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牛頓作文12篇 "力量解密:牛頓的探索與啟示"

牛頓作文是一種指導寫作的方法,以英國偉大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明過程為模板,通過“汲取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三個步驟來進行作文寫作。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國中生及以上學生,有助於提高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

牛頓作文12篇

第1篇

現在最經常聽到的一句抱怨便是:為什麼諾貝爾獎的得主中,中國人那麼少?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人才的要求與渴望。然而,歸根結底,中國不出牛頓的原因便是浮躁與鑽研精神的缺失。天才都被同化了。

人說,毛毛蟲只有靜下心來化繭,經歷數週的磨難,才能化蝶。人才不也是如此?有哪個人才是每天吃喝玩樂,輕輕鬆鬆地得了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一邊高呼著人才的誕生,彷彿就要發起全民大鍊鋼運動,卻沒有人靜下心來。若是牛頓也天天這樣,連蘋果樹的影子都摸不著,哪怎還會有牛頓三大定律呢?屠呦呦在實驗室中做了多少實驗啊?數年的努力才讓青蒿素聞名於世。若是一直浮躁,不要說科學的理論了,就連科學隱藏在什麼現象中,你也發現不了。

另一種現象就是鑽研精神的缺失。在學校裡,學習的知識都好像僵硬的鴨飼料,一直持續不斷地填充著被關在籠子裡的鴨子們。在這個灰色的沒有疑問與好奇的世界裡,極少人選擇發問,哪怕是生活中任何細小的部分。偶爾有孩子成為灰色世界中的一抹亮色,提出為什麼,也很快被成人馬虎的應對所同化。中國人啊,失去了好奇的能力,又怎能帶著問題去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呢?不好奇,不思考,頭腦空空。這樣的社會風氣是導致中國天才被同化的最大原因。

這兩種問題的實質便是資訊時代下必然導致的問題。在各種高科技的便利下,人們舒適地享受著生活,鮮少有人願意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思考一些問題。此外還有填鴨式教育對孩子們思想的僵化與毒害。學校只塞給孩子們知識,卻從未讓孩子們學會好奇與提問。最重要的並非答案正確,而在於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大概便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缺陷吧。

百年前,魯迅先生寫下《未有天才之前》呼籲民眾做培養天才的泥土。而如今我卻想呼籲人們去嘗試以天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改善浮躁的社會風氣。因為培養天才的泥土已經有足夠的營養了,花朵卻仍然不盛放。

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強國,人們卻總有一種科技滯後的自卑感。因此國人應當戒浮躁,多思考。畢竟要仰望星空的話,首先應當做到腳踏實地。不要讓天才被不良的社會風氣同化,才能使中國出得了牛頓。

牛頓作文12篇

第2篇

白巖鬆曾言道:中國很難出一個牛頓的原因一是當今中國人閒暇時間過少,二是中國人在被蘋果砸到之後的反應卻是抱怨與吞食。相似的共通感從魯迅先生的言語中與白巖鬆先生的話中連起了一條線。魯迅寫道:未有天才之前。而如今我卻想提:未有牛頓之前。

現今的中國社會很難出一個牛頓。一句話卻足以使心靈受到震動。魯迅先生指出是環境扼殺了天才的出現,而如今看似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大國中國,不也正面臨著如此的窘境嗎?有時也會令我感慨,歷史歷史,以史鑑今,不無道理。

現今的中國人在時間與價值觀上較之以往發生了改變。人們忙碌於各種鬧市喧囂之中,很難再有閒情逸致去靜心思索一個問題,人們總忙於奔波看似各種的高價值事物,卻忽略了其實最有價值的是人類自身的思想。若都如《變形記》中機械可怕的社會一般,那麼人們確實失去了其自身的價值,被麻木所操控著,而民族思想與精神文明便會走向泯滅,更別提是否會出現第二個牛頓了。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而關鍵在於,人們是否願意去擠,去質疑與發現。

於是在當今社會之中,工匠精神成了治癒浮躁的一味良方。中國人第一選擇是抱怨。這句話多麼觸目驚心,在浮躁之中徒添抱怨只會使負能量積累,而對於創新、發展毫無用途。近期熱映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使人們深切地體會到了工匠精神的傳承與那一份可貴的專注與細緻,在社會中引起廣泛反響。亦如日本眾人皆知的煮飯爺爺與壽司之神,是他們願意靜心於自己所專注的事務併為之奉獻,在浮躁的社會中注入一劑強心劑。我想,如果人們都醉心於自我事業,甘於深究與奉獻,那麼現今中國再出一個牛頓並非難事。

