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教育懲戒心得體會6篇 塑造優秀品格:國小教育的有效懲戒心得

國小教育中的懲戒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通過對教育懲戒的實踐與研究,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到懲戒的定義和目的,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恰到好處地使用懲戒,以培養學生的自律和道德品質。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國小教育懲戒的心得體會,分享實踐中的經驗與思考,為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發。

國小教育懲戒心得體會6篇 塑造優秀品格:國小教育的有效懲戒心得

第1篇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佈《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範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範圍內,充分徵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髮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範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並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杆樹立在哪裡,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於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於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麼,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並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國小教育懲戒心得體會6篇 塑造優秀品格:國小教育的有效懲戒心得 第2張

第2篇

教育部頒佈《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這可以說是教師們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規。長期以來,教師們最頭疼的就是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一旦和孩子的家長產生理解上的矛盾,那麼就很可能讓教師處於弱勢的地位。

這部《規則》詳細的規定了能夠實施懲戒的具體情況,同時又對教師嚴厲禁止的行為,做出了非常細化的規定。《規則》既充分保證了教師的權利,也充分保證了學生不受到體罰以及變相體罰。

個人覺得在這裡面對於罰站的時間的規定,體現了一種人性化和嚴謹性。既可以對孩子起到懲罰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為過度罰站,引發孩子健康上面的風險。有了具體的時間規定以後,如果教師按照時間規定對孩子進行懲罰,孩子出現了暈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狀況。在責任劃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鬧。

可以讓教師,真正做到,慎用懲戒,敢用懲戒,擅用懲戒。

同時,家長也不用擔心,教師懲戒孩子的時候會用體罰的方式,因為相關的規則已經明確規定了教師不能採用的懲戒方式:

1、嚴禁擊打、扎針。這意味著戒尺,教鞭等,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懲戒教具,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2、嚴禁過度罰站、機械抄寫。這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又呼應了教育部之前關於禁止機械性重複作業的相關規定。

3、嚴禁辱罵。教書育人,如果對學生採取人格上的辱罵,那麼這樣的教師妄為人師。這是對教師個人道德上面的規範。

4、嚴禁連坐。因少數人而懲罰全班這種心理上的壓制性懲罰,損害公平性,也傷害同學團結,被禁止。

5、嚴禁因為成績懲戒學生。進一步貫徹鼓勵教育為主的教育方法,呼應減負政策。

7、指派他人懲戒。避免教師借刀殺人式的`懲戒行為,避免實施懲戒的學生心理畸形發展。

8、其他一切損害孩子身心的方式。為整個法規留了一個可控空間。

本人為這部《規則》的頒佈送上一個贊,它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行為,也保護了孩子的利益,既貫徹了減負的政策,也維護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條文中的一些細節,體現了規則設計者的智慧。也為現在比較緊張的家校關係,起到了調停的作用。相關部門也可以根據這部規則,在矛盾發生的時候,做出更科學的判斷,採取更有效的措施。

第3篇

近日,教育部研究出臺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稿,將於20xx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則出臺背景是來源於過去過份強調賞識教育,因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學生家長將學校、將老師告上法庭事件屢出不鮮;老師被動,學校尷尬,以至於“談管色變”。在這樣大的環境下,教育部出臺了《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是有利於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是教師履行教育管理學生基本權利和責任的底線保障。

就對《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作為校方和教師怎麼理解、認知、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措施,淺議個人拙見。

一、《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扛起教育責任,培育具有“脊樑”的中國好學生保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中的人,人必然要接受家庭、社會、學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項制度,法規政策。而過份賞識教育,會導致家長、社會、學校三方對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成人”認識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線意識,規則意識,學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教師職業成了“高危”行業,教師不敢管,學校無法管,個別學生“無法無天”。出臺這樣一個規則,就是為了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古語說:“不以恥,無以正”就是這個目的。

二、要正確的理解《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導向。

懲戒不是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懲戒的手段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是教育為主,懲戒有度。我們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鍛鍊學生承擔責任,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因此對於《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作為學校要把好方向,運用得當;要組織教師、學生、學生家長三方進行學習、解讀,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寬以待人,要對所有的學生公正公平,“一把尺子量到位”標準意識。這樣才能起到教育懲戒的公平性、威嚴性和公正性。

懲戒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在運用教育懲戒的這個尺度上,儘量不運用教育懲戒規則作為我們教育最好選擇,以此達到教育警示的作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2.儘量不在公眾的情況下運用懲戒教育,不要有“殺雞給猴看”這種心理狀態,這樣的方式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容易讓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考慮學生人格尊嚴,古語說:“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密”就是這個道理。

3.懲戒方法不能過於簡單,要做到以理服人,事後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要讓學生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學生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目的,要讓習慣外化於行、內化於心。

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成人和成才”,所以僅靠一個懲戒的制度是解決不了的,學生很多行為習慣實際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學校教育的折射和社會教育的折射。因此作為家長、教師,我們要求學生怎麼做,而我們自己就必須先做到。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個道理,起到榜樣引領的作用,做到自己與學生同步、同發展。

教育是根植於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愛,才是教育的萬能金鑰匙,因此我們要學會用耐心、愛心、童心感化教育學生,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學習生活。

總之,《中國小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更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

