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案的教學反思8篇 《教案實施:解析教學效果與反思》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所依賴的內容和指導,它對於教學的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活動後,對教案進行反思是加強自我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將探討教案反思的意義和方法。

教案的教學反思8篇 《教案實施:解析教學效果與反思》

第1篇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離不開服裝。我班的幼兒平時對身邊幼兒和教師的服裝特別注意,並私底下討論著。為了能讓幼兒對各種服裝有更好的認識,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1、引導幼兒在教師的層層提問下,仔細觀察、思考、交流自己對服裝的認識。

1、教師稱讚幼兒穿的服裝,激起幼兒對服裝的談論願望。

2、說說自己穿的服裝和其他朋友穿的有什麼不同?(式樣、色彩)

如:下雨天穿的、跳水運動員穿的、擊劍運動員穿的、消防員穿的等等各是什麼服裝?各有什麼特點?

1、教師總結談話內容,讓幼兒今後要多留心觀察不同類的.服裝,說出自己的看法。

2、活動延伸:讓幼兒自己設計服裝,並談談自己設計的服裝。

從幼兒的現實生活出發,並通過層層的提問,促進了幼兒仔細觀察自己與同伴的服裝,能積極地進行交流,教學效果是顯著的。如能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相信這個活動會有更好的成效。

教案的教學反思8篇 《教案實施:解析教學效果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本課是工具和機械單元第2課,在前一課,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從課本開始,學生將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槓桿、輪軸、滑輪及斜面等幾類簡單機械。本課專門引導學生認識槓桿,並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槓桿省力與費力的規律。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認識槓桿。從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槓桿,與今天的課堂對接起來,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通過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槓桿,如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上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分析出槓桿的特徵,從而讓學生能夠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槓桿尺平衡呢?

這部分內容是本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通過槓桿尺開展實驗研究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槓桿是省力還是費力與它的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有關,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省力的; 如果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用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並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性,發展利用資料來說明問題的能力。

槓桿現象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屢見不鮮了,但孩子很少對其進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書籍或電視上對槓桿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這種理解並不清晰,他們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經驗而不是科學認識。本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分析使用撬棍的過程,觀察撬棍工作的特點,從而認識槓桿類工具。並通過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進行科學探究,認識槓桿這類簡單機械可按省力情況分成三類:省力的槓桿、費力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槓桿。 教學目標

1.利用槓桿尺的模型做實驗,研究槓桿的省力、費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情況。

2.學會正確收集實驗資料,通過正確收集實驗資料和結果的分析與分類,得出科學結論。

2.養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學學習習慣,並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槓桿的作用,通過對槓桿尺的研究,發展記錄、分析、處理實驗資料的能力。

瞭解槓桿的簡單原理,利用得到的實驗資料解釋生活中的槓桿問題。

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是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給學生。本著以科學課標的精神指導科學教學的原則,遵循課標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論,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可以對教材內容做適當處理。在學生探究時,教師有扶有放,在教學活動中將講解與指導相結合。在學生分組實驗之前,老師先和一名同學合作完成實驗,目的是讓學生看清實驗步驟,明白實驗的注意點。在師生合作完成示範實驗之後,引領學生分組合作,經歷這麼一個科學探究過程——多次實驗、收集資料、初步結論、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學生:簡單機械盒、支架、槓桿尺、鉤碼盒、槓桿尺的記錄表。

2.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臺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講臺實在太重了,搬不動。(一個學生上來也搬不動)

哎,總得想個辦法呀!能不能用我們學習的簡單機械來幫我們完成這件事呢?用什麼工具呢?

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鬆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槓桿。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槓桿”。

3、結合撬棍撬起講臺和教材內容,分析槓桿各個部分的名稱和定義。

槓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槓桿,使槓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槓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槓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6、小組交流,最後全班交流,找出三個點的正確位置。

觀察第4 、5頁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槓桿,哪些不是槓桿?並說明理由(分別找出三個點)

8、學生通過逐一的觀察分析,說出哪些是槓桿,哪些不是槓桿,並簡單說明理由。

9、集體交流,最後老師總結同學們的回答,給出正確答案。

1、剛才我們用槓桿輕鬆地撬起了講臺,那是不是所有的槓桿都是省力的呢?

3、教師提問:如果我在槓桿尺的左邊第六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槓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槓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還有其他方法嗎 ?

4、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六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槓桿尺平衡呢?

