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7篇

教學反思是在教學工作結束後需要準備的一種文書,在結束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之後我們都要認真寫好相關的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7篇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1

本課是小數數學的空間與幾何的內容,與生活聯絡緊密,有較強的實用性。全課主要藉助自主個性學習平臺,開展自主探索、交流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

主要的流程是:

1.先以風箏製作活動的作品(由學過的基本圖形組合而成)引入,激發學生興趣。

2.佈置自主複習基本圖形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的面積計算的推理,滲透轉換思想。並由學生來向其他同學來介紹各自的轉換方法。

3.新授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圖形,用自學方式進行。

4.交流自學結果,總結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基本思想:合理割補、分塊求積及加減組合。

5.隊旗的組合圖形例項的教學,讓學生實踐分塊、加減及割補的方法。

6.練習新知,自主選擇不同難度的進行練習。

7.交流練習、集體訂正。

8.課堂小結,並向學生介紹自主學習平臺的使用,使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都向課堂以外作出延伸。

優點:

1.以風箏這一生活中組合圖形例項匯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更能在展示的時候,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之間的一點聯絡。

2.用自主複習(練習舊知)的方式,邊操作邊計算,使學生既完成了舊知的鞏固練習,為接下來作好計算上的必要準備,更用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推理中的轉換思想作引導與滲透,更為進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作好思想與方法上的準備。

3.在自主舊知複習的終了,教師通過資訊科技的合理運用,將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彙總,並能根據總體情況及照顧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作出合理的教學調整,因材施教。

4.教師在學生自學新知時,能佈置清楚學習的目標、步驟,更有清楚的方法指導、資源的提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撐,使學生有目標、有步驟、有方法、有內容、有素材。

5.通過學生自學,動手試做練習等,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體驗。彙報自學成果,由學生總結出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在彙報中得到成功的感受,以刺激學生樂於學。

6.隊旗的實踐中,由學生提出分塊解決問題,將數學的學習運用於生活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運用意識,體驗數學的有用性,但從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也是有限的。

7.練習新知時,自主進行,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內容、層次的學習。

8.在小結時,再次點明自主學習平臺的優勢,鼓勵學生在課後校外等再學習,拓展延伸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不足與改進設想:

1.在以風箏匯入時,語言並不夠生動,在情感方面未能真正起到鼓動,興趣未必能得以很多程度的激發。建議:如果能在教師出示1、2個風箏圖形後,再由學生來介紹個把自己見過或想到的由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風箏形狀,那樣會起到更好的效果,讓材料更貼近學生,更能激發興趣。

2.同樣在匯入時,出示風箏圖,但只是簡單地看,而未作合理地利用與分析。建議:如教師能在此作出適當地引導,問“你發現各風箏是由什麼圖形組合而成的?”讓學生更鮮明地知道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係。

3.練習新知時,雖然教師採用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練習,但是這所有的內容都是開放的,學生對自己的自評能力通常會過高或者過低,如何讓學生真正在這種形式中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建議:如果能在這一環節,教師能對學生的練習內容的選擇上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讓學生在一定自由的範圍內進行自主選擇的練習,這樣更能適合每位學生的發展。

4.在小結後,出現了一個七巧板的拼圖遊戲,教師可能是想調動學生在課後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而設計的,但學生並未體驗,實際上是形同虛設。建議:但如果將此內容換成其他內容,或者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再去探索組合圖形的例項並解決實際問題,並在相關的網路平臺上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會更有效果,更能培養運用意識,體驗數學的有用性。

5.建議:(接上面4)將七巧板的遊戲放在一開始的匯入階段,讓學生在玩中進入學習狀態,更自然,可能要比風箏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6.組合圖形這一內容,是國小數學中的幾何板塊,與生活聯絡緊密,所以應儘可能藉此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運用意識。而本課中教學的例題、練習等都相對離學生較遠,應考慮再尋找更近的素材。

7.過分依累於資訊科技這一平臺,將所有的學生的練習書寫等都在電腦上進行,雖能方便教師彙總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但也有以下一些不足:

(1)可能會受到學生實際電腦的操作水平的限制,可能會給此類同學造成學習上的不利;

(2)也因此教師沒能在板書中出示解題的範例,學生沒有明確的規範,並不能幫助真正需要這些幫助的同學;

(3)在電腦上答題,書寫過程中出現“*”“/”等符號來表示“×”與“÷”,對於數學這一學科的實際要求,是否規範有待商討。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2

1、例1第二種演算法教學失敗。

教材例1共呈現兩種不同的演算法,第一種演算法直接利用插圖中的資料,而且還列出了算式,學生只需完成計算即可。第二種演算法教材只提示了可以把它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列式則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由於這種解法梯形的下底、高都無法直接由圖中得出,因此步驟較多。在教學中,我是引導學生們先分析得出第一種解法並正確列出算式後再開書完成填空,並根據方法提示,嘗試寫出第二種演算法。殊不知真正需要我引導分析的卻是第二種。課下與學生困生交談中瞭解到其實在昨天預習時,第一種方法我都已經會了,但今天聽您講了第二種演算法,我還是不明白。

我也困惑,當學生已經掌握既簡單又易懂的方法後,他們為什麼還要去探索這麼複雜的演算法呢?沒有動力的探索又能激起學生多大的學習熱情呢?

