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牛郎織女》讀後感12篇 "浪漫愛情跨越天河:《牛郎織女》讀後感"

《牛郎織女》是一篇中國古代民間故事,也是中國七夕節的主要傳說之一。故事講述了牛郎和織女因一次偶然的相遇而相愛,但因人間與天上相隔遙遠,最終被分開。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通過牛郎織女的努力和天帝的寬巨集大量,讓人們感受到了愛情的偉大與堅守的力量。

《牛郎織女》讀後感12篇

第1篇

聰明善良、心靈手巧的織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從情理上講,做長輩的哪能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活活拆散了這親親密密、美滿幸福的一家人,有些讓人費解。

我揣測王母娘娘這麼做的原因,無非兩點:一是天上需要織女這樣的織錦能手;二是織女乃帝王子孫、上天仙女,而牛郎只是凡夫俗子、一介平民,兩人間的等級關係相差太大。在我國曆史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從文中可看出我國的等級觀念分佈廣、歷史長,由等級觀念支配下建立起來的等級制度則禍害更深更廣。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一直到現在,它的種子還綿綿不絕。

我們都是在談王母娘娘的壞,可王母娘娘也有好心,如果純屬壞意就不會只是將織女帶回天宮了。其實,在漫漫人生路途上,父母不也總是會處處扶持著孩子,生怕他們沒有父母的牽引便要跌得頭破血流。孩子的第一次邁步、第一次生病、第一次上學、第一次考試,甚至第一次遠行、第一次工作,第一次戀愛,無不牽動了父母乃至全家人的心。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當孩子上下學,學校門口的道路便被堵得水洩不通,父母或長輩一手幫孩子拎著書包,一手拽緊孩子小手;孩子即便是一場普通的傷風感冒,全家也如臨大敵;孩子原本純粹想學游泳,卻在父母的高壓下接受著吉他培訓……

即便到孩子已長大成人,父母的雙手也不會放下——找學校、尋工作、相物件、結婚、買房、看孩子,父母漸漸佝僂的身軀還要繼續為孩子們負起重擔,還要繼續為子女們操勞憂心:學校飯堂能否吃上可口飯菜;出門在外是否會照顧自己;單位加班能否休息好;下班路上是否安全;房貸還了幾成等等,總之,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自己的孩子。

說到底,對於王母娘娘這個角色,我們要從多個角度來評判,就像王老師經常跟我們講的,看待世間萬物,永遠不能只片面地看一面,多角度去評價,我們的思維才不會被禁錮,我們的胸懷才不會狹隘。

《牛郎織女》讀後感12篇

第2篇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名叫《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是講,相傳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織女織的布非常好看,牛郎的父母去世後,他的哥嫂給了牛郎一頭牛,叫他自己另立門戶,牛郎很勤勞,兩年後,一個小小的家建成了,可是除了一頭不會說話的牛,家裡只有他一個人。一天,牛說話了,牛告訴他:“織女要去銀河洗澡,你把他的衣服拿走,織女就成了牛郎的妻子,結婚後,他們相親相愛,過的很幸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辛苦勞動,才能有幸福生活。

在暑假裡,我讀了《牛郎織女》。作者葉聖陶,他以神話故事改編的。他在故事裡面把老牛寫的活靈活現的,還能說話,它告訴牛郎在河邊可以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牛郎第二天就跟著老牛指示來到湖邊,見到湖邊有幾個姑娘嬉戲。過了一會兒,其中一個姑娘離開伙伴,向樹林走來。牛郎見到這位姑娘名叫織女,便娶了她。

老牛死了,它叫主人把我的皮剝下來可免一遇。最後還是躲不了,被王母娘娘拉回去,只有每年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他們在月橋相會。

讀了以後,覺得太有豐富的想象力。不怕吃苦的牛郎,因值得人們學習。

第3篇

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其中我最喜歡這本書裡面的《牛郎織女》。

這個故事講了牛郎和織女在一起沒過多久後,織女便生出一男一女,有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但是,這件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生氣了,去到人間把牛郎和織女分開,並把織女帶回她們的家。牛郎有一頭老牛,那老牛說,讓牛郎把它的皮割開披在身上就能飛上天空去追織女了。牛郎按著老牛說的去做,帶著孩子去追織女。可是,王母娘娘造出了銀河兩岸。他們在你看我,我看你,孩子在叫媽媽!媽媽!在這時候,在場上的人都十分感動,不忍心把這個美滿的家庭分開,但這是王母娘娘造的,他們也無能無力。在一旁的鳥也被他們深深感動了,那群鳥兒搭了一座橋讓他們在一起,這一刻,王母娘娘也深深感動了,並告訴他們,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他們可以再次見面。

