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7篇 探究《但願人長久》的教學策略:反思與優化

《但願人長久》是中國古代文學巨匠蘇軾的名篇,在課堂教學中常被用於閱讀和鑑賞。本文將從教學角度出發,對本篇課文進行反思,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其教育、感染力。

《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7篇 探究《但願人長久》的教學策略:反思與優化

第1篇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但願人長久”這一關鍵詞,以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經過。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語言精練,意蘊深遠。這種文包詩的'形式,學生不陌生,也懂得學習這種形式的課文要聯絡文章內容解詩意。

心理描寫細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學中,我根據“文包詩”類課文特點,以蘇軾的心理感情變化為主線,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字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典詞的意蘊。首先是引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回憶佳節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蘇軾,然後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以此來串聯全文的教學。

教學第五、六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讀詩詞和課文中的語句,詩文對照,自己理解詞句的意思,隨後小組內進行交流。組內小夥伴之間交換對讀詩句和詩句意思,逐步提升,這樣,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到“文包詩”“詩文對照”的特點。

《但願人長久》教學反思7篇 探究《但願人長久》的教學策略:反思與優化 第2張

第2篇

今天教了《但願人長久》一課,整堂課比較流暢,我讓學生會反覆吟誦詩句,從而體會詩句的意思,大多學生能從文中找出詩句的意思,可個別學生還沒領會,我還讓學生聯絡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學生都把小手舉得高高,激發了學生表達感情的慾望,他們紛紛拿出筆開始思念起親人來。可惜只有2個學生寫了三句話下課了,還有隻是一句話。我只能交流她們三句的內容,最後我只得把這個作為家作寫在日記本上。我想要是加上逼真的圖畫、淒涼的.二胡音樂、舒緩的古箏曲、動聽《但願人長久》歌曲,那種濃濃的的思念親人之情會躍然紙上的。

第3篇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過程。故事是詞的展現。

在教學本文時,我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字詞,掃除朗讀中的“攔路虎”,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瞭解蘇軾與弟弟的手足情深,體會蘇軾中秋夜在萬家團圓的時刻,他卻與弟弟不能相見的那種心情,那種發自內心的慨嘆,觸景生情,不禁吟誦“明月幾時有……”並從文中找出詞的含義。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去讀這首完整的詞。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去體會在那樣艱苦的年代,我們的大詩人兄弟間感情如此深厚。在今天物慾橫流的社會裡,卻有許多兄弟為了利益反目成仇,甚至橫刀相向。思古觀今,蘇軾的這種兄長對弟弟的情感值得學習,值得敬佩。在今天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的社會裡,絕大部分學生都以自我為中心,在學習這課時,我告訴他們:你們今後同學之間就如兄弟姐妹,從現在開始要互相關心,互相謙讓。

第4篇

當然,我指的並不是在課堂上帶學生作過多的理解詞的內容,只是學生在學文之前的鋪墊、知識儲備還不夠。自己的理解不夠細膩。

(1)、“千里共嬋娟”這裡的“共“是”共同、相同“的意思。而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a、兄弟倆共同在思念。b、他們流著相同的血液。c、他們有著相同的遭遇........)

那麼,這裡就需要課前讓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如:蘇轍與蘇軾的景況以及當時在寫這首詞時的遭遇和心境。我之前也做了這些工作,可還不細緻和沒有達到效果。

(2)、“人長久”!從書面上會大致理解為:美好的感情能長留人們心中!其實,這裡的長久也代表了蘇軾希望弟弟能健康地存活下來,一生都平安。同時,也說明了蘇軾認為:兄弟倆只要健康地活著,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都能有再次團聚的希望。這裡也闡明瞭他是樂觀主義者。雖然生活很無奈,但仍對生活寄託著美好的願望。

(1)寫詞背景:中秋,是一個花好月圓、家家團圓的好日子。而蘇軾與弟弟卻手足分離。這裡的情境比較沒有達到反襯的效果。

為什麼很多人們在平時寫不出這樣的文章。而在今天這個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境遇裡寫的這樣真切?這裡,可以讓學生聯絡實際說說有關佳節和思念親人的事例。真切體會思鄉、思念之情。否則是架空式的表面文章。

a、當在開頭讓他們說說,你準備和家人怎樣度過這個節日?學生都說的是”預期“怎樣過,預想到的快樂。而不是在說他們體驗過的歡度節日的幸福。這和教師的問題設計有關。

b、很多學生不能體會手足情深的兄弟分離的心境。應該讓學生說說身邊的例子或者是瞭解到的別人的事例。

c、在講到”人有悲歡離合“時,我讓學生聯絡生活,說說自己有什麼快樂和悲傷的事情。有的學生只說了快樂的事情。而有的學生則只說了悲傷的事情。其實,如果讓一個學生既說他的快樂也說他的悲傷。學生應該能感受到:每一個人一生都不是那樣順心的。而不是理解為:有的人是快樂的,有的人是悲傷的。

教師的語言應有一定的情感力度。並承載著很多的資訊量。教師一句簡短的話語就能將很多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應凝練、經典!

在學《但願人長久》一課時:還留下了讓我難忘的一個情景:

在學完全詞時,我告訴學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表達了美好的祝願,你準備將這句話送給誰?或者對誰說呢?有的學生說送給親人、送給解放軍叔叔........

