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八年級上冊《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教案人教版3篇 精彩教學盛宴——《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教案探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本文主要介紹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送東陽馬生序》的譯文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篇古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

八年級上冊《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教案人教版3篇 精彩教學盛宴——《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教案探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1篇

教育學生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與學習環境,努力向上,不斷追求。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於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3、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度。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螢幕顯示課文標題。)

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勤奮好學,一生刻苦學習,“自少立志,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德為己任,為學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文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劉基曾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於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係。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現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叩問叱咄俟其欣悅負篋曳屣媵人縕袍敝衣以衾擁覆皆被綺繡容臭燁然皸裂

1、分組合作,或你讀我譯,或邊讀邊譯並找出常見文言文現象。一組找出一詞多義,一組找詞類活用,一組找通假字;一組找古今異義。(學生圍坐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本文中作者現身說法,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學習的經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表達了他對馬生的殷切期望。

2、根據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提示: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

根據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目的: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1、作者求學風餐露宿,困難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印證。)

3、教師小結:作者主要從無書、無師、求學中途艱難、學習生活艱苦四個方面描寫求學過程的艱辛。面對艱難,作者以堅韌的意志、勤學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終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學習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呢?面對這些困難,你是怎樣做的?(讓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5、教師小結:大家明白“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學習中我們必須勤奮好學,發揚“永不知足”的精神。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時也很“知足”。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7、教師小結: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飽、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麼,大家對作者的這種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處此種境況,你怎麼想?怎樣做?

8、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中調動學生的內心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現在學習生活的幸福和優越,從而激發起了學習的熱情,也懂得了怎樣追求幸福。)

1、“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2、“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3、“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1、列舉古人在艱苦條件下勤奮學習、以苦為樂的事例。(韋編三絕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畫荻教子)

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引導學生運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

八年級上冊《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教案人教版3篇 精彩教學盛宴——《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教案探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2張

第2篇

1.認知和識記:嗜、硯、逾、碩、俟、衾、燁、叱、咄、皸裂、媵人、容臭、負篋曳屣等實詞的形、音、義;理解“以”字的用法;瞭解“弗之怠”的句式特點。

3. 篩選出重點語句,理解課文的層次和對比論證的手法。

(一)匯入一:古人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想學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業不經一番磨礪是很難成功的。追思古人那鑿壁偷光的專心,聞雞起舞的恆心,懸樑刺股的決心……撫古思今感慨良多,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明學士宋濂看看他在怎樣的環境下最終學有所成的。

匯入二:《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贈序,行文流暢,雋永凝練,宋濂告訴我們“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這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為什麼幾百年來宋濂的這篇文章依然有著強大的說服力,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今天,讓我們一起次走近宋濂。】

嗜shì 逾越yú 加冠ɡuān 叩問kòu 叱咄chì 俟 sì 負篋曳屣qiè xǐ 衾qīn 日再食sì 龜裂jūn 媵人yìnɡ 容臭 xiù 燁yè然 蘊袍敝衣yùn

致書:得到書,這裡是買的意思。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患:擔心,憂慮。 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

叩問:求教。叩,問。 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高。

稍降辭色:言辭放委婉些,臉色放溫和些。叱咄:訓斥,呵責。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燁然:光彩耀眼的樣子。

⑨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1)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內容多為勉勵、推重、讚許之辭。

(2)作者:宋濂(1310—1380)字景濂,號潛溪,一生勤奮好學,幼時家貧,長借人家藏書苦讀。因勤學苦讀和才學淵博為當時文壇推崇。朱元璋統一後,受聘南京輔佐他,並參與制定明初諸大典,是明朝開國元勳。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地位相當於宰相。病死夔州。著作以散文為主。他與劉基、高啟稱明初詩文三大家。有《宋學士文集》。《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辭官還鄉後,赴京師朝見時寫的。

第一句話用“嗜學”奠定全文的基調。由此引出求書難;其次求師難;再次求學難。

求書難,寫出了作者當年抄書、借書的艱難。求師難,表現了作者尊師重道,虛心好學的精神,的確令人欽佩。由此可見宋濂在學業上有所進步,和他的勤奮學習、尊敬老師是分不開的。求學之苦,表明宋濂沒有堅強的意志,是做不到課文中提到的那種地步的。然後作者寫自己飲食、衣著在學生中是十分寒酸的。可是由於作者生活目的明確:來了是為了學習的,不是比闊氣。所以在同學們面前,他既不羨慕別人,也不慚愧,反而“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從而表達了作者幼年時期勤苦的學習情況

2.從鄉先達:趨百里。俯身傾耳。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

3.從師:負篋曳屣。四肢僵勁。食無鮮肥滋味,穿則縕袍敝衣。心中有足樂者。

4.環境:深山巨谷,窮冬烈風,雪深數尺。先達未嘗稍降辭色。同舍生燁然若神人。

1、課文用怎樣的關鍵詞概括作者讀書求學經歷的特點?(嗜學、勤且艱)

致書之難——借書抄錄;(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a、叩問之難,遇到問題,沒有老師指導,要“趨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傾耳”,而“遇其叱咄”時,只能“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無碩師名人與遊——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b、旅途之艱,要“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以致於“足膚皸裂而不知”;(求學中風吹雨打,吃不飽,穿不暖,差點被凍死,多虧受人照顧。文中句子是:四肢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窮冬”、“烈風”、“大雪”,從季節、環境、氣候著眼,渲染外界條件的艱苦。

