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將相和》教案5篇 和諧共生:《將相和》教案,培育卓越文學編輯

本教案以中國古代名著《將相和》為主題,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這部文學作品。《將相和》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描繪了歷史上將相之間的恩怨情仇及權謀鬥爭。通過本教案,讀者將能夠深入探索其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背後的歷史背景,以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將相和》教案5篇 和諧共生:《將相和》教案,培育卓越文學編輯

第1篇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注重情感薰陶、注重體驗感悟是語文學科的特點。本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人物的形象與品質並通過讀把體驗到的特點展現出來;以瞭解藺相如為切入點,重點研讀這個關鍵人物,正是教學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在讀中悟,悟後讀,“讀”“悟”相輔相成,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讀、悟中領略人物形象。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隆重、膽怯、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3.瞭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從多角度去發現、領略藺相如的形象與品質。

教學難點:把握“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之間複雜的因果關係。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熠熠生輝的人物讓今天的我們依然崇敬不已,你們知道哪些歷史人物的故事請簡單介紹一下。

(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他所瞭解的歷史人物,教師根據學生的談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學生進入高年級,已初步具有根據需要蒐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的展示更能激發學生對遠離我們現實生活的歷史人物的興趣。]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4. 同學們已預習過課文,“將”、“相”各是誰?“和”在這裡應該是什麼意思?對於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將”指大將軍廉頗,“相”指上卿藺相如,“和”是和好、團結的意思。)

1、“將”與“相”之間為什麼和好,他們之間為什麼曾經不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1)讀準字音,“諸位”應讀“zhū”“負荊請罪”讀為” jīng”;多音字,著(zháo)急、上當(dàng)、答應(yìng )、為(wéi)難、便(pián)宜、上朝(cháo),據詞定音。

(2)認清字形,比較形近字,璧(壁)、秦(奏)、歸(舊)、克(刻)。

(3)體會詞語的意思,找出課文中帶這些詞的句子讀一讀。

負荊請罪:負,揹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學們通過閱讀,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你能評價一下文中的某個人物嗎?

(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胸懷寬廣;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秦王陰險狡詐……)

[通過閱讀,學生已經對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樂於表達,但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仍舊是淺層的,概念化的,尚需進一步揣摩。]

(1)同學們的感受真不少!我發現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藺相如,這個人物貫穿三個小故事的始終,我們先進一步瞭解他,好嗎?

(2)請同學們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中找出描寫藺相如的有關語句,細細去讀,感悟他的個性想法。

課文中關於藺相如的哪些細節描寫,引發了你對他的進一步瞭解,請談一談。

1、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壁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①交流: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說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

②機智的藺相如當時是以怎樣的語氣跟秦王說話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給他的呢,請同學讀一讀。

2、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氣壯”,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於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②藺相如的勇敢無畏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嚇壞了非常喜歡和氏璧的秦王,請同學們在讀一讀藺相如的動作,語言感受他的無所畏懼。

3、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①探討:藺相如非常聰明,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制人。藺相如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變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中看出他機智勇敢、做事果斷、不畏強權的性格。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①藺相如面對秦王對趙王的侮辱,奮起反抗, 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畏強權,不畏犧牲。

假如你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秦王說這些話,指名讀。

[以藺相如為切入點重點研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去揣摩人物的個性品質,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藺相如的出色表現在課文中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在課下讀一讀有關於他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下來。

1.認讀“召集、商議、隆重、膽怯、能耐、諸位、和氏璧、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力”等詞語。

3.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廉頗知錯就改的大將風度以及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權的高貴品質。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再次零距離接觸這些歷史人物。

1.“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藺相如的卓越表現令趙王對他刮目相看,於是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這引發了廉頗的不滿,他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行動:“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

語言:“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感受到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a.“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這句話說得對嗎?文中哪兒證明他說的話是對的?

(澠池會見時,秦王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廉頗已經在邊境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說明廉頗在保衛趙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畫出描寫廉頗的語言、行動的句子,說說廉頗的性格特點。

語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①在這裡“嘴”指什麼?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張嘴”嗎?

①出示幻燈片,觀察第二幅插圖,想象人物當時的言行,說說廉頗負荊請罪的情景。

[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各抒己見,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②從 “負荊請罪”,可以看出廉頗是一個怎樣的人?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廉頗的語言、行動,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1.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你為趙王感到幸運嗎?為什麼?