5、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資料記錄在第6頁的“槓桿尺的記錄表”內。

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資料進行統計,填寫: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7、學生對所得的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後回答表格下面的問題。

8、學生分析資料,說出大體意思,但表達不夠簡潔和完整。

9、師生一起對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的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即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槓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

1、思考: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資料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3、老師引導發現: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

教師補充完整:1. 槓桿的三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槓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

3.發現槓桿尺: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

閱讀資料庫“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問題。

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個_______,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1)用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大於阻力點的支點的距離,則槓桿是省力的;

(2)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

(3)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於阻力點的距離,則槓桿是費力的。

發現槓桿尺: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數。

優點:在匯入的時候,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整堂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在突破難點的時候,通過“左邊鉤碼個數×左邊格子數=右邊鉤碼個數×右邊格子數”的方法,使學生突然就明白了,這種“一點選破”的感覺很開心。

不足:學生做實驗不能在我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以在分析與歸納時不能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做準確的表達。

改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把時間安排好,把時間留給學生,做到教師的引導作用。

第3篇

1、小朋友都喜歡玩球,而且有許多玩球的方法,但是小孩子應該在哪裡玩球呢?

2、出示圖片有兩張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然後講講在哪裡玩球好

3、一張圖片裡有車道,旁邊有小河,另一張是有圍欄的空地

4、我們應該在第二張圖片所表示的地方玩,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第一幅圖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沒有障礙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2、皮皮為什麼三次受傷3、我們從故事裡受到什麼教育

三 、遊戲: 傳球玩法 :教師準備有安全內容和不安全內容的卡片,幼兒圍坐在一起聽鈴聲傳球,當鈴聲停下時,手拿球的幼兒從盒子裡取出一張卡片面向全體幼兒問;這樣玩可以嗎,幼兒根據卡片內容邊拍手邊講對,對,對對可以這樣玩,或錯,錯,錯不能這樣玩。遊戲可以反覆進行。

在平日裡,孩子們總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小傷難免的,所以整個活動孩子們沉浸在故事畫面裡,聽得很專注。知道了以後哪些東西不能碰,不能做哪些危險的事情,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學會保護自己。通過故事畫面,孩子能準確判斷是與非,增強自己的安全意思。其實,也提醒老師在平常生活裡要比較注意孩子的安全。

第4篇

教育科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歡騰的大西北》課題三《黃土高坡鼓喧天》第一課時《陝北秧歌》。

能主動聯絡自己對陝北文化、藝術、民俗風情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感受陝北地區濃郁的民俗、民風及音樂、舞蹈的藝術特點和風格。

在藝術活動中初步掌握陝北秧歌的步伐和舞蹈特點,能大膽愉快地學跳陝北秧歌。

在歌唱、舞蹈及美術創作活動中,自主地進行合作與交流,能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創作和表演。

3、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陝北民俗民風及民間藝術的資料,學會歌曲《邊區好地方》。

師:同學們,早就聽說四年二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歡藝術,黃老師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起上藝術課。今天呀,黃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一個富有濃郁民間藝術的地方。(課件播出音樂《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同時出現陝北民俗民風及民間藝術的圖片。)

師:畫面上給我們展示的是我國哪個地方的民俗民風及民間藝術?哪陝北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能把你們課前收集到的有關陝北的資料給大家交流交流嗎?

師:陝北民歌非常優美動聽,深受人們的喜愛,課前我們聽的一首《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就是一首陝北民歌,哪你們會唱陝北民歌嗎?我們一起把《邊區好地方》這首歌曲唱唱好嗎?我請個同學來領唱。(請學生看老師指揮)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陝北民間藝術和民俗的熱愛情感。)

師:同學們真能幹,對陝北的瞭解可真多,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瞭解到陝北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陝北秧歌就是其中的一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陝北秧歌。(揭示課題——陝北秧歌,課件出示)

師:在平時生活中你看過秧歌嗎?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陝北秧歌。(放音樂《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教師表演一段陝北秧歌。

師:謝謝同學們的掌聲,想跳嗎?我們一起來試著跳一跳(放音樂《邊區好地方》老師領著大家跳一遍)

師:這位同學扭得不錯,能教教大家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她的腳步是怎樣的?我們跟著她學學。

師:大家學得真認真,剛才老師發現了一個祕密,我覺得我們走的秧歌步法很像一個字,你們看出了嗎?(老師邊說邊示範十字步)

師:下面老師就用雙手當作同學們的雙腳,我們再次領略一下秧歌十字步。(老師示範,學生叉腰練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聽說到自己親身實踐,慢慢的體會陝北秧歌的.特殊魅力。)

師:舞步學會了,你們能加上手的動作嗎?(抽學生示範)誰還有與他不一樣的動作嗎?你能把動作做得更美一點嗎?