有位女同學說想送給”王維“。當時,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用一種驚訝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同學,而後又看看我的反應。

我立刻問清楚這個王維是誰?她說是詩人”王維“,大家更不解了。都歪著小腦袋等著我解決這個飛來的意外。這時,一位同學大聲喊到:王維已經死了。(顯然,他更不能理解為什麼這位同學會送一份祝福給一個已經死去的人)

生:(不是很流利地說著)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兩句名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其實,像蘇軾這樣常年不能和家人團聚的人不止王維,還有很多,如李白等。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祝福送給蘇軾的弟弟,以及像蘇軾這樣的人吧,引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王維和蘇軾一樣留下了兩句被人們千古傳誦的詩句。

2、由蘇軾的思念之情聯絡到了去年學過的舊知:王維也是在思念之情由然而生時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而留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經典名句。

我雖然明白了這位學生的意思,並且也作了解釋,可總感覺,其他學生理解的還不透徹。這個點落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兵了。應該抓住機會,再從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入引導。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有著同樣的經歷、同樣的愁思。無論是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是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表達了很多人的內心愁苦、無奈、思念的情感,引起了共鳴。所以,這幾句詩詞成了千古名句。他們都以詩詞寄託著內心的感受。

這樣小結不僅講清了,為什麼這幾句詩詞被人們千古吟誦。而且也闡述了作者們留下這些詩詞時候的心境都是源於思念!

第5篇

?但願人長久》是一篇文包詩,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作過程,故事是詞意的具體表現。蘇軾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作者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衝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對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這首詞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課前預習時,我佈置學生查詢蘇軾的《水調歌頭》並抄錄。教學時,我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導課,讓學生回憶佳節中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蘇軾,然後讓學生讀課文,在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然後圍繞這三個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和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為埋怨,我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麼圓、這麼亮呢?”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複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進行了討論,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字的體驗。

最後兩小節,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朗讀是感知教材內容的一種手段,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通過朗讀可以看到並體味到文章的妙處。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掃清障礙,然後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逐步理解詞意,和學生一起讀詞、背詞、品詞,感受本詞獨特的魅力。

第二自然段“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一句,學生讀到這兒自然想到這正是親人團聚的時候,蘇軾也正是由這明月激發起思念親人的痛楚,觸景生情。所以指導學生朗讀時,讀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腦海裡彷彿浮現出與弟弟一起生活時的快樂情景。月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此時的蘇軾看著月光,不由得產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陣感慨後轉念又想到,人的悲歡離合如同月兒的陰晴圓缺,心裡又寬慰了許多,教學時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寬大胸襟的表露。最後在一起吟誦文中的五行詩結束了文章的教學。

在本課教學中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節後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我讓學生在小組中也進行了交流,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讓小組長作了簡要記錄。下課後我將小組交流的結果收了上來,有的個小組長記錄很好,有的還不會記,後面我將進行指導。小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學習收穫,有的小組也發現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後來又進行了組與組之間的交流。

一節課下來,我也有一些遺憾:一、對“心緒不寧”體會還不深。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用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麼?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後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裡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麼?這樣就把蘇軾那複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二、對詩句的誦讀指導不夠好對於這篇課文來說,要多讓學生反覆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指導中總感到力不從心,不能很好地做到範讀指導,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要加強自身能力的提高。

總之,本節課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提高。

第6篇

?但願人長久》蘇軾的這首詞,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複雜心理活動——衝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不少課文的課後生字,學生並不陌生。很多字都已經在前面的學習中見過,甚至很熟悉,也早就會讀會寫。但是,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這些生字有了新的搭配,組成了新的詞語,而且是具有新鮮感的詞語。比如本課的:“安慰“的慰有了新的搭檔,變成了意義更為微妙的“寬慰”;“思緒萬千”是三年級學的,但是“思緒”變成了“心緒”。學習這些詞語必須讓學生注意它們的區別和聯絡。“陰”和“合”兩字看上去簡單,但在本課中組成的詞語卻很不簡單,兩詞的結構相同,位於詞作的上下句中,不但形式上對仗,意思上也暗合。兩個詞語的理解對《水調歌頭》的情感,也是很有幫助的。儘管我花了不少時間,但我認為值得。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學生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恰恰表達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於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第7篇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想是順應作者寫作順序,從整篇詞入手再回歸詞本身。設計的教學包含了整首詞,教學時以激趣為主,部分點撥,部分點到即止。希望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瞭解詩詞作品不是僅僅明白詞中幾句話的含義。“哪裡會十全十美呢!”教學預設如此,課堂教學也如此,可是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即使沒有十全十美,我們也在努力讓它變得更加美好!

在教學最關鍵的轉折處,“世上本來就是……哪裡會十全十美呢”,請同學們自讀後說說自己的理解。學生大多數談的`是月亮與人生的相似,沒有提到“十全十美”。什麼是“十全十美?”在蘇軾眼中應該是沒有分離,沒有悲傷,在這中秋之夜與親人團圓!如果從這個詞語出發去談理解,再出示“哪裡會十全十美呢”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生必然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才能為下文理解殘月的美,理解人生的耐人尋味作好鋪墊。

可見,在備課時思路狹隘,站得不夠高,就詞本身理解詞義,自然學生的領悟只停留在了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