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 開啟數字樂園: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篇三年級數學說課稿。該說課稿以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為背景,通過詳細解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幫助讀者瞭解如何有效地教授三年級數學知識。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可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和指導。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 開啟數字樂園: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第1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根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釐米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1)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2)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1)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2)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所採用的教法是: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選擇如下學法:

四、教學準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準備。)

2、為每小組準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準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準備常用直尺。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在這一階段裡,我按照談話引入、複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衝突—→現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我抓住這一節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準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後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並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資料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樑。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麼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充套件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並填寫記錄單。

最後,我發給每小組一把特製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釐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製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現實需要發生矛盾衝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釐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準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定了有利的懸念。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釐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釐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造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瞭如下版塊)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後配合學生的彙報我準備採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釐米的關係,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釐米等於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 開啟數字樂園: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第2張

第2篇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我以小朋友熟知的《西遊記》為藍本,創設了“齊天大聖孫悟空回老家花果山”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的價值。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在這節課中,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實踐性,讓學生人人蔘與教學全過程,在感知的基礎上親身體驗,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淘氣的猴子》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教材創設了“樹上一個桃子也沒有了”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這一規律,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時就要用到這一規律。教學時,利用這一情景,組織學生討論,每隻猴子分到幾個桃子,再擴充套件到如果有更多的猴子來到這裡,能分到桃子嗎?從而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這一結論。在把結論應用到計算當中。

在計算方面,學生已經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多種計算方法,對於多樣化的計算方法已經有一些體驗和積累。三年級的學生處在抽象的邏輯思維開始形成的階段,因而運用影象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活躍思維,可以增強學習興趣。此外,在解決問題的活動體驗中,可以採用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1、在情境中瞭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感受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愉悅。

理解和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意義以及“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掌握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師:小朋友都看過《西遊記》吧!喜歡齊天大聖孫悟空嗎?大聖又回到它的老家花果山,看,花果山滿山遍野都是仙桃。(出示課件)它想把這些桃子拿回去給它的猴子猴孫們吃,於是,大聖的手一揮,桃子就全進了它的手心裡。

師:看,樹上現在還有沒有桃?什麼也沒有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

師:現在有4只小猴玩累了,來摘桃子吃。(出示課件),看到這個圖你能提出一個什麼數學問題?

生:每隻猴子沒有分到一個桃子,所以0÷4=0;(你是根據故事理解的。)

師:看,(出示課件)猴小五來了,它笑哥哥姐姐好笨哦!它以為它來了就會有桃子分了,小朋友們,有桃子分嗎?可怎樣寫算式?結果呢?

師:如果有6只猴子,10只猴子呢?有桃子分嗎?你還能說出幾個類似這樣的算式嗎?

假設0÷0=?因為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確定,可以是1、2、……這個除法算式也就沒有意義;0做除數無意義。5÷0=?0乘任何數都不等於5,這個算式沒有答案,所以0不能做除數,0做除數無意義。

評價:(這是一個十歲孩子的想法嗎,太令人驚奇了!不錯。)

0÷100呢?0÷16呢?得結論:放課件。(師:齊讀一遍我們的發現)

師:剛才5只小猴子沒有分到桃子,悶悶不樂的回家了,一回家可高興壞了,原來桃子都被它們的老祖宗孫悟空已經摘回來準備開蟠桃宴呢?(出示圖)

孫悟空有話說:猴兒們,我採了408個桃子,每張桌上平均放4個,可以放幾桌?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說說怎樣列算式

師:先來估一估它的結果是多少?是幾位數?現在來試著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說估算方法:把408估計成400,用400÷4=100。)

師:你們在小組內說說你們的計算方法,也可交流一下在計算中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解決的?

生:口算:408可以分成400+8,400÷4=100,8÷4=2,最後算100+2=102

生:列豎式。師:你能把你的想法給大家說說嗎?學生講列豎式的過程。

師強調: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先用百位上的4去除以4,4個百除以4,商1個百,除到十位時,十位上是0,表示0個十,0個十除以4得0,商0個十,商0要寫在十位上,0和4相乘得0,0減0得0,接下來再用個位上的8去除以4,商2要寫在個位上。

師:我也很欣賞你,因為你不僅用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大膽嘗試,解決新問題,還能勇敢的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誰還有不同的做法?(用虛線框起來突出簡便演算法。)

對比發現:當百位上正好分完,沒有餘數,而十位上的數字又為0時,可在十位上直接商0,不用再拉下來繼續除;這樣簡便一些!

師強調:咱們看看結果和估算的商的位數一樣麼?看來估算是可以檢驗我們計算結果正確性的。

再強調:商中間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麼?(放課件)

師:謝謝小朋友們幫小猴解決了問題,孫大聖高興的宣佈“宴會開始。”可美猴王的宴會上怎麼少得了美酒呢?

