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精選7篇

優秀的教案是可以改善我們的教學方式的,教案是教師常用到的一種檔案,是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更有紀律性的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精選7篇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祕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並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變化。

(課件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你想怎麼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麼區分它們呢?(課件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誌的表面都是什麼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誌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試驗本)p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對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顆星組成的)的星星計數。

2. 按給出的數在方格紙上畫星圖。

3. 聯絡生活實際,學生初步瞭解常見的星座知識。

能力目標

1. 發展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2. 在畫點圖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宇宙奧祕的慾望。

重點難點:

按給出的數在紙上畫出星圖。

教學準備:

1. 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小圓片

2. 學生方面的準備:課前有關星座的知識探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閃一閃亮晶晶》

師:夜晚悄悄地來臨了,美麗的月亮散發著淡淡的光芒,可愛的小星星在對你調皮地閃動著大眼睛,這些星星用直線連線起來,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請學生分組交流介紹收集到的有關星座的知識。

2. 個別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嗎?星座對於我們人類有什麼作用呢?

3. 出示課題:美麗的星座

二、新授實施

1. 教師邊操作多媒體課件,邊介紹:天鵝座、獅子座、獵戶座,北斗七星座。

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小結:同樣是7顆星星,可是由於排列的位置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請你用7個小圓片模仿擺出以上的四個星座,教師巡視輔導。

3. 你還能用7個小圓片擺出其他的形狀,並取個合適的名字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組織評比:誰的星座最可愛、最美麗?

4. 小結:奧妙無窮的宇宙世界等著小朋友長大以後去探索、去求知。

三、練習嘗試

1.我們可以把這些星星看作是一個小圓點,然後我們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出星座。你們想不想也來動手畫畫看呢?(教師選擇其中的一個星座帶領小朋友嘗試畫)

師:先畫4個圓點,將點與點用線聯絡起來,這樣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圖。

生:選擇喜歡的顏色畫4個圓點來畫出星座。

2. 想一想,畫一畫:用4個圓點、5個圓點創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組內交流評比。

3. 教師指導寫數:7的寫法

四、探究鞏固

1. 比一比,賽一賽:我是小小天文家。讓學生展開想象自己來發明星座,並展示學生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

2. 總結:今天學習了什麼本領?你還想了解什麼知識呢?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40頁例9。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數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重難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並能用它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教具學具準備:金魚掛圖、小棒、鉛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揭示課題

1、師: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現在小精靈聰聰考考你們,看誰會比大小,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50○1510○1525○75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比多少。(板書課題:“比多少”)

?點評:以舊引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鬆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便於教學的展開。】

二、創設遊戲情境,激趣引入

1、師:下面我們來做個“猜一猜”的遊戲,好嗎?在老師的手中有一些鉛筆,猜猜大約有多少枝?(出示鉛筆讓學生猜)

2、老師數出10枝鉛筆,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到10枝鉛筆有這麼多,再觀察其餘的鉛筆,做第二次估計。

3、師:為什麼第一次猜時,有的人猜的數量與實際數量相差那麼遠,第二次猜時,就比較接近40枝呢?(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

4、小結:今後我們在估計物體的多少時,可以先找出參照物,然後再估一估,就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

?點評: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鉛筆: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鉛筆,是15根。隨意抽出2捆鉛筆作比較,讓學生說都發現了什麼?

⑴50根和10根比較,怎樣?(從10根數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書: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較,又怎樣?(從10根數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書:多一些少一些)

師:上節課我們是用符號來表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們用語言來描述,同樣也能表示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出示“金魚圖”讓學生用用一句話描述他們之間的大小關係。

小組討論,組長彙報討論情況

?點評:通過數一數、比一比、說一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

三、鞏固新知

1、動手動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組為單位,(4人一組),一人擺放兩堆小棒,其餘的同學用剛學的語言描述兩堆小棒之間的多少關係。

2、猜一猜:

教科書第43頁第4題

?點評: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融於生動有趣的、學生感興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的理念。】

四、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師:今天同學們都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出兩個數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想一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嗎?

(如: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多一些,我的年齡比老師少得多,……)

?點評:注意數學學習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挖掘大量的生活例項,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的理念。】

五、課堂小結

1、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回去之後,把你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

?總評:本節課中,教師將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背景下,針對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對“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認識的特點,大膽改編教材,通過創設遊戲情境喚發了學生的直觀、熟知的生活經驗,有效地感悟、內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數學概念;在練習中,積極創設現實、有趣、開放的教學情境,努力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不但有效鞏固了數學知識技能,而且初步培養了學生的數感和應用意識,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減法的演算法過程,會用適合於自己的演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減法。

2.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可用減法計算,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含義,感受與同伴交流想法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和興趣。

4.結合課堂教學滲透環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複習匯入

複習5以內數的組成,可採取以下形式。

1.對口令。

師:我說1。

生:我說2,1和2組成3。

[課一開始,就採用三種對口令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複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形式靈活有效,學生複習效果好。]