師:除了動作可以變化外,我們的舞步也可以變化,誰來試一試,你們能加上一些孩子們自己的動作嗎?(提示學生動作天真一些、跳躍一些)

師:同學們真能幹,你們都成了小小舞蹈家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創編了這麼多的動作,你們能把自己創編的動作跟著音樂跳一跳嗎?

師:同學們跳累了,請坐下休息一會兒。讓我們來欣賞一段舞臺上孩子們的秧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她們的服裝、道具、他隊、動作。(課件出示,秧歌視訊,同時出現文字提示:觀察服裝、道具、動作以及隊形的變化)

師:誰能將觀察到的給大家說一說?(抽一個學生)(教師不要重複學生的語言)

師:觀察得真仔細,接下來我有一個建議,我知道我們四年二班的同學特別的能歌善舞。今天,我們就舉行一個新編陝北秧歌比賽,全班同學分為四組,根據《邊區好地方》這首歌曲創編,創編提示:1、小組活動,團結合作;2、動作協調、優美,隊形有變化;3、表演形式多樣,可以歌伴舞;4、動作有創新,有童趣。

師:要演出了,我們首先得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老師在這兒準備了一些道具、服裝,會打扮自己嗎?老師出示白毛巾,並示範包頭巾,提示學生打扮時要互相幫助。

師:四年二班新編秧歌表演現在開始,掌聲有請第一組上場,下面的同學請把手舞起來,把歌唱起來。

(設計意圖: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並進行創編的東西展示在大家面前,對他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觸動。)

師:剛才三個小組的同學都進行了展示和表演,根據老師螢幕上的提示,大家評一評,看看你們哪些地方作得好,還有哪些地方需改進?

今天我們四年二班同學都表現不錯,給黃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真是好樣的。

第5篇

在班級課程《豌豆》的活動期初,幼兒對豌豆的種子很感興趣,想要認識不同的種子而且,在種植豌豆時,由於天氣溫度高,豌豆都死掉了。幼兒問豌豆為什麼死掉,所以想通過本次活動作為幼兒在班級課程中的延伸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瞭解種子,瞭解種子發芽生長的條件,培養喜歡探究的精神。

2、結合繪本圖畫討論"肚子裡的種子能不能長大",瞭解種子的生長條件。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5、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食品給小朋友吃,品嚐的時候陳老師有兩點小要求:

第二,在吃東西的時候如果發現了"種子",請把種子收集好送給老師。

師:你們收集到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它的子兒就是它的種子嗎?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呢?請用完整的話向大家介紹。

(2)欣賞老師收集的植物種子圖片。(播放ppt課件。)師:陳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種子,這裡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見到過的種子哦,我們一起來欣賞。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種子朋友,誰能告訴我,種子有什麼用啊?

師:你們說得很棒,種子可以加工成種子食品,用來吃;而種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長出新的植物。

(1)幼兒討論:小胖豬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裡會發生什麼事呢?

師:小胖豬最近就碰到一個問題——它吃瓜的時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裡。種子種在泥土裡會長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裡會怎麼樣呢?

師:(出示小豬頭上有木瓜樹的圖片)小豬希望頭上真的長出一棵木瓜樹。他為什麼願意頭上長樹呢?

(2)玩遊戲《我來猜》,瞭解植物的種子長大需要什麼條件。

師:小豬的願望會不會實現?我們來玩一個"我來猜"的遊戲吧,認為小豬願望會實現的人把你的勾勾貼在肩上,你認為不會你就貼叉叉。

(集體玩遊戲《我來猜》。)師:你選擇的是什麼?請說說自己的理由。

(老師講述《子兒吐吐》的部分故事內容:他跑進廚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後飛快地鑽進被窩裡乖乖地躺著。滿心期待頭上長出木瓜樹的胖臉兒,怕樹長不直,連床都換頭睡呢!他所做的這一切,完全都是為了樹好。第二天,胖臉兒起得很早。其實,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沒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樹長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這一摸,樹反而不長了。天亮了,該可以了吧?他緊張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頭上摸——?)師:有沒有長出樹呢?(再次玩遊戲《我來猜》。)師:恭喜你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是呀,一粒植物的種子要發芽、長大是需要很多條件的。空氣、水、溫暖的陽光、植物需要的溫度,有時候長大還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種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長大。

