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研究性學習總結6篇 探索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方法

本文主要總結了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概念、特點以及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同時還介紹了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式和相關經驗。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培養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研究性學習總結6篇 探索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方法

第1篇

20xx年9月,隨著新課程計劃的實施,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全新的教學理念走進了高中校園,因其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學生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所具有的顯著優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視並逐漸開展起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因研究性學習佔用課時及耗時過多而對傳統教學產生的衝擊也逐漸顯現出來,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使之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就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三年來,我們二十三中生物組的全體教師就如何將研究性學習與生物課堂教學相整合展開了專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現總結如下:

我國現有的教育制度和辦學形式決定了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它是教育改革的原點,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具體作法,必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落實和體現。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其指導思想是“以學生髮展為本”,其實質在於“自主發現”。同傳統的被動性學習相比,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更關注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探究問題的產生,研究問題的發展,預測結果,驗證結論,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運用,並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同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發揮研究性學習本身的優勢,還可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兩者相得益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激發學習熱情,促進自主學習,拓展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相長。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與生物教學相關的生產、生活、社會熱點等問題展開研究,並將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不僅可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研究興趣,而且使之便於與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掌握相聯絡,使學生看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實用性,從而產生學習上的主動性、自主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從學校以外的眾多渠道中獲取的各種各樣的知識資訊,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彌補了教材中的不足,實現了資源共享,使學生和教師雙雙獲益。

②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研究性學習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在各類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開發、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創新意識和創造品格。學生收集的素材大都與社會生活有關,且很多是社會熱點,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教學,可使他們增加對社會的瞭解,更加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實踐證明,將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必然為基礎教育改革開闢一片新天地。

同中學的其它學科相比,生物學科具有文理交融、情智結合、可拓展性強、開放性強、自然與人文並重、知識與生活與社會熱點密切相關、定性與定量互補等特點,是任何學科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要回歸的一門終級學科,是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焦點和核心。

人本身既是研究的主體,也可以是被研究的客體,圍繞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就有很多奧祕值得探究,例如,人為什麼會有頭皮屑?人為什麼會衰老?人為什麼會得癌症?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什麼?等等。生命現象的千變萬化,生物世界的豐富多彩,生物實驗手段的

多樣性,以及生物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出現,這一切都為生物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內容,都很容易激起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是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好素材。因此,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具有選題廣、可操作性強、生動有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課內課外聯絡緊密等諸多優點。另外。生物學的發展歷程,諸多生物學家本身的道德示範,使生物學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自然萬物的千姿百態使人產生了美感,生物進化理論隱含了豐富的哲理,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而眾多科學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可貴的探索精神和獻身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更留給中學生們無價的精神財富。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可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和人文品質。

面對教育革新,生物教學應將研究性學習作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使獲得生物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生物知識、進行科學探究、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生物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大致包括前期動員、選擇課題、組建研究小組、制定研究計劃、實施研究計劃、總結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等過程。

各校的研究性學習往往在高一年級轟轟烈烈的展開,到高二時基本上偃旗息鼓。而生物課開在高二年級,學生對研究性學習雖不再陌生,但研究的興趣已大大減小,加之大學聯考的壓力和教育功利化觀念的影響,學生們擔心把大量時間和精力用在社會調查與研究上會影響學習成績,得不償失。因此,高二的生物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前,要充分考慮學校教育的現狀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做好充分的動員,激發起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願望,讓學生明白參加生物學科研究性學習對學習教材、參加大學聯考、對個人能力培養和成長,乃至對國家發展、民族強盛的重要意義,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可以講一講對優勝者的獎勵。要引導學生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愛因斯坦說:“我沒有創造的天賦,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當學生的積極性、潛能、創造力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熱情地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之中,從而保證這一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師可通過集體授課或講座的形式,使學生明確生物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瞭解課題選擇、研究的方法,及研究報告的撰寫、成果的形成與展示要求等,讓學生心中有數。還要鼓勵學生使其對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樣的研究能力和獨立動手能力充滿信心。

研究性課題既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還可以師生協商確定;既可源於教材,也可源於生活和實踐。研究的內容既可以是對教材內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是對校內外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研究;既可以是純思辯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類的:既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但最終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成果等方面應與生物的課堂教學相關聯,應有助於生物課堂教學。

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對於研究課題的確定我們必須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既要兼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還要兼顧本地資源、經濟條件、學生時間等因素。同時還應注意選題的科學性、創造性、可交流性、可操作性等諸多方面。