2.拍手對口令。

3.舉牌對口令。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師投影顯示美麗的小湖,並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在波光粼粼,美麗的小湖裡有3只美麗的鶴在快樂地歌唱,過了一會兒,1只鶴展開翅膀飛走了,(教師出示3只紙鶴,再慢慢移走1只紙鶴)。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交流體會。

2.學生跟隨教師拿出自己摺好的3只紙鶴,動手操作演示,3只鶴飛走1只鶴,就是從3只裡面去掉1只,要用減法計算,用“-”號表示去掉,去掉後剩下是幾就用數字幾表示,也就是得數是幾。教師邊說明邊板書等式:3-1=2(學生體驗減法的含義,也可用擺圖片操作,並表述含義。)

3.學生試讀算式。教師啟發學生說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學生舉例說說其他能用減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與教師語言描述的優美情境中,用紙鶴實物演示,學生感覺更直觀親切,並能親自參與演示,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加深了學生對減法的認識。]

例題

1.課件演示,創設問題情景:草地上雨後長出5只蘑菇,小白兔採走了2只。讓學生敘述情景,並試著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提出“草地上還有幾隻蘑菇?”的問題。學生提問題時教師應多給與鼓勵。接著問:該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電腦顯示:5-2=?

2.教師提問:5減2得幾?你是怎樣算的?學生分組交流想法,教師巡視指導。然後讓不同想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的過程。不論是點數法還是用數的組成計算,教師都給與鼓勵。接著提問:如果不看圖,不數指頭,你會算嗎?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來計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題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喜歡的小白兔採蘑菇的形象,學生很高興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師啟發引導下,主動探究故事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多種演算法都給與鼓勵,保護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然後通過比較、引導學生髮現用數的組成計算減法較簡單。]

鞏固練習

1.出示課件1,動態顯示:荷葉上原來有4只青蛙,“撲通”跳到水裡1只。學生說說題意,再列式,交流演算法。

2.出示課件2,學生說圖意:架上原來有4只絲瓜,摘下2只,架上還有幾隻?然後學生列式完成,小組交流訂正。

3.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5只紙鶴,你能用這5只紙鶴,擺出幾種不同的減法算式嗎?擺擺試試,看誰擺的多。

4.乘車遊戲:5個同學做檢票員,拿著車號,其他同學每人一張票,車票上數目的得數就是的要乘的車號。遊戲開始,請同學們趕快上車,檢票員檢票後,上錯車的同學給大家表演節目。

[鞏固練習中的第1、2題,採用課件演示,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第3題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讓學生嘗試用5只紙鶴擺不同的算式,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減法的認識。乘車遊戲,學生最感興趣,參與積極性也,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活動效果好。]

總結評價

1.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回憶、小結,說說自己本課學習的主要收穫和存在的問題。

2.教師結合學生表現對本課作小結。

佈置作業

1.學生準備紙鶴,學具,數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減法?

教學設計說明

一年級的國小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就是要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整節課我都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創設的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中受到感染,產生興趣,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體驗到參與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

在本次課中,我首先設計了三個讓學生動口、動手的對口令活動,學生很有興趣,積極參與,複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為本次課運用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減法做好準備。然後我用語言描述,並用紙鶴演示:“湖裡的3只鶴飛走了1只,還有幾隻?”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接著用課件演示第二個問題情境例題:“5只蘑菇,小白兔採走了2只”,引導學生嘗試提出問題:“草地上還有幾隻蘑菇?”列出算式後,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怎樣算,多讓不同演算法的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再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用數的組成計算,並讓學生自己嘗試寫一些這樣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鞏固練習第1、2題用課件演示,分步進行,讓學生先說題意,再列式計算,小組交流訂正;還有一個練習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5只紙鶴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減法算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能力。練習的最的是乘車遊戲,這個遊戲時在學生學習興奮低點進行的,起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5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臵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領會左右的意義.能準確的用左右來描述物體所處的位臵,是教學的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教學的難點。

回顧本次的教學活動,發現還有許多需要思考與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合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辨別左右

整合課程實質上是一種採用各種有機整合的形式,使學校教學系統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間形成有機聯絡的課程形態,它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形態。本節課我整合了語文課等多種課程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對左右的認識。比如:在匯入中,讓學生認識漢字寶寶“左右”,在這裡就整合了語文的資源。並再進一步區分識記這兩個字,為以後解題讀題做準備。

二、利用生活經驗辨別左右

數學來源於生活,新教材更體現這一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而且有必要地還原數學知識的生活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比如,在本節課中,我沒有簡單地講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課,就讓學生說說他們是怎樣辨別左右的,學生的思維、語言、行為無不是在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與交流中流露出來的。課前我就想過辨別左右方位,單靠教師認真講解和學生記憶是學不好的。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主動學習,但沒想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如此豐富,他們辨別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樣。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原有經驗為基礎,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只有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才是有效的學習。

三、讓學生在玩中辨別左右

布魯納說:"學習的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本節課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遊戲活動,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遊戲中。

