美麗 熱情好客。

在景色美麗和熱情好客兩部分內容中,喜歡景色美麗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右手,喜歡熱情好客這部分內容的同學請舉左手。(看來呀,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現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內容呢?(景色美麗)為什麼呢?我尊重大家的意願,帶大家去感受這部分內容。

1.自讀自找(不理解詞、句、其它問題) 合作、探究(不懂的問題) 相互評價。(以小組為單位)

①先讓其中一個小組彙報情況。小組中的同學找出哪些不懂的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還有不能解決問題嗎?其它組的哪位同學能幫助解決?誰能評一評回答的問題?

②除這組的同學所提出問題外,其它組同學還有問題嗎?誰來幫忙解決?誰能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未能解決或解決不理想時,教師啟發、解疑,學生對翠色慾流、勾勒、渲染等詞理解不深刻,教學中採用實物感悟法(翠色慾流),操作演示法(勾勒、瀉染)加深對詞意思理解。

學生提不到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如:a.一些難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麼特點?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c.…… ,剛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決了很多問題,面對景色如此美麗的草原,如果不進行細細品讀一番,去受到美的薰陶,實在遺憾!

①自由讀景色美麗部分,劃出認為最美句子品讀。a.自己練讀。b.兩個同學互讀,看誰讀得最棒。

②各小組推一名讀得最好同學朗讀,學生評價,賞析。

③出示認為最美句子,師生品讀,指導學生讀好句子,體會景色之美,從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讀感受部分:面對如此美境,難怪作者陶醉了,在這種境界……,在這境界……(教師引讀)。

⑤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著優美樂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貼出景色美麗這部分的思路,在音樂的渲染下,美美地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部分內容,再次感受草原美麗的風光。

1.展示蒐集到有關草原的圖片、詩歌、歌曲……小組中交流、欣賞。

2.設計廣告語。假如你是個導遊,請設計出介紹內蒙古草原情況的廣告語。可借鑑課文中好詞、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語言來介紹,看哪組同學最有創意,小組合作解決,選代表發言、評論。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回過頭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讚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來結束今天愉快的學習,好嗎?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錄影,學生邊聽邊欣賞。( 執教:周善慶 指導:鄒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