師:看,一共有720瓶酒,每個桌上放6瓶,可以放幾桌?

明確:為什麼商的個位要添上0?(因為除到被除數的十位上的數剛好除盡,而被除數的個位上是0,0÷6得0,所以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師:強調簡便方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所以末尾的0除以除數,不要寫計算過程,直接寫商,這樣簡便一些。

做書上的840÷6,抽生說方法。要求學生把掌聲主動送給他。

通過計算這幾道題,能說說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嗎?

⑴檢查商0是否忘寫;⑵注意估算:商是幾位數?大約是多少?(3)用乘法驗算。

師:齊天大聖孫悟空看到我們小朋友這麼聰明,觀察時認真,計算時仔細,有點不服氣了,想考考大家,願意接受挑戰嗎?

小朋友們都知道孫悟空的絕招是七十二變,幾個小猴子想學一學,咱們看看他們變得對麼?

師:小朋友們可真是有火眼金睛啊!來看第二關,做這兩道題,你們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樣的錯誤!

同桌檢查,做對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誇誇對方,不對的幫它改正;

李阿姨不小心把購貨發票弄髒了,你能幫她算出每臺電風扇多少元錢嗎?

在8□8÷8這個除法算式中,要使商中間是0,□裡可以填幾?

師:這個題其實除填0以外,還可填1——7這幾個數字,當我們學了下節課的知識,相信聰明的你一定會明白的。

1、引導學生回顧本課學習內容,說一說,學到了哪些知識,是怎樣學的。(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去講給爸爸媽媽聽)

2、師強調在計算除法時,要注意商中間和末尾的0不要丟掉。

3、師:孫大聖對大家今天的表現相當滿意,我也很敬佩你們的好學精神,最後孫大聖送大家一句話:只要你們勤思考,多動腦,常練習,你們也一定會越來越聰明的!(放課件)

第3篇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對於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在三年級已經有所瞭解,我以三個計算題(190×8=37×40=207×9=)在班中進行調查,部分中下生對位時是末尾對齊;部分優秀生已經能把8和9對位進行計算,但還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對位,看來這些學生的數感很好;對於中間有0的乘法已能很熟練的掌握。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放在了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使學生體會到末尾有0簡便對位的好處。

學生所學習的筆算都要求數位對齊,正是因為受這種定勢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在接受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都有一定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就鋪墊了一些整十、整百數及中間有0數的乘法口算練習,並強調學生說出口算過程。

豎式複習,並理解豎式中8和9的位,把54×728寫成728×54的形式方便計算。

由此再引出例題學習例2(同時出示課題,繼續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在此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把例2中的題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能提出提出什麼數學數學問題,然後口答算式。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在教學160×30時,要求學生用你認為比較方便的豎式方法進行計算。由於前面準備題的豎式鋪墊,在此部分優生可能會用這樣的豎式形式進行計算160

簡便計算。與其它的不同方法進行比較突出這種方法的`方便。

在教學106×30時,由於學生對剛才對位方法的瞭解,有部分學生可能已經會用簡便的對位方法。與

其它出現的方法進行對比,進一步體會這種對位方法的簡便。

在此後,以書本做一做中已經對好數位形式的豎式讓學生試一試,加深豎式的對位形式。在此基礎上設計了3題有象徵性的題(390×13=305×50=180×50=),讓學生自己擺豎式進行計算,鞏固豎式的簡便擺法。在此基礎上再來嘗試總結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先把因數末尾0前面的數相乘,然後把因數末尾的0添在積的末尾。)

本節課還設計了2題生活中的例子(課本55頁第3、4兩題),不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數學用於數學。

最後加入一題拓展題,□□×□□=2400,要求學有餘力的學生有序思考,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後學習積的變化規律等知識作鋪墊。

第4篇

本節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裡,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學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後系統的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之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屬於小數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對小數並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所接觸,但由於小數是十進分數的特殊表現形式,其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要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利用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絡,重視直觀、引導、注重啟發,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3、通過對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初步認識,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認識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而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張老師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生生互動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體現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師在設計本課教學時開始讓學生進行數字遊戲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並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讓學生說一說我們身邊的小數同時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小數並作為本課課題的切入點。揭示出本節課的課題。

小數的含義屬於概念教學,較為抽象、教學例題時,教師結合商品的價格並讓學生說說商品的價格所表示的意義,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發現規律,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概括出小數的概念,歸納讀寫小數的方法。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是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

教師緊緊結合教材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習以米、分米、釐米為素材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和寫法。通過觀察、對比、總結出規律。此處採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結合身高例項,鞏固小數的認識

為了使課內的練習起到促進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教師在組織練習的時候注意了以下兩點:一是練習的形式多樣,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加深,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第5篇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認識東南西北》的第一課時。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法學法和教學流程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理解和設計意圖。