第4篇

一場球賽要想精彩絕倫,除了運動員精湛的球技、觀眾的文明觀戰,還需要裁判的準確執法。正是裁判對比賽規則的嚴格執行,才能保證場上運動員最佳狀態的發揮,該吹哨時就吹哨,該亮牌時就亮牌,甚至可以罰下場去。懲戒恰恰是為了讓比賽更精彩。

人生如賽場,既有硝煙瀰漫的競爭,也不乏波濤洶湧的暗戰,雖不說是頭破血流、你死我活,但也是你爭我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越是充滿競爭的地方,越需要懲戒的存在,沒有了規則的參與,一盤散沙,甚至是烏煙瘴氣都在所難免。

曾幾何時,隨著國門的開啟,西方的許多教育方法蜂擁而入,不僅衝擊了幾千年的傳統教育,而且也帶來了社會思想的不斷髮展。面對琳琅滿目的教育思想,我們的教育界一時間真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錯覺,於是賞識教育大行其道,“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標語張揚在校園上空,保護孩子的天性成為縱容嬌慣的藉口,無私地愛護成為“小皇帝”們的庇護傘,發展的眼光成為學生任性妄為的障眼法。戒尺的悄聲消退,恰恰是飛揚跋扈的粉墨登場;懲戒的眾人喊打,恰恰是無視規則的肆意生長;教師權威的顏面掃地,恰恰是目空一切的橫行無忌。

當我們感慨“巨嬰”的橫空出世,當我們悲嘆“啃老族”的層出不窮,當我們哀傷“精神缺鈣”的難以理喻時,是否想過,高懸在教育頭頂的那把達摩克利斯劍的隕落,恰恰是許許多多教育怪相誕生的緣由。

環顧我們的周圍,蔑視規則者有之,逃脫責任者有之,心理脆弱者有之……儘管不能把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歸罪給教育,但是缺失了懲戒的教育變得軟弱無力卻是不爭的事實。今日的問題青年,今日的柔弱中年,今日的蠻不講理的老年,多年以前,他們可都是在接受教育的少年啊。懲戒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了懲戒的參與,教育成為了蒼白的說教,成為了“濫好人”的愛護,成為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混日子。

曾經,我們是那麼厭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式教育思想,我們是那麼厭惡“道貌岸然”的學究式的師道尊嚴,我們是那麼厭惡“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等級森嚴的依附關係。於是我們迫切地希望打倒這一切,希望引入西方的教育思想,希望用國外的教育方法改造我們的教育,希望在教育上的“不破不立”。然而,你方唱罷我登場,看似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教育,如果眼中無“人”,那終將是一種失敗的教育。“過猶不及”的古訓恰恰在說明任何事物都應“有度”,將所有的'懲戒視為“封建餘孽”,直接導致的就是“斯文掃地”“規則殆失”。

當然,懲戒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育的萬能法寶,它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種,我們在承認它的價值和功能時,也沒有必要將其推崇到無上的地位。適度是懲戒的必備條件,失去了這個條件,懲戒就可能淪落為“濫施暴力”,成為“喪心病狂”的代名詞。

理想的教育懲戒應該是什麼模樣呢?不由得想起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想起他手中的那把戒尺,“有,但不常用”,“有”說明了懲戒的存在,“不常用”說明了適度的必須。歸根結底,教育懲戒的目的不在懲罰,而在引以為戒,而在教書育人。

給我那把戒尺吧,我會把它輕輕打在犯規學生的手掌,然後師生會心地相視一笑,有真誠的關愛,更有嚴厲的督導。

第5篇

教育懲戒權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爭論、呼喚、討論中在20xx年x月x日和大家見面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範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援、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麼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餘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後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願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複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並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於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範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第6篇

近期以來,班級內遲到的現象屢禁不止。為了培養學生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班上執行“無正當理由遲到,遲到一分鐘,(教室內)罰站十分鐘”的措施。我認為將其作為班規執行,是可行的。

罰站十分鐘,且是在教室內罰站,並不影響同學們自身的學習,相反還能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培養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再者,許多學校也實行站立早讀,可見其可取之處。此外,於20xx年7月,中共中央還明確了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在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設一定的懲戒。因此,該建議作為班級的規定是應被贊同的'。

這不僅是班級中,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缺乏規則意識,並且大多承受能力差。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採取相應的措施。中國自古便有“嚴師出高徒”的諺語。雖然過於片面,但這句諺語也有其可取之處。在教育中設定一定程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的懲罰,不僅能幫助學生改正不當行為,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規則意識的形成。

不僅僅是學校中的教育離不開懲罰,社會上,生活中的教育同樣離不開懲罰。自古以來,教與罰便是難以分離的。古時有先生可以懲罰,如今也有教師可以懲罰。例如,學開車,師傅再三教導,你卻仍然一竅不通。他便會呵斥你,這種“呵斥”同樣可以看作是一種懲罰。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但是,是隻要懲罰就能教好嗎?懲罰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顯都不是。懲罰是輔助教育的一種手段。用懲罰來激發學習者的潛力,改正其不良行為。但並非越重的懲罰就越好。懲罰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因此,懲罰應是適當的。適當的懲罰能幫助教育,可是過重的懲罰會害了別人。

正如教育懲戒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養規則意識,鍛鍊承擔責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難以替代的價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育過程中設定一定程度的懲罰,至今依然廣泛存在於社會教育中。因此,教育離不開懲罰,有懲罰的教育更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