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庖丁解牛》讀書心得4篇 《領悟牛與人生之道》

《庖丁解牛》是中國古代哲學家荀子的著名篇章之一,被譽為“辯證法的典範”。本文以庖丁解牛為比喻,闡述人的修養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深入研究這一哲學經典,我們可以融會貫通,開啟智慧之門。

《庖丁解牛》讀書心得4篇 《領悟牛與人生之道》

第1篇

高中時候讀過《庖丁解牛》,由於是應試的緣故,只是匆匆讀一遍,沒有覺得有什麼稀奇的。

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字與詞的講解上,放在猜測可能考試的翻譯上。

後來上了大學,讀了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歷年提到了陳家洛仔細學習了《庖丁解牛》後,武功大進。當時覺得是小說家的杜撰而已,《庖丁解牛》那有這麼神奇!

大學畢業後自己出來創業,主要負責市場與銷售方面,覺得在很多的地方沒有處理好。心裡一直覺得很悶,想找一個方向突破,解決。一次偶然的機會想到了一個關鍵詞:節奏

突然想起了高中時候讀過的《庖丁解牛》,想起了第一段: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首》十分合拍。)

當然覺得眼前一亮,覺得庖丁這個哥們太厲害了,在工作的時候簡直就像在跳舞,簡而言之,很符合節奏啊,難怪庖丁的技術這麼厲害啊,真的很懷疑他是當時的武術高手,退出江湖後改行做了庖丁,過起了平凡的日子!

後來每一次讀庖丁解牛,都有新的體會。以前在做事的時候,我們都是用頭腦去思考,用邏輯去判斷。但是發現很多的事情最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現在想起來,我們還處於庖丁解牛的第一階段: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還只是看到事情的表面現象,還沒有深入去體會,去“悟”事物背後的規律,或者叫做“道”的'東西。庖丁自己也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我所追求的是道,而不僅僅是技巧)

雖然,最後從《庖丁解牛》中我沒有學習到什麼是節奏,但是我學習到了如何去體會節奏,那就是:用心去體會,去感知事情的節奏!

現在覺得,《庖丁解牛》這篇文章不是人寫的,而是天生的!是鬼斧神工般的傑作,是恆古以來的真理!整篇文章樸實無華,但是所含的哲理,確實務實而深刻!

《庖丁解牛》讀書心得4篇 《領悟牛與人生之道》 第2張

第2篇

大概是在上高中的時候,我跟從老師學過這篇課文。那時候,讀完文章後總感覺:一個寫宰牛人的故事,還收取課本里,又被老師說的好了又好。不過有什麼可好的啊?還不如那些寫古時候刺客的文章過癮。

現在,能有空閒時間偶爾翻閱了這篇文章。每每讀過,卻總能由衷的感嘆,文章傳千古啊。有時竟然在臨睡之時,這篇文章裡的句子又一下一下的竄了出來。故意讓我再三品味,而後才能昏昏睡去。在昏昏之際又彷彿時而能聽那種牛皮被刀子割開時的霍霍的聲響,或是體會手持牛刀,視為止,行為遲的超出感官的解剖境界。

或許每個人讀後的感受不同。但這個小文章卻能如此輕易的就向讀者傳達了庖丁解牛時的感受,而且感同身受。堪稱生動。

自己總結了一下,這個文章比較有力的一點就是整個文章中擬聲詞的使用。開篇就使整個文章充滿了音樂的動感。不僅在暗地用擬聲詞,更在文章明面上寫出了合於桑林之舞。試想,如果真的有聽過《桑林》這個曲子,那這篇文章閱讀起來能聽的聲音不是更豐富麼。

而且,文章中每次語義的過渡時候,又採用擬近的聯想手法,使整個文章渾然一體。也就是說,每次語意轉移的時候,都承接上一個描寫的現象,轉移人們最容易聯想的另一個現象。比如,開篇描寫動作,從手,肩足,膝,都是從相近的位置間逐漸轉化,而後再用觸,倚,履,這些動詞,把各個部位銜接在一起。好像一個人的具體動作從最開始的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觀察,最後再將這些動作連貫起來給你一個動畫般的印象。

而後的說理部分更是這樣,從牛的身體結構寫刀,再從刀又寫回牛的身體結構。這些都是最容易聯想的想象過程。也就是說,通過人們最容易聯想的事物之間的交叉轉換,完成了文章各個部分的過渡。更進一步,如果這些想像中的`事物如果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絡,那麼,就會出現動畫般的連貫想像效果。讓人難以忘記。

而更為高的一招,就是把整個文章的說理過程都隱藏起來了。在文章的最後一句,突然來了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使人從沉醉在具體的感官感受中猛然醒悟,原來這是個說理的文章。於是,又重新從另一個高度,再次的進行閱讀,而後挖掘其中深刻的道理。

這樣的文章,或者是筆法,或者是道理,都會深深的留在讀者的腦海裡。所以,《庖丁解牛》無論從描寫手法,說理形式,都很值得把玩。

第3篇

自從學習了庖丁解牛讓我感覺到世界上的事情紛繁複雜,處理不當在無形中就會給人帶來困擾,怎麼去擺脫困擾,瀟灑的處理好所有的事情呢?