?認識東南西北》是在學生掌握了前、後、左、右等方向、並用這些方向詞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基礎上,對方向和位置的再一次認識。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方位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為進一步學習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經歷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體驗方向的相對性,發展學生的方位感和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通過教學活動,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教學重點:能準確的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5、教學難點: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感受東、南、西、北方向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二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學習本課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認識東南西北》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了新課標中指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視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溝通不同學科之間的相同知識點,再加以整合,有利於本節課重難點的突破。

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數學學習不是一個簡單、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學生體驗探索、實踐活動的過程。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將進行以下幾個環節的教學:

課的一開始,我先和孩子們做了一個互動指方向的遊戲。孩子們:你們留心剛才活動中用到哪些方向詞了嗎?今天,老師帶來了東、南、西、北這四位新朋友,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吧!這樣的安排,不僅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鞏固以前學過的方向詞,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併為後面認識東南西北埋下伏筆的同時順利地匯入了新課。

首先,我讓孩子們齊讀兒歌《東南西北》,由兒歌引出幫助小明辨別方向的方法,這是學生已有經驗的體驗,而且以這首兒歌作為教學重點突破柺杖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助人為樂的快樂。

基於學生年齡和知識建構的特點,本著從易到難的原則,我從生活中抽象出簡單的平面圖來進行新授。師:孩子們,怎樣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呢?請仔細觀察這幅地圖,你發現了什麼?對,這就是方向標。我們看一幅地圖,首先要看方向標。同時直接告訴孩子“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並通過讀一讀、指一指的方法幫助孩子記憶方向。

師:剛才在孩子們的敘說中,我把這幾個方向詞寫在了黑板上,你發現這幾個方向有什麼關係嗎?我把南北相連,東西相連,像一個什麼(十字)這叫十字形方向標,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方向。只要我以十字交叉點的中心為觀測點,就知道它上面是北……右面是東。接著我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的方法,讓孩子們發現:操場一直在中間,位置又沒有變,怎麼一會東、一會西、一會南、一會北呢?原來觀測點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說明方向是有相對性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初步形成“先確定一個方向,再來辨認其他幾個方向”的辨認方法。在孩子們掌握這個方法的基礎上,我出示教材情景圖:孩子們,學了這些知識,我想通過三個活動來考考你們!你們接受考驗嗎?這樣的交流不但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先讓學生在街道地圖和中國地圖上檢視建築物和自己所在省的東南西北,再開展說一說、畫一畫、有獎搶答和旅遊策劃等形式多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水平。這些活動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本節課的拓展延伸方面,我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由給出遊樂園要修建的五種建築物,讓孩子們小組合作、發揮想象、共同交流“繪製樂園平面圖”這個活動。它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小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有總結才有收穫。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在地圖上認識了東南西北,你有哪些收穫?通過談話,教會學生在歸納學科知識的同時,享受學習過程的快樂!

本節課的板書既突出了重點和難點,又體現了知識性與簡潔性,讓學生一目瞭然。

第6篇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數是單位“1”的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的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是學生認識數的一次質的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例項,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充套件,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的線段,兩分米長的繩子。

利用小朋友們喜歡的《西遊記》的故事創設一個分東西的情景。同時播放背景音樂。

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一天,天氣特別熱,師傅就派豬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沒想到,他倆找到了一個大西瓜,他們可高興了,豬八戒實在忍不住了,就商量著和沙僧先吃掉這個西瓜,可是倆個人該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1、 引入“一半”,引導學生經歷分數“從整體知識到分數

先讓學生說一說該如何分西瓜,怎樣知道是“一半”, 然後通過折圓形紙片的一半,強調平均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這張紙的一半。為下一步理解分數的的意義打下基礎。

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過畫圖、寫字或者寫數字等方式創造出表示一半的符號。

學生自由活動,小組交流,展示,讓學生說出理由。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著重針對畫圖的學生作品講解。

在小結中總結三個共同特點,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兩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師邊說邊板書—,2,1),引出在數學上,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數學上把像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齊讀分數。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

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充套件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1)就在豬八戒和沙僧準備分西瓜的時候,孫悟空從天而降,批評了他們,八戒只好求饒,說西瓜四個人一塊吃,你能幫他們再分一分嗎?通過故事的發展,自然引出對1/4的認識。

①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的分數下面,說說分數表示的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的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的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認識也由1/2擴充套件到了幾分之一。

我們知道豬八戒是最饞嘴的,我們幫他們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豬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兩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呢?