白巖鬆的第三句話是極富諷喻意味的,中國人把蘋果吃了!人們在一笑而過之後卻從心底感受到了人們的漠然與從眾心理。貨車在高速傾覆卻遭鄰近村民哄搶之事已屢見不鮮,人心善意的淡薄化、自私化與從眾化又如何激發起人們對自然的熱愛,如何造就中國的牛頓?

未有牛頓之前,讓中國的國民素質與創新素質能與發展速度相匹配,與此同時,我們也應寬容對待這些現象,堅信在時間的淘洗下,中華民族會有價值觀、時間觀、工匠精神與社會正能量,如此而來,千萬牛頓必會孕育而生!

第3篇

多一點寧靜,閒看庭前落花,輕搖羽扇綸巾。多一點思考,在星子如晝的時分倚在南窗旁看月明星稀、河漢清淺。在心中栽下一株幽蘭,讓自己的心慢慢沉澱,不失為人生的大智慧。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如猛獸追逐獵物般急功近利的現代人時時刻刻都在匆匆趕路,生怕自己沒有跟著手錶上滴答的秒針保持一致的步伐,但這一切卻又是徒勞無功、碌碌無為。現代人都活得太表面、太浮躁。

“現今的中國很難出現一個牛頓,第一,中國人沒有閒暇功夫坐在樹下,第二,蘋果砸到了中國人,中國人第一選擇是抱怨,憑什麼砸到我頭上呢,第二選擇就是吃了”,白巖鬆如是說。

誠然,在大時代背景下,所有人都是忙碌的,可是真的沒有閒暇嗎?美國心理學者勞倫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她指出精英們的時間都是付諸於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而可悲的是,現今我們都太過急功近利,活得太驕躁,若將重要的東西都認為是名利和慾望,自然沒有時間坐在樹下,更無謂創造輝煌。

“將自己的心奉給思考而不是抱怨,才可以創出自己的天地。”顏寧留學回國後潛心研究,不急於求成。當她的學生替她惋惜,生活無法帶給她《歡樂頌》中安迪的豪車和衣飾時,她是這樣回答的。此言妙哉!只會抱怨而不會思考的人永遠是膚淺的人,是鄙俗的人。生活在生活的表面,隨波逐流,將會迷失你的雙眼,無法分辨周圍的汙濁與澄清。如此,你將無法成為衝破淤泥而不染自身的蓮藕,被人讚頌;只會成為裹挾著淤泥而生的田螺,為人恥笑。

試想,若人們面對掉下樹的蘋果不是抱怨亦或是吃了,而是多了一點思考和感悟,那麼現如今的社會上、在物理學界的新星或許就會是“諾貝爾哥”郭英森或者是其他中國人了。

要像三毛從沙漠回來後一樣洞明世情,不隨波逐流,方能學會做人;要像林徽因在雲端漫步一樣看清世事,不被名利所擾,方能感悟生活;要像路遙“與其認真,不如隨意”一樣不爭名利,淡泊自然,方能直麵人生。

蘭秀深林,不以無芳而自抑;傲雪寒梅,不因無人欣賞而凋落。學會戒掉驕躁與膚淺,學會忘掉功名與利慾,心有幽蘭,才能成就自我。

第4篇

茫茫人海,在中國這片豐盈的土地上,淡薄的蒼穹下曾有多少建木拔地而起,俯視著大洋彼岸,而如今,繁花凋零,在這片土地上似乎只有漫天沙石和寥寥幾根野草,幾株盆栽。

是什麼造成了這片大地的荒蕪,相較於創新之意日益強盛的西方,我們欠缺的是文化底蘊嗎?是天賦上的差距嗎?我認為不是。魯迅曾對於天才的養成作過評價,他認為天才確實是有一定天賦的,而這個培養的過程是需人民做泥土,從此來輔助天才的出現。