(1)猜想: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

師:植物的種子不能在肚子里長大,那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讓我們再來玩一次《我來猜》的遊戲,請你一定要認真想一想,然後作出選擇。

師:請小朋友們回家去和爸爸媽媽討論一下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參與度比較高,能跟隨老師的步調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有前期吃水果的經驗,因此對水果種子的興趣比較高,大多數的幼兒都樂意參與,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對種子的不同方面進行描述。但是老師沒有進行種子間的比較,沒有參照物,使觀察的時候感受不明顯。

本次活動是由教師預設和幼兒自發生成相結合的主題教育活動,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幼兒瞭解種子的樣子,而是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繪本的'方式來獲得種子生長的條件,在講述繪本的時候,老師可以更加深入的幫助幼兒瞭解小胖豬吃了木瓜子之後,肚子會不會長出木瓜樹,給幼兒更多的機會進行猜測,激發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慾望。通過親自體驗培養幼兒對種植的興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求知慾,繼續探索種子生長全過程。

在課後,老師組織幼兒進行了種子的種植。讓幼兒通過自己親自動手,觀察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蒐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現、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現學習的動態活動過程。使幼兒帶著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探究慾望,對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及異同展開了多角度地聯想和思考,在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加深了認識,以至於在“分組找種子”這一環節中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其觀察能力既思維創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諧地發展。整個活動的氣氛隨幼兒思維的活躍而活躍起來。孩子們是在玩中找,找中學,議中學,想中學結束的。

第6篇

3、能夠藉助各種輔助材料,初步表現點心的基本特徵。

2、橡皮泥、小盤子人手一份,各種輔助材料如瓶蓋、牙籤、印章等。

教師端著一盤水果,說:"哇,這麼多好吃的水果,我們一起來吃吧。"

2.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嗎?(逐一認一認,請幼兒說出水果的名稱)師問:"他們是什麼樣子的?是什麼形狀的?大還是小?(分別請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這些水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扁扁的,有的是長長的,顏色也都不一樣。

3.帶領幼兒一起學做水果。師:這些水果怎麼做呢?你會做哪一種?,請個別幼兒示範,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團圓、搓長、壓扁的方法。

6.請幼兒用橡皮泥做"水果" 。教師:今天就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做一盤水果送給其他小朋友們,你可以做老師準備的這些水果,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吃的 ,看看誰做的水果又漂亮又好吃!

7.鼓勵幼兒大膽製作,對於有困難的幼兒,教師給予及時的幫助。

由於是完小裡的學前班,年齡段又不同,有些幼兒普通話都還不太會聽,所以設計這節課我主要以常見的水果為題。如果本節課我在設計當教師畫完結滿誘人果子的大樹時,讓幼兒討論平時生活中除了吃到這些水果外,你還知道哪些水果,它們都是什麼顏色?如果抓好這一環節,就不會讓幼兒在給葡萄塗顏色時,出現分歧。還有一點就是對能力較差的幼兒,如果我提示他們選擇與玩具水果相近或相似的顏色來畫,就不會讓他們無從下手。今後,我將會在這方面多學習,讓美術課越來越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第7篇

高中美術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欣賞相應的美術作品,在開闊眼界和陶冶情操的同時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然而在應試教育當道的今天,不可否認當前高中美術教學課程的跑偏,如何將高中美術教學端正到既定的教學軌道上來,這是每一個一線高中美術教師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很多教師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只重視主觀性感受,卻忽略了作品形式與鑑賞等要素方面的探究,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容易產生茫然失措的感覺。具體說來,目前高中美術教學的現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美術作品選擇和對學生有效引導的缺失。對於美術欣賞課中的美術作品,要儘量選擇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因為教師對作品的認識和態度,直接決定美術欣賞教學的效果。所以,在美術欣賞課上教師不能向以前一樣僅僅講解作品,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欣賞的過程中來。在強調培養學生創新力的今天,美術教師對作品欣賞課的態度直接關乎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多準備一些作品的背景材料來增強學生的興趣點。

(2)學校對美術欣賞課教學的影響。作為推動課程實施的核心力量,學校管理者對美術欣賞課程的走向有著重要作用。但學校普遍不太重視,美術欣賞經常會被文化課擠佔,直接降低了美術課的教學質量。

