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教案集錦8篇 國小數學教案:領略幼小心靈的無限潛能

本篇文章為國小數學教案集錦,精選了國小各年級各單元的優秀教案。適用於國小數學教學和備課參考,內容詳實易懂,是教師備課、家長家教、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國小數學教案集錦8篇 國小數學教案:領略幼小心靈的無限潛能

第1篇

使學生了解"分數"產生的原因,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2,述:說得好,對不能用整數準確表示結果的問題,我們可用分數來解決.即: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或者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

(1)相互交流:① 關於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麼 請把已知道的講給同學們聽.

①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① 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② 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③ 把這個文具盒你所有的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為什麼是1/2 若平均分給5位;10位;50位同學呢

④ 如果這個文具盒裡只有6枝鉛筆.現在把它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誰來說說這裡的1/2所表示的意義

⑤ 如果把8枝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裡的1/2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是100;1000枝呢

我們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學生,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單位 "1".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b,這兩位同學是兩組人數的------- 這兩位同學是全班人數的-------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國小數學教案集錦8篇 國小數學教案:領略幼小心靈的無限潛能 第2張

第2篇

一、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審題習慣的養成

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應用題的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內容和數量關係,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係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係和解答應用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培養國小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並形成較高的審題能力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強化訓練,幾乎貫穿我們數學教學的始終。在開始的訓練階段,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讀題目,建立表象;二讀題目,明確問題;三讀題目,找出關鍵,並作記號。其難度主要體現在“在關鍵字詞句下劃上重點標記”這一要求。教師還可以利用時常出些“陷阱題”“刺激”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審好題目的重要性,這一點還是比較容易做到。

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並提高學生的模式識別能力

數學是充滿模式的。現代 認知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專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過知覺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因為他具備迅速地把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檢索出來的能力。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如能正確地識別問題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斂思考問題的範圍,為正確選擇問題解決思路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目前國小生解決實際題的能力還是相當薄弱的,主要表現為對問題的情境語言缺乏常識性的瞭解,不善於利用等量關係去解決問題,即找不準問題中各數量間的關係,這方面就屬於模式識別研究範圍內的問題。變式訓練是一良策,學生可以從題目的變更中瞭解與應用問題密切相關的術語,而且通過背景的變換,達到強化模式的目的。在採用變式訓練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引導學生實現模式識別關鍵性的一個環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盡的剖析,決不能就題論題,要教方法?教思想,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概括、領悟常見的數學思想

國小高年級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他們有一定歸類和上升為數學思想的'能力。

數學思想較之數學基礎知識,有更高的層次和地位.它蘊涵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它是一種數學意識,屬於思維的範疇,用以對數學問題的認識、處理和解決.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模式化與可操作性的特徵,可以作為解題的具體手段.只有對數學思想與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只有領悟了數學思想與方法,書本的、別人的知識技巧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像國小數學經常會出現的行程問題,學生如果掌握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國小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歸納、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活動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解後不思等於不收”,“反思是收穫的黃金季節”)。這是數學解決問題過程的最後階段,也是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

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並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只有通過概括才能上層次,概括的層次越高,遷移的半徑就越大),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而這一教學目的恰恰主要通過回顧解決問題的教學來實現.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的結果和解法進行細緻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思想、關鍵因素和同一型別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可以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 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並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五、適當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數學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必要補充。可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教室等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創設出一個個豐富的現實的問題情境,學生依據這些材料解決問題,求知慾強,並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還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能知道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資訊,能感受到現實世界中有廣泛的應用。也可以通過改變條件或問題,把一道題改編成幾道不同型別的問題,讓學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從而形成知識鏈,提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3篇

1、使學生經歷探索2,5的倍數特徵的過程,理解其特徵,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知道奇數、偶數的含義,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2、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資訊,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觀察、猜測和討論過程中,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

3、有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經歷觀察、歸納、類比等學習數學的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難點:對有關資訊如何進行收集、分析、歸納發現數的特徵

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全體同學進行探索活動,探索的知識是“2,5的倍數的特徵”。(板書課題)

⑴、給出幾個式子,找找誰是誰的倍數,觀察發現是2或者5的倍數,引出今天的課題2,5的倍數的特徵。

班上20位同學,老師按照每組5位同學,按順序排列了序號為1-20號。

2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是0、2、4、6、8的數是2的倍數。

在學生理解2的倍數的特徵的基礎上,師說明偶數和奇數的含義,並板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偶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奇數。

5的倍數的特徵:個位上的數字是0或5的數,都是5的倍數。

①判斷哪些是2的倍數,哪些是5的倍數,哪些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2和5的倍數的特徵是我們已經研究過了,3的倍數會有什麼特徵呢,我們下節課研究。

第4篇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教材第60頁例4及60頁“做一做”)。

1.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放大與縮小現象,體會圖形相似變化的特點,能按要求將圖形放大或縮小。

2.培養學生把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1.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是圖形邊長的變化,圖形的形狀不發生改變。

師:李林同學打算把自己的照片放大後掛在房間裡,攝影師分別用了三種處理方法。

請你幫助李林選擇一下,哪種處理方法效果最佳?並說出理由。

1.(1)(隱去方法一、方法二圖,留下方法三圖和原圖)師:仔細觀察兩幅圖,總感覺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一種關係,那我們可以著手從哪方面研究兩者關係呢?