(藺相如具有不畏強權、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高尚品質;廉頗也能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而他們兩人的共同特點是愛國,有這樣兩位大臣,趙王是非常幸運的。)

2.討論:三個故事之間有什麼聯絡?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①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兩次立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致使廉頗不服氣才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因此,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著什麼關係?

②將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愛國。板書:愛國

[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內部聯絡是本課的難點,而通過整篇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的課文內容,再通過教師巧妙的引領,這個難點不攻自破。]

《將相和》教案5篇 和諧共生:《將相和》教案,培育卓越文學編輯 第2張

第2篇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敢於鬥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1、讀準字音。“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2、澠池會上秦王怎麼侮辱趙王?藺相如怎麼對付?用的是什麼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為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麼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鬥爭趙國佔了上風,功勞應屬於誰?為什麼?(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為上,

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為什麼要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的對不對?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為什麼不和又為什麼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第3篇

1、能在閱讀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讀準詞語“澠池、鼓瑟、擊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語境中理解“勃然變色、聲色俱厲、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能瞭解“將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簡要概括“澠池之會”的內容,知道澠池之會的功勞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結果;能轉述“負荊請罪”中將相二人的話,體會“和”的含義。能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有感情地朗讀關鍵語句。

3、感受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智勇雙全,面對廉頗挑釁時的寬闊胸襟;感受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體會兩人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之情。

1、能瞭解“將相和”的故事;能轉述“負荊請罪”中將相二人的話,體會“和”的含義。

2、感受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智勇雙全,面對廉頗挑釁時的寬闊胸襟;感受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體會兩人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之情。

2、理解課題:課題中將指誰?相指誰?和是什麼意思?從課題知道課文講什麼?

(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了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我碰見他,非得叫他下不了臺!

1、自瀆3——8小節,想想:澠池之會這個故事圍繞哪些人?寫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提示簡要概括澠池之會的內容,介紹樂器“瑟”和“缶”。

3、再讀3——8小節,劃出藺相如說的話,聯絡上下文想想他問什麼這樣說?

4、理解藺相如說的兩句話,能有感情地朗讀並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結合學生的交流,隨即聯絡前文秦王的話和第二節藺相如勸趙王赴澠池會的內容。)=

句二:“你我現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能從藺相如的話中知道他這麼說、這麼做的原因,感受藺相如在秦王面前不甘示弱、大智大勇)

5、小結:藺相如是不是沒有能耐,就憑一張嘴呢?看來廉頗說錯了。

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我碰見他,非得叫他下不了臺!”

2、自由讀10——14小節,找找:藺相如聽到這話怎麼做?怎麼說的?

出示句子:“秦王我都不怕,我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兩個鬧不和,別人不是就有機可乘了嗎?”

4、過渡:原來藺相如對外不甘示弱;對內卻處處示弱。不是因為怕,而是以國

5、聯絡上下文說說:廉頗“不應該”什麼?於是他怎麼做?

6、理解“負荊請罪”的意思,感受廉頗知錯就改的勇氣。

出示句子: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來到藺相如門上。

用一個成語概括就是:負荊請罪。“負”的意思就是:背。

從此兩人結為知己,同心協力保衛趙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你、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結合在一起構成了著名的歷史故事——《將相和》。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品讀重點語句,感受人物特點。在教學中,我注意滲透“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特點”的學法指導,因此,學生能較為準確地抓住重點語段進行品讀,如能抓住描寫藺相如語言、神態、動作的語句進行朗讀、理解、體會,感悟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與愛國之心。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由於學生對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較為熟悉,因此,讓學生以“我非常喜歡(或敬佩)藺相如(或廉頗)”為開頭,聯絡課文內容寫一段話時,學生寫得內容較為豐富,語言也較生動。

第4篇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的這一課的課題,雖然只有三個字,卻包含了兩個人物,一個故事。你能看出是哪兩個人物,是什麼故事嗎?那個“將”是誰?“相”又是誰?“和”在故事中是什麼意思?