結合教材編寫順序,兼顧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時間,季節,條件等因素),在緒論部分可開展:生命的探索。該課題又可分為:

⑥同齡人對基因組計劃的認識等若干子課題,以便於研究。還可開展:生物前沿報道的收集處理。在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部分可開展:細胞癌變、衰老的原因;植物組織培養的原理、方法、過

程。在生物的新陳代謝部分可開展:影響細胞質環流的因素;不同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無土栽培與植物缺素症分析;植物細胞液濃度的測定;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的取代材料研究。在生命活動的調節部分可開展:不同植物激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含羞草葉片應激性及其原理的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髮育的影響。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部分可開展:蝌蚪的變態發育研究。在遺傳和變異部分可開展:甜玉米與非甜玉米的雜交實驗、豌豆與香豌豆的雜交實驗、色盲的調查。在生物與環境部分可開展:生態系統中各營養級個體數量金字塔調查;溫室效應的成因、現狀、發展趨勢調查;城市周邊水汙染狀況的研究等。以上僅僅是眾多課題中的一小部分,類似的課題有待於大家在實踐中挖掘、收集和整理。

在學生分別選題的基礎上,以課題組的形式成立研究小組,每組5人左右,自由組合,並推選一名組長作為該課題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小組內部既要合理分工,又要互相配合,既要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要創造橫向交流、共同探討、團結協作的機會。

在組建小組的過程中,對於一些熱門的研究課題,教師還可以採用“投標”方式,讓所有準備參加該課題研究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闡述自己選擇該題的原由、預計採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小組如何組建等內容,最後由全班同學公開投票選出最佳優勝者,並由其擔任組長,招募組員,負責該項課題的研究和成果展示。

在此過程中,各小組長要施展全身解數,一方面要將對該課題有興趣的同學都網羅旗下,另一方面,還要儘量爭取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同學,以便更好地開展今後的課題研究和成果展示。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巨集觀的協調工作,保證整體效果最佳,力爭做到人盡其才,使每個小組都有足夠的成員參加,使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揮和鍛鍊。

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環節。各研究小組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圍繞課題展開討論,制定較為詳細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時間與過程、成果的形成與展示等,同時還要明確各項的責任人。由於研究課題的不同,研究的方法也不同。依據我校幾年的探索,認為生物研究性學習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文獻法。依據現有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探究事物未被認識的特點和規律,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建立新的理論等。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冊第八頁的研究性課題《調查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所應採用的方法就是文獻法。

②實驗法。藉助於有關的實驗,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發現其內在的規律,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植物向性運動的設計與觀察’就應採用實驗法。

③調查法。通過實地調查、考察,運用相關的理論,達到弄清已經或正在發生的事件的成因和真相,事物的種類、數量、分佈、質量等目的。如‘生態系統中各營養級個體數量金字塔調查’就應採用調查法。除此之外,還有觀察法、思辨法、邏輯法、經驗法等諸多方法,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既可以採用一種方法,也可多法並用。

制定計劃是前提,實施是關鍵。具體操作步驟根據課題性質可分為實驗設計、實際操作、問卷調查、參觀走訪、資訊反饋、資料處理、結論分析、專家指導、交流討論等多個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獲得的研究資料及有關資料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處理,最好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圖表來說明有關結論,對研究過程的每一步都要讓學生做好記錄(包括拍攝一些有價值的照片、進行錄影等)。這一階段用時最長,即可數週,也可達到數月,但這一階段是真正體現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最重要部分,學生需要充分利用課餘時間,以研究小組為單位在實踐中學習、應用、提高各種能力。

這一階段教師的指導不能僅停留在語言上,更要體現在行動中。教師要把自己置身於一個(或者幾個)課題組之中,以一名普通成員的身份,一方面身先士卒,積極參與課題組活動,另一方面為自己的課題組出謀劃策,教師的辦法在實踐中證明有效,其他小組的學生就會效仿借鑑,實現教師的指導功能。

同時,教師不能忘記自己還是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指導和幫助。教師要從總體上調節、控制和把握整個研究性學習的程序,指導協調與課堂學習的關係,把握節奏,瞭解每個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表現,及時發現並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