而今的中國社會確實是重視學習的,我們有完備的教育體制,精緻而美麗的圖書館,不可謂不重視學習、不重視教育。那究竟與西方相較差在何處?猶太人被稱為天空上的民族,他們人口僅為千萬,也即我國的百分之一,但世上大多數傑出的科學家都是猶太人。他們有個特點,十分喜歡對著天空,半眯著雙眸深思著內心的疑惑。我恰認為這點十分重要,我們的社會環境過於刻意,刻意地模仿西方的城市。我們應該堅持自身的文化品質,而非從他人處複製而來,以此作基石,而非如白巖鬆所說:中國人沒有閒暇功夫坐在樹下。

說到底,這就是社會風氣所決定的。若每一箇中國人都如猶太人一般堅持自身的內在,而非外來文化的衝擊,那整個社會必然不再如現在一般功利。

同時,整個社會想要做好泥土,不僅僅需要獨立自主的文化,還需要人們自發的,自主地對自我精神品質的提高。

古時有多少人從亡國的痛苦、被貶的失意中走來,但最後卻是因此而得到了內在的昇華。李白依舊狂放不羈,瀟灑自在;陶淵明的棄官歸隱,在《歸去來兮辭》中看出他內心的豁達,較之前也是一種境界上的提高。這些都是值得借鑑的例子,我認為現在的中國人之所以出不了天才,刻意追求成功卻一事無成是因為內心中缺乏真正的堅毅。

而當每一箇中國人能夠真正的擁有堅定的信念,發展自己獨有的人生觀,堅守著傳統文化,社會風氣才會有大的提高,也就能造成肥沃的泥土,養育神樹建木,而不至於如白巖鬆所說現今的中國很難出一個牛頓。

第5篇

其實我本來是一個普普通通只想過平靜生活的上班族,我的日子平淡,總讓我覺得這一生碌碌無為。誰知一覺醒來,我竟穿越了,成了一個蘋果,而且是十七世紀六十年代英國蘋果樹上的一個蘋果。我不想成為一個什麼也幹不了,只能被人類吃掉的蘋果啊!就在這時,我認識了一個人,他叫牛頓,他每天都要來蘋果樹下讀書。我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準確地砸到牛頓的頭上,成為一個青史留名的蘋果!

在我眼裡,牛頓知識淵博,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類,他勤學好問,非常有當科學家的潛質,難怪他日後會成為大科學家。

有一天,牛頓再次拿著一本厚厚的,反正我也看不懂的書,來到了這棵結滿了蘋果的蘋果樹下,一邊乘涼一邊看書。那時候,他正坐在我的正下方,那時我也剛好完全成熟了,機會來了!我默默調整自己的位置,暗下決心:一定要朝著牛頓的腦袋砸過去。“呼呼”的風聲從我身邊掠過,我瘋狂地扭動身軀,在心裡默默地念著:一定要成功啊!一定要砸中牛頓啊!

可是一秒鐘過去了,兩秒鐘過去了,三秒鐘過去了……

直到第六秒過去時也什麼都沒發生,我正心灰意冷,想著還是等到下一次機會時,空中突然吹來了一陣狂風,那是第七秒的時候,我頭上的枝條一鬆,我聽著呼呼風聲,控制著自己的身體,狠狠地砸到了那位名叫牛頓的少年頭上,我彷彿聽到葉子也在為我鼓掌,下一刻,我將創造歷史!沒想到我力氣太大,竟然把他砸暈了。

我也暈倒了,不久後,我醒來時發現我回到了原本的世界。

後來,我從歷史書上得知,牛頓醒來後,開始研究蘋果為什麼會砸到自己頭上。不久後便發現了萬有引力,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我也成為了那個青史留名的蘋果!

能來到植物世界,成為一個蘋果,幫助一位人類成為一個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我覺得走這一遭也很值得。雖然幫助了牛頓,但我不敢居功自傲,因為牛頓的成就全是因為他勤奮努力且善於思考啊!

第6篇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一位母親站在一棵蘋果樹下,她手裡捧著一筐蘋果,而她的丈夫則趴在蘋果樹上不停地拿筐中的蘋果砸正在樹下看書的兒子。孩子的頭上腫了一個大塊眼上也盡顯疲憊,儘管如此,他的父母仍不斷地從筐中拿蘋果砸他,直到他變成第二個“牛頓”為止!