【再教設計】

再教時我會先引導學生先分析第二種解法,並列出正確算式,然後再放手讓學生探索還有沒有更簡潔更易懂的方法。

2、作業的格式教學失敗。

教材列的是綜合算式,我在指導練習時也是按教材格式書寫的板書。但在作業中,我卻要求大家都用分步解答。由於我的示範作用不到位,所以作業雖然正確率較高,但格式卻是各具特色,很不統一。在這一失誤中,讓我常常體會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實我要求學生用分步解答,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1、分步列式時是先寫字母公式再代入求值,這樣不僅可以鞏固所學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學生列式出錯。2、在考試中如果列綜合算式,無論是寫錯一個數據還是少了2均視為全錯。可如果列分步則不同,可以按步驟適當給分。(呵呵,有點應試教育的思想在作祟)。

【再教設計】

要求學生列分步解答,那麼教學時我一定要按照自己所規定的格式為學生作好示範,並向學生解釋這樣做的理由。只有當我的理由足以使他們信服,我的行為足以成為他們的表率時,我想推進起來可能會順暢一些吧

困惑:當把圖形變形後的列式該如何評價?

有學生將例2第二種演算法中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通過旋轉平移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他們的列式與第一種演算法的步驟一樣多,也只需要4步。即(5+2+5)(52)這種列式可行嗎?

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一般是要將若干個簡單圖形的面積相加(或相差)求的,那麼這種經過轉化只需用簡單圖形面積公式求的結果的方法可行嗎?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3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並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並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設計了“複習鋪墊、激趣引入”的欣賞匯入環節,引導學生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並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二是設計了“實踐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圖片)動手“畫、剪、拼”把組合圖形拼成已學過求面積的圖形,在“比一比、說一說”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把學生手、口、腦都用起來,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三是設計了“知識應用、解決問題”的知識鞏固環節,學生自己探索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於是我就安排學生完成教材76頁第二題和第三題,學生不僅順利完成,而且在彙報交流中明確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既要講究方法,又要靈活處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四是設計了“交流小結、深化知識”的.知識提升環節,安排學生談本節課學習收穫,讓學生在學生的發言和教師的引導中感受轉化數學思想的意義,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

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1、 激發學習興趣比過多要求學生更實際。

上彙報展示課總想學生活躍起來,配合老師按課前設計的思路學習,課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學生上課時要這樣、要那樣,可是在課的開始圖片欣賞中,學生就情緒低落,儘管是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根本就不能按課前要求的去做,這麼有趣的環節,學生怎麼沒興趣呢?於是,我藉助學生拼圖,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象什麼。學生的興趣來了,有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了,教師借勢引入後面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用手操作解決問題比單憑思維解決問題更實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安排學生動手剪、拼圖形,在學習小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說思路,你一言我一語,不僅探索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而且還領悟了多種解題思路,既讓優生在探索中發展了思維,又讓學困生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學法指導比面面俱到講解更實惠。

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教學也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給學生知識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節課教學中,我沒有教學生怎麼樣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藉助學具、課件,自己去動手、去交流、去思考、去歸納,去提煉,從感受到理解,自主解決本節課中的問題,不僅學得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領悟了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數學思想,還學得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為今後更好的學習數學奠定了基礎。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4

?課程標準》對於圖形計算的要求是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位置、大小關係及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基礎是已學的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和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在組合圖形中,有的已知條件是隱蔽的,需要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根據圖形特點,先把它找出來或推算出來,再計算面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感受生活中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本節課並不是要教會學生求幾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體會到割補、轉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圖形面積的重要策略。當學生真正獲得了策略的知識、方法的知識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教學是由學生、教師和教材組成的整體,只有發揮這個整體中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功能,才能取得最佳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為中心來死搬硬套教材,而應把學生推到學習活動的中心。本堂課創造性地對教材實施了"由靜態的資訊變為動態的過程"的再加工重組,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資源。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幾個組合圖形,再說說分別是由哪幾個基本圖形組成的,從而理解什麼叫組合圖形。在此基礎上,給出小明家的客廳,然後讓學生想一想、畫一畫,動一動,把這個組合圖形割補成我們學過的幾個基本的圖形。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使學生更寬泛地理解什麼是組合圖形,更大限度地啟用每個學生尋求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思維動力。然後再緊緊圍繞“最佳求面積的方法”這個思維策略思想,逐步展開有層次的思維訓練。儘管還是課本的內容,但卻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學生也在其中品嚐了學習的歡悅和成功。教材在這兒已經完全成為學生駕馭學習的工具和成長的階梯了,真正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也許就是教材重組的意義所在吧!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5