在大量實際研究的基礎上,各小組要分析整理所獲得的各種形式的資料及資料,通過全組成員的合作,形成研究報告或論文。研究報告或論文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旨在培養學生處理資訊資料、形成理論觀點的能力。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撰寫、自我討論評改,要注意培養學生集體研究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在討論——甚至可以是爭論中共享學習之樂。學生的報告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是學生心血的結晶,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改善不足,更要保護和肯定學生的研究熱情、參與意識、探索精神及研究成果,並要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成果彙報對學生而言是一件大事。彙報形式既要尊重學生意願,也要兼顧學校的實際。既可以模擬新聞釋出會,也可以製作網頁、編排小品、話劇、歌舞、辦展版展臺等。既可以在班級的課堂上彙報,也可以在全校舉辦大型展示會,總之形式多多,方法多多。在這三年當中,我校採用最多的方法是利用課前5分鐘演講,使研究成果同當堂課的教學內容緊密關聯,既為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和才華提供了舞臺,又使生物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使學生願學、樂學。

本專題研究歷時三年,參與學生達1400多人,撰寫研究論文32篇,研究報告360多篇,還有學習心得、實驗報告等數十篇。學生積極參與,收集、整理、製作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課件、照片、錄影、光碟等,還開展了座談、討論,舉辦了展覽及彙報表演等活動。這些有形的成果用事實說明了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可行性。

研究性學習本身具有重過程、輕結論的內在規定性。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既有實地調查、走訪、參觀,又有專題實驗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無形成果比起有形成果將更加珍貴。例如,研究性學習從課題的選定,研究計劃的制定,研究過程的實施、管理,直到研究報告的形成、成果的展示,均離不開學生自主性的發揮,這必然使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走入社會,必須與各種型別的人打交道,學生們會從中得到與人交往的體會和經驗,使其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既要依靠個人努力又要與全組成員分工合作,這必然使學生的探索勇氣、創新意識、協作精神得到鍛鍊和加強;科學結論的得出必須尊重事實,結論的表達必須嚴謹,學生在實驗研究中要獨立的觀察、思考、推理和判斷,要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用科學的語言將課題研究活動中的體驗表達出來,這必然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並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鍛鍊。對於當代中學生的成長而言,這一切都是彌足珍貴的。

此外,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逐步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既與合作伙伴同心協力,又能獨立地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去解決問題;既注重研究結果,更注重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瞭解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增強了探究和創新意識,培養了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會了與人溝通合作,培養了社會責任感。學生在調查走訪過程中團隊精神的增強、自信心的發展、實踐能力的提高、學習觀念的更新以及學生查閱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整理能力的提高等,都將成為學生一生中的寶貴財富,並且對學生今後的發展和終身學習起到巨大的作用。

1、生物學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抗挫折心理。任何科學探索與研究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研究性學習也不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培養勇於戰勝困難的科學精神。

3、研究性學習雖有諸多好處,但因佔用較多課餘時間,在開展時宜少而精,切忌過多過亂,虎頭蛇尾。

4、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題時宜小不宜大,要貼近生活,貼近教材,既要有研究價值,又要有助於生物學教學活動,還要有研究的條件。

5、制定研究性學習方案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研究方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可研究性及創新性。

6、研究性學習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為基礎,並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關聯,在具體操作上要掌握一定的靈活性。對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的研究目標和評價標準的定位應體現層次性,以利於各類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實施研究性學習時要兼顧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短期研究與長期研究結合。

7、教師應做學問的有心人,在平日要注意收集整理有價值的研究性課題和資料,成為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堅強後盾。

研究性學習總結6篇 探索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方法 第2張

第2篇

能源是什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資源可以不斷再生嗎?不!能源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世界石油價格不斷上漲,讓有車一族有了很大的油價壓力,讓許許多多想買車的人而卻步;液化汽的價格上漲到了100元以上,漲幅高達百分之兩百;我市水供應緊張,有幾所學校停課數天。由此可見,能源不是無限的,資源也不全可再生,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嚴峻的能源危機。

藉著這次研究性學習的機會,我們小組對展開了研究,對我國的能源現狀以及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希望能喚起人們的警覺,能為現在的能源危機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那麼到底什麼是能源呢?能源是指可以從其中獲得能量的資源,能源是工農業生產必需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之一。在各種各樣的能源中,有些是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可直接利用其能量的能源,稱為一次能源;有些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而是人類利用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化而取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煤碳、石油等隨著人們的開採利用顯著減少的稱為非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等在自然界中能很快得到補充或迴圈再生,不隨人類的利用而顯著減少的稱為可再生能源,將能源分類可歸納為下表:

有量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國車用煤達10。8萬噸,居世界第一。以煤為主的能源利用情況,加之技術的保守等諸多原因,使得我國的利用率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能源的需要量量與日俱增,地球上可供開採的化石能源會越來越少。並且,化石燃料的燃燒嚴重汙染了環境,引發一系列的生態危機。所以,我們組搜尋到了部分我國目前使用的清潔可再生能源。

水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是指水體的動能、勢能和壓力能等能量資源。廣義的水能資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資源;狹義的水能資源指河流的水能資源。是常規能源,一次能源。我國最大使用的能源是水能

在自然界中,風是一種可再生、無汙染而且儲量巨大的能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各國都在加緊對風力的開發和利用,儘量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風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其中又以風力發電為主,以風能作動力,就是利用風來直接帶動各種機械裝置,如帶動水泵提水等這種風力發動機的優點是:投資少、工效高、經濟耐用。 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由於地面各處受太陽輻照後氣溫變化不同和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氣壓的差異,在水平方向高壓空氣向低壓地區流動,即形成風。風能資源決定於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

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係。據估算,全世界的風能總量約1300億千瓦,中國的`風能總量約16億千瓦,如果合理利用,將會是一筆寶貴的能源財富。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在太陽內部進行的由“氫”聚變成“氦”的原子核反應,不停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並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能量,這種能量就是太陽能。太陽內部的這種

核聚變反應可以維持幾十億至上百億年的時間。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輻射功率為380000000000000000000000kw的輻射值,其中20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層。到達地球大氣層的太陽能,30%被大氣層反射,23%被大氣層吸收,其餘的到達地球表面,其功率為800000億kw,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當於燃燒500萬噸煤釋放的熱量。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等。狹義的太陽能則限於太陽輻射能的光熱、光電和光化學的直接轉換。 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知道利用鋼製四面鏡聚焦太陽光來點火;利用太陽能來乾燥農副產品。發展到現代,太陽能的利用已日益廣泛,它包括太陽能的光熱利用,太陽能的光電利用和太陽能的光化學利用等。太陽能的利用有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太陽能發電一種新興的能源利用方式。

核能主要用於發電。核能發電是利用核反應堆中核裂變所釋放出的熱能進行發電的方式。它與火力發電極其相似。只是以核反應堆及蒸汽發生器來代替火力發電的鍋爐,以核裂變能代替礦物燃料的化學能。除沸水堆外(見輕水堆),其他型別的動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在蒸汽發生器中將熱量傳給二回路或三迴路的水,然後形成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沸水堆則是一回路的冷卻劑通過堆心加熱變成70個大氣壓左右的飽和蒸汽,經汽水分離並乾燥後直接推動汽輪發電機。

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汙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並製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xx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我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目前我們掌握的太陽能光電技術,雖然昂貴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如果我們更廣泛的使用這一技術,也能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來自太陽的能量源源不斷,一旦太陽能電池造出來幾乎就沒有什麼後續的維持費用。

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

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磨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佈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地熱能是來自地殼之下的高溫能源。一個典型的地熱能電場可以輕鬆的輸送100mw電量,這是風能和太陽能所無法企及的。

雖然自身不能當作能量源,氫燃料卻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儲備介質。氫可以隨意的從水中提取,擁有很好的能量/重量比,燃燒之後產生無汙染的水蒸氣。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汙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的理想能源。氫能可以作飛機、汽車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動火箭動力。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麼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並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後,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裡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鹹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裡,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範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其實地球上幾乎所有的能源,基本上都來自於太陽。植物在將太陽能轉化為有用能源方面的效率是我們的太陽能電池遠遠不能及的。無論在直接產生電能,還是產生氫氣,人工光合作用能夠解決目前相當多的能源問題。人工光合作用是一個非常長的研發過程,過去的幾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果,然是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

也被稱作染料敏化二氧化鈦奈米薄膜光陽光伏打電池,這種電池只有傳統太陽能造價的1/5,另外,還避免了非常消耗能完美矽晶圓製造過程。不過這種電池的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能夠達到33%極的電池量的效率左右。