“足膚皸裂”、“四肢僵勁”直書了身體承受的苦難,反襯了天氣的嚴寒和行路的悽苦。

c、生活之苦,“主人日再食”,吃的“無鮮肥滋味之享”,穿的則是“組袍敝衣”——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俸不若人也。

“被、戴、腰、佩、備”一系列動詞,直接描寫了富家子弟衣著的華美,顯示其物質條件的優越。“燁然若神人”,比喻生動,光彩豔麗。

“略無……以中有足樂者”,完成了由生活貧苦到精神愉悅的昇華,突出樂以忘憂的精神境界。

此層從衣、食、住、行幾方面將自己的貧苦與富家子弟的奢華比較,對比強烈,形象鮮明,充分表現作者勤奮刻苦,熱衷於讀書的形象。

第三層跋涉艱難(“當餘之從師也”至“久而乃和”)

第四層簡樸生活(“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

(二)評出表演傑出小組和三類傑出個人(語言設計傑出個人、情態設計傑出個人、情節設計傑出個人)。

(二)細節與結構品味小結:時間順序。首尾呼應。環境渲染。人物對比。神態動作外貌描寫細緻。

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世吏二千石,為北州舊姓。父武,晉王掾、上谷太守。……逖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諸兄每憂之。然輕財好俠,慷慨有節尚,每至田舍,輒稱兄意,散谷帛以賙貧乏,鄉黨宗族以是重之。後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在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耳。”

?閱讀建議】實踐表明,在學習上並沒有什麼捷徑,同學們,還是讓我們以名人刻苦勤奮的人生經歷為指南吧!以堅定的步伐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踏著勤奮刻苦的階梯,去攀登成功的高峰!

?晉書•車胤傳》載:“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當年,車胤就是以這種勤奮刻苦之學習精神,蟄伏在家鄉的那座山形高聳,草木蒼然,含煙帶雨,滴翠淳青,鬱鬱蔥蔥的石墨山山上,克服種種困難,無燈以囊螢而明,讀史習經;無墨以石而代,搏眾之長。笑對清風,頌賦作詩,文武韜略,妙手乾坤。(《囊螢照讀》)

?閱讀建議】沒有播種,何來收穫;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若命運饋贈給我們的是一隻檸檬,就讓我們努力榨出更多的汁液來吧。

如《鑿壁借光》、《諸葛亮餵雞》、《魯班學藝》、《厲歸真深山畫虎》、《李白鐵杵磨成針》、《王羲之吃墨》、《柳公權戒驕成名》、《李晟練成神箭手》等。這些生動有趣、真實感人、激人奮進的小故事,都是勤奮學習的光輝典範。

①無從致書以觀 ( 取得,這裡指買到 ) ②四支僵勁不能動( 通“肢” )

③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官名,國子監的老師 ④流輩甚稱其賢 (同輩的人 )

其業有不精,_德有不成者_ _,__非天質之卑__ _,__則心不若餘之今耳_ __,豈他人之過哉__?

①以衾擁覆 ②以中有足樂者 ③俯身傾耳以請 ④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①__介詞,用___②_連詞,作“因為”解__③_連詞,相當於“而”_④_連詞,作“因為”解介詞,譯為“拿”_

6.好的廣告語耐人尋味,給人美感,使人難忘。請寫出你最喜歡的一條廣告語,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示例:廣告語: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理由:語帶雙關,將思維現象與產品名稱融

為一體,使人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聯想’對世界很重要”這個宣傳主旨。

7.宋濂通過自己青年時期求學的艱辛刻苦和現在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對比,說明學有??

成關鍵是在於自己的勤奮與專心,讚揚了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了對他的期望和勉勵之情。對聯(根據文章內容和下列所給的詞語屬對)(答案略)

天很冷時,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②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等到了旅社,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

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內容多為勉勵、推重、讚許之辭。

豚澤之人養蜀雞,有文而赤翁,有群餘鳥週週鳴。忽晨風過其上,雞遽翼諸餘鳥,晨風不得捕,去。已而有鳥來,與餘鳥同啄。雞視之兄弟也,與之上下,甚訓。烏息銜其餘鳥飛去。雞仰視帳然,似悔為其所賣也。

4.找出並翻譯文中蜀雞對待“晨風”和“烏鴉”不同態度的句子。

對待晨風:蜀雞急忙用自己的翅膀把小雞都遮護起來。對待烏鴉:蜀雞把把烏鴉當作兄弟一樣對待,同它一起飛上跳下。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後。鄉里小兒竟遮道訕笑,冕亦笑。

①竊入學舍(私下的意思) ②輒默記(總是、常常 ) ③兒痴如此(入迷)

④恬若不見(安詳的樣子) ⑤曷不聽其所為(同“何”)⑥依僧寺以居(同“而”,連詞 )

7.下列句子,括號內的文字是補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一項是 ( c )

9.從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樣的品質?他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什麼?

品質:勤奮好學,孝敬母親。原因: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

第3篇

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大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後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並採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後,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晉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徵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

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後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一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於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

嗜學(shi4) 怠(dai4) 叩問(kou4) 綺秀(qi3)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五、學習課文

(4)先達:有地位有聲望的前輩。據有關資料來看,可能是指黃晉。

(5)未嘗稍降辭色:態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7)蓋餘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2)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4)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2)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①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②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③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④餘則綿袍敝衣處其間。

(3)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絡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學生描繪,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二是要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六、領會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

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

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地加以渲染和描繪,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境,寫了“先達”的表現,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語,情態畢現。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採取了細節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

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寫成發言材料,下節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