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中班科學課教案優質7篇

教案的修改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反饋,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班科學課教案優質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中班科學課教案優質7篇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冰上的危險,有危險的意識。

2、知道自救方法。

二、活動預備

情形圖片

三、活動程序

1、碰到險情不慌張:一天,明明和濤濤在結了冰的河面上頑耍,忽然冰裂了,明明掉進了冰窟窿裡。這可怎樣辦呢?

2、自救辦法記心上:假如不謹慎掉進了冰窟窿裡,小朋友要記住:

(1)應大聲呼救並往岸上爬。

(2)盡力把頭探出水面,雙手攀住大塊的厚冰,努力不讓自己沉下往。

(3)不要站在冰面上,應迅速爬到岸邊,以防冰面再碎裂。

3、安全預防很重要冬天溫度低,水面常常結冰。但有些時候冰凍得其實不結實,人走在上面很輕易掉進冰窟窿裡。看一看,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對嗎?

(1)在冰上有裂縫的河面上頑耍。

(2)在剛結冰不久的`河面上滑冰。

4、大家快樂又健康知識小問答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謹慎掉進了冰窟窿裡,你知道應當怎樣自救嗎?請幼兒來講一說,

(1)在水中掙扎。

(2)向岸上大聲呼救。

(3)用力向岸上爬。

假如你選擇了後兩個答案,說明你是個會自救的好寶寶。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2

目標:

1、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學會反向檢查。

2、喜歡走迷宮,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

掌握走迷宮的一般方法,學會反向檢查

難點:

遇到岔路口選路線,遇到死衚衕回岔路口換條路線走

準備:

迷宮王國圖、小熊迷宮圖、

學具:

數字迷宮、菠蘿迷宮、去吃漢堡迷宮字卡:進口、出口、反向檢查等

過程:

1、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今天,我們要在迷宮王國裡玩闖關的遊戲,有沒有信心獲勝?

2、出示迷宮圖,引導幼兒瞭解走迷宮的方法

1)出示迷宮王國圖,瞭解走迷宮的方法

我們怎樣才能到達迷宮王國呢?紅色箭頭表示什麼呢?(它表示迷宮的進口,出示字卡:進口)綠色的箭頭又表示什麼呢?(出口)我們在走迷宮時,一定要先找到進口和出口。出示字卡:迷宮圖,拿到手,先找進口和出口。

誰知道迷宮一般是怎麼走的?(從進口走向出口)請個別幼兒嘗試操作,根據幼兒操作情況分析遇到岔路口、死衚衕時該怎麼辦?出示字卡:岔路口,停一停,找找哪條是正路?死衚衕,走不通,掉頭回到岔路口。換個方向繼續走,順順利利到出口。

驗證路徑是否正確 我們走的這條路能不能順利到達迷宮王國呢?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檢查。迷宮中進口和出口的路是相通的,如果我們能從出口順利走到進口,就說明這條路是對的,如果走不通,就要仔細檢查哪裡走錯了,這個方法叫反向檢查。出示字卡:反向檢查,集體運用這個方法進行檢查,並總結:反向檢查很重要,大家千萬不要忘。

2)國王給我們準備了小熊迷宮圖,看我們能不能順利闖關。請一幼兒操作畫出路線,並集體反向檢查。

3、幼兒操作

迷宮王國裡有許多迷宮在等著小朋友闖關呢?分組介紹迷宮,第一組:數字迷宮(按從1——10的順序走) 第二組:菠蘿迷宮 第三組:去吃漢堡迷宮

教師提闖關要求:拿到迷宮圖,先找進口和出口,空手走一次,再畫出路線,最後進行反向檢查。迷宮大闖關,等你來挑戰,你準備好了嗎?小組長分發材料,幼兒操作。

4、交流歸納

現在,請在場的老師運用反向檢查的方法,檢查小朋友走對了沒有,如果對了,獎勵小星星。

今天,你們在迷宮王國玩得開心嗎?順利過關的小朋友請舉手。(為自己鼓掌)老師在益智區還投放了許多好玩的迷宮,小朋友可以自己去闖關,老師相信你們肯定能成功的!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3

設計意圖

這節課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各種物體都有影子,而且知道物體隨光源的變化而變化。在本節課中我穿插遊戲,活動將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去觀察、尋找物體影子的特徵。影子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感到非常好奇。設計本次活動將在幼兒好奇的基礎上,把幼兒帶到室外,讓幼兒自己探索、觀察、集中游戲的方式使其對影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在本次活動中不僅要擔當一個很好的引導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孩子當中做一個參與者,鼓勵幼兒共同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探究問題的根源,充分讓幼兒感受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活動目標

1、玩找影子的遊戲,初步瞭解物體都有影子。

2、通過玩遊戲,獲取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比如: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等。