以上的各大未來新型能源技術,都有其不足之處,有待我們進一步的開發和研究。如果得到了完善,並投入使用,定會大大減輕目前的嚴峻的能源情勢。

第3篇

團隊精神,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集體主義精神。它是指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自覺地以團隊為歸屬,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奮鬥,達成集體的總目標。它要求每一個成員都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竭盡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完成集體的共同任務。它也包含一種犧牲小我的內容在內。團隊精神是一個集體所必須具有的,它能夠將團體中每個成員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件事情靠個人力量是辦不好的,只有團隊中的每個人通力合作,每一個細節環環相扣,才能獲得成功。這是半年的調查給我們的最深刻的體會。

我們的小組是一個整體,離開了誰都不能搞好這次調查活動。在調查過程中,每一項工作我們都進行了細緻的分工。譬如在查詢資料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分管一項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收集,我們把每個人的資料彙總起來,形成了一份比較完整的調查報告。若離開了任何一個人,我們的調查都不夠完整。在採訪相關部門的領導時,我們根據各自負責的方面,寫出了各個部分較全面的採訪提綱。在採訪過程中,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工作,並各自作好採訪記錄,最後形成了一個全面、詳細的採訪報告。這些都是我們結題報告的理論來源,使我們的報告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理論性。

團隊精神,營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學習工作,沒有內耗,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調查工作中去,是團隊精神將我們這個小組凝聚得更緊密,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最大收穫。這種精神的獲得,將是我們受用終身。

第4篇

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小組研究的主題是“新型太陽能電力車的設計與製作”我在小組中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確立研究方向。

我們小組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各自努力完成自己所分配的任務。我分配到的任務是確定研究方向,剛開始接到這個任務我像張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在自己的努力和組內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有了頭緒,我開始對附近各個太陽能電力車商店進行了採訪、調查,還對汽車司機和街道行人進行了詢問,從中獲得了很多資訊,我對得到的資訊進行了整理,在我訪問的人中有50%的人不太瞭解太陽能電力車。對車的動力,作業系統,穩定性等存在著質疑,還不敢購買使用。20%的人正在使用太陽能電力車,他們對車總體還比較滿意,覺得很環保。但是對總體效能和動力還是不是很滿意,需要加以改進。還有30%的人不知道太陽能電力車。我通過對這些資訊的分析確定了我們需要設計與製作的新型新型太陽能電力車的努力方向。我們還需在車的動力、持續行駛時間和作業系統等方面進行改進。

在此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在組長xx的帶領下,各自克服種種的困難,及時的糾正了一些實踐上的錯誤,相互幫助,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將其理論與實際結合,面對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差異,我們能夠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用多層次,全方位的角度看問題,終於突破種種難關,將其理論性轉化成實踐性,我與小組成員積極配合,通過我的努力從各種途徑確定了我們的研究方向,然後交給呂函英,又幫助呂函英成功的制定了新型太陽能電力車的研究方案。

新型太陽能電力車以太陽能為主要能量來源,通過貼附在車頂的光伏陣列對動力電池充電,驅動直流電機推動助力車前行。在陰雨天氣或晚間停放時也可通過家用市電充電。並聯充電串聯放電系統,有利於提高電池組的均勻性,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容量;太陽能跟蹤系統的設計製作,能顯著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功率;車架和車身優化設計,使整車小型化、輕量化。這些都有利於提高整車的能量利用率,增加續駛里程,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在此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例如:關於太陽能的利用、電力車的設計與製作、太陽能電力車的的車身結構、人們對節能的態度和認識等等。太陽能是現在及以後都將大規模使用的清潔無汙染的可再生能源。把它與電力車結合起來,成為可以不用消耗燃油和充電提供動力。減輕了對環境的汙染和能源的浪費。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團體只要成員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想取得成功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這次在組長明確分工後,小組成員都毫不懈怠,積極完成自己的任務後,還主動幫助別的成員,正是因為我們的團體精神,才使得這次研究性學習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讓我認識到能源和環境保護的問題。首先是開採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其次是使用能源時排放的廢氣對空氣的汙染,最後還有使用後廢物的處理問題。我覺得使用無汙染的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今後的必然趨勢。

做完這次關於太陽能電力車的設計與製作的研究性學習過後,讓我認識到當今能源消耗需求量很大,而使用的大多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提倡節能的話在不久的將來能源將開採用完,人類將面臨能源危機。將會有更多人使用節能產品,利用可以在短時間內再生的能源來替代對環境汙染嚴重的能源,將減輕對環境的汙染,愛護地球環境這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因此,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能源!