這是故事內容,在讀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還知道了一些別的事,那就事,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乞巧節,也被稱為七巧節、七夕節、七姐節、女兒節。

讀了這篇十分有趣的文章,我就從裡獲取了許多新的知識。我覺得《中國民間故事》這本書十分有趣,不僅僅能學到新的知識,同時也能讓自己的閱讀能力一點一點地進步。

當然,除了我說的《牛郎織女》,其他的故事也很有趣,很精彩,而且我也很喜歡。還有另外一篇我也是很喜歡的,它就是《狼來了》這篇故事。說的有一個愛騙人的小孩,他每天到山上放羊,騙村民們上山打狼,他每一次騙村民們時他都很開心,一天狼真的來時沒人再相信他了,這篇文章我明白的道理是,做人要誠實,不能騙別人,不然就沒人相信你了。

第4篇

傳說,在天上,天帝有兩個女兒,她們跟隨王母娘娘一起學習紡紗織布。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們中年齡最小的妹妹通過專心學習,手藝非常出色。她所編織出來的布藝總是花樣繁多,美麗逼真。

在人間,有一位牧童經常放牛,因為父母很早就去世,所以牛郎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著,哥哥對牛郎很好,每天都要在外面打工但嫂子非常狠心,總是讓牛郎乾重活,吃飯也只給糠米餅和鹹菜糰子。嫂子和牛郎分家後只給了牛郎一頭牛。牛郎和老牛住在山洞裡,牛郎在那兒開闢了一塊地種糧食,在老牛的幫助下,莊稼快速生長,只用了兩年時間牛郎有房,不愁吃喝。牛郎在老牛幫助下成個家了去了織女兩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後來給王母娘娘發現後罰她們要分開。鳥兒看她們太可憐啦,每年的七月初七給她們搭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見一面。

我常常在想,牛郎織女每年只能見一面,多難過呀。如果他們能夠生活在現在,現代科技發達,很多交通工具有汽車、高鐵、飛機,都可以把我們送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哪怕是外太空也已經建造了宇宙飛船,太空站……

未來科技更發達,我們還可以到達更遠的星球,那是不是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太空與牛郎織女相伴呢?

第5篇

中國老百姓沒有幾個不明白牛郎織女的故事。相傳織女乃天地的孫女,或說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她和六姐妹在天宮給天織綵衣。地上有個牛郎,哥嫂對他不好牛郎分家另過只給他一頭老牛牛郎依靠自己的力量,老牛的幫忙,披荊斬棘,耕田種地,日子漸漸過得好起來。

但他一個人總感到寂寞。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說七姐妹要下到溫泉洗澡,牛郎可趁機把織女的衣服藏起來了,讓他答應做牛郎的妻子。牛郎照老牛的說法辦了,在溫泉旁說服織女,二人結成了夫妻。婚後,二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十分美滿,還生下了一兒一女。但他們的婚事被天地明白了,派天神把織女捉迴天庭問罪。牛郎追不上織女,抱著一雙兒女痛哭。老牛此時說話了:“我快死了,然後把我的皮剝下來,你穿在身上,能夠上天,與織女相見。”

老牛死後,牛郎披著牛皮,挑著孩子,上天到天界尋妻。正當牛郎與織女要相見時,被王母娘娘拔下了頭上的金簪,沿著銀河一劃,清澈的銀河一下子變成了波濤翻滾的天河,迫使牛郎和織女隔河相望。之後,天地和王母娘娘受到了感動,允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會。在這則神話故事中,老牛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媒人和神僕主角,每提起牛郎織女之事,人們都對他倍加崇敬。

我被牛郎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了,因為哥嫂對他不好,把他趕出了家門,可他並沒有絕望,而是和老牛一起相依為命,我覺得牛郎對生活和生命都十分熱愛,並且擁有一顆樂觀用心的心靈。

牛郎和織女本就應在一起,可王母娘娘卻硬是把他倆活生生的分開了,但最後王母娘娘還是被感動了,同意牛郎和織女的見面日為每年的七月七日,看起來真情和執著也能讓神仙感動。

第6篇

這個故事講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和織女結為夫妻過上幸福生活,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織女隨意下凡,又氣又嫉妒,並製造了銀河,使牛郎和織女無法相見。牛郎思念之情感動了司鳥之神,於是每年喜鵲都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和織女相見。

牛郎織女一年只見一次,多麼可憐啊。牛郎和織女的誠實、善良使我很感動,王母娘娘的蠻橫使我很憤怒。我相信終究有一天王母娘娘會得到報應。多麼希望王母娘娘消失,牛郎織女過上幸福的日子啊!