這幅漫畫反映每個父母親都是渴望自己兒女成龍成鳳的心理。同時這也是對一種社會現實的反思;有些父母親把自己未能完成的願望託付給下一代去實現,也希望下一代能活的更好。這種期望雖然是好的,但他們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斷地“壓榨逼迫”孩子,這樣不但不能達到預期,反而損害了孩子的心理。所以我認為過於施加壓力和刻意效仿他人的例子,並不能讓孩子成功,作為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全面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個人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一些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擔心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別人的孩子。他們在思想上落後於其他父母,他們認為想嬴在起跑線上,就得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變著法的來提高孩子們的起才藝,但這是徒勞無功的。一個才幾歲大的孩子,哪裡能看懂、聽懂那麼多?不但浪費錢,還破壞了一個孩子的童年。這就像商周時期一個農夫一樣。他聽聞把泥土鬆開幼苗才能長得更快,他便試驗的一下,結果幼苗真的長得很快,到了第二年,他就想如果把幼苗向上長高,豈不是長得更快?他就把所有的幼苗全部拔高了。到收穫的季節,別人都開開心心地收稻穀。而他的地裡全都是那些枯死的幼苗。原來是幼苗被拔高了,跟觸碰不到深層下面的肥沃泥土而無法補給足夠的營養,這才導致了幼苗的枯萎。該農夫和拉著年幼的兒女去學才藝的父母一樣。他們都有所期望,急功近利,但卻有所失望。因此,想要得到好的提高,就要適當的給孩子多點學習的機會,但不能超過他們所學習能力的範圍。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喜歡上學習。而不因把他們交給所謂的學前班去教育,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吶。他們以父母為榜樣,他們會向父母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因為有一個令他們受益終身的父母而感到驕傲。

想要靠砸就能出牛頓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唯有遵循客觀規律,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自由快樂的成長,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第7篇

牛頓評價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會因為在海濱玩耍發現與尋常不同的卵石或貝殼而沾沾自喜的小孩。這段簡單的自評,反映出的是牛頓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同是也呼喚我們後來者對自我做出正確的認識。

莫利亞克有言:“人生的真正智慧便在於對自我做出正確的認識。”誠如是,牛頓便是這樣的智者,在他已成為人人皆知,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時,依舊能夠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認識,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大震撼。

同樣令人震撼的,是最美女主播揚瀾,她對自己做出了正確的認識,明白自己只適合在媒體工作,在央視擔任主播後到美國進修,回國後毅然決然地全身心投入到媒體事業中,最終創辦了鳳凰衛視,在群星薈萃的主播界刻上了閃亮的名字。正是因為楊瀾對自我做出了正確的認識,她才泅在了主播的長河中,聽從心靈的召喚,綻放人生獨特的光彩。

然而,每個人都能夠成為智者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運動成績斐然的菲爾普斯在2009年吸食毒品,自我放縱,砸碎了億萬人心中的完美形象。這難道不是因為他沒有對自我做出正確的認識嗎?無獨有偶,夢露的最終慘敗,福特的最終破產,無一例外,都毀在沒能正確看待自己上……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他們閉上了那雙正確自我認識的眼睛?答曰:“物質與慾望。”泰戈爾有言:“人的慾望在腐蝕人的品質上有多麼不可抗拒的力量。”當今社會,物質和慾望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甚至被貼上生存的標籤。當這些標籤成為人們心中的.太陽時,有人便會用刀斧去雕刻它們,以求更大的利益,試問這樣還是真正的自己嗎?掀開物質標籤的背後,只不過是一個個裸露的靈魂罷了。失去認識自己的眼睛,人生的真諦又怎能得以體現?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夠像牛頓一般成為智者呢?答案無非四字:“抵抗誘惑”。“頂不住眼前的誘惑,便失掉了未來的幸福”泰戈爾這樣說過。畢淑敏棄醫從文,已為中年的她抵抗了外界的喧囂與誘惑,不為金錢勢利所動搖,從而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認識。在寫作的道路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深受讀者喜愛,可謂又是一位智者。

牛頓的自我評價在呼喚我們對自我做出正確的認識,成為智者那麼,今天的我們是否應該從牛頓的自我評價中得到啟發,抵禦浮華社會的各種誘惑,成就自己精彩人生呢?