1、活動形式多樣

本課中,我預設了很多活動,如找身體上分為左右的好朋友、遙控機器人、擺一擺文具並說一說、數一數、猜一猜,拿一拿;說說自己的鄰居、拍手遊戲、握握手等這些活動,有的活動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活動是對學生思維的啟發,有的活動是對新知識的鞏固與應用,把動手和動腦通過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學習效果的化。

2、知識層層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記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問學生是怎樣區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經常用右手做什麼事?這樣對學生原有知識起到了承接和鞏固,之後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擴充套件到身體上左和右,學生會發現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著通過擺學具,在動手做中,進一步加深對身邊左右的感知。隨後,把左右延伸到身邊,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左右是誰,這樣範圍以自己的左右手為圓心,逐漸地擴大到身邊,並質疑:同一人為什麼既說他是在左又說他在右邊?從而體會到左右的相對性。最後通過和同桌拍手遊戲及握手活動進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對性。可以說知識是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前一個環節的結論做為下一環節的基礎,每一部分在學完知識後,都能利用活動及時鞏固複習。

四、課後感受不滿意之處

整節雖然遊戲活動不斷,但在重難點之處感覺沒把學生激發起來,突破不夠。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時間的限制,沒有機會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物體的位臵,這方面對於本班學生來說也是個很大的難點。

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特別是組織學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時,少數學生在活動中處於旁觀者的態度或是不能正確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動,教師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可請拍手遊戲不順利的組上臺或任意組上臺展示,能讓學生從活動中安靜下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從而突破難點,效果將會更好。

教學中真的是千變萬化,有許多不可預料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敏銳的觀察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及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方面是我今後努力的重點。

總之,對於本堂課的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去感悟知識,領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描述位臵關係的習慣與應用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學習的價值。由於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的濃厚,學習的熱情高漲,可以說是師生非常開心的"玩"了一節課。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活動發現、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注重讓學生通過與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體驗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與合作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培養學生演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複習鋪墊

1)9+5= 9+2= 9+4= 9+8= 9+6= 9+3= 9+9= 9+7=

(二) 互動新授

1.教師出示課本例圖。 教師:大家會經常去遊樂園玩嗎?遊樂園裡除了有許多好玩的東西,還有賣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兒。你看,這幾個小朋友正在向小丑買氣球呢!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圖,與同桌之間互相說圖片上的內容,並提出數學問題:有15個氣球,賣了9個。還有多少個?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氣球圖列算式:根據這張圖,怎樣列算式能求出還有多少個氣球?與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彙報列式:15-9=。

2.探究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1)師:15-9,你想怎樣算?用學具圓片擺一擺,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你的想法。

(2)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圓片,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3)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並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①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

②因為9+6=15,所以15-9=6;

③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3.比較、優化計算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所彙報的幾種計算方法:說一說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計算方法?哪種計算方法更簡便?

學生個別彙報,全班進行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 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再計算。

2、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的第2題 出示菠蘿圖和蘋果圖,讓學生在圖上圈一圈,並把算式補充完整。

3、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中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共同的地方? 學生彙報:減數都是9。 教師引導學生髮現,並歸納小結:今天我們學的都是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在計算時,可以用破十法,把被減數裡分成10和幾,先算10減9等於1,再把1與幾相加求出最終的得數;也可以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

4、完成課本第10頁做一做的第3題。 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下列這幾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組織個別彙報。

5、完成課本第11頁練習二的第1題。 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講評時強調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四) 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你學會了什麼?你喜歡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 學生交流彙報。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破十法 想加算減 連減 10-9=1,9+6=1515-5-4=6 1+5=6 15-9=6

作業設計:

?學習輔導》

2)9+( )=17 9+( )=16 9+( )=14 9+( )=11 9+( )=12 9+( )=13

一年級數學8加幾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認識、感知平移現象,理解平移的本質。

2、通過探索掌握平移的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討論、探究、歸納的過程,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培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欣賞數學的美,激發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體驗數學的學習是一個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過程。

二、教學重點

直觀感受平移這種現象,理解平移是在做直線運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移的特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觀察操作法。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推拉式的黑板。

六、教學過程

課件出示在商場和遊樂園的觀光電梯、空中纜車、推拉門三幅圖片。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上面圖片的三個物體分別在做什麼運動?(出示情境圖給學生時間思考讓學生自由發言)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發現觀光電梯、空中纜車、推拉門這三個物體都在做直線運動。它們的大小、形狀、方向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它們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把這種做直線運動的現象叫做平移。

師: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運動也是平移嗎?(學生根據剛才的所學思考發言)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舉例:拉抽屜、坐公園裡的滑滑梯、電動伸縮門、電動推拉門等等這些物體的運動都屬於平移。

大家真的很善於觀察,知道的課外知識真多。老師相信大家有一雙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麼,本節課的內容你掌握了嗎?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吧。

小結:物體的大小、方向、形狀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把這種運動現象叫做平移。

七、作業佈置

同學們放學回家後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事物,看看還有那些物體的運動屬於平移形象,舉例說明。

八、板書設計

平移

物體的大小、方向、形狀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把這種運動現象叫做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