本節課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充分發揮學生作用為主線,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情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宗旨展開教學。在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以及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等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分析、解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知識內在魅力的吸引和恰當指導下,主動投入到知識的發展過程中。在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享受到體驗成功的愉悅。現針對本節課實際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反思。

1、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的時候我一開始設計了複習基本圖形的面積,為下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接著讓學生用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基本圖形拼出一些美麗的圖案,體會組合圖形的.特點,以此引入組合圖形做好了準備,以舊引新順其自然。又認識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感知數學無處不在,有了這些基礎學生很順利的進入新知識的探究。

2、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貫穿教學始終

這節課的教學,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引導,層層推進,把學生引向要解決的問題。既向學生演示了組合圖形的組成與分解過程,給學生提供直觀、生動形象的演示,有效地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組合圖形概念的理解,密切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的聯絡,同時又把教學過程組織得更生動形象,使學生從中領悟了組合圖形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 本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大膽嘗試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給足學生時間和思維的空間,盡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個人認為,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的基本圖形組成的圖形,解決這種問題,不僅可以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滲透多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我注重的是方法和策略的引導,孩子們雖然掌握了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但是在求面積時缺乏思維的條理性,這時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的。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6

?組合圖形面積》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這一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面積。學生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進行計算,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和麵積公式的運用,有利於綜合運用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

基於以上對本單元、本節課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和設計了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明確組合圖形的意義。

2、知道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圖形面積的和(或差),並能靈活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二)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根據已知條件把組合圖形通過添補或分解成幾個學過的基本圖形。

(四)下面來具體談一談我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1、複習舊知

組合圖形的面積需在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計算,所以開始設計了複習已學過的一些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為新授內容做好知識鋪墊。

2、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在新課開始,教師多媒體出示漂亮的組合圖形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感受,這樣學生就自然而然地認識了組合圖形,再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物體表面的組合圖形,體現數學生活化;後自己動手拼擺組合圖形,使學生在頭腦中再次對組合圖形的產生感性認識,而且也下面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作了鋪墊。

3、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本節課並不是要教會學生求幾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體會到求組合圖形的方法。對於例題的教學,先讓每個學生拿出學具通過四人小組一起來分一分、算一算,給學生充足的探索時間和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的能力。當學生彙報出許多方法時,體現瞭解題方法的個性化。然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進行方法的優化,選擇最好的方法解決問題, “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設計空方形磚的練習,是為了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另一種方法。

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究與彙報交流總結出了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這樣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落到了實處。真正作到了感悟與知識的生成相輔相成。

讓學生求做一面中隊旗需要多少布,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和體現如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中產生樂趣,鍛鍊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今後要繼續做到。

1、教學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教師要全面關注全體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學習與活動。

2、學生學習之間的互動還需進一步加強。

3、繼續努力培養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反思篇7

課堂場景回放:

出示組合圖形:這是什麼樣的圖形?能用面積公式求面積麼?

生:五邊形,沒有直接求面積的公式

像這樣的不規則徒刑,如何求面積?

生:分成2個我們學過會求面積的圖形

你想怎麼樣分?

生1: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求它們的面積和

生2:分成一個三角形和梯形,求它們的面積和

生3:補上一部分,用長方形面積減梯形

師:哪一種分法更容易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一種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並不是要教會學生求幾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體會到割補、轉化的方法是求未知平面圖形面積的`重要策略。當學生真正獲得了策略的知識、方法的知識的時候,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我感受最深的是:課堂教學是由學生、教師和教材組成的整體,只有發揮這個整體中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功能,才能取得最佳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為中心來死搬硬套教材,而應把學生推到學習活動的中心。本堂課創造性地對教材實施了"由靜態的資訊變為動態的過程"的再加工重組,較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資源。在教學中,先不給出資料,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使學生更寬泛地理解什麼是組合圖形,更大限度地啟用每個學生尋求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思維動力。然後再緊緊圍繞“根據最少的資料,尋求最佳求面積的方法”這個思維策略思想,逐步展開有層次的思維訓練。儘管還是課本的內容,但卻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學生也在其中品嚐了學習的歡悅和成功。教材在這兒已經完全成為學生駕馭學習的工具和成長的階梯了,真正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也許就是教材重組的意義所在吧!

課堂也存在不足,比如說對例題學習可設計一些思考提示,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嘗試解決,學生有需要的話點選提示,這樣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狀態,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在後面的練習設計中,也可圍繞一定的問題情境設計一些聯絡實際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真正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還給學生。