第7篇

今天我們學了第十三課《牛郎織女》,這是一個民間故事,講述的一位仙女下凡嫁給一個貧苦窮人,然後被王母娘娘知道後把仙女抓走迫使他們分離的故事。

課文裡織女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我看了課文後反而覺得織女有一點任性,她剛下凡遇到的第一個人就相信他並且嫁給他,而且她還是偷偷的下凡的。天庭也有天庭的規則,她就這麼隨意的挑戰了這個規則。所以她被抓回去也可以理解。

牛郎確實是一個心眼好,能吃苦的人,一般人都會喜歡他,我也不例外。

王母,這是一個值得所有讀過這篇課文的人去好好品味的角色。看表面,她心狠手辣,使牛郎織女夫妻分離、骨肉分離。而從王母的角度去看,她也只是一個關心孩子的長輩啊!她不願意見到織女降低身份下嫁人間,同時,天庭自有天庭的規矩,哪有輕易破壞的道理。但織女一心追求自由,追求平靜的生活,所以王母的關心變成了一廂情願的關心。

學了這篇課文後,使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或一個人。在今後王我們也要一直去對課文的任務做分析。

第8篇

天空繁星點點,皎潔的月光散落在大地。此情此景讓我想起剛剛讀完《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

?牛郎織女》的悲情故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原本牛郎與織女的相會是一段人家佳話,可是這段鴛鴦卻被亡母娘娘強行拆散。王母娘娘真是太殘忍了,居然對這對真心相愛的人如此狠心。她是為了維護天庭的制度,而這種制度卻是封建禮數的代表。牛郎和織女都是這種制度的犧牲品。同時,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讓我感動,每年的七夕節都會讓人想起他們的鵲橋相會。真摯的愛情故事往往都能打動人心,因為它是隱藏在人們心底最美好的願望。現代人的愛情觀比起古人不太一樣,現代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誘惑也更多,談情的同時還要考慮物質方面的因素。但是唯一不變的是純真的愛情,現代也仍然流傳了很多真摯的愛情故事。

第9篇

今天,我學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叫做《牛郎織女》。《牛郎織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牛郎從小就沒了爹孃,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讓他幹很多重活,又只讓他吃剩飯,還想獨吞父親留下的遺產,就只給了牛郎一頭牛和一輛車就把他打發走了。牛郎和牛相依為命,牛還幫牛郎找了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做妻子。不久,牛郎和織女就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可王母娘娘把織女捉了迴天上,只允許牛郎和織女在七月七日在鵲橋相約。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感受很深。

牛郎從小就沒了爹孃,哥哥嫂子又對他不好,可牛郎都不斤斤計較,埋怨自己的生活很不好。再對照對照我,我簡直有些慚愧。我生活在幸福的環境裡,是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快活地長大的,可是我總是很不聽話。我總是抱怨家裡這兒不好,那兒不好的,總不免遭來爸爸媽媽的罵。爸爸媽媽一罵我,我就頂嘴,總是讓爸爸媽媽很生氣。見別的同學買了新衣裳、新玩具的,我總要爸爸媽媽給我買,不買我就不高興。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就只好給我買。再看看牛郎,他的哥哥嫂子對他這麼不好,讓他乾重活,讓他吃剩飯,還讓他睡沒牆沒壁的牛棚。可他從不斤斤計較和埋怨,和我比起來我真的是慚愧慚愧。

我以後一定要改變我的這些壞毛病,多去學習牛郎這種從不斤斤計較的好品德。

第10篇

今天我閱讀了《牛郎織女的鵲橋》這本書。這是一本中國傳統節日的書。書裡有兩個小故事:《巧姑娘的鵲橋》和《牛郎織女》。

在《巧姑娘的鵲橋》裡描述了巧姑娘高超的刺繡技藝,如:老裁縫給財主的女兒縫製嫁衣,縫製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把燙鬥裡的火炭星掉在一件繡著牡丹花的衣片上,燒出了一個銅錢大的洞。在全家人驚慌之下,巧姑娘想出了一個辦法:繡片綠葉在上面,繡上去之後好像那本身就有一片葉子似的。再有,俏姑娘用一年時間繡了一幅“鵲橋”圖,在七月七日時,一聲雷響後,再無喜鵲出來搭橋。巧姑娘就把自己的“鵲橋圖”取出,朝天祭拜,突然“鵲橋”圖中喜鵲飛了出來,搭成一座鵲橋。從這兩個橋段,我感受到了巧姑娘巧奪天工的刺繡技藝,讓我懂得了:學技藝,要學精,堅持下去,才能做到最好。