(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長方形有哪些元素?最基本的因素是什麼?

引領學生答出長方形的基本因素有長、寬、周長、面積,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是長和寬。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匯出示:放大後長方形的長是原來長方形長的2倍,放大後的寬也是原來長方形寬的2倍,概括起來說就是:長方形的每條邊都放大到原來的2倍。放大後的長方形與原來長方形對應邊長的比是2∶1。就是把原來的長方形按2∶1放大。(劃線部分為所出示的三句結論)

(3)藉助兩幅圖理解“每條邊”,“對應邊長”和“2∶1”的含義,重點明白這裡比的前項和後項分別代表什麼?

(4)如果把原圖按3∶1放大,放大後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

繼續追問,如果把原圖按5∶1,10∶1放大,放大後的長、寬各是多少?指名口答。

①如果把原圖按1∶2縮小,縮小後的長、寬是原長、寬的幾分之幾?各是多少釐米?

②先理解1∶2的含義:放大後的邊長為1份,原圖邊長為2份。

過渡:從李林同學的照片中我們學習了圖形的放大與縮小,下面我們動手來畫,或許還會有新的發現。

(1)默讀例4並思考:書中畫出幾個圖形?所畫圖形的格數與原圖有什麼關係?

(2)請同學們按要求畫在自己的方格圖中,比一比誰畫的既正確又美觀。

(3)投影反饋,請同學相互評價,重點說出所畫圖形格數是怎樣得來的。

3.例4的延伸。如果把放大後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學生討論後得出:

引導學生小結:圖形在放大、縮小時原圖邊長要同步變化,它們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4.試一試: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按4:1畫出三角形放大後的`圖形(教材第60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畫三角形的技巧:你在畫三角形時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提示先畫直角邊,再畫斜邊)

一個長方形長3dm,寬2dm,按3∶1放大,放大後的長是()dm,寬是()dm,放大後的長方形與原長方形的周長比是(∶),面積比是(∶)。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並相互交流,然後教師指名說一說。

通過判斷使學生明確:按一定的比把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後,它的各邊也按這樣的比放大或縮小了。判斷後,讓學生說明理由。

第2題,先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再組織學生按要求畫圖,教師用投影展示較好的作業。同時指名彙報第3問,學生可能會說:b可由a放大後得到,a和c可以由b縮小後得到,面積與邊長不是按相同比例變化的。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許多建築是將世界各地的名勝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後進行建造的,還有沖洗照片,汽車模型製造,影印檔案,繪製地圖,觀察太空的天文望遠鏡……正是這些技術的應用,才使得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多彩,可見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是多麼的緊密。

第5篇

2、技能目標:能運用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1、遊戲入手,請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認為無誤後,學生嘗試。

3、思考:老師是用什麼方法這麼快就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

設計意圖:採用遊戲的形式,引入猜數活動,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歡快、帶著激情,在和諧、寬鬆、活躍的開放氛圍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麼方法這麼快就能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之中。

①請學生說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然後讓學生大膽猜想:你認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與個位上的數字有關嗎?

②讓學生說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按照學生的口答板書)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從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字來考慮,有可能嗎?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兩位數也調換一下數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被3整除的數,交換數字的排列順序,仍然能被3整除。)

①引導:能被3整除的數,與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差、積、商有否關係?

(初步認識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與一個數的各位上數字的和有關)

議:書上用什麼方法推導的?怎樣記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開放了教學思路,充分重視教師導的作用和學生學的體驗。這一階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探索過程來發現知識,獲得結論,並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1、通過學生猜想、舉例嘗試,使學生產生兩次認知衝突;接著通過交換數字的位置,使學生有模糊的認識,但仍然沒能發現特徵 ,產生第三次認知衝突。2、通過計算各數位上的數的`和、差、積、商,使結論逐漸顯露。3、通過交流,教師點拔,學生自我釋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 。

①在下面每個數中的□裡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有約數3。

②你能寫出幾個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數嗎?想一想,有何特徵?

③你能去找到能被7、11、13、4、9等數整除的特徵嗎?

設計意圖:練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直接關係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安排了兩個層次:

1、主要是為了關注學困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及已掌握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2、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完成,特別在互相啟發下,使學生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第6篇

教學目的:通過混合練習,加深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提高判斷能力。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上節課我們又把它們進行了比較,你們會根據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比較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嗎?