第8篇

記得那個美麗的午後,媽媽買了一本“世界名人傳”給我。因為那本書很厚,所以原先並沒有引起我很大的閱讀興趣,但是漸漸的,我卻彷彿覺得書在對著我說:“我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喔!讓你看了一定會喜歡我。”我終於抵擋不住那股難以言喻的魔力,而開啟來看了一看。一開啟,我就看到一個吸引我的名字─牛頓,引起了我濃濃的興趣,我就不知不覺的闖入了那個英國庭院中的蘋果樹下。

牛頓小時候,不喜歡坐在教室裡唸書,只喜歡做小工藝品,老師也拿他沒辦法。牛頓雖曾經做出水車,但是他卻不知道它為什麼會轉動,這是因為他平時不讀書的關係。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牛頓開始關心他所製造的東西,而且開始認真讀書。長大後的牛頓,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始深入研究,並發現了“萬有引力”。除了“萬有引力”,牛頓還利用三稜鏡的反射測驗光的成分和發現光的各種顏色。成就非凡的牛頓,二十九歲,就進入了英國皇家學會,這是英國很有聲望的科學研究機構,牛頓在學會裡當了二十五年的會員。但是牛頓身體一直不好,在八十四歲時就去世了,並且安葬於西敏寺內。

一棵蘋果樹開啟了牛頓的思想,帶給他新的想法和作為。牛頓雖然是公認的科學天才,但是也經過了不斷的努力、學習、研究和充實自己,才能有這些偉大的成就。

我們從小就要學習數學和科學,是不是覺得這些科目很困難,或是枯燥無味呢?但是如果能學習、效法大科學家牛頓的精神,相信一定會對數學及科學產生濃厚興趣且有好表現的喔!

第9篇

今天下午,按照劉老師的佈置,我帶著爸爸也帶著作品更帶著興奮來到青少年活動中心。

今天這節課是我們牛頓實驗班本學期的最後一節課。劉老師要求我們選擇本學期曾經親自完成的一件作品向大家介紹。

在我上臺前,有好幾個同學都是來自二小的,但是我覺得他們表現並不理想,有的說話聲音像夏天的蚊子;有的說得斷斷續續,讓人不知所云;甚至有個同學緊張得不敢上臺彙報。儘管如此,老師和家長送出熱情掌聲鼓勵他們。

終於到我了,既興奮又緊張,想想我在家做了充分的準備,看到黑板上“我是快樂的小牛頓”,我還是非常自信地走上了講臺。一個標準的隊禮開始了我的彙報。我很熟練地自我介紹,又很有條理地說清楚北京民間藝術——小鬃人的製作過程和我的感受。我覺得自己的彙報真是一氣呵成而又娓娓動聽,即使結尾有點緊張。話音未落,劉老師就高興地說:“戴龍燁說得真好!”家長們都微笑著為我送來熱烈的掌聲。爸爸用手機自豪地為我拍照留念。我很得意地回到了座位上。

下課前,老師還為牛頓實驗班的同學們頒發本學期的獎狀——平時誰製作得又快又好,誰就得獎。很遺憾沒有我,看來以後上課得眼疾手巧啦。不過我並不灰心,因為我收穫製作實驗的快樂,我是一名真正快樂的小牛頓。再說,不時有人說過:“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用精彩的彙報贏得了大家的讚賞和佩服,這不是比什麼獎狀都好嗎?

我得感謝劉老師平時的精心指教,讓我很感興趣;我得感謝爸爸的幫忙,和那無私的鏡子的幫忙,讓我充滿信心;更要感謝平時堅持寫日記讀日記,讓我說起話來行雲流水!

第10篇

我為什麼想做牛頓那樣的大科學家?是因為我知道了“生態腳印”這四個字。生態腳印指人均使用資源,以公頃為單位。一個人的生態腳印越大,使用資源越多。地球最多讓每個人用1.8公頃資源。但科學家已經證實,現在消耗資源的速度已經超過再生資源生態的速度了,意味著地球的生態系統將在本世紀中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潰。各國的生態腳印:美國9.7、英國5.6……巴西3.4、中國1.6、印度0.7。如果所有人都像印度人節約,養活100億人不是問題。但都和美國人一樣,今天我們就要三個地球了。有人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再換一個星球啊!但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內,沒有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個天文數字對人類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2.開發出新能源,為數量眾多的人們提供強大的支撐。要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專家、技術人員和財力,有可能還得不償失。