3、探索影子的方位變化特點。

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並讓幼兒有和同伴一起探索的興趣。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讓幼兒知道影子的方位變化特點,影子隨光源的變化而變化。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我將有意識地帶領幼兒開展踩影子、捉影子,積累關於影子的一些經驗。 2、準備若干的粉筆和玩具用於最後的延伸活動,繪畫影子。

3、時間安排在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激發幼兒興趣。

“我有一個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緊緊跟在我身後,這是誰?”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用謎語設出一個疑問,一方面是使教學更有趣味性,二則是使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師這裡來。因為這次活動的地點是設在室外,各方面的干擾因素很多,容易使幼兒分散注意力。他們通過開動腦筋,從以前曾玩過的踩影子經驗,可以得出答案——影子。第二步則是在“影子”一詞引出後,老師引導幼兒“你去找一找哪些物體有影子”,孩子們帶著問題去尋找,根據活動場的原有資源,可能會找到“大樹、房子、滑梯”的影子,其間我也加入到其中的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和幼兒探究出物體都有影子。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通過上一環節,幼兒已經得知物體都有影子。在“陽光下,你的影子是什麼樣子的?”一個問題引導下,讓幼兒在規定的範圍內去探索自己影子的形狀,作為老師,我要指導幼兒去發現影子的多樣性。比如:站起來看一看,蹲下來瞧一瞧,擺個姿勢,鼓勵幼兒之間共同合作、共同討論。在獲得某些零散經驗之後,我打算將幼兒集中在一起,共同去探討本次活動的重點。“陽光下,你的影子是什麼樣子的?”我請幾名幼兒來做一做,共同總結出影子的第一特徵:不同物體影子不同。“有什麼不同?”接著討論總結出影子的第二特徵:物體影`子可以隨時變化。在解決完這兩個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探索和討論,發現所有影子的顏色都是黑色的。整個過程都是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自己直接親身體驗,獲得的經驗,重點問題在此得以順利解決。

三、解決難點問題“找影子”遊戲。

在遊戲中探索影子的方位變化。主要是在光源不變的情況下探討出影子在身體的哪一個位置。比如說:前面、後面、旁邊。這裡有兩個問題貫穿整個環節:(1)讓我們抱著太陽,就是面朝太陽,共同尋找,得出影子在身體的後面這一結論;(2)讓我們背對著太陽,得出影子在身體的前面。在此基礎上轉一轉身體得出影子在身體的旁邊。這個過程,老師和幼兒一起探究,親身實驗,去發現共同得出方位變化。之後,幼兒又自由結合,自己反覆去實驗並與同伴交流。鼓勵人人動口,積極參與,指導個別幼兒去驗證剛才得出的結論。

四、活動延伸,繪畫影子

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在紙上做繪畫影子,這一記錄很受限制。幼兒需要一個很大的空間來塗來畫,所以我選擇了地面繪畫影子。在這裡我給幼兒準備了各種玩具,他們可以隨意去選擇玩具或自己的影子去繪畫。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培養他們共同合作積極配合的這種精神。這個畫我們將做為延伸活動的一個參照,中午、下午我們將繼續對物體的影子進行觀察、繪畫,通過比較得出“影子隨光源的變化時刻變化。

活動總結

這節科學課?會變化的影子?,我想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操作來探索影子的變化,在選擇這節課時我覺得孩子們應該對影子不熟悉,而且他們對影子的變化用語言表達時,不會很清楚,這是自己的預設情況,通過自己的實際教學過程,我反思了一下,對自己預設的情況和實際的操作情況進行了簡單的對比,總結出以下幾點:

1、老師的引導

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老師的引導最為重要,特別是當孩子在探索影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操作一下,對於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老師應該提前考慮周到,這樣才能針對問題進行指導,例如:在探索影子的長短、大小問題上,教師可以自己操作一下,把自己演示的過程提上一個環節,先演示在讓孩子探索,這樣他們會在探索的時候對比著來操作,不至於其他小朋友亂操作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下手。還有,孩子們在感覺影子的時候,老師的引導也很重要,可以讓孩子在大螢幕前做一做手影,這樣手的影子會立刻呈現在螢幕上,老師不用再用更多的語言進行描述了,所以老師的引導在教學活動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引導不正確或是不到位會導致孩子的操作出現問題。

2、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科學探索課老師應該做足準備工作,應該為孩子提供很多的工具供孩子操作,我為了讓他們探索影子,為孩子們準備了18個手電筒,這樣兩個孩子一組,這也是我故意安排的一個活動,除了探索影子的祕密,我想讓孩子在這個環節中學會互相合作,由於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到位導致了在取放物品時很亂,沒有任何的秩序,孩子們不排隊而且不知道禮讓,所以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養成,考慮問題在周到些,準備工作在到位些,讓孩子在有序些。