讓學生先說出長方形的.長、寬、面積三個量中.其中一個量與另外兩個量的關係,教師板書出來:長寬=面積

教師: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要判斷三種相關聯的量在什麼條件下組成哪種比例關係,我們可以先寫出它們中的一種量與另外兩種量的關係,再進行分析,。

2.第4題,讓學生仿照第3題的方法做。訂正後,教師板書如下:

每次運貨噸數運貨次數=運貨的總噸數(一定) 每次運貨噸數 與運貨次數 =運貨次數(一定) 成反比例關 系。

運貨的總噸 =每次運貨噸數(一定) 數與運貨次 數成正比例 關係

3.第5題,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個別輔導。

4.第6題,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然後指名回答,第(1)小題成反比例,第(2)、(4)、(6)小題成正比例,第(3)、(5)小題不成比例。

5.第7題,學生獨立解答後,選一題說說是怎樣解的。

第7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年級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版)第16頁的例題,

幾和第幾實際上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凡事物排列的順序號。例題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務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

想想做做讓學生在塗色、觀察、數數、交流等活動中,進一步識幾和第幾的區別,培養學生用數表示個數或順序並現同伴交流的能力。

1、經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並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2)請小朋友數一數小明排在第幾?小剛排在第幾?

(3)排在第1的是誰?原來老爺爺排第幾?老爺爺怎麼又排到第一了呢?

(4)黃頭髮的小姑娘前面有幾個人?後面有幾個人?

說明:排隊的時候我們都從前面數起,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要數第幾的時候。

[評:緊密結合排隊買票的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幾和第幾的不同,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1)問:小麗住在第幾層呢,你是怎麼數的?(同桌討論後交流)

(3)問:老師想了解哪些同學住的是樓房?你家住幾樓?

過渡:小明、小麗要進動物園要做對點燈籠的遊戲才行?你想試一試嗎?

注意數的時候要說清楚是從左邊數起還是從右邊數起。

過渡:大家都想來點燈籠,下面我們開啟書一起來塗一塗。

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指名上黑板塗色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幾和第幾。(板書:幾和第幾)

[評:老師在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不僅檢驗前面對新知感悟,還著重對幾和第幾的內容通過學生動手畫一畫幫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

過渡:來到動物園,小紅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撈月亮的表演。

問:同學們看哪隻猴子比較特別?它是第幾只猴子,你是怎麼數的?(說:老師將這個問題交給小組討論,每組選個同學彙報你們討論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從上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從下面數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問:猴子能撈起月亮來嗎?為什麼?讓我們來看一看。

過渡: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們聽說山那邊有場精彩的比賽,正興高采烈地去看比賽呢!

[評:每個畫面都引導、組織學生充分地說、自由地說,在說的過程中感悟幾和第幾的.不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把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4題整合成學生喜愛的連續的動畫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更顯得生動活潑。]

交流:1號車前面是5號車;5號車前面是2號車;1號車後面是4號車和3號車;前3名的是2號、5號、1號車;最後一名是3號車

小結:幾和第幾是不一樣的,幾表示一共有多少個,第幾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個。

[評:這一段採用學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學,使學生既學會了肯定自己,又學會了聽取別人的意見,並從中補充、完善了自己的認識。另外,這裡除了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讓學生互幫互助,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過渡:小動物們回家了,小動物們的家住在幾樓幾室呢?說說你們是怎麼看的?

交流:豎著看有幾層,就說是幾樓。橫著看有幾家,也就說是幾室。小兔家豎著看在5樓,橫著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樓1室。

2.你能說一句帶有幾和第幾的話嗎?在我們身邊找一找!

引導:自己的座位是幾排幾座,紅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幾樓幾室等等。

[評:把數學知識拓展、應用到生活中來,與實際生活相聯絡,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告訴同學你喜歡吃的東西是第幾個,讓同學猜猜你喜歡吃的是什麼?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安排學生相互說一說,再交流。

本堂課分三步走:從買票情境圖的初步感知,到連續動畫情境的感悟,最後是遊戲的深化鞏固,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層次很清晰。在拓展應用中注意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也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魅力。練習中採用了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人人蔘與、人人表現,提高了學習興趣。

第8篇

1.使學生初步認識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掌握迴圈小數的簡便記法。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認識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2、今天我們將學習與迴圈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迴圈小數。

3、展示目標:認識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

1.使學生初步認識迴圈小數、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掌握迴圈小數的簡便記法。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3)學生交流討論:第一題可以除盡,2、3題的商除不盡,總也除不完.(4)建立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

老師指著400÷75的豎式提問:為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它和每次出現的餘數有什麼關係?

總結:我們所說的重複也叫迴圈,像5.333……這樣小數部分有一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的小數,就是迴圈小數。

4、建立“迴圈節”的概念,指導迴圈小數的寫法。讓學生任意說出幾個無限迴圈小數,教師板書:

小數的迴圈部分只寫出第一個迴圈節,並在這個迴圈節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記一個圓點。

小組合作各小組以小組長為中心,把自學所得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學習至此,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本節課我學會了什麼?掌握不太好的是?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數部分第100位上的數字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