第5篇

在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與地理學科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題研究活動,是目前國中地理教學中嘗試開展研究性學習較多的一種形式。具體選題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考慮。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規律等知識,雖然對人類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結論對學生來說卻是未知的,可以把這類內容紹嫫成讓學生再創造和再發現的研究課題。如學習國中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內容時,就可把此內容改為“是生活在南方好還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自選一方,然後通過學生網路查詢、查閱書籍、訪問、調查等活動來收集資料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後通過雙方激烈的辯論,從而得出南北方地區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這種課題選擇時必須考慮哪些內容適合學生自主搞研究,而且還要考慮每個學生都能參加。

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解決身邊與學科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學生可通過查詢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同時還可以瞭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做,懂得還有很多獲取資訊的渠道,並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學生會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現實生活中是那樣的重要,從而理解到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今後更好地生活。如《洋河的汙染與治理》這一課題的解決,常常需要運用其他學科知識,通常需要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學科教學中穿插專題研究單元的這種形式,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是,由於這種形式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在現有的條件下,結合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活動課內容相對較多的特點,可以適當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少而精地紹嫫一些研究課題,逐步培養學生的研究方法和習慣,以便學生能逐步適應這一過程,到八年級可以適當增加一定的課時,但是一般七年級一個學期安排一到兩個課題為宜,八年級以一個學期不超過四個課題為宜。

第6篇

本組組員:古玉娟、辛晴、楊嬌瑜、彭靚、陳春香、劉婉嫻摘要: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中學生對網路文學的看法,看清網路文學對中學生

為此,我們小組就網路文學的定義及發展背景、主要內容、對中學生的影響作了初步研討。

網路文學是以網路(internet)為傳播媒介,在網路上創作、釋出(首發)和流傳的作品為主流,用平等的、雙向的、互動交流方式提供給普通受大眾喜愛的傳統文學。

網站(論壇)純粹以發表和交流寫手的作品為目的,或者還會辦一份電子刊物什麼的,但也僅僅在網上傳播,並不和傳統媒體接觸。

傳統媒體在網路上尋找適合紙媒的作品併購買(付費)然後出版(刊發),網站(論壇)大量吸收寫手作品,並主動向傳統媒體靠攏,以自己出版(與傳統媒體合作)寫手的作品或以向傳統媒體推薦作品為目的。

網路文學是自由的,隨意的,不功利的,而且並不以紙媒的發表為最終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網站購買傳統媒體作品的版權在網上進行付費的下載和閱讀,此種做法實際是傳統媒體在網路上的延伸不能歸入網路文學

隨著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中國正在空前地邁向一個資訊時代。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20xx年4月22日釋出的資料顯示,中國上網使用者人數逾4億人,網民總量居世界第一。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更多、更便捷,網路的直觀化,便利了許多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已經不大習慣靜下心來閱讀傳統的紙質作品,而是更加願意把看書的情感投入到網路中去,再者說,網路上的資訊在很多方面是傳統文學刊物和書籍所無法比擬的,使得傳統文學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並且,每個時代文學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現形式,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文學的進步。

與有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學相比,網路文學還是個新生兒,還在襁褓啼哭中。

什麼是網路文學,至今還沒有給網路文學這一新鮮事物一個明確的定義,網民們是不關心網路文學的定義的,他們只要恣意地寫,愜意地讀網路文學,有的人認為內容與網路有關:描述網路上發生的事件與情感的才能叫網路文學,有的人認為應該在網路上首發的才能算是網路文學,還有人認為利用網路的特點在網路上傳播的文學都屬於網路文學等。

在網路上首發的,屬原創網路文學;內容與網路有關,利用網路的多媒體和web互動作用而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稱為狹義網路文學;在網路上傳播的文學,屬廣義上的網路文學。

目前網民中,18—35週歲之間佔64。8%,因此,網路文學的創作題材和語言風格必然與青年讀者群的年齡層次緊密適應,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網路文學中的題材多以愛情為主。

最早風靡網路的網路文學要算蔡志恆(又稱“痞子蔡”)的代表作《第一次親密接觸》,講述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這種以言情為主題的小說到處都是,與眾不同的是,它與網路有關,與網路聊天有關,所以特別能引起網民的共鳴與幻想。

還有《告別薇安》等少男少女們愛看的網路文學作品。

雖說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但任何時代,言情類,尤其是言男女之情類的作品,都不可能成為文學的主旋律。