(3)家長對美術課程的認識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一組家長問卷調查資料顯示,不少家長對對美術課不重視甚至建議取消,當家長都對美術欣賞課程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時,我們很難祈求學生能夠在美術欣賞學習過程中獲得發展和進步。

(1)關注美術作品情節,激發美術欣賞興趣。美術教師應當從美術作品的“情節”入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如果教師單純從構圖、色彩、明暗、線條等因素去分析,而缺少了情節的故事性,學生是很難有興趣聽課的。只有從學生感興趣的情節入手,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內心的求知慾。比如《春》這幅義大利著名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的作品,教師在引導欣賞的時候便可以從畫的情節入手,讓學生思考他們在做什麼?通過學生的好奇心理吸引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教師再介紹畫面的具體內容,從右邊的西風神試圖擁抱前面的克羅麗絲到克羅麗絲極力擺脫西風神的擁抱,還有維納斯女神完美化身後憂鬱和迷惘的表情。為什麼維納斯有著若隱若現的憂傷呢?通過這樣的故事情節,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很多美術作品或藝術家背後都有或多或少的'故事情節,這些情節的導引對強化美術欣賞教學大有裨益。

(2)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美術欣賞效率。根據美術欣賞教學目標和教學物件特點,通過恰當的教學組織設計,科學選擇並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其與傳統教學手段組合一致,共同完成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多種媒體技術將美術作品資訊傳遞給學生,可以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逐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以它獨特的技術迅速為課堂教學者所接受,其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讓現代美術課堂教學逐漸多樣化與多元化。多媒體教學呈現出來的元素,可以將學生的生理感官和視覺聽覺等神經喚醒到興奮的狀態,激發學生內心的各種積極因素,為審美活動的實現提供源動力。

(3)強化學生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美術欣賞。“自主學習”作為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為了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機械學習的局面。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任,只有當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這個過程中來,才能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美術的直觀性較好地統一起來,激發學生對美術作品最真切的感受,儘快培養起欣賞的能力。必要的時候,對於在美術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討和交流,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可以展示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鍛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主要是要學生依靠自己的判斷,通過自己主動去認識和感受,長此以往才能提高他們的美術欣賞情趣。

第8篇

自然界中充滿著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說,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戶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在幼兒園,會聽到孩子們在議論: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昨天我看見廣場有放風箏的,飛的可高了;今天風大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祕密"的活動。

1、感受風的存在,探索風產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徵,並嘗試製造風。

2、初步瞭解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萌發探索自然現象的慾望。

1、經驗準備:請家長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準備:風車、扇子、電風扇、吹風機、塑料瓶、塑料玩偶、針筒、視訊《風的危害》和《風能的利用》、風的音效、各種植物頭飾。

1、設定情境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請小朋友猜一猜他會是誰呢?本。文來源:;。開啟門歡迎我們的朋友和我們一起活動吧!門外什麼也沒有,我們的朋友在哪裡呢?

2、激發興趣引出主題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們的朋友是誰嗎?

1、提問:我們今天請來的是我們的"風"朋友那風是哪裡來的?

(1)你是用什麼方法"造"出風來的?(幼兒邊回答邊演示)

(2)幼兒互相嘗試同伴造風的方法,進一步感覺風的形成。(邊嘗試邊思考)

(3)為什麼一扇、一捏、一擠、風葉一轉動就會有風呢?(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小結:當我們一扇、一捏、一擠壓、一開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動了,空氣一流動就產生了風

請幼兒相互合作,兩人互相對著扇風,請幼兒看看、聞聞、摸摸風是什麼樣的?

小結:風是摸不到、嘗不到、聞不到、看不到的一種氣體。

大風和小風幼兒分別戴頭飾扮演各種植物,聽音效用肢體表現小風來時植物怎樣動,大風來時植物怎樣動。

1、觀看短片《風的危害》後提問:風對人類有什麼危害呢?怎樣減小風災?

2、觀看短片《風能的利用》後提問:風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風能?

以遊戲《風車和風兒共遊戲》結束活動風車想請小朋友與風兒一起做遊戲,大家快舉起你的風車一起歡迎我們的風朋友和我們一起遊戲吧。(幼兒隨音樂玩)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我設計的這節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於環節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鬆口吹到幼兒的頭髮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選擇材料製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後,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