3孩子的進步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孩子的前期經驗是老師意想不到的,當我在提問:為什麼會出現影子時,郭志賢的回答讓老師太意外了,她說:"除了有陽光,還要有人,"是的,影子必須有兩個條件:首先得有光,然後再是物體的遮擋,孩子的回答太精彩了,他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老師沒有想到的,所以說孩子進步了,其實不光她自己,全班孩子在探索影子時,都發現了影子的不同變化,而且用語言表達出來,雖然語言不是很準確,但是能講出影子的變化,這說明孩子進步了,通過本學期的學習,他們會發現物體的變化,也能自己探索,真的為孩子們提高的感到高興。

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是值得老師去反思思考,我會根據自己的反思經驗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讓自己的課堂更有趣味,讓孩子們更喜歡自己的教學課堂。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從小班到中班,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愛做一些新奇的遊戲,如用不同形體的積木搭建一些比較奇特建築,但是也經常因為各種形體組合的不太正確而亂髮脾氣,為了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不同形體的積木的作用,就安排了這麼一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常見幾何體的特徵。

2、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興趣和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如何掌握幾何體的動態特徵是這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準備

各種規格的`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

活動過程

1、將各種形體混放在一起,請幼兒圍坐在周圍,引導他們嘗試用各種幾何體搭建物體。

2、討論:哪些幾何體能夠搭建什麼?哪些幾何體不能疊放?為什麼?

3、請孩子們自由探索嘗試:什麼樣的幾何體站著最穩?什麼樣的幾何體可以疊得高?

4、討論總結找出站得最穩的幾何體,並請他們用各形體相互配合搭建出不同的物體。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使孩子們在建構活動中知道了各種幾何體的特性,可以利用他們在用各種幾何體搭建不同物體的同時進一步讓他們瞭解不同形體的不同作用,使他們探索性地操作和學習,更好地促進孩子們認知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5

目標:

1、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瞭解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物理特性。

2、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準備:

1、磁鐵、小鐵釘、曲別針、啤酒瓶蓋、塑料積木、木塊、紙、布、硬幣、石塊等。

2、多媒體課件"滑動的小兔"。

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放課件,出示磁鐵,認識磁鐵

2、出示"滑動的小兔",猜一猜,小兔為什麼能在紙盒上滑來滑去?

演示小兔在紙盒上滑動,激發幼兒好奇心。

教師:這是怎麼回事?小兔怎麼會滑動呢?給幼兒充分自由發言的時間。

3、教師展示出磁鐵,如果我們換成別的來看看小兔還會滑動嗎?

(二)基本部分

1、"小兔想和我們中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們願意嗎?那好,小兔要請它的好朋友們去它家做客,它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你們可以自由玩一玩,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2、幼兒自由擺弄物品,啟發幼兒發現磁鐵可以吸東西。

教師:現在請你們把發現的告訴大家。

3、教師:剛才小朋友發現有的東西能吸起來,有的吸不起來,現在請你們再玩一玩。把磁鐵吸起來的物品放在一個盤子裡,把不能吸起來的放在另一個盤子裡。

4、填寫觀察記錄表提問:請你們說說,哪些東西可以吸起來?並在記錄表中打"√",不能吸起來的打"×".

"吸起來的東西是用什麼做成的?(鐵製品)""哪些東西吸不起來?它們是不是鐵做成的?"

5、教師小結:磁鐵的好朋友是鐵製品。

(三)結束部分"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想和教師一起去釣魚嗎?拿上我們的小魚竿釣魚去嘍!""哇,小朋友都釣到了魚,你們真棒,天色不早了,拿起小魚我們回家吧!"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戶外遊戲時發現飄落的花瓣浮在水面上,隨著水波飄蕩,孩子們便產生了疑問“為什麼花瓣會浮在水面而樹枝沉在水底呢?”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設計本節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沉浮的祕密,並對沉與浮的現象的觀察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培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學會使用簡單符號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沉浮。

2、初步探索使物體沉下去的方法,體驗探索遊戲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實驗活動中,探索物體的沉浮,嘗試用簡單的符號記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石頭、塑料瓶蓋、金屬螺絲、木質積木、海綿紙、樹葉、玻璃球;臉盆、記錄單、彩筆。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認識沉與浮

1、創設情境,認識實驗材料,激發幼兒探究慾望。

來了許多的物品寶寶,我們認識一下它們:石頭、塑料瓶蓋、金屬螺絲、木質積木、海綿紙、樹葉、玻璃球,它們要到水裡玩,玩一個“沉浮”遊戲。

2、猜測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講解沉浮符號

結合材料,讓幼兒猜測物體的沉浮。認識記錄沉浮的符號“↓”和“↑”。

二、探究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記錄結果

1、幼兒分組進行試驗,鼓勵幼兒嘗試多種材料實驗,觀察不同材質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並記錄結果。