如此大量的純言情類文字從網路作者筆下流出,說明了同樣大量的網路作者和網路文學目前的“生態”——以宣洩個人情感為主的練筆初級階段。

總體說來,網路文學作品給大多數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活潑精彩的語言風格帶來的閱讀快感。

看多了,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不指望年輕的網路寫手寫出深沉的、關懷社會的或者有什麼更遠大意義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已經越來越普遍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正如之前對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納一樣,網路文學以其獨特魅力吸引了許多中學生的目光,並不斷影響著當代中學生。

在本小組的調查結論中,調查範圍內的人有54%的中學生經常閱讀網路文學,而家長的支援率僅為10%。

網路文學種類繁多,但大多數人都傾向於言情都市類。

他們認為網路文學對自己的影響僅以打發時間而已,至於周圍是否對網路文學痴迷的人,他們的答案是有很多,並且對於周圍閱讀網路文學這種行為多數人沒有仔細觀測過。

根據我們小組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對於網路文學痴迷的人群中,網路文學所顯示的消極的一面,影響著中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極其嚴重。

例如,在我們對老師的採訪中,他們說,常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埋頭看網路文學;家長表示,在兒女的書包中發現的不只是武俠小說,而多了許多網路文學,有的還在深夜秉燭夜看。

網路文學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其中一部分就中學生而言,現在看還有些為時過早。

據調查,有30。36%的中學生很嚮往網路小說中的情節,54%的中學生常看網上的言情類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網路經典開山鼻祖《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中學生群中就十分走俏。

因為它不僅把網路文化活生生地表現出來,還表達了一種大都市生活中普遍的理想。

即渴望在敲擊鍵盤的過程中出現奇蹟,希望在現實中被否定的浪漫在虛擬世界中成為現實。

“痞子蔡”、“輕舞飛揚”在中學生群中的走俏程度,不亞於任何歌星、影星。

在調查中,有33。05%的人都承認,在看完《第一次親密接觸》後產生過有關網戀的想象。

由於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文學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階段,有豐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內心,因此他們渴望傾訴,渴望交流,又不願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現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別人評頭論足。

正因為如此,網路文學就為他們提供了一扇稱心的大門。

看別人的文章,心靈得到迴應,思想受到衝擊;寫自己的文章,沒人知道你是誰,卻給了自己一個傾訴的空間,同時也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受到了網路寫作風格的影響。

網路文學就是一個多元的空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靈魂與心態,不同的個性生活與社會景象。

這對於喜愛幻想並充滿好奇,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中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面多稜鏡、一個萬花筒。

我們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我們有我們許多理想中的現實,有現實中色彩豔麗的理想世界。

網路文學是一把雙刃劍,作為日益成長的文學主體的網路文學,雖然已經發展壯大。

既然是文學作品,首先就要以文學為前提,但由於如今的網路文學缺乏文學性,因此閱讀網路文學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說要擴散知識面,擴大詞彙量,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品,實在是牽強。

同時,自己在創作網路文學的作品時,也要做到首先注重作品的文學性。

把握得好就可以利用這把劍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把握的不好便會一步步的把自己推進一個深淵。

網路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是否能正確地把握好方向,走好我們的每一步呢?我們期望老師、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能給予我們及時、有力的幫助與引導。

更重要的是,中學生這個特殊的閱讀寫作群體,不能只是停留於模仿他人的風格。

我們應以中學生的朝氣、活力、智慧與氣質為網路文學注入自己的新鮮血液,使網路文學中有一塊屬於我們中學生的天地――自如瀟灑的、活潑明麗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我們自己的

天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在通往文學殿堂的道路上,開闢一片充滿陽光的世界。

這次研究性學習,不僅提高了自己研究調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怎樣在網上學習、交流、查詢資料,並正確認識網路。

1、您平時是否經常閱讀網路文學(a、經常b、不經常c、很少d、從不)

2、您平時看哪些種類的網路文學(a、玄幻·奇幻b、仙俠·武俠c、言情·都市d、其他)

3、您認為網路文學對自己的影響(a、有助於學習b、影響學習c、打發時間d、無影響)

4、家長是否支援您閱讀網路文學(a、支援b、無所謂c、不支援d、不知道)

5、您周圍是否有對網路文學痴迷的人(a、很多b、一般c、很少d、沒有)

6、你對他們行為的想法(a、贊成b、不贊成c、中立d、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