我想,像牛頓一樣掌握很多的知識,為人類作出貢獻。這樣不僅別人得到益處,同時也為人類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我想做牛頓這樣的科學家。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會消耗完。如果人們都想活下去,但地球上的資源越來越少,必然會導致戰爭。於是,現在就得有人開發出更好的生存空間環境,讓人類延續下去。我就願意做這樣的人。開發出長期有效惡新能源,就可以避免人們為了生存而發動戰爭。

我現在就要為了我、家人,乃至人類的安全而努力,像牛頓那樣鑽研,掌握核心知識和現代科技,專事科學研究,新能源開發,加油!

第11篇

今天爸爸媽媽去開會把我一人扔在家裡,閒著無聊的我在家裡看電視翻來翻去一部連續劇《穿越時空的愛》成了幸運兒。

看著看著我就睡著了。“你想去哪裡?“一聲甜美的嗓音在我耳旁飄過。“誰呀!“我回答道“我是遊夢仙枕“什麼?遊夢仙枕不是連續劇《穿越時空的愛》裡面的東西嗎,怎麼到我家來了?“這些你就別管啦,快說你要去哪裡?“咦,它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真不愧是仙枕呀!

在19世紀牛頓發現了地球吸引力,我就去牛頓發現地球吸引力的那一天看看蘋果沒有砸在牛頓的頭上他能不能發現地球吸引力。突然嗖——的一下我來到了那一天。當我慢慢睜開眼睛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在19世紀了,然後牛頓走到了我的面前把我扶了起來說:“我們一起去蘋果樹下坐坐吧。““好——好——好的“我顫顫抖抖的說。這時牛頓剛好坐在要掉落的那個蘋果下面,我看一看錶還有3秒蘋果就要掉了!我馬上用一眨眼的工夫把牛頓推開,但是蘋果一下砸到了我的頭上,牛頓感到很奇怪莫名其妙的問:“你怎麼知道蘋果會掉下來?““因為我是未來人嘛。“我哭笑不得的回答。這時牛頓又自言自語的嘀咕著:“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而不是往上飛?“他邊想邊說地走進了實驗室。我悄悄的跟著他。經過牛頓幾天幾夜的“折騰“後他拿著一個筆記本高興的跑出來了,他興沖沖告訴我:“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那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原來就算蘋果沒有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也會發現吸引力呀!

“別睡了,快起來!“我睜開了眼睛一看是媽媽“牛頓呢?““別傻啦!牛頓在19世!紀呢!“啊?原來是我在做夢呀!

第12篇

咱班有這樣一位同學,長得虎頭虎腦,說話風趣幽默,戴著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鏡,顯得很有學問。他可是我們班公認的“小牛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擅長科技小製作。他就是我的同桌——朱智衡。

朱智衡是個“小書蟲”,一有時間就專心致志地看書,周圍有再大的動靜也驚動不了他。正因為愛看書,所以他的知識非常豐富。每當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他請教,他也總能幫我解答疑問。在我的眼裡,他簡直就像一本“百科全書”。

平時,他不愛說話,可一上科學課,他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每當老師提問,他總是愛搶答,只見他講得眉飛色舞,手舞足蹈,連老師也不忍心打斷他的話,在一邊靜靜地等著他說完。老師經常誇他,說他懂的知識快趕上國中生了。

朱智衡的拿手好戲是科技小製作。從小他就對科技製作感興趣,家裡到處都是他的“小發明”。有一次,班上要舉行一個科技製作比賽。他製作了一個坐姿矯正器,把矯正器戴在頭上,只要坐姿不正確,矯正器就會播放一段音樂:“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如果不調整坐姿,音樂就會不斷反覆。如果坐姿調整正確,音樂馬上就會停止。我拿起矯正器仔細打量,發現背面滿是密密麻麻的細線,看得我頭皮發麻:天哪,這麼複雜的“神器”是怎麼做出來的?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送給他一個神氣的稱呼——“小牛頓”。

生活中的 “小牛頓”也經常犯糊塗哦!他經常丟三落四,有一次居然把“朱智衡”的“朱”寫成了“牛”。 如果聰明的“小牛頓”能揚長避短,刻苦鑽研,說不定長大後真能成為大科學家,那才真叫“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