讀了《牛郎織女》後我知道里面主要講了:牛郎與織女成親並被抓回天上後。他們又只顧著東看看,西看看,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職務,於是天帝便將他們分開,每年的七月七日才能見一次面,而喜鵲們由於同情所以在每年七月七日就在天上搭成鵲橋,好讓牛郎織女能見面。通過這個閱讀,我知道乞巧節的來歷。

第11篇

傍晚,秋風,瑟瑟。落日的餘暉慢慢消失,閒來無事的我抄起身邊的一本書,裡面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那就是《牛郎織女》。

一個叫牛郎的放牛娃被哥哥嫂嫂欺負,與老牛離家出走,在老牛的撮合下與仙女織女結為夫妻,但王母娘娘極力反對,最終兩人不離不棄,隔河相望。

這雖然只是一個民間故事,但是兩人不離不棄的愛情卻觸動了我。一讀到兩人在銀河邊四目相對,戀戀不捨,我便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經常因一些小事鬧得不可開交,惡語相向,幾天不理對方。再看現實生活中,甚至有的夫妻還會因為打碎了一個花瓶兒鬧離婚。真正的愛情是不可磨滅的,你們這樣算是珍惜愛情嗎?如果你們都退一步,你們的愛情不就可以延續嗎?

古人相愛,但要遭受很多的阻礙,他們卻能夠選擇不離不棄;今天的社會都是自由戀愛,有情人終成眷屬,而你們卻不珍惜。俗話說得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牛郎織女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的愛情驚天地,泣鬼神,令後人讚歎無窮——真正的愛情是不可磨滅的。

放下書,看見爸爸媽媽在廚房裡有說有笑,一起做飯,柔和的燈光照亮了家裡的每個角落,一切都被愛包圍著,真好……

第12篇

先說說竇老師執教的《牛郎織女》,兩節課聽下來,處處是俯拾即是的美麗,用蕩氣迴腸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用法。”竇老師改變傳統“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模式,以點撥的方式引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又以“人物線索”層層深入,引出關係,揭示主題。其中聊故事是語文教學的新形式,在國小文字中,其實就有許多課可以通過聊故事的方式,使語文更加有品位,發揮語文學科特有的魅力。

這兩節課突出體現了主題教學的特色。主題教學已成為了竇老師鮮明的教學風格之一。竇老師的主題教學,強調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通過多個文字間的碰撞交融,在強調過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的建構。這裡的“主題”主要是文化主題,正如她所說的,是那些連線著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就本節課來說,圍繞著“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援引了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詞,借用越劇《天仙配》“樹上鳥兒成雙對”的詞曲等來理解文意;其後,又引出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這中國四大愛情故事。這使得其“主題教學”的內涵更深刻,內容更廣泛了,傳遞給學生的不僅是這篇課文。也不止這組文章,而是更加博大的中華文化。

聽竇老師的課,人們都說是一種審美享受。課上有娓娓動聽、婉轉清亮的朗讀,有美觀精緻、雋永流麗的板書、有新穎快捷、栩栩如生的圖畫、還有旋律優美的音樂襯托,這些構成了審美的意蘊、審美的氛圍、審美的意境。而這些亦都是竇老師的“三維度”(溫度、深度、廣度)使然。第一維度就是“溫度”,正是基於這一維度,她上課時總是那樣充滿活力,激情奔湧。她在中國有一大批擁躉“竇絲”,大家暱稱她是一朵“激情燃燒的玫瑰”。在本節課中,“玫瑰”依然“激情燃燒”!這種“激情燃燒”的燃料來自何處呢?首先在她為師的品格和責任心上。不管如何的舟車勞頓,只要她一上講臺就會判若兩人。對文字全身心地入情入理地解讀,對學生無數次地暱稱為“我親愛的同學們”;其次是她勤於誦讀詩書,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底蘊。常言道,激情來自信心,信心來自底蘊。正由於她“多讀胸藏萬匯”,所以她的言說飽含詩情,她的話語極富感染力。正是在她的薰陶感染和引導下,學生才逐步地達到了“運筆筆下生花,張口口吐蓮花”的境界。最後,是她的竇氏理念使她有意而為之。例如,她強調課堂上要“三情共振——課始情生,課中情濃,課終情未了”;追求“藝術三美——語言美、視覺美、空靈美”;引導學生“三個超越——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可見,有怎樣的理念就會伴生著怎樣的情感和行為。這些理念在這節課中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體現。

觀摩名師的課堂,愈加感到自己的脆弱、渺小。也知道了:備課一定要備學生!無論教學如何改革,理念如何更新,方法如何改進,其核心永遠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需要。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自己退居到後位,這才是語文課所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