在《庖丁解牛》中我們懂得了,牛是複雜的,但是隻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的解牛了。世上的事情也是一樣的,不管它多麼複雜,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充分認識和掌握事情的內在規律,處理起來遊刃有餘了。

庖丁在順利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回顧,為之躊躇滿志。”是一種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種充滿自信的境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達到此種境界呢?我們要學會用“刀”學會了就活的灑脫,不會用“刀”就失去了生存的工具,就會陷入苦惱中不能自拔。我們應該如何掌握這用刀的生存技能呢?我們首先要學會研究生的結構,找準牛的肌理就是事情的內在規律。輕鬆自如的解牛和解決事情。

人世間的事情即使千差萬別,不盡相同,但是對於每個人每件事,有規律可循。就得善於掌握它的規律,順著它的.規律去做,遇到難題要學會繞道解決。避免與其規律發生衝突,如果不按規律辦事,拼著力氣在幹了解牛的刀,沒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連雞也殺不了。這樣做勢必會陷入到無法迴旋的餘地,我們應該如何掌握解牛的正確方法呢?

我們應該做到,不管對於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要找到其中的門和路,要知道從那進入,從那裡拐彎。像我們的學習,人際關係,都不是這樣的嗎?我們要學會用靈活的頭腦來應對世間萬物的變化。我們有時要學會繞開障礙而行,也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以。解決問題砂是在硬碰硬上,硬碰不但白費力氣,更糟糕的是容易擊到對方的最痛處,那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在合作的關鍵的門路上打上難以解開的死結。

所以我們學了《庖丁解牛》以後我們要學會能把自己的鋒芒磨損,還要順利解牛。要學會達到一種躊躇滿志不敗的境界,對於處理人事間的事懷也要善於學會掌握規律,運用規律,不要去硬碰硬要按規律這樣才能順利辦事情,從而達到心情愉快,這樣也就掌握養生之道的規律了。

第4篇

從事審計工作十餘年,重讀《庖丁解牛》一文,感受頗深。庖丁解牛,由表及裡,由生疏到技熟,由心領神會到形神兼備,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光芒,更是寓含了人生事業追求的三個境界。誠如梁惠王所言: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對於我們從事的審計事業而言,她是審計人心中永恆的追求。對於為審計事業默默奉獻的審計人來說,從進審計機關到成為審計事業的頂樑柱,都要經過庖丁解牛一般的歷程。

套解庖丁解牛故事的話來說,審計人員經歷的三個境界是:“所見全賬”、“目無全賬”、“心中有賬”。

第一個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審計人員第一次接觸審計工作,躊躇滿志,滿以為學以致用,所學的知識總算派上用場了,但審計現場滿目帳簿,憑證一大摞,頓生無從下手之感。這個過程,就賬審賬,雖能發現一些問題,但很難發現那些深藏不露的問題。

第二個境界:“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熟能生巧,隨著審計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每到一個單位,就會對該單位帳務的處理結構瞭如指掌,對收入支出的`增減變化一目瞭然,對常規性的問題隨手可指。這個過程,依賴於帳務審計,對涉及帳務的違法違規問題手到擒來,但對大案要案和深層次的問題還缺乏有效的掌控。

第三個境界:“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伴隨審計閱歷的不斷增加,理論水平的不斷提升,解決和處理複雜問題能力的不斷提高,不再注重一般賬目的稽核,而是著力於摸清被審計單位的業務往來和內控制度,通過找準管理的薄弱環節進行深入調研分析,然後達到“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效果。這個過程,做到了心中有賬,通過縝密的邏輯思維,抓住重點環節突破對方防線,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人生事業達到第三個境界,雖然在於精通技熟,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但根本在於對事業的熱愛和心中固守的那份執著,這種境界只有德才兼備者才能達到。

讀《庖丁解牛》,最佩服的是庖丁的敬業精神,作為審計人,就要有這種精益求精、勇於上進、敬業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