(規則要求:小朋友們捲起袖子,要輕輕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實驗結束後用毛巾擦手。)

2、分享探究結果

實驗的結果和剛才猜測的是否一樣?剛才在實驗中發現了哪些東西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小結:在操作中,我們發現樹葉、海綿紙、塑料瓶蓋、木質積木浮在水面,玻璃球、金屬螺絲、石頭會沉到水底。

三、引導幼兒嘗試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1、探究:怎樣使浮在水面的東西沉下去

幼兒操作嘗試:現在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寶寶,它們想到水底去看一看,讓我們來幫幫它們,想辦法讓它們沉下去

鼓勵幼兒嘗試使用輔助材料

2、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小結:把比較輕的物品用捆綁、壓、裝袋等方法變重,它們就能沉下去。由此我們知道加大物品重量能讓浮在水面的物體沉下去。

四、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的應用

救生圈、救生衣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

教師總結:沉浮現象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它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等領域,能為人類做許多事情。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後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遊戲,想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上來,讓浮上來的東西沉下去。

活動反思:

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讓每位幼兒都能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和探索,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對幼兒有意識地加以啟發與引導,以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發現,藉助這種隱性示範,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從而發現水的祕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儘可能地滿足幼兒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提煉解決的方法,並進行驗證,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培養對科學探索的興趣以及科學素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整理的8篇《中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能夠幫助到您,是差異網最開心的事情。

中班科學課教案篇7

活動目標:區分上午、下午,並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上午我在幹什麼,下午我在幹什麼?

活動準備:紅、綠各一個小房子

幼兒一日生活圖片

幼兒一日生活的課件

活動重、難點:區分上、下午,並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個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是什麼時候?(白天)

二、談話匯入

1、白天小朋友幹什麼?(上幼兒園)

2、上了幼兒園先幹什麼?(上課)

3、上完課了,我們坐的有些累了,我們要去幹什麼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們要幹什麼去了?(回教室)

5、這時候,我們覺得口渴了,要幹什麼呀?(喝水、看電視)

6、看完電視了,宋佳老師和大家一起幹什麼呢?(唱歌、跳舞)

7、這是,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要幹什麼去呀?(吃飯)

8、吃完飯了,我們要幹什麼了?(睡覺)

9、睡醒後我們又幹什麼呢?(喝水、吃午點、滑滑梯、滾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們去哪兒呀?(教室)

11、回教室幹什麼呢?(洗手、洗臉、喝水)

12、這個時候呀,你看誰來了?(爸爸、媽媽)

13、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師說什麼呀?(再見)

二、觀看小朋友一日活動照片

1、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老師把它變在電視機裡邊了,你們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紹幼兒在園活動情況,並用完整的話說

三、變魔術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什麼?(大大的房子)

什麼顏色的呀?(紅色的,綠色的)

2、小朋友在幼兒園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這麼多的事,現在呢?老師把它從電視裡變出來,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4、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上午小朋友上幼兒園

上午小朋友在上課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師呀,告訴你一個祕密,睡午覺以前叫上午(把上午兩字貼在紅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覺以後叫什麼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們做什麼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

7、總結

剛才,我們說了睡午覺以前是上午,睡午覺起來是下午。小朋友說說,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為什麼呢?

四、送圖片

每位幼兒一張圖片(上午或下午圖),先觀察,再說一說,圖片上的幼兒在什麼時候幹什麼?(大生的告訴爸爸媽媽,說對的小朋友把圖片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作為新手的我,在教學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了解託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認識上午、下午的經驗

託班幼兒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帶領幼兒回憶一天的生活情況,上午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午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媽媽姐小朋友回家……學生有一些瞭解,這就是本課的一個知識基礎。

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框架

(1)學生的生活經驗一般是感性的、點滴的,老師需要通過一節課把這些點滴有條理有層次地串聯起來,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在這節課中,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圖片,讓幼兒在圖文並茂的結合下,認識上午小朋友在幼兒園幹了什麼,同時,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在逐步、具體的構建知識框架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認識下午。通過幼兒對上午的認識,大部分幼兒掌握了其特點,在表達下午小朋友將幹什麼時,不用教師提醒就可以較完整的說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聯絡生活實際,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兒園分別幹了什麼。

時間概念的初步建立,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活動中教師說出一個內容,請幼兒說一說是上午還是下午,但是籠統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覺到區分上午與下午對於孩子來說有些難度,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雖然告訴孩子們在睡午覺之前是屬於上午,睡醒覺之後是下午,但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確的說出來,所以活動中調整的活動形式,教師出示各種一日生活圖片,請幼兒為圖片區分上午與下午,這樣孩子能夠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