2. 就課文中內容給每個故事各加一個小標題,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絡。

1. 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遇到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做好記號,準備跟同學討論。

(1)有關知識的問題和一些新詞的理解,引導學生查工具書來解決。

(2) 有關文章內容理解方面的問題,指點學生聯絡上下文反覆思考,反覆討論交流。

教師可抓住以下類似的問題展開討論,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① 秦王為什麼沒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氣壯”等詞語體會藺相如的勇敢、機智。

② 澠池之會上,秦王為什麼會為趙王擊缶?抓住“不動聲色”及藺相如的話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寫廉頗將軍駐守邊境的句子體會其對秦王的威懾力,從而明白趙王獲勝的原因是因為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

在討論交流的同時,隨機選擇有關句段朗讀,以加深理解、體會。

1. 文中講到了趙王、秦王、藺相如、廉頗等幾個人物,下面我們來開個“人物評價會”。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從課文中舉出事例來說一說,評價時要抓住課文中的敘述、描寫,同時加入自己的看法。

出示掛圖“負荊請罪”,觀察想象:廉頗到藺相如府負荊請罪,會怎麼說,怎麼做?藺相如又會如何做和說呢?

第5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描寫,通過朗讀感悟,初步體會和為貴的道理。

重點感受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的性格特徵;初步感受廉頗居功自傲、知錯就改的性格特徵。

1、揭題:這節課咱們繼續我們的歷史文化之旅,請大家齊讀課題。

2、交流: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老師想知道在這次歷史之旅中,你遇到過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對課文有了哪些簡單瞭解。(板書:藺相如 廉頗)

3、小結:課文圍繞藺相如、廉頗這兩個人物,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記敘了將相由不和到和的經歷。

1、文中有個句子讓我們感覺到了將相的不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這個句子找出來。

2、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4、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氣量狹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無敵的多維形象)

5、在老將廉頗看來,藺相如的官職做的比他大,就靠著一張嘴。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板書:嘴 ?)

6、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 看看這張嘴有何特別之處?

1、默讀文章第一部分,畫出完璧歸趙中這張嘴說了什麼,是怎樣說的,讀了之後想想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2、交流,找出藺相如說的話。(其中有個轉述句,要學生試著改為藺相如直接說的話。)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⑴對比著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矛盾的地方嗎?(藺相如先對趙王信誓旦旦地承諾一定把璧送回來,現在卻對秦王說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怎麼回事?)

⑵理直氣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敢理直氣壯地威脅秦王?(引導學生感知藺相如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和十分喜愛和氏璧,體會藺相如的機智,持璧在手,底氣充足。)他不理直氣壯行嗎?

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⑴我們再來對比著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又發現了什麼?

⑷指導朗讀。現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誰能從我這騙去?

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⑶當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完這番話,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麼?為什麼?

⑷面對強大而不講理的秦王,面對很可能到來的死亡,藺相如為什麼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導學生體會,已經完成了趙王交給的任務,不辱使命的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來咱們一起放聲讀一讀,讀著讀著,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個人?

6、討論: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為的是什麼?

7、小結:為了保住國家的利益,藺相如能夠忘卻個人的生死,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國家利益而無我的人(板書:無我)

1、接下來,我們品讀澠池會見中的那張嘴, 請大家自由讀文章第二部分,看看這時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

2、交流:這時站在我們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你是從哪讀出來的?

3、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5、指導朗讀。現在你就是機智勇敢的藺相如,你來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藺相如為什麼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擊缶?

7、師述: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藺相如能夠不顧個人的安危,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而無畏的人(板書:無畏)

1、仔細讀讀負荊請罪中的這張嘴,從藺相如的話語中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2、出示句子: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3、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把這個句子換個說法。

4、敢騙秦王、敢逼秦王的藺相如為什麼要避著不如秦王厲害的廉頗呢?他到底怕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

7、師述:為了保持國家的安定,藺相如時刻想到的是趙國、趙國,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定而無私的人吧。(板書:無私)

8、我們再來看看廉頗的話,藺相如真的就靠一張嘴嗎?從這張嘴的背後你又讀出了什麼?

9、師述:藺相如靠的那僅僅是一張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價去騙秦王,去逼秦王。儘管他沒有出入刀光劍影的戰場。但他用他的脣槍舌劍,他靠他的無我無畏無私為趙國保住了利益,維護了尊嚴,保持了安定!

1、讀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你對廉頗有了新的認識嗎?(板書:知錯就改)

2、負荊請罪什麼意思?這裡有個細節脫下戰袍,戰袍對將軍意味著什麼?廉頗為什麼要脫下這身象徵著榮譽、身份和地位的戰袍?

3、廉頗為什麼負荊請罪?(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愛國)

1、因為愛國,戰功赫赫的廉頗將軍能負荊請罪,也因為愛國,勇敢機智的藺相如雖不怕秦王,卻處處避著廉將軍。因為他們知道,和則萬事興,和則國家強,和為貴啊!(板書:愛國)

2、齊讀最後一句話。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