1、 基礎練習:讓學生辨別圖中陰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嗎?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2、 提高練習:讓學生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學以致用。

3、 拓展練習:一條長1米的繩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第7篇

?商中間有0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領域。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及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今後學習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法及進一步應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學好這部分知識。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基本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依據課標要求和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中間商0的道理,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應用意識;學會用估算判斷計算結果,培養初步的估算意識。

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理解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不夠商1應在十位商0佔位的道理。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數學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教學中將採用以下教法:

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於拿到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滲透以下學習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由於教材中提供的參觀果品廠的情境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因此我創設了參加全運會火炬傳遞的情境。先播放畫面,深刻感受全運會火炬傳遞的盛況,然後教師出示情境並指出:全運會火炬也來到了我們濟寧,我們學校為部分有幸參加全運會火炬傳遞的同學準備了太陽帽。引導學生找出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在分析題意後列出算式:428÷4。通過生活化的情境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去。

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又分以下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428÷4。先讓學生估一估商是多少,並彙報不同的估算方法,這時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估算結果:大約100或比100多一些.

(估算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商中間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間的0,那麼商就不是三位數了,就比100小了。)

教師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基礎嘗試計算,可以獨立思考、同位討論,還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在獨立探索後進行全班交流,我鼓勵學生彙報並展示不同的演算法。學生可能會出現擺小棒或以下幾種演算法(課件出示)。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再根據估算結果,得出第1、2種做法是錯誤的。

對於第三種方法,我讓學生藉助擺小棒的過程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適時小結,並採用直觀教學法,藉助課件演示分的過程,同時老師板書豎式:先把四百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100根,也就是4個百除以4商1個百,在百位上商1;再分2捆小棒,2捆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不夠分1個十,所以應在十位上商0;把2捆小棒和剩下的8根合起來變成28根小棒,也就是28個一除以4得7個一,把7商在個位上。在這裡重點使學生理解2個十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不夠分一個十,所以十位上應該商0的算理。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再一次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怎麼辦?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通過全班討論交流,使學生深刻理解當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時,應該在十位上商0佔位的道理。

對於學生的第四種做法,我重點讓學生明確:為什麼2除以4不夠商1,在十位上商0後,0乘4得0為什麼不寫呢?理解: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所以這一步可以省略。同時板演規範的簡便豎式寫法。

當學生掌握了428÷4的正確演算法後,我直接板書204÷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筆算。通過彙報交流學生會出現兩種寫法。這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十位上的0除以2該怎麼辦?使學生理解十位上的0除以2直接在十位上商0佔位,由於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所以中間一部分可以省略不寫。通過對比兩種寫法,使學生體會第二種寫法的簡便,同時教師板書簡便寫法。

總之,在新知建構的過程中,我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滿足了學生內心的探究感和成就感。

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課的練習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多樣性、層次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既有基本練習,又有拓展練習和能力提高題。

1、課本41頁第1題。先估算再筆算,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交流,說一說為什麼商的中間商0?進一步理解“十位上不夠商1,應商0佔位”的算理,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2、我當小老師。引導學生用手勢進行判斷,並說一說錯題的原因是什麼,以後再做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要注意什麼,你想提醒大傢什麼呢?通過此項練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解決問題。本題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達到了拓展昇華的目的。

這三組練習層次清晰,起到了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鍛鍊能力的雙重效果,又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本環節中,我先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然後揭示並板書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然後讓學生暢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思考在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要注意什麼,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最後通過自評、互評、師評來比較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以此樹立信心,明確努力方向。

在全課的整體設計中,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力求做到結構嚴謹、環環相扣、步步緊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確保了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都說好的板書是“微型教案”,所以,本課的板書設計簡潔明快,重點突出,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對學生具有較強的指導性。

第8篇

?雞兔同籠》是師大版的教材中的一節實踐活動課,郭**老師執教的《雞兔同籠》這節課給我的整體感受是:教學時直接引課,在列表解決問題前先鼓勵學生猜想、嘗試、猜測,通過學生的經驗猜想可能的情況,並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借勢再設計表頭進行列表。讓學生經歷猜想、列表、嘗試、不斷調整的過程,從中體會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體現了做中學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環環想扣,引導學生思維有序,在列舉完猜想情況後,讓學生自主發現應該有序排放,列舉後讓學生觀察發現排列的規律,在後面的學習中學生熟練地應用規律。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能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問題提出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共同研究討論。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學生的思維活躍,老師課言和諧幽默,印象最深的一句“說的.好不如做的好”,充分利用的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及時應戰,達到了運用多種列舉法解決問題的目的。尤其是將多種列舉方法進行觀察比較,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體驗,參與學習知識的過程。

1、課堂評價學生的方式再多一些形式,多一些學生的互評和自評,樹立學生的信心。

2、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讓學生自已列舉出一些現象,全班判斷,學生可能會更好地掌握“雞兔同籠”的“數學模型”。對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可能會好一些。

本節課從學生的角度安排教學過程、呈現學習內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